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的闪击战(闪电战)_张献华

浅议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的闪击战(闪电战)_张献华

浅议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的闪击战(闪电战)_张献华
浅议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的闪击战(闪电战)_张献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北上迎接韦咣,岭南归入隋版图。冼夫人不顾七十多岁高龄,乘骏马,与隋使安抚岭南头领。冼夫人不愧为女中豪杰,她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叛乱掠夺和贪暴,高瞻远瞩,有勇有谋,是一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和军事首领,她保持了岭南110余年的和平稳定,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地方经济发展。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的第三个女儿,义军将起之时,“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平阳公主打败了隋室进攻的同时,趁机扩大战果,“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与其父兄一起共同攻下长安,她是唐朝建立过程中文韬武略的巾帼英雄。她统领“娘子军”甚为有名,有力地支援了其父兄的正面战争,为唐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朝王世贞《娘子关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氏,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在平阳公主的葬礼上,李渊命令鼓吹军乐,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这大概也是开了女子葬礼鼓吹军乐的先河吧!

唐朝的非正式政权,比如农民起义也不乏妇女当首领的,像唐代的陈硕真。陈硕真早年丧夫,家境贫寒,不忍见乡亲受官吏的压榨和迫害,便率众起义。后来,在唐朝军队的打击下,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了,但她的反抗精神是女性尚武风尚的直接反映,也谱写了女性武将飒爽英姿的豪迈篇章。

她们的事迹都表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在中国妇女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妇女干政风潮

为了让妇女们永远安于依附顺从的地位,封建社会还为妇女规定了许多道德规范,就连妇女自身也为自己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更使妇女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女性只能遵循“男主外,女主内”、“女不言外”的要求,不得与社会交往,特别是不得参预政治生活。但外族影响下社会风气的活跃、封建礼教的松动、封建王朝的强盛和封建统治者的大度与宽容为妇女干政打开了一个缺口。

隋唐以前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北齐颜之推在描述北齐都邺城一带的妇女时说:“邺下风俗,专以妇持家门,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

到了隋唐时期,女性更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武则天利用她的聪明才智,明争暗斗,她先于永徽六年(655年)登上了唐高宗皇后的宝座。尽管当时朝中大臣有很多人反对她,但是武则天置封建伦理道德于不顾,最后将皇帝冠冕也改变了性别,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她对唐朝的发展做了应有的努力。她敢于冲破男尊女卑的罗网,打碎封建时代的桎梏,一跃登上皇帝宝座,妇女的尚武风尚使她们认识到女子与男子无别,这也增加了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性。

太平公主是一个“多权略”的女子,武则天末年,她与中宗、张柬之诛杀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等,使中宗继位,后又与唐玄宗清除韦后势力。唐玄宗初年有7个宰相,其中有5个是她的人,《旧唐书》中有“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因此她“军国大事,事必参决,如不朝谒,则宰臣就第议其可否”,这种情况为玄宗所不能容忍,乃诛其党,赐死公主。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几乎成了“武则天第二”,她是唐初的继武后、韦后之后的第三个干政的女人。

北朝妇女尚武风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隋唐妇女,使她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求打破对她们的局限,以求得与男子同等的权力。这也与封建礼教的弱化、统治者的开放和宽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是开放的,所以它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兼容的,在中国古代社会,它是最为例外的。外来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少数民族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勇悍血液,加上魏晋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少数民族的习俗和异域风情深深地影响到中原,也使妇女的思想更加的开放。

妇女的这种精神风貌与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统治者的宽容与大度紧密相连,也与外族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推动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刘向宏)浅议二战中的闪击战

张献华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在二战中,纳粹德国运用闪击战术,横扫欧洲,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下列事实即为佐证:27天内征服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有“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尽管德国运用了当时极为先进的战略,由于它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再者,其国力有限等原因,德国的征服虽辉煌一时,但最后仍以失败而告终,留给后人无限的思索和探究。

一、闪击战的由来

在德意志全部历史中,军事以及指导军事活动的指导思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甚至可以说是认识、了解德意志这个国家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德国著名工人活动家李卜克内西说得更为形象,“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地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顶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如果你能弄懂这金字塔是怎样倒过来的,你就已开始对德国有一点了解了。”

在战略指导思想上,德国历代统治阶级都毫无例外地极力主张先发制人,主动进攻。从被称为“大王”德意志军事思想的奠基人弗里德里希二世到二战时期的德国将领,大都强调进攻的重要性。在弗里德里希二世撰写的《战争总则》一书中,他就认为,防御是错误的原则,战争必须是短暂的和积极主动的,在顽强抵抗以后被消灭,比在退却中被消灭要光荣得多。所以,他所发动的战争都是以突然袭击开始的。后来的毛奇继

146??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承发展了关于主动进攻的思想,他认为,战略进攻是通向目的地的直路,而防御则是弯路。而且他还认为,一旦实施了战争动员,就不必担心承担责任,不等宣战就主动进攻,而且要毫无顾忌地迅速行动。而按照施利芬的观点,进攻是防御的最好方法,只有主动进攻,而不是防御才有出路。二战时期的闪击战理论就是德国一味进攻思想的最集中体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经济迅猛发展,统一已成大势所趋。普鲁士宰相俾斯麦确定了“铁血政策”,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是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唯一选择。而要想在战争中赢得众多强敌,以免招致更多的强敌干预,普鲁士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夺取胜利,而毛奇就指挥了对丹麦、对奥地利、对法国的三场战争,为德国的统一扫清了障碍。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所以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军国主义传统等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为以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一战期间,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战略上受到对手协约国成员国的包围,一旦开战,势必两线作战。而德国要取胜,不可能平分兵力,因为协约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要大大超过德国,所以德国要在对手没来得及充分动员其战争潜力之前,就首先解决最危险的敌人,然后再对付另一战线上的敌人,这也是“施利芬计划”的大体思路。尽管一战以德国失败而告终,但经过一战的实践以及坦克、飞机等现代兵器的出现,为二战闪击战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军事理论上看,克劳塞维茨的鸿篇巨著《战争论》对于战争的相关理论做了全面论述。意大利的朱丽奥?杜黑在《制空权》中提出了一种战争的新形式——

—空战,其中提到,“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

—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夺得制空权就是胜利;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战败”。英国的J?F?C?富勒的《装甲战》是一部完整叙述机械化部队作战的书,而且对军队指挥和一些军事原则,以及装甲兵在各种战斗中的运用都有精辟的论述,深刻地影响和作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曾经写道:我相信机械化战争,也就是相信那种用机械化装备起来的人数不多的军队。另外,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德国的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理论,法国的戴高乐在其著作中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的思想,这些军事理论都为闪击战提供了理论支持。

说到闪击战,必须要提到被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闪击战之父”的古德里安。这位在一战中得到砺练的军官,后来在陆军参谋本部运输兵总监部任职的过程中,阅读了前人的理论著作,逐渐发现了集中使用装甲兵的重要性,后来经过不断摸索试验,对装甲兵的编制、使用渐趋成熟。他曾把他的新观点发表在《军事周刊》上,而且出版了《装甲部队及其与其他兵种的协同》(1937)、《注意-坦克!》(1937)等著作,可以说著述颇丰。

最后,纳粹党魁希特勒对闪击战的实施也是“功不可没”的。1932年,希特勒曾说过:“下次战争将完全不同于上次战争,步兵攻击和密集队形将过时,持续多年在固定的战线进行的呆板的正面攻击将不会再现。我断定……我们将再次获得机动作战的优越性。”1933年,希特勒在一次现代武器表演会上,当看到古德里安的一支摩托化坦克部队通过训练场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认为这就是他所希望和需要的东西。所以,希特勒的思想与古德里安的观点不谋而合。后来,古德里安关于组建专门装甲师的建议,得到希特勒的积极支持,于1935年秋,建立了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批三个装甲师。

理论形成以后,必须有实践的检验,才能进行更广泛的应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对共产主义怀有刻骨仇恨的希特勒决定把伊比利亚半岛当作他的战争实验室。在纳粹德国的武装干涉下,德制梅109型轰炸机开始在西班牙的领空肆虐。马德里和格尔尼卡惨遭轰炸。初战告捷,希特勒大喜过望。他开始相信自己的钢铁部队无坚不摧。很快,他又寻觅到下一个牺牲品,这就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倒计时阶段,纳粹德国找到了闪击战理论的最好试验场。

二、对闪击战的评价

从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开始,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继而在1941年、1942年之交莫斯科保卫战的折戟沉沙,德国以摧枯拉朽之势,风卷残云般地席卷了欧洲、巴尔干和北非,令世界为之震惊,这也大大刺激了希特勒的称霸欲望。然而,自不量力的希特勒在侵略苏联的过程中停住了脚步,陷入了被动的两线作战的泥淖。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正义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的力量,战局也进入了主动进攻和联合反攻的阶段。闪击战风光不再,法西斯德国四面楚歌,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接近了尾声。

二战中,从欧洲中部涌出的德国法西斯祸水,以闪电般的速度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以坦克、飞机和摩托化步兵为主要突击力量的纳粹军队,在欧洲大陆上横冲直撞。“闪电战”这个全新的名词,一时令许多人闻风丧胆,不寒而栗。这大概是坦克作为主战力量第一次投入战争,钢铁与血肉的碰撞,胜利的无疑是前者。希特勒给德国带来了短暂的辉煌,也给世界带来了短暂但无法忘却的苦难,直到1941年,这股闪电般向前冲击的狂风才在莫斯科城下被遏止。但纳粹德国闪击战的失败,并不代表闪击战理论的失败与消亡。

闪击战理论是军事技术发展进入机械化时代的产物,它无疑是当时非常先进的军事理论。战术是由军事技术水平决定的。闪击战理论的出现正体现了列宁的这一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它与坦克和飞机为主要代表的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出现和大量装备部队密不可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虽然发明坦克和飞机的不是德国,首先提出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先驱也不在德国,但德国法西斯却率先掌握了闪击战理论。这说明军事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需要的,而保守主义是要不得的。

但闪击战不是万能的良药,它也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缺乏持久作战能力是闪击战的一个最大的缺陷。在物资储备方面它往往做短期打算,后备兵力明显不足,而且战争消耗巨大,所以战略物资有进一步上升之势。另外,闪击战强调高速度、大纵深、立体作战,这不仅增加了消耗,而且使补给线越拉越长,部队的战斗力也日渐衰竭。例如,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正是由于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没有做长远打算,所以闪击战的威力就无法发挥,最后导致了闪击战的破产。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和延伸,战争从根本上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战争的政治目的也决定了战争的性质。由德国法西斯挑起的二战之所以说是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是因为德、意、

147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日三国发动二战的政治目的是夺取世界霸权,掠夺与重新瓜分世界。他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包括德、意、日三国人民造成了人类空前的灾难,完全违背了世界人民的意愿,必然遭到他们的反对。法西斯分子也深知,战争越持久,人民的反抗就越激烈,所以只有迅速取得胜利,才能维持本国的民心士气,也才能让被征服国的民众俯首听从。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轴心国的综合战争潜力无法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综合实力相提并论,因此,他们要在反法西斯国家的国力充分联合动员之前先发制人,试图摧毁被入侵国的战争实力和潜力。在法西斯国家实施突然袭击前,极力隐蔽战争企图是常用的伎俩,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政治欺骗和战略伪装。

三、启示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和战史学家试图从不同角度对纳粹德国的闪击战进行研究,研究当今世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我们不时能看到闪击战的影子。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军事技术也突飞猛进,世界已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形成了机械化装备和某些信息设备互相结合之势。许多新式的方法也应用到闪击战中,使这一战术变得更有威力,对防御一方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新出现的突袭方法如:远程导弹形成的突袭、新式电子战形成的突袭、空中机动力量形成的突袭以及特种部队形成的突袭,等等。与二战时相比,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而闪击形式也大体经历了地空闪击、海空闪击、立体闪击和精确闪击的阶段。如1983年,美军突袭格林纳达,就是充分发挥陆、海、空军三军联合作战效能进行立体闪击的突出战例。再一个突出的战例是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它是精确闪击的典型。总之,二战后,西方各军事大国在其作战理论中,都要求在主要方向集中使用大量现代化技术兵器,并发挥其火力和机动力,都强调突然袭击、立体作战、大纵深、空地协同等原则,可以说都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对闪击战的延伸和发展。

虽然世界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但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世界大战一般打不起来。但一些地区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安全和稳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的多极化,制约战争爆发的因素逐渐增多,某些国家不得不考虑到新时期闪击战争过程的残酷性和结果的难以预测性,从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责任编辑:宁沈生)浅谈如何加强对幼儿的环保教育

董素华

(总装炮兵防空装备技术研究所幼儿园,北京100012)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随着这些口号的提出,人类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环保教育迫在眉睫。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一名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优美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感

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到处是脏水、垃圾,没有绿化,教师随便践踏青草,对这些孩子耳闻目睹,长大了又怎么能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必须优化环境。

二、创设与教育要求相一致的良好环境

要给幼儿创设一个美好的环境,我认为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应注意创设绿色的环境。因为绿色充满了自然气息,绿色给人带来生机盎然的感觉,绿色使人精神焕发。我们幼儿园几乎充满绿色,我们幼儿园在教学楼前创设出一大片草坪、沙地游泳池,种植了桂花、贾玉兰、茶花、盘槐树等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还铺上了1000平方米的绿色塑胶操场,使幼儿园的绿地面积达到50%。

三、一日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注意了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幼儿就由不自觉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提出“五学会,五不”的要求,即学会正确用餐,不掉饭粒;学会垃圾的回收和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学会主动入厕。不随便大小便;学会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不大声喧哗;学会开小水,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不浪费水的好习惯。平时,我们教育孩子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用水和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一日活动中,我们都会带领幼儿去园外捡纸屑,告诉幼儿看到地面上果皮、纸屑要捡起来扔到果壳箱里,并在班中开设“地球环保小卫士“奖,及时奖励他们,不断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如一次秋游活动,以前孩子把东西吃完了就乱扔袋子、果皮,而这次他们自发带上垃圾袋,在秋游途中孩子们都能自己地做到把秋游吃剩下的果核、饮料瓶收入袋中。我们还与幼儿共同收集废纸,易拉罐,不把它当作垃圾扔掉。例如每天早上吃过的牛奶瓶,我们都把它收集起来卖掉,用这些钱去买一些花草、书本,让幼儿知道垃圾可以再生利用的道理,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从小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基础

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利用“4?22”地球日给幼儿渗透地球的基本知识,提出“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的口号。通过“6?5”环境日使幼儿了解周围环境如何及怎样保护环境。“3?22”的水日了解水的重要性,通过看录像带,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短缺,非洲等国家因没水而导致很多人死亡。“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水污染严重,因此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5?31”日无烟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通过开展“家长日”活动,帮助幼儿懂得禁烟的社会意义,教育并引导幼儿从身边的成人开始宣传禁烟。我们还根

148??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浙江省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练习题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二战复习题 一、二战选考真题再现 1.(2015·浙江10月选考)如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该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会战 D.柏林战役 2.(2015·浙江10月选考)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三个主要国家签署了《开罗宣言》, 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这三个国家是 A.美国、苏联、中国 B.苏联、美国、英国 C.中国、苏联、英国 D.美国、英国、中国 3.(2016·4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二战中某次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A.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 B.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D.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 4.(2016·4月浙江选考)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5.(2016·浙江10月选考)右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 应对的举措是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6.(2016·10月浙江选考)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 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 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7.(2017·浙江4月选考)《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8.(2017·11月浙江选考)《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这反映了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 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 9.(2018·4月浙江选考)右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 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 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 确的是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8·4月浙江选考)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 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 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 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B.慕尼黑协定签订 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 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 11.(2018·11月浙江选考)右图所示为二战初期法国战 场形势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①法军对马奇诺防线的迷信 ②德军在后方实施合围 ③法军的战争经验主义 ④维希政府的软弱无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归纳和测评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一、【考试说明】 1.(识记层次) 了解慕尼黑会议。 2.(识记层次) 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 3.(识记层次) 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4.(理解层次) 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二、【知识表解】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慕尼黑阴谋导致利益被牺牲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 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3.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一位英国政治家曾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这反映了英国当时考虑的是 A. 英国无力帮助波兰维持独立 B.英国想壮大德国实力以保持欧洲的均势 C.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毫无关系 D.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4.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 B.丘吉尔 C.达拉第 D.撒切尔夫人 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导致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苏徳战争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第二次世军大战的亚洲战场揭开了序幕 6.德国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A.阵地战 B.运动战 C.闪击战 D.持久战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战后成立联合国: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9.二战后期的哪一事件,形成了对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夹击的形势? A.华盛顿会议 B.柏林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0.下图中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至今使日本人民心有余悸,你知道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是哪个? A. 美国 B. 德国 C.英国 D.日本 1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英法等国放弃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D.美苏等工业大国参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 12.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有 关两次世界大战相似点的归纳不正确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美国都在参加了战争

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1)制定侵略政策: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1927年,日本内阁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进而称霸()的侵略政策。 (2)成立法西斯组织: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在国内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2. 对外扩张:()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 3.形成——军部法西斯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扩军备战制定国策基准: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并制定了国策基准,即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发展。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 任务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讨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情况? 探究二:阅读教材,探究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探究三:阅读教材,探究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 A.1932年德国纳碎党成为国会第一党 B.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C.日本军部控制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D.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5、1927年,日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为摆脱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可见() A.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B. 中国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6、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碎党政权,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这是一个典型。这一时期,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 A. 意大利 B.美国 C.西班牙 D.日本 二、简答题: 法西斯主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泛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意、德、日法西斯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德日法西斯兴起的共同历史背景是什么? 3、日本法西斯与德、意两国的不同点是什么? 4、德日法西斯在对外政策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对外政策给邻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纳粹德国闪电战理论

纳粹德国闪电战理论 闪电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袭、集中、速度。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是以装甲部队为决定性力量,制空权为前提,不顾侧翼暴露的危险,向敌人后方做快速,大胆的袭击。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通讯中心,并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然后使用大规模坦克集群快速冲锋,彻底摧毁敌军由空军轰炸而混乱的阵地。闪电战就是将奇袭、快袭集中一起,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闪电战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事战略的基础。这理论要求在敌人未来得及完成动员和展开本国武装力量之前,用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的极短时间内夺取战争的胜利。闪电战理论是德国帝国主义毫无限制的扩张目的同达到这些目的的现实能力之间不能相适应的表现。德国力求以闪电形式的突击逐个粉碎敌对同盟各国,竭力避免持久战。闪电战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先于敌军迅速集中和展开作战部队,保障战略的突然性。实施最强大的首次突击,以便在初期交战中即取得决定战争结局的决定性胜利,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进攻方向,以包围与合围的方法歼灭敌人武装力量。 运用包含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与炮兵,以及空军优势火力,于作战层面进行高度协同攻击。 扰乱敌人的部署,迫使对方改变正面武力,甚至达到使敌军在兵力组织与分配上自乱阵脚。 以侧面迂回方式,隔开并切断他们的兵力。 阻扰他们的后路。威胁他们的后路,使其与基地之间丧失联系与补给。 讲求速度。 闪电战的基础是机械化,前提是制空权,在于空,坦,步的协同配合,战术在于一点两面。找到突破点,由炮兵打开缺口,装甲集群进入缺口并发展战果,机动步兵跟进。找到突破口的两翼,空军打开缺口5-10分钟后,装甲集群随后攻击,后面紧随机动步兵。迅速破坏掉敌指挥中心,通讯枢纽,交通枢纽。陷敌于瞎子、聋子的局面,并配合正面部队迅速合围敌主力步兵集团。飞机、坦克和机动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够。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权,然而德国后期遇到了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空军,无法使用闪击战。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赖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弹药粮食供应不上,就会被歼灭。(例如战争后期,德军发起的“突出部战役”就遭遇了这种情况。使得德军无功而返,并没有更多的装甲部队去抵抗盟军的攻击) 战术层面 由于闪电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即受英美等军事学者热烈研究,在战术上勾勒出一个详细的面貌现已不是难事。关于战术上的细节,根据各家的说法,综合整理一个对闪电战的全貌概述。“闪击战”大略可略分以下几个阶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步 【知识梳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 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__ __建立起来。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 3.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乘机解散了工会。法西斯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疯狂地迫害、屠杀犹太人。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__ __》,实行普遍__ __,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4.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 __,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__ 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了《国策基准》。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要点探究】 1.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民众的信任,被选上台呢? 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 2.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①历史因素:(宗教信仰)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古代欧洲的罗马教廷由于宗教信仰,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并且伴随着对犹太人的经济掠夺;②国际因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③个人因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3.意、德、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化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意大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下转变为法西斯国家的,而德国和日本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②方式不同。德、意是以政党夺权的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日本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来实现的。相

选修三 二战测试题

选修三二战测试题 人类追求和平,但是政治家们热心于战场上树立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但是人类却再次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 A、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 B、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 C、帮助东亚各国抵制外来侵略 D、建立东亚地区反西方殖民侵略的同 2、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B、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3、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 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很大责任 C、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 4、二战时期闪电战成了时髦的事情,德军闪电战破产是在() A、莫斯科保卫战 B、大不列颠之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之战 5、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C、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人进攻 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 6、日本狂热分子把台海战事纳入"周边事态"加以对待,实际上早在国际公约中明确日本必须 归还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最早的条约是() A、《雅尔塔协定》 B、《德黑兰协定》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事件是( ) A、苏德战争 B、珍珠港事件 C、西西里岛登陆 D、诺曼底登陆8.有关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局部侵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是世界上最早的法西斯侵略 B.国联成为推行绥靖政策德工具 C.西班牙处于孤立无援德境地 D.法西斯的侵略野心越来越大 9.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 1处错误 B. 2处错误 C. 3处错误 D. 4处错误 10.在巨舰大炮时代,海军主力舰艇是战列舰,一战后航空母舰出现,但只是海上辅助的作战舰艇,下列哪一次战役说明航空母舰开始对海上作战起主导作用 A.珍珠港事件 B.中途岛海战

十年真题汇编: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解析版)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2019.4·浙江高考·22)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 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张伯伦……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结合所学,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张伯伦换来希特勒在“英德和平宣言”上的签字,故选B项;参与讨论凡尔赛和约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排除A项;1939年由于英法对徳绥靖,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并未取得实质进展,排除C项;《非战公约》是法国为得到自身安全保障于1928年推动制定的,且张伯伦1937才上台担任英国首相,排除D项。 2.(2019.4·浙江高考·23)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1月……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故①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故②错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故③错误;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3.(2019.4·浙江高考·24)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

噶米精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可以用绘制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归纳。 2.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本课另一个重点。学习时,可以通过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并结合德、日两国执行的对外政策,来了解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及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及影响。 3.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结合一些图表数据以及相关史料,来归纳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并与罗斯福新政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明确德、日与美国都受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只是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是通过自身改革摆脱了经济危机,而德国和日本则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转嫁经济危机。 1.表格归纳法。通过图表的方式总结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2.横向联系法。通过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横向联系,了解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漫画观察法。通过漫画欣赏的方式,理解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实质,了解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4.史料分析法。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图片导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最终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这幅漫画所表现的就是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头目企图蚕食世界的情形。怪兽头部是德国元首希特勒,他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背部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他是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尾部是日本内阁首相东条英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三人组成的怪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电影导入 1976年公映的英国影片《苦海余生》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描绘的是“圣路易号”船上一群普通的德国犹太人因希特勒的统治而无法在祖国安身,不得不离开德国前往古巴避难的故事。《苦海余生》(另译名《漂泊天地苍茫时》)以极其凝练、生动的电影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让那些犹太人的遭遇极大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 1939年,纳粹法西斯大张旗鼓地将社会各个阶层的犹太逃亡者安置在一艘豪华客轮内,载他们至古巴的哈瓦那避难。然而,当轮船抵达哈瓦那港后,古巴政府却拒绝船上的犹太裔乘客入境,这是纳粹早就预料到的结果。凭此,纳粹党证明了“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种族”这一荒谬的结论,从而为希特勒的种族清洗政策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希特勒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除了迫害犹太人,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政权还有哪些罪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1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教材P63) 1.法西斯的创始人——墨索里尼

2020届浙江选考大一轮复习必修第1册 专题5 第18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下)

(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 (1)波兰迅速溃败的原因 ①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③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④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2)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军事理论落后,对“闪电战”认识不足,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认识不深。 ②根本原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法国备战不足,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③外部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于西线,意大利趁火打劫。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b) (1)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军将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反攻保存了实力。 (2)不列颠之战:1940年,德国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

不断空袭英国本土,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军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 (1)爆发:1941年6月22日,(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2)影响:①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②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的失败。③对整个战局: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 (1)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2)影响:①对日: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②对美:损失重大,卷入战争。③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④对整个战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⑤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c) (1)原因: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形成:1942年元旦,在华盛顿,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意义:①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1941年9~12月)——(c) (1)概况: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指挥)——德军。 (2)结果:德军被歼50余万人,仓皇后退。 (3)意义:①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c) (1)概况:①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1942年7~11月),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②苏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942年11月~1943年2月),全歼德国第六集团军。(2)意义:①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②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它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3.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c) (1)概况:①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②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德国_闪击战_的第一次失败_斯摩棱斯克之战_张志刚

36 百战经典 KNOWLEDGE IS POWER 德军之“快”,苏军始料不及1941年6月22日,当300万德国军队从1500千米的战线上发起突然袭击时,苏军几乎毫无准备,大批指战员在睡梦中就牺牲了。德军闪电般快速进攻势头一直延续了一个多月,大量苏军主力还未展开作战就已经被合围。当德军取得了明斯克大捷后,古德里安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斯摩棱斯克,这是一把打开莫斯科大门的钥匙,这里是“曾经成为拿破仑军队通往莫斯科道路上可怕的障碍的俄罗斯古城”。7月10日,德军第2装甲兵团的先头部队到达第聂伯河一线;14日,攻占了斯摩棱斯克城东的第聂伯河大桥;15日,第29摩托化步兵师(简称摩步师)已经攻到了距离斯摩棱斯克只有18千米的地点;第1骑兵师到达斯塔伊拜恰夫的东南方;第4装甲师在齐里可夫与莫来提乞之间;第3装甲师在乔塞与莫来提乞之间,第10摩步 师在莫吉内夫南面,对莫吉内夫 的苏军形成了合围;第10装甲师突破到了波罗茨克;党卫军帝国师在它后面;“大德意志”步兵团在莫吉内夫北面;第18装甲师到达了克拉斯尼地区,第17装甲师在来地至都布罗夫罗地区。几支前卫部队以几乎齐头并进的姿态插向斯摩棱斯克侧后,而步兵已经渡过了第聂伯河。但是很快苏军就开始组织反击,差不多有20个师的兵力猛烈地插向古德里安第2装甲兵团的右翼,同时被围困在莫吉内夫阿尔夏 的部队也开始突围。苏军希望能将德军步兵驱赶回第聂伯河右岸,从而孤立占领斯摩棱斯克的德军摩托化步兵师和前卫装甲师。苏军以强大兵力展开迅猛的反击,德军装甲部队随时有被切断补给的可能。但是古德里安却采用了最冒险的应对办法,即坚定决心,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挺进, 击垮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守军,穿 插包围苏军。因为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一样,深深地信奉弗里德希大帝的名言“进攻愈猛烈,伤亡愈小”。 而古德里安本人也像他的部 德国“闪击战”的第一次失败 ——斯摩棱斯克之战 ◆ 张志刚 前言:虽然苏军最终没能收复斯摩棱斯克,没能守住莫斯科前面的“最后一道大门”,但是却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牵制在这一地区2个月,极大地延缓了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速度,极大地消耗了德军装甲兵团的战斗力,也使德军的“装甲闪击”战车第一次在苏军阵地前抛锚,这些都为打赢未来莫斯科保卫战埋下了伏笔。 朱可夫元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影响: 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的矛盾 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 绪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 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 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 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⑵不同点: 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⑵时间:1935年——1936年 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⒊西班牙内战 ⑴背景: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1936年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③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⑵时间:1936年——1939年。 ⑶各方政策和态度: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②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 ⑷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11月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四、走向世界大战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⒈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⑴目的:①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②祸水东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事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实行姑息纵容的政策。) ⑵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 ⑶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⑷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⑸表现:①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③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④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闪击战

闪击战 ——陆军作战方式大变革 10100170174 历史系苏栋 一提到闪击战,不少人会想到二战时期德军装甲兵的创始人古德里安,其实最早的闪击战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孙子所著《孙子兵法·军争篇》就已经讲到: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不过在现代战争中将闪击战发挥到极致的却是德国军队,其代表则是大名鼎鼎的纳粹德国陆军大将古德里安。 1888年6月,古德里安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军人兼地主家庭,不满13岁被送入候补军官学校,18岁便被任命为少尉,先后服役于步兵营和电报营。1913年入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亲身参加了一战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自1922年起,致力于装甲兵及其运用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任军长、装甲集团军和装甲集团军群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古德里安早在汽车部队任职时,便开始注意当时英、法、苏等国军事专家关于摩托化部队和坦克作战的理论与实践,悉心研究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战例。他打破传统,推翻陈见,大胆提出装甲兵是陆军中的“决定性角色”,其他兵种处于辅助地位,以及成建制的使用装甲部队的全新思想;主张装甲兵应在空军和摩托化步兵强大支援下快速突破对方防御,突入敌纵深并分割围歼敌重兵集团,摧毁或夺取重要工业区和原料产地,占领交通枢纽,破坏敌政治、军事中心,迅速彻底击败敌人,从而构成了“闪击战”思想的核心。而德国的第一批、同时也是世界第一批装甲兵团便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于1935年组建,为“闪击战”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了物质基础。在随后的侵略战争中,他创建的装甲兵团发挥了重大作用。下面就谈谈德国装甲部队在战争中极致的发挥以及堪称完美的表现。 1935年,古德里安升任德军第二装甲师师长。最先的闪电战是由古德里安在攻打波兰时使用的,古德里安倾其手下全部精锐兵力,集中了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波兰西部势如破竹的撕碎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在装甲部队与空军的合围下,组织陈旧但体积庞大的波兰军队被迅速分割,包围,消灭,至1939年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同时也创造了战争史的又一传奇。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3万余人。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到1939年,他就已经升任19装甲军军长。1940年5月11日凌晨,古德里安率领第19装甲军参加入侵法国的行动,立下了大功。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1940年5月28日,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新组建的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司令官。自1941年6月古德里安就奉命到苏德方向准备开战。为达成闪击效果,德军组建了四个装甲兵团;古德里安担任第2装甲兵团司令官,他和霍斯上将的第3装甲兵团一同归中央集团军群节制。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古德里安指挥自己的装甲兵部队渡过布格河,突破苏军前线的防线,如入无人之境地沿着通往明斯克的公路奔驰。在进攻中,古德里安多次亲临第一线,仅24日一天里就有三次险些丧命。27日,古德里安的部队抵达明斯克。古德里安和霍斯的两个装甲兵团的大纵深快速突破,为中央集团军群的成功合围立下了首

德国法西斯的崛起

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原因 姓名:陈飞学号:20100642016 班级:2010级2班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整整66年,德国席卷整个欧洲,这次战争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摧毁了旧的殖民体系,英、法旧的殖民主义国家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诞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从西欧大规模向北美转移,当我们回过头,再去思考这场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时,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在战争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是什么思想和力量在推动者“二战“的爆发,生活于文明社会中的人类又怎会变得如此嗜血如命?为了揭开谜底,一切答案都在推动战争的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开始说起。 关键词:德国法西斯希特勒民族主义中资产阶级特权阶级 一: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盛行个人专断 德国是一个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在1871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领导德国完成统一的普鲁士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统一后的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专制注意盛行,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在“一战”战败后,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缩小了德国发展必要有生存的空间。而1929-1933的全球经济危机,各国实行保护政策,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加困难,全国人民都希望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但是的“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没有办法实现人民发展的愿望!面对现实的无力,德国人民怀念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他们,实现自身发展,这为“纳粹党”上台执政,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凡尔赛和约》掠夺,激发“民族主义”的复仇心理 在“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对战败的德国进行了惩罚:(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凡尔赛和约》使德国损失了1 0 %的领土,1 2 .5 %的人口,以及包括山东在内的所有海外殖民地。使德国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失去了欧洲大国的政治地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基本史实;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知道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德、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 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1)材料中图一是哪一党的党徽臂带? 提示:纳粹党。 (2)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 提示:学生自主回答(首先赢得群众支持;其次当选国家总理,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图解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