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划分

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划分

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划分
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划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提纲要点 一、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三、新标准的创新点 四、国家级和省级防治三区的分布 五、省级生态保护区分布 六、案例分析 一、新形势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的生态功能得到保护恢复、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大幅度提高的目标,近年来,水利部陆续发出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各地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力度。总结以往水保工作的经验,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更高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内容也作了一些调整,并把每个阶段的执行目标加以明确,从而提高了监督、监理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建设和施工单位为实现防治总目标的可达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还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项目执行的标准等级作了细化规定,从而也更贴近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实际。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一)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1、建设类项目

建设生产类项目指生产运行期仍然存在水土流失的项目,如矿山、火电、滩涂开发、生态移民等项目。生产运行期从投产日到终止服务年。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增加了运行期防治标准,控制比和拦渣率的标准值除表中红字说明变动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要求等于或优于试运行期标准水平。 注意点: 1、表中标准值是针对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水平400~600mm 确定的,我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要+2; 2、土壤流失控制比是以中度侵蚀为基准,我省大多属于轻度水力侵蚀区,其控制比要>1 3、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的拦渣率-5 4、矿山塌陷采空区面积、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域面积虽然属于防治责任范围,但不算防治面积。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该规范是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预防、控制和治理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危害而制定的。 该规范适用于建设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 该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该规范共分为14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各设计阶段的任务、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植被建设工程、防风固沙工程等。

该标准是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而制定的。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该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该规范是为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查、实施、监理、监测、评估和验收的管理而制定的。 该规范适用于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 该标准共6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项目类型及时段划分、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水土保持防治标准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立项的必编报率日益增加,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0.引言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基础性工程。本文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简要分析。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分类、分级、分时段确定,其指标值必须达到表1和表2的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应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标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 二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 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其他区域。 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防洪功能等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一级标准防治的区域。 二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地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

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 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

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 开挖山体边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施工结束,及时清除水中杂物,作到工完场净,并及时恢复原地貌。 4.取土场区保护措施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 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推荐)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中国水土流失分区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风沙区的范围 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 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 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 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 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 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主要包括三大区。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以上。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东北黑土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的全面保护 2、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 3、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 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 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二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

水土流失的治理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具有对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会对人类生存起反作用。 2.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自制投影片:黄土地貎主要类型(表格),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示意图。 3.自制复合投影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示意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自然环境恶化,成为我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成功个案,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做法。 [讲授新课] (板书)§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 (读图)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教师讲述:我们一直用“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这样一句话来形象地描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貎。而我们通过图片看到的黄土高原,沟谷地貎发育,表现为沟谷密度大,沟谷深度大,高原面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投影)“黄土地貎主要类型”,学生阅读大致了解黄土地貎类型,教师介绍课本所提及 再投影《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要求学生在图上指读出塬、梁等黄土地貎,并根据对黄土塬面区和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的比较,判断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 指导学生读两个数据: ◇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地区为11万平方千米)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第一部分注意事项 1、方案的审查超过6个月报批重新开会 2、工程占地不得占用农地、水浇地 第二部分方案编写 (一)方案封面的要求 颜色:大纲(送审稿)为乳白色,大纲(报批稿)为浅绿色。报告书(送审稿)为墨绿色,报告书(报批稿)为浅湖蓝色。 版式:封面左上角为设计单位的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号和工程设计证书号,用3号或4号宋体字印制。右上角为年号和本年度所编制的项目序号。 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一行为工程名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第二行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纲),用初号或小初号黑体字;第三行标明:送审稿或报批稿,用括号表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封面下方为建设单位及编制单位全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上行为建设单位,下行为编制单位,左方盖建设单位印章,右方盖编制单位印章。 再下为出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单位可以在封面印制项目编号,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标志等内容。 (二)方案扉页的要求 扉页中上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资格证书和工程设计证书的彩色复印件,注意有效期。 扉页下部:逐项列出设计单位地址、设计单位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内容,用3号或4号黑体或宋体字。加盖方案质量专用章。 (三)方案责任页 批准:应为证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 核定:方案编制单位证书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审查:处室的技术负责人; 校核:编制小组成员; 编写: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执笔人; 参加工作人员:编制小组成员,可分章节或分专业、分工注明。 注:责任页用黑体小3号字,姓名须先用4号字印刷,后为签名; 审查、校核、编写和参加工作人员须有编制方案上岗证书,并注明证书号。 (四)方案附件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按地貌类型、土壤及成土母质类型、气候、土地利用、植被等综合分区,共分5个区,17个亚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分区。 一、盆西平原区分3个亚区: 1)温郫亚区(成都平原):包括温江区、新都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崇 州市、彭州市、蒲江县、邛崃市、大邑县等18个区、市、县。 2)安绵亚区:包括广汉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绵竹市、罗江县、安县、江油市、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市游仙区等9个区、市、县。 3)名眉亚区:包括名山县、彭山县、眉山市东坡区、丹棱县、青神县、夹江县、峨眉山市、乐山市中区等8个区、市、县。 二、盆地丘陵区分4个亚区: 1)盆北深丘亚区:包括剑阁县、苍溪县、广元市元坝区、巴中市巴州区、仪陇县、平昌县等6个区、市、县。 2)盆中丘陵亚区:包括金堂县、仁寿县、井研县、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中江县、南充市顺庆市、南充市高坪区、南充市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营山 县、蓬安县、西充县、遂宁市船山区、遂宁市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 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乐至县、安岳县、内江市中区、内江市东兴区、 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岳池县、武胜县、渠县、广安市广安区等33个区、 市、县。 3)盆南低山丘陵亚区:包括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市纳溪区、泸县、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贡井区、自贡市大安区、自贡市盐滩区、富顺县、 荣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 犍为县等17个区、县。 4)盆东平行岭谷亚区:包括邻水县、达县、达州市通川区、开江县、大竹县、华蓥市、宣汉县等7个区、市、县。 三、盆周山地区分4个亚区: 1)盆周北部山地亚区:包括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青川县、平武县、北川县、旺苍县、南江县、通江县、万源市等9个区、市、县。 2)盆周南部山地亚区:包括筠连县、珙县、古蔺县、高县、兴文县、叙永县、屏山县、沐川县、合江县、雷波县、马边县等11个县。 3)盆周西部山地亚区:包括洪雅县、雅安市雨城区、荥经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峨边县、乐山市金河口区、乐山市沙湾区等9个区、县。 四、川西南山地河谷区分5个亚区: 1)川西南北部河谷亚区:包括泸定县、汉源县、石棉县、甘洛县等4个县。 2)大凉山亚区:包括越西县、美姑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等7个县。 3)中部河谷亚区:包括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米易县、盐边县、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西区、攀枝花市仁和区等8个区、市、县。 4)理东亚区:包括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等3个县。 5)盐源盆地亚区:包括盐源县1个县。 五、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分2个亚区: 1)川西北高山、山原峡谷亚区:包括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马尔康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巴塘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 术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赵永军 二○一○年十一月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与术语 方案编制总则 勘测与调查 水土保持评价与各类限制性规定 水土流失预测 措施布局与设计的要求 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其中,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

的全部过程 水土流失有三条标准:一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场所是陆地表面,除了海洋外的地球表面都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二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必须是外营力,最主要的外营力是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三是水土流失产生的结果是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 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共同点: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差别:水土流失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虽然二者在定义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但考虑到水土流失一词源于中国,科研、教学和生产上使用较为普遍。而土壤侵蚀一词为传入中国的外来词,其涵义显然狭于水土流失的内容。随着水土保持这一学科逐渐发展和成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人们对二者的差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生产上人们常把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作为同一语义来使用 几个术语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组成。 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地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主要内容的规定

附录A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规定 (规范性附录) A.0.1综合说明。 1 主体工程的概况。 2 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 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主要包括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量、水土流失重点区段及时段。 6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7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8 结论与建议。 附: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见附表A.0.1) A.0.2 方案编制总则 1 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2 编制依据。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与标准、相关资料等。 3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执行标准。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说明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4 指导思想 5 编制原则 6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A.0.3 项目概况。 应按6.3节中的规定,说明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施工组织、工程征占地、土石方量、工程投资、拆迁与安置等情况。若有与其它项目的依托关系应说明情况。 A.0.4 项目区概况。 应按6.4节中的规定,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情况,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区域内生态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可借鉴的经验。 A.0.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1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2 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3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 4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6 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 A.0.6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1 工程占地。分行政区划(以县为单位)列表说明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等。 2 责任范围确定的依据。 3 防治责任范围。用文、表、图说明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范围、面积等情况。 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A.0.7 水土流失预测。 1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2 预测方法。应说明土壤侵蚀背景值、扰动后模数值的取值依据。 3 水土流失预测成果。应说明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5 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A.0.8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1 防治目标。提出定性与定量的防治目标。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应附防治措施体系框图。 4 不同类型防治工程的典型设计。 5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应分区,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列表说明各项防治工程 的工程量。 6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7 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A.0.9 水土保持监测。 1 监测时段。 2 监测区域(段)、监测点位。 3 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案技术审查要点 为提高水土保持案技术审查质量,依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等技术标准,制定本审查要点。 一、总体要求 1、格遵守现行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水利部有关规定。 2、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3、贯彻新政策,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4、遵守制度,廉洁从业,客观公正。 5、认真落实有关水土保持案的具体要求,切实把握水土保持案质量。凡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通过技术审查: (1)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不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2)选址选线未避让《水土保持法》规定区域的,或无法避让《水土保持法》规定区域,案没有提出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围要求的;未避让《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规定应避让区域的。 (3)选址选线比选案从水土保持角度明显优于推荐案,无明显制约因素的。 (4)主体工程布局明显不利于水土保持的。

(5)工程扰动面积明显超过合理围的。 (6)排弃的砂、、土、矸、尾矿、废渣没有综合利用案的;确需废弃、没有落实存放地的,或存放地设置不符合规要求的。 (7)取土场地未落实,或取土场设置不符合规要求的。 (8)水土保持措施有重大遗漏或者明显不合理的。 (9)地点、名称、重要数据、图表等非技术性错误超过5处的。 (10)报告书编制质量差,评审会打分低于70分的。水土保持案技术评审赋分标准见附录1。 二、报告书各章审查要求 1综合说明 审查重点: 是否高度概括、简明扼要地反映案的主要容。具体要求如下: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应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1.1.2项目基本情况

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 . 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 建国 50多年以来,面对黄土高原日益严酷的生态环境 , 当地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 坚持走“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治穷致富”的生态建设路子 , 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恢复与调整理念上 ,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土保持实践 , 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使我们的主观意志与自然规律相统一 ,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新理念 , 由“征服自然”转为“适应自然” , 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 , 但终因自然环境严酷、人民生活困难、投入资金不足 ,生态环境不良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 因此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 ,今后一个时 期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以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为依据 , 按照“防治结合 , 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方略 , 研究生态演替变化 ,探讨生态系统发展规律 , 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秀美山川、发展国民经济、生态系统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 因此应在已有土壤侵蚀区划和水土保持治理分区基础上 , 充分考虑人工适度干预下的自然恢复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研究并做出新的分区方案 , 包括:生态修复潜力评价、分区与阶段安排;主要水土保持重点地区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分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分区 . 水土保持研究有必要在自然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的同 时 , 利用人文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文化、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研究 . 近期研究重点是投资机制与管理体制应实施科技与工程一体化制度与模式 , 从工程建设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工程概况: 广东省罗定市亚婆髻风电场位于广东省云浮地区罗定市西南部的龙湾镇,地处东经111°09′~111°18′、北纬22°35′~22°38′之间,风场场区面积约7.14km2,场区地面高程1000m~1270m。风电场共布置33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WTG4-1500风机,装机容量为49.5MW。 中广核亚婆髻风电场工程A01标段,施工范围:进场道路K0+000~K1+096.57、升压站支路K0+000~K0+100以及升压站场平土石方开挖、排水及防护工程(圆管涵3处、盖板涵1座、排水沟1056m、挡土墙145m)。 搞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环境保护设施坚持与其他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做到“晴天不扬尘、雨水不乱排、施工不扰民、污物不处理不排放”。 1水土保持边坡防护常采取的措施 道路边坡防护分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两大类。工程防护主要利用圬工砌体或混凝土形成一定的结构对边坡进行处治。由于其取材方便,设计施工技术成熟,安全性高,故成为公路部门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防护方法。但该法造价较高,易破坏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及生态平衡。随着植物防护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几年道路主要以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 植物防护是通过人工创造适合植物种子生长的环境,利用人工短期的养护,达到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因其造价低廉,美化环境,防治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和粉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1.1 锚杆+钢丝网喷混植生 在岩质路堑边坡通常采用锚杆挂铁丝网喷播绿化。该技术可用于坡率在1:0.25--1:1.0,坡长15—40米的岩石边坡。其基本构造主要是由锚杆、铁丝网、基材混合物三部分组成。基材混合物通常由植物种子、化肥、粘合剂、结合剂、泥炭土、保水剂等组成。 1.2 三维土工网喷播植草 三维土工网又称固土网垫,无腐蚀性、化学性质稳定,对大气、土壤、微生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山西省黄河流域地区水土流失及治理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省内属山地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差悬殊(最高3058米、最低245米),大部分地区在1000米以上。黄土覆盖厚度一般为8一13米,部分地区为70一80米。植被覆盖率低,森林占12.7%,草地约占20%。但由于受不良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晋西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达3.4万平方公里,占晋西土地总面积东8万平方公里的71%。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岩石裸露,土壤疥薄,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流域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给山西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导致黄河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暴雨,土壤、植被四大因子,在没有人类的干扰下,自然因索造成的水土流失称为正常侵蚀,是地质大循环的一部分,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势必会加速水土流失的发展,产生非正常侵蚀,恶化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见,自然因素只是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客观条件,人为因素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 (一)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很多,但关系最密切的只有三个: 地形:全省地形以山脉为主体,呈东北向西南方向扩展,北高南低,海拔高差2833米。地形坡度在10o以下的占10%,10一20o的占30%,20一30o的占30%,30一40o的占20%,40o以上的10%。晋西地区坡度在15o以上的达70一80%。坡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肥力越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3一0.8%,全氮含量为0.03一0.075%[2]。 2.土壤:全省土壤从地带性来讲,中、南部为森林草原褐土地带,恒山以北为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吕梁山以西是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灰褐土地带。从土壤类型来讲,东部多为棕壤,西部多为灰褐土,其它的大部分地区为粉沙质壤土。粉沙土结构松散,粘聚力差,抗蚀力低,遇水易流失。西部地区由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