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爵士乐复习完整版

爵士乐复习完整版

爵士乐复习完整版
爵士乐复习完整版

以课堂教学中欣赏的乐曲为例,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谈你对爵士乐的理解和认识。

至少500字。

JAZZ简介

包含了多种不同音乐风格类型的一种音乐形式。

两个独特方面:

A.刺激律动的节奏。

B.它要求演奏者创造自己的演奏部分,所以每次爵士乐表演都展现了创新和原创两个方面。

基本元素:即兴演奏与爵士乐摇摆感(1、切分节奏反拍重音意外重音相反节拍;2、摇摆八分音符;3、即兴时紧张与放松的起伏交替)。

Soul Jazz West coast Avant-garde Contemporary Jazz

灵魂爵士西海岸爵士先锋爵士当代爵士

Bebop Fusion Modern Jazz Swing Latin Jazz

比波普融合爵士摩登爵士(调式爵士)摇摆乐拉丁爵士

Cool Jazz Blues Jazz Funk New Orleans

酷(冷)爵士蓝调(布鲁斯)方克爵士新奥尔良爵士

Hard bop Bossa Nova

硬波普波萨诺瓦

(主要---伴舞音乐)

十九世纪末起源于美国新奥尔良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新奥尔良传统爵士;迪克西兰爵士

三十年代“大乐队时代”(也称“摇摆时代”)

四十年代Bebop

五十年代自由创作,百家争鸣时期

Cool Jazz ; Hard bop(发展成二个支派:Soul Funk)

Modal Jazz

六十年代Free Jazz(自由爵士)

Bossa Nova

七十年代Fusion Jazz

八十年代New bop & Post-modern Bop

新波普与后现代波普

九十年代

早期爵士乐

爵士乐十九世纪末发源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构成了早期的爵士乐。

为什么爵士乐起源与新奥尔良?

1、独特的地理位置、种族的多样性和克里奥尔人。

2、蓝调,又称“民间蓝调”或“布鲁斯”BLUES。

3、铜管乐队(的存在)

4、拉格泰姆/Ragtime(切分节奏,钢琴)(过分城市化,有规矩的爵士乐,有限的即兴,

严格说不属于爵士乐)

斯考特.乔普林/Scott Joplin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

5、对现场音乐需求

6、舞蹈音乐

爵士乐的特点:

1、即兴演奏或演唱。

2、应用布鲁斯音阶。

3、节奏的复杂性。

4、爵士和弦。

5、独特的音色运用。

二十年代新奥尔良迪克西兰爵士(Dixieland)的代表人物:

西德尼@贝切特Sidney Bechet

(1897-1959,出生于美国新奥尔良)

著名的单簧管、高音萨克斯乐手。他是爵士乐历史上第一批伟大的演奏家。他拥有响亮并十分温暖的银色,宽阔并十分快速的颤音。他是第一批把爵士乐变为即兴演奏艺术的爵士乐大师。

他把早期爵士乐中的单簧管取代为萨克斯,并奠基了这种乐器在爵士乐团的主将地位。他创造了一种将拉格泰姆的拘泥僵化和新奥尔良的简约平凡一扫而空的演奏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意义曲折复杂,流畅连贯的演奏风格。

乐曲介绍

1、《Shake it Break it》(摇摆它,打破它),从题目的意思就能看出,贝切特是在寻求一种突破,要把原来的传统打破,让音乐摇摆起来。爵士乐是一种舞蹈音乐,不要求听众像欣赏古典音乐一样正襟危坐,在欣赏爵士乐的时候完全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或者身体跟着摇摆。

2、《Kansas City Man Blues》(堪萨斯人布鲁斯),这是一首早期的布鲁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蓝调。说到蓝调(BLUES),其实是爵士乐的一种风格,具有特定的曲式结构。就好比古典音乐里的“奏鸣曲”。蓝调的本意,也就是字面意思是表示一种忧郁的心情,它的起源也是如此。美国黑人了为表达自己心中的苦闷,放声歌唱,后来渐渐形成了蓝调。在贝切特的演奏中,隐隐约约还是能感受的到内心的悲伤情绪,高音萨克斯的演奏犹如人的哭声。

3、《China Boy》(中国男孩)。这是一首节奏快速的乐曲,贝切特在这首作品中充分战士了他那令人眩目的高音萨克斯技巧,他的演奏技巧在当时几乎是无人能及。特别是他对于复杂节拍和变化重音的巧妙处理,令人拍案叫绝。

4、《Wrap Your Troubles in Dreams》(把你的烦恼装进梦中),此曲是一首中速,旋律优美流畅的作品,贝切特富有特色的颤音在音乐中充分体现,高频率的颤音极具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的特色,无论是高音萨克斯的音色,还是颤音的表现手法,和今天的爵士乐相比,差别非常大。甚至很难辨认出这是高音萨克斯在演奏。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首作品中间的即兴段落,贝切特已经使用了“喉音”的这么一种演奏技巧,使得萨克斯的音色更加富有人声的特点。还有“节拍拖后”(Lay back)技巧的运用,对后来乃至今天的爵士乐仍然起到了很强的影响。

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New Orleans Traditional Jazz)的代表人物: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

(1901-1971出生于美国新奥尔良)

小号手,他常被称为爵士乐之父,是爵士乐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独奏家。

阿姆斯特朗的历史贡献:

1、他展示了新奥尔良的重叠式即兴不是唯一的一种爵士管乐演奏法,富于智慧的即兴

独奏同样可以激动人心,打到这种音乐效果的独奏并不过多的需要乐队中器乐的互相填补。他是爵士乐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独奏家。部分是因为他的原因,在他以后的风格通常是以独奏即兴取代重叠即兴。

2、是第一批完善了一种节奏概念的音乐家之一:a、舍弃了拉格泰姆的生硬。b、运用

摇摆八分音符。c、运用优雅有选择的切分节奏,有时移动整个乐句的为止,就好

像拖在了拍子后面,这就形成了一种爵士乐技巧——“节奏移位”。这样感觉上就比拉格泰姆更位放松。这些节奏元素结合产生了被我们今天称为“爵士乐摇摆感”

的节奏风格。

3、他的即兴演奏安排巧妙并十分具有商业价值。成为被后人模仿最多的演奏家。

4、他把一流的充满激情的意识带入了爵士乐独奏概念中,他对即兴演奏的安排十分仔

细,让独奏可以创造出一种紧张度。他会用双倍速度来把即兴演奏推向高潮,他的高音结尾确立了音乐的高峰,并解决了紧张度。

5、当其他演奏家都满足于简单的装饰或改述旋律时,他已同时掌握了两种技法:围绕

旋律即兴演奏与在原有和声进行基础上即兴创造新旋律。在此以后这成为了爵士乐即兴的主要方式。

6、他的小号演奏出神入化。他拥有嘹亮的金属音色与十分宽阔的音域。加上他的节奏

感及充满激情的乐感,使他的演奏带有一种如波涛~。

7、他普及了新奥尔良小号风格的音乐语汇,并扩充了这种语汇。

8、他对旋律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为爵士乐即兴演奏提供了大量经典句型及方式。他扩充

了爵士乐语言。

9、他的演唱风格影响了当时许多著名流行歌手,这样他的影响力涉及到整个美国音

乐,已超越了爵士乐的范围。

10、他普及了“哼唱”,一种不用歌词的歌唱技术,用人声模仿小号或萨克斯管的

即兴演奏。

乐曲介绍

1、这首《Basin Street Blues》(贝西大街布鲁斯),乐曲以中速开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小号演奏慵懒而松弛,充满了自由,主题展现以后,他以他独特的嗓音开始歌唱,无论音准的把握,节奏的处理,都是恰到好处。一段间奏以后,随着鼓的节奏变换切入,音乐速度变得欢快,使人不禁想起身随着节奏扭动一下身体,之后单簧管,萨克斯,长号等各个声部依次独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乐曲中的鼓表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作为节奏声部,同时还担任了大段的爵士鼓独奏。最后的结尾,所有的独奏乐器在统一的和声结构上同时独奏,从而形成了非常有趣的既有个性又能很好彼此交融的合奏。主题、各声部的依次独奏、鼓的独奏,集体合奏等等这些元素,即使在今天的爵士乐中,我们依然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有些甚至被大大地强化了。

2、《What a wonderful world》(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音乐,旋律优美高雅,可以说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代表作。音乐一改往常的爵士大乐队风格,而采用弦乐作为铺底,吉他的六连音拨弦贯穿全曲。与其说是爵士乐,倒不如说是一首流行歌曲。可见,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对各种音乐风格的涉及,足以显示出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代表作)

3、《Only you》(只有你),这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乐队伴奏的编曲非常优美,在今天依然有很多为歌曲伴奏的大乐队编曲,在模仿当时的风格,的确已经成为经典。乐曲中使用了大量的三连音,使得整首曲子显得十分流畅。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演唱就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听众。中间部分的小号即兴独奏段,也是经过了细心的编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Hello Dolly》(多蕾,你好),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曲子,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其中第二拍和第四拍的重拍,形成了爵士乐最大的特色——摇摆感。

摇摆乐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爵士乐风格——摇摆乐/Swing。

大多数在三十年代及四十年代早期的爵士乐被称为“摇摆乐”/“Swing Muisc”,而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摇摆时期”/“The Swingera”。这一时也被称“大乐队时期”/“the Big Bandera”。

摇摆乐大乐队编制:

1、节奏分部

2、铜管分部

3、萨克斯分部:又称“哨片分部”

摇摆风格的爵士乐与早期爵士乐的不同:

1、这一时期的乐队编制主要是大乐队。

2、在摇摆时期大量的运用编曲。

3、低音提琴被更多使用。

4、个人的即兴主要以旋律为主。

5、在演奏过程中不太注重合奏,反而更加强调独奏。

6、萨克斯管被大量普遍的使用。

7、整个节奏感觉更为平滑,大量使用摇摆8分音符。

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1909-1986)

黑管演奏家,摇摆乐之王

十岁左右就开始学习单簧管(clarionet),曾经跟无数音乐家一起演出而磨练出技巧。30年代率领自己的大乐团或四、五人的小乐队,是活跃当时摇摆时代的中心人物,被誉为“King of Swing”。1938念,在古典音乐殿堂【卡内基厅】成功地举行了首次爵士乐演奏会。

曲目:《Don?t be that way》

《Sing sing sing》

《One o?Clock Jump》

公爵与伯爵:

艾林顿公爵Duke Ellington(1899-1974)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爵士作曲家、乐队领导者。

艾林顿公爵出身黑人中产家庭,七岁开始学习钢琴,20年代就已是几个乐团的领班。曲目:1、专辑《Duke Ellington Meets Coleman Hawkins》(艾琳顿公爵遇见寇曼@霍金斯)艾林顿公爵和著名摇摆风格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寇曼@霍金斯的合作专辑。寇曼@霍金斯温润厚实的音色,和公爵温文尔雅的钢琴伴奏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在这张专辑中,公爵主要承担着伴奏的任务,少有独奏段落。听上去像寇曼@霍金斯的个人专辑。

2、1962年九月,公爵接受制作人鲍勃席尔(Bob Thiele)的邀请,和约翰@科特恩(John Coltrane)合录一张专辑,【艾林顿公爵与约翰@科特恩】(Duke Ellington and John Coltrane)。

其中的《In a Sentimental Mood》(心存伤感),艾琳顿的独奏表现空灵,发现风格和早期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改以往摇摆乐时期的形象,可见艾林顿公爵是个十分善于吸收新事物的艺术家。

贝西伯爵Count Basie (1904-1984)

爵士钢琴家、乐团领导者

爵士大师贝西伯爵Count Basie 创造了新的摇摆节奏,崇尚自由,热情洋溢,尽情欢笑是他的人生写照。

Basie也是爵士乐团领导者,他对爵士乐的贡献是他在30年代开启了一种独特的概念来运作乐团中的节奏组,也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节奏组的编制也为日后的比波普(Bebop)打下了极佳的基础,他开辟并完善了堪萨斯传统,即所有的编曲都围绕着节奏组合(钢琴、贝斯、鼓和节奏吉他)来进行,他特别强调了钢琴在节奏部的角色,并为一些出色的独奏乐手留下了合适的即兴空间。

三大摇摆乐萨克斯大师:

寇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 (1904-1969)

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

他是爵士乐历史上第一位重要的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同时他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演奏家之一。他从五岁起,就开始接受正规的钢琴教育,在七岁时他转向大提琴演奏,两年后开始演奏次中音萨克管。

(尖锐,厚重)

代表作:《灵与肉》(Body and Soul)

代表专辑:,

本@韦伯斯特Ben Webster (1909-1973)

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

本@韦伯斯特于1909年3月27日出生于堪萨斯城。在威尔伯佛斯

风格特点:

音色沙哑而充满磁性,厚实但充满穿透力,旋律优美流畅。音色中带有的那种气声(Sub Tone),这种音色对至今的爵士萨克斯演奏者还是很有影响力。

曲目:

《My Romance》《我的浪漫》

1965年,Ben Webster 曾在哥本哈根灌录了到欧洲之后最重要的一张唱片。

《Brother John?s Blues》

《My Romance》(一句后“噗噗”的延长音{气声},通俗音乐的感觉,有点浪漫)

《Days of Wine and Roses》

专辑:《Soul ville》(灵魂都市)(1957年发行)

莱斯特@杨Lester Young (1909-1959)

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

他生于密西西比州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乐队的领班,13岁时学吹萨克斯风。

(他的《灵与肉》比霍金斯更抒情,柔情)

演奏风格:(比较柔)

他的乐音绵密,音质甜美,结尾总是缓慢而充满感性的语句。

充满叙事性风格的即兴演奏,他独特的即兴语句就像一条线,巧妙平滑地把每一个和弦连接起来。

习惯于把萨克斯横着举起是他的一个特色。

曲目:

1956年出品的《Lester Young in Washington DC》(莱斯特@杨在华盛顿特区)专辑显示了他顶峰时代的风格。

《Just You,Just Me》

《Some》

代表专辑:《Lester Young in Washington DC》

比较,同时期的不同演奏家演绎同一首曲子:

《Body and soul》Coleman-Hawkins/Lester Young

《I can?t get started》Lester Young/Ben Webster

摇摆巴哈

演员:

鲍比@麦菲林

夏汗@安德烈@安东尼

贾克@露西耶三重奏

国王歌手

杰瑞@史蒂文民乐会社:

第五元素萨克斯五重奏团:

龟岛弦乐四重奏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队

曲目:

1、D大调协奏曲(明亮欢快,管乐)

2、C大调第一号管弦乐组曲(灵活,跳动,静谧,灵活,高潮,管弦乐)

3、D大调第五号赋格(选自平均律)(钢琴,大提琴,顽皮,欢快疾走,即兴,神秘,即

兴,大提琴独奏小段二段,钢琴疾走结束)

4、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轻松活泼的第一乐章,巴哈将音乐融入生活的最佳佐证。阳

光,浪漫)

5、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庄严,神圣,KANON,管乐,纠结,无奈,危机,终结,时

有明快独奏)

6、D大调第三号管弦乐组曲(悠扬,声带,假音,指挥+演唱)

7、D大调协奏曲第三乐章快板(明亮欢快)

8、G小调赋格(萨克斯,明快,调皮,祥和,第五元素)

9、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快板()

10、沙发上的巴哈,根据巴哈主题改变的变奏曲(提琴演奏,调皮)

11、白雪巴哈(快节奏,节奏明快,空灵,寒冷天气,悲伤)

12、解放巴哈(国王歌手,无伴奏合唱,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

13、“沉睡者醒来”主题即兴与变奏(鲍比+低音提琴+钢琴,轻快,BAR节奏稍快,)

14、D大调第三号管弦乐组曲(节奏感强,摇摆,祝福,舒畅,美好,传颂,欢快)

15、触技,方克与合唱(第五元素萨克斯五重奏团)(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更有俏皮

的韵味)

16、巴哈的七个样貌

17、B小调第二号管弦乐组曲,G(长笛)

18、爵士集锦

19、即兴

20、第三号布莱登堡协奏曲

21、D大调钢琴协奏曲

22、D大调第三号管弦乐组曲

波普乐

今天我们把早期爵士乐以及1940年之前的风格称为“古典爵士时期”。在1940年之后出现的新的风格被归为“现代爵士”,第一批现代爵士乐代表人物是中音萨克斯管手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钢琴手特洛尼斯@蒙克/Thelonious Monk以及小号手迪吉@吉列斯比/Dizzy Gillespie。他们的音乐被称为比波普/bebop或者波普/bop,波普乐影响了以后众多的乐手。

比波普是一种嘈杂喧闹的音乐,是一种反叛性的爵士乐,不只承袭了新奥尔良爵士和摇摆乐的传统音乐元素,而在创作概念上创新、突破和革命。他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于强调高度变化、富层次感的节奏部分,同时,比波普乐手也发明了新的和声,即兴的加入无意义的子音,以更自由广阔的空间,发挥音乐上潜力和创造力。

波普乐让爵士乐从伴舞音乐变成了音乐会音乐。第一批波普乐独奏家创造了新的音乐词汇以及独特的和声即兴演奏方式。

波普乐与摇摆乐的比较

在表演方面

1、波普乐配器主要是以小乐队为主而非大乐队。

2、不太强调编曲。

3、在波普乐中平均速度要快一点。

4、在波普乐中很少使用单簧管。

5、波普乐乐手的演奏技艺更为精湛。

6、节奏吉他很少使用。

在风格方面的不同

1.。即兴演奏旋律与和声更加复杂。

2.曲调与和弦进行更突出一种不谐和性。。

3.伴奏的节奏变化更多。

4.即兴演奏弹法比跨越谈法及简单的一拍一个和弦的弹法更为流行,并占据主导地位。

5.鼓手大量运用吊插来保持节奏。

6.在音乐风格上更充满惊奇及富有煽动性。

波普乐代表人物: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 (1920----1955)

中音萨克斯乐手,1920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被认为是比波普风格的创始人。

演奏风格:

1、音色尖锐,极具穿透力。

2、技术非凡,速度奇快。

3、精准无比,每个发音极其精妙

最值得听的专辑:《Diz?N Bird at Carnegie Hall》,”koko”,”Dizzy Atmosphere”

爵士小号大师——Dizzy Gillespie(迪吉吉莱斯皮)

1.1917年出生于美国切劳,古巴爵士乐(拉丁爵士乐)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93年去世。

2.风格特点:

超凡的演奏技巧,对复杂和声以及节拍的精确把握。

吹奏时鼓腮的奇特嘴型,造型奇特的小号。

3.代表专辑:《Bird SONG:The Final RECORDINGS》“A night in Tunisia”

4.纪念专辑:《Dizzy?s Business》

由迪吉全明星大乐队Dizzy Gillespie All-Star BIG Band 演奏录制,于2006年发行。

此时迪吉已不在人世,但是为了纪念他二录制这张专辑,主打曲Dizzy?s Business的名曲“con alma”是两首必听的曲目。参加录制的大乐队成员饱含着对这个爵士小号大师的崇高敬意,用心灵在演奏。

《迪吉的生日乐会》

瑟隆尼斯蒙客

一、出生于美国洛基蒙特,钢琴演奏家兼作曲家

二、风格特点:

1.个性鲜明,善于运用不协和音,其和声进行被视为最复杂的即兴伴奏。例“round Midnight”

2.大量作品都是三十二小节A-A-B-A形式。例如:在“Epistrophy”。

3.音乐极其简约,“留白”(休止,停顿)在他的即兴演奏中非常重要。例:“Evidence”

4.不断创新,极富原创精神,风格前卫。看似杂乱无章的即兴演奏,确实极其不易模仿的。例:“Let us Call This”

5.蒙客的即兴伴奏也不同于典型的波普即兴演奏。他的伴奏更像是完整的作品,而非大多数波普钢琴手般随意松散。

三、代表专辑。

《Thelonious Monk At the Blackhawk》

奥斯卡彼得森

一、加拿大蒙特利尔,钢琴演奏家。(1925——2007)

二、演奏风格。

彼得森将速度、耐力、清晰度和想象力这四个元素完美的包裹进他充满爆发力的作品中。

三、艺术地位。

加拿大发行了一套名为爵士之王的纪念邮票向他致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街道、学校、广场、音乐厅。

专辑:《慕尼黑的夏夜》

歌曲:《当夏季来临》

酷爵士

变色龙——小号变化大师迈尔斯戴维斯(1926-1991)

1.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小号演奏家,乐队领导者

演奏风格:

用尽量少的音符数量,咋爱即兴演奏的时候留下较多的休止符。对爵士乐的发展和创新做了巨大的贡献,他启用了重要的有创造性的乐手与他配合,并领导他们进行了了爵士乐历史上三种重要的创新:冷爵士,调式爵士,融合爵士

代表专辑:

《Miles&Quincy Live at Montreux》

“Miles Ahead””Summer Time”

这张由迈尔斯和吉尔埃文斯管弦乐团合作录制的现场专辑,收纳了多首迈尔斯与编曲家吉尔埃文斯Gile Evans通力合作的经典曲目。

《Round About Midnight》(午夜徘徊)1955年录制(哥伦比亚出版)”Round Midnight”“Bye bye Blackbird”(山鸟再见)

《Kind Of Bule》(有点忧郁)

1955年录制,这是调式爵士经典代表,标志着调式爵士的诞生。

这是迈尔斯五重奏巅峰时期的专辑,每一位乐手表现超高水准。中音萨克斯风手John Coltrane与Miles共有的灵巧思绪以纯熟的默契化作柔畅的旋律,在代表作“So what”中体现出。而中音萨克斯风手Connonball Adderley、贝斯名将Paul Chambers和鼓手James Cobb 在迈尔斯穿针引线的前导带领,凝聚演绎技巧绝妙境界的最高张力。

《The bes Of Miles Davis&John Coltrane-1955-1961》

“Milestones”

西海岸风格

切特贝克

1.出生于美国耶鲁,爵士乐有史以来最具浪漫悲剧气质的小号演奏家,在爵士乐界被称为

“忧郁王子”,美国西海岸爵士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专辑

《Chat Budder Plays the Boot of lemer and Loswe》

这张录制于一九五九年的专辑中贝克演奏了百老汇的故事作业和作曲者搭档Frederck Lwswea和Alan Jay Lemer的音乐,他们合作的作品在百老汇称为著名曲目。

曲目

吹奏长笛与次中音萨克斯风的Zoot Sims、吹奏Barltone萨克斯风的Pepper Adams,加上钢琴手Bill Evans的参与,通过摇摆感受以及优美的即兴,让百老汇音乐增添了不需剧情的剧情,对了解酷派爵士乐以及贝克的小号吹奏,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吉尔伊文斯(GILLE EV ANS)

冷爵士时代最著名的编曲者,拥有“当代爵士乐编曲之王”的美称。

整个五十电脑,吉文一直在为西海岸的大乐队任编曲,获得了很高的威望。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戴维斯合作为MILS AHEAD等乐曲编曲,这些合作,是他从冷爵士向调式爵士转变,60年代末,他在自己的编曲中,将管乐器和电声乐器结合起来,对融合爵士在概念上做了启迪。

演奏风格

在乐曲中加入法国号和大号,使之成为他编曲中招牌式的做法,风格偏向于古典化和学院化。

曲目:《Remember》

祖特希姆Zoot Sims(1925-1985)

1925年出生于美国英格尔伍德,次中音萨克斯、

风格特点及其影响

他的音色很丰富,他成长与大乐团,在表现轻柔的味道十足,而且蓝调底子深厚,是冷爵士乐、比波普风格的乐手。

1985年入选为《重拍杂志》Down beat杂志的爵士名人堂

歌曲:Memories Of You

专辑:The Swinger

比尔埃文斯Bill Evans(1929-1980)

钢琴演奏家,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兰菲尔德

演奏风格

冷峻、内敛,把古典元素融入爵士乐。

钢琴、贝司、鼓三人组合,是Bill Evans与1959年创立的。

他对爵士乐发展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立起未来爵士乐钢琴演奏家的标准。

歌曲:《给黛比的华尔兹》

专辑; 《Kind of Blue》

戴夫布鲁贝克

1920年出生于美国康科的,钢琴手,优秀而激进的作曲家。

1.风格特点

复杂的街拍和宗教色彩

充满了古典音乐的痕迹

演奏时流露出一种人文气息的温暖

歌曲:Blue Rondo A La Turk,土耳其蓝色轮舞曲

专辑:Brubeck Time

保罗德斯蒙德

中音萨克斯风,德斯蒙德避免使用中音萨克斯风的人声效果,亦甚少引用蓝调宇汇,以吹奏谱出美丽的旋律为主,而这正是酷派的原则。

《休息五分钟》《乐意不开心》,

波萨诺瓦

斯坦盖茨

演奏风格

把波萨诺瓦引入爵士乐,很少借用前人的乐句,而是自创一套旋律节奏体系。即兴波普味很弱,古典味十足,旋律优美,音色温暖。

专辑:《Stan Getz Plays Jobim》(斯坦盖茨演奏裘宾的作品)

曲目:《Desafinado》(迪萨费那多)

安东尼卡洛斯裘宾

作曲家,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是当年Bossa Nova里的领袖人物。

歌曲:.Look To The Sky

小野丽莎

专辑:Pretty World 美丽新世界

单曲:You?re So Unique

出生于巴西圣保罗,被誉为日本波萨诺瓦界的第一乐手。

赫尔比曼

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60年代最杰出的爵士长笛演奏者

艺术地位:

他是开创爵士长笛演奏先河的人,他将世界各地音乐元素与爵士结合的先锋。

歌曲:This Is My Beloved

专辑:This Is My Beloved

硬波普乐(Hard Bop)

五十年代后期,硬波普发展分成两个支派:与灵魂、福音音乐结合的称为“灵魂爵士”(SOUL JAZZ),与节奏蓝调、摇摆乐、灵魂音乐相结合的,称为“方克”(FUNK)

桥汉德森(Joe Hend erson)

1937年出生于秘鲁利马,次中音萨克斯

风格特点

代表专辑:《The Definitive Joe Henderson》他的精选集。《The Best of the Bule Note Years》曲目:“Recorda Me”十五岁自创,基于Bossa Novaa风格

“Lush Life”(奢华生活)对萨克斯大师约翰科恩特的挑战。

“Miles Ahead(迈尔斯在前),重新演绎迈尔斯戴维斯的作品,萨克斯音色温润,有磁性

“EL Barrio“这首乐曲属于难得一见的黑暗低调,但表现了无穷的生命力,这是他在音乐事业上的唯一一次,最为个人化的反动与不满之情的宣泄。

”Mode for Joe“(乔的模式)受到John Coltrane影响之大,音色和演奏方式与他极像。

德克斯特戈登(Dexter Gordon)

1923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次中音萨克斯,1990年去世

风格:音色深沉晦暗,饱满结实,善于演奏低音区,风格具有侵犯性,作品传递情绪较平和。难以找到原型。演奏时即兴高手,把熟悉的片段为其所用。

代表专辑:《GO》(进行)62年出版。《A Swing Affair》62年出版,与前者仅隔了两天,乐队阵容相同。《Our Man in Paris》(人在巴黎)63年出版,戈登在巴黎时录制。

曲目:“Love for Sale”

“You Stepped out of a dream”

“Scrapple from the Apple”

乐曲比较:”A Night in Tunisia”Dexter Gordon.

“A Night in Tunisia”Dizzy Gillespie

加农炮安德烈

1928年出生于美国坦帕,中音萨克斯,1975年去世

风格:热情洋溢,豪放粗犷,有一种原始美。

代表专辑:《Milestones》(里程碑)在Miles Davis的邀请下,加入他的六重奏。1958年录制。

《Sometgin …Eles》(意犹未尽)

《Things Are Getting Better》(愈发美妙),从这张转机器,拜托了迈尔斯戴维斯的影响的加农炮,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愉悦动感的风格。

《Definitive Cannongball Adderley》(绝对的加农炮安德烈),加农炮后期的录音佳作,是俱乐部演出的现场版。

曲目:”Milestones”

“Autumn Leaves”(秋叶)

“Things Are Getting Better”,依然带有浓厚的蓝调色彩,加农炮的音色温暖细腻,但又不是力量。给人弹性十足。

“Groovin High”(快乐摇摆)Dizzy Gillespie的名曲,典型的比波普风格。

“Mercy.mercy,mercy”(仁慈,仁慈,仁慈)

桑尼罗林斯

1930年美国纽约,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

风格:音色硬朗,粗犷,演奏技巧高超,多变的。

代表专辑:《Saxophone Colossus》(萨克斯巨人)

《Way Out West》(走出西部)

《Tenor Madness》(疯狂的次中音)在这张专辑中充分发挥了即兴旋律的特长。

《911》音乐中显露出的人道关怀清晰可辨。

曲目:”St.Thomas”

“I?m an Oid Cowhand”

“Tenor Madness”

“Without a Song”

自由爵士(Free Jazz)

约翰科特恩

次中音/高音萨克斯大师

1926年出生于美国哈姆雷特

富有创造性的萨克斯大师,作曲家,乐队领导者

历史地位:

爵士乐历史上最重要的次中音萨克斯乐手,对现代爵士乐有巨大的影响,影响了今后的几代乐手。作为作曲家的他还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和弦进行,被称为“科特兰进行Cottrane Changes”

演奏风格

艰涩难懂,甚至其观念超越了当代的极限,音色粗粝,尖锐,巨大而厚重。

在他不同的音乐阶段,有不同的演奏风格:

1947-1955 早起风格

1955-1957 探索及风格形成时期

1957-1960 创作时期

1961-1965 经典四重奏时期

1965-1967 先锋派时期

代表专辑:

《Giant Steps》(巨人的脚步),这张专辑为以后数十件的爵士乐发展跨出了一大步,演奏速度比当时的人几乎快了一倍。

《My Favorite Things》(我最喜欢的事情)用高音萨克斯演奏,短短的一个片段主题被极大的扩充,称为一部十多分钟的大规模之作,体现他高超的即兴功力。

《A Love Supreme》(至高无上的爱),第一次将自己的思想完完全玩注入到音乐中,被

公认为经典四重奏中最重要的一张专辑。唱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Acknowledgement——认知,第二部分Resolution——决意,第三、四部分Pursuance/PSALM ——追求,赞美。全篇前后呼应,力图烘托一个宗教主题。

曲目:

“Giant Steps”

My Favorite Things

《Countdown》(倒计时),代表作之一,全曲速度飞快,和声变化十分密集,调性已经接近自由,显示了他超人的技术。

A Love Supreme

融合爵士(Fusion Jazz)

70、80年代,爵士乐进入“融合派爵士乐“时代,音乐家将摇滚、节奏布鲁斯以及流行音乐引入爵士乐,并在演奏中加入电子合成乐器。(带电的爵士乐)

迈尔斯戴维斯

1964年,摇滚风流行是,他发现到传统摇滚乐配上爵士乐的市场潜力,而创造出Jazz-Rock,后被称为Fusion,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摇滚乐迷加入爵士乐市场。在60年代的晚期,致力于爵士的创新,大胆的运用电声与电子合成器,并将Funk融入其中。

迈尔斯戴维斯的融合爵士专辑

《In a Silent Way》(沉默之道),是Miles Davis将摇滚乐融入爵士乐的一张专辑。在出版时没有多少人认同他的新乐风,直到五年后才陆陆续续有人能理解他先见之创造力。

《Bitch Brew》(母体酝酿),1969年8月~1970年2月间的录音合集

曲目:

“In a Silent Way”

“Bitches Brew”

“Shhh Peaceful”

音乐会:

时间:21月23日18:30

地点:光华楼13楼报告厅

考试:

时间:1月8日18:30

地点:H3308

“天气预报”乐队(Weather Report)

最成功的融合越是乐队之一,打破了爵士乐严谨的和弦与节奏。

代表专辑:

《Weathre Report》大量电子音色的运用,极大的丰富和扩展了音响的效果。

曲目:

“V olcano for Hire”

赫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

1940年出生于芝加哥,钢琴

演奏风格:

风格多变从传统爵士乐到电子融合爵士乐都有涉及。

代表专辑:

《Speak Like A Child》这是他的一张传统风格的专辑,但是这张在传统外衣包裹下的专辑,却透视出他惊人的创造能力。

《the new Standard》这张专辑里很明显能听出他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Fat Altert Rotunda》具有融合风格,更偏向于流行的一张专辑,非常具有动感,音乐流畅易懂。

曲目:

“Speak Like A Child”

“Goodbye to Childhood”

“New York Minute”

“Oh,Oh,Here He Comes”

Chick Corea

194出生于年美国切尔西,钢琴。

地位:

是过去三十年间最重要的爵士乐家。他的风格几乎影响到每一位现代爵士乐音乐家。最近二十年中,参加几乎所有重要的爵士乐活动,始终占据爵士乐流行的最前沿。

代表专辑:

《Alive》以自己的方式演绎了多首爵士乐的传统曲目,使这些传统曲目换发出新的光彩。曲目:

“On the Green Dolphin Street”

本田雅人

1962年出生于日本高知县,中音萨克斯

代表专辑:

《Assemble A Crew》(全体集合)

《Spirits》(灵魂)(乐队专辑)

曲目:

“Orange”

“Athlete”

Dimension乐队

萨克斯:腾田一树

吉他手:曾琦孝司

键盘手:小野塚晃

当代爵士(Contemporary Jazz)

当代爵士根源于20C40年代演进的不同风格的融合爵士,结合了爵士、摇滚和流行音乐的影响发展而来。当代爵士可以被看做是70年代后所有吸收其他音乐元素的新爵士风格的统称。-

大卫桑伯恩(David Sanborn)

1945年出生于美国坦帕,中音萨克斯

代表专辑:

《Inside》99年发行,为他赢得了2000年度格莱美最佳当代爵士演奏奖。专辑风格多变,旋律清新,充满都市风格的专辑,可以作为认识他的敲门砖。

曲目:

“Day Dreaming”

“Trance”

麦克布莱克(Michael Brecker)

1949年美国费城,次中音色克斯

风格特点:

代表专辑:

《Michael Brecker》

《Two Blocks From The Edge》是他在录音室现场一次完成的专辑,从现代爵士,融合月,到拉丁风,无所不包。他的即兴演奏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听觉空间。

《Pilgrimage》(朝圣之旅)主打曲Pilgrimage的基调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神秘而庄重。

曲目:

“Syzygy”

Two Blocks From The Edge

Pilgrimage

爵士乐与美国文化

爵士乐与美国文化 论美国爵士乐 一、爵士乐与美国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美国流行音乐的潜台词总是黑人式的我们的流行音乐的形态声响与动作要么是直接抄袭要么是借鉴黑人的音乐形式?无论你在听什么,你听到的音乐都是黑人音乐? ”《阅读爵士乐》一书的编者大卫梅尔泽在该书的前言里这样问道,大卫梅尔泽的话给了我们一个观察角度。如今美国的音乐文化,除了乡村音乐之外,其实绝大多数的音乐流派都来源于黑人而非白人。无论是爵士或是摇滚还是饶舌音乐,它们都主要由黑人创作的,可见黑人音乐文化对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研究一种音乐现象,必然要顺着历史的脉络,从社会学角度和音乐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涉及的问题是爵士音乐。 在美国南北战争前,掌握音乐的黑人被认为有着更高的价值,生活方式粗糙的白人移民往往需要在舞会时得到音乐伴奏。同时,处于长期的压抑且精神生活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他们唯有演奏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南北战争之后,奴隶制被废除,无数黑人涌入城市,然而缺少必要生产技能的

黑人,不得不寻找其他的生存方式,音乐自然就成了他们的谋生手段,此外这也帮助黑人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实际上,美国的黑人并非来自于同一个民族,他们的祖先散布在非洲的各个角落,然而面对外界压力,他们不得不忽视黑人内部的差异,组成了个新的群体以对抗白人。 随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如菲兹杰拉德笔下的《了不起的盖兹比》,生产力急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地丰富,人们彻夜地狂欢。同时也因为禁酒令的颁布以及外部世界的变化,出现了很大的社会动荡。此时,音乐就成为了美国人民用金钱麻醉自我、沉浸于物质享受的工具。可见美国音乐与美国文化息息相关,而其中最能代表美国音乐文化的音乐类别就属爵士乐,因此,在后文笔者仅对爵士乐进行讨论。

爵士乐的发展史

爵士乐的发展历史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19世纪初,法国人统治着新奥尔良。由于管理非常松散,许多非洲黑人从美国南方的奴隶主手下逃到新奥尔良享受"自由黑人"的身份。再因通婚自由,非洲黑人与法国人的结合出现了大量的混血黑人,人?quot;克里奥尔人"。到了19世纪末,新奥尔良的居民中除了白人、黑人外,剩下的就是克里奥尔混血黑人。南北战争前,克里奥尔人享有与白人同样的地位,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古典音乐教育。南北战争后,由于实施新的种族隔离法,迫使他们与黑人为伍。黑人的非洲音乐传统与克里奥尔人的古典音乐训练相结合,对爵士乐的产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新奥尔良对黑人一直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当其他城市歧视黑人,压制黑人音乐发展时,新奥尔良仍然允许黑人在大街上以弹唱谋生。新奥尔良也是美国当时惟一实行公娼制度的城市,许多妓院、赌场、娱乐场所给黑人提供了大量的谋生机会。此外,新奥尔良曾是美国的管乐器制作中心,管乐器很便宜,几乎任何黑人都很容易得到一个二手货,因而小型管乐队随处可见。由于这些原因,使爵士乐在新奥尔良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酝酿,以致迅速地发展起来。 二、早期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1、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因此,1917年以前的爵士乐究竟具有什么特点,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但是根据当时的乐谱记载以及摄影证明,早期爵士乐的速度大约介于中速与快速之间,初次接触爵士乐的人对这种音乐的感觉是充满生气、令人兴奋的。 早期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另一特点,也许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集体即兴演奏。乐队的每位成员不仅仅是独奏者,而且都即兴演奏。彼此之间自发的互相谦让与合作,只受和弦进行结构的限制。这种演奏最吸引人的是乐队成员既竞争又合作,对于强加给他们的限制既重视又视而不见。这种新的声音在20世纪初期,任何听众一听就能辨认得出,这就是"爵士乐"。 同时期对新奥尔良爵士乐影响最大的是黑人爵士乐作曲家杰利·莫顿(Jelly Morton,1885~1941)。莫顿是克里奥尔人,曾受过欧洲古典音乐教育。他在保留原来爵士乐中那种粗犷、纯朴的风格和即兴演奏的特点的同时,对乐曲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因而提高了爵士乐的艺术表现力。莫顿于1923年从新奥尔良来到芝加哥,在那里组织了他的乐队"红辣椒爵士乐队"(Red hot peppers)。20年代中期他曾录制过大量的唱片,如《波特王跺脚舞》(King porter stomp)已成为一首被广泛演奏的经典爵士乐曲。 2、芝加哥爵士乐 1917年,华盛顿特区命令,关闭斯托里维尔"红灯区"(1877年,新奥尔良城市法规定,色情商业只限于斯托里维尔地区)。爵士音乐家纷纷从新奥尔良向北迁移,很多人来到铁路中转站--大城市芝加哥,指望在那里找到新的工作。与此

浅谈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812697550.html, 浅谈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颜扎额尔德木 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4期 【摘要】爵士乐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时间长河的考验中,以其别具一格的姿态立 足乐坛,独领风骚。文章从起源和发展两个方面来认识爵士乐,以对爵士乐解读提供支持与借鉴。 【关键词】爵士乐;起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73-01 爵士乐是流行音乐当中出现最早、且在国际上有着最广影响的乐种,由美国黑人创造,凭借其富于变化的特性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爵士乐被称作是“美国艺术的瑰宝”,发展至今,爵士乐的曲式、节奏、和声等对各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有着很深的影响。从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来认识了解爵士乐,审视其音乐层面背后的历史情愫,对于爵士乐在我国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爵士乐的起源 对于爵士乐的起源问题,就当前来看尚无准确结论,但许多音乐家普遍的认可的是,爵士乐是许多民族以乐队形式表演出的一种特殊音乐要求,其现象是美国本土文化与非洲土著文化高度融合的结果。 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奴进入弗吉尼亚,他们的音乐也随之而来。而正是这种非洲传统 音乐同欧洲音乐的碰撞,推动了爵士乐的发展,美国奥尔良的著名黑人聚集区域便明显地体现了这些变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大批的黑人涌入进来,黑人文化与传统欧洲文化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其营造出的音乐氛围加速了爵士乐的成长。 爵士乐的成长中始终伴随着赞扬与责骂,但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爵士乐。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爵士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而这正是其魅力所在。随着爵士乐的发展,爵士乐受到了美国音乐界的热情推崇,它对美国人民在自由上的追求与崇尚进行了完美表现,疯狂的演奏方式下,用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 二、爵士乐的发展 爵士乐在百年发展中性成了许多的风格和流派,了解其发展,对于爵士乐内涵的理解十分重要。概括来讲,爵士乐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阶段:

浅论日本音乐发展

浅论日本音乐 园林151朱怀真 摘要:日本早已有自己的歌谣、舞蹈和乐器。日本的传统音乐被称为邦乐,其种类、体裁和表现形 式纷繁众多,且极大的表现为自然美、朴素美以及少装饰的音乐性格,并且从作品内容上看,多与大 自然相关联。器乐的演奏也表现为突出的压弦、滑奏的特点。而日本音乐的发展多以外来引进、融合 为主要原因。从隋唐时期开始,以明治维新和二战为节点,日本音乐的特征特性截然不同。战后爵士 乐、流行乐的发展也更使日本音乐成为多元而突出的音乐体系。 关键词:邦乐、自然、引进与融合 日本自古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小到大,日本这个国家对我而言既不陌生又暧昧不清。是因为喜爱音乐才会接触到日本的音乐领域,也是大学之后报名日语二专才更对日本音乐怀有不凡的兴趣。但如今的日本音乐虽冠以流行的外表,总能给我以微妙不可言喻的特别感觉,故选择日本音乐为我的主要探寻中心。 本论文以几种日本音乐形式的简要概括为主要内容进行论述。 1.传统音乐 总的说来,日本的传统音乐被称为邦乐,其种类和体裁纷繁众多,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其中声乐占绝对优势。可分为歌唱和说唱两大类。歌唱包括长呗、地歌、端呗、小歌等;说唱分为净琉璃和非净琉璃两大部分。净琉璃包括:古净琉璃、义大夫节、丰后节等。非净琉璃包括:平曲、说经、祭文、琵琶乐、浪曲等。 1.1歌垣和嬥歌 日本早已经有自己的音乐文化。虽然早期的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的音乐未传下来,但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谣、舞蹈和乐器。 进入农耕社会之后,最早有男女相聚歌舞的歌垣和嬥歌(语义都为歌的对唱)以及巫女的音乐舞蹈。 ·歌垣:汉制词,对歌的场地命名; 当时日本的青年男女以结婚、恋爱为目的。 (1)原型“歌垣”上的对歌是男女之间的即兴唱和,因此,需要一定的音节数和相对固定的旋律,这同时也确保了“歌垣”这一民间文化的根基不会丢失。在此基础上,“歌垣”上对歌的核心在于歌词的表达,即对唱的人根据现场的情况作即兴发挥。这里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歌”的技巧。包括对一首歌的句数、音节数、押韵等的把握,以及歌词的内容的构成、临机应变和掌控现场对歌走势的能力。 ·嬥歌:和制词,从歌舞形式命名。 乐器上,古代和琴张5弦比6弦的和琴小,古笛有竹管笛和球形的石笛、陶笛。都豆美鼓的鼓腹为圆筒形。铃有金属制、陶制和木制。铃在当时既作为乐器,也作为装饰品使用。 铎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公元前已输入青铜器,并出现铜铎。铜铎的形状与中国的钟、

爵士乐对美国音乐产业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BBC对华态度变化趋势:扫视年BBC有关中国的若干重要报道 2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3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 4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另类古典小说-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之畅销解读 5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Modernism of Wuthering Heights 6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7 浅析水果类的习语翻译 8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 9 课堂管理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1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in Literature Works 12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 13 从《傲慢与偏见》两个汉译本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14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5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 16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s Attitude towards War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现代社会 18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 19 鲁迅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 20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21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22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23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 24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25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开题报告+论) 26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27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 28 委婉语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应用 29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30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31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32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33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 34 由英语外来词谈中英文化 35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36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 37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38 On the Diversity and Unit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Feminism 39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 40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41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42 《厄舍古屋之倒塌》的主题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

爵士乐在音乐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题目浅析爵士乐在音乐剧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姓名与学号林嘉颖3090100768 指导教师张重辉 年级与专业机械电子工程0902 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系

浅析爵士乐在音乐剧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 自从爵士乐诞生并进入音乐剧,便一直为音乐剧带来源源不断的激情,活力与惊喜。本文以《芝加哥》,《西部故事》,《爵士歌手》等经典音乐剧为切入点,通过对爵士乐与音乐剧各自的发展历程与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爵士乐不仅在音乐上充实着音乐剧的构架,而且在音乐剧的戏剧特征,情感表达,情节发展,精神内核,及商业支持,等各个方面影响着音乐剧的发展。随着多种音乐的不断融合,爵士乐也会在这个大背景下吸收各种音乐风格的精华,同时更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在音乐剧中将有进一步的发展,他的地位也不会因为音乐的融合而被削弱。 关键词 爵士乐音乐剧发展地位 一追根溯源 1.1爵士乐的起源与特点 有关爵士乐的起源素有多种说法,但是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其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当时的历史背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1 首先爵士乐是一种“混血产物”——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拉格泰姆自身就是欧洲和非洲音乐传统集大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及其它音乐类型(如蓄奴制时代的做工歌曲、儿歌及舞曲等)(文献【1】)。在当时的新奥尔良是多种文化流派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地方,这也更加加快了爵士乐的发展。爵士乐起源的多样性从根源上表明了爵士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是由于爵士乐的多样性使其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变化,因此为音乐剧提供了大量音乐素材。 2 在17世纪中期之前新奥尔良地区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的通婚促进了欧洲与非洲传统的融合。这些通婚后繁衍下来的子孙后代,称作克里奥耳人。与传统黑人不同,克里奥

爵士乐浅谈 200904113014

爵士乐浅谈 [关键词] 爵士乐;音乐文化现象;摇摆乐;西方爵士乐 [摘要] 在西方的流行音乐中,最先出现并流行的是爵士(jazz)乐,他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爵士乐由民歌发展而来,有多种源头,不易仔细考证。19世纪期间音乐是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相较于其它音乐,爵士乐自身有很多独特之处:1、即兴演奏或者是演唱,2、运用布鲁斯音阶,3、爵士乐节奏的极其复杂性,4、独有的爵士和弦,5、独特的音色运用。由于爵士乐队很多,风格各异,因而产生不少新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波普爵士、甜美爵士和冷漠爵士。 雾里看花——什么是爵士乐 每逢“爵士节”来临,媒体向公众推介爵士乐的概念时,往往使出浑身解数反而越说越糊涂。如果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它是非洲黑奴将其祖先音乐中的节奏和调式带到新大陆,与白人传统相结合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往往是即兴的,由非洲裔美国人发扬光大,同时受欧洲和声论与非洲复杂节奏的影响。”这实在是和没解释差不多。 其实,一场汗流浃背的现场爵士乐演奏是亲近爵士乐最好的方式,效果比听多少张CD 都要直接。因为即兴演奏和表演者身体随音乐节拍摆动所显示的强烈节奏感是它的最大特征。日前,在主办方专门为紫禁城国际爵士音乐周召集的一次谈话中,诸位致力于爵士乐演出、创作、教育的知名人士对于“什么是爵士乐”的话题讨论互有补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它的认识。多年坚持创作和演出的爵士音乐家刘元说:“不了解爵士乐的观众只能听到旋律,熟知爵士乐的观众才能听到它的魅力——旋律之外的变化,也就是即兴演奏;”资深音乐人梁和平认为“爵士乐是自由”;解放军乐团爵士乐手杜银蛟说,“爵士乐是演奏家与创作者融为一体、社会理想与音乐理想融为一体,它与古典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着重表现的是演奏家当时的状态,而后者只能是照搬、读谱。”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爵士乐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感受。许多钟爱它的乐迷往往是听过、喜欢了,才知道原来这就是Jazz。其实,爵士乐已更多地被当做音乐素材而广泛运用,体育节目、电视新闻片尾曲中也能找到它的影子,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爵士乐已经无所不在了。 雾里看花——爵士士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浅谈爵士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发展与渗透——以《玫瑰玫瑰我爱你》为例

浅谈爵士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发展与渗透——以《玫瑰玫瑰 我爱你》为例 摘要:爵士音乐最早滥觞于美国的黑人音乐,它以切分的节奏,蓝色的旋律与即兴的演奏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爵士音乐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摇摆节奏、切分节奏、即兴和弦、即兴演奏。爵士音乐在我国的博兴始于20世纪80年代,考察我国流行音乐史的发展,许多作品都透出爵士音乐的辐射,大批音乐创作人们从开始模仿爵士音乐到借鉴爵士音乐,融合本土音乐和民族音乐,从而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路。《玫瑰玫瑰我爱你》诞生于1940年,是一首典型的爵士音乐元素流行音乐,旋律中的爵士元素主要体现在其切分和重音移动的手法上,包括伴奏部分的七和弦和九和弦伴奏织体,这是爵士音乐的典型伴奏音型。整首乐曲的演奏采用大乐队伴奏模式,整个作品充满摇摆音乐的特征。 关键词:爵士音乐流行音乐渗透 1.绪论 爵士音乐最早滥觞于美国的黑人音乐,它以切分的节奏,蓝色的旋律与即兴的演奏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爵士音乐以其强大的包容性与吸引力与流行音乐发生了诸多关联与交融,它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和辐射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本土音乐与民族音乐都无法攀比的。在我国,爵士音乐对流行音乐的渗透曾有一番曲折,爵士音乐传播至中国之初,人们常常将其与低俗、媚俗联系在一起,使得中国流行音乐不能很好的吸收爵士音乐的精华并得以多元化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半叶,爵士音乐已经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上一股强劲的势力,这股势力迅速蔓延到了中国,从《夜来香》到《玫瑰玫瑰我爱你》,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不断推动着爵士音乐在中国流行乐坛的植入。考察我国的流行音乐的爵士音乐研究现状,虽然对其历史沿革与发展有所成就,但缺少音乐形态与文化观念上的论证,亦缺少对爵士音乐的元素解析及其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应用研究,本文的主题——爵士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发展与渗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二:一是通过阐述爵士音乐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音

爵士乐简史

【爵士乐简史】(爵士乐的起源发展流派唱片品牌) 爵士乐简史(一) 爵士乐概述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名叫爵士乐,具有显著美国特色的音乐从默默无闻、起源于民间的音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如今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聆听和演奏它,爵士乐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繁荣景象,从根源布鲁斯、拉格泰姆(Ragtime),经过新奥尔良爵士乐到Dixieland爵士乐、摇摆乐、主流爵士、比波普、现代爵士到自由爵士及电子爵士。令人惊异的不是爵士乐以如此众多的形式出现,而在于其每一种形式都相当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及独具的魅力而流传至今。如果要欣赏各种爵士乐,体会个中种种乐趣,就不能不需要拥有开放的态度,兼容并听。 寻根溯源 爵士乐由民歌发展而来,有多种源头,不易仔细考证。但它的根肯定是由黑人奴隶从非洲带来的。他们从各自的古老文化传统中撕裂开来,将民歌发展成为以歌曲讲故事的一种新的交流形式。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一一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 最有名的非洲—美洲音乐是宗教性的。这些优美动人的歌曲白人也听,不过比乡村黑人教堂里演唱的这类歌曲多一分上流社会的味道。今天人们所知道的福音音乐(gospel music)更准确地说是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洲人的情感力量及旋律感,而不是对本世纪起初十年中著名的Fisk Jubilee Singers的音乐中宗教性的继承。 其它早期的音乐形式包括可以追溯到蓄奴制时代的做工歌曲、儿歌及舞曲,这些都成为重要的音乐遗产,特别要考虑到在当时的制度下,音乐活动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 布鲁斯的诞生 在蓄奴制被废,黑人奴隶得到解放以后,非洲—美洲音乐的发展很快。军乐团所弃用的乐器加上新获得的迁徙自由形成了爵士乐的根底:铜管乐、舞曲、布鲁斯。 布鲁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看似简单,实际可以有几乎是无穷的变化,一直是任何一种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成功地保持了自身独立的存在。可以说如果没有布鲁斯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摇滚乐。简单说明一般布鲁斯的特点就是:它以每八或十二小节为一个乐段的音乐所组成,歌词紧密,它的"忧郁(蓝色)"特色产生的原因是将音阶中的"mi"音及"si"音降了半音。实际上,布鲁斯是作为与宗教音乐相对应的一种世俗音乐形式。 铜管乐队和拉格泰姆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美国绝大多数南部城市内,都出现了黑人铜管乐队、舞曲乐队及音乐会乐队。与此同时,美国北部的黑人音乐倾向于欧陆风格。在该时期,拉格泰姆(Ragtime)开始形成。虽然拉格泰姆主要是在钢琴上弹奏,但是一些乐队也开始演奏它。拉格泰姆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在1898年到1908年,但它的时问跨度实际很大,影响绵延不绝。最近,它又被发掘出来,新的"拉格泰姆"特征是旋律迷人,大量使用切分音,但它的布鲁斯因素几乎荡然无存。拉格泰姆与早期爵士乐联系密切,但可以肯定的是拉格泰姆节奏较为稳定。

爵士文化

作者菲茨杰拉德将1919年至1929年的十年命名为“爵士时代”,在他的作品中,你能读到对这一时代精神面貌最全面生动的写真。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经济大萧条(1929年)又还没有到来。在这一时期,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用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B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它所特有的象征、理想和生活方式),只要是活的东西,就必然对民族成员的共同命运的意义产生影响。文化精神,是文化参与者对于自己利害攸关的事物进行激烈思辨的结果,是一切个人与社会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无论对于现实和未来,理解并追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无疑有着现实意义。 何谓文化?它是社会成员用来待人接物、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共同信仰、价值观、习俗、行为。基于此,我们来看美国文化就不得不提一下那份著名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宣告人民主权的政治纲领,被马克思称作“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所倡导的价值观:生存、自由、平等、民主以及隐私权等几百年来一直为美国人民所推崇,并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之所以对美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向往之情和期盼,并产生了所谓的“美国梦”这一历史性的名词,无疑和美国文化所倡导的这些彰显了人类共同渴盼和追求的价值观,有着莫大的联系。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美国文化所蕴藏的魅力,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的目光,并在19世纪形成了一股波及世界的移民浪潮,从而奠定了美国当下的丰富多彩又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美国是民族的大熔炉,这是世界所公认的。迄今为止,还没有谁看见过在其他的国度和地区出现过这样的境况——来自世界五大洲,带着不同的肤色,操着发音各异的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人们同时宣称自己是美国人,并都以这个国家的建设者或功臣自居。这种民族、文化、宗教的多样性意味着接受并认同这种多样性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值得尊敬的是,很多美国人都看到了文化多样性的力量,并且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认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美国近一百多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政治进步,得益于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起点,得益于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更得益于他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精神, 20世纪的美国进入了文化发展的转型期。一方面,这是一个人类创造力空前高涨的时代,经济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突飞猛进,美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同时带来了人们的各种观念乃至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剧烈而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相对主义的时代、分析的时代、理性主义衰落的时代,历史与伦理的冲突,科学的与价值的冲突以前所未有的尖锐形式展现出来,诸如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情的肢解和扼制人的前面发展,造成了人的隔膜、人的心理负担和人的异化。理性万能、理性至善的思想普遍受到质疑,人们开始了对理性自身的反思,没有一个绝对的普遍适用的价值标准,各种文化思潮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在这样一种时代大背景下,菲茨杰拉德写出了他的那部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是一位以反映2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见长的作家。所以要透过这部小说来反观美国文化,就必须先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时代。它虽然只有区区十年,却因处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具有一种独特的研究价值,而且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时都是绝对的胜利者,所以研究这段时间,便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美国的文化。期间,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的迅猛发展,到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后的十年经济萧条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一战后富足、安逸的生活在混乱和喧嚣中让人头昏目眩;而此时,美国的知识分子却纷纷出走,进行着文化上的自我流放,他们在痛苦和迷茫中度过了自己孤独的青

浅谈爵士乐的起源

浅谈爵士乐的起源 爵士乐成形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认的发祥地是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亚热带城市―新奥尔良。 在众多流行音乐中,爵士乐是出现最早并且是在世界上影响较广的一个乐种,爵士乐实际就是美国的民间音乐。欧洲教堂音乐、美国黑人小提琴和班卓传统音乐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国黑人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间蓝调","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构成了早期的爵士乐。 从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成为那里白人的奴隶之后,他们被强迫劳动、受尽折磨。在田间、在劳动之余,黑奴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以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这种音乐也渗透在一些宗教歌曲中。由于蓝色在美国人民中,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也就统称之为Blues(蓝色)。中国音译之为"布鲁斯"。我们常常从美国音乐作品中发现带有Blues的曲名,如《蓝色狂想曲》、《蓝色的探戈》、《蓝色的爱情》等。 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是来自一种叫"拉格泰姆"的钢琴音乐。"拉格泰姆"是Ragtime这个词的音译。词意是"参差不齐的拍子"。故又称为"散拍乐"。它也是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19世纪末,一个名叫司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1869-1917)的黑人钢琴手,创造了一种新风格的钢琴音乐:右手高音声部演奏切分音节奏很特别的主旋律或琶音。一般4/4拍乐曲,一、三拍为强拍,二、四拍为弱拍,而他在高音声部每一拍半、即三个八分音符时,就出现一次强音,而左手则是规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轻重音组成的节奏,一、三拍为低音强拍,二、四拍为和弦、弱拍。这样左右手形成交错的节拍,使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由于这一创造,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 有人说Jazz这个词,是从非洲土语Jaiza演变而来。这个词原意思是"加快击鼓";另一种说法是:早年新奥尔良有位乐手名叫Jasper,大家叫惯了,都叫他Jas,后来一传再传,就变成了Jazz了;还有人说Jazz这个词是由Chaz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早期的黑人爵士乐师多不识谱,演奏时只是凭着灵感,对所熟悉的曲调自由地进行变化。所以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质。由于人数不多,三五个乐手经常在一起合作,时间久了,彼此之间也就自然地形成一种默契。

爵士乐的魅力

爵士乐的魅力 ——关于blues 文法学院09级法学2班 刘湾3209009869 称为“蓝调”的blues(布鲁斯)音乐,是南北战争后,在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它与黑人的种植园歌曲(劳动时集体合唱的无伴奏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布鲁斯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圣歌、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颂歌。布鲁斯中使用的“蓝调之音”和启应的演唱方式都显示了它的西非来源。 布鲁斯,(英语:Blues,忧郁的)一词是与“蓝色魔鬼”(Blue devils)一致的意思,意思是情绪低调、忧伤、忧郁。布鲁斯约产生于19世纪末,由非洲被贩卖至美国南部庄园中做奴隶的黑人所哼唱的劳动歌曲、灵歌和田间号子结合而成。Blues这个名字,与它的音乐很相似,都表达了一中忧伤的情感。现代都市生活紧凑、效率高、压力大,于是为释放压力,人们回去酒吧、乡村。呼吸不一样的空气,但是一样的从压力中走出来。近代也是如此。意味着,最初发现、发明、甚至欣赏布鲁斯的人都是那些被压迫或是压力大而需求发泄的人。这样的音乐,作为居住在美国的黑人在困苦的底层生活中创造出的音乐风格,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世界流行音乐。 这种音乐有一种很明显的特式,便是使用类似中国民俗唱山歌的“一呼一应”的形式进行,英文叫作“Call and Reponse”。乐句起初会给人们一种紧张、哭诉,无助的感觉,然后接着的乐句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像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诉,而其后得到上帝的安慰与响应!所以蓝调音乐很着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创性或即兴性。这种即兴式的演奏方法,后来慢慢地演变为各种不同类形的音乐,如Rock and Roll、Swing、Jazz……所以蓝调亦是现代流行音乐的根源。在听蓝调音乐的时候,你会发觉它们好像都依着一个相同的曲式来进行。其中原因是因为蓝调音乐会常用到一种标准曲式,名为12 Bar Blues。 下面介绍一下不同的蓝调流派: Delta Blue 密西西比三角洲蓝调 所谓的街头蓝调,这时期的蓝调以空心吉他和口琴为主要乐器。以国内来看,有点像是地下道的老太婆手上拿着胡琴谈着凄凉的曲调,国外就是一个老黑人拿着吉他坐在路边。 Country Blue 乡村蓝调 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南方和中西部的大部分由原声吉它演奏的蓝调。乡村蓝调利用了从早期的滑音吉它到指拨演奏的独奏、二重奏和弦乐合奏。先锋者Skip James, Brownie McGhee, Lead Belly 和Lightnin' Hopkins 创导了这种现已不存在的风格。以后的电子吉它使之平稳地转变成电子和现代的乡村蓝调。 Urban Blues 城市蓝调

浅谈蓝调对爵士乐的影响

浅谈蓝调对爵士乐的影响 【摘要】爵士乐成形于19世纪末,来自于美国南部的新奥尔良。17―18世纪殖民主义时期,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由白人统治的美洲大陆,在被欺压、劳作、折磨时,他们往往会因思乡心切而随意的哼出一些富有强烈悲伤色彩、节奏自由的歌谣,这就形成了早起的蓝调(Blues),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表达意境直白明了,节奏自由并富有极大的即兴空间,因此它成为了后来爵士乐的起源之一。在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中,蓝调给予了爵士乐较多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5/view-5388691.htm 【关键词】爵士乐;蓝调;美国文化

一、蓝调的分类 (一)现代蓝调(Modern Blues) 现代蓝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用原声吉他,又用电吉他,结合从摇滚到流行到民谣的多种元素。 (二)跳跃蓝调(Jump Blues) 在摇摆年代,大型乐队爵士、蓝调、福音音乐和“布吉沃吉(Boogie-Woogie)钢琴”全部结合起来,成为“跳跃蓝调”。跳跃蓝调影响了节奏蓝调(R&B)和摇滚使成为美国派对的主流音乐,后来又成为90年代摇摆复兴的主要元素。 (三)电子蓝调(Electric Blues) 电子蓝调以电吉他的使用为标志,它也同样以电贝司为标志――拾音器(用来放大原声乐器的一种装置)被装到倍大提琴和原声吉他中。 (四)乡村蓝调(Country Blues) 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南方和中西部的大部分由原声吉它演奏的蓝调。乡村蓝调利用了从早期的滑音吉它到指拨演奏的独奏、二重奏和弦乐合奏。

(五)城市蓝调(Urban Blues) 城市蓝调的歌词充分反映了都市生活。“城市蓝调”一词最初是为了与乡村蓝调区别,到四十年代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六)灵魂蓝调(Soul Blues) 一种传统蓝调和60年代灵魂音乐的快速旋律的熔合物,灵魂蓝调是涵盖两种传统的艺人。以标准的蓝调乐队为基础――钢琴、吉它、贝斯、口琴和打击乐――有时加入节奏蓝调曲调的管乐,灵魂蓝调的音乐家们延伸了传统的界线,又保持了灵魂乐的根基。 (七)节奏蓝调(R&B) “节奏蓝调”(R&B)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时候,它甚至还没有名字。但这个词才一出现,它就迅速广泛地传播开去。时至今日,R&B已经成了黑人流行音乐的代名词。 二、蓝调对爵士乐的影响 作为蓝调音阶的来源,蓝调对许多音乐风格都有重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教

1930年代“大萧条”与美国文化

大萧条对上百万美国人来说是一场悲惨经历,动摇了许多人对自身、国家和前途的坚定信心。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工业时代社会经济的尖锐批评,同时也更加强化了某些传统价值观念,坚定了人们对许多传统目标的追求。大萧条酝酿的不仅是一种危机文化,也是多种文化的并存。 萧条时期的价值观 20年代的经济繁荣和工业增长对美国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至少从主流文化看,人们享受到生活富足和消费时尚,并由此强化了个人幸福的重要意义。因此不少人确信,艰难时代的痛苦经历一定会对整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从整体上说,美国社会价值观在大萧条时期似乎变化不大。许多人在艰苦时代反而更注重传统观念和以往的生活目标。社会学家罗伯特·林德和海伦·莫里尔·林德夫妇曾在20年代出版著名的印第安那州曼西镇调查报告(《米德尔敦》,1929),30年代又返回这里跟踪该镇的发展。他们将调查结果写成另一本书--《米德尔敦在变革之中》(1937),指出从大多数角度看“米德尔敦的文化本质没有改变……。米德尔敦的价值观仍与1925年的价值观大体相同”。更重要

的是,米德尔敦的男男女女(其他美国人也一样)仍继续奉行强调个性的美国传统观念。 萧条时期最容易受到冲击的观念就是个性观念,即坚信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任何聪明勤奋的人都能获得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危机的确动摇了美国传统的“成功信念”。许多人开始向政府求救;许多人将灾难根源归结于企业公司、权贵人士、国际银行和“经济保皇党”。但大萧条最终没有真正改变人们的成功信念。 危机时代的勤劳和个人奋斗观念体现在许多方面,至少表现在那些在大萧条时代受害最深、突然间失去工作的善良劳动者身上。有些人表示愤怒并激烈抨击经济体制,但更多的人似乎在责备自己。30年代站在局外观察美国的外国人无不感到惊讶,人们对失业的反应如此被动,许多人甚至闭门不出,羞于面对自己失去工作的现实。这也许是为什么30年代没有失业、基本象以前一样生活的人发现自己很容易忘记社会上曾出现过经济危机。有时萧条的现象并不明显,因为失业者都隐藏在家中,不愿将所谓的个人失败展现在世人面前。

有关爵士乐的名词解释

有关爵士乐的名词解释 原声爵士乐(Acoustic Jazz) 没有用电声扩音的爵士乐,不过他的音色早已稍许提高了一点。原声乐器演奏的乐曲有别于电声处理的乐曲。 拉弓(Arco) 用弓弦演奏贝斯或其他弦乐器的技巧。 小节(Bar) 节拍组的基本单位;乐手们谈论每小节演奏三拍还是无论多少拍。 节拍(Beat) 衡量节奏搏动的单位。几个节拍组织成一个小节后,会格外突出其中某一个或多个节拍。 蓝调的音调(Blue notes) 低调处理主要音阶中的第三、第五或第七音符,以便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这种技巧为爵士乐和蓝调的典型特色。 蓝调(又译作布鲁斯[Blues]) 美国黑人的传统音乐形式,他的出现早于爵士乐,彼此之间互有影响。一曲蓝调的主题乐结构为12个小节---当爵士乐手们说“我们来演奏蓝调吧”,指的就是12小节的结构,而非某一演奏风格。尽管我们常提及16小节和32小节蓝调,但他们实际上哪里是蓝调啊 布吉伍吉爵士乐(Boogie Woogie) 20年代风行一时的钢琴演奏风格,40年代再次焕发青春。其特色为左手平稳地重复弹奏八个音符的变格,被用右手弹奏的旋律覆盖。 博普爵士乐(Bop) 也称比博普,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突破性的爵士乐,独奏是在第一流的和弦变化基础上即兴发挥。 转调(Changes)

指出爵士乐的即兴发挥基础上,连贯相继的和弦一个弦进至另一个和弦。转调意味着构成某一部乐曲的不同和弦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次序。 和弦(Chord) 自然和谐地演奏出至少三个不同的音符,以便创立一个和音。琶音和弦是指以上升或下降的顺序演奏音符。和弦是和音的基础。 主题乐段(Chorus) 转调过程中的单一陈述,乐曲以主题乐段为根本。独奏转调时,往往是长久地演奏许多主题乐段。 循环呼吸(Circular Breathing) 向吹奏乐器的吹口中送气,为了气流不间断,并且不因呼吸打断一组音符的连贯性,乐手通过鼻子呼吸。 冷爵士乐(Cool jazz) 50年代对抗博普乐而产生的爵士乐形式,他更重视音乐的整体结构,而非即兴发挥,以约束情感和低缓忧郁的表演为特色。与美国西海岸息息相关。 复调(Counterpoint) 两段或两段以上相关但又有区别的旋律的自然组合。 迪西兰德爵士乐(Dixieland) 白人乐手演奏的早期新奥尔良爵士乐 自由爵士乐(Free jazz) 自由爵士乐是在50年代末发展成型,他摒弃了传统保守的节奏、和声以及旋律构成,追求更广阔地自我表演空间。 乡土爵士乐(Funk) 为了对抗冷爵士乐,50年代乡土爵士乐在蓝调的影响下诞生了,采用的是强有力的节奏和乡土气息的主旋律。爵士乐术语中所谓的“乡土乐”,早在与之全然不同的灵歌音乐中的乡土乐出现许多年以前已然问世了。 融合爵士乐(Fusion)

浅谈爵士乐的发展

浅谈爵士乐的发展 爵士乐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爵士乐以布鲁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30年代以前的早期爵士乐、30 年代大乐队(Big Band)演奏的摇摆乐(Swing)、40年代的比博普(Bebop)、40 年代末的冷爵士(Cool Jazz)、50年代的硬博普(Hard Bop) 、60 年代的自由爵士(Free Jazz) 、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Jazz-Rock),而后拉丁爵士(Latin Jazz) 、融合爵士(Fusion Jazz)……一张张爵士唱片汇集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爵士乐之所以如此繁华,其根源还得归溯到黑人文化。它吸取了黑人布鲁斯中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和个性十足的布鲁斯音阶再加上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构成了爵士乐的三大主体。此外,爵士乐的另一种现象对它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现象便是"否定-创新"。早期爵士乐可分为新奥尔良爵士和芝加哥爵士两大类,新奥尔良爵士采取的是六七人的集体即兴方式,而到了芝加哥爵士时期,伟大的小号演奏家路易斯.阿姆斯特郎(Louis Armstrong)开创了个人即兴,从而打破了集体即兴的固定模式。30年代,以单簧管演奏家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为首的"大乐队"时期,出现了一种极具舞蹈性的爵士风格--摇摆乐。摇摆乐打破了原有的乐队编制,它将乐队人数增至二三十人,并将乐队分成萨克斯管、铜管、打击乐三部分按谱演奏。"大乐队"到了40年代,从音乐上开始缺少新意,有时为了取悦白人听众而失去了艺术个性。因此,比博普便替代了"大乐队"的位置。以萨克斯演奏家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为代表的比博普爵士可谓是爵士乐的疯狂时期。首先,它为了抗衡摇摆乐,演奏时不用乐谱,强调个人即兴;其次,它对乐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高技术、快速度"成了衡量比博普音乐家的标准。他们的目的在于把以往的爵士乐只作为供人娱乐的消遣音乐提高到高雅音乐行列,同时也为了提高音乐家自身地位。除此之外,复杂的和声是比博普的另一特色。正是它的这种复杂性与多样性,使爵士乐作为严肃音乐被纳入大学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比博普总的说来给人的印象是喧闹而狂放的。面对着这种喧闹和狂放,40年代末在美国的西海岸诞生了一种松弛而典雅的"柔美爵士"--冷爵士。比博普是喧闹的,冷爵士是安静的;比博普是狂放的,冷爵士是含蓄的;比博普的旋律是支离破碎的,冷爵士的旋律是优美的。因此有人评价冷爵士是为情侣而准备的浪漫风景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冷",在冷爵士否定了比博普的同时,硬博普为了复兴比博普,使其变得更加的狂放和自由。 爵士乐发展至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总有一个群体在不断的推翻另一个群体,因此使爵士乐充满了活力。到了60年代,自由爵士开始主宰潮流,自由调性、全新节奏、噪音体系,这便是它的标准。一批反和声、反调性、反准则的反传统音乐家走到了一起,他们在"爵士精神"(即:技术性与合作性)的领导下为爵士乐建立了一个精英群体。该否定的自由爵士全给否定了,该推翻的自由爵士也全给推翻了,而后爵士乐该往哪儿走?这便是"否定-创新"中的第二个概念--创新。否定本身就意味着创新,然而创新即意味着又将有新的现象出现。70年代以后,爵士乐的另一个现象便是"杂交"。 70年代,当摇滚乐步入前景不明的状态时,爵士乐为摇滚乐注入了新的血液。爵士乐加摇滚乐,爵士摇滚便由此诞生了。不受限制的摇滚,不但听众喜欢更被摇滚音乐家们所青睐。

爵士乐与美国文化

论美国爵士乐 一、爵士乐与美国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美国流行音乐的潜台词总是黑人式的我们的流行音乐的形态声响与动作要么是直接抄袭要么是借鉴黑人的音乐形式? 无论你在听什么,你听到的音乐都是黑人音乐.”《阅读爵士乐》一书的编者大卫梅尔泽在该书的前言里这样问道,大卫梅尔泽的话给了我们一个观察角度。如今美国的音乐文化,除了乡村音乐之外,其实绝大多数的音乐流派都来源于黑人而非白人。无论是爵士或是摇滚还是饶舌音乐,它们都主要由黑人创作的,可见黑人音乐文化对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研究一种音乐现象, 必然要顺着历史的脉络, 从社会学角度和音乐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涉及的问题是爵士音乐。 在美国南北战争前,掌握音乐的黑人被认为有着更高的价值,生活方式粗糙的白人移民往往需要在舞会时得到音乐伴奏。同时,处于长期的压抑且精神生活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他们唯有演奏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南北战争之后,奴隶制被废除,无数黑人涌入城市,然而缺少必要生产技能的黑人,不得不寻找其他的生存方式,音乐自然就成了他们的谋生手段,此外这也帮助黑人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实际上,美国的黑人并非来自于同一个民族,他们的祖先散布在非洲的各个角落,然而面对外界压力,他们不得不忽视黑人内部的差异,组成了个新的群体以对抗白人。 随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如菲兹杰拉德笔下的《了不起的盖兹比》,生产力急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地丰富,人们彻夜地狂欢。同时也因为禁酒令的颁布以及外部世界的变化,出现了很大的社会动荡。此时,音乐就成为了美国人民用金钱麻醉自我、沉浸于物质享受的工具。可见美国音乐与美国文化息息相关,而其中最能代表美国音乐文化的音乐类别就属爵士乐,因此,在后文笔者仅对爵士乐进行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