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发表时间:2011-12-06T10:39:25.77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周媛牛淑芳[导读] 这时,就可以通过天灸来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强身健体之效,打断其发热-体虚-发热的恶性循环周媛牛淑芳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海口570000)【摘要】天灸是在特定时间采用较强刺激作用中药贴敷与穴位的方法。【关键词】天灸;中医;体虚感冒

【中图分类号】R13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3-02天灸,又称“发泡灸”或“伏九敷贴”,是在特定的时间(三伏日和三九日)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于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袭击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体虚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多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变病,以风邪为主因,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位先导,但在不同的季节,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症候,冬天寒冷之季节,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夏季时,风与热合,多见风、热、湿之邪亦常杂感为病,根据天人相应原理,选择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进行三伏天灸,[1]冬病夏治,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治病求本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自然界阳气达到顶峰,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驱邪,从而起到治未病的目的,在最严热的夏季治疗的方法称为“三伏天灸”。冬天寒冷,人体阳气潜藏,虚寒病症容易发作加重,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三九天灸”正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里,利用人体阳气潜藏,同时自然界的阴气达到顶峰,于三伏天灸遥相呼应,标本兼顾。“三伏天灸”与“三九天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特色疗法。 1体虚感冒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1.1根据“阴阳学说”: “三伏日”和“三九日”为一年中最严热和最寒冷的日子,夏季三伏之所以严热,是因为夏季中阳气上升到达了最高峰,抑制了冬季寒淳之气,[2]冬季进入“三九天”(即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共计27天),是全年天气最冷、阴气最盛的时段。“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处于最弱的时候,最容易生病。流感发热痊愈后的孩子属于阳虚体质,或者因服用寒凉药后阳气受损者,均可以通过天灸来调养阳气。所以《事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体虚感冒是素体虚弱之人时逢气候变化,不能调节应变之时,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卫,卫表不和最易发病。

因此,当三伏天来临时,是自然界阳气最盛阶段,当三九天灸来临时为人体阳气潜藏,自然界阴气最盛阶段,此时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气,使体虚感冒病人,在三伏天利用到达顶峰的阳气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命挥动,加快新陈代谢,而在三九天中到顶峰的阴气能在药物的刺激下调控机体的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阴阳双方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达到体虚感冒的治疗目的。即《素问·生气通大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2根据基本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灵枢·百病始生》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伤,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3]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内容。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适应了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一般不会致病,担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体虚之时,六气成为病因,人体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才能使人的体质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1.3根据经络学说: 经络,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胃,利关节者也”。中医以为,经络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外内,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运行奇穴,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能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脏腑和经络之气输注到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对人体表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的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人体的免疫机能,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因此,对体虚感冒者,在进行天灸治疗,未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服寒邪以治病求本。

1.4根据预防原则: 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二穿井,斗而铸维,不亦晚乎”。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天灸疗法治疗体虚感冒,对于体虚感冒的病人采用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以恢复人体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病邪的能力,减少或避免感冒的发生。

2体虚感冒的治疗方法

2.1外治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干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在三伏日和三九日时,采用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处,有利于气血流通,并能促进药物入经络归脏腑,以《张氏医通》所载白芥子散为基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配以温经散寒,补血活血通经,行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中药。采用白芥子,当归,川穹,熟附子,肉桂,玄胡邓研末,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成3~4cm饼状,在初伏时或初九时贴敷于肺俞、气海、志室、胃俞穴,约4小时取下,然后在二九或中伏时贴敷于脾俞、关元、膏肓穴,在末伏或三九时贴敷于肾俞、足三里、石门穴。在每年初伏(一九)、中伏(二九)、末伏(三九)各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疗程,一般无不良反应,较少数出现起疱、起疹、红肿、奇痒等。这是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用,或个别皮肤过敏者,受到药物的刺激所致,克搽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并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如果贴敷时间过长引起水疱,必要时行外科常规处理,用消毒针头刺破水疱,涂上外用药。如紫草油等。

2.2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 体虚感冒辨证风寒者取风池、风门、列缺、为风热者,取风池、大椎、尺泽,为暑湿者取足三里、中脘,以毫针刺入,产生针感后,加大电刺激,选取适当的波形和频率,以病人出现麻胀感为度,每次通电10~20分钟。另:艾灸治疗,取风池、风麻、合谷、足三里等穴,点燃艾灸后,悬于穴位之上,离皮肤2~3厘米,每穴20分钟,依次灸。 2结论

2.1反复发热的孩子,多因其正气不足,容易受到外邪入侵所致。这时,就可以通过天灸来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强身健体之效,打断其发热-体虚-发热的恶性循环。

方剂歌诀完整版

方剂歌诀完整版解表剂 辛温解表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 小小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 :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扶正解表 :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泻下剂 寒下 :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温下 ;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润下剂 :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逐水剂 :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亦佳。 舟车丸: 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表皮陈皮轻粉入,逐水消肿力量强。 :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攻补兼施 新加汤; 新加黄龙用海参,玄麦生地硝黄呈,参归姜草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尊。 :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泻下法可宗。和解剂 和解少阳 ;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苓清胆汤: 蒿苓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须,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 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苓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胸宽截疟疴。调和肝脾 :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功最奇,调经再把丹栀入。 :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又实脾。调和肠胃 ; 半夏泻心配连芩:千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清热剂 清气分热 :

方剂歌诀主治版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4.5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5.5 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9.5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0.1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0.2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10.3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12.5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13.5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齐, 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16.5 舟车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清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八.攻补兼施 17.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 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17.5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硝黄加入五味共,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九.和解少阳 18.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9.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19.5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20.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 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川楝子】各10g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郁金】3~10g;10~15g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路路通】各10g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

7版方剂歌诀

方剂歌诀(7版) 1.1辛温解表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无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辛凉解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 人参败毒草芩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2.1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2.3润下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2.4逐水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2.5攻补兼施 3.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3.2调和肝脾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3.3调和肠胃 4.1清气分热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烦渴,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4.2清营凉血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躁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纽斑。 4.3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纽发斑皆可平。凉隔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添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消。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疮内消法。4.4 清脏腑热 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胆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龙胆栀芩酒伴吵,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淤能,热毒痰淤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纽宜煎尝。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纽宜煎尝。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现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例喘汗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治热毒俐,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4.5 清虚热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清骨散君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将逆良。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有奇功。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俐,血虚寒厥服之效。 7.1 补气 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2.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烦渴,病危脉绝急煎尝。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次方神。 7.2 补血 四物熟地归白芍,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7.3 气血双补 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 7.4 补阴 六味地黄芍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7.5补阳 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7.6 阴阳双补 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菖远茯,加薄姜枣暗痱服。 8.1 固表止汗 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 8.2敛肺止咳 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 8.3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木香柯,当归肉寇与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搓。四神故纸与吴萸,肉寇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专病专方中药药方手册

专病专治中药药方手册 骨伤科 1.骨质疏松症 处方:鸡血藤2 白芍2狗脊1 戚灵仙1独活1 鹿角胶1没药1 甘草2 两面针1 牛膝1 功效:补肾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症: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症见局部酸软疼痛,夜间明显,屈伸不利 2.慢性腰背痛 处方:杜仲1 海风藤1黄芪2 断续1 薏苡仁1 羌活1 桑寄生2 当归1独活1 千年健1 牛膝1 功效:补肾强筋,通络止痛 适应症;腰背不疼痛等 3.腰椎间突出症: 处方;白芍2甘草2 山萸肉1 红花1 枳壳1 杜仲1熟地黄1 牛膝1小茴香1 功效;补肾活血,行气止痛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den,症见腰部疼痛,伴有下肢牵扯痛。 4.跟痛症: 处方:山萸肉11何首乌2熟地黄1杜仲1鹿角胶2 莵丝子1宽筋藤1牛膝1 功效:益肾补血,通络止痛 适应症:跟骨疼痛等 5.肩周炎: 处方:黄芪2丹参1鸡血藤1独活1 川穹1 桂枝1姜黄1海风藤1 功效:补益气血,通络止痛 适应症:肩部痹痛,活动不利,伴眩晕、少气乏力等 6.3颈椎病: 处方:黄芪2鸡血藤1党参2丹参1戚灵仙1葛根2鹿衔草2香附2川穹2 功效:补益气血,活血通络。 适应症:颈部痹痛、眩晕、少气乏力、上肢痹痛、麻木等。

7.滑膜炎 处方:金银花2连翘1牛膝1赤小豆1泽泻1大腹皮1白术1赤芍2 功效:清热去湿,活血消肿。 适应症:膝、踝等关节突发肿胀疼痛,肤温稍高。8 8.骨质疏松症:处方:补骨脂3莵丝子1黄芪2牛膝1山药1女贞子1枸杞子1茯苓1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壮骨。 适应症:腰背、胁肋部等疼痛、乏力、酸软等、 9.痛风性关节炎: 处方:土茯苓2白术1戚灵仙1泽泻1桂枝1玉米须1知母1 功效:清热去祛湿,通络止痛、 适应症:足背、跖趾关节等处红肿热痛。 10跌打损伤 处方:延胡索1当归1鸡血藤2丹参1醋乳香1醋没药1香附1透骨草1 功效:活学活用,行气止痛、跌打损伤导致肢体淤肿、疼痛。 内分泌疾病: 1.糖尿病:柴胡1地黄2枳实1山药2蒲公英1茯苓2白术1甘草1 功效:理气化浊,养阴益气。 适应症:2型糖尿病早期,病情相对较轻者,也可配合西药 一起用。 2.甲亢:柴胡1白芍1甘草2党参2猫爪草2黄芪1葛根1地黄2 适应症:在西药调治的基础上;运用。 3.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处方:茯苓2桂枝2菟丝子1白术1炙甘草2柴胡1牛膝1车前子1 功效:通阳利水,调肝补肾。 适应症:诊断明确者那可用此方。 4.甲状腺囊肿 处方:柴胡1猫爪草2桂枝1法半夏1白芍1党参2夏枯草2桔梗1炙甘草1

中医方剂歌诀(最新版)

一、解表剂:①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 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邪解热痛 表寒轻证服之康 ②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杏甘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 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 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 解肌透疹此方良 ③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 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 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 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 滋阴发汗功可慰 二、泻下剂 ①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 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瘀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 肠痈初起腹按痛 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 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 泻热逐水效非常 ②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 细心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 寒积里实服之康 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③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 杏芍大黄枳朴蜜 胃热肠燥便秘施 润肠泻热又行气 2.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 枳壳升麻泽泻理 温肾益精润通便 肾虚精亏便秘宜 ④逐水 1.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 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 悬饮水肿实证宜

感冒的中医治疗

感冒的中医治疗 暑期到来,感冒是常见病之一,提供一篇资料大家参考 感冒是指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毒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古代有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小伤寒等别称。历代医家对感冒病因的认识主要有六淫邪气和时行疫毒两方面。在六淫邪气之中,又以风邪最为常见。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较早记载了“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的时行感冒。 不少人视感冒为小恙而不予足够的重视,往往因为失治、误治而导致严重的病变。因此,必须加强感冒特别是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本病主要涉及西医学的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诊断注意事项 1.注意辨证,避免笼统诊断感冒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其诊断依据为:常以鼻塞、喷囔、咽痒或咽痛、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身体酸楚等为主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一般病程为3~7天。实验室检查多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而时行感冒(流感)的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性,往往与六淫相合为患,常入里化火,故临床以热证居多,易有传变。 一般认为,感冒主要是因气候突变,寒温失常,或生活起居失当,机体正气不足,卫表不固,复感风邪(常夹寒、热、暑、湿、燥)或时行病毒,经皮毛口鼻而入,侵袭肺卫,造成机体营卫不和,肺气失宣而染疾。其病因虽以风邪为主,但临证多夹其他邪气共同致病。因而临床上常常见到不同的类型,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表寒里热、热毒炽盛、时令感冒等等,并且常常因夹杂而衍变成错综复杂的见证。目前临床存在一种时弊,即不加辨证而笼统诊断为感冒。中医治疗感冒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方法,而且强调辨感冒与流感,辨时令,辨寒热,辨虚实,辨有无夹杂证,因证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果不加以辨证,就会给治疗带来治法不清、药不对证甚至加重病情或变生他途的后果。 2.注意鉴别诊断感冒应该与鼻渊(急性或慢性鼻窦炎)、热痹(风湿热)、乳蛾(急性扁挑腺炎)、麻疹、瘟黄(病毒性肝炎之流感型)等疾病相鉴别。一般而言,鼻渊多以鼻塞流涕为主症,但鼻渊多表现为流腥臭浊涕,感冒一般流清涕多无腥味;鼻渊一般多无恶寒发热,感冒多见外感表证;鼻渊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感冒病程较短,治疗后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较快。然而,临床上亦常见到素有慢性鼻炎因患感冒发作者,因此临床上必须予以鉴别。 因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但也不容忽视。风湿热和感冒二者均有发热、恶寒、肢体或关节疼痛,但风湿热常见有关节尤其是大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病程一般较长,发热一般较重。实验室检查,风湿热常见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等指标异常。 急性扁桃腺炎和感冒均有发热、恶寒、咽痛等症状,但急性扁桃腺炎有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扁桃腺红肿胀大,常常有黄色或白色脓样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麻疹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少见,麻疹初期也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症状,与感冒相似,但麻疹多伴有目赤畏光,眼泡浮肿、多泪,口腔检查可以见到口腔粘膜出疹等特异性症状。病毒性肝炎之流感型临床上也多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肺卫症状起病,与感冒相似,但常伴有纳呆、厌油、右胁下疼痛、皮肤粘膜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常有肝功能的损害。如果不加以鉴别,有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 治疗注意事项 1.注意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但必须时时注意疏表和宣肺两端。其具体治法是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确立的,由于临床有风寒、风热、夹暑、夹湿、夹燥以及素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的体质类型,往往使感冒变得虚实夹杂,因而必须针对具体的证型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一般而言,风寒表实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若是风寒表虚则应以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为主;风热表实以辛凉解表、疏泄风热为主;风热表虚以辛凉轻解

方剂歌诀完整版

一、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风寒外束饮内停,散寒蠲饮平喘佳。 5.香苏散 香苏散用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6.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景岳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清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1.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益气解表效力宏。 1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痞满燥实皆可消。 2.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少芒硝,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治肠痈,桃仁瓜仁芒硝冲。 3.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治法代表方;冷积内结成实证,腹痛便秘服之康。 4.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归草人参硝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5.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芍药枳朴杏黄蜜;润降消导相结合,肠燥便秘最相宜。 6.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年老肾虚便不通,寓通于补法堪宗。 7.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宏;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8.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胁下悬饮腹肿满,三药为末枣汤下。

最强中药配方 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 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 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 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 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 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

中医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 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八.攻补兼施 17.黄龙汤

方剂歌诀完整版

方剂歌诀完整版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小青龙汤: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辛凉解表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温下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亦佳。 舟车丸: 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表皮陈皮轻粉入,逐水消肿力量强。 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用海参,玄麦生地硝黄呈,参归姜草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尊。 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泻下法可宗。编辑本段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苓清胆汤: 蒿苓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须,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 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苓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胸宽截疟疴。调和肝脾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功最奇,调经再把丹栀入。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又实脾。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连芩:千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编辑本段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阳明大汗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 竹叶石膏汤:

感冒全知道——五种常见感冒的联合用药

感冒全知道——五种常见感冒的联合用药 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俗称“伤风”,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变现。 多发于初冬,但春夏天也可发生,感冒一般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易爆发流行,高烧、乏力、肌肉酸痛,主要通过接触空气飞沫传播。上呼吸道感染时由病毒引起的鼻腔、咽或喉部的炎症。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但发病率高,有一定的传染性。 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舌苔淡白,流清涕,白痰。 关联用药 高价位:芙蓉抗流感片/感冒清热软+四季感冒软胶囊/金感欣+维生素C 中价位:复方氨酚烷胺片/复方金刚烷胺氨基比林片+感冒清热颗粒+维生素C 低价位:氨咖黄敏胶囊/复方氨酚烷胺片+板蓝根颗粒+维生素C 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口渴,舌红,流黄涕,咯黄痰,苔黄。 关联用药 高价位: 芙蓉抗流感片+双黄连胶囊/清开灵分散片+维生素C

中价位: 1、维生素C+康必得+银翘解毒颗粒 2、双黄连胶囊/复方感冒灵片+桑菊感冒片 低价位: 1、四季感冒胶囊+维生素C 2、复方VC银翘片+银翘冲剂 3、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 暑湿感冒 症状: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多发生在夏季。 关联用药 藿香正气胶囊/藿香祛暑软胶囊/金梅感冒片+风油精+维生素C 流行性感冒 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40度甚至更高,伴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 关联用药 1、感冒灵胶囊+生脉饮(丹溪玉屏风颗粒)+维生素C 2、抗病毒口服液+芙蓉抗流感片 体虚感冒

千年古方香苏散 风寒感冒一剂平

一、香苏散——治疗风寒感冒效果好 (2) (1)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 (2)明代吴昆的《医方考》 (2) (3)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 (3) (4)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 (3) (5)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的“感冒论治” (4) (6)国医大师王绵之:感冒,来一剂加味香苏散 (9) (7)电饭锅与风寒感冒发烧 (10) (8)实践与思考 (10) (9)成功案例 (11) (10)失败案例 (12)

一、香苏散——治疗风寒感冒效果好 大亮整理于2014年5月 2014年7月增加王绵之言论以及案例(1)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一方最早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般简称《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编写。全书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刊于1078年,距今将近1000年历史。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 处方 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四时瘟疫、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 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服。 备注:尝有白发老人授此方与一富人家,其家合施,当大疫,城中病者皆愈。其后疫鬼问富人,富人以实告。鬼曰:“此老教三人矣,稽颡而退”。(“稽颡”读音:qǐ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2)明代吴昆的《医方考》 卷一感冒门,共考5方,香苏散是第一方。 叙曰∶六气袭人,深者为中,次者为伤,轻者为感冒,今世人之论也,古昔明医未尝析此。昆也生乎今之世,则亦趋时人之论矣,故考五方以治感冒。 <目录>卷一\感冒门 <篇名>香苏散

(完整版)中医方剂歌诀

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咳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芩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 泻下剂

补肾方剂集合

补肾方剂集合 1、肾四味 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30克打粉,每服6-9克 四药入肝肾,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温阳无桂附之弊,滋阴无熟地之弊。 肾四味加胡桃肉与补骨脂为青蛾丸。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合乎景岳公“善补阳者,须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源泉不竭;善补阴者,须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生化无穷”之妙。 李可先生言,他凡遇下元亏损,肾阳虚未至手足厥逆,肾阴亏未至舌光无苔,而属肾气、肾精不足之症,凡有腰困如折,不能挺直,甚则腰弯如虾状,头目昏 人小便余沥,夜尿频多,足膝酸软,肾不纳气(加胡桃肉与补骨脂为青蛾丸)久病及肾等症,万病不治,求之于肾,用之效若桴鼓。贫穷病人可代价昂之鹿茸。 上四味合盐巴戟肉、盐杜仲、骨碎补、川断、仙茅、

效满意。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其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明目消翳、润肺止咳的作用;补骨脂苦,辛,大温。归脾肾二经。功效:温肾补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仙灵脾又名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 精、养肝明目。这四味药合用具有大补肾之阴阳的作用。所以临床上肾虚或由肾虚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有不错疗效。 2、左归饮 【处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枸杞6克炙甘草3克茯苓4.5克山茱萸3~6克(畏酸者少用之)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治肾阴不足,阴衰阳盛。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服。 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6克;血滞者,加丹皮6克; 心热而躁者,加玄参6克;脾热易饥者,加芍药6克; 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6克;血热妄动者,加生 者,加牛膝6克以导之;血虚而燥滞者,加当归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右归饮 【处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炒)山茱萸3克枸杞6克甘草3~6克(炙)杜仲6克(姜制)肉桂3~6克制附子3~9克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阳衰阴胜,腰膝瘦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泻,脉弱; 以及产妇虚火不归元而发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温服。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儿科) 一、概述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儿科常见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早期,也可表现类似的感冒症状,临床须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二、病因病机 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冒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署、湿、燥等,亦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者。在气候变化,冷热失常,沐浴着凉,调护不当时容易发生本病。当小儿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趁虚而入而成感冒。如《幼科释迷.感冒》所说“感冒之源,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捋。”说明了小儿感冒的病因与小儿卫气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

二、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症。 (3)、感冒伴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风。 (4)、血象检查可见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病原学检查可用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作为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2、鉴别诊断 (1)、急性传染病早期: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水痘,幼儿急疹,流脑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临床表现及其病情演变等加以鉴别。 (2)、急喉瘖(急性感染性喉炎):本病初起仅表现发热,微咳,当患儿哭叫时可闻及声音嘶哑,病情较重时可闻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 四、辩证论治 1、辩证要点

【中医必备】《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大全

【中医必备】《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大全 中医内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科目,聚集了人体多系统的疾病,从(肺系疾病)呼吸系统、心系疾病(循环系统)等等。但是中医又不同于西医,需要结合望闻问切综合分析患者疾病所处的阶段。这个也不是多难,难就难在那么多方剂可怎么记呢? 医学教育网将疾病、证型和方剂给大家汇总到一起,并清楚的注明了每个方子在应用方面的异同。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方子的异同,另一方面在选方上也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感冒 1.风寒束表证 方剂: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 方剂: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两方均有辛凉解表,轻宣肺气功能,但前方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后方重在清宣解表,适用于风热袭表,肺气不宣者。

3.暑湿伤表证 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 本方功能清暑化湿,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4.气虚感冒 方剂:参苏饮加减。 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5.阴虚感冒 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 本方滋阴解表,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2咳嗽 1.风寒袭肺证 方剂: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两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但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2.风热犯肺证

方剂:桑菊饮加减。 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风燥伤肺证 方剂: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4.痰湿蕴肺证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痰热郁肺证 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 本方功在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 6.肝火犯肺证 方剂: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顺气降火,清肺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