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划分水土流失分区

国家划分水土流失分区

国家划分水土流失分区
国家划分水土流失分区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提要 (1) 第一章项目工作内容与实施技术路线 (5) 一、项目工作内容 (5) (一)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6) (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 (7) (三)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 (7) (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 (7) (五)中国水土保持年度公报编制 (8) 二、实施技术路线 (8) (一)总体技术路线 (8) (二)监测数据获取方法 (8) (三)具体实施技术步骤 (10) 三、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10) (一)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10) (二)技术方案编制原则 (11) 四、总体进度安排 (12) 第二章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14) 一、监测范围 (14) 二、监测内容与指标 (14) (一)监测内容 (14) (二)监测指标 (14) 三、技术路线 (15) 四、技术细则 (16) (一)区域监测 (16) (二)典型县监测 (17) 五、主要成果 (25) 第三章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27) 一、监测范围 (27) 二、监测内容与指标 (27) (一)监测内容 (27) (二)监测指标 (27) 三、技术路线 (28) 四、技术细则 (29)

(二)典型区调查 (31) 五、主要成果 (35) 第四章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6) 一、监测范围 (36) 二、监测内容与指标 (36) (一)监测内容 (36) (二)监测指标 (36) 三、技术路线 (37) 四、技术细则 (38) (一)区域监测 (38) (二)典型县监测 (39) 五、主要成果 (42) 第五章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44) 一、典型小流域选取 (44) (一)选取原则 (44) (二)选取结果 (44) 二、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 (46) (一)基本情况 (46) (二)水土流失状况 (46) (三)水土保持措施 (46) (四)典型样地及农户调查 (46) 三、技术路线 (46) (一)技术路线 (46) (二)工作步骤 (47) 四、技术细则 (48) (一)地形调查 (48) (二)土壤调查 (49) (三)土地利用调查 (51) (四)植被调查 (52) (五)水土流失调查 (52) (六)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54) (七)社会经济调查 (56) (八)典型农户 (56) 五、主要成果 (56) 第六章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63) 一、监测点选取 (63) (一)选取原则 (63) (二)选取结果 (63) 二、技术路线 (66) (一)前期准备 (6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释义: 根据2005年5月公安部公布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除个人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剧毒化学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执行。”“国家对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行为实行许可管理制度。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未取得上述许可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买、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不得使用作废的上述许可证件。”

土壤侵蚀区划: 土壤侵蚀区划,亦称水土流失分区。是指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类型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实施步骤,并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侵蚀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类型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根据土壤侵蚀的成因、类型、强度等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所做出的低于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实施步骤,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区划的基本内容为:拟定区划原则和分级系统;研究并查明各级分区的界限,编制土壤侵蚀区划图;按土壤侵蚀区域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分区治理途径和关键性的水土保持措施;编写侵蚀区划报告。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实习 姓名:康文棋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6 指导教师:扬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3)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法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监测依据 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1.2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1.3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2.1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2.2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 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 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房地产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房地产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1.1 工程占地的说明 工程总占地面积2.15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2.15 hm2,属XXX市XXX区管辖,根据对主体工程的分析,工程占地数量能满足水土保持和施工需求。 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项目特点、工程总体布置,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结合本工程开发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区指工程的征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为直接造成损坏和扰动的区域,也是建设单位重点治理的区域。本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建筑区、道路区、绿化及配套设施区,共计2.15hm2。 项目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按照有关规定,工程建设方在整个建设期间在施工区周围修建围墙以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沿红线修建铁质挡板围墙,所以选取红线外5m为直接影响区,面积为

0.37hm2。 所以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52hm2。(详见附图5) 1.3 防治责任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八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严格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因此,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单位为重庆中渝燃气有限公司、重庆广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4 方案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T50433-2008)中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并参照水土保持工作“三同时”制度,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为可行性研究深度。 建筑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期。结合工程建设期安排,同时考虑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初步预计为2013年。 1.5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项目工程建设时序安排和建设现状,本工程水土流

GIS技术支持下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浅析

GIS技术支持下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浅析 GIS技术支持下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是实现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高精度动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手段。同时,其监测结果为决策部门提供监测区内水土流失分布、面积与流失量的逐年变化情况、林分变化情况等资料,以及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总体效益的演变情况。通过监测掌握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强度,水土流失造成危害及发展趋势。我国已在许多区域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3S”技术的应用,使水土流失快速调查与动态监测成为可能。 1 基本原理和方法 由于土壤侵蚀是发生在地表的过程,一些典型的侵蚀标志(如地表裸露程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等)易于被遥感影像所记录,因此,RS 技术成为对土壤侵蚀进行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而GIS 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遥感数据和非遥感数据,适合应用于诸如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之类需要对多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的过程。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中应用多源信息(主要是GIS数据)来增加遥感信息量,一方面把利用遥感手段未能获取的信息补上去,另一方面根据影像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来推断出影像上未反映的信息。 2 监测技术流程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目标是通过遥感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准确地得到监测区监测年的土地利用、植被、土壤侵蚀现状、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和质量等情况。为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为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2.1 监测工作流程 GIS技术支持下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主要是运用GIS工具对遥感信息和非遥感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土壤侵蚀现状图及各种形式的统计数据。首先确定监测任务和目标,针对工作内容要求编制监测计划,通过对监测区遥感影像、地形图、专题图件等资料的搜集,以及野外实际勘查,了解监测区域实际情况、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实际状况,以及结合原始调查资料等辅助信息,从色调、形状、纹理、分布及水土保持专家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专题信息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或者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并通过野外校核校正专题信息解译结果。 2.2 土地利用情况遥感监测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二○○七年四月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 项目实施方案 核定:郭索彦 审查:姜德文 校核:李智广 编制人员:李智广严慕绥 曹炜赵院 肖冬X宪春 梁音黄健 曹文华陈薇 罗志东

前言 《中华人民XX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中华人民XX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分别公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三)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益。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水利部已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公告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其分布,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相关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2002年来,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公告奠定了硬件和软件基础。水利部连续发布了2003~2005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公告了年度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国家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效益,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全面、科学、持续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 项目(《关于下达水利部2007年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通知》,财农便函[2006]274号;《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财经预[2006]154号),2007年预算控制数600万元,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 为了保证本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聘请相关知名专家组成了项目专家指导组,成立了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中心各处负责人参加的项目执行领导组,设立项目办公室;制定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外委任务合同管理办法》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规X了项目各项制度和执行程序。 根据项目“二上”的预算草案实施方案和《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一)新规范和审查要点对此部分的要求 1、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 2、预测范围及单元 3、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4、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建设期) ①扰动地表面积 ②永久弃渣量 ③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 ④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⑤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新增量 ⑥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2)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运行期) ①运行期年排渣量和服务期总的弃渣量 ②弃渣场容量的复核

(3)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方法 5、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7、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二)经常出现的问题 1、预测时段有误 (1)建设期概念不清,未将自然恢复期纳入建设期。 (2)同一点型工程各防治分区的自然恢复期长度不同。 (3)对所有单项工程都计列了施工准备期。 (4)对最不利条件理解有误,根据自己设定的雨季施工时段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对设定非雨季施工时段按占全年的比例计算等。 2、有的将“植被”作为主要影响因子,而不是将“林草覆盖率”作为主要影响因子。 3、对类比工程部说明资料取得的条件、时间,也不说明修正的原因、修正系数、甚至不进行修正,还有直接引用已批准方案取用值。 4、对超过半年的临时堆土未进行水土流失的预测。

5、有的单位错误地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侵蚀强度等级反推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 6、预测公式不准。 7、有的单位仍用流弃比进行临时堆土的预测。 8、预测结果的分析不完整,未完全说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总的弃渣量、建设期的水土流失总量和新增量。未按照各分区的预测结果说明主要流失区域、防治措施布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1.1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和意义 在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其目的和意义为: (1)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时段、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产生的后果等指标,了解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各项措施的防治效果及取得的效益,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实测资料和数据,为确定预测参数、预测模型和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服务,最大限度的为提高生态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3)为6项指标的计算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结果,确定水土保持效益基础参数,为6项指标的计算提供技术保证。 (4)为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对建设全过程的监测,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运行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判别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目标,能否通过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及主体工程可否投产使用。

(5)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通过积累各类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可分析总结不同建设时段易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和空间分布,为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水平。 1.2 监测时段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设计水平年结束。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重点监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状况。 (1)施工期 施工期监测时段为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共24个月。 (3)运行期 运行期监测从各区域施工结束开始,设计水平年结束,运行期监测时段为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并编制监测报告迎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 1.3 监测范围及单元划分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确定为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的安排,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并灵活掌握监测区域的变化。

(推荐)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按地貌类型、土壤及成土母质类型、气候、土地利用、植被等综合分区,共分5个区,17个亚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分区。 一、盆西平原区分3个亚区: 1)温郫亚区(成都平原):包括温江区、新都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崇 州市、彭州市、蒲江县、邛崃市、大邑县等18个区、市、县。 2)安绵亚区:包括广汉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绵竹市、罗江县、安县、江油市、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市游仙区等9个区、市、县。 3)名眉亚区:包括名山县、彭山县、眉山市东坡区、丹棱县、青神县、夹江县、峨眉山市、乐山市中区等8个区、市、县。 二、盆地丘陵区分4个亚区: 1)盆北深丘亚区:包括剑阁县、苍溪县、广元市元坝区、巴中市巴州区、仪陇县、平昌县等6个区、市、县。 2)盆中丘陵亚区:包括金堂县、仁寿县、井研县、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中江县、南充市顺庆市、南充市高坪区、南充市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营山 县、蓬安县、西充县、遂宁市船山区、遂宁市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 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乐至县、安岳县、内江市中区、内江市东兴区、 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岳池县、武胜县、渠县、广安市广安区等33个区、 市、县。 3)盆南低山丘陵亚区:包括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市纳溪区、泸县、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贡井区、自贡市大安区、自贡市盐滩区、富顺县、 荣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 犍为县等17个区、县。 4)盆东平行岭谷亚区:包括邻水县、达县、达州市通川区、开江县、大竹县、华蓥市、宣汉县等7个区、市、县。 三、盆周山地区分4个亚区: 1)盆周北部山地亚区:包括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青川县、平武县、北川县、旺苍县、南江县、通江县、万源市等9个区、市、县。 2)盆周南部山地亚区:包括筠连县、珙县、古蔺县、高县、兴文县、叙永县、屏山县、沐川县、合江县、雷波县、马边县等11个县。 3)盆周西部山地亚区:包括洪雅县、雅安市雨城区、荥经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峨边县、乐山市金河口区、乐山市沙湾区等9个区、县。 四、川西南山地河谷区分5个亚区: 1)川西南北部河谷亚区:包括泸定县、汉源县、石棉县、甘洛县等4个县。 2)大凉山亚区:包括越西县、美姑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等7个县。 3)中部河谷亚区:包括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米易县、盐边县、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西区、攀枝花市仁和区等8个区、市、县。 4)理东亚区:包括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等3个县。 5)盐源盆地亚区:包括盐源县1个县。 五、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分2个亚区: 1)川西北高山、山原峡谷亚区:包括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马尔康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巴塘

浅谈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

浅谈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 [摘要]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 一、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侵蚀类型多,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根据2002年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1%。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亿t,其中中上游地区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又是贫困的根源。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90%以上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例如美国在长期、大量的试验观测基础上,总结出了水土流失通用模型,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以定位、定量地反映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其防治效果。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三、我国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

中国水土流失分区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风沙区的范围 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 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 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 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 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 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主要包括三大区。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以上。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东北黑土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的全面保护 2、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 3、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 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 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二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

我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刘宪春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100053) 摘要: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做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目前国外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从机构、人员、经费、技术等方面比较系统完善,国内森林资源监测、土地利用调查等工作也开展的富有成效。借鉴国内外相关调查工作的成功经验,要搞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必须:通过立法明确监测机构的职能与定位,明晰经费来源;通过规划确立工作任务,明确各级工作目标;健全运行机制,建立操作性奖惩制度;建立监测数据中心,完善数据存储与发布制度。 一、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相关情况 1、美国 美国开展全国性的水土流失动态调查已有50余年的历史。1934年5月,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尘暴,促成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土壤侵蚀调查。随后根据不同土地保护的需要,又在1945、1958和1967年陆续进行了水土保持调查,1975年又作了潜在耕地资源的调查研究。1972年颁布的《乡村发展法》,授权土壤保持局定期开展资源清查,至少每5年发布一次有关水、土和其它资源情况的报告。1977年的《水土资源保护法》和1985年的《食品安全法》再次明确,资源保护计划应在资源清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此后,土壤保持

局分别在1977、1982、1987、1992年、1997年进行了5次全国自然资源的定期清查,作为制定资源管理保护计划和政策的基础。随后,1998年起,根据不同需要,每年都进行专题性质的清查工作。 总体来看,美国的土壤侵蚀调查的方法、范围和内容不断完善,并最终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将清查数据库与其他机构的资源数据库相连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对用户开放。前两次的清查是以专家勘测和资料收集为主,1958年引入了样点设计方案,在随后的调查中不断完善野外调查方案,最终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确定了30万个样区及80万个样点。在技术手段上,1977年第一次采用计算机技术用来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并第一次收集了计算水蚀和风蚀的参数,定量计算了土壤侵蚀量,1982年第一次在清查数据和土壤数据间建立联系,进行分析,1987年首次利用遥感技术对30%的样点情况进行调查。从经费和人员来说,1973年第一次有了预算和全职人员进行数据收集,每次预算在1000~2000万美元之间,1992年为州提供资金设立全职州资源调查专家职位。 从机构上来讲,美国1933年8月在内政部成立了土壤侵蚀局(SES),作为临时性的全国水土保持领导机构。1935年根据《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工作由内政部转到农业部,并成立了土壤保持局(SCS)。土壤保持局以下设三级机构,即州、区和小区。在50个州、2965个区及小区这三级都陆续设置了水土保持机构。1994年,随着工作领域的拓宽,土壤保持局更名为自然资源保护局(NRCS)。

水土流失监测实习报告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课程实习 姓名:王丽娇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8 指导教师:杨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2)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试验的需要,参照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方法进行。实地考查分析。 (3)径流和泥沙的观测方法 A、径流量观测方法 流观测方法可根据径流场可能产生的最大、最小流量选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体积法、量水计法、溢流堰法、混合法 观测仪器:水尺、浮子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量水计、分水箱等 B、泥沙取样和测定方法 泥沙的取样方法最为常用的是在观测室蓄水池或流水中人工取样,或利用泥沙自动取样测定含沙量。取样器可以采用瓶式或其他形式.用体积法观测径流时可在雨后一次取样,取样前先测定蓄水池中的泥水总体积,然后对泥水进行搅拌,分层取样。取样后在室内过滤、烘干、称重,计算泥沙含量。 (4)降雨量等小气候的观测方法 用雨量计观测,主要仪器有雨量筒、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1)径流场建设 根据近年来的建设,在坡地径流场径流小区设计建设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 1.1 选址 水土保持定位监测站点的合理选址是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坡地径流场的选址除了要严格执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外,仍需注意其他有关细节。在坡地径流场选址确定以后,要尽可能在同一坡向、同一坡位建设径流场所包含的若干径流小区,避免由于地形不同引起降雨或土层厚度等对流失量的影响:小区的选址要符合便于步道建设的原则,步道最好贯通所有径流小区。 1.2 小区设计 径流小区是水土流失定点监测的最基本单元,小区设计和建设的标准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精度。径流小区主体包括小区护埂、集流槽、引水管、量水设备(分流桶和集流桶)4部分。小区护埂应采用砖砌结构高标砂浆抹面,护埂宽0.15 m,基础深0.30 m,高出地面0.30m,基础两侧的同填土一定要夯实,防止径流渗漏。护埂顶部做成有一定倾角的单面刃形斜坡,斜面朝外,如果小区相连,相连护埂应做成V字型,便于排水。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踩踏而造成护埂破损,防止护埂处的降雨因滴溅进入小区内部,影响观测精度。 分流桶和集流桶是降雨产流后承接径流的常用量水设备,其容积大小和分流系数应根据径流小区的面积和会流特点,按50 a一遇洪水标准来确定[3]。北京地区分流桶常用9孔分流,部分小区分流孔都是均匀地布设在分流桶周同,其中1孔承接到集流桶。为此,分流桶是否摆放水平就直接影响到分流的均匀性通过近年来观察,分流不均匀(部分分流孔不出流)可造成观测数据非常大的误差。所以,要经常校核分流桶水平性。为了消除分流桶非水平造成的分流误差,可将分流孔均匀布设在对接集流桶的一侧。这样即使分流桶保持不了水平,也会大大减小分流的非均匀性,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 (2)径流场管理维护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 编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 品 文 档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