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寿命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寿命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寿命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寿命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寿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十大名医简介

1.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 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2.华佗字元化,汉未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 国著名医学家。他医术全面,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 科鼻祖”。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 第一人。又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3.张仲景东汉南阳郡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为医圣, 南阳五圣之一。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 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确立了中医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界的推崇。 4.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提起皇 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5.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 号抱朴子,著有《肘后方》。“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

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 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 6.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是唐代医药学家,他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 寿之道,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他博览众 家医书,研究古人方剂。被后人称为"一代药王"。 7.钱乙字仲阳,山东郓城县人。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 科专家。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 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 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9.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 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自1565年起,“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 纲目》。 10.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于清代康熙五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晚年

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

2019云南玉溪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 医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中国画、京剧三颗璀璨的明珠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到的中医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考生在事业单位的复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及其著作 1.医祖——扁鹊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其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4.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 道家医生——葛洪 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扁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一五O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著有中医学宝库中最有价值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 张仲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医师,他不仅精通医药,还擅长针灸等。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使用了灌肠法通大便,人工呼吸法急救昏厥,比之西医学早了数百年不止。张仲景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并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中国医籍考》)。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扁鹊,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

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景岳,(公元1563~1640年),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称他为“张熟地”,明末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著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中国十大养生名家

中国养生名家 近期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出的特别多,看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真的重视起来了。以下是近年较为知名的养生专家,在此罗列下来供大家参考,相信一定还会有很多的实力深厚的养生保健专家。每位专家的方法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彼时,也许自己才是自己的专家。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自幼,中里巴人师承父亲练习道家导引养生功法,更从祖父的亲书秘笈中汲取中医之精髓,后又研读了中医各家经典和现代医学典籍,尽得医武同源之意趣。根据自己对人体经络的切身理解和体会,中里巴人认为治病不如防病、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结合亲身感悟,写成了《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告诉大家在疾病未发之时如何预防,在所谓亚健康的状态下如何调理。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从此开始了对营养学的研究与探索,更从印度的瑜伽、中国的中医和禅修中研究并发展出自己的完整的疾病治疗思想和体系。运用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生活规律加上现代的科技进步,运用呼吸、随机运动及天然食物,解决顽固疾病,创建了整体自然医学疗法。亲自调理治愈的病人超过5万人。著有《断食排毒养生法》。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为将毕生所学传授于后人,朱老总结前人经验,将自己有关养生、中医行医心德先后著书: 余本,广泛流传于社会,有《中国秘传宝典》(四册)、《养生之道锦囊》、《养生益寿秘法》(英文版)、《糖尿病防治》(日文版)、《新生命》(日文版)、《道家养气生气功》(日文版)、《健康是福》、《性爱情缘》、《经络与运动医疗》、《运程与养生》、《生肖与养生》、《玄鹤子养生书法集》、《玄鹤子养生语论书法集》《玄鹤子益寿箴言丛书》。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杨力教授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并融会贯通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养生做了升华提炼,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中华养生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杨力教授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近五年来,其百场公益讲座又

中国历史上“十大”知识大全

中国历史上“十大”知识资料大全 十大贤君 汉高祖刘帮、汉光武帝刘秀、魏孝文帝元宏、唐太宗李世民、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圣祖玄烨。 十大昏君 蜀后主刘禅、吴末帝孙皓、宋前废帝刘子业、北齐文宣帝高洋、陈后主陈元秀、隋炀帝杨广、宋徽宗赵佶、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明熹宗朱由校 十大忠臣 诸葛亮、魏征、寇准、包拯、文天祥、于谦、海瑞、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 十大奸臣 吕不韦、董卓、司马昭、侯景、李林脯、安禄山、蔡京、秦会、严嵩、吴三贵 十大名将 孙武、吴起、孙膑、项羽、韩信、李广、郭子仪、岳飞、戚继光、袁崇焕 十大太监 姥暧、赵高、蔡伦、高力士、李辅国、童贯、郑和、刘瑾、魏忠贤、李连英 十大美人 妲己、褒姒、西施、卓文君、王昭君、赵飞燕、张丽华、杨贵妃、花蕊夫人、香妃 十大名妓 绿珠、关盼盼、薛涛、李师师、苏三(玉堂春)、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傅彩云(赛金花)、小凤仙 十大侠客 专诸、豫让、聂政、鲁仲连、侯赢、荆轲、朱家、郭解、王著、王五 十大辩士 晏婴、邹忌、淳于髡、张仪、苏秦、郦食其、蒯通、陆贾、纪晓岚、曾纪泽 中国历史十大名医 1、扁鹊:战国时医学家,真名为秦越人,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2、华佗: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3、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 4、皇甫谧:魏晋医学家。著有《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5、葛洪: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著有《抱朴子》,内篇论丹方药术。 6、孙思邈:唐初医学家,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7、钱乙: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著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 8、朱震亨:元朝医学家,主张“因病以制方”,有《格致余论》、《伤寒辩疑》等。 9、李时珍:明朝医学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

中国十大名药

十大最经典的抗衰老中药 中医对抗衰老早有认识,《黄帝内经》中就有抗衰老的精辟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药是中医与疾病作斗争、保健强身的武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其中列为“上品”的有100多种。被列为上品的中药,为无毒、有强健身体作用的“补药”。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医又不断发现新的有抗衰老作用中药(本草书称为“轻身延年”)。这里,选取部分经中西医都证实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做简要介绍。 ◆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现代研究发现,剌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近來,有一種中藥受到歐美日醫學先進國家的矚目,並被列為重要的健康食品,此味中藥就是刺五加;它具有多種藥理作用的化學成分,對於諸多成人病皆有顯著的療效,尤其最引人注意的,是對多種癌症細胞有抑制的功能,為一種可以久服,沒有副作用的上藥 ◆灵芝

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

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那么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又分别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义妁远在2...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那么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又分别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义妁 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河东地方(今山西省夏县),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几天之后,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10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 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徵入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二、鲍姑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 由於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施惠於民,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於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三、张小娘子 宋代有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她的医术既非祖传,也不是随夫行医所得,那么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胡人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於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於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由于张小娘子使用的是胡人在大漠秘传的医术,所以后人亦以【张小胡秭】

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北京市(44名) 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天津市(19名) 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栗锦迁罗利毛舒和

上海市(24名) 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重庆市(15名) 罗本清郑新郭剑华戴裕光朱忠庆骆常义施锡璋王辉武高小珊刘兴文李配富刘静付灿鋆夏中和李寿彭 河北省(21名) 杨牧祥李士懋田淑霄邢月朋张士舜刘亚娴任琢珊诸云龙赵玉庸孙宝惠阮正帼李英杰陈益昀王敏淑姚希贤李佃贵崔金海吴以岭董燕平庞春景汪慰寒

山西省(14名) 李国章郭耀康侯振民贾六金吕景山柴瑞霭张玉芬王裕颐陈家礼白祯祥介霭尹翠梅高天爱单镇 内蒙古自治区(8名) 陈玉良张孝礼黄志刚赵宇明岳在文陈树廷那顺达来 魏汉奇 辽宁省(17名) 李德新周学文马智田维柱贾玉海洪治平齐连仲黄恩申刘佩志王心毓迟云志白长川王道林曹茂森高举真杨宝余白凤鸣 吉林省(19名)

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王烈曲生金润泉范国梁于凯成陈向明张文泰李莹王钰于作盈南征纪青山杨世忠 黄永生刘大同王耀廷 黑龙江省(21名) 张琪高奎滨吴秉纯郭文勤王铁良康广盛马宝璋李延王雪华李令根王秀霞孙申田董清平孙伟正高维滨王玉玺于忠学于万涛段富津卢芳高洪义 山东省(28名) 陈益昀隗继武王国才孟宪兰李鸿娟焦中华王林道胡殿宾邵念方吕景山丁书文姚开炳郑建堂吕兰凯孙敏张继东王法德朱惠芳王菊芬吕国清周翠英刘启廷谷越涛田文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分别是针灸之祖———黄帝;脉学倡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祖———钱乙;法医之祖———宋慈;药圣———李时珍;《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等。 针灸之祖———黄帝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 脉学倡导者———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 华佗华佗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儿科之祖———钱乙 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 宋慈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我看钱乙与宋慈 摘要:为医者,当有一颗仁心,一颗刻苦钻研的心。专一的医生往往比全科的医生付出的要多,要更细心,而往往选择专一的一方面去学习,去研究,坚持的不放弃,挑战新的事物,总能发现新的东西,创造新的传奇,钱乙与宋慈在专一上便是典型。 关键词:名医专一迎难而上创新 正文: 钱乙与宋慈能够在他人无法企及的领域做出出色的成绩,靠的不仅仅是细心,专一,还有敢于挑战。 钱乙明知儿科病难下诊断,当时的医生多不走这条路,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一领域开启了儿科新的开端,平常的医生也知道儿科病难医,所以往往不敢下诊断,而钱乙却不畏难,在这一面下了苦力,才能有所成就。宋慈比之钱乙更加敢于挑战。古人常说:“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而宋慈却走上了法医这条路,也许是为了破案,也许是因为兴趣,但在那样的时代敢于挑战,不畏尸臭、鬼怪等古人避而远之之事物,可见他又多么的不同于他人。 钱乙也好,宋慈也罢,二者都不是道听途说之人,对于各种症状总是实事求是,结合前人,依据现实,深入研究,找出答案。钱乙能花四十年时间去研究一种奇难杂症,宋慈能为求真理开棺验尸,发明蒸骨三验验尸法,这些在古代是比较忌讳的事,尤其是验女尸。 从钱乙和宋慈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一个出身官宦世家,一个则是布衣百姓。宋慈从小就接触刑狱历法,钱乙则从小跟随姑父看病行医。这也对他们以后从事的专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宋慈成为了“法医学之父”,钱乙成为“大国医”——幼科之鼻祖。但是不难发现,他们的身上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他们从小博学善思,刻苦努力,有着极强的求知精神。不辞艰辛困苦,多方求学,善于总结前人经验,但又不禁锢于传统,结合实际,客观求实,都创下了自己的著作。他们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视病患者如亲人。 钱乙在实践中认识到,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病理特征:“易虚易产,易寒易热”。所以,要攻克小儿病这道难关,必须对小儿的生理、病理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他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步摸索一整套诊治方法。在诊断上,他主张从面部和眼部诊察小儿的五脏疾病,如左腮赤者为肝热,右腮为肺,目内无光者为肾虚,等等。在处方用药方面,力戒妄攻、误下与峻补,主张“柔润”的原则。宋慈在法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唯物主义倾向。在其传世名著中非但没有空洞的理学唯心主义的说教,而且大力提倡求实求真精神。并且一生保持嫉恶如仇,以民命为重,实事求是的态度。 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宋慈一生二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也是“皆司皋事”,可见宋慈一生从事司法刑狱。长期的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宋慈平反冤案无数,他对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著作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并结合

法医鉴定做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发明麻醉剂,创立了法医鉴定学,第一就是他

法医鉴定做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发明麻醉剂,创立了法医鉴 定学,第一就是他 现在的西医,因为见效快颇受当代人的推崇,然而,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医,是否真那么不值一提?我倒觉得,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没有研究过就没有发言权,本人虽没有研究过,但一直认为中医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不说中医,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的名医吧: 【叶桂】1667-1746,名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江苏吴县人,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名医。14岁父亲去世,便随父亲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又名李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三年后,李时珍任职上京任太医院判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用了三十年,著《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性巨著。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宋朝福建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该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钱乙】1032-1113,字仲阳。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著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另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 【孙思邈】581-682,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东晋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晚年,他隐居在广东

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 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获奖名片】医学泰斗 【评价】

立思维公考·常识大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常识大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

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全国十大名医治胃病名方

全国十大名医治胃病名方 1;董建华;苏梗6g 香附6g 陈皮6g 毕澄茄6g 枳壳10g 大腹皮10g 香橼皮10g 佛手6g。 水煎服每日一剂,有理气和胃通降之功。 适应症;胃胀痛为主之胃炎患者。胃苏冲剂就是以此为基础做成的。 2;张镜人;柴胡,苏梗,六曲各6g,炒黄芩,炒白术,炙香附,炙元胡个9g,炙甘草3g八月札15,香谷芽12g。 有调肝和胃,调脾安中之功。故名安中汤。 适应症;胃炎有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有嗳气泛酸等症。 3;谢昌仁;陈皮,枳实,竹茹6g,黄连2g,姜半夏10,茯苓12g甘草3g。有苦降辛通,化湿和中之效。 适应症;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者。 4;梁建波;佩兰10g,元胡10g,普洱茶,厚朴,炙甘草各5g,素馨花12g。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适应症;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之伴有胃痛胃灼热,胁涨嗳气,呐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5;姚奇蔚;北沙参,石斛,淮山药,焦山楂各30g 桑寄生,玉竹20g,青黛,白芍,浙贝各10g。有养阴建中之效。 适应症;胃痛胃胀噪杂灼热,口干口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

6;周仲英;乌梅肉6 炒白芍10 北沙参10 大麦冬10 金叉石斛10 丹参10 生麦芽10 炙鸡内金5 炙甘草3 玫瑰花3(均为克)有滋养胃阴,疏肝揉肝之效。 适应症;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隐痛,烦渴思饮,口干舌燥,食少便秘为主症。 7;赵棻;麦芽,谷芽各30g,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0g甘草5g 为粉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泡一个小时,沸后继续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有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适应症;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加食欲之效。临床功效特彰,确有良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有卓效。 8;李振华;沙参20 白芍20 麦冬15 山楂15 石斛15 知母12 花粉12 内金10 丹皮10 乌梅10 陈皮10 甘草3g 功效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适应症;各种慢性胃炎属阴虚者,疗效卓著。 9;李寿山;党参15 丹参15 蒲公英15 白芍15 炙半夏6 干姜3 炙甘草3 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 适应症;浅表性胃炎,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此方荣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症。 10;何任;元胡,川楝子,甘草,海螵蛸,炙香附,沉香各9g 白芍12蒲公英20 乌药6g 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适应症;凡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内脏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气血不调者均可应用。

中国古代科学家

。 。 , 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祖冲之,沈括,刘徽,李时珍 当代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童第周,茅以升,袁隆平,张青莲,李四光,郑阵铎,李方训 外国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爱迪生,普郎克,麦克斯韦,居里夫人,孟德尔,富兰克林,诺 贝尔,开普勒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 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 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 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 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将小行星 1802 命名为 “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 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 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 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 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 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 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 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 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 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 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 3.1415926 到 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 22/7 和密率 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 他编制的《大明历》 第一次将“岁差”引进 历法。提出在 391 年中设置 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 365.日,误差只有 50 秒左 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 1888 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祖冲之亦曾造指南车、欹器、千里船、水碓磨等机械,经过试验都有成效。 4、郦道元(446 或 472 -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 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 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 437 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 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 1252 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 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原 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 137 条,1 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 1252 条,共 30 多万字,比原著增加 20 倍。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 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5、孙思邈(581-682 年享年 101 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他刻 苦好学,坚持行医,为民间治病。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 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 70 多岁时写成杰出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 方》。后来又感到《千金要方》不够完善,又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 书成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他的医学著作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为人认为“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于他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重大贡献,后世尊之为“药王”。 6、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