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doczj.com/doc/88524800.html, 好好学习社区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一 目 的:制定挥发油测定法,规范药材的检验及验收。

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挥发油测定法。

三 责 任 者:品控部。

四 正 文

1.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2.仪器

2.1 1000ml 的硬质圆底烧瓶

2.2 挥发油测定器

2.3 回流冷凝管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ⅩD. 挥发油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 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 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 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 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 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 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 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 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 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 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 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 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 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 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含量(%)。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摘要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脂肪族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提取方法主要为水蒸气蒸馏法,油脂吸收法,浸取法等。分析方法主要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等。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挥发油的分析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挥发油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1概述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1。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是古代医疗实践中较早注意到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提炼、精制樟油和樟脑的详细方法。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2、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1.1.理化性质 (1)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2)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3)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也能溶于高浓度乙醇中; (4)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如丁香油、桂皮油),相对密度在0.85-1.065之间; (5)几乎均有光学活性,比旋度在+99o~177o范围内,且具有强的折光性,折

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测定法(2005年版一部) 附录Ⅹ D. 挥发油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 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 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应 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 油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 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 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 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 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 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 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 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 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 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 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 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 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 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 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含量(%)。 鞣质含量测定法(2005年版一部) 附录Ⅹ B. 鞣质含量测定法 本实验应避光操作。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50mg,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5ml ,置5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 匀,即得(每1ml中含没食子酸0.05mg)。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ml、 1.0ml 、2.0ml 、3.0ml 、4.0ml、5.0ml ,分别置25ml棕色量瓶中,各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ml,再分别加水11.50ml、 11ml、10ml、9ml、8ml、7ml,用29%碳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分钟以 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光光度法(附录V A),在760nm 的波长处测定 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药材粉末适量(按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定,置 250ml棕色量瓶中,加水150ml,放置过夜,超声处理10分钟,放冷,用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静置(使固体物沉淀),滤过,弃去初滤液50ml ,精密量取滤液 20ml,置10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蒸汽蒸馏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熟悉陈皮、丁香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一般鉴别方法; 3.熟悉挥发油的单向二次薄层层析方法。 二、仪器与试药 (一)仪器 挥发油提取器电热套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圆底烧瓶(500mL)移液管(10mL、5mL) (二)试药 陈皮丁香三氯化铁氨性硝酸银 2,4-二硝基苯肼 碱性高锰酸钾陈皮油和丁香油对照品茴香醛浓硫酸 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硅胶 CMC-Na 三、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 1.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ianco的果皮。性温,味苦、辛。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橘的栽培变种的果皮亦作陈皮入药;其未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亦入药,药材称为青皮,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化学成分含橙皮苷(hesperidin)、川陈皮素(nobiletin)、柠檬烯、a-蒎烯、B-蒎烯、B-水芹烯(B-phellandrene)等。含挥发油2%以上,油中主成分为柠檬烯,含少量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和川陈皮素 陈皮油外观:淡黄色液体,气味独特的陈皮香气,比重0.8381-0.8431。 2.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辛,温。入胃、脾、肾经。能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香烯(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衣兰烯(α-Ylangene),其中丁香油酚约占总挥发油的64-85%。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皆为黄酮甙元,其中两种为鼠李素(Rhamnetin)及山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 丁香油外观:淡黄或澄明油状物,有丁香的特殊香气,置空气中或贮存日久,则渐浓厚而色变棕黄,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比重为1.038-1.060。

挥发油的测定方法

附录Ⅹ D 挥发油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挠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八角茴香中挥发油的提取鉴定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及定性定量分析 八角茴香来源于八角科植物八角茴香成熟果实。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八角茴香主要含挥发油,主要是反式茴香脑,其次是茴香醛,还有少量桉数脑、柠檬烯、a蒎烯等。自20世纪80年代至 今,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数皮、枝叶和果实中分离坚定出多种化合物,分别为茴香醛、 4-顺式丙烯基茴香醚、3-蒎烯、1,8-桉叶素、3■水芹烯、a-水芹烯、1-(3 -甲基-2- 丁烯氧基) -4-反式丙烯基苯、L-柠檬烯、异松油烯、a-松油醇和萜品烯醇及苯甲酸、水杨酸、棕榈酸、 顺-2-甲基丁烯酸和其他一些酚酸。药典规定:八角茴香油不得少于4%。 【实验目的】 1. 掌握从含挥发油中草药中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2. 练习挥发油测定器的使用方法。 3. 了解挥发油的一般检识方法。 【实验原理】 挥发油与水不相混溶,当受热后,二者的蒸气压和大气压相等时,溶液即开始沸腾,继续加热则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因此天然药物中挥发油成份可用蒸馏法提取。 挥发油所含成份比较复杂,构成挥发油的成份类型大体有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挥发油再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实验步骤】 1. 提取挥发油 称取八角茴香20g (精确至1 %),捣碎①,装入500ml烧瓶中加水250ml摇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 烧瓶③时为止。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④,并保持微沸,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 处为止。放置15?20min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⑤,并计算八角茴香中挥发油的含量(% )。 2. 定性分析 ⑴ CMC-Na 硅胶板TLC 鉴定⑥ 样品:提取所得挥发油 对照品:茴香醚的乙酸乙酯溶液(0.2宀1ml)

中药化学知识之挥发油类

挥发油类 挥发油类(VOLATILEOILS) 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大部分具有香气,如薄荷油、丁香油等。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亦多具芳香气,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一)通性 1.大多数挥发油无色或淡黄色。均具特殊气(多为香气)与辛辣味,一般在室温下可挥发。 2.极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仅少数挥发油比水重,如丁香油、桂皮油等,一般在0.850~1.180之间。 3.挥发油难溶于水,能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中。在各种不同浓度的含水乙醇中可溶解一定量,乙醇浓度愈小,挥发油溶解的量也愈少。挥发油在水中能溶解少量而使水溶液具该挥发油特有的香气,医药上常利用这一性质来制备芳香水与注射剂,如薄荷水、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4.各种挥发油均具一定的旋光性与折光率,折光率是挥发油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挥发油的折光率都在1.450~1.560之间。 5.挥发油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故多数无确定的沸点与凝固点。 6.在低温时,挥发油中常可有固体物质(为油的组成之一)析出,如薄荷油中析出薄荷醇,桂皮油中析出桂皮醛,樟油中析出樟脑等。 (二)化学组成 挥发油为多种类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但更多为萜类衍生物,兹分述如下: 1.脂肪族化合物:有烃、醇、醛、酮、酯等,广泛存在于植物特别是水果中。如正丙醇、辛醛、醋酸乙酯、甲酸、辛酸的乙酯等。 2. 萜类(Terpenes)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大多为异戊二烯,具有 (C5H8)n的通式。C10H16称为单萜类,C5H24称为倍半萜类,C20H32称为二萜类,由6个或8个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分别叫三萜类和四萜类,由更多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叫多萜类。挥发油中的萜类主要为单萜与倍半萜。多萜类在挥发油中并不存在,而为某些树脂、色素、橡胶等的成分。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可以含氧或不含氧。对于大多数挥发油来说不含氧的烃类成分虽占大量,但多数无佳适

挥发油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

挥发油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 1.提取 (1)水蒸气蒸馏 利用挥发油的挥发性和水不相混溶的性质进行的提取。通过加热,是挥发油从其他物质中分离出来。这是从植物中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 (2)浸取法 不宜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原料,可以直接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①油脂吸收法油脂类一般具有吸收挥发油的性质,常常用来提取贵重的挥发油,如玫瑰油等。 ②溶剂提取法用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法或冷浸法进行提取。 ③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用于提取挥发油,具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 (3)冷压法 此方法使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新鲜植物药材的提取。通常将压榨后的药材再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残留挥发油。 2.分离 (1)冷冻处理 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或-20℃使析出结晶,取出结晶再经重结晶可得纯品。如薄荷脑。 (2)分馏法 以各物质的沸点作为分离的依据,常采用减压分馏法分离挥发性成分。(3)化学分离法 根据挥发油中各组分所连的官能团不同,选择适当的化学方法处理,使各组分达到分离的方法。 ①碱性成分的分离将挥发油溶于乙醚,用1%硫酸或盐酸萃取,得酸水液经碱化后再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即得碱性成分。 ②酸、酚性成分的分离将分出碱性成分的挥发油乙醚母液,再分别用5%碳酸氢钠和2%氢氧化钠萃取,所得碱性水溶液分别酸化后用乙醚萃取,

前者可得酸性成分,后者可得酚性成分。 ③醛、酮成分得分离 (i)将分出碱性、酸性、酚性成分的挥发油乙醚母液经水洗至中性,以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加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分出水层或加成物结晶,加酸或碱液处理,以乙醚萃取,可得醛类成分和甲基酮类成分; (ii)将分出碱性、酸性、酚性、含醛和甲基酮等成分的挥发油乙醚母液,回收乙醚,在挥发油中加入适量的Girard T或Girard P试剂的乙醇溶液和10%乙酸,加热回流1h,待反应完成后加适量水稀释,用乙醚萃取,分取水层,酸化后再用乙醚萃取,可获得含酮基类成分。 ④醇类成分的分离将挥发油与丙二酸单酰氯或邻苯二甲酸酐或丁二酸酐反应生成酸性酯,再将生成物溶于碳酸钠溶液,用乙酸洗去未作用的挥发油,碱溶液经酸化后用乙醚萃取出所生成的酯,蒸去乙醚,残留物经皂化反应,再用乙醚萃取出挥发油中醇类成分。 (4)层析分离方法 ①吸附色谱法: 一般是将分馏法或化学分离法得到的部位用吸附色谱法进一步分离。 吸附剂:氧化铝或硅胶; 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等按一定的比例组成溶剂系统; ②硝酸银络合薄层: 依据其双键的数目和位置的不同,与硝酸银形成π-络合物的难易及稳定性的差异进行分离。 一般来说,双键多的化合物易形成络合物;末端双键较其他双键形成的络合物稳定;顺式双键大于反式双键的络合能力。如α-细辛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 ③其他色谱: 制备性气-液色谱法;制备性薄层色谱。

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06年第21卷第3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179  ? ?思路与方法?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李希 谢守德 吕琳 冯建安 张嵩 (四川省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成都610031)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提取;问题;解决办法 中药是一座灿烂的宝库,几千年来中药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中华民族的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重要作用。在我们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都含有挥发油,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几类药物所含的挥发油均具有显著疗效[1]。当这些挥发油的药理作用与制剂的功效作用一致时,就必须在中药制备工艺中提取并保留挥发油。但在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保留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挥发油大量损失,严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这是一些中成药不及中药饮片所煎汤剂疗效好的原因之一。笔者针对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挥发油提取制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挥发油提取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11药材质量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规定了薄荷、姜黄、石菖蒲等药材挥发油的含量,这些药材中,根茎类、种子类药材挥发油的含量通常都能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但薄荷、荆芥等草质药材,由于质地柔软疏松,药材在加工、干燥、贮藏的过程中挥发油易散失,市场上很难购得挥发油含量合格的药材,药材不符合规定就更难保证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此外《中国药典》对一些挥发油含量较高且药效肯定的中药材没有规定挥发油的含量,如川芎、当归、苍术等,市购这些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差异很大,从而也使挥发油提取的收率很不稳定。 21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中药挥发油提取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很多品种采用的是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该法可使挥发油的提取和药材煎煮同时进行,节约了时间和能源,因此应用广泛。但水蒸馏法不适用于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且挥发油的收率也很低,会对一些制剂的疗效产生影响,应根据具体的药材品种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31中药挥发油提取时间不适当 中药制剂的研制中,水蒸馏法的挥发油提取时间是通过实验确定的,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记录不同时间挥发油提取量至挥发油不再增加,以提取总量80%~90%的挥发油所需的时间作为制备工艺中挥发油提取时间,通常会达到4小时以上。但在大生产中,蒸馏的气压、芳香水馏出的速度等都与实验室有很大的差异,并且一些含挥发油的药材,如陈皮、鱼腥草等,在多能提取罐中长时间煎煮会被煮烂,堵塞药液管道,过滤也非常困难。有的工艺还将提油后的药渣与其它水提的中药一起煎煮,使这些药渣提取时间更长,大大增加了出膏率,有效成分的含量却不一定增加。因此将实验室中得到的挥发油提取时间照搬到大生产中是很不科学的,而这种情况在中药新药、新制剂的研究中却普遍存在。 41实验室中挥发油收率和大生产的差异 在中药制剂的研制中笔者发现,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实验室中挥发油收率和大生产的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采用多能提取罐提取的挥发油多被乳化,油水分离不好,得到的芳香水还需再处理,如加有机溶剂萃取,加盐冷藏使油水分离,重蒸馏等等,再处理后挥发油的收率仍远低于实验室。通过考察多个药厂的不同提取设备,发现大生产中挥发油的收得率常常只有实验室收率的40%~60%。 51挥发油在固体制剂中的稳定性 目前很多中药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是将挥发油直接喷入半成品颗粒,混匀,置容器中密闭24小时后分装或压片,这种处理方法使挥发油在贮存中极易散失。近十年来,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材料新辅料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采用β2环糊精包合等方法[2-3]来增加挥发油的稳定性,取得了较

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正确操作。 2 范围 适用本公司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3 责任 质量管理部 4 内容 4.1 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4.2概述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粉粹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4.3 仪器与用具 1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0.1ml的挥发油测定器、冷凝管、电热套。 4.4测定法 4.4.1 甲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 1.0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

编码: SW10-04-017-00 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第2页共2页 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4.4.2乙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4.5 注意事项 4.5.1 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

挥发油测定法(2005年药典)

附录10D 挥发油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 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 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 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 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置电热套中或 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 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 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 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 线平齐,读 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 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 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 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 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 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自“取 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 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中药化学――挥发油类

中药化学――挥发油类 挥发油类(VOLATILE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Oils),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大部分具有香气,如薄荷油、丁香油等。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亦多具芳香气,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一)通性 1.大多数挥发油无色或淡黄色。均具特殊气(多为香气)与辛辣味,一般在室温下可挥发。 2.极大多数挥发油比水轻,仅少数挥发油比水重,如丁香油、桂皮油等,一般在0.850~1.180之间。 3.挥发油难溶于水,能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中。在各种不同浓度的含水乙醇中可溶解一定量,乙醇浓度愈小,挥发油溶解的量也愈少。挥发油在水中能溶解少量而使水溶液具该挥发油特有的香气,医药上常利用这一性质来制备芳香水与注射剂,如薄荷水、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4.各种挥发油均具一定的旋光性与折光率,折光率是挥发油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挥发油的折光率都在1.450~1.560之间。 5.挥发油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故多数无确定的沸点与凝固点。考试大网站整理 6.在低温时,挥发油中常可有固体物质(为油的组成之一)析出,如薄荷油中析出薄荷醇,桂皮油中析出桂皮醛,樟油中析出樟脑等。 (二)化学组成 挥发油为多种类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但更多为萜类衍生物,兹分述如下: 1.脂肪族化合物:有烃、醇、醛、酮、酯等,广泛存在于植物特别是水果中。如正丙醇、辛醛、醋酸乙酯、甲酸、辛酸的乙酯等。 2.萜类(Terpenes)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大多为异戊二烯,具有(C5H8)n的通式。C10H16称为单萜类,C5H24称为倍半萜类,C20H32称为二萜类,由6个或8个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分别叫三萜类和四萜类,由更多异戊二烯组成的化合物叫多萜类。挥发油中的萜类主要为单萜与倍半萜。多萜类在挥发油中并不存在,而为某些树脂、色素、橡胶等的成分。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可

留兰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2-11-25. 作者简介:陈静威(1967-),女,硕士,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留兰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陈静威,吴 振,闫鹏飞,王玉玲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利用气相色谱P 质谱对留兰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了66种组分.其中主要组分为:香芹酮、柠檬烯、二氢香芹酮、桉油素、B -蒎烯、香芹乙酸酯、A -蒎烯、反-石竹烯、顺式香芹酮、B -水芹烯、香芹醇、B -波旁烯、A -萜品醇等。其中香芹酮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9.58%,柠檬烯含量为13.31%,二氢香芹酮含量为8.85%。三种成分占总挥发成分的81.74%。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48%。 关键词:留兰香;挥发油;气相色谱P 质谱;香芹酮 中图分类号:O6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46(2003)01-0072-03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Mentha s picata L . CHEN Jing-wei,W U Zhen,YAN Peng-fei,W ANG Yu-l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Studi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Mentha spicata L .by GC P MS,and identified 66components.The main components parts of essential oil were carvone,limonene and dihydrocarvone. Key words :Mentha s picata L .;essential oil;carvone;GC P MS 留兰香(Mentha s picata L .)为唇性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的叶、嫩枝、或全草,异名绿薄荷(广西、广东)、香花菜(广东、云南)、土薄荷(云南、贵州)。原产南欧、加耶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和前苏联。我国新疆有野生,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本品味辛甘、性微温,为辛凉解表之品,具有疏风、理气、止痛之功效[1] 。主要以香料用于糖果、饮料和牙膏和药品中,做驱风及芳香兴奋药[2] 。叶、嫩枝或全草入药,治感冒、发烧、咳嗽、胃肠胀气、跌打瘀痛、目赤辣痛、乌疔、鸡窝寒、全身麻木及小儿疮疖。药理研究表明:留兰香具有抗人体病原真菌的活性和抗炎活性[3] 。用于 治疗骨质变性,关节炎,粘液囊炎,鼻窦炎等炎症, 也有报道其具有抗病毒活性 [4] 。国内外对薄荷属 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比较深入,其中薄荷、 欧薄荷的研究报道较多 [5,6] ,对留兰香的研究较少, 有关非国产留兰香挥发油成分国外曾有过报道[7] 。国内主要对薄荷的研究较多。故本文对留兰香的挥发成分进行了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材料 气相色谱P 质谱联用仪器:美国Agilent Techno-l ogies 的HP 6890N P 5973N 仪器。本实验所用的留兰 香由哈市提供。1.2 挥发油的提取 将干燥的留兰香全草500g,切碎。用挥发油提取器连续提取6h 。得淡黄色具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1.3 实验条件 第19卷第1期 2003年2月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19No.1Feb.2003

挥发油成份的鉴定

五、挥发油成份的鉴定 (一)物理常数的测定 相对密度、比旋度、折光率和凝固点等是鉴定挥发油常测的物理常数。 (二) 化学常数的抑/定 酸值、皂化值、酯值是重要的化学常数,也是表示质量的重要指标。 1.酸值酸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以中和1g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2.酯值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以水解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3.皂化值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事实上,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 测定挥发油的pH值,如呈酸性反应,表示挥发油中含有游离酸或酚类化合物,如呈碱性反应,则表示挥发油中含有碱性化合物,如挥发性碱类等。 (三)功能团的鉴定 1.酚类将挥发油少许溶于乙醇中,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如产生蓝色、蓝紫或绿色反应,表示挥发油中有酚类物质存在。 2.羰基化合物用硝酸银的氨溶液检查挥发油,如发生银镜反应,表示有醛类等还原性物质存在,挥发油的乙醇溶液加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剂,如产生结晶形衍生物沉淀,表明有醛或酮类化合物存在。 3.不饱和化合物和奠类衍生物于挥发油的氯仿溶液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红色褪去表示油中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继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产生蓝色、紫色或绿色反应,则表明油中含有奠类化合物。此外,在挥发油的无水甲醇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时,如有奠类衍生物应产生蓝色或紫色反应。 4.内酯类化合物于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亚硝酰氰化钠试剂及氢氧化钠溶液,如出现红色并逐渐消失,表示油中含有α、β不饱和内酯类化合物。 (四)色谱法的应用 1.薄层色谱在挥发油的分离鉴定中TLC应用较为普遍,色谱条件如下: 吸附剂:多采用硅胶G或Ⅱ~Ⅲ级中性氧化铝G 展开剂:(1)石油醚 (2)石油醚·乙酸乙酯:(95:5;75:25) (3)苯—甲醇(95:5;75:25) 显示剂:香草醛—浓硫酸,茴香醛—浓硫酸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现已广泛用于挥发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于定性分析主要解决挥发油中已知成分的鉴定,即利用已知成分的标准品与挥发油在同一条件下,相对保留值所出现的色谱峰,以确定挥发油中某一成分。对于挥发油中许多未知成分,同时又无标准品作对照时,则应选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 3.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该法已成为对化学组成极其复杂的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的一种有力手段。现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GC/MS/DS)技术,大大提高了挥发油分析鉴定的速度和研究水平。分析时,首先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内,经分离后得到的各个组分依次进人分离器,浓缩后的各组分又依次进入质谱仪。质谱仪对每个组分进行检测和结构分析,得到每个组分的质谱,通过计算机与数据库的标准谱对照的组分,则可根据质谱碎片规律进行解析,并参考有关文献数据加以确认。 (五)挥发油醉究实伊/——水泽兰净油的研究 菊科植物水泽兰Eupatoriumstoechadosmum又名佩兰。全草有行血散瘀作用,其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花和叶有淡雅的香气,在民间水泽兰用作中药和香料。

挥发油含量测定

附录ⅩD. 挥发油含量测定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 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 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 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 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 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 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 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 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 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 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 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 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 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 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含量(%)。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XD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XD 挥发油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提取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的上端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图挥发油测定仪提取装置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挥发油实验报告

挥发油提取工艺概况 摘要:介绍了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及概 况。 挥发油(volatile oil)又称精油,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临床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表明,常用的解表、行气活血、芳香化湿等中药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显著疗效。在中药制剂的 研制和生产中,提取和保留挥发油成分是保障药物疗效的重要步骤之一。现将中药挥发油提 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1 中药挥发油的质量标准 目前对中药挥发油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指纹图谱色谱法, 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 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 [2]其中又以gc-ms和hplc测定中药挥发油含量较为常用。 2 中药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2.1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用的挥发油连续动态提取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较高等优点,在 中药的研制与生产中应用广泛。其方法是将药材粗粉先用水浸泡,然后通入水蒸气,使挥发 油和水蒸气一同蒸出,再通过不同方法或直接分层分取挥发油。分取挥发油的方法有芳香水 析分取,或用氯仿、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萃取。其不足之处是温度较高,耗时较长,易 使对湿热不稳定和易氧化的挥发油成分发生变化,为此,许多人对此不足进行了改进。对于 热不稳定的挥发油有效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法时需加以改进,可采用50 } 60℃浸取并减压 的蒸馏工艺。如当归挥发油提取川,常压下水蒸气蒸馏法的挥发油得率为0. 32%一0. 400lc, 而且所需温度较高,作为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蔓木内酷会异构化;改进减压蒸馏工艺,在 50 } 60℃浸取当归挥发油,得率可提高到0. 540lc0. 640lc,较常压下直接水蒸气蒸馏法 的得率高出了400lc。针对医院制剂生产品种多、规模小,而采用芳香水上盐析分取时难以 形成油层、不易收油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加盐、降温的新工艺, 降低了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损失。改进后的水蒸气蒸馏法,能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3]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 萃取出某种或某些组分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scf)是指物质的一种特殊存在状 态。当温度和压力达到某一点时,物质气液两相的相界面消失,成为均相体系,在这个体系 中存在的流体就是scf。scf的密度接近于液体,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与溶剂的密度 成正比,因而scf具有与液体溶剂相当的萃取能力。scf的黏度和扩散系数与气体相近,因 而scf具有气体的低黏度和高渗透能力,故在萃取过程中的传质能力远大于液体溶剂的传质 能力。sfe在临界点附近操作,此时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将引起流体溶解能力的显著变化。 利用这一性质,可在较高压力下,使溶质溶解于scf中,然后通过降压或 升温的办法来降低流体的密度,从而使溶解的溶质因溶解度下降而析出,溶质和溶剂分 离,达到萃取的目的(目前使用的scf是二氧化碳)。[4]方颖等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缬草 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采用超临界c0,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撷草中提取撷草油,用 气相色谱领谱联用(gc-ms)法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和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超临界c0,萃取法提 取出的挥发油鉴定出98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挥发油经鉴定出67种成分,共有成 分47种,且超临界法所得撷草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1. 8倍。金建忠[c. i〕对超 临界c0,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c0,流量和萃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合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 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35 0c , co=流量10 kgh-,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

2015版兽药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湖南湘大兽药有限公司工作标准文件 题目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编号ZLJG F-044-02 修定质检部审核批准 修定日期2016.12 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GMP办公室颁发数量 2 份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质检部、档案室文件页数共2页 一、目的:该操作规程用于规范兽用中药材及中药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操作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P136)。 三、适用范围:该操作规程适用于兽用中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四、职责:进行该项检验的检验员应按该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检测室主任负责监督该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 五、检验: 1 技术依据及原理:挥发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且不与水混溶的油状液体。本测定法即利用这种特性,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 2 注意事项 2.1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2.2 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3 材料、仪器、试剂的准备及基本要求 3.1 挥发油测定器仪器装置见右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1)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 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 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3.2 天平感量1mg 3.3 移液管 3.4 二甲苯分析纯 3.5 玻璃珠 4 检验步骤 4.1 甲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4.1.1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 ),称定重量(准确至0.0l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 (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4.1.2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4.1.3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 4.1.4 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 处为止。 4.1.5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4.2 乙法 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4.2.1 取水约300ml 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4.2.2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lml ,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4.2.3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4.2.4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并记录二甲苯的容积。 4.2.5 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 5 记录与计算 5.1 记录供试品称量数据,挥发油量,计算和结果等。 5.2 计算 供试品中挥发油含量(%)= %100 供试品重量 挥发油量 6 结果判定:计算结果按有效数字数值修约规程修约,使与标准中规定限度的有效数位一致。根据2次测定的平均值是否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来判断是否符合规定。对挥发油含量不符合规定的样品应进行复核。 7 注意事项: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于基准线平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