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渡边淳一小说思想的研究

关于渡边淳一小说思想的研究

黑龙江大学

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从“规范”到“狂欢”——论网络文学语言的特征及其新突破

学院:文学院

年级: 2008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白东旭

学号: 20084744

指导教师:王凯波

2010年12月27日

摘要

网络文学是伴随着科技和网络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其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异在性,包括杂糅性、去理性化等特征。这些异在性导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语言上的差异。网络文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狂欢化”特色,采用多种新颖的形式、符号、图片等方式完成语言表达,建立全新的立体化的审美体系,这是对传统文学的新突破和新超越。网络文学语言特色的产生,是网络和多种媒体介入、话语权堡垒的崩塌与文学消费模式的变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文学语言代表着语言审美的全新阶段,是对传统语言审美的一次巨大挑战。

关键词

网络文学;语言;异在性;狂欢化

Abstract

Internet Literature is a new form of litera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network. It has distinct times and different in natural, including hybridist, no rational and so on. These cause the big different in language between Internet Literature and traditional literature. Internet Literature language presents a unique literary of "Carnival" features. It use many new form, sign, pictures to competed the expression, then build a new Three-dimensional aesthetic system, This is new breakthrough and new transcendence to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 production of Internet Literatur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is the result of Network and a variety of media intervention,language rights fort’s destroyed and literature consumption patterns’ change. Internet literature language represent a new stage of Language aesthetic, it’s a big challenge of traditional.

Keywords

Internet Literature;language;difference;carnival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前言 (1)

一、网络文学语言“异在性”特征泛述 (2)

(一)鲜明的杂糅性 (2)

(二)去理性的语言叙述特征 (4)

(三)颠覆性解构与语言“内爆” (5)

二、网络文学对经典文学的突破与超越 (7)

(一)语言“狂欢化”与对规范体例的超越 (7)

(二)以解构和建构为特色的新语言审美体系 (9)

三、多媒体时代与网络文学语言 (10)

(一)媒体介入下的“超文本”写作 (10)

(二)话语权的泛化与文学消费新模式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前言

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而兴起的网络文学,由于其自身特性,自诞生起便必然会对经典文学审美价值产生冲击和革新,并试图用自身所赋有的新时代、新科技下的人文因素,重新构建独特的、符合当代人心理的全新审美架构。

网络文学的流行时全球网络时代工业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人们对文学的存在方式、价值取向等有了多元化的期待和实践。而网络的介入为新实践提供了传播与再创造的可能性条件,为个性化写作步入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网络文学对经典文学的革新首先是通过其语言体现的。

由于网络文学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在线身份,其语言具有浓烈的时代性和“异在性”,在对经典文学语言进行吸收、继承的同时,加入了大量传统文学中未曾一见的“现代技术手段”,包括语言界限下的“内爆”、“去理性化叙述”等异在特征[1]。这些异在性源于网络、日本动漫等国外新锐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等诸多文化方面,在对媒体时代下的新潮文化进行吸收和融入的同时,也试图与经典文学语言构成一种特殊的平衡性存在,导致了网络文学语言极显的“杂糅性”特征——这也凸显了网络文学语言强大的解构与建构能力。

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经典文学语言规范性的颠覆与瓦解之上的,其呈现出的结构破碎感、杂糅性和大众性,与前苏联文艺理论学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提出的“狂欢化”文艺理论[2]非常契合。网络文学语言体系中的网络词汇、戏仿、幽默、模拟表情符号等诸多全新的表达方式,在彰显网络文学新锐个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经典文学语言审美体系造成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一、网络文学语言“异在性”特征泛述

网络文学由于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其语言凸显出一种与经典文学决然不同的“异在性”,包括杂糅性、语言的去理性化、语言结构的颠覆性和语言界限下的“内爆”等。这些异在性特征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创造规范,并逐渐与网络文学的写作模式产生契合。与经典文学语言艺术特征相对比,可以被看做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一)鲜明的杂糅性

网络文学语言的杂糅性,是指在传统文学语言中混杂有较为明显的较大数量的非常用言语符号,这些符号同样能够准确表达文学内容,并产生异于常规文学的表达效果。

[3]由于新兴载体和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不可避免的产生文化接触与碰撞。包括非本土文化、潮流通俗文化在内的诸多文化交融过程中,网络文学的强大吸收力促使了其语言的发展和变异,最终产生了鲜明的杂糅性。

网络文学语言的杂糅性包含多个方面,包括独创词汇、网络化人名、符号语言及特殊修辞等等,同时又对传统文学中的常见表达手法进行了“杂糅”。以下将择其重要方面分析:

1、独创性词汇

网络文学作品在使用传统创作手段写作的同时,还加入了诸多网络上流行的具有普遍通识性的新型词汇。这些特殊的词语大部分为网友通过生活经验的总结、对传统词语的变异等形成的独创性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网络语体色彩。网络文学作品对这些独创性词汇进行摘择与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时代感、亲切感和幽默性。例如:

我想,他办事太不给力了,真是菜鸟一个。

例中的“不给力”、“菜鸟”等均是网络独创性词语,分别释为“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和“新手”。广泛运用这些独创性词语,会使作品凸显时尚型、口语化和俏皮化,增加文章的幽默性和讽刺性。

同时,广泛运用独创性词语,也促使网络文学突破陈词滥调的桎梏现象,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语言域,极大的推动了新语言新词汇的产生,打破了语言的稳定性全局控制,而彰显了语言的开放性。吸取网络语言的精髓并运用于作品,对网络文学保持其年轻化

和强大生命力具有深刻影响。

2、网络化人名

网络的虚拟性和非直接接触,致使网民参与网络生活中对真实信息具有一定保留,用自己认可的、欣赏的词汇重新为自己释名,并以此为符号加入网络互通中。

而网络化人名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指向性和奇异性,庄重的、戏谑的、深沉的、委婉的等等不同种类。网络化人名多数具有活跃有趣、亲切熟悉的特点,部分网络人名甚至对人物的刻画产生增益效果,例如:《第一次亲密接触》[4]的女主人公“轻舞飞扬”,从名面上便产生出“清纯”、“飘逸”、“洒脱”等性格暗示,奠定了女主人公的性格基调。这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迅速使作品的“外貌”带上了强烈的个性色彩。

3、符号语言

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多数在电脑上完成,由于计算机输入的丰富性,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输入不少非文字符号。而这些非文字符号通过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和意义肯定,逐渐形成了可以多处引用的通用表达符号,产生了共同意义。而广泛运用符号所产生的混杂效果,也是网络文学语言杂糅性的凸显。

在蔡智恒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多处出现了中英混杂和表情符号等多处非常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

而她,真是个例外。她竟Mail告诉我,我是个很有趣的人

「呵....:)....」这是网路上女孩的特权,当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时,就会用"呵"或笑脸符号":)"来打混过去。

这样的表达方式首先对读者造成视觉上的新体验,有效的烘托文章的氛围。同时,广泛的符号语言的运用也是新语言域发展的产物,是语言变异性本质下的浅层表现。

4、特殊修辞

在继承传统文学修辞手段的基础上,新型的网络文学以自身极大吸纳能力,吸收并发展了全新的修辞格。这些修辞格混缩了文字语言和数字语言,抑或仿古和比拟,产生了异于传统修辞的效果。

首先,运用与网络文学息息相关的计算机及其术语进行修辞,为作品添入现代化气息和全新的视觉体验。如:

这个一九九年元旦的夜里,我仍然毫无睡意,于是我做到键盘前,整理我记忆硬盘的碎片,把我一九九八年的事记下来。[5]

其次,运用夸张的表现形式,对传统修辞进行微小改造,也能够产生突出强烈感情的语言表达效果。例:

“水儿!!!!!!!!!!!!!!!”如果屏幕允许的话,傅苏还会继续他的感叹号,他已经激动得没有话说了。[5]

突破传统的修辞方式,也是网络文学语言杂糅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去理性的语言叙述特征

尼尔·波兹曼曾指出:印刷媒介时代,线性排列的文字组织形式促进了思维的逻辑化、语法成分的有序化和语言内涵的高度抽象化。[6]在经典文学作品中,追寻和思考形而上的问题、探讨人的生存问题和行为哲理,已成为思想中心。因此经典文学大部分显现出了极强的理性化特征,追求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和人物生存境况和命运,表达上趋向于思想的阐述和诠释,赋予逻辑性和复杂性。

而多媒体时代之门的开启,为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能,在文本中插入图片、链接甚至影像的方式已屡见不鲜,人们的理解趋于平面化和直观化。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语言也出现了理性化甚至纯情感叙述等显著特征。

网络文学的平民性促使更多的“草根力量”进入创作舞台,纯粹的精英文学逐渐演变为情感的传递和接受。“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得到回应。”这是网

络文学创作和消费过程的主要特色。因此,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很少再有创作者追求理性化的逻辑构建,而更加趋于情感的诉说。

我们很难看到哪一部网络文学作品中“长句子”特别多,也不会再试图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及生存问题。语言层面的表达更加直观和鲜明,有时能够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经典的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7]中,被创作者“重制”的孙悟空面对天空和诸神时内心的独白: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赤裸裸的语言和纯感性的叙述,彰显了的孙悟空的狂放与不羁,给予读者极大的心理冲击。

正是这去除理性逻辑的制约,回归内心和情感的叙述特征,使《悟空传》有了成为经典甚至超越经典的可能。

(三)颠覆性结构与语言“内爆”

在对比网络文学与经典文学时,二者语言结构的差异极为明显。经典文学范畴中,语言规范是十分明确和具体的,并以较为强大的强制力制约着作家的个性创造。包含叙述完整性和语言文字组合固定性在内的诸多规范,促使经典文学的语言结构形式趋于同一和稳定。而新兴的网络文学在对文字结构进行处理时,摒弃了传统文学经验和固定法则,选择性的任意打乱文字结构,并依照自身的意愿和作品需要进行重组,以极破碎或极变异的形态展现给读者。

而且,由于网络文学语言的杂糅性,在对外来文化和现代处理手段的吸收和二次创造的过程中,最终产生了以“片断引入效应”[1]为代表的颠覆性语言结构。

首先,“片断引入效应”体现在截然不同的风格语言被糅合进一句话或一个片断。例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一处描写:

莎莎正托着下巴兴致勃勃地看着我,似乎对我的胃口之佳十分好奇,灵动的明眸熠熠闪光,盈

蕴着几丝温柔与顽皮,映得秀雅的面颊灵气诱人。

该句前半句是搞笑的现代语言,而后半句则运用了“红楼梦”式的富含古典气息的肖像刻画方式。在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运用中,毫不顾忌规范与风格,大胆的将二者糅合。正是网络文学作品显著的特征。

第二,日本漫画似的独特视觉美,也常常通过“片断引入效应”被嵌入到作品之中,加强作品色彩的绚烂感和读者的视觉体验。例如《悟空传》中的一处描写:

巨大的雪片在天外涌出的火光映照下像凝血的冰晶,整个天界被这飞扬的红色充满,冰雪折射着火焰,像红宝石般的在空中闪耀,这些红亮的星尘在宇宙间飞旋,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和极美的姿态冲毁着它们面前的一切物体,诸神的宫殿在这狂潮中支离破碎,分崩瓦解。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到这样将大段的语言叠加和重组,以彰显文章绚烂的色彩感和幻觉模糊性。这种颠覆性的语言结构正是通过“嵌入”动漫文化中色彩表现方式而实现的。

网络文学作品中“内爆”效果的运用也是导致其颠覆性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爆”是麦克卢汉的一个术语,指在同一领域内部的两级对立在瞬间消除区别的过程。在“内爆”完成之后,一切都变成了相互交叠、相互渗透,原本互相对立的概念变成了模糊的混沌题。网络文学明显的消除了雅俗对立和深浅语意,在文本上成为了无对立观念的混沌体。

“内爆”是网络文学体现其语言规范下的“无差别性”的主要手段。对于具有通俗性、大众性的网络文学来讲,其语言本身便不存在雅与俗、褒与贬,所有的语言构建都是为了表达创作者自身思想、情感而存在的。而“内爆”后所造成的模糊效果,有时可以加深作品的厚度,为阅读者提供思考的意向——这显然是对传统文学的保留和对网络文学“过于直观化”的警觉和纠正。

《悟空传》中曾出现过类似“禅机”的对话:

天杨:“如何是禅?”

法明:“是。”

天杨:“如何是正法眼?”

法明:“不是。”

天杨:“如何是空?”

法明:“问。”

天杨:“是么?”

法明:“不是么?”

天杨:“是么??”

法明:“这……”

这看似有“哲理”的对话,实际上却不能找到真正的依据,脱不了“莫名其妙”的嫌疑。但在文本上,显然言与意的深浅被“内爆”了,无法分辨出是滑稽模仿还是故作深沉。而作者本身也“内爆”了自己的观点,没有褒贬没有正确答案,实际上只是在质上没有区别的文字排列。

“内爆”与“片断引入效应”等手法,彻底颠覆了原有的组织形式,传统经典文学中的稳定的语言结构在新语言规范下被破坏和瓦解了。

二、网络文学对经典文学的突破与超越

网络文学作为创作背景突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文学,相对于有悠久传统和历史沉淀的经典文学,略显幼稚与不完善。但在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独特的语言特征也对经典文学有了新突破和超越。

从经典文学到网络文学,其语言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规范体例”的淡化和崩溃,作品的语言文字逐渐挣脱经验与规则的钳制而衍生出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前所

未有的“狂欢化”态势,以极随意极奔放极革命的形式瓦解着经典文学中的套路和规则。

而在瓦解和解构的过程中,新型网络文学自身不俗的创造力又在摧毁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用全新的语言审美体系吞食着传统经典中的逻辑性。可以说,网络文学语言是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同一。

(一)语言“狂欢化”与对规范体例的超越

“狂欢化”理论是20世纪前苏联文艺理论学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提出来的。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是一种全民性的演出,它打破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恐惧、敬畏、虔诚和礼节。在狂欢节中,人们可以尽情的放纵自我、欢歌笑语、自由自在。狂欢是没有舞台、部分演员和观众的一种游艺。狂欢是人类生活中具有一定世界性和普遍性的特殊文化现象。”[2]

依巴赫金的理论,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背后隐藏有人类的狂欢精神,有时这精神甚至是对文本内容本身的背叛,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对生活的一种独特审美感受。

而网络文学的语言正是“狂欢化”特点的代表。由于创作者所具有的隐藏性、在线性,去除了自我本真角色的因素,致使其作品语言多数表现狂欢激情、张扬个性,而非传统文学中对语言逻辑和理性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网络文学的语言摆脱了社会规范秩序与等级的束缚,故意破坏长期以来主流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各种秩序,打破了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语言禁忌,以一种毫无顾忌的、眼花缭乱的、戏仿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民众对于社会现实、社会问题的朴素看法。[8]因此,网络文学在平面性的基础上,颠覆了社会层次与逻辑层次,提升了自身的容载量,最终形成了一种类似狂欢的广场式语言艺术特色。

网络文学的“狂欢性”不仅破坏了语言本身的结构,同时消灭了不同阶层话语权的不对等性,将神话的文学艺术降格为语言的游戏,将文学所具有的“社会承担”淡化为戏谑和笑料,以一种极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文学史中。

网络文学语言所具有的“杂糅性”、“颠覆性结构”和“内爆”等特色,都是语言“狂欢化”后所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网络新词的利用、破坏原有神话体系、掺入非语言符号等等,都凸出了“狂欢化”语言所带有的随意性、破坏性、创新性等。网络写手们在创作作品时,并不尊重传统语言的经典与永恒,而更注重语言的休闲性、娱乐性。这种

写作态度摧毁了文学原有的神圣和庄重,将网络文学变为一种狂欢和游戏。

网络文学语言是文学语言发展中的一个“异端”,是作为传统文学语言的“反叛者”而存在的。其广场式的语言放弃了刻板的语言规范与严肃体例,跳出了传统文学语言的“自由牢笼”,任创作者尽情地释放和宣泄情感,最终达到狂欢、忘我、愉悦的目的。因此说,网络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文学。

不可否认的,这种优质精品与烂俗泡沫共存的文学形式,其作品本身的价值已经没有意义,其创作和消费的过程才是大众传播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无论是粗俗降格的语言,还是阳春白雪的文字,都是作为平等的“狂欢因子”而存在,无法也毫无必要去区分其本身的品质。

这种一体化的、广场化的“狂欢”语言,毫无疑问已经超越了经典文学中的规范体例,并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语言审美体系。

(二)以解构和建构为特色的新语言审美体系

网络文学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学中的定式、规律进行解构,由话语权泛化所引起的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对传统文学语言“韵味”的解构以及对文本统一性的解构等等。而在解构的过程中,又不自觉的对原有语言形式进行吸收和异化,并最终建构新的审美标准。

如上文所述,网络文学是解构与建构的双重统一,其发生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在扮演传统文学“反叛者”的角色同时,又承担着新语言审美体系“创建者”的任务。

1、解构“宏大叙事”,建构“心灵叙事”

在信息和网络逐渐获得强大生命力并逐渐推动社会进入新纪元的同时,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推动了话语权的泛化和释放,自由化的信息和思想得到传播和接受的可能。旧的“宏大叙事”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主导地位也随之受到质疑和动摇。在语言“狂欢化”精神下,网络文学不遗余力的对“正媒体”[9]和传统文学惯例进行破坏和解构,并试图抛却意识形态和社会阶层的差异,构建相对平等和自由的新语言审美体系。

20世纪80年代,先锋派和新历史派曾试图通过结构宏大叙事,探讨文学的本质和人类生存状态,还原现实生活本身。但其语言实验显然带有绝对的先锋性和精英性,而同样存在着逻辑、理性的束缚,并试图将文学推向“精英化”创作阶段。与其不同,网络文学的变革是基于广场式语言的,是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其目的是建立人人自由、

话语权均平的“心灵叙事”。

“自由”一词在网络文学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网络和文学的最根本的粘合点。

2、解构形式的整一,构建创作的多元化

在传统文学语言中,语言符号的传输与接收是固定的,作者和读者的分工非常明确。传统文学语言在原初生成的过程中读者是无法参与的。[10]其创作主要是创作者锤炼词句,对普通语符进行文学化的组合和凝练,最终塑造出生动的文学形象。而读者则是对文本进行接受和解码,最终进行审美再创造。

而网络文学语言自原初生成起便依赖于网络的互通能力,其从创作到定稿到接收,读者都扮演着巨大的作用。这样,文学创作和欣赏的过程逐渐浓缩到了一起,作者和读者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在某些时候,二者的身份甚至可以进行置换。

在网络文学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读者的评论变成了决定其故事走向、人物刻画等的重要因素。这种评论并非经典文学中的批评和主流业界的指正,而更像是讨论与交流。读者在进行评论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语言审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再创造,帮助作者完成创作。

例如经典网络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创作过程,就是写手慕容雪村不断地把写好的小说片段贴在网上,而众多网友立即发表批评和建议,甚至亲自改写。而正是由于读者的亲自参与,仅小说的结尾就出现了多重版本。

这种全新的交互式创作,解构了经典文学中创作形式的单一化和同一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构了文学作品的“神性”,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为文学的创作和欣赏带来了便利。

同时,网络文学语言的交互也可是作者之间的交互。众多网络写手共同构思、联手创作的接龙作品,已经屡见不鲜。将诸多创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习惯整合成一部作品,在经典文学范畴内可以说几近不可能。

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性和互通性,建构了多元化的创作模式。创作过程不再束缚于创造——接受模式,文学语言也在交互中变得更为自由、更为大众化、速食化。

从解构文学“神圣性”开始,到建构广泛的“平民性”结束,毫无疑问的,新的语言审美体系正借助网络强大的互通能力而飞速发展并最终形成。

三、多媒体时代与网络文学语言

网络文学语言的独特性,归根结底是创作大背景与文化消费模式变革的产物。正是由于后工业时代对信息交流要求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络的推动,交互式、开放式的网络文学才得以诞生和发展。在多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单符号、静态线性的传统文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学和文化摄入的要求,亟待出现多元化、立体化、大众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形式。

网络文学正是为实现文学审美的立体表达而出现的。

(一)媒体介入下的“超文本”写作

人类文学艺术的每次进步,总是和媒体的进步相联系,传播手段的革命是文学革命的最终契机。网络文学的革命首先是以网络的出现和多媒体对原有传播模式的颠覆为前提的。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网络传播的便利和快捷,带动了其他媒体产业,激活了媒体传播的联系网,同时为网络文学培植了一块优良的土地。

在多媒体的带动和介入下,网络文学包括语言在内形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在信息呈爆炸状飞速传播的背景下,大量外来的新生的文化被网络文学语言所运用,并借助网络高速公路进一步传播。在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体介入下,文学逐渐演变为与传统写作大相径庭的“超文本”:网络文学充分运用超文本视窗,与多种媒体想契合,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溶成一体而彰显其独特的视听美感,建立立体化的文学形式。

这种“超文本”极大的继承和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一方面,能够继承传统文学中的虚构手法、悬念设计、心理特征描写等技法,利用其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随意插入链接、图片等非“文字”符号来完成思维的线性和跳跃性的结合,使文本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其次,阅屏模式的产生也促使网络文学语言向“速食化”、“视觉化”过度。网络文学作品很少见到传统文学中“娓娓道来”的语言叙述,而以直观性、可视性替代。篇幅越小、语言越精炼的文章越容易传播和接受,在可承受的阅屏时间内,用最少的文字完成最引人注目的文本叙述,这也是网络文学在仍然进行的媒体传播变革中所产生的自发性微调。

(二)话语权的泛化与文学消费新模式

传统文学体系中,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消费都带有极大的精英性质:文学创作的话语权力被少数精英知识份子所把持,而文化的消费权也显而易见的被缩化了。长期的精英文化传统致使文学具有了非本质上的“神圣性”,并长期与大众和社会保持距离。

而网络的出现,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步入文学创作领域的门槛,去除了精英和官方的双重审核,将知识推向给大众,猛烈地冲击着精英话语权的垄断态势。

在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草根写手”,正是民间和普通平民阶层中那些在网络上表述自己观点的人。这些草根写手只需在网络注册,就可以上传和发表自己的作品,并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消费。这样的情况,正是由于传统精英文学体系的逐渐崩溃和话语权力泛化而产生的。

网络解除了文学的“神圣性”,在传统文学话语权力缺席的游戏规则下,网络依靠其“众生平等”和“自由竞争”的规则,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新的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导致了个人化写作的潮流以及文学语言的多元化、自由化,造就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同时,文学消费模式的变革也决定了网络文学语言的特性。以往传统文学中社会承担、生存思考和启发顿悟的部分逐渐淡化,关于人性和永恒话题的探讨的文学形式也日益被边缘化,大众的文学日趋游戏化、消遣化和休闲化。而以消费和传播为主要支撑的网络文学,其语言艺术形式必然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所靠拢,也就导致了网络文学语言的直白浅显和速食。显然,在新时期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接受者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其审美需求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加之网络强大的互通性,导致网络文学必须是“读者需要啥写啥”。

话语权堡垒的终结和市场经济时代文学消费模式的变革,为网络文学语言提供了最基本的发生条件和发生原则,也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活跃的空间。

结论

从传统文学到网络文学,在语言上,是从规范严谨走向肆意狂欢的过程。传统文学中的创作目的、创作规范甚至消费模式,都在多媒体和网络时代下被一一瓦解,并在摧毁中重生成崭新的文学形式。在大文学范畴中,网络文学自身带有的诸多异在性使其被看成一种“异端”,但实际上,自网络文学开始,语言的领域被大大的扩展了,新的狂欢原则下的语言审美体系也逐渐成形,这显然是文本层面上的巨大突破。同时,与科技融为一体的网络文学,为文学消费大众化提供了可能,文学作品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

但我们依然要注意到,“狂欢化”原则下的网络文学,由于本着“自由平等”的原则,其范畴内的作品良莠不齐。一方面产生出像《悟空传》这样优秀的堪称经典的网络文学作品,一方面也会衍生出更多的无营养价值的泡沫作品,这也是网络文学一直游离于文学边缘的主要原因。因此,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亟待需要自发形成内在的审美规则,提升网络文学应具备的认识、教育和永恒的价值性,才能使网络文学健康良性的发展,具有更鲜活长久的生命力[11]。

参考文献

[1] 汤志国.孟隋尹.秋雯.网络文学语言对传统文学的突破[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6:8-2

[2] [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 力小鲲.陈善茂.论网络文学语言的杂糅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5.2

[4] 蔡智恒.第一次亲密接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5] 阿非.爱情BP[EB/OL]

[6] [美]尼尔·波兹曼,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今何在.悟空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8] 刘亚平.网络文学语言的“狂欢化”特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9-1

[9] 赵国付.周军.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价值的解构与建构[J].宿州学院学报.2009.6:24-3

[10] 李星辉.网络文学语言的四个特性[J].求索.2010-6

[11] 陈献兰.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的泛化和异化[J].学术论坛.2009.7

浅析渡边淳一小说的情爱主题

浅析渡边淳一小说的情爱主题 摘要:日本著名现代作家渡边淳一被称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他以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作了许多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和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日本读者的喜爱,其文学作品中显示出的独特情爱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在中国,渡边淳一的小说也引起了婚恋观的革命,因此又被称为“恋爱的毛泽东”。本文就试图从渡边淳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失乐园》和《爱的流放地》,浅析作者如何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之间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独特的情爱观。 关键词:渡边淳一、失乐园、爱的流放地、情爱观 渡边淳一(1933年10月24日~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他迄今为止已发表130多部作品,其中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随笔散文和传记作品,并且迄今仍然笔耕不辍,表现出了其非凡的天赋和丰厚的创作实力,因此他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日本媒体亦称他是“‘中间文学’第一人”、“现代男人的代言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等等,所有的关注或评价,赞誉或争议,其实都源于他创作的一系列表现中年人情感纠葛的长篇小说。本文就试图从渡边淳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失乐园》和《爱的流放地》,来探讨渡边淳一小说中的独特的情爱主题。 《失乐园》是一部揭示平凡家庭背后隐藏的感情破裂危机的小说。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凛子是一位书法老师,典雅的气质里透出成熟女人的魅力,她的丈夫是东京某大学医院学教授,在别人眼中他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但事实上,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相当的冷漠,多年来夫妻关系都处在不冷不热的状态。本文的男主人公久木,与妻子的关系不冷不热,又因工作上的人事变动而感到失意。直到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上,双方邂逅。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人“婚外情”的漩涡。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放纵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凛子的丈夫以“不离婚”进行报复,久木被匿名信困扰面临降职而不得不辞职。残酷的显示使凛子感到人世间没有永恒的爱情,要想使对方永远属于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对方一起结束生命,才能与自己喜爱的人永远相伴。走投无路之际,久木便欣然接受了凛子自杀殉情的建议,最后两人在性爱的顶峰,饮毒自尽。 渡边淳一的另一部作品《爱的流放地》描写的是陷入困顿的作家村尾菊治与有3个孩子的少妇冬香之间的恋情。菊治曾经是恋爱小说界的掌门人,当红时万人瞩目,可现在却只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过气作家。两年前的秋天,菊治到京都为小说取材,经他以前的编辑介绍认识了一个读者冬香。冬香是菊治小说的忠实粉丝,而且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在这之前和丈夫以及孩子们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回到东京后菊治对冬香念念不忘,之后两人在京都的再会则成了他们开始“越轨”恋情的契机。这段意外的恋情激起了久未有新作面世的菊治的写作灵感,他回味着与冬香相处的甜蜜情景,写下了新书的题目:《虚无与热情》。几次成功幽会后,冬香也由最初的提心吊胆变得越来越大胆,在她生日那天两人来到箱根旅行,在他们激情交缠冲向高潮的那一刻,冬香突然向菊治提出"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请把我掐死吧"。冬香说完,菊治的手伸向了她的脖颈。不过就在冬香快要断气的一刹那,菊治松开了双手。"杀了我吧?我幸福的直想死!"冬香的这句话成了菊治心中的一个魔咒,每次菊治以最直接的方式爱对方的时候,冬香的心中就会升起赴死的激情,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强烈,

渡边淳一《情人》读后感范文欣赏

渡边淳一《情人》读后感范文欣赏 情人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小三,专指女小三。在中国社会里,女小三破坏家庭和谐,导致人家婚姻悲剧,是人人唾弃的一个身份。无论这个女小三的企图是什么,只要身份一遭曝光,那么她将受到世人的指责和谩骂。 小说中的女主片桐修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小三,她与事业有成的有妇之夫原野保持着5年多的情人关系;直到修子与原野的妻子见面后,才渐渐地打破了这种关系。同时,修子还与冈部维系着暧昧关系,让冈部产生误会,以一颗赤诚之心想得到修子的芳心,娶修子做老婆。网络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我一直认为这句话都是用在男人身上的,说的都是那些以约炮为目的的男人们了。没想到,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修子这名女性身上也很合适的。 我本人是很唾弃女小三这个身份的,为什么呢?就像原野的妻子对修子说的话,说修子就是一个贼,偷了她家里的东西。我非常赞同原野妻子的话,修子偷走的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偷走了原野妻子本应该享受的一种待遇和特权。作为一名妻子,她应该享受丈夫的爱,具体表现为可以

是一次度假约会,生日时的互送礼物,睡前的爱抚,深入的沟通交流等等。原野没有把这些待遇给予自己的妻子,而是给了修子这个小三。原野只给予了妻子的义务,让妻子收拾家务,搭理丈夫的个人物品,还有打理日常的生活琐事,教育孩子等;而把应该妻子从原野那享受的爱的权利全部给了小三修子。而修子是欣然接受这一项特权的,她没有妻子角色义务的牵绊,却享受妻子角色的特权;对此她还乐享其中。 文中开头有一段话,我觉得有点意思,现摘抄如下: “记得幼时,突然有许多的蛋糕点心摆在了自己的面前,选哪一个呢?总是十分的犹豫不决。然而有这么多的品种能让自己挑选,这种自由却使心里感到十分的满意。当然,蛋糕与时间不能等同而言,然而下班从公司出来,那种犹豫的感觉却是相似的。一种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的快感和一种怎样来支配这段时间的犹豫往往老是搅合在一起。” 从这段话就能看出修子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对待小三身份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了。修子喜欢的是自由,同时也喜欢面对美好东西不知如何挑选的快乐。在她的头脑中并没有大众女性朋友建立起的正确的人伦道德观念,她受控于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影响,总之不想走母亲的道路,面临丈夫的背叛,苦哈哈地自己养育儿女,孤单过一辈子。写到这里,我是不是有点同情修子了呢?不,我不同情她,她是不值得同

渡边淳一与中国

渡边淳一与中国 渡边淳一多年来一直与中国读者保持着紧密的互动,自199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首次引进《失乐园》开始,其作品多次被引进国内,深受国内读者喜爱,他本人也多次访问中国。2003年9月,应文化艺术出版社邀请,渡边淳一访问北京,为其文集《渡边淳一长篇经典全集》宣传。 渡边淳一多年来一直与中国读者保持着紧密的互动,自199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首次引进《失乐园》开始,其作品多次被引进国内,深受国内读者喜爱,他本人也多次访问中国。 2003年9月,应文化艺术出版社邀请,渡边淳一访问北京,为其文集《渡边淳一长篇经典全集》宣传。2004年,渡边淳一应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为其随笔集《男人这东西》宣传。2007年,渡边淳一再度来到上海,为其新作《钝感力》宣传。渡边淳一每次来到中国总能引起媒体巨大关注,多家媒体纷纷刊登专访,而他的作品也屡屡登上国内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失乐园”、“男人这东西”、“钝感力”等书名也都借着“渡边淳一热”跃身为媒体流行语言。 近年国内引进渡边淳一作品简介 《男人这东西》(文化艺术出版社):渡边淳一结合自身及熟人们的体验,以坦直真诚的笔触,详尽剖析了现代社会中的男性自少年期、青年期直至壮年期的身心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家庭中面临的压力、困惑以及其与生俱来的性格弱点。作者从研究现代男性的生命状态入手,触及到的却是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进而达到探求人类生命本原和文明进化的哲理高度。本书在日本出版后曾引起巨大反响。 《钝感力》(上海人民出版社):“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擅长情感题材的渡边淳一此次在《钝感力》中抛开情感话题,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力”(迟钝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此书曾被业界推荐给日本安倍内阁,因而引发民众的阅读热情,其影响力也不局限于妇女阅读群体。 《幻觉》(上海译文出版社):渡边淳一关于父女之间不伦之爱的小说。36岁的精神科医生冰见子才高貌美,天生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却接纳了一个平庸的男护士对她的绮思,并进而委身于他。但不久,男方发现她有谜一样的身世:她在父亲死后一人独居,而与母亲长期失和;她并不像人想象中的那样自爱,而与各色人等乃至妓女约会;她对病人有选择地予以加害,以致最后惹上官司,为求解脱自缢而死。而她所有这一切的自暴自弃,都起因于早年与父亲的不伦关系。因为这种爱在日后长久持续的影响,使她根本无法接受新的感情,展开新的生活。 《冰纹》(四川文艺出版社):新婚前夕,有已子将外女之身献给了自己一直恋爱着的、一个即将离开都市的年轻医生。为此,婚后她一直生活在思念和内疚的羁绊之中。七年后,当意中情人陡然出现在自己的生活时,她的情感已难以控制,犹如洪水一泻千里……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丈夫能容忍妻子的不贞行为,一旦发现妻子红杏出墙,他们往往以种种方式惩罚妻子……本书是渡边淳一的最新力作,他在书中讲述了一段有关于伦理道德与婚外情的故事。 《爱的流放地》(文化艺术出版社):继《失乐园》震撼日本文坛9年之后,渡边淳一新作《爱的流放地》又因其对于男女“终极之爱”的描绘而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爱的流放地》描写了陷入困顿的作家村尾菊治与有3个孩子的少妇冬香之间的恋情。作为作家,村尾

渡边淳一与作品

渡边淳一与作品《花逝》 渡边淳一(1933年~)日本当代著名作家。193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整形外科讲师。当了10年的外科医生后,他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至今仍活跃于文坛,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死化妆》、《光和影》、《遥远的落日》为其代表作。《死化妆》获1966新潮同人杂志奖,《光与影》获1970年直木奖 我曾在图书馆找到他的《天上红莲》来读,这本书是渡边先生创作的首部宫廷情爱主题的历史小说,发表前曾在日本知名文学杂志渡边淳一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就是那本《花逝》,英文名是《The flower elapses》,很是唯美感人,也很励志,很值得一读。 《花逝》讲述了日本第一位女医生荻野吟子充满传奇,哀婉动人的命运。 所嫁非人,染上疾病,人生遭遇重大挫折。吟子出嫁后,因丈夫在外寻欢染上了疾病,无辜的吟子也被传染,生命有了危险,因不堪忍受婆家人的无情无义,吟子回了娘家。然而流言亦因此产生,不少人讹传说是吟子是石女才被丈夫休回了家,无从辩驳吟子只好默默忍受这份屈辱。 吟子选择坚强面对疾病,并决定学医。吟子在生病时有私塾老师万年的女儿荻江的陪伴与鼓励,这些帮助使得吟更加坚强地抵抗疾病和流言。她选择接受更先进的治疗方式,即借助西医检查与治疗恢复

健康,然而在接受医生治疗时被迫向异性暴露的经历让她感到羞耻,正是这样的羞耻感使许多女性选择默默忍受而不去求助西医,最后失去了生命。她想:“如果有女医生的话,和我同样感到羞耻,痛苦的众多女人们就都得救了。”一个想法浮上心头:“我不能做个女医生去拯救她们吗?”由自己的遭遇想到他人的不幸,这是一种怎样宽广的胸怀,产生这个想法后,她就开始向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求医之路困难重重,吟子勇敢面对。在家求医的这段时间里吟子的父亲离他而去了,家里事务开始由兄嫂掌管,外出求医没有得到应允,便失去了生活来源,吟子只得一边寻找工作,一边寻求姐姐的帮助来维持生计。找到工作后吟子不管多苦多累,都不去屈服。因日本传统思想的束缚,时人很不看好女子从医。在吟子费了好大劲找到个找女生的学校后,又面对更大的屈辱“只要吟子一出现,学生就拍桌子、敲地板,故意让吟子讨厌他们,不久还夹杂着‘女人、滚蛋’!”的骂声。教师们虽然不像学生一样公开难为她,但对女人做医生这件事并不一定都抱有好感。”在那个时代所谓的女人就是:吃饭时要在外间等男人吃完后再吃,走路时要跟在男人几步之后,对男人全都要使用敬语,除了回答“是”以外就不用说话了。,女人只有做家务和照顾孩子。回到东京后十天,吟子的心里再一次为参加行医资格考试的申请被退回而感到懊恼。母亲的去世的确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但是也不能总是沉浸在这种悲伤中。忍着母亲去世的悲伤,吟子的心里再次掀起对医学的热情,为了报答母亲也要尽早成为女医生。”终于在历尽重重困难与坎坷后吟子取得医师资格,成为日本“本国第一位女医

关于渡边淳一小说思想的研究

黑龙江大学 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从“规范”到“狂欢”——论网络文学语言的特征及其新突破 学院:文学院 年级: 2008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白东旭 学号: 20084744 指导教师:王凯波 2010年12月27日

摘要 网络文学是伴随着科技和网络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其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异在性,包括杂糅性、去理性化等特征。这些异在性导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语言上的差异。网络文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狂欢化”特色,采用多种新颖的形式、符号、图片等方式完成语言表达,建立全新的立体化的审美体系,这是对传统文学的新突破和新超越。网络文学语言特色的产生,是网络和多种媒体介入、话语权堡垒的崩塌与文学消费模式的变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文学语言代表着语言审美的全新阶段,是对传统语言审美的一次巨大挑战。 关键词 网络文学;语言;异在性;狂欢化

Abstract Internet Literature is a new form of litera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network. It has distinct times and different in natural, including hybridist, no rational and so on. These cause the big different in language between Internet Literature and traditional literature. Internet Literature language presents a unique literary of "Carnival" features. It use many new form, sign, pictures to competed the expression, then build a new Three-dimensional aesthetic system, This is new breakthrough and new transcendence to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 production of Internet Literatur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is the result of Network and a variety of media intervention,language rights fort’s destroyed and literature consumption patterns’ change. Internet literature language represent a new stage of Language aesthetic, it’s a big challenge of traditional. Keywords Internet Literature;language;difference;carnival

渡边淳一名言

渡边淳一名言 [标签:栏目] ,渡边淳一名言 1、像肥皂剧里编的那样,双方发生争吵,然后再和好,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相信最终能够凭藉诚实和善良找到幸福。如果梦想着恋爱是这样肤浅的,一帆风顺的话,就成问题了。 2、得到了人们的祝福,自己也觉得很可靠的爱情,竟然这么不堪一击,这是为什么呢? 3、端庄且文静的女人变得迷乱使人心醉,若原本就迷乱的女子,再怎么迷乱也毫无情趣。 4、即便是最炽热的爱也会因婚后浸泡于日常琐事而渐渐变得乏味,到头来,相爱的人只会成为共同生活的伴侣。 5、爱情真是不可思议,或者说,是一种宿命。 6、良好的睡眠是钝感力的核心代表,睡眠能力是人们活动和健康的源泉。失眠的原因可以说多种多样,但是凡是想不开的人,过于敏感神经质的人,以及患有抑郁症的人,睡眠能力都不好。 7、每个人都是戴着看不见的另一张脸,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8、开得太盛的樱花反而会使人疲惫。 9、人都要死,只有知道死的日子和不知道死的日子的差别而已。 10、各自说法自有它的道理,然而,人的行为并不都是用道理可以讲得通的。 11、看问题的角度稍稍这么一变,价值观也立刻随之改变了。以前认为重要的东西就变得无足轻重了,相反,以前觉得不重要的东西忽然觉得宝贵起来。 12、爱就是欲望,欲望是死亡,也就是死神。就像因为有死亡,艺术才会存在一样;正因为有死,人才会去爱。爱由死亡来完成、升华,乃至无限。 13、可是这个婚姻过了二十五年后,变得百孔千疮,难以治愈了。 14、相信世间存在永恒的爱并且热衷于此的,大多数是女人。 15、所以,男人比女人更害怕孤独,更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擅交际。表面上强大,实则精神软弱。妻子死后平均3年就过世,而丈夫死后妻子平均15年过世。

渡边淳一作品读后感

渡边淳一作品读后感 渡边淳一作品读后感 读研时,因搜集关于日本人生死观的素材,看过日本电影“失乐园”(1997),给我留下了关于渡边淳一的深刻印象(还有那个女演员:黑木瞳,素颜成惊艳)。近日,与来访者讨论过关于出轨的书籍而向其推荐了渡边淳一,希望对来访者和读者有益。此前,我只看过《男人这东西》和《失乐园》,为了进一步了解“情爱大师”,随即下载了其作品集进行阅读。 在《泡沫》、《失乐园》、《爱的流放地》、《不分手的理由》等作品中除了大量的少儿不宜的性爱情节外,还充斥着渡边淳一对出轨男女心理的详细刻画(我一度认为这是渡边淳一本人私生活的折射,读者自酌)。较之于日常出轨结局,渡边淳一将男女对肉体的欢愉极端化,突破了生死界限,大多数作品都以死亡定格男女身心并表达主人公对情与色的 理想。实际生活中,婚姻咨询师所接触的案例大都不会关涉生死问题,出轨男女总会因激情的淡漠回归家庭或是再次寻找新的对象。不同的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常常在于被出轨者的处理方式和情感态度,婚姻咨询是影响出轨者及其家庭关

系的重要外因。渡边淳一的大多作品虽为文艺虚构,但其取材和灵感源泉仍旧是现实生活中的激情与诱惑,加之日本文化与中国文明的极大相关性和重合性,渡边淳一可读。 以《失乐园》的文尾作为本期文章的结尾吧: 凛子躺在久木的怀抱里,十分顺从地,就像婴儿喝奶一样,拼命地吮吸着。 嘴对嘴注入的鲜红的液体,从凛子的嘴角溢了出来,顺着雪白的脸颊淌落。 久木感到无比的幸福,这时突然袭来的窒息使他拼命挣扎着,用尽最后的力气叫了声:“凛子” “亲爱的” 这雾笛般飘然远去的声音,是两人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的叫唤和绝唱。

日本著名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访谈实录

日本著名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访谈实录 《失乐园》:男女主人公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因偶遇而相识,从而开始了炽热、执着的不伦之恋。他们并不是因为缺少关爱而去寻找外遇,也不会因为情感老化而走向离婚,他们既厌倦家庭又留恋家庭,他们作出的所有姿势,都是不知如何自卫的自卫,是生命最后的激越阶段的背水一战。 《男人这东西》:男人为何去风流?那是因为他们的雄性动物的本性;男人的处女情节,渴望她是他的第一个男人,那是他雄性占有欲的体现;男人渴望婚外恋,但又不想破坏婚姻,锅里碗里都占着心理;男人在性的满足通过使她爱的女人达到高潮而满足等等。男人与女人永远会不同,这是一份男性的自白书或自供状,是一种对于生命本原上的思考。 日本著名情爱文学大家渡边淳一作客新浪 主持人:各位网友,晚上好!今天我们请到了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先生来到新浪聊天室,首先我们欢迎渡边淳一先生远道而来。 渡边淳一:谢谢。

主持人:渡边淳一先生被媒体誉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师,国内很多朋友知道他是从《失乐园》开始,下面请渡边淳一先生跟网友讲几句话。 渡边淳一:各位晚上好,我是渡边淳一,这次访问是通过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关系来到北京,我首次知道了我的作品在中国竟然有这么多的读者,而且还有如此多的感想,我感到非常吃惊。今天能够通过这样的机会和中国的各位读者进行一个直接的交流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大家有任何问题或者意见或者感想都提出来,我非常愿意听。 网友:您的作品中有没有您个人的生活的经历? 渡边淳一:我认为写男女情爱小说的作者,如果他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这种实感,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的。我也曾经爱过一个人,想更多更多地爱她的时候,我会突然感觉到一种类似近乎于死亡的不安,有这样的情绪。所以作品的基础是有我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体验在里面,当然里面有虚构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东西在里面就不会有这种强度。 主持人:我们知道渡边淳一先生的经历很有意思,曾经是一位医学博士,后来弃医从文,能谈一下学医学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渡边淳一:我当了10年的医生,主要是在北海道大学的外科部做外科医生。在当医生的时候,我看到了非常多的患者,对于病痛的一些恐怖,或者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些我看了无数。但是我认为在这么多死亡的悲剧当中,能够拯救死亡的可能唯一就是爱了。我曾经看过有一个临死的病人,他对死亡非常恐惧,不停的颤抖,但是他的爱人在他的身边,抓住他的手的时候,他就能够镇定下来,似乎也忘记了死的恐惧的感觉。我想我看到了这么多的死亡的恐怖,我就更愿意写关于爱情的东西,但是我不能确认爱是不是能战胜死亡,但是我非常愿意写这个主题。 另外一点,我想补充一下,医学是一种从肉体上对人进行探求的科学,它更多的是从理论上去探求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但是,人是很难在理论上完全能够解决的一些东西,有一些理论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把它转到情面或者精神上,那可能就是文学或者小说,用文学小说去描写或者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这两者既不一样,又有共通的地方。 网友:爱情能拯救死亡吗? 渡边淳一:不是说完全是拯救,就是能够缓和死亡的痛苦,能够一定程度进行缓和。 网友:作为一个作家,您是怎样保持不断地写作的灵感? 渡边淳一:首先,我有一种发自内心想写的冲动写完一部小说。写小说的过程当中我会处于一种恋爱的状态,然后到了想写下一部的时候,可能会想起来上一部有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或者有什么东西要加进去。主持人刚才多问了一句,您是不是经常处于恋爱的状态?我的回答是可能这样的,但不是经常。 主持人:您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渡边淳一:我想作家写作品就如同母亲生小孩一样,有很多小孩,不能说这个小孩好,那个小孩不好,这有一种不公平的感觉,所以我很难说哪个作品是最好的。

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1933年10月24日~)外科医生,小说家。早期的作品以医疗题材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历史、传记小说,渡边淳一特别是其以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和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日本读者的喜爱。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至今仍活跃于文坛,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 目录[隐藏] 渡边淳一の个人简介 作品一览表 渡边淳一の写作 访问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谈情爱文学 文明社会是对人欲望的压抑 谈中日文化和日本文学 渡边淳一谈两性 渡边淳一の个人简介 作品一览表 渡边淳一の写作 访问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谈情爱文学 文明社会是对人欲望的压抑 谈中日文化和日本文学 渡边淳一谈两性 六 [编辑本段] 渡边淳一の个人简介 渡辺淳一(わたなべじゅんいち、Watanabe Junichi) 渡边淳一,1933年10月24日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是一位有博士学位的整型外科医生。后来他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以

小说《光和影》获直木文学奖,接着又发表《遥远的落日》等作品,1980年获吉川英治奖。1995年9月1日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长篇连载小说《失乐园》,描写不伦中的纯爱,引起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 1950年起,渡边淳一经常在一本同人杂志上发表作品,1965年,他以第一人称写就心理分析小说《死化妆》,获“新潮同人杂志奖”。1969年,另一部小说《光与影》为他赢得“直木文学奖”,小说中的两个军人,因为病历弄错而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命运。这部小说的成功给了渡边巨大的信心,他弃医从文,专事写作。渡边淳一这一时期的作品,紧扣生死主题,描写命运坎坷,通常被称为“医学小说”。 渡辺(わたなべ)淳一(じゅんいち)(1933~)。小说家。直木(なおき)赏选考委员。北海道上砂川町(かみすながわちょう)に生まれる。札幌(さっぽろ)医学大学医学部卒。医学博士。中学时代から短歌に亲しみ、のち医学と文学を志す。大学在学中同人雑志「东樯(とうしょう)」に参加。卒业後昭和41年から整形外科讲师をしていたが、心臓移植(いしょく)事件をさなかの43年に大学を辞めて上京、作家生活に入る。母の死を医者の目で捉(とら)えた「死化粧(しけしょう)」で新潮社同人雑志赏を受け文坛にデビュー。テレビ?ラジオドラマも执笔。45年运命の力に翻弄(ほんろう)される人间のかよわさを描いた「光と影」で直木赏を受赏し、55年には「长崎ロシア游女馆(ゆうじょかん)」で吉川英治文学赏を受赏。明治时代を中心とした歴史的伝说的なもの、男女の爱と性のものなど幅広く活跃。ほかに、「小说?心臓移植」「ダブル?ハート」「女优」「花埋(はなう)み」「ひらひらの雪」「うたかた」「二つの性」「空白の実験室」など数多くある。「渡辺淳一作品集」(全23巻、文芸春秋(しゅんじゅう))も刊行されている。 [编辑本段] 作品一览表 《失乐园》1995年1996年于日本经济新闻连载。1997年讲谈社出版上、下两册。 《死化妆》(1966年新潮同仁杂志奖得奖作品) 《远方的落日》 《长崎俄罗斯游女馆》 《光与影》(1970年直木奖得奖作品) 《紫丁香冷的街道》 《男人这东西》 《无影灯》 《往巴黎的最后班机》 《泪壶》 《化妆》 《北都物语》 《冰纹》 《一片雪》

读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有感(1200 字)

读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有感 这周我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这本书,读完,有很多感受,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钝感力是为人的一份坦然,是生活和学习应有的一种态度,更是处世的必备的哲学。 钝感力可以赶跑寂寞,可以愉悦身心,可以激励斗志。 当你一个人迷茫踌躇的时候,钝感力可以驱逐孤单,让你更关注于做好眼下的事情,关注于自我的提升。当你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时,钝感力可以调和心情,引领你保持耐心、细致和那份平和的心态。当你顶着烈日、冒着寒风走在去教室的路上,钝感力始终提醒你肩头的责任,始终鼓励你坚持信念。当你为将来的生活描绘蓝图时,钝感力不断激励你奋发图强,有所作为。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钝感力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一个又一哥坎坷,一片又一片荆棘,在钝感力的感化下都会升华成斗志,演化为乐观。其实,好心情会使处理日常的小事情变得更加容易,但若想更快乐的生活,更富激情的学习,更热情的工作,却惟有强大的钝感力方能办到。 热爱可以改变一个人学习的方法,改进人工作的态度,而钝感力又可以让人忘却烦恼、失败、劳累,从而更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我们这些大学生,一天里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学

校里学习,如果从学习中找不到快乐,那么一整天充满的都是不快乐。哲人说,只有打心底热爱一份职业,才能够发自内心的做好它。我们是学生,读书就是我们的职业,不倾力而为,全力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更何况,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那么短暂,哪怕占用一点点时间去生气、烦恼、忧虑都是何等的奢侈。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感谢学习,感谢学习让我们充实,感谢学习可以让我们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感谢学习让我们能够非同凡响的付出,感谢学习使我们离理想更近,钝感力时刻提醒着我:如果埋怨学习是苦役,那自己就像在地狱;如果感谢学习带来了快乐,那自己就像在天堂。 钝感力使人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然继续挑战。钝感力使人即使面对流言蜚语,仍然处之坦然。钝感力使人面对无助,仍然不会忘记奋起和勃发。 不仅如此,与人交往的种种缺陷,还都可以通过钝感力来弥补,正如人的知识缺乏可以靠读书来弥补一样。例如,耐心听别人说话可以更好的交流,给予别人应有的信任可以更好地协作,宽容朋友的过失可以更好的交往,慎重与人争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等等。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每天也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与人的交际之道时刻提醒我们要以钝感力来淡忘指责、重视建议、遗忘不理解。 我们的责任太重大了,大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渡边淳一失乐园语录

渡边淳一失乐园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渡边淳一失乐园语录 1、起初矜持,终于委身。——渡边淳一《失乐园》 2、对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渡边淳一《失乐园》 3、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是很受冷遇的。——渡边淳一《失乐园》 4、距离太近爱也会变成一种消极的东西。——渡边淳一《失乐园》 5、人应该趁着能做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渡边淳一《失乐园》 6、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不若在地狱里称王。——渡边淳一《失乐园》 7、这么说爱来爱去,最后的结局就是毁灭了?——渡边淳一《失乐园》 8、爱情真是不可思议,或者说,是一种宿命。——渡边淳一《失

乐园》 9、他们在快乐的巅峰饮毒自尽时,紧紧相拥,微笑着迎接死亡。——渡边淳一《失乐园》 10、可是这个婚姻过了二十五年后,变得百孔千疮,难以治愈了。——渡边淳一《失乐园》 11、男人与女人不能靠得太近,距离太近爱也会变成一种消极的负累。——渡边淳一《失乐园》 12、在爱的极致一起死去。一起死去的话,爱的纽带就再也不会松懈了。——渡边淳一《失乐园》 13、自由空闲了下来,久木才发觉自己从来没有发自内心地爱过一个女人。——渡边淳一《失乐园》 14、世间所有的胜败争斗,最痛苦的并不是失败之际,而是承认失败之时。——渡边淳一《失乐园》 15、各自说法自有它的道理,然而,人的行为并不都是用道理可以讲得通的。——渡边淳一《失乐园》

16、当遇到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越描越乱的难题时,只有依靠身体来交谈了。——渡边淳一《失乐园》 17、得到了人们的祝福,自己也觉得很可靠的爱情,竟然这么不堪一击,这是为什么呢?——渡边淳一《失乐园》 18、常识和伦理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而相爱的人结合为一体则是万古不移的真义。——渡边淳一《失乐园》 19、端庄且文静的女人变得迷乱使人心醉,若原本就迷乱的女子,再怎么迷乱也毫无情趣。——渡边淳一《失乐园》 20、联结男女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肉体的联系与精神的联系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超乎其上。——渡边淳一《失乐园》 21、弟子当中有位年轻女性,师傅的态度会不自觉的亲切和蔼起来,这与其说是偏向,莫如说是男人的本能吧。——渡边淳一《失乐园》 22、事物都有表里两面,庄重的背后是淫荡,静谧的内面是痴情,道德的反面是悖德,这些才是人生最高的逸乐。——渡边淳一《失乐

渡边淳一的经典句子

渡边淳一的经典句子 2018-01-301.选择了自由,就得忍受孤寂。 2.人也罢,花草和其他生物也罢,凡是过度想表现自己,就会使观众扫兴,减弱了它本来所具有的魅力。 3.世间所有的胜败争斗,最痛苦的并不是失败之际,而是承认失败之时。 4.诱惑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根据人的需求而产生的。 男人拈花惹草主要是寻求性和灵魂的满足,而女人红杏出墙则主要是弥补感情精神的欠缺。 5.男人与女人不能靠得太近,距离太近爱也会变成一种消极的负累。 6.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是很受冷遇的。 ”7.从外表上看,女人做事情犹犹豫豫的,但那只是在买东西或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时候,在面临人生的重大决定时,她们比你想象的要大胆果断。 当然,她们在作决定之前也会陷入深深的苦恼,但一旦决定了就不会再反悔。 8.距离太近爱也会变成一种消极的东西。 9.分手时,多少留下点余韵,这是男女成功交往的秘诀。 10.不管活到什么岁数,总有太多思索、烦恼与迷惘。 一个人如果失去这些,安于现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的完

结。 11.在人类的历史中,男人味缺乏耐性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而女人天生善于忍耐,不知摆布过多少男人。 12.不隐秘不能成为花。 那么不仅是花,人的容貌、艺术、才能也是如此,堂而皇之表露在外面,强烈地表现自己,那就不能成为花”了。 13.对男性而言,如果仅满足于一两次性关系尚另当别论,但若要把这种关系长期维持下去,就绝非易事了。 与其如此艰辛,很多男人觉得倒不如与孩子一起玩耍或去赌博场所消遣来得轻松自在。 之所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同妻子以外的女性交往,理由多来源于对妻子的厌倦感。 如果与妻子关系鱼水相融,男人绝对不会如此费力地去寻求别的女性。 14.从今以后可以不慌不忙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不论怎样挣扎奋斗,一辈子终究只是一辈子。 观念一旦改变,过去觉得很重要的东西不在那么重要,反而是从来不觉得珍贵的事物突然变得珍贵起来15.仔细想来,男人的欲望是单纯的,像淘气的孩子那样,缺乏耐性!如果男人也像女人一样善于忍耐,那么人类就不会如此繁荣……男人的欲望是能动的、外向的、于是男女关系就成立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