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书推荐下载

医书推荐下载

医书推荐下载
医书推荐下载

《(鱼孚)溪陆氏医述》《(鱼孚)溪外治方选》《痎疟论疏》《爱庐医案》《敖氏伤寒金镜录》

《八十一难经图解》《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辨》《白喉治法忌表抉微》《白氏内经》

《白氏外经》《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百科百效全书》《保赤存真》《保赤汇编》

《保赤全书》《保赤新书》《保赤要言》《保婴撮要》《保婴金镜录》

《保婴易知录》《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抱朴子》《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备急灸法》

《备急千金要方》《本草备要》《本草便读》《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本草崇原集说》《本草从新》《本草发挥》《本草发明》《本草分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必读》《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本草汇》

《本草汇言》《本草汇纂》《本草集要》《本草经集注》《本草经解要》《本草经疏》《本草经疏辑要》《本草类方》《本草蒙筌》《本草品汇精要》《本草求真》《本草权度》《本草三家合注》《本草诗笺》《本草实录》《本草拾遗》《本草述》《本草述钩元》《本草思辨录》《本草通玄》

《本草图经》《本草万方针线》《本草问答》《本草选》《本草衍义》

《本草医方合编》《本草饮食谱》《本草用法研究》《本草原始》《本草韵语》

《本草征要》《本草正义》《本经便读》《本经逢原》《本经疏证》

《本事方释义》《本事方续集》《笔花医镜》《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扁

鹊心书》

《扁鹊偃侧针灸图》《便易经验集》《辨脉平脉章句》《辨舌指南》《辨疫琐言》

《辨证良方》《辨证录》《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纲要》《濒湖脉学》

《病机汇论》《病机沙篆》《病理概论及各论》《病症辨异》《博爱心鉴》《博济方》《博物知本》《补注难经》《补注神农本草》《补注洗冤录集证》《不谢方》《不知医必要》《采艾编翼》《参同契》《苍生司命》

《藏府标本药式》《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曹沧州医案》《草木图会》《草药手册》

《察病指南》《察舌辨症新法》《产宝》《产宝百问》《产科四种》

《产科心法》《产育保庆集》《产孕集》《长沙方歌括》《长沙药解》

《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常用中草药手册》《常用中草药图谱》《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陈莲舫医案秘抄》

《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成方便读》《成方切用》《程氏易简方论》《程杏轩医案》

《程原仲医案》《赤水玄珠》《崇实堂医案》《褚氏遗书》《传信方》

《传信适用方》《传忠录》《疮疡经验全书》《春温三字诀》《蠢子医》《慈航集》《慈济方》《慈幼新书》《此事难知》《刺疔捷法》

《刺灸心法要诀》《丛桂草堂医案》《存存斋医话稿》《存真图》《达生篇》《大观本草》《大生要旨》《丹台玉案》《丹溪脉诀指掌》《丹溪先生医书纂要》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丹溪心法治要》《澹寮集验方》《党参新

研究》

《导引图》《道枢》《得配本草》《得心集医案》《得宜本草》

《滇南本草》《滇南本草图谱(第一集)》《吊脚痧方论》《调疾饮食辩》《跌损妙方》

《丁甘仁医案》《疔疮要诀》《订正金匮要略注》《订正伤寒论注》《东北药用植物原色图志》

《东医宝鉴》《东垣十书》《东庄医案》《董汲医学论著三种》《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洞天奥旨》《痘科键》《痘科类编释意》《痘科正传》《痘学真传》

《痘疹百问秘本》《痘疹传心录》《痘疹大全八种》《痘疹定论》《痘疹广金镜录》

《痘疹会通》《痘疹金镜录》《痘疹精详》《痘疹论》《痘疹全书》

《痘疹四合全书》《痘疹碎金赋》《痘疹心法》《痘疹心法要诀》《痘疹真传奇书》

《痘疹正宗》《痘疹专门》《痘治理辨》《读过伤寒论》《读素问钞》

《读医随笔》《对山医话》《遯(dùn,遁)园医案》《儿科醒》《二如亭群芳谱?药谱》

《范东阳方》《方氏脉症正宗》《仿寓意草》《费伯雄医书二种》《风痨臌膈四大证治》

《疯门全书》《冯氏锦囊秘录》《伏气解》《伏瘟证治实验谈》《伏邪新书》《扶寿精方》《福济全珍》《福幼集》《妇科心法要诀》《妇科玉尺》

《妇人规》《妇人良方》《妇婴至宝》《傅青主男科》《傅青主男女科》

《傅青主女科》《感证辑要》《赣州正俗方》《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高注金匮要略》

《格致余论》《古本康平伤寒论》《古本难经阐注》《古代儿科疾病新编》《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古方八阵》《古方汇精》《古方新解》《古今录验方》《古今名医方论》《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古今医案按》《古今医案按选》《古今医方集成》

《古今医鉴》《古今医统大全》《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古书医言》《古愚山房方书三种》

《骨蒸病灸法》《顾氏医镜》《观身集》《管见大全良方》《广嗣纪要》《广嗣全诀》《广嗣五种备要》《广温疫论》《归砚录》《国药提要》

《国医百家》《海上方》《海上医宗心领》《海药本草》《寒温条辨摘要》《韩氏医通》《汉方简义》《何澹庵医案》《洪氏集验方》《喉白阐微》《喉风论》《喉科秘诀》《喉科心法》《喉科指掌》《喉科紫珍集》

《喉痧正的》《厚德堂集验方萃编》《胡洽百病方》《花韵楼医案》《华氏按摩术》

《华佗方》《华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华佗内事》《华佗神医秘传》《华佗外科》

《华洋脏象约纂》《怀少集》《环溪草堂医案》《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皇汉医药全书》

《黄澹翁医案》《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黄帝脉诀》《黄帝明堂经》《黄帝明堂灸经》

《黄帝明堂偃侧人图》《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黄帝内经明堂类成》《黄帝内经始生考》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黄帝内经素问译释》《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人图》《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黄帝虾蟆经》《黄帝逸典》《黄帝阴符经》《黄氏医书八种》《黄氏医书三种》

《回回药方》《回生集》《洄溪脉学》《洄溪医案》《迴澜社医书四种》《汇刊经验方》《会元针灸学》《惠直堂经验方》《混俗颐生录》《活法机要》

《活人事证药方》《活人心法》《活幼口议》《活幼心法》《活幼心书》《活幼珠玑》《霍乱论》《霍乱审证举要》《霍乱新论》《鸡峰普济方》《跻寿馆医籍备考》《急救良方》《急救仙方》《急救异痧奇方》《集验背疽方》

《集验简易良方》《集验良方拔萃》《几希录良方合璧》《济生拔萃》《济世方》

《济世良方》《济世良方合编》《济世新编》《济世续方》《济世养生集》《济阳纲目》《济阴纲目》《济阴近编》《济婴撮要》《继志堂医案》

《家传医秘》《简明医彀》《简明中医儿科学》《简明中医妇科学》《简明中医内科学》

《简明中医学》《简易备验方》《简易普济良方》《简易医诀》《绛囊撮要》

《绛雪园古方选注》《焦氏喉科枕秘》《脚气治法总要》《洁古家珍》《洁古老人珍珠囊》

《解围元薮》《金创瘈疭方》《金镜内台方议》《金匮发微》《金匮方歌括》《金匮方论衍义》《金匮钩玄》《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悬解》《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编注》《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金匮要略方论集注》《金匮要略简释》

《金匮要略今释》《金匮要略论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要略浅注补正》《金匮要略释义》

《金匮要略述义》《金匮要略五十家注》《金匮要略心典》《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金匮要略译释》

《金匮要略直解》《金匮翼》《金匮玉函经》《金匮玉函经二注》《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金兰循经》《金笥玄玄》《金子久医案》《近时十便良方》《经络歌诀》《经络汇编》《经络全书》《经络学说的理论及其运用》《经络之研究》《经脉分图》

《经脉图考》《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经效产宝》《经穴纂要》《经验良方》《经验良方全集》《经验奇方》《景景医话》《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发挥》《景岳新方砭》《静香楼医案》《九灵》《九墟》《灸法秘传》

《灸膏肓腧穴法》《旧德堂医案》《救荒本草》《救急备用经验汇方》《救偏琐言》

《救伤秘旨》《局方发挥》《菊人医话》《开宝本草》《开宝新详定本草》

《开元写本草经集注序例残卷》《考正周身穴法歌》《客尘医话》《肯堂医论》《口齿类要》

《口齿论》《坤元是保》《坤中之要》《兰室秘藏》《兰台轨范》

《老老恒言》《老子禁食经》《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药性解》

《雷公慎修堂医书三种》《雷公药对》《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类方准绳》《类经》

《类经附翼》《类经图翼》《类经纂要》《类聚方》《类证活人书》

《类证治裁》《冷庐医话》《厘正按摩要术》《李当之本草经》《李濂医史》《李氏医案》《李翁医记》《李中梓医案》《理瀹骈文》《理瀹骈文摘要》《疠疡机要》《疬科全书》《痢疾论》《痢证汇参》《痢症三字诀》

《良方集腋》《良方类编》《良朋汇集经验神方》《疗耳眼方》《疗目方》《临证验舌法》《临证医案笔记》《临证指南医案》《灵枢》《灵枢经白话解》

《灵枢经脉翼》《灵枢经语释》《灵枢素问节要浅注》《灵枢悬解》《灵苑方》

《灵芝益寿草》《岭南卫生方》《凌临医方》《刘河间伤寒三书》《刘河间医学六书》

《刘涓子鬼遗方》《刘寿山正骨经验》《流注指要赋》《琉球百问》《柳选四家医案》

《六经伤寒辨证》《六醴斋医书十种》《六气感证要义》《六译馆医学丛书》《六因条辨》

《六种新编》《龙虎经》《龙木论》《龙砂八家医案》《龙树眼论》

《颅囟经》《鲁府禁方》《陆氏三世医验》《侣山堂类辨》《旅舍备要方》《履巉岩本草》《履霜集》《绿竹堂集验方》《罗遗编》《麻科合璧》

《麻科活人全书》《麻疹备要方论》《麻疹阐注》《麻疹集成》《麻疹全书》《麻症集成》《马培之外科医案》《脉贯》《脉简补义》《脉经》

《脉诀》《脉诀采真》《脉诀汇编说统》《脉诀汇辨》《脉诀刊误》

《脉诀启悟注释》《脉诀筌蹄》《脉诀乳海》《脉诀四言举要》《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脉诀纂要》《脉理存真》《脉理求真》《脉理正义》《脉理宗经》

《脉确》《脉如》《脉说》《脉学发微》《脉学辑要》

《脉学辑要评》《脉学入门四言举要》《脉要图注》《脉义简摩》《脉因证治》

《脉语》《眉寿堂方案选存》《梅氏验方新编》《霉疮秘录》《秘传推拿妙诀》

《秘传眼科龙木论》《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民众医药指导丛书》《名方类证医书大全》《名医别录》

《名医传》《名医类案》《明目良方》《明目至宝》《明堂人形图》

《明医杂著》《明医指掌》《莫氏锦囊十二种》《内功图说》《内经博议》《内经方集释》《内经或问》《内经辑要》《内经教学参考资料》《内经类编》

《内经评文》《内经拾遗方论》《内经药瀹》《内经知要》《内外功图说辑要》

《内外伤辨惑论》《内照法》《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南病别鉴》《南雅堂医案》

《南雅堂医书全集》《难经》《难经本义》《难经汇注笺正》《难经集注》《难经经释》《难经疏证》《难经悬解》《难经正义》《难经直解》

《倪涵初疟痢三方》《年希尧集验良方》《宁坤秘籍》《弄丸心法》《女丹合编》

《女科?产后编》《女科百问》《女科撮要》《女科辑要》《女科经论》《女科万金方》《女科要略》《女科证治准绳》《女科指掌》《疟疾论》《欧希范五脏图》《盘珠集胎产证治》《旁篇》《炮炙大法》《佩文斋广群芳谱?药谱》

《脾胃论》《片玉痘疹》《片玉心书》《平乐郭氏正骨法》《评琴书屋医略》《普济本事方》《普济方》《普门医品》《七松岩集》《齐氏医案》

《岐伯经》《岐伯灸经》《奇病治法三百种》《奇经八脉考》《奇效海上良方秘本》

《奇症汇》《千金宝要》《千金方》《千金方衍义》《千金翼方》

《谦益斋外科医案》《谦斋医学讲稿》《钱氏儿科案疏》《乾坤生意》《潜斋简效方》

《潜斋医书五种》《潜斋医学丛书》《青霞医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琼瑶神书》《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全国中草药汇编》《全生指迷方》《全幼心鉴》

《却谷食气篇》《阙待新编》《群经见智录》《冉雪峰医案》《人参考》

《人元脉影归指图说》《仁端录》《仁术便览》《仁斋小儿方论》《仁斋直指》

《日华子诸家本草》《如宜方》《儒门事亲》《瑞竹堂经验方》《赛金丹》《三朝名医方论》《三家医案合刻》《三三医书》《三消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元参赞延寿书》《三元延寿参赞书》《三指禅》《三字经合编六种》《扫叶庄医案》

《痧痘集解》《痧法备旨》《痧喉正义》《痧麻明辨》《痧胀玉衡》

《痧症全书》《删补名医方论》《删补颐生微论》《删繁本草》《删注脉诀规正》

《伤寒百十三方发明》《伤寒百问歌》《伤寒百证歌》《伤寒辨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补例》《伤寒补天石》《伤寒补亡论》《伤寒撮要》《伤寒大白》《伤寒大成》《伤寒第一书》《伤寒典》《伤寒发微》《伤寒发微论》

《伤寒法祖》《伤寒方经解》《伤寒分经》《伤寒附翼》《伤寒古方通》《伤寒贯珠集》《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伤寒兼证析义》《伤寒金匮条辨》《伤寒经注》

《伤寒九十论》《伤寒抉疑》《伤寒括要》《伤寒来苏集》《伤寒类方》《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伤寒类证》《伤寒六经辨证治法》《伤寒六经定法》《伤寒六书》

《伤寒论》《伤寒论本义》《伤寒论本旨》《伤寒论辨证广注》《伤寒论读》《伤寒论方解》《伤寒论后条辨》《伤寒论集成》《伤寒论集注》《伤寒论

辑义》

《伤寒论辑义按》《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伤寒论今释》《伤寒论类方汇参》《伤寒论浅注》

《伤寒论浅注补正》《伤寒论三注》《伤寒论释义》《伤寒论述义》《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新义》《伤寒论新注》《伤寒论研究》《伤寒论阳明病释》《伤寒论翼》

《伤寒论章句方解》《伤寒论直解》《伤寒论注》《伤寒秘要》《伤寒明理论》

《伤寒尚论辨似》《伤寒舌鉴》《伤寒审症表》《伤寒说意》《伤寒溯源集》《伤寒图歌活人指掌》《伤寒微旨论》《伤寒温疫条辨》《伤寒五法》《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心镜》《伤寒心要》《伤寒悬解》《伤寒寻源》《伤寒医鉴》

《伤寒医诀串解》《伤寒杂病论义疏》《伤寒摘锦》《伤寒真方歌括》《伤寒直格》

《伤寒指掌》《伤寒准绳》《伤寒总病论》《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科汇纂》

《伤暑全书》《伤燥论》《上池涓滴》《上池杂说》《上清黄庭内景经》《上清黄庭外景经》《上医本草》《尚论篇》《邵兰荪医案》《邵氏医书三种》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舌鉴辨正》《舌鉴总论》《舌苔图谱》《摄生三要》

《摄生消息论》《摄生要义》《摄生众妙方》《摄生纂录》《神灸经纶》《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神农本草经读》《神农本草经通俗讲义》《神农本草经赞》

《神仙传》《神应经》《沈氏经验方》《沈氏医案》《沈氏尊生书》

《审视瑶函》《肾的研究》《慎疾刍言》《慎柔五书》《慎斋遗书》

《生草药性备要》《圣济总录》《湿热条辨》《十四经发挥》《十药神书》《石山医案》《石室秘录》《时病分证表》《时病论》《时方歌括》

《时方妙用》《时疫白喉捷要》《识病捷法》《实用中国小儿科学》《实用中医学》

《食鉴本草》《食疗本草》《食物本草会纂》《食医心鉴》《史载之方》《士材三书》《世补斋医书》《世医得效方》《市隐庐医学杂著》《是斋百一选方》

《寿亲养老新书》《寿人法》《寿人经》《寿世保元》《寿世编》

《寿世青编》《寿世医窍》《寿芝医案》《舒氏伤寒集注》《暑症发源》《鼠疫抉微》《鼠疫约编》《述古斋幼科新书三种》《腧穴折中》《说疫全书》

《四部总录医药编》《四海类聚方》《四科简效方》《四明医案》《四声本草》

《四圣心源》《四时病机》《四诊法》《四诊抉微》《四诊心法要诀》

《四诊韵语》《松崖医径》《嵩崖尊生全书》《宋人医方三种》《宋以前医籍考》

《宋元明清名医类案》《苏沈良方》《素灵微蕴》《素女脉诀》《素圃医案》

《素问》《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灵枢合注》《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素问释义》《素问释音》《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悬解》《素问遗篇》《素问直讲》《素问直解》《素仙简要》《随息居饮食谱》《遂生编》

《遂生福幼合编》《孙氏医学丛书》《孙文垣医案》《胎产集要》《胎产辑萃》

《胎产秘书》《胎产心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太平御览?养生》

《太素脉法》《太素脉秘诀》《太医局诸科程文》《泰定养生论》《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白话解》《汤头歌诀续集》《汤头钱数抉微》《汤液本草》《棠阴比事》

《体仁汇编》《天宝本草》《天花精言》《天机启微》《天隐子》

《天隐子养生书》《天元玉册》《田氏保婴集》《通俗伤寒论》《桐君药录》《铜人内景图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针灸经》《图经衍义本草》《图注八十一难经》

《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图注难经脉诀》《推拿抉微》《推拿疗法》《推拿秘书》

《推拿学》《推求师意》《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外候答问》《外科传薪集》

《外科大成》《外科发挥》《外科方外奇方》《外科活人定本》《外科辑要》《外科经验方》《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启玄》《外科钤》

《外科十三方考》《外科枢要》《外科图说》《外科心法》《外科选要》《外科真诠》《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外科证治全书》《外台秘要》

《外证医案汇编》《外治寿世方初编》《万病回春》《万氏积善堂集验方》《万氏济世良方》

《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万氏女科》《万氏医贯》《汪石山医书八种》《王九峰医案》

《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绎注》《王氏医存》《王叔和脉诀》《王旭高临证医案》

《王旭高医书六种》《望诊遵经》《伪药条辨》《韡(wěi伟)园医书六种》《卫济宝书》

《卫生宝鉴》《卫生鸿宝》《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卫生家宝方》《卫生家宝汤方》

《卫生要术》《卫生易简方》《魏氏家藏方》《温病明理》《温病浅说》《温病条辨》《温病条辨白话解》《温病条辨医方撮要》《温病条辨症方歌括》《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

《温病学释义》《温毒病论》《温热病指南集》《温热逢源》《温热经纬》《温热论》《温热论笺正》《温热暑疫全书》《温热赘言》《温氏医案》《温疫论》《温疫论辨义》《温疫论类编》《温疫析疑》《温证指归》

《温症癍疹辨证》《瘟疫传症汇编》《瘟疫合璧》《瘟疫霍乱答问》《文堂集验方》

《握灵本草》《吴东旸医案》《吴鞠通医案》《吴门治验录》《吴普本草》

《五十二病方》《五脏六腑图说》《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勿药元诠》

《务中药性》《悟真篇》《西方子明堂灸经》《西塘感证》《西溪书屋夜话录》

《惜分阴轩医案》《洗冤集录》《洗冤录详义》《仙传外科集验方》《仙拈集》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现代实用中药》《小儿病原方论》《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推拿广意》《小儿推拿辑要》《小儿推拿秘旨》《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则》《小品方》《校正医书局》《心圣图说要言》《心太平轩医案》《心印绀珠经》《新编针灸学》《新编中医学概要》《新方八阵》《新修本草》

《新针灸学》《信验方录》《行医八事图》《形色外诊简摩》《性命圭旨》《修事指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修真十书》《袖珍本草隽》《袖珍方》《徐灵胎医学全书》《许氏医案》《许氏幼科七种》《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续名医类案》

《续选临证指南》《续医说》《续易简方论》《轩岐救正论》《薛案辨疏》《薛氏医案》《学古诊则》《学医随笔》《血证论》《循经考穴编》

《咽喉经验秘传》《咽喉脉证通论》《延年九转法》《研经言》《研药指南》《眼科捷径》《验方新编》《羊毛瘟症论》《杨敬斋针灸全书》《杨仁斋著作三种》

《杨氏家藏方》《杨氏提纲医方纂要》《疡科纲要》《疡科心得集》《疡科选粹》

《疡医大全》《疡医证治准绳》《养病庸言》《养老奉亲书》《养生要集》《养生月览》《养性延命录》《药盦医案》《药按》《药材学》

《药材资料汇编》《药鉴》《药品化义》《药谱》《药味别名录及续录》《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药性通考》《药性纂要》《药言随笔》《药要便蒙新编》

《药症忌宜》《药治通义》《药总诀》《要药分剂》《也是山人医案》

《野菜博录》《叶氏录验方》《叶氏女科证治》《叶氏医案存真》《叶天士家传秘诀》

《叶天士女科医案》《叶选医衡》《一草亭目科全书》《一得集》《一见知医》

《医碥》《医便》《医钞类编》《医彻》《医灯集焰》

《医灯续焰》《医法心传》《医法圆通》《医法征验录》《医方便览》

《医方丛活》《医方大成》《医方集解》《医方简义》《医方捷径》

《医方捷径指南全集》《医方经验汇编》《医方考》《医方类聚》《医方论》《医方全书》《医方选要》《医方一盘珠》《医方易简集》《医方易简新编》《医纲提要》《医故》《医贯》《医贯砭》《医级》

《医寄伏阴论》《医家四要》《医家心法》《医阶辨证》《医经溯洄集》《医经小学》《医经原旨》《医经允中》《医经正本书》《医镜》

《医垒元戎》《医理发明》《医理元枢》《医理真传》《医林改错》

《医林绳墨》《医林指月》《医林纂要探源》《医略》《医略稿》

《医略十三篇》《医门棒喝》《医门补要》《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医门法律》

《医门要诀》《医权初编》《医事启源》《医事问答》《医述》

《医说》《医悟》《医暇卮言》《医效秘传》《医心方》

《医学白话》《医学编》《医学便览》《医学辨正》《医学初阶》

《医学传灯》《医学传心录》《医学从丛录》《医学粹精》《医学读书记》《医学发明》《医学汇海》《医学汇函》《医学集成》《医学辑要》

《医学近编》《医学精要》《医学举要》《医学六要》《医学妙谛》

《医学启蒙汇编》《医学启源》《医学切要》《医学切要全集》《医学求是》《医学入门》《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说约》《医学溯源》《医学统旨》《医学问对》《医学五则》《医学心悟》《医学要则》

《医学一见能》《医学易通》《医学原理》《医学韵编》《医学摘粹》

《医学摘瑜》《医学真传》《医学正传》《医学正印种子编》《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药镜》《医要集览》《医医病书》《医医小草》《医医医》

《医原》《医苑》《医旨绪余》《医宗备要》《医宗必读》

《医宗粹言》《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医宗会要》《医宗己任篇》《医宗金鉴》

《医宗说约》《怡堂散记》《颐身集》《疑难急症简方》《异授眼科》

《易简方》《易筋经》《易氏医案》《疫疹一得》《疫证集说》

《疫证治例》《因是子静坐法》《阴符经》《阴阳脉死候》《阴证略例》《银海精微》《引痘略》《引经证医》《饮膳正要》《饮食须知》

《印机草》《婴童百问》《颖川心法汇编》《痈疽神秘灸经》《痈疽神秘验方》

《用药法象》《用药禁忌书》《尤氏喉科秘书》《友渔斋医话六种》《幼科汇编》

《幼科三种》《幼科释谜》《幼科铁镜》《幼科心法要诀》《幼科要略》《幼科折衷》《幼科证治大全》《幼科证治准绳》《幼科直言》《幼科指南》《幼幼发挥》《幼幼集》《幼幼集成》《幼幼近编》《幼幼心裁》

《幼幼新书》《余注伤寒论翼》《虞庶注难经》《玉函方》《玉函经》

《玉机微义》《玉楸药解》《育婴秘诀》《喻氏医书三种》《喻选古方试验》《寓意草》《毓芝堂医书四种》《原病集》《愿体医话》《云笈七签》

《云林神彀》《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云岐子脉诀》《杂病广要》

《杂病心法要诀》《杂病源流犀烛》《杂疫证治》《杂证汇参》《杂证谟》《杂症会心录》《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脏腑性鉴》《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增订本草附方》

《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增辑伤寒类方》《增删喉科心法》《摘星楼治痘全书》《张千里医案》

《张卿子伤寒论》《张氏温暑医旨》《张氏医通》《张畹香医案》《张仲景五脏论》

《章太炎医论》《瘴疟指南》《折肱漫录》《折狱龟鉴》《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针方六集》《针经节要》《针经摘英录》《针经指南》《针灸传真》

《针灸大成》《针灸大全》《针灸逢源》《针灸集成》《针灸甲乙经》

《针灸经穴图考》《针灸聚英》《针灸全生》《针灸四书》《针灸素难要旨》《针灸问对》《针灸薪传集》《针灸学》《针灸学简编》《针灸易学》

《针灸择日编集》《针灸指南》《针灸资生经》《针灸纂要》《珍本医书集成》

《珍珠囊药性赋》《诊病奇侅》《诊家枢要》《诊家索隐》《诊家正眼》《诊家直诀》《诊脉三十二辨》《诊余集》《诊余举隅录》《诊宗三昧》《正骨心法要旨》《正骨学》《正体类要》《证治百问》《证治合参》

《证治汇补》《证治心传》《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证治针经》《证治准绳》《郑彤园医书四种》《症方发明》《症因脉治》《症治要言》《知医必辨》《直鲁古脉诀》《芷园臆草存案》《治百病方》《治疔汇要》《治痘图方》《治验回忆录》《质问本草》《质疑录》《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中风论》《中国伤科学》《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中国医籍考》《中国医学大成》

《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医学入门丛书》《中国医学源流论》《中国医学约编十种》《中国针灸学》

《中国制药学》《中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西汇参铜人图说》《中西汇参医学图说》《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西医粹》《中药材手册》《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炙经验介绍》《中药学》《中药研究文献摘要》《中药药理学》《中

药志》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中医儿科学纲要》《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中医方剂学》《中医妇科学》

《中医喉科学》《中医临床新编》《中医内科简编》《中医内科学》《中医舌诊》

《中医生理学之研究》《中医外科临床手册》《中医外科临证手册》《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诊疗学》

《中医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学基础》《中医眼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讲义》《种痘新书》《种杏仙方》《仲景存真集》《仲景全书》《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仲景伤寒论疏钞鎞》《重古三何医案》《重广英公本草》《重楼玉钥》

《重庆堂随笔》《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周礼医官详说》《周氏医学丛书》《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

《周易参同契》《肘后备急方》《肘后偶钞》《诸病源候论》《诸证提纲》《竹林寺女科》《竹林寺女科秘书》《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助道方服药须知》《注解伤寒论》

《撰集伤寒世验精法》《子午流注针经》《子仪本草经》《邹氏纯懿庐集》《尊生导养编》

《遵生八笺》

扁鹊三兄弟

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是名医,哪一位的医术最好呢?”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又次之。”魏文侯说:“为何以你的名声最大呢?”扁鹊答:“我的长兄治病,善于在病情发作之前疗治,因为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根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扬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的二哥为人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能药到病除,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只传于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针灸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动刀等大手术,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我的名气也就传遍全国了。 扁鹊三兄弟皆从医。大哥善防患于未然,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二哥善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结果闻名乡里。扁鹊善于在病入膏肓之时起死回生,结果天下闻名。 解析指导: 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给材料作文审题要注意“四清”原则: 1、理清对象:这则材料涉及到三个对象(大哥、二哥、扁鹊),这三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既无主次之分,考生就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对象切入来写。 3、辨清关系:这则材料涉及的三个对象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行医时机上看,大哥是事前防范;二哥是事中控制;扁鹊是事后挽救。从行医效果看都是治病救人。从行医影响上看,大哥遭猜疑且天下不闻;二哥控小病而闻名乡里;扁鹊治大病而闻名天下。虽然同样治病救人,时机不同,病情不同,对医术的评判迥异。 4、析清含义:这则材料故意不把“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讲完整,是为了让考生以现有材料为依据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多角度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便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提供以下角度: 1、大哥角度:①防患于未然;②万事防为先;③慎初…… 2、二哥角度:①小中见大,预见未来;②防微杜渐;③慎微…… 3、扁鹊角度:①难度见证高度; ②欣赏 4、综合角度:①无闻与无价;②默默无闻的高度;③事前、事中与事后④本色自我,过程人生⑤伟大出自平凡⑥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⑦力挽狂澜方能成就英名

古代中医基本典籍

古代中医基本典籍(一) 祖国传统医学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医药典籍又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利用中医药典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抱朴子》《本草备要》《本草纲目》《濒湖脉学》《保婴撮要》《本草经集注》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求真》《本草图经》《本草崇原》《本草分经》《本草拾遗》《本草述》《本草述钩元》《本草便读》 《本草乘雅半偈》 《百大名家合注伤 寒论》 《本草思辨录》 《本草崇原集说》 《本草从新》 《爱庐医案》 《本草衍义》 《保婴易知录》 《本草正义》 《葆光道人眼科龙 木集》 《本草汇言》 《敖氏伤寒金镜 录》 《扁鹊神应针灸玉 《本草发明》 《(鱼孚)溪外治 方选》 《保婴金镜录》 《本草纲目必读》 《本草问答》 《八十一难经图 解》 《本草医方合编》 《本草饮食谱》 《本草用法研究》 《本草纲目万方类 编》 《本草韵语》 《本草征要》 《本草汇》 《本经便读》 《辨证施治纲要》 《百科百效全书》 《病机汇论》 《保赤存真》 《病理概论及各论》 《病症辨异》 《博爱心鉴》 《保赤汇编》 《博物知本》 《补注难经》 《补注神农本草》 《补注洗冤录集证》 《不谢方》 《本草权度》 《采艾编翼》 《保赤全书》 《本草诗笺》

《本草通玄》《本草蒙筌》《本草万方针线》 《本草原始》《本经逢原》《本经疏证》《笔花医镜》《本草纲目拾遗》 《参同契》《察病指南》《备急灸法》《白喉全生集》 《本草三家合注》龙经》 《扁鹊心书》 《辨舌指南》 《辨证录》 《本草经疏》 《病机沙篆》 《博济方》 《不知医必要》 《本草经疏辑要》 《苍生司命》 《北方常用中草药 手册》 《保赤新书》 《保赤要言》 《本草发挥》 《痎疟论疏》 《本草汇纂》 《本事方释义》 《本事方续集》 《本草集要》 《白喉条辨》 《本草经解要》 《便易经验集》 《辨脉平脉章句》 《白喉治法忌表抉 微》 《辨疫琐言》 《辨证良方》 《(鱼孚)溪陆氏 医述》 《辨证施治》 《藏府标本药式》 《藏象学说的理论 与运用》 《曹沧州医案》 《草木图会》 《草药手册》 《本草实录》 《白氏外经》 《扁鹊偃侧针灸图》 《白氏内经》 《本草类方》 《本草选》 古代中医基本典籍(二) 祖国传统医学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医药典籍又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

中医药古籍阅读基础

1.中医药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以雕板印刷为主要记录手段,辅以手写而形成的医学文献。 2.研究中医药古籍的价值功用:1、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2、中医药教育的知识源泉3、中医药临床的重要指导4、中医药科研的资料宝库5、编撰论著与文献整理的重要凭据6、其它学科研究的参考材料 3.晋唐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医学典籍整理开了先河2、官方编修医书初成规模3、本草文献研究加深细化4、经验方书编撰初见成果5、专科著作问世接踵而至。 4.宋金元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官方编撰医书尤重校勘2、民间编籑医书方兴未艾3、专科著作发展引人注目4、争鸣著作促进学术发展5、创编丛书有利保存文献 5.明清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经典医籍研究深入发展2、本草方书成就达到高峰3、温病文献奠定学科基础4、专科著作特色渐趋明显5、医学书目编撰初露头角。 6.古籍的书体结构有外形结构与内涵结构两部分。外形结构指书的外衣、书签、扉页、书首、书脑、书脊、包角及它的版式等外观形象,内涵结构指书的序、目次、凡例、卷首、卷端、卷末、附录、牌记、大题和小题、行款等。 7.书名的位置有在封面、扉页、书口、序跋首行、目录与正文之前,也有各卷正文首行或版心等处。均以正文前所题者为准。 8.古籍的牌记,又称木记,主要记载一部书的刊刻年代与刊刻者,它是后人掌握上述信息的主要依据。 9.刻印者的内涵有刻印朝代,刻印者名号,刻印地点等。在中医药古籍中,有相当多的书没有牌记或牌记中的款目不全,此时可查阅序跋等其他位置的记载以补充。 10.序:是书前由作者或其他人对该书进行介绍的文字,有前序、后序、再序、又序之次序之分,又有自序与他序之别。自序多为叙述家世活动和著述宗旨。序的别称:引、小序、叙、牟言、绪言、落款。 11.跋:是作者或刊印者撰写的对该书撰写或刻印情况的补充文字,用于补序之未备,故常置于正文之后。 12.古医书的分卷方法有:1、不分卷法2、数位分卷法3、文字分卷法 13.作者署名的位置主要见于书皮或扉页、函套书签之上、序跋题记末尾、正文之前、卷首或卷末等处,以正文之前的署名为准。作者项内涵的判断:明太医院正文会稽痒生元台子马驷仲化“明(朝代)太医院正文(官衔)会稽(籍贯)痒生(学衔)元台子(别名)马驷(姓名)仲化(字)” 14.中医药古籍的文体主要有: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韵文体可分为:诗歌体、辞赋体、与骈偶体三大类。 15.著作形式:1、撰作类:指作者在总结经验和理论基础上,提炼成富有创新意义和独特见解的著作2、论述类: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阐述、提炼和发挥,使原有的理论和知识更加精深和系统化3、编籑类:指将前人繁杂的文献资料加以重新整理、汇编成书,使其眉目清晰、检阅方便4、注疏类:指对原著的字、词、句、章节内容进行注释或解说类著作5、校勘类:指对原著的文字、内容加勘误、修订或厘正的著作 16.中医药古籍的成书形式有:专著、普通著作、全书、类书、丛书、工具书。称得上专著的多为:经典之作和各学科开创性著作。 17.类书:是采集群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某种或各种知识,经过加工整理,以类相从,标明资料出处,汇集成册的书。类书的作用? ①由于中医药类书将历代医家对某个问题的论述或对某种病症的处方用药依次辑录排列,使后人不但能了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渊源沿革,而且可掌握各家医学流派的临症经验,这对学习研究中医药学显然有很大裨益②中医药类书内容广博,便于查检与引证,对于中医药文献整理中的辑佚与校勘帮助更大。 18.丛书:把很多种书汇刻在一起,给以一个总的名称,就是“丛书”或者“汇刻书”我国最早的丛书-----宋《百川学海》,我国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9.丛书的作用? 丛书所收著作,大多为同代或上代医家的抄本、未刊本及篇幅较少的单刻本,编辑、刊行丛书的医家也有书贯,尽管他们动机不一,但客观上都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保存了大量的宝贵文献,是他们得以流传至今,为我们挖掘与整理中医药学提供了信息资源。 21.古籍分类法常用并具代表性的的是:六分法和四分法(即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4大类)。22.目前通用的中医药古籍分类方法:三级分类法(该法先设十二个大类,每个大类再设若干二级类,在二级类下又设三级类)。 23.分类知识在中医药古籍阅读中的应用(分类的意义?): 通过分类,既揭示了每种图书的学科属性,又把相同与相近学科的图书聚集在一起,从而把所有图书组成一个有知

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 一、成语导入,简介主角。 1、一位古人名叫——扁鹊(齐读)。 2、这位古人到底是何许人士,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3、你们从这些成语里知道了扁鹊是一个什么人? 4、这些成语都是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 5、这位名医扁鹊,与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 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学生指出那些词语需要注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从扁鹊入手 1、从同学们说的故事内容中,我知道扁鹊并没有医治好蔡桓公,难道扁鹊只是浪得虚名的大夫?(不

是) 那么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大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2、学生交流自学的结果。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老师曾说过要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品质就得从人物的语动神心表现出来,这句话是对扁鹊的什么描写?(语言)从他说得话,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导读: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请读、引读扁鹊说的话)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不用把脉,只在拜见蔡桓公时,已经看出他病情加重,医术多么高明的大夫。) 到当扁鹊发现蔡桓公病情严重时,大夫救死扶伤的天职,让他真诚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蔡桓公的病随着时间推移,日益严重,其实扁鹊已经意料之中。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他又一

中国古代医家的大医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古代医家的大医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闫麦冬 中医医德医风,深受儒家“仁”、墨家“兼爱”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影响。纵观中国古代众多著名医家,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医德高尚、心存高远。 “医乃仁术” “医乃仁术”是儒家的仁义与医学本质的完美结合。《孟子·梁惠王上》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为医德的基本原则。 唐代名医孙思邈强调医生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的“医家十要”篇中说:“一存仁心,……二通儒道,……三通脉理,……四识病原,……十勿重利”。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医家五戒十要”篇中,提出第一“要”为: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 “医乃仁术”的命题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提示医学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仁”“医”结合。 珍重生命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医德教育方面的早期重要论著。书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更说明了重视生命的珍贵和医德的重要性。 遇危重病人,要积极抢救,例如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是一位民间医生,一日,路过虢国,遇虢太子突然发病,昏迷半日不醒,众医束手无策。扁鹊通过详细认真的检查,对虢君说:“若太子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就让学生外施针灸砭石,内服汤药,经过抢救,使太子转危为安。元代朱丹溪医名甚噪,“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喻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 医生对任何病人都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和爱护,视他们如亲人。中医治病,重视整体,强调辨证,医生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必须兼施,清代喻嘉言主张“先议病,后用药”,立“与门人定议病式”,充分体现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某些粗心大意,敷衍塞责的庸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他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普同一等” 古代医家从“仁爱救人”、“医乃仁术”的道德观念出发,强调对病人一视同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不但热爱中医,而且喜好经史佛老之学。孙思邈提出:作为一个医生要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医生闵自成仁而好施,丐者盈门一一应之不厌。医生赵梦弼赴人之急百里之外,中夜叩门,无不应者,七八十岁时“犹救以往”。朱丹溪是金元时代四大医家之一。他行医时,“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谕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窭

扁鹊案例

案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家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所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点评: 这个故事中三兄弟得到评价最高的自然是扁鹊。我们会不由得为他的两个哥哥鸣不平,可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奖惩制度(医生如何获得名声)出现了问题。假如换个奖惩制度,三兄弟每人负责一个区域人群的健康,我们以责任区内人群的健康指数来评价三人功劳大小,这样扁鹊的大哥就会得到最高的评价。因为他区域内防控工作做得好,健康指数最高,毕竟保证生命的健康才是医家的目的。 安全工作也和医家治病是一样的。保证校园里学生的安全是目的。“安全第一”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绝不是一句空

话。学校安全事故发生与人体生病一样,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因此,奖励防控工作更为重要。在学校里,经常得到额外奖励的最高考出成绩的教师,却很少看到因安全管理工作到位、安全责任区内平安无事发而得到奖赏的。没有奖惩制度,安全工作很难与人的切实利益结合起来,尽管我们每次开安全会都是“重视、重视再重视,加强、加强再加强、提高、提高再提高”,我们都清楚没有奖惩的安全会议很难达到理想的安全效果,干起工作来往往是以应付上级检查为目标,不是真正为了防患于未然而未雨绸缪。长此以往,类似扁鹊大哥那样的员工会越来越少,忙碌风光的扁鹊会越来越多。 (二)奖惩制度有利于保障安全 校园安全隐患的存在如同现在非常普及的电脑一样,有硬件方面的,也有软件方面的。物防、技防安全设施等硬件方面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软件方面的隐患是指安全意识、责任心等,是比较复杂隐蔽的,其特点大致如下: 1、细节性 校园的安全隐患往往是某一方面的细小疏漏,或某一环节的不规范,或某一程序不落实造成的,真正是“细节决定成败”。 2、普遍性 校园生活涉及师生食宿、教学、活动和交往等各个环节,

民间神奇的治疗疑难杂症偏方大搜集

民间神奇的治疗疑难杂症偏方大搜集 1.皮肤被蚂蚁和毒蜘蛛爬过后会长出小水痘样的疱疹,很痒很疼。就用红纸条浸上菜籽油,点上火围在长疹子的地方绕一绕就好了。 2今天忽然想起一件神奇的事,我嫂子当年生我侄子,月子里的时候,有一个孕妇去看她,走了之后,她忽然就没有奶了,原来她的奶水很充足的。按我们这里老辈人的说法,就是她的奶被那个孕妇“摘”走了。那么治疗的方法呢?也得靠这个孕妇,把这个孕妇再次找来,在孕妇的鞋底上扎一个眼儿,一定要扎透,弄一点水从眼儿里面漏下去,就好了。这样之后,我嫂子的奶果然又回来了。 3.我还很小的时候很麻烦白天拼命睡觉晚上精神好了就使劲哭弄的鸡犬不 宁我妈想了很多办法也不见效一直弄了很久一段时间也没辙。后来我姥姥知道了告诉我妈在我睡觉的时候不要用枕头而把枕头枕在脚上也就是倒过来睡没想到还真是立竿见影一天之后我就正常了真是神了 4.得了痄腮,医学称腮腺炎,腮肿的老大又发烫,方法一:把墨研啊研的,研到一定程度,涂在两腮。方法二:煮条鱼盐什么的都不要放,吃了就好了。方法三:用仙人掌捣烂包在纱布里敷上,很好使的。记隹要拔去刺。 5.治疗刺猴子(疣)的特效方法,下大雨之后,碓窝(踹米、豆的一种石具)灌了一些雨水,一般农村都有好多个,连续用7个碓窝的雨水洗患处,刺猴子(疣)会自动脱落。在洗完一个碓窝到另一个碓窝时、洗完患处回家之前千万不要回头,否则不灵!比医院用药物针剂等等好用多了,不花钱,实用、效果快。 6.治疗小儿夜啼。在树上或墙上用红纸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的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不过,张贴此咒语时,不要回头,不要原路返回,在每个路口张贴一张,共张贴7张。这种治疗小儿夜啼的方法确实好用,一直延用至今。 6.发财秘诀:在老家,每到过了春节,正月初三,家家户户在天还没有亮就起来从大街上往自己家扫财(拿着扫帚从大门外往家里扫柴草),这预示着新年要发大财! 7.腋窩要是長了東西,發紅或者發脹,只要去別人家,在沒人看見的時候,用別人家的洗碗布輕輕在患處擦三下,保證病除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从扁鹊三兄弟所想到的…… 2011-10-14 15:13 来源:中国广播网打印本页关闭 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从医术上来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事后控制,而很少注重事中、事前控制。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与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有关系。 从受众主体而言,中国人喜欢崇拜个人英雄,更注重一个人的瞬间表现,评价一个人感情大于理智。这也就是为什么扁鹊虽然医术没有两兄弟高明,却名气比两兄弟大的原因。为什么?因为扁鹊两兄弟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不以为然的事前、事中,他们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体现,而扁鹊却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关注的事后,他的价值在关键时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所以他成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大肆宣传“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等人,而不会去宣传真正保证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顺利升天和返航的航天技术人员,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航天英雄”。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聪明才智,这些事后的“航天英雄”可能永远不被人关注。 从从业主体人而言,中国人做事,功利性目的很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为官从政是如此,经商赚钱也不例外。我曾经写过一篇《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决策科学》一文,就曾分析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会造成决策不科学,用“一把手决策”来代替“集体决策”,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更主要是因为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搞个人英雄主义,做自己的形象工程,搞自己的个人政绩,所以他自然不想穿新鞋走老路,所以就会造成决策的随意性,更谈不上决策的延续性。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心在作怪。当然,中国这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受众心理,也是造成人人都想当英雄的社会环境因素。只要存在“重结果,不重过程”这种心理,就很难改变人们的看法和做法。 正因人们存在这一心理,人人都不屑去关心小事情、小问题,都不屑去注意工作的过程,都想方设法去关心大事情、大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人瞩目,一举扬名,事半功倍。再加上如今做领导的也养成了这种习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事实上,过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他的智慧、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都体现在过程上,这正如扁鹊的两兄弟一样。而现在的领导却把一个真正能评价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过程给淡化了。正因为领导存在这种心理,人人都不会去关注过程,不会去关注事前、事中,都会把精力和重点放在事后上,只要把事后的事情解决好了,至于事前、事中做得如何,已经不重要了。而如果没有把事后事情解决好,事前、事中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引入到管理学里面体现了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学中控制的定义 定义一对员工的活动进行监督, 判定组织是否正朝着即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 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定义二控制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如果把输入值用x表示,输出值用y表示,客体的功能用s表示,控制系统也即反馈系统的作用用R表示,偏差信息用△x表示,则有:y=S(X+△X)=S(X+Ry)=SX+SRy式中CF称反馈因子或控制参数,它反映闭环控制系统的反馈功能或控制功能。 控制又分为3类 一、预先控制 二、实时控制(现场控制) 三、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古代医学的文化常识

古代医学的文化常识 岐黄:1.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太医:太医令为古代医官名,指掌管医事行政的官员[。最早始于战国时的秦国,战国时期,秦有太医令,由秦至宋历代都设有这种官职。太医令下一般设有太医丞等医官作为助手,因此,有的文献则合称为太医令丞。宋代医务机构甚多,有太常寺属下的太医局、翰林医官院、御医院等,宋徽宗时又设惠民局,广传医方及施诊。 扁鹊:1. 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2.扁鹊(前407—前310),秦氏,名越人(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因他医术高超,人们借用了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针砭:泛称金针治疗与砭石出血为针砭。《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砭为治病石针,针头圆型,前圆后方,方处为柄,以指易捏为宜。针头在棉油灯焰上炙之微烫,沾姜汁、艾汁或其它配置药液,立顶于患者穴道,可治风湿、寒热诸病。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麻沸散: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中医中有"麻沸汤"的概念,但与麻醉剂无关。另一说麻沸散可能是麻黄散之误。但无论如何,世上也不可能存在像传说中麻沸散一样仅口服达到全麻状态,无需气管插管等护理措施,而且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名医扁鹊

了解历史上的名医扁鹊 一.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二.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生平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解决患难者强,防患于未然者神。 扁鹊见蔡桓公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全文翻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内经》: 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 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医学心悟》: 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散(风邪犯肺,肺失宣降) 止嗽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火不生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脾胃纳运乏力,升降失常)

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脾虚不摄) 四物汤(营血虚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1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

医书姓名大全5

建本图书与医学传播 摘要:福建建阳出版的图书即建本图书在传统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无论是在国内的医学界,还是在中国周边国家的医学领域,所起的作用都十分重大。 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它是保持和加强人民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的体系。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它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医的从小到大、从局部到跨区域大面积发展,与各种传播手段、传播载体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五代宋元时期的战乱和辽金元统治所带来的落后风习,曾使社会生产遭到阻滞和破坏,但中国的南方蒙受战祸较少,发展也较多,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宋元时期的造纸业有了普遍的发展,在四川、浙江、福建等地,出产质量较好的纸张。自从隋唐之间有了雕版印刷的发明,五代时候开始用以刻印儒家经典,北宋时期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改进了印刷技术,因此宋代是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发展的时代。其中浙江临安的雕版最好,福建、四川的也不错,所刻之书既多又佳,有些至今还是很名贵的[1]。史书上所讲的福建雕版,多指闽北,尤其是指建阳,史学上将建阳出版的书叫做建本,而建阳的麻沙、崇化(现书坊)印刷业,源于唐代大批中原文人的南迁,五代时期得到发展。自北宋起建阳麻沙、崇化两地雕版出现了兴旺,南宋则为全盛时期,越元、明、清起落变化,经历700余年,建阳麻沙、崇化的雕版印刷业的发达,号称图书之府,历史上与浙版、蜀版齐名,是三大图书出版中心之一。这既与当时的文化人避乱来到闽北落户有关,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有关,与当地的丰富的竹木资源有关,也与建阳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便利有关。 闽北手工造纸起源于唐代,宋代开始用当地所产嫩竹造纸。由于资源丰富,原料价格低廉,造纸成为各县主要的手工业之一。建阳、顺昌等县的竹纸质量相当高,产量相当大,竹纸成为书籍印刷的重要的原材料[2]。 据书籍记载,南宋时期,建阳出版的版本书籍,已是行四方者,无所不至。有诗曰:“江西估客建阳来,不载兰花与药材。妆点溪山真不俗,麻沙坊里贩书回”。还有“书市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这些都真实地描写了外地商贾在建阳贩书的情景[3]。鼎盛时期,麻沙和崇化的人口剧增,刻印书籍已成为居民家庭的手工业,大量书籍的出版,对祖国文化的传播、保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医学书籍也在得到广泛的传播。建本图书,不仅在中国国内流传,而且有的远销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宋代外贸活动中,就有福建泉州海船载建本书籍换取新罗的人参和布匹的记载。 元代建阳人余志安(1275~1348年),曾于大德甲辰年刻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卷,于天历三年刻有《新刊王氏脉经》及宋慈所着的《宋提刑洗冤集录》,在国内流行。 宋元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相当密切,中国的医药学,在唐代对朝鲜有影响。宋元时期,中国的医书不断输入朝鲜,也向日本输出包括宋慈的《洗冤集录》在内的一些医学着作,同时继续传入波斯、阿拉伯一带。建本图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元代建阳余志安刻本流传到朝鲜后,两次被翻印。在元朝,朝鲜、日本两国不仅行销建本图书,还曾派人到麻沙招募刻工,余氏书肆俞良甫等50余人应聘前往日本从事刻书业。明·万历年间建阳余象斗刻印了日本人大河王拳所撰的《大河外科》一书,此刻本流传日本后,也于1848年被日本人影抄[4]。 对刊刻医籍贡献最大的人要数熊宗立。建阳崇化出版的医学书籍,明代比前数代尤多,内科、外科、针灸、妇科、小儿科、本草等门类齐全,其中的熊宗立,既为医者,又参与刻书印刷,对医学书籍的出版、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正统丁巳(1437年)至成化甲午(1474年),熊宗立从事医学研究37年,编着、点校的中医着作达20余种,是福建历史上自编自刻医书最多的人。一些作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并有不少独特见解。 熊宗立刻书的代表作是《名医类证医书大全》,共24卷,后附《医学源流》1卷,是一

当读的古医书--岳美中

当读的古医书 岳美中 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谈中医书大体上说来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一致。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因而学习中医可从理法方药4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名医家的代表著作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中医著作甚多,有难有易,旧时学医往往先读浅显易懂便于应用的医书,等到有了点功底,再逐步钻研高深的典籍。这种先易后难的读书可收到循序渐进的效果。然而,也有从难到易者,清·张志聪即主张先从《内》、《难》研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即充,活水不乏,医术大可精进。 不过,学习中医,我意当从方剂入手。方剂之祖为仲景,因而读书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示后人。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方“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方则是点明专病专方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方治精神。《金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题目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行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注疏《伤寒论》的已有四百多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该毫无依傍地直接阅读原文,从白文下功夫,反复研读,才能辨出《伤寒论》的真味道来,这样才算是善读《伤寒论》。读《伤寒》如此,读其他经典医籍也应如此,当然,为了开拓思路,帮助理解原著,适当地参看一些注家也是可以的。《伤寒论》注释以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为最佳,语无泛淡,不可不熟阅之。《金匮要略》可看尤在泾《金匮心典》,尤氏著作,颇多发挥,最能启人心思,历来为医林所重。另外,近人陆渊雷《伤寒今释》、《金匮今释》二书脱胎于日人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但较汤书易读是其优点,可惜的是未注明出处。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二部,主要讲中医生理、病理,要读。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生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读《内经》,其中的生字、难句首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文史哲的修养,古汉语文化的功夫。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人必须具备的。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病理专著,辨证细微,甚为可贵,应当置于案首时时取观。 各家学说中以《景岳全书》、《张氏医通》、《丹溪心法》、《脾胃论》、《刘河间

扁鹊传(译文+作者背景)

扁鹊传 整篇翻译 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来往十多年,长桑君才叫扁鹊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扁鹊恭敬地答道:“好的。”长桑君就拿出他藏在怀中的药给扁鹊,说:“您用天上降下的露水来服用这种药物,三十天就会洞察异物了。”于是拿出他的秘方全部交给了扁鹊,突然不见了,他大概不是一般的人啊!扁鹊就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视力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凭这种能力来诊视疾病,完全能见到五藏病症的所在,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在赵国的时候名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职掌管领大夫,独揽国家政事。有一次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叫来扁鹊。扁鹊进来,看了简子的病情,就出来了。家臣董安于就向扁鹊询问简子的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从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听说虢太子死了,扁鹊就来到虢宫廷的门前,问爱好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使京城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他事情?”中庶子说:“太子患血气运行不正常的病,气血错乱不能够疏泄,突然在体表发作,就造成了体内的病变。由于体内正气不能制止住邪气,邪气蓄积就不能散发,因此正气虚而邪气实,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问道:“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鸡鸣至现在。”扁鹊说:“收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没有半天。”扁鹊又说:“请您进去禀告,就说我是齐国勃海秦越人,家住郑县,不曾仰望过国君的尊颜,也不曾到他面前拜见侍奉过。听说太子不幸地死了,我能使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哄骗我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活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名医俞跗,治病不用汤药、酒剂、镵针、石针、导引、按摩、药物热敷等方法,只要一诊察就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就顺着五脏的腧穴,割开肌皮,疏通脉络,连结损伤的筋腱,按治髓脑,触动膏肓,疏理膈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练精气,改变容貌气色。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过了好一会儿,扁鹊仰头向天叹息说:“您所说的医术,就像用竹管窥看天空,从缝隙里看花纹。我秦越人的治疗方法,不必等到切脉搏、望面色、听声音、审察病人的形态,就能说出病所在的部位。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具体细说。您认为我的话不可信,就进去试试诊视一下太子,就会知道他耳内有鸣响,鼻翼在扇动,顺着两股,一直摸到阴部,应当还是温着的!”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惊讶得眼睛呆呆地瞪着眨也不能眨,舌头在嘴里悬翘着却放不下来,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君。 虢君听到这番话,非常惊讶,就从宫内走出来,到宫庭的中门会见扁鹊,说:“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话没说完,就抽噎地哭泣起来,伤心得气满郁结,精神恍惚,长时间地流泪不止,泪珠滚动,挂在睫毛上,悲痛得不能控制自己,面容神色都改变了。扁鹊说:“要说您太子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假死证。太子并没有死呀。”扁鹊就让徒弟子阳在磨刀石上磨针,用来针刺百会穴。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徒弟子豹准备能使药气进入体内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剂调和起来煎煮,用来交替地热敷两胁下。太子起身坐起来了。再进一步调适阴阳之气,使之归于平衡,仅服药二十天就恢复了健康。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说:“我秦越人并非能使死人复生,这种病是本来应当能活的,我不过使他康复罢了。”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他当作客人款待。扁鹊入朝,见到齐桓侯,说道:“您有病邪在肌肤之间,如不治疗将会加深。”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后,桓侯对身边的近臣说:“医生贪图财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