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

例题1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例题2 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30cm C.60cm D.80cm

例题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例题4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例题5 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

象,分析图象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

二、应用

1. 照相机

原理:当u>2f,f

例题6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

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

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例题7 (多选)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

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例题8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例题9 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A.手机远离同学 B.手机靠近同学

C.手机适当向左移 D.手机适当向右移

例题10 我市某市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2. 投影仪/幻灯机

原理:当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例题11 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甲),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

A.A B.B C.C D.D

例题1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

理的是()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3. 放大镜

原理:当u

例题13 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A.焦距以内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

例题14 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如果放大镜向书渐渐靠近,那么我们看到的字符()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例题15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

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

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

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

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4. 眼睛

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情况下,

从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题16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

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题17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

近视

近视眼的成因: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凸一些,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从无限远处射来的平行光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会聚点在视网膜前。

近视眼的矫正:矫正近视眼,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动到视网膜上。读数深的眼睛镜面弯曲的多,读数浅的镜片相对较平。

例题18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

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例题19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A B C D

远视/老花眼

老花眼/远视眼的成因: 视网膜距离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扁些,晶状体太薄,折射光能力太弱,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

老花眼/远视眼的矫正: 矫正远视眼,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动到视网膜上。

例题20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

法是()

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例题21 (多选)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跟

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

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D.幻灯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 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 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 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 体的为物镜。 2、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 ,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 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 的距离, 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 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 和20cm 的凸透镜L 1和L 2 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 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5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 .远离透镜 B .靠近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6、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 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 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 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 . 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7、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 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 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不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及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五幅图 (1)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当u=f时不能成像

(5)当u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单选题: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cm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B.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C.u=9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D.u=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2、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4、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 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C.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D.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 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二、填空题: 6、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焦距,得到了________实像.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 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 镜24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 9、物体从焦点处向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大小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虚实如何变化?________. 10、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1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12、下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同一物体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请通过画图大致表示出像的位置和像的性质.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v) 正倒大小 虚 实 应用特点 物,像的 位置关 系 u>2f 2f>v>f 倒立缩小实 像 照相机、摄像机- 物像异 侧 u=2f v=2f 倒立等大实 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 界点 物像异 侧 2f>u>f v>2f 倒立放大实 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 机、投影仪 - 物像异 侧 u=f - - - 不 成 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 界点 - f>u v>u 正立放大虚 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 侧 虚像在物体之 后 物像同 侧 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 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 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 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 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 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 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凸透镜成像专题

光学专题复习 一、例题分析 【例1】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由3倍焦距处移至1.5倍焦距处的过程中,物体的像逐渐变小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置于焦距以内的物体不能成像 【解答】C 【说明】只要物体不放在焦点上,凸透镜就能使物体成像。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时,要抓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由这两个分界点分开的三个区域成像特点。 【例2】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解答】B、C 【说明】使用照相机时,需要景像清晰、曝光适度,采用调节光圈、距离、时间的方法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物体固定不动(或拍摄在某处的物体),物距确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像距使物体成清晰的像在胶片上。 【例3】欲使屏幕上的景像大一些,应当采取的做法是[ ] A.将幻灯机向后移动B.将幻灯机向前移动 C.将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片远离镜头 【解答】A、C 【说明】使用幻灯机时,应当在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实像,需要将幻灯片倒置,还需要调节屏幕的位置、镜头的位置,使屏上的像清晰。 【例4】将物体从物距为1.5f处移向3f处,在移动时物体的像[ ] A.先是放大像后是缩小像 B.先是缩小像后是放大像 C.逐渐变大 D.逐渐缩小 【解答】A、D 【说明】“放大”、“缩小”指像与物相比较的结果。像比物大称为放大的像,像比物小则为缩小的像。“变大”、“变小”则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如果后一次的像比前一次的像大,称为变大,后一次像比前一次像小则称为变小。 【例5】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论是选项D正确。 【解答】D 【说明】实像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能够用屏幕显示。虚像处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它由出射光线的反方向延长线交点组成,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只能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

第十四周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 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物体 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成像规律相同( A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 3.物理课上,小阳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蜡烛从大于二倍焦距处向凸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像始终是正立 B.像始终是倒立 C.像始终是缩小的 D.像始终是虚的 4.关于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和投影仪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 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B.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C.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D.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 6.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 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B ) A. 会聚光束 B. 发散光束 C. 平行光束 D. 不能确定 7.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 D ) A.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 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8.用照相机照相时,突然镜头上落下一个小昆虫,洗出的相片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A ) A.相片上有一个昆虫的黑影 B. 相片上有一个昆虫缩小的像 C. 相片上有一个昆虫放大的像 D. 没有昆虫的黑影和像,但比正常情况暗一些 9.智能手机有拍照功能,如图所示,将放在自拍杆上给自己拍照,和直接手拿手机给自己拍照 相比,从光学的角度看自拍杆的作用是( B ) A. 增大物距 B. 增大像距 C. 使像更清楚 D. 使像大一些

凸透镜成像专题

小专题(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01专题概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实验.考查的内容往往是实验器材的调整、像的特点的归纳、成像规律的应用等.这一实验可延伸拓宽为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的探究. 1.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02专题训练 类型1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实验探究 1.某同学选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凸透镜来做实验,它们由同种材料组成.提出问题:这三个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三者焦距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这位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甲、乙、丙,描绘三束光的光

路,得到如图所示的三组光路图,根据这个实验记录,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与交流:当凸透镜直径相同时,透镜越________,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________,焦距越________. 2.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在阳光下用刻度尺来测量,小明同学为了探索凸透镜的焦距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实验,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cm 0.5 cm 0.5 cm 0.5 cm (2)比较实验____与____,得出同材料、同直径,凸透镜厚度越厚,凸透镜焦距越小. (3)比较实验____与____,得出同材料、同厚度,凸透镜直径越大,凸透镜焦距越大. (4)比较实验2与4,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常德中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 4.(连云港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教学教材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书中72页图4-40)所示摆放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 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1)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倒立一定是实像,实像—物像异侧;正立一定是虚像,虚像—物像同侧。 (2)u=2f是想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成实像时(焦点外)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增大)(减小)(变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5)成虚像时(焦点内) 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增大)(增大)(变大) 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倒实正虚 (6)垂直主光轴移动问题: ①凸透镜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像随透镜同向移动 ②蜡烛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像随蜡烛反向移动 (7)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②烛焰在焦点上不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⑤可能凸透镜不在蜡烛与光屏中间。 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①使太阳光沿主光轴照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最小的亮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到亮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②用一发光小灯泡,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当透镜射出的光为平行光时,测出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③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为止,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的2倍。 7.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专题 1.(2019山西,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3)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2.(2019鸡西,31)某小组用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动到A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此时小明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到B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 3.(2019广东,27)小明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小明和老师、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请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 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 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关系。 (2)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还可以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请仿照示例写出两种不同方案。 4.(2019北京,3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5.(2019福建,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o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

第十四周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得规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得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得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 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得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得 就是( C )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得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得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得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得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2、将点燃得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得像,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得规律与下列哪种成像规律相同( A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3、物理课上,小阳利用如图所示得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将蜡烛从大于二倍焦距处向凸透镜焦点移动得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B ) A、像始终就是正立 B、像始终就是倒立 C、像始终就是缩小得 D、像始终就是虚得 4、关于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与投影仪四种光学仪器得成 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C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得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得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得实像 D、投影仪成正立、放大得虚像 5、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得实验时,将焦距为 10cm得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得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 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得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D ) A、如图所示得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得成像特点 B、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得清晰得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C、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得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得倒立缩小得像 D、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得蜡烛放在光具座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得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得倒立缩小得像 6、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得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得激光束将成为( B ) A、会聚光束 B、发散光束 C、平行光束 D、不能确定 7、放电影 试镜头时, 发现银幕 上得影像 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 D ) A、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8、用照相机照相时,突然镜头上落下一个小昆虫,洗出得相片将会出现得现象就是( A ) A、相片上有一个昆虫得黑影 B、相片上有一个昆虫缩小得像 C、相片上有一个昆虫放大得像 D、没有昆虫得黑影与像,但比正常情况暗一些 9、智能手机有拍照功能,如图所示,将放在自拍杆上给自己拍照,与直接手拿手机给自己拍照相 比,从光学得角度瞧自拍杆得作用就是( B ) A、增大物距 B、增大像距 C、使像更清楚 D、使像大一些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

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生姓名: 班级: 复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知识储备: 1。回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距v与 焦距的关系 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 u=2f—-———f

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

二、记忆方法: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 5.u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专题[含答案解析]

实验专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 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 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 [方案]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 Word文档

1.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______cm; (2)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选 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 和光中心大致在,当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 u=15cm、像距v=30cm时,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的实像; 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 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 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 像. (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实验序号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2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例题1、[1996年] 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50厘米 B 40厘米 C 30厘米 D 10厘米 例题2、[1999年] 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像 B 放大的像 C 正立的像 D 倒立的像。 例题3、[2003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40厘米 B 3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 例题4、[2001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所成的像()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例题5、[2006年]在图4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 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 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 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例题6、[2005年]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 (1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例题7、[1998年]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例题8、[2002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厘米处,所成的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例题9、[2004年A组] 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

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35个考点整理韩继滨

凸透镜成像实验考点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沿_________放在桌 面上,点燃蜡烛,调节的高度,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_______ 以内;②烛焰在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④光具座长度。 3、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五种情况四项内容) 4、在光屏上已经出现清晰的像时,若将凸透镜部分遮挡,成像情况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下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6、如右上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______、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至图示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 7、上问中,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4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凸透镜成像过程中将测得的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 9、在下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如右上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_____(选填“靠 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 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1、某小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及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单选题: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cm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 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B.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C.u=9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D.u=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2、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4、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 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C.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D.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 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二、填空题: 6、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焦距,得到了________实像.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 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 镜24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 8、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很远处以速度v匀速移近,直到接触凸透镜的整个过程中,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________,像移动的速度是________. 9、物体从焦点处向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大小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虚实如何变化?________. 10、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 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1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 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