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挥发油的测定方法

挥发油的测定方法

挥发油的测定方法
挥发油的测定方法

附录Ⅹ D 挥发油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挠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整理)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是一种非苯环芳烃化合物,但分子结构中具有高度的共轭体系,奥类化合物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溶于强酸,预试挥发油中的奥类成分时多用Sabety 反应,即取挥发油1滴溶于l ml氯仿中,加入5%溴的氯仿溶液,若产生蓝紫色或绿色时,表明有奥类化合物存在。 4.挥发油的性质和提取方法①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大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②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浸取法和冷压法。 5.挥发油的分离方法①化学分离法:根据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结构或特有功能基团的不同,可用化学法逐一加以处理,使各成分达到分离的目的;②色谱分离法:一般将分馏的馏份溶于石油醚或己烷等极性小的溶剂,使其通过硅胶或氧化铝吸附柱,依次用石油醚、己烷、乙酸乙酯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③硝酸银色谱:除采用一般色谱法之外,还可采用硝酸银柱色谱或硝酸银TLC进行分离。这是根据挥发油成分中双键的多少和位置不同,与硝酸银形成π络合物难易程度和稳定性的差别,而得到色谱分离。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2.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3.Girard试剂 4.挥发油 5.萜类化合物 6.酸值、酯值、皂化值 7.脱脑油 8.奥类化合物 9.环烯醚萜 10.硝酸银络合色谱 1 1.脑 二、填空题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___衍变而来的。 2.环烯醚萜为_________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_________键,属_________衍生物。 3.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这显示有_________成分。 4.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为多见。 5.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谓“香脂”是用_________提取的。 6.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___,例如_________。 7.分馏法是依据各成分的___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物理方法,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加,沸点_________,在含氧萜中,随着功能基极性增加,沸点_________含氧萜的沸点_________不含氧萜。 8.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法。 9.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___色瓶中_________保存,以避免___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10.Sabety反应和Ehrlich氏试剂可用于检出_________成分,若含有此类化合物,则Sabety反应显_________色,Ehrlich反应呈_________色。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摘要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脂肪族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提取方法主要为水蒸气蒸馏法,油脂吸收法,浸取法等。分析方法主要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等。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挥发油的分析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挥发油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1概述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1。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是古代医疗实践中较早注意到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提炼、精制樟油和樟脑的详细方法。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2、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1.1.理化性质 (1)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2)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3)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也能溶于高浓度乙醇中; (4)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如丁香油、桂皮油),相对密度在0.85-1.065之间; (5)几乎均有光学活性,比旋度在+99o~177o范围内,且具有强的折光性,折

天然药物化学第9章+萜类与挥发油

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 (一)选择题 A型题 [1-30] 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A.(C n H n)n B.(C4H8)n C.(C3H6)n D.(C5H8)n E.(C6H8)n 2. 下列化合物应属于 O OH A. 双环单萜 B. 单环单萜 C. 薁类 D. 环烯醚萜 E. 倍半萜内酯 3.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A. 羰基 B. 过氧基 C. 醚键 D. 内脂环 E. C10位H的构型 4. 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 A. 青蒿素 B. 青蒿琥珀酯钠 C. 二氢青蒿素甲醚 D.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 E.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 5.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 A. 折光率 B. 酸值 C. 比重 D. 皂化值 E. 旋光度 6.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A. 脂肪族化合物 B. 芳香族化合物 C. 二萜类 D. 二倍半萜类 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7.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 A. 三氯化铁试剂 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C. 高锰酸钾溶液 D. 异羟肟酸铁试剂 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 8.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2%高锰酸钾水溶液,如在粉红色背景上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 A. 过氧化合物 B. 不饱合化合物 C. 饱合烃类化合物

D. 酯类化合物 E. 薁类化合物 9.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三氯化铁试剂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表明含有 A. 不饱合化合物 B. 酯类化合物 C. 薁类化合物 D. 酚性化合物 E. 过氧化合物 10.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 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B.吸收法C.压榨法 D.浸取法E.共水蒸馏法 11.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中能被65%硫酸溶出的成分为 A. 芳香族化合物 B. 脂肪族化合物 C. 含氧化合物类 D. 含S、N的化合物 E. 薁类 12. 分离挥发油中碳基成分,采用亚硫酸氢钠试剂,其反应条件为 A. 回流提取 B. 酸性条件下加热回流 C. 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 D. 低温短时振摇萃取 E. 加热煮沸 13. 薄荷脑是指下列哪种结构的化合物 A. B. C. D. E. O COOH OCOCH OH 3 14.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 A. 亚硫酸氢钠试剂 B. 三氯化铁试剂 C. 2%高锰酸钾溶液 D. 异羟肟酸铁试剂 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15. 挥发油显绿色、兰色或紫色可能含有 A. 芳香醛类 B. 脂肪族类 C. 薁类 D. 含氮化合物 E. 含硫化合物 16. 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 A. 皂苷 B. 黄酮 C. 青蒿素 D. 强心苷 E. 蒽醌 17. 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A. 糖类 B. 有机酸类 C. 黄酮类 D. 木脂素类 E. 萜类

玫瑰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玫瑰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朱岳麟,王文广,熊常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山东平阴玫瑰精油、新疆玫瑰精油、北京妙峰山玫瑰精油和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各鉴定了29、37、23和24个成分.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香茅醇及其脂类、香叶醇、芳樟醇、玫瑰醚和丁香酚,其中北京妙峰山玫瑰油与其他油品有较大差异.各种香精物质含量上的差异使得这几种玫瑰油的香气产生了微妙的出入.详细地讨论了这4种玫瑰油的化学成分与香气间的关系,指出国内玫瑰油的不足之处,为提升我国玫瑰精油的品质提供借鉴和依据.关键词:玫瑰精油;成分;香气特征;气质联用中图分类号:TQ 02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4-0037(2009)09-1253-05 收稿日期:2008209212. 作者简介:朱岳麟(1956— ),男,湖南岳阳人,教授.通讯作者:王文广(1984— ),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 玫瑰(rose rugosa thumb )为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玫瑰品种繁多,有重瓣玫瑰、大马士革玫瑰、百叶玫瑰、香水月季、墨红、白玫瑰、木香花等[1].玫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多分布于土耳其、摩洛哥、法国、俄罗斯等国,其中保加利亚是世界上玫瑰油产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玫瑰,涉及品种较多,甘肃永登、山东平阴、北京妙峰山和新疆是国内主要玫瑰种植地[2]. 玫瑰的籽和花朵都可以提炼玫瑰油,匈牙利科研工作者用溶剂萃取法从玫瑰籽中提取精油,产率为4185%,但玫瑰籽油目前还仅限于医用,应用较少[3].从花朵中提取的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生产1kg 的玫瑰精油,需要3t 玫瑰花瓣,相当于300多万朵玫瑰花,115公顷的种植量[4].成分纯净、气味芳香 的玫瑰精油一直都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取代的原料.玫瑰精油气味芬芳,经由嗅觉神经进入脑部后,能刺激大脑前叶分泌出内啡肽及脑啡肽2种荷尔蒙,使人精神舒适;有消炎杀菌、防皮肤发炎、防痉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及细胞再生功能;用其配制成的化妆品,发挥紧实、舒缓的特性,滋养皮肤,延缓衰老[5]. 目前,香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GC 或LC 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TIR )以及二维核磁共振谱联用、色谱与质谱联用、色谱与同位素质谱联用等[6].由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 )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定性的专一性和定量的准确性,操作简便、分析用量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香料成分分析.因此,本文采用GC/MS 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玫瑰油的成分往往因为品种、产地、制备方法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从总体上讲,我国玫瑰精油的品质一直不如国外玫瑰精油.为找到我国玫瑰精油与国外的差距,作者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玫瑰精油品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这4种玫瑰油的成分和含量,并研究了玫瑰油化学成分与香气的关系. 1 实验方法 111 样品 水蒸气常压蒸馏法精制得到的国产玫瑰油品种和市售保加利亚玫瑰油.1号样品:山东平阴重瓣玫瑰油;2号样品:新疆大马士革玫瑰油;3号样品:北京妙峰山大马士革玫瑰油;4号样品: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油. 第35卷第9期2009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 J IN G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 Vol.35No.9 Sep.2009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1)重点讲义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案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授课题目: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 2、掌握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3、熟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萜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 2、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 萜类化合物的性质和生物合成途径。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萜类和挥发油 概述 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3
1

第六章 第一节 一、萜的含义和分类
萜类和挥发油 概 述
1、定义:凡是由甲戊二羟酸衍生的化合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OH
OH
异戊二烯 (C 5单位)
2、分类依据
1-薄荷
愈创木
多媒体 讲 解
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 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行分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分类 碳原子数 通式(C5H8)n 半萜 单萜 倍半萜 二萜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5 10 15 20 25 30 40 n = 1 n = 2 n = 3 n = 4 n = 5 n = 6 n = 8 存在形式与分布 植物叶 挥发油 挥发油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植物胡萝卜素
二、萜类的生源学说 (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empirical isoprene rule) 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的,是异戊二 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做为判断是否为萜类化 合物。 (二)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DAPP)和焦磷酸异戊烯酯(IPP)是生物体内真正 的异戊烯基单位 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甲戊二羟酸途径:
2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重点总结及习题 本章复习要点: 1.了解萜类化合物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 2.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萜类的提取、分离方法。 4.熟悉挥发油的组成、通性和检识。 5.掌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 第一节萜类 【含义】 凡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 5H 8 )n通 式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特点:骨架庞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结构千变万化、生物活性广泛。【生源途径】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Wallach于1887年提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首尾相连形成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活性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戊烯酯(IPP),焦磷酸γ,γ-二甲基烯丙酯(DMAPP)生物合成前体:3(R)-甲戊二羟酸(MVA) 【分布】 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尤其在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萜类化合物分布更为普遍。 【生理活性】 萜类化合物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还具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生育、杀虫以及作为甜味剂的作用。 【结构特点和分类】 ★化学结构特点:大多具有异戊二烯结构片断,其骨架以5个碳为基本单位。 1.单萜---以两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多是植物挥发油的的组成成分。 (1)链状单萜 常见结构如:香叶醇、香茅醇、橙花醇 (2)单环单萜 常见结构如:桉油精、薄荷醇、胡椒酮 (3)双环单萜 常见结构如:龙脑、樟脑、芍药苷 (4)环烯醚萜类 来源: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分布: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 结构特点: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半缩醛C 1 -OH性质不稳定。 分类依据:据其环戊烷环是否开环分为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环烯醚萜苷。 常见结构如:栀子苷、梓醇、龙胆苦苷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萜类和挥发油(有答案)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萜类和挥发油(有 答案)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 栀子苷的结构类型是 A.皂苷 B.黄酮苷 C.二萜苷 D.环烯醚萜苷 E.强心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栀子苷属于环烯醚萜苷。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 区别挥发油与油脂的方法利用的挥发油的性质是 A.溶解性 B.比重 C.酸性 D.挥发性 E.折光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挥发油常温下易挥发,涂在纸上不留痕迹,而脂肪

油则留下永久性油迹,可与脂肪油区别。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 具过氧桥结构,属倍半帖内酯类的化合物是 A.龙脑 B.栀子苷 C.薄荷醇 D.小檗碱 E.青蒿素 『正确答案』E 历年考点【配伍选择题】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四萜 穿心莲内酯属于 薄荷醇属于 『正确答案』C、A 『答案解析』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类化合物,薄荷醇属于单萜类化合物。 历年考点【配伍选择题】 A.穿心莲内酯 B.青蒿素 C.薄荷脑 D.桉油精 E.梓醇

具有抗炎作用的是 具有抗疟作用的是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是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青蒿素属于倍半萜化合物具有抗疟作用,梓醇属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历年考点【多项选择题】 中药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 A.单萜 B.倍半萜 C.二倍半萜 D.三萜 E.四萜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其中萜类包含单萜和倍半萜。 历年考点【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 A.薄荷醇 B.甜菊苷 C.青蒿素

花卉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2007, Vol. 28, No. 03 食品科学※基础研究 80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 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郭书贤1,王冬梅1,刘凤琴2,周劲松2,韦梅芹2 (1.南阳理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河南 南阳 473004;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3)摘 要:香芸火绒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青海、四川、甘肃省地区。采其当年生茎、叶、花分别用水蒸馏法和萃取两种方法提取精油和浸膏,平均得率精油为0.1003%,浸膏为0.74%。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愈创醇、3,7,11-三甲基-1-醇十二碳三烯-2,6,10、甲酸香草酯、苯二酸双酯、十六烷酸、姜黄烯、三环庚烯、芳樟醇、苯甲酸苯乙酯、苯乙醇乙酯、香叶醛、香草醇等22种化合物。另外,还对香芸火绒草浸膏香气作了香型评定,为清灵花香,香气甜润幽雅、珍贵,在日用化工、食品工业上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植物可成为天然香料生产一种新型的原料。 关键词:香芸火绒草;精油化学成分;清灵花香型 Study on Essential Oi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 GUO Shu-xian 1,WANG Dong-mei 1,LIU Feng-qin 2,ZHOU Jing-song 2,WEI Mei-qin 2 (1.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473004, China ; 2.Agricutural and Animal College,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03,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distribution of Leontopiodium haplophylloides Hand-Mass is found grown in the west China or Qinghai,Sichuan, Gansu provinces. The essential oil and extractum are extracted from its stem, leaf and flower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solvent ext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t contains 0.1003% essential oil and 0.74% extraction in averag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is essential oil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GS-MS. 22 kinds of components were separated. The main compounds are guaiacol, 3,7,11-trmethyl-1-ol-doclecatrien -2,6,10, vanillyl formate, diacidbenzene (2-ethylmethoxyl) diester, hexadecane acid, gurcumene, tricyc1oheptene, linalool, phenylethyl benzcate , ethylbenzyl carbinol, geranial, vanilly1alcohol etc. The aroma type of the plant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as Qinglinghua aroma which is delicate, sweet and rare. It is very valuable in daily chemical and food industry. The plant will be a new raw materials source of nature perfume. Key words : Leontopiodium haplophylloid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Qinglinghua aroma type 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7)03-0080-03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郭书贤(1963-),男,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学研究。 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ylloides Hand-M a z z )系菊科火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簇状丛生,高约15~30c m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地区、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西南部[1-2]。生长于海拔2600~4000m 高山草地、石砾地、灌丛和林缘。香芸火绒草全株都具有独特、浓郁的芳香,其香气甜润、清新、幽雅,为当地藏族常用草药,具有清热、凉血、清炎、利尿等功效。迄今国内外对该种植物精油化学成分、香气的香型及经济用途等,还未曾有过报道或记载。因此,为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天然香料来源,本研究提取了香芸火绒草的精油、 浸膏;对精油化学成分作了初步分析,并对浸膏香型进行了评定,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积累一些基础资料。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JMA-D300型GC-MS 联用仪。香芸火绒草采自青海大通宝库林场和互助北山林场两地。七月中旬取其当年生茎(含叶、花),自然阴干备用。 乙醚、无水硫酸钠、石油醚(分析纯)。1.2 精油提取

萜类和挥发油

第十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概述 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骨架庞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结构千变万化、又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从化学结构来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少数也有例外。但是,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甲戊二羟酸才是萜类化和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的前体物,而不是异戊二烯。因此,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如单萜、倍半萜、二萜等(见表10-1)。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例如链状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萜类多数是含氧衍生物,所以萜类化合物又可分为醇、醛、酮、羧酸、酯及苷等萜类。 表10-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名称碳原子数通式(C5H8)n 存在 半萜 单萜 倍半萜二萜 二倍半萜三萜 四萜 多聚萜5 10 15 20 25 30 40 〉40 n=1 n=2 n=3 n=4 n=5 n=6 n=8 n〉8 挥发油 挥发油 挥发油、苦味素、树脂 树脂、苦味素、叶绿素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 皂苷、树脂、植物乳胶等 植物胡萝卜素类 橡胶、巴拉达树脂、古塔胶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除主要分布于植物外,近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种 [1-3]。其结构复杂、性质各异,生物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雷公藤甲素、紫杉醇等具有抗癌生物活性;青蒿素、鹰爪甲素具有抗疟活性;芫花酯甲具有抗生育活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新苷具有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芍药苷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兔疫功能;葫芦素可预防肝硬化;齐墩果酸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银杏内酯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等。总之,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萜类成分的研究一直是较为活跃的领域,亦是寻找和发现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 一、萜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一)性状 1.形态单萜和倍半萜类多为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可以挥发,或低熔点的固体。单萜的沸点比倍半萜低,并且单萜和倍半萜随分子量和双键的增加,功能基的增多,化合物的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相应增高。可利用该规律性,采用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2.味萜类化合物多具有苦味,有的味极苦,所以萜类化合物又称苦味素。但有的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甜味,如具有对映-贝壳杉烷骨架(ent-kaurane)的二萜多糖苷----甜菊苷的甜味是蔗糖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一、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及结构类型 O O O O OC6H11O5 3 2611O5 O O CH 3 O O O H H H 2

CH2OH 二、填空 1. 实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衍变而来。 2. 环烯醚萜为______的缩醛衍生物。 3. 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这显示有______成分。 4. 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其中以______为多见。 5. 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所谓“香脂”是用_____提取的。 6.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例如______。 7. 分馏法是依据各成分的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物理方法,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加,沸点___,在含氧萜中,随着功能基极性增加,沸点___,含氧萜的沸点___不含氧萜。 8.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______和______法。 9. 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色瓶中______温保存,以避免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10.Sabety反应和Ehrlich氏试剂可用于检出_____成分,若含有此类化合物,则Sabety反应显_____色,Ehrlich反应呈_____色。 11.硝酸银硅胶柱层析主要适用于______类化合物的分离,Rf值大小与______数目和位置有关,______数目越多,Rf值越______。 12.三萜类结构的A、B环多以____稠合;3位羟基多为_____构型 13.青蒿素来源于植物______,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为提高其水溶性,临床上将其制成______和______以充分发挥其疗效。 三、判断正误 1.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二萜骨架的过氧化物,是由国外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疟活性物质。 ()

留兰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2-11-25. 作者简介:陈静威(1967-),女,硕士,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留兰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陈静威,吴 振,闫鹏飞,王玉玲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利用气相色谱P 质谱对留兰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了66种组分.其中主要组分为:香芹酮、柠檬烯、二氢香芹酮、桉油素、B -蒎烯、香芹乙酸酯、A -蒎烯、反-石竹烯、顺式香芹酮、B -水芹烯、香芹醇、B -波旁烯、A -萜品醇等。其中香芹酮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9.58%,柠檬烯含量为13.31%,二氢香芹酮含量为8.85%。三种成分占总挥发成分的81.74%。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48%。 关键词:留兰香;挥发油;气相色谱P 质谱;香芹酮 中图分类号:O6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46(2003)01-0072-03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Mentha s picata L . CHEN Jing-wei,W U Zhen,YAN Peng-fei,W ANG Yu-l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Studi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Mentha spicata L .by GC P MS,and identified 66components.The main components parts of essential oil were carvone,limonene and dihydrocarvone. Key words :Mentha s picata L .;essential oil;carvone;GC P MS 留兰香(Mentha s picata L .)为唇性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的叶、嫩枝、或全草,异名绿薄荷(广西、广东)、香花菜(广东、云南)、土薄荷(云南、贵州)。原产南欧、加耶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和前苏联。我国新疆有野生,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本品味辛甘、性微温,为辛凉解表之品,具有疏风、理气、止痛之功效[1] 。主要以香料用于糖果、饮料和牙膏和药品中,做驱风及芳香兴奋药[2] 。叶、嫩枝或全草入药,治感冒、发烧、咳嗽、胃肠胀气、跌打瘀痛、目赤辣痛、乌疔、鸡窝寒、全身麻木及小儿疮疖。药理研究表明:留兰香具有抗人体病原真菌的活性和抗炎活性[3] 。用于 治疗骨质变性,关节炎,粘液囊炎,鼻窦炎等炎症, 也有报道其具有抗病毒活性 [4] 。国内外对薄荷属 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比较深入,其中薄荷、 欧薄荷的研究报道较多 [5,6] ,对留兰香的研究较少, 有关非国产留兰香挥发油成分国外曾有过报道[7] 。国内主要对薄荷的研究较多。故本文对留兰香的挥发成分进行了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材料 气相色谱P 质谱联用仪器:美国Agilent Techno-l ogies 的HP 6890N P 5973N 仪器。本实验所用的留兰 香由哈市提供。1.2 挥发油的提取 将干燥的留兰香全草500g,切碎。用挥发油提取器连续提取6h 。得淡黄色具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1.3 实验条件 第19卷第1期 2003年2月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19No.1Feb.2003

--6 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写出所示化合物的名称及结构类型 二、名词解释 1. 挥发油 2. 萜类化合物 三、填空 1.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______是萜类化合物生源途径中最关键的前体物。 2. 龙脑俗称“冰片”,为______萜类成分,冰片有______、兴奋、镇痉和______,它和苏合香脂配合制成苏冰滴丸代替冠心苏合丸治疗______,______。 3. 樟脑习称辣薄荷酮,白色结晶性固体,______萜。樟脑有局部刺激作用和防腐作用,可 用于______、炎症和跌打损伤的擦剂。并可作为______,是因其在体内被氧化成______和______。 4. 紫杉醇又称红豆杉醇,最早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得到,为______萜类化合物,临床用 于治疗_____、_____和______,疗效较好。 5. 青蒿素来源于植物______,属于______萜,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 6. 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其中以 ______为多见。 7. 提取含有羰基挥发油的试剂有____和_____;其中_____只能与醛类成分发生缩合反应。 8.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例如______。 9. 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色瓶中______温保存,以避免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四、判断正误 1.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二萜骨架的过氧化物,是由国外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疟活性物质。() 2. 挥发油易溶于水,所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3. 用亚硫酸钠提取含羰基的挥发油,提取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产率越高。() 4. 萜类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中生物活性较强和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五、选择题 1. 分离单萜类的醛与酮最好的方法是( ): A. 3.5二硝基苯肼法 B.分馏法 C. 亚硫酸氢钠法 D Girard 试剂法 CH 2OH CHO CH 2OH H H O O O H H CH 3 H 3C O O O CH 3 H C H 2 O H H O H O O O

挥发油成份的鉴定

五、挥发油成份的鉴定 (一)物理常数的测定 相对密度、比旋度、折光率和凝固点等是鉴定挥发油常测的物理常数。 (二) 化学常数的抑/定 酸值、皂化值、酯值是重要的化学常数,也是表示质量的重要指标。 1.酸值酸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以中和1g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2.酯值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以水解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3.皂化值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事实上,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 测定挥发油的pH值,如呈酸性反应,表示挥发油中含有游离酸或酚类化合物,如呈碱性反应,则表示挥发油中含有碱性化合物,如挥发性碱类等。 (三)功能团的鉴定 1.酚类将挥发油少许溶于乙醇中,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如产生蓝色、蓝紫或绿色反应,表示挥发油中有酚类物质存在。 2.羰基化合物用硝酸银的氨溶液检查挥发油,如发生银镜反应,表示有醛类等还原性物质存在,挥发油的乙醇溶液加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剂,如产生结晶形衍生物沉淀,表明有醛或酮类化合物存在。 3.不饱和化合物和奠类衍生物于挥发油的氯仿溶液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红色褪去表示油中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继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产生蓝色、紫色或绿色反应,则表明油中含有奠类化合物。此外,在挥发油的无水甲醇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时,如有奠类衍生物应产生蓝色或紫色反应。 4.内酯类化合物于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亚硝酰氰化钠试剂及氢氧化钠溶液,如出现红色并逐渐消失,表示油中含有α、β不饱和内酯类化合物。 (四)色谱法的应用 1.薄层色谱在挥发油的分离鉴定中TLC应用较为普遍,色谱条件如下: 吸附剂:多采用硅胶G或Ⅱ~Ⅲ级中性氧化铝G 展开剂:(1)石油醚 (2)石油醚·乙酸乙酯:(95:5;75:25) (3)苯—甲醇(95:5;75:25) 显示剂:香草醛—浓硫酸,茴香醛—浓硫酸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现已广泛用于挥发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于定性分析主要解决挥发油中已知成分的鉴定,即利用已知成分的标准品与挥发油在同一条件下,相对保留值所出现的色谱峰,以确定挥发油中某一成分。对于挥发油中许多未知成分,同时又无标准品作对照时,则应选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 3.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该法已成为对化学组成极其复杂的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的一种有力手段。现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GC/MS/DS)技术,大大提高了挥发油分析鉴定的速度和研究水平。分析时,首先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内,经分离后得到的各个组分依次进人分离器,浓缩后的各组分又依次进入质谱仪。质谱仪对每个组分进行检测和结构分析,得到每个组分的质谱,通过计算机与数据库的标准谱对照的组分,则可根据质谱碎片规律进行解析,并参考有关文献数据加以确认。 (五)挥发油醉究实伊/——水泽兰净油的研究 菊科植物水泽兰Eupatoriumstoechadosmum又名佩兰。全草有行血散瘀作用,其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花和叶有淡雅的香气,在民间水泽兰用作中药和香料。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一、填空题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___衍变而来的。 2.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量挥发油质量的化学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这显示有_________成分。 4.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为多见。 5.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谓“香脂”是用_________提取的。 6.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___,例如_________。 7.分馏法是依据各成分的___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物理方法,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加,沸点_________,在含氧萜中,随着功能基极性增加,沸点_________含氧萜的沸点_________不含氧萜。 8.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法。 9.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___色瓶中_________保存,以避免___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10.Sabety反应和Ehrlich氏试剂可用于检出_________成分。 11.硝酸银硅胶柱色谱主要适用于_________类化合物的分离,R f值大小与_________数目和位置有关,_________数目越多,R f值越大。 12.双环单萜的结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_________种。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结构最稳定,形成的衍生物最多,如樟树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樟脑属于_________。 13.龙脑又称_________俗名_________。 三、判断题 1.二萜类化合物大多数不具有挥发性。 2.青蒿素是一种具有二萜骨架的过氧化物,是有国外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疟活性物质。 3.从数值上讲,皂化值就是酸值和酯值的综合。 4.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中生物活性较强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5.卓酚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变形单萜,其碳架符合异戊二烯规则。 6.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 7.挥发油经常与日光及空气接触,可氧化变质,使其比重加重,颜色变深,甚至树脂化。 8.挥发油是植物体内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能挥散的油状液体化合物。 9.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具有半缩醛结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聚合,难以得到结晶性苷元。 10.挥发油的芳香气味多来源于芳香族化合物的脂肪族化合物。 11. 萜类成分的沸点随着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多而升高。 12.环烯醚萜类成分是中草药苦味成分之一。 13.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也属于单萜衍生物。 14.含羰基结构的挥发油成分,都可以和亚硫酸氢钠加成生成水溶性盐。 四、选择题 1.地黄、玄参等中药在加工过程中易变黑,只是因为其中含有 A.鞣质酯苷B.环烯醚萜苷C.羟基香豆素苷D.黄酮醇苷 2.具有芳香化的性质,且有酚的通性和酸性,其羰基的性质类似羧酸中的羰基,而不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的化合物是 A.环烯醚萜类B.愈创木奠C.卓酚酮类D.穿心莲内酯 3.分离单萜类的醛与酮最好的方法是( ) A.Girard试剂法B.3,5二硝基苯肼法C.亚硫酸氢钠法D.分馏法 4.用硝酸银处理的硅胶作吸附剂,苯:无水乙醇(5:1)作洗脱剂,分离下列化合物,各成分流出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及其功效分类表

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及其功效分类表 化学成分功效注意事项 典型精 油 备注 单烃(Hydrocarbon) 大部分精油 都含有,能防腐、 镇痛 过量使用 会刺激皮肤 松油、檀 香. 倍半烃 防腐、预防感 染,也能镇痛、镇 静 不具毒 性,不会损害肌 肤 丁香、欧 蓍草 . 酸(Acid) 很好的抗炎 物质,也具镇静效 果,可治疗皮肤问 题 . 胡萝卜 籽、玫瑰、天 竺葵、香蜂草、 依兰 . ※弱酸 治疗皮肤问 题 . . . ※水杨酸除皱美肤 . . . 酚(Phenol) 防腐,能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 对肌肤有 侵略性,宜小心 使用。 百里香、 薄荷 . 醇(Alcohols) 杀菌、防感 染,能抵抗病毒 不带毒 性,但会轻微刺 激肌肤 茶树、天 竺葵、薰衣草 . ※单萜烯醇 抗菌、增强免 疫力 . . 最常见,如 沉香醇、牻牛儿 酸、龙胆、薰衣草 醇、香茅酸等 ※倍半萜烯醇 增强免疫力, 提振精神 . 玫瑰、雪 松、马丁香 少见 ※双萜烯醇 含有不错的 动情激素 . 快乐鼠 尾草 . 酮(Ketone) 能镇静、镇 痛,防感染,有助 于伤口愈合 因酮含有 毒物质,孕妇不 宜 迷迭香、 鼠尾草 是羰基 (Carbonyl group)与两个碳 基结合的化学物

总称 ※脂肪族酮、芳香族酮 低剂量对人 体有益,有杀菌功 能 大部分有 特异气味和毒 性 . 存在于油 脂氧化物中 ※黄体酮、睾丸酮 作用于生殖 系统,平衡荷尔蒙, 对皮肤、神经系统 也有效果 . 菊科属 精油 . ※侧柏酮 . 会导致流 产 鼠尾草 ※穗花薰衣草、欧薄荷、牛膝草中的酮 . 也可能导 致早产 . . 酯(Esters) 杀菌、防感 染、抗痉挛,也有 助于伤口愈合,对 神经系统功效显著 其特性温 和,较不刺激, 不会伤害皮肤, 是很安全的一 种化学成分 罗马洋 甘菊、香柠檬 是一种香 气分子,是精油香 气味的来源 ※薰衣草酯. . 茉莉、橙 花等 花香类精 油中几乎都有 ※牻牛儿酯. . 薰衣草、 尤加利 .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 橘子、甜 橙、橙花 . ※乙香沉酸酯. . 快乐鼠 尾草、薰衣草、 佛手柑 . 醛(Aldehydes) 杀菌、防感 染、抗热,并能镇 静、安抚中枢神经 系统 . 马鞭草、 柠檬香茅 ※水茴香 醛、洋茴香醛、肉 桂醛等 ※柠檬醛. . 柠檬、天 竺葵等 . ※香茅醛. . 尤加利、 柠檬、香蜂草 .

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第9章萜类和挥发油 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A.(C n H n)n B.(C4H8)n C.(C3H6)n D.(C5H8)n E.(C6H8)n 2. 下列化合物应属于() O OH A. 双环单萜 B. 单环单萜 C. 薁类 D. 环烯醚萜 E. 倍半萜内酯 3.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A. 羰基 B. 过氧基 C. 醚键 D. 内脂环 E. C10位H的构型 4. 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 A. 青蒿素 B. 青蒿琥珀酯钠 C. 二氢青蒿素甲醚 D.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 E.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 5.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 A. 折光率 B. 酸值 C. 比重 D. 皂化值 E. 旋光度 6.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A. 脂肪族化合物 B. 芳香族化合物 C. 二萜类 D. 二倍半萜类 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7.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 A. 三氯化铁试剂 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C. 高锰酸钾溶液 D. 异羟肟酸铁试剂 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 8.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2%高锰酸钾水溶液,如在粉红色背景上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 A. 过氧化合物 B. 不饱合化合物 C. 饱合烃类化合物 D. 酯类化合物 E. 薁类化合物 9.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三氯化铁试剂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表明含有() A. 不饱合化合物 B. 酯类化合物 C. 薁类化合物 D. 酚性化合物 E. 过氧化合物 10.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 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B.吸收法C.压榨法 D.浸取法E.共水蒸馏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