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灸疗心得体会

灸疗心得体会

灸疗心得体会
灸疗心得体会

灸疗心得体会

篇一:艾灸培训心得体会

艾灸培训心得体会

艾灸>培训>心得体会

好开心,我们**的艾灸培训课程圆满结束了,自从来到**我学到很多的知识,也成长了很多,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我们的最伟大的领导人:龚总跟玲总,感谢您们给我这次机会,在背后不断地指导和付出!感谢您们创建了华造这个平台,让我这个学历不高平凡人也可以发出光芒!在这里我深深地给您们鞠一躬,谢谢您们,无论在任何时候,玲姐都会给我们指导和帮助,鼓励着我们向前,在我们担心犹豫的时候总会用她那颗坚定不移的信心鞭策着我们,给我们希望,让我们一次次地收获满满,活动一次次地成功!每一次我们的龚老师在背后不断地给我们引导方向,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有您们真好!

在**的这十几天里,我真的很幸福,很幸运,住在玲姐华丽的家里面,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每天早上玲姐的妈妈很早就起来给我煮早餐吃,每天都是不同的香喷喷的养生粥,营养非常地好,而且每天晚上我们回来得不管早或晚,有的时候阿姨都睡下了,听到我们回来了就起来穿好衣服过来问我饿不饿,要煮夜宵给我吃,阿姨真的谢谢您,您带给我很多

幸福,在这里谢谢阿姨,给您深深鞠一躬,我祝您跟爷爷身体健康,每天都非常开心幸福跟快乐。

在这里我也非常感谢我们最亲爱的陈老师,感谢您把我带进华造这么好的平台,感谢我最亲爱的小芳姐,感谢您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感谢我亲爱的蔡老师,感谢您对我的帮助、包容和支持,让我成长地这么快,没有您的监管,我的提升没那么快。感谢亲爱的大芳姐,感谢您每天那么辛苦地去管理那么多店铺。感谢亲爱的王老师,因为有你,我才会越来越努力地改变自己。衷心地感谢您们,您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谢谢您们!

这次我也非常感谢我们**市场的所有伙伴们给我这次机会和平台,感谢我们最亲爱的胡老师、刘老师、龚林老师、三姐和我们的牛经理,在你们身上我也吸取了很多知识,也感谢你们这些日子的照顾和支持,也感谢你们的全力配合,谢谢你们!**市场有你们在绝对没问题的。一起加油!!

在这里我也感谢我的家人:爸爸妈妈,外婆,姐妹,姐妹谢谢你们慢慢地开始支持我,很多时候感谢您们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关心和照顾。相信我,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会加油努力的。《>艾灸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参加艾灸养生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本期刘全军艾灸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本期刘全军艾灸培训的学员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

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艾灸学习学员的角色转换,谦虚、虔诚地接受培训的知识,学习氛围你追我赶、学习专注,大家都能静下心,全神贯注,认真的学习和记录,及时完成学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艾灸刘老师及其他老师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特别想回到了学生时代,从新在来一次。

一、五彩纷呈,讲解课程全面系统。

刘老师和几位大师的讲座就象是非常美味的盛宴,所有知识大餐都毫无保留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各位大师们把自己在学习和艾灸临床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老师的艾灸技术不愧为当代名师,对指导临床工作有较大帮助,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艾灸市场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自己管理方法有了新的思路。做好艾灸临床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一心助人。有大慈恻隐之心来帮助顾客。

二、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大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艾灸课,心中十分佩服他们,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

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成为名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最后非常感谢刘全军艾灸培训的老师教会我这么多的中医、艾灸、按摩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临床经验,也因为有了这个平台,让我认识了更多和我一样有了创业想法志同道合的同仁们。我们一起加油,用艾灸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收获财富的同时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让我们一起加油加油!!!

篇三:艾灸三年体会

艾灸这三年

古典风韵

我是一个病人,6年前患上了比癌症还难治疗的月子病。从此踏上了漫漫求医路。一路

上坎坎坷坷,跌跌撞撞,走进了中医的大门,学习了中医的各种疗法,历尽艰辛终于从病魔

的泥沼中走了出来。回首往昔,艾灸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话还得从我的第一次艾灸说起。灸神阙穴

07年的3月27日。我们这里温度13—23度,早上上班

我穿毛昵外套,棉裤换成了牛仔

裤,左半身很不舒服,连以前毫无感觉的胯关节也有点不对劲了,中午赶紧换了棉衣才好些。

因前天晚上肩疼,又去按摩了肩膀。昨天晚上按照友空中铁匠的方法,开始进行艾灸治疗。艾灸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大的生姜切成薄片(大约2mm厚),上面用牙签扎上很多小眼

儿,放在肚脐眼上,然后将艾条点着放在生姜片上让它自己烧,就可以了。艾条是一元一根

的那种,我切成8段,每段大约2厘米。然后一个一个放在生姜上烧,感觉烧的时候肚脐眼那个地方很烫,我一共

灸了6段,换了3片姜。共用了1个小时。做完这个之后,我很累,没有练小周天就睡觉了。老天,接下来太可怕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我浑身燥热,开始难受,一会越来越难受。

形容不上来那种感觉,麻,困,关节不适,并且左半身外侧发凉,但全身又热的很。只好穿

了棉衣,上身不盖被子睡觉。一直到半夜1点多。我吓坏了,打算天明去医院。过了一会。

还很难受,我想穿上衣服起来跑步。老公说可能是在排病,让我别瞎折腾。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好悲伤!真想和

空中铁匠

打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到快3点时,感觉没那么热了,困的感觉也好一点。有点饿,吃

了点东西,睡了。后半夜还好。只是脖子出了很多汗,象流水一样。第一次艾灸后,从没经历过这种情况,我有点害怕,不知道还该不该艾灸。咨询了几个

水平较高的友,建议说可能气血不够,补几天气血再灸。过了5天,我决定再试一次。这次还是灸了6柱,感觉和第一次不同。灸时感觉艾的热

度在全身涌走,特别是下半身,到最后2柱时右脚趾都出汗了。灸时双腿的6个关节困。灸完后都10点了,睡了。睡的很好。11点多醒来身体动弹的时候感觉关节稍困,不动

没事。又睡了,连前两天晚上睡觉燥热,发际、脖子、胸口出汗的现象也没有了,真舒服。

一直到天亮。

那几天天气温少降,大概10---20度左右,我穿了薄毛衣,穿衣几乎和正常人一样了。

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当然我还不能大意。就这样,我开始认可并接受了艾灸。一有空就在神阙穴做隔姜灸。基本是每天晚上8点

开始,艾灸8壮,用时2个小时,10点睡觉。每次在沙

发上躺着就,边灸边看电视。时间过

得真快,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我的身体对于艾灸也越来越敏感了。每天的艾灸,一开始灸身体就开始反映.每次除了肚子响,周身发热,放屁之外,胃经和脾

经总会跳几下,感觉他们真象个调皮的孩子,有时是膝盖处,有时是脚脖,有时是脚上. 平时不艾灸时,经络也会跳动,三焦,小肠,大肠,现在连膀胱经都会跳了,昨天背上跳,今

天小腿后面跳.真有意思!

看来,我们对于身体的每一点付出都不会白费. 灸的久了,慢慢自己会总结出一些小窍门。这就是灸的学问艾灸已经2个多月了,以前总是每天用一根艾柱切8段,只灸肚脐,昨天在灸时我突然

想到,平时灸完倒掉的艾灰中总是有8个没燃完的锥型,在它们最热时倒掉实在可惜。不如

这样:用它们来灸肚子上的其他穴位,只不过多准备一片姜罢了。

具体做法:

1.

我一般晚上灸,虽然按子午流柱在中午人的阳气最盛时灸效果最好,可我在中午灸了几

次,时间紧张,到下午上班时有时有风很容易受风,就

罢了。晚饭后,准备好艾柱,姜片(2

—3片),牙签(扎洞用),打火机,盛少许水的小盆(放艾灰用),筷子(夹艾柱用)。就开始了。 2.躺下,头要稍高。点燃艾柱(要用很薄的小刀片切,切口才能平整),先把姜片的一面用

点燃的艾柱烤热一点,要不肚皮感觉很凉。把点燃的艾柱放在姜片上,放到肚脐上。(这时。

双手没事干,还可以在左手腕拔个罐) 3.

第一个艾柱快燃完时,这是肚皮正好热热的,但不烫。用筷子把它夹起来小心地放在一

个新的艾柱上摞起来,再把它们一起小心地放在姜片上。要这时特别注意不要动身体,以防

烫着自己。

4.

当第二个艾柱被燃着时,用筷子把第一个艾柱(这时的艾柱外面是灰,里面是未燃完的

锥形火芯,要特别小心用筷子夹住下部就行了)小心的放在另一片姜上,我把它叫姜片2。 5.

姜片2就放到肚皮其他的穴位上灸。但它马上就会很烫。这时要用到coco的下棋法,烫

了就赶紧移到另一个穴位上。穴位找不准没关系。记住生物姊妹的话:篇二:参加艾灸养生

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本期刘全军艾灸培训心得体会参加本期刘全军艾灸培训的学员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由艾灸学习学员的角色转换,谦虚、虔诚地接受培训的知识,学习氛围你追我赶、学习专注。

大家都能静下心,全神贯注,认真的学习和记录,及时完成学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艾灸刘

老师及其他老师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特别想回到了

学生时代,从新在来一次。

一、五彩纷呈,讲解课程全面系统。刘老师和几位大师的讲座就象是非常美味的盛宴,所有知识大餐都毫无保留呈现在我们

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各位大师们把自己在学习和艾灸临床经验拿出来

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老师的艾灸技术不愧为当代名师,对指导临床

工作有较大帮助,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艾灸市场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自己管理方法有了

新的思路。做好艾灸临床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一心助人。有大

慈恻隐之心来帮助顾客。

二、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最后非常感谢刘全军艾灸培训的老师教会我这么多的中医、艾灸、按摩等等方方面面的

知识和临床经验,也因为有了这个平台,让我认识了更多和我一样有了创业想法志同道合的

同仁们。我们一起加油,用艾灸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收获财富的同时也收获着属于自

己的那份幸福!!让我们一起加油加油!!!篇三:艾灸通说的灸疗观点《艾灸通说》是日本江户时代名医后藤艮山〔1659-1733年〕之弟子、门人对其学术观

点之笔录。后藤艮山是德川中期医家,名达,字有成,俗称佐一郎,号艮山,他天生聪明伶

俐,自幼入林大学头门下研习儒家经书,后又师从当时名医牧村卜寿,27岁出道,悬壶于京

都,俗称彦兵卫,改号为养庵。行医二十年间,名声大噪,各地的病人,不远跋涉,接踵于

门。艮山认为”万病在于一气留滞。,治疗要诀在于“气顺”。艮山的次子后藤省(1696-1738

年),字仲介,号椿庵,继承家业,以灸治扬名天下。后藤省去世后,其子后藤敏(字求之。

号慕庵,又号衡阳)继承祖业,诊治之余,整理、xx先

祖遗著,并于日本宝历十三年(1762

年),中国乾隆二十七年,将《艾灸通说》刊行于世。《艾灸通说》传入中国后,湮没于中国医著的浩翰书海之中,声闻一度不彰,直到上世

纪才逐渐被一些针灸辞书或讲义收录引用,注意到它的学术价值。如《中医古籍珍本提要》

就称它“在(关于艾灸治病的)10个部分的阐述中都有一些独到见解”。下面介绍该书在灸疗

方面的独到之处。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新鲜艾叶内含挥发性油质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易伤人肌脉。(《本草纲目》),故历来以收藏3年以上者为上品。对此,后藤采取先贮藏后加

工的方法:其法是“四五月间,连茎刈取,曝干收叶”(《艾灸通说制法精粗》),并不立即

加工,而是先予贮藏,经二三年后取出,再予捣碎加工。这与我国采收当年即予加工的方法

有所不同,好处是加工前能将霉变者剔除,减少了无用功,加工后可立即使用,久藏的艾叶

是否霉变,仅仅观其色泽,闻其气味,并不能完全判定,必须经过,口嚼,尝其是否有霉烂

味才能确定,如艾叶、口嚼气味俱脱者,慎勿用之。(《制法精粗》),这应该是来自实践的

经验之谈。

后藤为制作艾绒制定了十分细致的质量标准:选出洁净者,放入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

去杂梗!泥砂,再晒再捣,所谓/筛去黑滓十次,风日透干亦十次。(《制法精粗》),直至艾

绒颜色淡黄,质地细软,“柔烂如绵”与“印色胎”(古代印泥由上等艾绒!蓖麻油及红色颜料

如朱砂一类制成)者毫无二致,才能充作药用。这种艾绒易于燃烧,气味芳香,温暖透达,能

发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散寒除积之功。艾炷的卷制--“艾”。(《艾灸通说艾炷大小》),看似简单其实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

环节。如捻得太紧,艾炷内部可因挤压反弹而松胀,致使在燃烧过程中火势突然猛烈,病人

“苦热难堪。”,(《艾炷大小》),不能忍受。后藤的方法是:先将艾绒烘干,再用“纸卷压转”。

使之“细长如火叉状”,用时用剪刀剪取,使艾炷的一头呈斜尖型,另一头平直,将纸揭去后。

艾炷齐整,“毛茨不起”“根下平正”(《艾炷大小》)。这种方法制作简便,艾炷不松不紧。

火气温和,徐而不急,不致爆烈扩展,延及非灸组织,使人较易忍受灼痛。现在,虽已很少

使用直接灸法,但这种火气温和持久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隔姜!隔蒜等间接灸,而后藤制艾过程

中所具的巧思,也颇具启迪性。 2 小炷多灸,中病即止后藤认为,艾炷大小均/以鼠粪麦粒大为则。(《艾炷大小》),即艾炷底部直径约》~8mm

为宜。孙思邈说:“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千金方》卷二十九),故隋唐以来。

艾炷有“务大”的倾向。后藤认为艾炷不可偏大。他说,“自予观之,大者痛楚苦恼,不可堪

也”(《艾炷大小》),病人难以坚持治疗。故灸疗治病宜以小炷多壮为原则。对此,他力辟

古人陈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如王执中说“腹中疝痃癖伏梁等,唯须大艾炷”(《针灸资生经》)。

此语被广为引述,而大炷治积则被普遍遵从。后藤从自己的经验中认识到“今治积聚沉痼,乃炷小而壮数多者,为胜于炷大而壮少者矣”(《艾炷大小》),即或深积大聚,须用大

炷,也宜先予小炷进行试探,“须渐粗”,每壮递增之,让病人在逐渐适应中增加灸灼量。《说

文》的灸字有“长久当灼之意”(《艾灸通说灸数多少》),故灸疗之炷数应不厌其多,尤其

对于疝!滞患!痼疾!坏证。《(艾炷大小》)一类慢性疾

患,“灸数不多,无因决敌”(《灸数多

少》),有时甚至于成千累万,才能起到温通血脉!行气活血!散寒除积的作用;另一方面,对

于“伤食!卒痱!疝痛!虫痛!妇人难产!小儿惊痫”(《艾灸通说灸法异同》)一类急性病证。

需要艾火摧城拔寨,也宜多灸,“以治为期”。历来中医在灸炷的多少上采取预拟壮数的方法。

古书中不乏“发热,灸大椎二十壮;牙痛,灸合谷三十壮”一类记载。后藤认为,预拟壮数刻

板而不识通变,施灸一如用药,也应“以知为住”(《艾炷大小》),中病即止,同时密切观

察病人反应,对灸治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当洞烛机先,有所防范,“宜早就事斟量之”。3 灸治于外,神应于中《素问汤液醪醴》说:“针石,道也。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针刺要通过

体内“神气”发挥作用。后藤认为,灸疗同样如此。盖疾病发生乃“元气疲于大寇,不自能

冲阵”(《灸数多少》),而艾灸之功在于扶助元气,“元气扶伤,勃然与之戮力,遂以去其邪。

故灸治于外,神应于中;元气存则神能使气,气行血畅则阴阳调和,自能愈疾”。所以,无论

怎样“沉滞久痼”之疾,只要元气尚存,都可以外引灸

火为“援兵”,“保元气于险地”,在这

种情况下,扶元益气,须日积月累,以期“元气得势”,发挥作用,则“自可以补充其诸虚不

足之地也”,切不可“二报!三报,不得其效”,便轻易放弃治疗。反之,如果元气大亏,神不

使气,病人“就虚分死”,预后会十分恶劣。 4 艾火非燥,火无良毒《灵枢官能》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艾灸能升提中气,温养元气,补阴和阳,故

疾无论寒热,证无论虚实,都可以施以艾灸治疗。后藤说:“今之医家,谓以灸干耗血精者。

何足以语治病养生之术哉!”(《艾灸通说艾火非燥》)那种认为艾灸之性大热,耗人津血的

看法是不正确的。其实,艾火热而非燥,温而能润,“孤行虽微,内治有力”,能够解表通里。

消积化滞,活血化瘀,攻去疝,并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化生气血;火气虽热,施之于外。

神应于内,有如“火焙粢糕,中心温润”,并无伤津耗液之弊,却有补阴和阳之功,非但寒证

可灸,“骨蒸劳瘵”,阴虚之人,以及“血精元气虚乏。,阴阳两虚诸不足者”均可用之。甚至

“浮数之脉”(均引自《艾火非燥》),阳热实证,亦可酌情施为。后藤对艾火性质“非燥”

的定性,对于消除艾火燥热的偏见至今仍然不乏积极意义。自古有火源不同,性能则异之说。如松!柏!橘!榆!枳!桑!枣等八木之火,因其燃烧过于

猛烈,还可能发出明火,会“伤血脉肌肉骨髓”(《黄帝虾蟆经#辨灸火木法》),故不宜于用

来作为艾灸点火之用。后藤认为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因为“饶氏艾灸唯以五火为良,然榆!

枣即古之所忌,已在五火中”,所以,无论使用何种物件点火,都与“戛金击石”所引之火没

有什么实质性区别,盖火乃“附物为体”,其燃烧之徐急,则应视其“所受之物”而定,即使

真有所谓“太阳真火”或者“圣火”,“若点之艾上,即艾火也”(均引自《艾灸通说火无良毒》)。

可见,后藤讲实用不尚虚谈,格物致知之功高于同代的同侪之上。 5立足临床,破除迷信在诊断方面,后藤强调四诊合参,并认为那种迷信切脉“取一不及三”的观点是十分错

误的。他将切诊进一步分为“切脉”和“按腹”,其中以“按腹为第一,切脉为第二”,对腹

部触诊给予特别的重视,这似应与他长于治疗腹部包块有关;此外,他还于四诊之上补充了“嗅

法”,加上“按胸腹”和“候背部”共为七诊。“候背”

之法,一可用于诊断,如脏腑疾病可

在相应背俞穴上发现敏感点;二则借以探明穴位。谈到关于诊断的体会时,他说,大凡诊断之

法,存乎操作者心手之间,其中要妙,即使父子之间也“不可相传”(均引自《艾灸通说答

植木举因书》),只有在实践中摸索!体会!积累经验,才能运用自如。古人针灸有日厌!月忌!日杀!月形!四激!六害等禁忌,经唐代孙思邈!王焘等人提倡,无

论在中国或在日本,一直被针灸医生莫名其妙地遵守着。后藤认为,这一类避忌“愚而无稽”。

毫无根据,“皆是阴阳先生术家之腐谈也”(《艾灸通说不选时日》),结果使医生“束手就

困,大觉妨碍”,耽误治疗,贻害病人。他直言无忌地对古代名医提出批评,这无疑来自治病

救人的道德勇气;但是,另一方面,他认为在“大风!大寒!大暑!大雨!雷电!虹霓之时不宜施

灸,”因为此时自然界阴阳之气逆乱,灸之可能导致气逆!血滞等后遗症。当然,如遇紧急情

况,当用则用,救人为急,则不当拘此。另外,他认为中国自宋明以来流行的五运六气之说。

皆是杜撰无用之言。“绝无益乎医事”(《答植木举因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治疗过程中

念咒!颂经!胜等法均与愈疾无关,应当摈弃。他提倡一类有利于益元气!养精神的方法,如灸

前静养!禁房事,灸后“远眺高山大岭以开畅郁气”(《灸法异同》)等。看来,他从中国“拿

来”医学的时候着实是运用了脑髓,有些眼光,有所取舍的。还需注意,后藤灸疗观点是围绕着他“万病在于一气留滞”的学术思想展开的。艾灸治

病在于“艾火彻内,开郁通滞”(《艾灸通说灸疮要发》),能产生极强的“顺气”作用,诚

如《灵枢官能》所论艾灸的作用那样:“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所谓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行气通郁之功是针石难以比拟的。这一认识或许能使今天针灸

学科的同仁,当针刺之声名远播而艾灸日渐凌夷之际有所反思和检讨吧。篇四:艾灸心得

microsoft word 文档 (2)爱上艾灸

黄雪琳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

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

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

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了解艾灸是缘于一份广告---久久艾灸的广告。其实,早两年我就自学中医了,也了解中医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四季养生,冬病夏治。

我是一个特别怕冷的人,在别人还不觉得冷的时候就早早地上了厚衣服,在别人觉得冷时。

我就觉得后背直透冷风,穿再多衣服也没用。通过学习中医,我知道,我是阳虚体质,而艾

灸对阳虚体质的治疗是非常对症的。所以,当我看到久久艾灸的广告时,我仿佛看到了一线

希望。

久久艾灸的刘医生是个尽职的好医生,在她的治疗下,我的身体在变好-----当然不是一

瞬之间。这种变化开始于连灸五天之后。(很多人在灸了一两天没有反应之后可能就会怀疑艾

灸的效果,可是我知道一句话: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也就是说七年以上的病要连灸三年

才会全愈,而阳虚体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当然要治也不是两天就能改变的,所谓冰冻三

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灸一两次是很可能没有什么效果,艾灸,必须要长期坚持才有好的效果。

所以,我坚持了。)我是在连续灸了五天之后才觉得身体发热,当然可见我身体气之重。

在连续灸了半个月后,我的身体有了一种得气感。得气是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感觉。印象最

深的是第一次的得气,那次我同时做了腰部、背部和头部的艾灸,当时就感到一股热气流从

头部传导到脚面,非常的舒服。后来灸的时候,有时灸感在整个腰部扩散,有时就像针灸时

酸重的感觉,真是千奇百怪,很有意思的。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做艾灸,常灸的穴位有神

阙、肾腧、命门。我会坚持做下去。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已的,除

了健康。

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

皆由阳气为之主。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而艾灸这种古老的疗法就有很好温

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对阳虚、气虚、血

瘀的朋友特别管用。

爱艾灸,爱健康。阳虚、气虚、血瘀的朋友不仿试一试,感受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古方的

艾灸的文化历史

艾灸的文化历史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艾灸 一、艾灸的文化历史……………………………………………………………(1-4) 二、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5 ) 三、热点技法……………………………………………………………………(6-7)四、艾灸的设备………………………………………………………………….(8-9) 五、养生案例……………………………………………………………………( 10 )六、服务项目……………………………………………………………………(11-12)七、合作方式合作条件:(开店政策表、代理政策表、合作程序)………….(13-14) 一、艾灸的文化历史

灸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指出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在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在配合药物治疗法同时,还例用了灸法、角法、浴法、熏蒸法、熨法等,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灸疗不但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藉,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以及心痛、癃、癫狂、咳血、耳聋、曀等急难病证,均可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进行治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一些病甚至可以“久灸既息则病已矣”。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从灸疗的起源到各种灸法及其适应症,书中记载颇多。《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哉也,基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疗的适应症很广,有些疾病应用灸疗更能取得治疗效果。《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失枕……灸脊中”。《灵枢癫狂》曰:“治癫疾者,……灸穷骨二十壮”。对临床上治疗内脏疾患并有成效的背腧穴,《灵枢背腧》中强调:“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泻之,虚则补之”。《素问血气形志》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灵枢经水》曰:“其治以针艾”,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前,针石和艾灸结合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很盛行,甚至在历史传记中也有灸疗的记载,《左传》载:“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的“攻”即指灸法。在非医家的着作中也可

天灸疗法详解

天灸疗法 一、应用举例 二、天灸疗法理论特点和方法 1.理论特点 1)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既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从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内服汤药在体内通过经络的“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天灸疗法属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一种,在体表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同样作用于经络直达病所,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内服汤药与天灸有“殊途同归”之效,如《理瀹骈文》所言:“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2)经络学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无论病从外入,或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之十二皮部。穴位是脏腑精气输注

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脏腑疾病反应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因此,经络学说是天灸疗法的理论核心。 3)天人相应:《灵枢·邪客》载:“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变化。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阳气随之有升、浮、沉、降节律,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因此,人体应顺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4)春夏养阳:《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此时扶阳祛寒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为严寒所伤。5)冬病夏治: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通过伏夏的调养,可以不失时机地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扶正而祛邪,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 2.操作 (1)药物制备: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榨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不宜超过2小时),将药末和姜汁按照1:1比例(如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并制成1×1×1cm3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并准备5cm2大小胶布以待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 (2)操作: 1)充分暴露患者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2)施术部位皮肤干燥不湿润,汗液分泌过多应擦干。 3)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4)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三、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等)、胃肠疾患(慢性胃肠炎、胃脘痛等)以及慢性颈肩背痛。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亦可参考使用。 三、注意事项 1、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一、艾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等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 产生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一.艾灸激发了人体的阳气,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二.艾灸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上火的现象。劣质的 艾条,也可以致上火现象。故,在艾灸过程中,我们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 火力控制就是控制艾灸的壮数和艾灸的方式(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等),重病、慢性病多用重火力,直接灸的方式,见效快,且效果持久;保健灸或轻微的疾病多用温和灸。根据自身体质及病灶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其实在做保健灸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一个穴位,一定要灸多长时间,凭感觉,如果感觉好,可以多灸一会儿;如果感觉差,可以少灸或不灸。艾灸是不能着急的,在艾灸过程中不要 给自己压力。一般来讲,每个穴位灸15~25分钟左右,有的用随身灸可灸至1个小时, 要因人而异,自己的感觉很重要,保健灸更随意些。 对于阴虚火旺的、热证的人在艾灸过程中,用泻的操作手法,达到以火渲火,以火泻火。比如:周楣生先生提倡的吹灸法,还有回旋灸和雀啄灸。这时我们在操作中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补的。 2、选择好的艾条,适当的艾烟是艾灸必须的,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必须的。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火。如何选择艾条,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艾灸家庭保健中,如何选择艾条?。 3、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我们艾灸时,很多顾客中间要上好几次厕所),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4、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或是根据上火现象,判断为哪条经上火,再艾灸此经络上的荥穴。 5、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饮食为宜。 6、上火比较严重的,可以稍停灸一二天,待平复后再进行艾灸。上火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继续进行艾灸,通常再灸1~2天,上火现象也就自愈了。 二、艾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这种现象不必担心,皮虽破了,但艾灸的效果却更好。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古时人艾灸,追求的就是有灸疮产生。水泡较小的,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水泡较大,可以用针刺破,涂些紫药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且不可将泡皮剪除。同时也可以在灸疮上每天敷艾灸膏,促进脓的产生, 增强灸效。灸伤一般不用包扎。在灸疮痊愈之前疮处可能不断有水/脓排除(正常现象,不

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

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能治愈它。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现在祖国医学的发展步履艰辛,很多人对中医感到迷惑,曲解它的理论。像中药的炮制、配伍,独特的药性理论,中医的辨病诊治都是我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就像艾叶,古人用来辟邪,并不仅仅是迷信,也有它的科学所在。 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比赛,今天就说说艾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和艾制品——“艾香”。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而且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辟邪驱瘴,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全国均产,但以湖北蕲州“蕲艾”最佳。夏季花未开时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此,我国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由宜于崩漏。本品又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同时又为安胎之要药。若将本品捣绒,制的艾条、艾柱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通达经络,是温灸主要原料。《名医别录》: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关于开展中医天灸治疗的申请

关于开展中医天灸治疗的申请

关于开展中医天灸治疗的申请 为配合我院养生保健月活动,综合门诊根据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制定我院三伏贴治疗计划,拟于2012年开展三伏贴(即天灸)治疗。现将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概念 天灸是指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俞穴中,所以又称“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冷灸”。 “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药物发泡疗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一年中阴阳消长的极点莫过于三伏、三九,其分别是四时阳气、阴气最盛的时刻,故亦是养阳、养阴的最佳时刻。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此时是使用温阳药物驱逐寒邪的最佳时期。而三九天人体阳气潜藏在内,卫表之阳气不足,此时应使用温阳药物外贴皮肤可使卫表之阳气充足,从而提高抗病力。 (二)优点 1、血药浓度处于稳态,药物副作用低; 2、不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3、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能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5、能允许随时移去药源。 6、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具有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三)适应证 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1.呼吸系统: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 3.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4.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 5.妇科: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等。 6.其他病症:梅核气、痛经、痹证(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其中,尤以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等为宜。 (四)禁忌证与慎用人群 禁忌症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天灸的作用及原理

天灸的作用及原理 天灸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天灸 天灸疗法作用机理 l.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利用的同时,经络腧穴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反应,将药物作用放大,其疗效是经络腧穴与药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根据贴药的时间分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 三伏天灸对以下疾病有效: ●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 ●久病阳虚证如五更泄、虚寒胃痛、肾虚腰痛。

艾灸排病反映

1. 经络窜感,也叫得气,是一种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 感觉热能够传导至会阴,说明艾灸在打通任脉,对泌尿系统产生了效果。 3. 做艾灸的过程中,下腹中感觉形成一股热气,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体内经络内来回流动,上到头顶,下至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如练气功一般。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 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 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6. 夏天艾灸以出大汗为佳,但冬天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尤其是额头、手心、足心部位,以出热汗为佳;出大汗者,表示身体比较虚。 7. 寒感,即灸后感觉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应多灸。 8. 热感,即腹腔发热至后腰,往上至百会,往下至涌泉。表明经络渐通,艾灸效果好。 9. 沉感,即心如石压。表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 肚子咕咕叫或排气,是艾灸促进肠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浊气的好现象。 11. 腹部或后腰出油,表示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坚持艾灸。 12. 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有点热,表明受灸者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 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热的那半身经络不太通畅。 14. 灸的过程中,手心或足心出冷汗,而后才出热汗。说明受灸者体内寒气重,出冷汗表示身体向外排寒气。 15. 做完后口干舌燥,咽喉难受,说明受灸者上焦有虚火,应配合做肩颈灸,疗效更佳。 16. 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这是正常的平台期,表示经络已经适应了,须要用猛火灸。

17. 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表示受灸者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因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感觉头沉:表示受灸者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 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表示受灸者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 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表示受灸者有妇科炎症(若为女性)或肠胃炎症。 21. 做完艾灸后下阴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表示受灸者可能有妇科病,月经不调,艾灸后经期会调整,有可能会出现短暂乱经。 22. 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酸痛感增加,表示受灸者体内有风湿,艾灸几次后即可消失。 23. 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表示受灸者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助其排湿驱寒。 24. 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是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之症,再做过几次后会出现好转反应。若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 做完艾灸后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3个月之内为月经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 出水泡,出红诊,表示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这种现象更须要灸。 27. 脐下出水泡,表示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表示有炎症。脐周出水泡,表示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28. 灸后出现咳嗽,有黄痰,说明肺部有火,如身体无法承受继续施灸,可暂时少灸或停灸,稍好转后再行施灸。 29. 喉咙痛,咽干,声音嘶哑,表示受灸者有虚火,上焦不必灸,可取下焦施灸。

艾灸法操作流程

艾灸法操作流程 我现在进行的操作是艾灸法,首先用物的准备:棉签,沙快,酒精灯,灭火的小瓶,还有艾条,打火机,一个小枕,治疗巾,洗手液,温开水,下面是医疗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桶。 我刚才接到的医嘱是为901床小李进行艾灸法。患者主述是胃脘痛,遵医嘱予足三里的艾灸 已经为病人进行了评估,901床小李,女,35岁,主诉是胃脘痛,患者足三里部位皮肤干燥清洁无破损,患者为初次艾灸,已将艾灸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患者表示明白,患者不在月经期,没有操作的禁忌症。已嘱患者排二便,现在可以经行操作。 回到治疗室洗手,带口罩,准备用物到床前,对床号姓名 小李,你好,我是你的主管护士小陈,请你说出你的名字,好吗?那请问一下现在可以进行操作了吗

打开垃圾桶盖,洗手 摆体位,卷裤到大腿,弯曲一侧下肢,取足三里,定位:这个位置胀吗?翻开垃圾桶盖,洗手,垫小枕,铺治疗巾,放弯盘,点着艾条,给患者做饮食,艾灸的目的,注意事项的宣教。 用拇指或用两只手指旁开感受患者热感,告知患者太烫要告知护士 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外一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经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一般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 度。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操 作者要将食指、中指分开后置于施 灸部位两侧,通过操作者的手指来 测量患者局部的受热温度,以利随 时调节施灸的距离,掌握施灸的时

间,防止灼伤。 特点:温度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局部疼痛的艾疗。例如:痔疮 雀啄灸:艾条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 般,一上一下。用左手托住右手, 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 灸5min。 特点: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穴位和经络 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适用于 艾治远端的疼痛和内脏疾病。 例如膝骨性关节炎,术后腹胀回旋灸:艾条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就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 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救转动艾 条弹灰右三圈,左三圈,一般灸 20-30min。 特点:温度程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 部疼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 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 促进作用,故对艾点远端的病痛

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汇总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能治愈它。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现在祖国医学的发展步履艰辛,很多人对中医感到迷惑,曲解它的理论。像中药的炮制、配伍,独特的药性理论,中医的辨病诊治都是我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就像艾叶,古人用来辟邪,并不仅仅是迷信,也有它的科学所在。 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比赛,今天就说说艾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和艾制品——“艾香”。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而且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辟邪驱瘴,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全国均产,但以湖北蕲州“蕲艾”最佳。夏季花未开时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此,我国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由宜于崩漏。本品又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同时又为安胎之要药。若将本品捣绒,制的艾条、艾柱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通达经络,是温灸主要原料。《名医别录》: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

艾灸不良反应

艾灸反应及排毒有以下几个渠道: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肠道问题居多。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我的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 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1、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同时配合患处的刮痧,或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对于寒邪较重的病人你需要断断续续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功夫。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 胃痛 护士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号选手,我参加的项目是艾条灸,病症是胃痛,物品准备完毕,请求开始。 ——开始 ——核对医嘱、执行单。 走至病床尾,核对床尾卡。 ——你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王丽 ——王老师,您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由于你胃痛,医生下医嘱要为你进行艾条灸。请问您做过艾条灸吗? ——没做过 ——那我给您介绍一下,艾条灸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就是用艾绒做成的艾条,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或患处的上方进行熏烤,通过温热刺激经络传导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目的。通过艾灸可缓解您的胃部疼痛,在操作的过程中施灸局部皮肤会有温热的感觉,皮肤会稍有发红;点燃的艾条后由于个人的耐受程度不一样,有可能会有皮肤灼痛或形成水疱;请不要紧张,点燃的艾条与皮肤是间隔一定距离的,操作中会根据皮肤的感觉随时调整施灸的距离,避免疼痛或水疱;若形成水疱可通过消毒处理后可自行吸收的。通过我刚才的介绍,请问您能接受这项治疗吗? ——能 ——请问您有发热吗? ——没有 ——过度疲劳、月经期不适宜做艾条灸,请问您适合做吗? ——适合 ——您看由我来为您做这项治疗可以吗? ——可以 ——因为进行艾条灸的部位在腹部和手,我可以看一下局部皮肤情况吗? ——好的 ——整个操作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请问你需要去洗手间吗? ——不需要 ——请您稍等,我回去准备一下用物。 周围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有通风条件,符合操作要求。 核对用物,洗手,戴口罩。 推治疗车至病床尾,核对床尾卡,核对腕带信息。 ——您好,王老师,请问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那我们现在开始好吗?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屏风遮挡。 ——王老师,我现在要为您选取穴位。(口述定位,用同身寸选取)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天枢:在肚脐旁开2寸处。(肚脐)

艾灸的文化历史

艾灸 一、艾灸的文化历史……………………………………………………………(1-4) 二、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5 ) 三、热点技法……………………………………………………………………(6-7) 四、艾灸的设备………………………………………………………………….(8-9) 五、养生案例……………………………………………………………………( 10 ) 六、服务项目……………………………………………………………………(11-12) 七、合作方式合作条件:(开店政策表、代理政策表、合作程序)………….(13-14) 一、艾灸的文化历史 灸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指出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在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在配合药物治疗法同时,还例用了灸法、角法、浴法、熏蒸法、熨法等,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灸疗不但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藉,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以及心痛、癃、癫狂、咳血、耳聋、曀等急难病证,均可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进行治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一些病甚至可以“久灸既息则病已矣”。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从灸疗的起源到各种灸法及其适应症,书中记载颇多。《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哉也,基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疗的适应症很广,有些疾病应用灸疗更能取得治疗效果。《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失枕……灸脊中”。《灵枢?癫狂》曰:“治癫疾者,……灸穷骨二十壮”。对临床上治疗内脏疾患并有成效的背腧穴,《灵枢?背腧》中强调:“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泻之,虚则补之”。《素问?血气形志》曰:“形乐志

中医天灸疗法

中医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是借助药物刺激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起泡,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补气养血、调理脏腑的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多种疾病。天灸疗法的历史十分悠久,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在历代许多的中医典籍中都载有较多的成功案例。 1.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天灸疗法所采用的药物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同时,天灸疗法通过药物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起到调理脏腑阴阳、改善气血运行的作用,从而消除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天灸疗法可以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皮肤上的神经末梢,使其进入活动状态,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并且,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也能够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另外,天灸疗法所使用的药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起到缓解病痛的效果。 2.天灸疗法的适用人群 天灸疗法根据贴药时间分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现在运用的较多的为三伏天灸,属“冬病夏治”范畴。那么,三伏天灸疗法适用于哪些人群呢? 首先是各种虚寒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气管炎、慢性鼻炎、虚寒性胃痛、寒湿性关节痛、冻疮等。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辩证,强调“虚寒”二字,湿热、实热型的病证千万不能用,否则病情加重。 其次是那些体内“阳气不足”的患者,通过三伏天灸治疗,增强体内阳气,改善“冬季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 另外,专家指出,三伏天灸疗法用来治疗慢性关节炎的效果十分确切,治疗范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疾病、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当然,治疗时也要注意辩证,如果患者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则不宜使用。 3.天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天灸疗法的药物贴敷时间因人因病而异,一般为2~8个小时,儿童贴敷不要超过2个小时。天灸疗法治疗期间,要尽量少接触生冷、刺激性的食物,贴敷后当天不要洗冷水澡等。孕妇、婴儿、药物过敏者、皮肤病患者、疾病活动期患者以及某些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天灸疗法。

艾灸三年体会

艾灸这三年 古典风韵 我是一个病人,6年前患上了比癌症还难治疗的月子病。从此踏上了漫漫求医路。一路上坎坎坷坷,跌跌撞撞,走进了中医的大门,学习了中医的各种疗法,历尽艰辛终于从病魔的泥沼中走了出来。回首往昔,艾灸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话还得从我的第一次艾灸说起。 灸神阙穴 07年的3月27日。我们这里温度13—23度,早上上班我穿毛昵外套,棉裤换成了牛仔裤,左半身很不舒服,连以前毫无感觉的胯关节也有点不对劲了,中午赶紧换了棉衣才好些。因前天晚上肩疼,又去按摩了肩膀。 昨天晚上按照网友空中铁匠的方法,开始进行艾灸治疗。 艾灸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大的生姜切成薄片(大约2mm厚),上面用牙签扎上很多小眼儿,放在肚脐眼上,然后将艾条点着放在生姜片上让它自己烧,就可以了。艾条是一元一根的那种,我切成8段,每段 大约2厘米。然后一个一个放在生姜上烧,感觉烧的时候肚脐眼那个地方很烫,我一共灸了6段,换了3片姜。共用了1个小时。做完这个之后,我很累,没有练小周天就睡觉了。 老天,接下来太可怕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我浑身燥热,开始难受,一会越来越难受,形容不上来那种感觉,麻,困,关节不适,并且左半身外侧发凉,但全身又热的很。只好穿了棉衣,上身不盖被子睡觉。一直到半夜1点多。我吓坏了,打算天明去医院。过了一会,还很难受,我想穿上衣服起来跑步。 老公说可能是在排病,让我别瞎折腾。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好悲伤!真想和空中铁匠打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到快3点时,感觉没那么热了,困的感觉也好一点。有点饿,吃了点东西,睡了。后半夜还好。只是脖子出了很多汗,象流水一样。 第一次艾灸后,从没经历过这种情况,我有点害怕,不知道还该不该艾灸。咨询了几个水平较高的网友,建议说可能气血不够,补几天气血再灸。 过了5天,我决定再试一次。这次还是灸了6柱,感觉和第一次不同。灸时感觉艾的热度在全身涌走,特别是下半身,到最后2柱时右脚趾都出汗了。灸时双腿的6个关节困。 灸完后都10点了,睡了。睡的很好。11点多醒来身体动弹的时候感觉关节稍困,不动没事。又睡了,连前两天晚上睡觉燥热,发际、脖子、胸口出汗的现象也没有了,真舒服。一直到天亮。 那几天天气温少降,大概10---20度左右,我穿了薄毛衣,穿衣几乎和正常人一样了,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当然我还不能大意。 就这样,我开始认可并接受了艾灸。一有空就在神阙穴做隔姜灸。基本是每天晚上8点开始,艾灸8壮,用时2个小时,10点睡觉。每次在沙发上躺着就,边灸边看电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我的身体对于艾灸也越来越敏感了。 每天的艾灸,一开始灸身体就开始反映.每次除了肚子响,周身发热,放屁之外,胃经和脾经总会跳几下,感觉他们真象个调皮的孩子,有时是膝盖处,有时是脚脖,有时是脚上. 平时不艾灸时,经络也会跳动,三焦,小肠,大肠,现在连膀胱经都会跳了,昨天背上跳,今天小腿后面跳.真有意思! 看来,我们对于身体的每一点付出都不会白费. 灸的久了,慢慢自己会总结出一些小窍门。这就是 灸的学问 艾灸已经2个多月了,以前总是每天用一根艾柱切8段,只灸肚脐,昨天在灸时我突然想到,平时灸完倒掉的艾灰中总是有8个没燃完的锥型,在它们最热时倒掉实在可惜。不如这样:用它们来灸肚子上的其他穴位,只不过多准备一片姜罢了。 具体做法: 1.

《中华艾灸史话》:源远流长五千年

《中华艾灸史话》:源远流长五千年… 上和元用黄帝奇灸传递中医福祉 中华“福灸”源于艾灸(爱久),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位尊“华夏国宝”;灸者,天长地久、红红火火之谓也,由于具有平衡阴阳、补益气血、固元生精、暖宫助孕、通经活络、防病抗病、健体强身、益寿延年的良好功效因此得名,还被誉为寿灸、宝灸、奇灸,列入历代皇家养生极品,世代相传、颐养天年。 从以《黄帝内经》为主的古代文献中可以发现,当时治疗疾病,使用中华艾灸和针刺疗法远比使用中药要多得多,而使用灸法又比针法使用得多。这是由于当时医疗技术的掌握既不普遍,也不深入,加上当时所能了解的中药数量有限。人们需要医疗,而真正能成为医生者却不多。而灸法的使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坏症、后遗症比较少,方法也比较简单,较容易掌握,因此普及性较高。如南北朝时期,灸法盛行,有人从北方学来火灸法,“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二十余日,都下大盛,咸云圣火,诏禁之不止。火灸至七炷而既愈”。后世如《备急千金要方》也说:“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宋史太祖本记》记有“太宗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可见灸法几乎成为群众性防病治病的主要方法。晋朝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所记载的灸疗方法很多,而且主要针对急症施灸,还首先记载了隔物灸,如隔盐灸、隔蒜灸、隔椒灸、隔甑灸等,也反映了当时灸法盛行的状

况。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之下,专门从事灸疗治病的“灸师”或称之为“艾师”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如唐·韩愈的“谴疟鬼”诗中所说“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宋·张杲《医说》中叶曾有“灸师”之称。元·杨维桢赠“艾师”黄中子的古乐府云:“艾师艾师古中黄,肘有补注明堂方,笼有岐伯神针之海草,箧有轩辕烘炉之燧光。”“灸师”或“艾师”的出现,说明灸疗方法在群众广泛使用中得到提高和专一。

艾灸时可能发生哪些好转反应

艾灸时可能发生哪些好转反应 艾灸时的好转反应是指病症开始改善,病根逐渐消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 其各种症状如下: 恶寒怕冷:出现在艾灸补充阳气后,体内寒毒排出时。 发热:在白血球的食菌、病毒、老废物除去时。 痉挛:在人体特定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时。 打嗝:胃弱者的胃肠内浊气和毒素排出时。 便秘和头痛:五脏的机能虚弱,水分和纤维质摄取不足时。 频频放屁:肠内浊气和毒素排出,肠内诸机能回复过程时。 皮肤发疹瘙痒症:体内的老废物和毒素来不及从大小便迅速排出,通过皮肤排出时。 嗜睡、疲困和筋肉酸痛:酸性体质转换为碱性体质的过程,体内浊血中的毒素净化排出过程时。 艾灸部位的湿气和汗水:体内的湿气和寒毒排出时。 浮肿等症状:促进各种新陈代谢和身体脂肪燃烧过程时。 其他好转反应:气血虚弱者,艾灸促进气血运行和元气补充,新陈代谢旺盛,平时太弱的免疫力,突然加强,体内滞留的各种淤血和老废物或停滞的毒素,在未及时排出时,发生一时的痛症和自觉现象。或过去曾有病痛的部位,初行艾灸数天或艾灸过程中发生一时的好转反应:有旧患重现的现象,变得更加痛苦,这是病变的细胞转换健康细胞变化的过程,就象病根崩坏一样,此现象是由于过去疾病滞留有

病灶残滓,所以是各种毒素全部排出消去前,重现病根的记忆反应之痛症。病根消去的现象,其伴随发生的痛症是可以充分忍耐的,若忍耐坚持,痛症会渐次消灭,人体有神秘的重新调整自然治愈疾病的能力。 艾灸以后,人体的免疫力增大,有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劳累或痛症、大小便量增大、汗、痰、咳嗽、恶寒、发热、发疹、皮肤瘙痒症、体重减少、泄泻、便秘等多样的好转反应。 气虚者如果初行艾灸太强烈或长时间时,可能会有放松后无力感、眩晕、痛症加重、贪睡,或精神兴奋不能睡眠,或频繁打呵欠等症状。 此外放屁、血色大小便或呕吐或食欲不振等现象也是体内排毒反应。 若继续艾灸,不久则再回复正常。 有初行艾灸后,手足发生麻刺痛境遇,此是艾灸后原先闭塞的经穴气血开始去行,促进体内的寒毒邪气和淤血等病根消去,即一经络通渐次百经络通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艾灸后可能会有眼疾或头痛,或预测不到的牙痛等病症发生。数天间轻身开心后,有时有全身无力感,或咳嗽、流鼻涕、咳脓痰、宿便或排出脓一样的脂肪便等反应。这是神妙的艾灸帮助人体免疫力提升,重生自愈力后,发挥最大的自净排毒能力的生理反应。艾灸的治疗效果,能波及全身,促使的五脏六腑蔓延的疾病和毒素排出体外,这也是东洋医学主张的自然治疗过程。对此反应不用害怕,

艾灸常见的排毒反应

艾灸常见的排毒反应 1.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 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关节痛, 放屁等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 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 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 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 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现在又开始了,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彻底的排出就好了。 5.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 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的现象,颜色很暗深。 6.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艾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 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 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 的功能。 7.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 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其他反应 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 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9、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 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 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 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