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四节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四节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四节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细菌

第四节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细菌性传染病占动物传染病的50%左右,细菌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动物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细菌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发病的群体,及时而准确地做出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除少数如破伤风等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作出诊断外,多数还需要借助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确诊则需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诊断,确定细菌的存在或检出特异性抗体。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需要在正确采集病料的基础上进行,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细菌的形态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等。

一、病料的采集、保存及运送

(一)病料的采集

1.采集病料的原则

(1)无菌采病料原则病料的采集要求进行无菌操作,所用器械、容器及其他物品均需事先灭菌。同时在采集病料时也要防止病原菌污染环境及造成人的感染。因此在尸体剖检前,首先将尸体在适当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打开胸腹腔后,应先取病料以备细菌学检验,然后再进行病理学检查。最后将剖检的尸体焚烧,或浸入消毒液中过夜,次日取出作深埋处理。剖检场地应选择易于消毒的地面或台面,如水泥地面等,剖检后操作者、用具及场地都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适时采病料原则病料一般采集于濒死或刚刚死亡的动物,若是死亡的动物,则应在动物死亡后立即采集,夏天不宜迟于6~8h,冬天不迟于24h。取得病料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刻进行检验,应立即存放于冰箱中。若需要采血清测抗体,最好采发病初期和恢复期两个时期的血清。

(3)病料含病原多的原则病料必须采自含病原菌最多的病变组织或脏器。

(4)采病料适量的原则采集的病料不宜过少,以免在送检过程中细菌因干燥而死亡。病料的量至少是检测量的四倍。

2.采集病料的方法

(1)液体材料的采集方法破溃的脓汁、胸腹水一般用灭菌的棉棒或吸管吸取放入无菌试管内,塞好胶塞送检。血液可无菌操作从静脉或心脏采血,然后加抗凝剂(每1ml血液加3.8%枸橼酸钠0.1ml)。若需分离血清,则采血后(一定不要加抗凝剂),放在灭菌的试管中,摆成斜面,待血液凝固析出血清后,再将血清吸出,置于另一灭菌试管中送检。方便时可直接无菌操作取液体涂片或接种适宜的培养基。

(2)实质脏器的采集方法应在解剖尸体后立即采集。若剖检过程中被检器官被污染或剖开胸腹后时间过久,应先用烧红的铁片烧烙表面,或用酒精火焰灭菌后,在烧烙的深部取一块实质脏器,放在灭菌试管或平皿内。如剖检现场有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直接以烧红的铁片烧烙脏器表面,然后用灭菌的接种环自烧烙的部位插入组织中,缓缓转动接种环,取少量组织或液体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3)肠道及其内容物的采集方法肠道只需选择病变最明显的部分,将其中内容

物去掉,用灭菌水轻轻冲洗后放在平皿内。粪便应采取新鲜的带有脓、血、黏液的部分,液态粪应采集絮状物。有时可将胃肠两端扎好剪下,保存送检。

(4)皮肤及羽毛的采集方法皮肤要取病变明显且带有一部分正常皮肤的部位。被毛或羽毛要取病变明显部位,并带毛根,放入平皿内。

(5)胎儿可将流产胎儿及胎盘、羊水等送往实验室,也可用吸管或注射器吸取胎儿胃内容物放入试管送检。

(二)病料的保存与运送供细菌检验的病料,若能1~2d内送到实验室,可放在有冰的保温瓶或4~10℃冰箱内,也可放入灭菌液体石蜡或30%甘油盐水缓冲保存液中(甘油300ml,氯化钠4.2g,磷酸氢二钾3.1g,磷酸二氢钾1.0g,0.02%酚红1.5ml,蒸馏水加至1000ml,pH7.6)。

供细菌学检验的病料,最好及时由专人送检,并带好说明,内容包括:送检单位、地址、动物品种、性别、日龄、送检的病料种类和数量、检验目的、保存方法、死亡日期、送检日期、送检者姓名、并附临床病例摘要(发病时间、死亡情况、临床表现、免疫和用药情况等)。

二、细菌的形态检查

细菌的形态检查是细菌检验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中,形态检查的应用有两个时机,一是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它有助于对细菌的初步认识,也是决定是否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的重要依据,有时通过这一环节即可得到确切诊断。如禽霍乱和炭疽的诊断有时可通过病料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即可确诊(图1-36、1-37)。另一个时机是在细菌的分离培养之后,将细菌培养物涂片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特性(图1-38、1-39),这是鉴定分离菌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进一步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的前提。

常用的染色方法本章第一节已讲述,包括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对病料中的细菌进行检查,常选择单染色法,如美蓝染色法或瑞氏染色法,而对培养物中的细菌进行染色检查时,多采用可以鉴别细菌的复染色法。当然,染色方法的选择并非固定不变。形态检查的具体操作详见实训三、四。

三、细菌的分离培养(视频四)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是细菌学检验中最重要的环节,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对未知菌的研究,常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病的临床病料或培养物中常有多种细菌混杂,其中有致病菌,也有非致病菌,从采集的病料中分离出目的病原菌是细菌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对病原菌进一步鉴定的前提。不同的细菌在一定培养基中有其特定的生长现象,如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均匀浑浊、沉淀、菌环或菌膜,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菌苔等。细菌菌落的形状、大小、色泽、气味、透明度、黏稠度、边缘结构和有无溶血现象等,均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异,根据菌落的这些特征,即可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一步纯化,可为进一步的生化试验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鉴定提供纯的细菌。此外,细菌分离培养技术也可用于细菌的计数、扩增和动力观察等。

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接种法,另外还有倾注平板培养法、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等,内容详见实训六。

四、细菌的生化试验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要进行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几乎都靠各种酶系统来催化,由于不同的细菌含有不同的酶,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分解能力不一致,代谢产物也不尽相同,据此设计的用于鉴定细菌的试验,称为细菌的生化试验。

一般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进行生化试验鉴定。生化试验在细菌鉴定中极为重要,方法也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化试验的原理,具体操作见实训七,部分生化试验的结果见图1-40、1-41、1-42。

1.糖分解试验不同细菌对糖的利用情况不同,代谢产物不尽相同,有的不分解,有的分解只产酸,有的分解既产酸又产气。而且这种分解能力因是否有氧的存在而异,在有氧的条件下称为氧化,无氧条件下称为发酵。试验时往往将同一种细菌接种相同的糖培养基一式两管,一管用液体石蜡等封口,进行“发酵”,另一管置有氧条件,培养后观察产酸产气情况。(图1-43、1-44)目前,“糖发酵”一词泛指有氧及厌氧条件下细菌对糖的分解反应,如不加特别说明,均是有氧条件。

2.维-培试验又称V-P试验,由Voges和Proskauer两学者创建,故名。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两者不能区别。但产气肠杆菌能使丙酮酸脱羧,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分子氧所氧化,生成二乙酰,二乙酰与培养基中含胍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红色的化合物,即为V-P试验阳性。(图1-45)大肠杆菌不能生成乙酰甲基甲醇,故为阴性。

3.甲基红试验又称MR试验,在V-P试验中,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的2分子的丙酮酸转变为1分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故最终的酸类较少,培养液pH>5.4,以甲基红(MR)作指示剂时,溶液呈橘黄色,为阴性;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时,丙酮酸不转变为乙酰甲基甲醇,故培养基的酸性较强,pH≤4.5,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为阳性。(图1-46)

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某些细菌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能在除枸橼酸盐外不含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并分解其中的铵盐生成氨,使培养基由酸性变成为碱性,从而使培养基中的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由草绿色变为深蓝色为阳性;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在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基颜色不改变,为阴性。(图1-47)

5.吲哚试验又称靛基质试验,有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如在培养基中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则与吲哚结合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图1-48)

6.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胱氨酸、甲硫氨酸等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与加到培养基中的醋酸铅或硫酸亚铁等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使培养基变黑色,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图1-49)

7.触酶试验触酶又称接触酶或过氧化氢酶,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成水和氧气。有的细菌能产生此酶,在细菌培养物上滴加过氧化氢水溶液,见到大量的气泡产生为阳性。(图1-50)

8.氧化酶试验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或呼吸酶。该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含有该酶。原理是氧化酶在有分子氧或细胞色素C存在时,可氧化四甲

基对苯二胺,出现紫色反应。

9.脲酶试验脲酶又称尿素酶。细菌如有脲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加,使含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由粉红色转为紫红色,为阳性。(图1-51)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是鉴别细菌,对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以及菌落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吲哚试验(indole test)、甲基红试验(methl red test)、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itrate utilization test)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为IMViC试验。例如大肠杆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 + - -,而产气杆菌则为- - + +。

五、动物接种试验

实验动物有“活试剂”或“活天平”之誉,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之一。动物试验也是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技术,有时为了证实所分离菌是否有致病性,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最常用的是本动物接种和实验动物接种,内容详见实训十二。

六、细菌的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具有特异性强、检出率高、方法简易快速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细菌病的诊断和细菌的鉴定。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标记技术等。如我们生产中常用凝集试验来进行鸡白痢和布氏杆菌病的检疫。血清学试验的详细内容及操作见第十一章和实训十三~十七。

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或细菌的鉴定中,除应用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在广泛应用。如:传统的猪链球菌检测方法为细菌分离法,至少需要3d时间。如果采用先进的PCR新技术,可将检测猪链球菌的时间缩短至1.5h 左右。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

耐多药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条件:因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险性, 1)需P2及以上实验室,目前我院实验室条件基本具备即将投入运行, 2)日常培养及涂片用的生物安全柜滤膜已超出使用年限,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得不到保障,应定期予以更换。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以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作为其诊断依据。因此其基础是培养,只有培养出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才能进一步通过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诊断是否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1.已进人临床常规应用的测定方法:目前包括绝对浓度法、比例法及应用BACTEC460、BACTEC 960、BacT/ ALERT 3D、ESPII等仪器系统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其中:绝对浓度法以最低抑菌浓度或以无生长为终点作为判断标准,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比例法以是否能够抑制99%的细菌生长作为判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方法;后四种仪器方法则是比例法的特化,其特点是以细菌的代谢过程指示细菌生长状况。 2.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测定方法:此类方法很多,抗性比例法、Etests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液体变色培养基测定法、荧光素酶测定法、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已有一些进入临床检测。基因突变是引起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多种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与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作为快速耐药性检测方法在实验室或临床得到开展。这些方法具体包括:主要是DNA序列分析法,聚合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另外还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异质性双链构象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线性探针杂交技术、RNA/RNA错配检测技术和分子灯塔技术等。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与基因突变的确切关系未完全阐明,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虽然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但由于判断药物敏感性时存在固有的缺陷,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基因型鉴定法不能完全替代表型鉴定法。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 (一)标本的采集 1.痰标本采集新发病人应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留取痰标本。治疗中的病人应停药2~3天后留取痰标本。病人于清晨漱口后,留取3~5ml合格的痰标本(深咳后吐出的黏液痰、脓样痰、干酪样痰、褐色血样痰或含少量新鲜血液的血痰),遇到唾液或口永,应重新留取。至少采集3次。WHO推荐的采集容器为国际通用的螺旋盖痰瓶、可密封塑料盒或蜡纸盒。痰容器上应标明病人姓名、编号、检查项目和容器序号。 2.胃冲洗液幼儿不会吐痰,常将痰液咽下,故可用清晨空腹胃洗出液,直接涂片染色或进行结核杆菌培养,连续作三次可提高培养阳性率。胃液结核杆菌检出率以浸润性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为最高,其次为粟粒型肺结核。胃液、痰液或其他分泌物中结核杆菌检查,有时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3.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支气管冲洗液至少5ml并以无菌容器盛装,以用于检验。 4.病灶组织或干酷块等先用组织研磨器磨碎后再行涂片。 5.尿液留全量夜尿,静置4或5小时后,弃上清液,取沉淀部分尿液10ml,3000rpm.离心30min,取沉渣涂片。 6.体液或脑脊液无菌操作收集体液或脑脊液,放置冰箱或室温24h,待薄膜形成后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87626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和病毒是最多见的、最主要的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的、实用的、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快速分离和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和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是鉴定细菌感染的常规项目。但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的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和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所以WBC 计数和N%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沉(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和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 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和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和IL-8,是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的T、B 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浓度提高。但国外资料表明,除细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IL- 6的非特异性升高,从而限制了IL- 6对诊断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而PCT 与hs- CRP则正好可以弥补IL- 6这一缺点。 另外,IL-6与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故IL-6水平能很好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程度。 hs-CRP C -反应蛋白早于1930 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 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超敏CRP(HS-CRP)方法的引入,CRP不仅可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的标志物,而且可区别在正常范围内低程度炎症反应中CRP 的水平。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被临床重视。 C 反应蛋白(CRP)是肝脏细胞在IL-6 的作用下分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应激情况下血清CRP 水平增高,在任何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急性期均可升高[2]。除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烧伤、免疫复合物沉积等都可以使CRP升高。健康人血清中CRP 含量很低,当机体受到细菌入侵引起炎症时,血中浓度其峰值可达基础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并不受年龄、性别、体温及贫血等因素的影响,被认为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3]。据沈国森等实验研究报道显示[4],细菌性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人体全身各个器官,各系统都可发生细菌感染,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感冒。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细菌感染呢?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一、出现细菌感染的原因: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细菌则容易侵入体内;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感染;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逐渐增多。细菌因素主要与病原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引起感染,与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的天然屏障。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二、细菌感染如何诊断? 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 病毒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三、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细菌感染最好预防,而且最容易治疗,一般都有特效药,只要治疗及时一般都能治愈。预防只要注意清洁卫生即可防止感染。经常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创伤,切忌挤压,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类药物,烧伤病房应严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预防发生。 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感染的发生就可以减少。小儿时常见的等每易继发较重的呼吸道感染,从而发生细菌感染。对这类病儿,必须加强保护。对不论多么细小的皮肤创伤必须予以重视,早作适当处理。 四、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有什么区别?

2020《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分为() A .术后 B .创伤 C .脑膜脑炎 D .以上都不是 2 . (单选题)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A .发烧 B .头痛 C .脑膜刺激证 D .以上都是 3 . (单选题)感染发生在脑实质称为脑炎,主要表现为()

A .高热 B .意识障碍 C .癫痫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定性的感染分为细菌感染和() A .社区感染 B .病毒感染 C .医院感染 D .细菌感染 5 . (单选题)按照病程分类,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程在() A .4周以内 B .4周以上 C .5周以内 D .6周以内 6 . (单选题)流行性脑脊髓脑膜炎是一种流行性的()

A .病毒感染性疾病 B .传染性疾病 C .医院感染 D .以上都不是 7 . (单选题)在流行性病学上称为脑膜炎带的发病率为() A .1/100000 B .0.35/100000 C .4-5/100000 D .500/100000 8 . (单选题)脑脓肿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最常见为() A .血行播散 B .创伤 C .手术 D .以上都不是

9 .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重要的诊断是做() A .手术用药 B .脑脊液检查 C .创伤感染 D .长期底热 10 . (单选题)化脓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原则是() A .快速杀菌 B .最大剂量 C .血脑屏障通途率高的药物 D .以上都是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3.疫苗(vaccine) 4.类毒素(toxoid) 5.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二、填空 1.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及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抗体为目的的,肥达反应属于。 2.类毒素是经甲醛处理失去毒性而保持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3.血清学检测的标本一般应采集两次,分别在疾病的期和期,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时有辅助诊断意义。 三、选择题 1.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D.是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免疫原性的物质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 百日咳类毒素、白喉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菌苗,白喉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 百日咳活菌苗、白喉活菌苗、破伤风死菌苗 E. 百日咳死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3.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应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及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 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严格消毒 C.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并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 D.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E.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 4.不能用于细菌学诊断的方法是 A. 检测特异性抗体 B.噬菌体分型 C.细菌素分型 D.病原菌核酸的检测 E.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5.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采集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应接种 A.肉汤培养基 B.增菌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6.确诊细菌感染最可靠的方法是 A.观察临床症状 B.询问病史 C.根据抗生素试探性治疗效果 D.根据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E.以上都不是 7.关于血清学诊断正确的是 A.试验阳性即有诊断意义 B.主要适用于病原体抗原性较弱,以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C.试验阴性即可排除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D .不能用于检测预防接种效果 E.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感染初期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8.不属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试验是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ELISA D.H2S试验 E.中和试验 9.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10.关于胎盘球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血液和婴儿脐带血液中提制而成 B.含有抗多种微生物的抗体 C.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D.经长期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不宜使用该制剂 E.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感染的诊断——201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解剖学中涉及重要内容,新阳光教育整理相关内容如下: 一、检测细菌或其抗原 (一)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自病人标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镜检是简便而快速的方法之一。自一定部位采集标本作直接检查需考虑细菌的形态特征与可能存在的细菌数量。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瘀斑刺破涂片,常可显示在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肾形双球菌,有诊断价值。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中可见典型的杆菌有时可有异染颗粒,也有参考诊断价值。结核患者痰直接或浓集后,涂片抗酸染色检出结核杆菌有诊断价值。在少数情况下,也有利用免疫荧光或酶标记抗体染色镜检方法进行快速诊断,如粪例中的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可用这种技术检出。 (二)培养 大多数病菌的形态与染色并无特征,因此需用培养方法来分离与鉴定细菌。虽然这一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比较可靠。此外,只有通过这一方法才能获得细菌的纯培养,可用于做药敏试验或毒力试验。应根据不同细菌需要的营养、生长条件(如厌氧或CO2)、菌落生长特征来初步识别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需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小而透明,菌落周围有完全溶血圈,可资鉴别。多数细菌欲确定为何种病原菌尚需进一步获得纯培养及接种各种特殊培养基进行生化反应试验或确定其抗原性与致病力等。 (三)生化反应 细菌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中,能通过酶利用一些物质或分解一些物质。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因此各种细菌能够利用与分解的物质也各不相同。利用各种细菌的不同生化反应帮助鉴别细菌在某些细菌如肠道杆菌中是很重要的步骤。例如肠道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亦相似,但对于糖的发酵结果不同,因此可利用不同种糖作为培养基质进行生化反应予以区别。

结核病实验室要求

结核病实验室要求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一、各级各类实验室职责 (一)结防机构结核病实验室 1、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 在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下,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负责全国结核病实验室工作的规划、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等技术管理,为各级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根据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要求,组织全国结核病实验室的工作,参与国家有关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制定和推行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建立可行的全国结核病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保证系统,并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各省(市、自治区)结核病实验室工作。 除常规的分枝杆菌检查项目外,还应承担其它结核病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的实施和基础研究,承担分枝杆菌最终的菌种鉴定工作。 开展有关的实施性研究。 培训结核病实验室技术人员。 接受跨国参比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省级结核病参比实验室 在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技术指导下,负责全省结核病实验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培训、督导和质量控制等技术管理。 按照国家和省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要求,在国家参比实验室的统一部署下,规划本省结核病实验室工作,指导省内各级结核病实验室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国家结核病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组织全省各级实验室痰涂片镜检的质量保证工作,按要求对所辖的地市、县级实验室进行督导和评估,指导地市级实验室对各县级实验室的盲法复检和现场评估。 对本省各级结核病实验室所用耗材、试剂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核准,为全省统一提供抗酸染色试剂,为省内开展分离培养的实验室统一提供培养基。 按国家统一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开展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测定和分离株的初步鉴定,有条件的省参比实验室,可建立完整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体系。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首先,宝宝健康第一,但是发现一些必要的知识还是要学习一下的。以下是转来的,记录一下。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对大家也许有帮助: 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3)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4)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宝宝有个体差异,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 重要的是下面的验血指标 5)验血 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淋巴细胞比高 细菌:一般二者均高,另外还有几种情况: 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要注意,具体看13楼 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同时普及一下: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婴儿CRP 〉8,提示有炎症,如果验血结果是如B的,结合有发烧腹泻咳嗽呕吐等现象,在急性早期我觉得确实有必要验CRP,以排除败血症,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病症,败血症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白细胞可能不高,但CRP会达到最大值,很恐怖的,一定要谨慎。 6)再顺便介绍下CRP,MM们多了解下也是有益的 (网上摘录)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 6-12小时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CRP的出现比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早,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当微生物培养较慢时,CRP的检测可快速帮助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时CRP可明显增高,升高程度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而病毒性感染或支原体肺炎时,CRP的血清含量一般都在正常范围。一般CRP>20mg/L可考虑细菌感染。最高水平的CRP可发生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高达 500mg/L,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CRP还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活动情况和严重程度,对观察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提示性作用。当治疗有效、病情好转或缓解时,CRP降低或消失;治疗无效时继续上升。作为一种炎症筛选指标,CRP检测特别对不能表达症状的病人(婴儿、昏迷、痴呆病人等),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CRP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PM、PSS、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结核和菌苗接种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故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 (注意文中所指CRP>20mg/L可考虑细菌感染针对成人的,婴儿指标是8) 宝宝年龄:9M+ 发病时间:6.13凌晨一点发烧,有腹泻 第一次验血时间:烧后14-15hr(还未吃过任何药) 验血结果: 白细胞总数:7.6 中性粒细胞:67% 淋巴细胞比:27%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习题知识分享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 *1.严重细菌感染时不应出现 A白细胞总数增高B中性粒细胞增高C核左移 D酸性粒细胞增高E中性细胞出现中毒颗粒 2.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A急性病毒感染B急性溶血C急性中毒D急性失血E心肌梗死 **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 A分叶核在2叶以上的细胞>0.03 B分叶核在3叶以上的细胞>0.03 C分叶核在4叶以上的细胞>0.03 D分叶核在5叶以上的细胞>0.03 E杆状核粒细胞≥0.05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不应出现于 A支气管哮喘B急性支气管炎C钩虫病D皮肤湿疹E药物过敏 5.对缺铁性贫血认识正确的是 A红细胞↓=血红蛋白↓B红细胞↓<血红蛋白↓C红细胞↓>血红蛋白↓ D为大红细胞性贫血E以上都不对 6.下列哪种细菌感染WBC计数减低 A肺炎球菌B链球菌C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E伤寒杆菌 7.促使血沉增快的物质是 A清蛋白B胆固醇C血小板D纤维蛋白原E凝血酶原 **8.血沉增快不应出现于 A严重脱水B严重贫血C结核病D风湿病E恶性肿瘤 **9.出血时间延长不应出现于 A血小板减少症B过敏性紫癜C再生障碍性贫血D血小板无力症E血管异常 **10.可致血小板增高的病因是 A急性失血与溶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白血病D放射病E淋巴瘤 11.镜下血尿是指尿沉渣红细胞数 A平均>1个/HP B平均>2个/HP C平均>3个/HP D平均>4个/HP E平均>5个/HP 12.蛋白尿时蛋白定量试验为 A>5mg/24h B>15mg/24h C>50mg/24h D>150mg/24h E>250mg/24h 13.下列疾病可出现蛋白尿,除了 A急性肝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征D妊娠中毒症E慢性肾炎 **14.尿常规检查不正常的是 A尿量1500ml/24h B尿比重波动于1.010±0.003/24h C外观清晰透明 D尿色微黄E尿沉渣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

第四节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细菌 第四节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细菌性传染病占动物传染病的50%左右,细菌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动物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细菌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发病的群体,及时而准确地做出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除少数如破伤风等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作出诊断外,多数还需要借助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确诊则需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诊断,确定细菌的存在或检出特异性抗体。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需要在正确采集病料的基础上进行,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细菌的形态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等。 一、病料的采集、保存及运送 (一)病料的采集 1.采集病料的原则 (1)无菌采病料原则病料的采集要求进行无菌操作,所用器械、容器及其他物品均需事先灭菌。同时在采集病料时也要防止病原菌污染环境及造成人的感染。因此在尸体剖检前,首先将尸体在适当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打开胸腹腔后,应先取病料以备细菌学检验,然后再进行病理学检查。最后将剖检的尸体焚烧,或浸入消毒液中过夜,次日取出作深埋处理。剖检场地应选择易于消毒的地面或台面,如水泥地面等,剖检后操作者、用具及场地都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适时采病料原则病料一般采集于濒死或刚刚死亡的动物,若是死亡的动物,则应在动物死亡后立即采集,夏天不宜迟于6~8h,冬天不迟于24h。取得病料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刻进行检验,应立即存放于冰箱中。若需要采血清测抗体,最好采发病初期和恢复期两个时期的血清。 (3)病料含病原多的原则病料必须采自含病原菌最多的病变组织或脏器。 (4)采病料适量的原则采集的病料不宜过少,以免在送检过程中细菌因干燥而死亡。病料的量至少是检测量的四倍。 2.采集病料的方法 (1)液体材料的采集方法破溃的脓汁、胸腹水一般用灭菌的棉棒或吸管吸取放入无菌试管内,塞好胶塞送检。血液可无菌操作从静脉或心脏采血,然后加抗凝剂(每1ml血液加3.8%枸橼酸钠0.1ml)。若需分离血清,则采血后(一定不要加抗凝剂),放在灭菌的试管中,摆成斜面,待血液凝固析出血清后,再将血清吸出,置于另一灭菌试管中送检。方便时可直接无菌操作取液体涂片或接种适宜的培养基。 (2)实质脏器的采集方法应在解剖尸体后立即采集。若剖检过程中被检器官被污染或剖开胸腹后时间过久,应先用烧红的铁片烧烙表面,或用酒精火焰灭菌后,在烧烙的深部取一块实质脏器,放在灭菌试管或平皿内。如剖检现场有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直接以烧红的铁片烧烙脏器表面,然后用灭菌的接种环自烧烙的部位插入组织中,缓缓转动接种环,取少量组织或液体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3)肠道及其内容物的采集方法肠道只需选择病变最明显的部分,将其中内容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细菌感染的种类是很多的,平时以预防为主,注意卫生和增强自身抵抗力,发现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那么,细菌感染怎么判断?现在小编详细介绍。 文章目录 一、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1、细菌感染怎么判断 细菌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

吸增快、血压下降等。 病毒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2、细菌感染的原因 我们的皮肤黏膜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侵害的作用,当皮肤黏膜不慎发生破损以后,如果不注意及时处理做好消炎工作,那么细菌就可能会从破损处入侵人体,从而使人出现免疫反应,例如身体发热等。实际上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细菌是无处不在的,而我们人体之所以没有发生细菌感染,除了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以外,还与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当毒力较强且大量的细菌侵入人体以后,那么人体就可能会引起发生感染,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败血症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机体可能会因为营养不良、锻炼缺乏等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当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能难以抵御细菌病毒的入侵,最终使人发生细菌感染。 3、人体感染的细菌有哪些 由于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种也有所改变,1950年前,以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为多见,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及真菌性败血症也在增加。细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常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能损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4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学习要点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1. 细菌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会直接影响到致病菌检出的成败. (1)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2)不同病程,采取不同标本。 (3)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4)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5)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在采集、运送和处理标本时应考虑生物安全。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1)显微镜检查:包括不染色标本和染色标本的检查。观察细菌的有无、染色性、形态、排列和动力。 (2)分离培养:原则上所有标本均应作分离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物后进一步鉴定。 (3)生化试验:细菌的代谢活动依靠酶的催化作用,不同致病菌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故其代谢产物不尽相同,籍此可用生化的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别。 (4)血清学试验:包括直接检测病原体和间接检测特异性抗原。采用含有已知特异抗体的免疫血清(标准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或型。常用方法是玻片凝集试验。 (5)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选择用药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单片纸碟法

和试管稀释法常用。纸碟法根据抑菌圈有无及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或敏感。试管法是以抗菌药物的最高稀释度在16~24h内仍能抑制105~107个细菌生长的测定管为终点,该管含药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MIC),为试验菌株的敏感度。适用于大多数细菌,包括生长缓慢的细菌。 2. 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这类方法通常称为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试验最好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4倍时方有诊断意义。 常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种类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等。 3.现代细菌学检测技术 酶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 统称为免疫标记测定技术,即用酶、荧光素或放射性核素来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用来测定未知的抗原或抗体。这些技术保持了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但由于标记物的放大作用却显著地增加了测定的敏感性。在酶免疫测定中,以ELISA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其操作方便,试剂稳定,无须特殊昂贵设备、无放射性污染,且可自动化检测大量标本。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主要包括核酸杂交技术和PCR技术。 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特异性免疫的产生方式 (1)主动免疫:自然主动免疫(患病、隐性感染)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等) (2)被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和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人工免疫 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等免疫原性物质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与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 合,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 糖苷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酰胺 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氨 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

细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一形态学检查(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一)各种染色 1革兰染色(Gram stain):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2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通过染色将细菌分为两大类: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抗酸性细菌种类较少,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正常:未见。抗酸染色,找到红色分枝杆菌,及报告“找见抗酸分枝杆菌”,量可以用加号表示: ++++ 每个视野>10根 +++ 每个视野发现1~10根 ++ 100个视野发现10~99根 + 300个视野发现3~9根 ±300个视野发现1~2根 3异染颗粒染色(Metachromatic granula stain):用于检查棒状杆菌。 4墨汁染色(Indian ink negative staining):用背景着色,而细菌本身不着色的染色方法,用于脑脊液中查找新生隐球菌。正常:未见。 5鞭毛染色(Flagella stain):鞭毛的数目和位置随细菌种类而不同,可分为周毛菌、单毛菌、双毛菌和丛毛菌,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如霍乱弧菌是单鞭毛菌。 6荚膜染色(Capsules stain):荚膜是细菌壁外一层粘液性多聚物,赋予致病菌的侵袭力。染色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颜色,可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如肺炎链球菌。 (二)涂片检测(smear) 1便球杆比检查( stool cocus/bacillus):即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 正常值:便球杆比:1:3 临床意义:健康人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厌氧菌和小部分需氧菌。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外,其余人均以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对优势。在肠道发生致病菌如沙门、志贺、弧菌感染时往往由于使用抗生素而是革兰阴性杆菌受到抑制,此时球菌/杆菌比值有可能变大。若比值显著增大,常提示肠道菌群紊乱或发生二重感染。 2标本真菌涂片(fungi):经革兰染色如发现革兰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可初步报告为:找到真菌孢子和菌丝。 正常值:未见真菌。 3痰涂片检查(sputum smear): 临床意义:目的确定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初步判定是否有致病菌存在。首先应确定标本是否为来自下呼吸道的痰,其标准为革兰染色WBC>25/LPF(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LPF。有些细菌可做初步判断: 1) 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成双或短链状排列 2)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找到红色分枝杆菌,及报告“找见抗酸分枝杆菌”,量可以用加号表示: ++++ 每个视野>10根 +++ 每个视野发现1~10根 ++ 100个视野发现10~99根 + 300个视野发现3~9根 ±300个视野发现1~2根 3) 真菌:经革兰染色如发现革兰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可初步报告为:找到真菌孢子和菌丝。

临床医学诊断基础:细菌感染的来源和类型

1.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外。由外界致病菌侵入而致病的,如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肝炎等。 (2)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自身的体表或体内。由体内寄生的正常微生物群引起的,因为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故又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如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和某些真菌的感染。 PPkao 考试网 2.感染的类型:病原体通过各种适宜的途径进入人体,开始了感染过程。侵入的病原体可以被肌体清除,也可定植并繁殖,引起组织损伤、炎症和其他病理变化。感染类型可出现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等不同表现,这些表现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随感染双方力量的增减而移行,转化或交替出现。 (1)不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适宜,或机体具有完备的非特异性免疫和高度的特异性免疫力,病原体迅速被机体清除,不发生感染。(2)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出现或只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有过感染。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在大多数流行性传染病中,隐性感染者一般约占人群的90%或更多,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伤寒等常有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即感染性疾病。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强、入侵数量多,加之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按其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发病急骤,病程短,一般数日至数周,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及甲型肝炎等;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日至数年,如结核、麻风等;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者为亚急性感染,如牙龈炎、心内膜炎等。这些感染的不同病程和部位与临床采集不同标本有关。在少数感染性疾病中(如麻风、天花),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但在大多数感染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感染者的一小部分。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而感染者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如伤寒),但有些显性感染(如痢疾、流感等)患者在病后不能获得牢固免疫力,易再次感染发病。显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及性质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可有下列不同类型:①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②败血症: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③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④脓毒血症: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全身其他脏器或组织,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4)持续性感染:是指某些微生物感染机体后,可以持续存在于宿主体内很长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尤其有些病毒的感染可使病人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持续性感染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微生物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细胞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在慢性感染的全过程均可检出微生物,如CMV、EB病毒、HBV、HIV等所致的慢性感染。②潜伏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如单纯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又无病毒体排出,用常规方法多不能分离和检出病毒的存在。但在某些条件下,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完成病毒的复制后可沿感染神经到达皮肤、黏膜,发生单纯疱疹。在急性发作期可检出病毒的存在,发作期过后病毒又返回到潜伏的神经节中,形成长期存留体内的持续性感染。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 2.熟悉 (1)病原菌的检验程序、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 (2)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 (3)常用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 3.了解 (1)细菌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2)控制细菌耐药性的策略、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及耐药机制。 教学要点 [教学引导] 1.病原菌标本采集的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检验程序是什么?血清学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2.人工免疫的概念,种类及比较 3.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有何优缺点? 4.类毒素的概念及其用途? 5.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有哪些? 6.常用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有哪些? 一、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一)细菌学诊断 1.标本采集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患者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中杂菌污染标本。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宜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材。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伤口或体表分离可疑致病菌时,应与其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及临床表现一并加以考虑。 (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4)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置于特殊的转运培养基中,低温保存。 2.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法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致病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特点。凡在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致病菌,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有助于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是确诊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可靠的方法(金标准)。不同细菌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3)生化试验: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如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作用和代谢产物的差异,借以区别和鉴定细菌。生化试验对菌体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菌落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细菌(如肠道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

常见病实验室检查

常见病的辅助检查 一、呼吸系统: Lab辅检: 1、普通感冒: ⑴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⑵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⑵X线胸片: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3、肺炎: 大叶性肺炎: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 ⑴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⑵痰涂片:革兰染色阳性及荚膜染色阳性;痰培养及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体;PCR和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⑶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实变期: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消散期:炎症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3~4周后才完全消散。 4、肺脓肿 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在90%以上,慢性病人可稍增高或正常。 ⑵胸片: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可检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 痰培养加药敏试验,需要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治疗和发现病因,还可行肺泡灌洗术,协助局部引流。 5、肺结核 ⑴胸片:可确定病灶部位、范围、性质,是否典型的浸润型病灶,纤维钙化病灶及空洞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