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癌变发生率。方法对170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其他医院报道的案例比对分析。结果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妇女。一旦发生癌变,及早发现、及早手术预后还是很好的。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癌变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甚至可随月经期内膜的剥脱而自然消退,但也可能经增生、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现将对非典型增生相关病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最近几年共收治170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对其长期随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北京协和医院等其他医院报道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比对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及Fishers检验。

2结果

(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分析170例子宫内膜增生长期随诊的结果,其中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在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其癌变率可达30%~50%。

(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的4例中,有3例超过了5年,最长2例为10年及15年,最短的1例为3年半。

(3)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妇女。北京协和医院统计5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平均年龄34岁,<40岁者占80.4%。

3讨论

3.1疾病描述

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增生性病变,仅少数可以缓慢发展为癌。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有关。

3.2临床症状

突出症状表现为月经失调,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稀发,闭经或闭经一段后出血不止。一般称之为无排卵功血。生殖期无排卵功血患者除阴道流血以外,不孕也是其主要症状。

3.3分析内膜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1)年龄: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癌变率分别为3%、25%,差异较大。

(2)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按照病理分级不同癌变率不同,轻度非典型增生的癌变率为15%、中度非典型增生的癌变率为24%、重度非典型增生的癌变率为45%。

(3)通过子宫内膜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观察,长期较大量持续孕激素治疗反应不好者,或虽有短暂反应,但停药即很快复发,要考虑癌变倾向,或甚至已发展为癌。

(4)分析子宫内膜的分子生物学改变,28%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子宫内膜样癌中出现微卫星的不稳定性。约40%~90%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癌有肿瘤抑制因子PTEN突变。

3.4治疗原则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临床上结合具体症状、体征及组织学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5药物疗效

经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后96.7%内膜恢复正常。孕激素治疗后内膜病变的消失率以孕激素治疗不典型增生的反应较好,病变消失率可达70%~94%。比较而言高分化癌的反应较差,但其病变消失率亦可达60%~75%。

3.6预后

3.6.1癌变率及癌变时间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在组织发生上有密切的关系,不典型增生可能成为内膜癌的癌前变化。但是,由内膜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内膜癌的几率不容易确定。因为许多患者,特别是年龄已近绝经或已绝经的妇女,一经诊断为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刻进行子宫切除,无法观察其自然发展规律,所以很难确切得知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

3.6.2复发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经保守治疗内膜可以转化,有的甚至还能妊娠,但仍有可能复发。

3.6.3存活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促排卵药物或孕激素积极治疗,大多数内膜反应好预后好。在严密随诊过程中,如发现少数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及时进行子宫切除,尚可避免发展为癌。即或仍有一定的癌变率,但癌变时间间隔都比较长。只要坚持长期定期随诊。一旦发生癌变,应及早发现及早手术预后还是很好的。

3.7预防

因具有癌变倾向,故应在治疗后做好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熊艳.几种肿瘤性标志物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探讨[J].武汉大学,2010(4).

[3] 冒小燕,张玉泉.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2).

宫颈腺癌病例分享

宫颈腺癌病例分享 0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主因“阴道流液1年、同房后阴道流血6月”于2020-09-07入院。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伴鱼腥味,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漏尿,给予盆底功能治疗,效果不佳。6月前开始出现同房后出血1次,近3月阴道分泌物可见血丝,于2020-09-02就诊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尿妊娠试验阴性,经阴道内彩超示:宫颈管内见大小约3.5x2.9cm中高回声偏软结节,血流信号丰富,似可见蒂处血流来源于宫体下段,考虑粘膜下肌瘤。 专科检查:阴道可见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宫体及双侧附件均未见明显异常。TCT:未见癌细胞及上皮内瘤变细胞,良性反应性增生(轻度炎症)HPV(-)。 经阴道内彩超(本院):宫颈处可见范围约3.7x2.4x2.1cm低回声团,边界尚清,向下延伸至后壁肌层,CDFI:其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诊断:宫颈处实性占位,Ca?建议进一步检查。 磁共振平扫盆腔1.5-3.0T示宫颈区见类圆形略长T2信号灶,DWI 呈明显高信号,最大截面范围约为2.1x1.7x2.0cm,病灶局限在宫颈,宫颈局部纤维基质低信号连续性中断,宫旁未见受侵。诊断:宫颈占位性病变,考虑宫颈癌(T1bN0M0)。 2020-09-08第一次活检病理回报:(宫颈、宫腔)子宫内膜复杂性乳头状增生,个别腺体伴不典型增生。 2020-09-10结合超声、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第二次活检病理回报:(宫颈管)子宫内膜腺体复杂性乳头状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局灶癌变。 补充报告:(宫颈管)腺癌,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支持宫颈管来源,免疫组化结果:ER(-),PR(-),Vimentin(-),p16(3+),CEA(部分+),p53(突变型+),Ki-67(+约40%)。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癌变发生率。方法对170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其他医院报道的案例比对分析。结果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妇女。一旦发生癌变,及早发现、及早手术预后还是很好的。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癌变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甚至可随月经期内膜的剥脱而自然消退,但也可能经增生、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现将对非典型增生相关病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最近几年共收治170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对其长期随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北京协和医院等其他医院报道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比对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及Fishers检验。 2结果 (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分析170例子宫内膜增生长期随诊的结果,其中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在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其癌变率可达30%~50%。 (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变,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的4例中,有3例超过了5年,最长2例为10年及15年,最短的1例为3年半。 (3)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妇女。北京协和医院统计5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平均年龄34岁,<40岁者占80.4%。 3讨论 3.1疾病描述 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增生性病变,仅少数可以缓慢发展为癌。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有关。 3.2临床症状

61例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病理分析

61例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分段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分析患者术前的诊刮和术后子宫病理诊断符合率及肿瘤细胞分级的符合率。结果术前37例患者分段诊刮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而24例术后子宫病理均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术后病理升级。11例术后病检仍与前相符,术前组织学分级仅47例,G1、G2级例数极少,G3级6例术后4例符合。结论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分段诊刮病理诊断中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级别被降低,临床上应重视分段诊刮的内膜癌病理报告。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分段刮宫;病理诊断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已接近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的分期与病理分级的符合率、适当的手术范围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4月至 2007年11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1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及手术前后诊断存在差异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1例,年龄40~76岁,平均58岁,其中绝经前30例,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与紊乱;绝经后27例,主要表现为绝经后出血。其他症状4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检查及分段诊刮结果确诊,按1970年FIGO分期标准进行术前分期。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以帮助临床分期。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42例,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16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3例。全部患者开腹后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术后按1988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 分期标准行手术病理分期,并与临床分期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 61例患者中有4例术前诊断增生子宫内膜,术后病理均报告内膜癌。术前37例诊断不典型增生并癌变,术后24例病理升级。术前Ⅰa期15例,术后10例病理升级,见表1。表1 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略)

子宫内膜癌76例临床诊治分析

子宫内膜癌76例临床诊治分析 1991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现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 1991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年龄31~70岁,平均436岁;绝经年龄35~53岁,绝经前患者9例(12%),绝经后患者67例 (88%)。76例均经病理证实:子宫内膜腺癌65例(855%),子宫内膜腺鳞癌10 例(132%),透明细胞癌1例(13%)。合并高血压11例(1447%),合并糖尿 病6例(79%),不孕13例(171%),同时或分别合并子宫肌瘤13例(171%), 子宫腺肌症3例(39%)。按FIGO临床分期:Ⅰ期51例(671%),Ⅱ期15例 (197%),Ⅲ期9例(118%),Ⅳ期1例(132%)。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7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76例其中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49例(645%);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或活检术3例 (39%);行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4例 (316%)。激素受体阳性(ER(+)、PR(+)加用孕激素治疗。 结果 手术病理分期(FIGO)与预后的关系:Ⅰ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46个月,Ⅱ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38个月,Ⅲ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5个月,Ⅳ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5个月,4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Ⅰ、Ⅱ期)患者预后较好,晚期(Ⅲ、Ⅳ期)患者预后较差。 肌层浸润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无肌层浸润者平均生存时间52个月,肌层浸润<1/2平均生存时间26个月,肌层浸润>1/2平均生存时间21个月,无肌层浸润预后较好,有肌层浸润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术后加化疗或放疗平均生存时间48个月,术

子宫内膜增生的预防及护理

子宫内膜增生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 女性朋友可根据自身的症状,积极进行预防,有若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淋漓不净等症状应引起注意。围绝经期的妇女,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不平衡,更容易患此病。此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未产的妇女及绝经后延的妇女,特别是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妇女,尤其要高度警惕。出现以上症状及时进行行妇科检查,从而及时发现病情进行治疗 护理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区别 1 •癌变率及癌变时间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在组织发生上有密切的关系。不典型增生可能是内膜癌的癌前变化。但是,内膜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内膜癌的几率不容易确定。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如果发展为癌,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癌变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一般只有少数病例发展为内膜腺癌,但常常由于慎重安全起见而预防性地作子宫切除,因此应尽量避免这种过度治疗。 ⑴年龄: 绝经前或绝经后的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癌变率有较大的差 别。前者3%,后者25%O (2)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 不典型增生发展为腺癌与增生的分级有关。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分别为15%、24%、45%O北京协和医院41例中,发展为腺癌的4例有3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 (3)是否接受孕激素治疗及对孕激素治疗的反应: 如果内膜对孕激素反应不良,应警惕发展为癌的可能。长期较大量持续性孕酮治疗虽有短暂反应,但停药很快复发,要考虑癌变倾向,或甚至已发展为癌。 (4)组织内笛体激素受体及流式细胞计数仪所测得的DNA含量:通过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笛体激素受体和DNA含量的测定可以判别它们,

核型为异倍体者其癌变几率多于二倍体患者。 (5)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形态计量学测定: Ausems(1985)M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内膜组织进行细胞核形态计量学研究,认为其结果对于预测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最后结局有参考意义。 3.复发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经保守治疗内膜可以转化甚至妊娠,但仍有复发的可能。这种复发的倾向可能与机体内的一些使雌激素长期持续高水平的因素未能彻底纠正有关。 4.存活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促排卵药物或孕激素积极治疗,大多数内膜反应好,预后好。担忧极少数患者需及时进行子宫切除,避免发展为癌。即或仍有一定的癌变率,但癌变时间间隔都比较长。只要坚持长期定期随诊。 保健 内膜消增草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秘方,以活血化淤、散结消症为主,以理气行滞、扶正固本为佐,以达到消除月经不调症状,抑制内膜增长,恢复子宫正常功能。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特征分析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特征分析 黄文阳; 郑晓娟; 蒋英; 王淑珍 【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40)006 【总页数】5页(P846-850) 【关键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诊断性刮宫 【作者】黄文阳; 郑晓娟; 蒋英; 王淑珍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20; 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北京1024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修订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标准,分为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两类(atypical hyperplasia,A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指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腺体存在细胞的异型性,但缺乏明确浸润的证据。AH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对抗有关,存在一定的恶变倾向,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a)的癌前病变。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首发症状,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异常出血中大约15%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增生[2-3]。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结果是决定子宫切除术主

要依据,但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有25%~40%子宫切除术前诊断AH的患者同时并存没有被诊断出的ECa[4],甚至 有研究[5]报道术后病理升级率达59%。虽然这部分ECa患者通常组织分化程度好、临床期别早、预后好,但由于诊断率过低,影响了初始治疗方式的选择,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对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提示AH患者的进行深度评价,判断其术后病理升级的风险率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诊断性刮宫病理为AH患者,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ECa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病理特 征进行分析,探索降低ECa漏诊诊断率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因 AH初始治疗选择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性刮宫(有或无宫腔镜)病理提示AH。②不合并其他生殖道恶性肿瘤。③诊断性刮宫术后 未接受任何激素治疗,术后6个月以内切除子宫者。排除标准:①诊断性刮宫术 后曾接受孕激素类药物治疗。②合并其他生殖道恶性肿瘤者。③诊断性刮宫术后6个月以上行子宫切除者。④ 妊娠患者。以术后病理诊断升级ECa的患者为病例组,单纯AH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术后病理升级ECa患者的病理特征时,以同期经 诊断性刮宫明确诊断ECa的患者为对照组。 1.2 资料收集 收集纳入对象:①人口学资料、月经婚育史、既往史、家族史、内科合并症;②临床表现[首发症状、时间、症状严重程度、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③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超声所见(子宫内膜厚度、占位及血流);④宫腔 镜下所见;⑤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病理。⑥子宫切除术后病理。 1.3 治疗与随诊

宫颈原位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病例分享

宫颈原位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48岁,女性,宫颈活检。 图1:右侧一个正常腺体富含黏液,细胞核位于基底部,正常腺体下方可见鳞状上皮深染,极向紊乱,左侧腺体核深染,黏液分泌减少,呈复层。 图2:左侧腺体部分深染,黏液分泌减少,部分腺体苍白,富含黏液,但腺体扭曲,结构紊乱,视野中央可见部分腺体被鳞状上皮取代,上皮层次增加,结构紊乱,细胞异型明显。 图3:高倍镜下可见鳞状上皮结构紊乱,极性消失,失去成熟现象,细胞大小不一,异型明显,有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伴累腺。 图4:腺体小叶轮廓存在,细胞假复层,粘液分泌减少,可见富含黏液的肠化。 图5:细胞复层,肠化明显,右侧腺体粘液分泌明显减少,可见凋亡和核分裂像,局部可见潘氏细胞化生。 图5:细胞复层及肠化明显,细胞核拉长,笔杆状,部分腺体粘液分泌明显减少,可见凋亡和核分裂像,局部可见潘氏细胞化生。 病理诊断:宫颈原位腺癌,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累腺。 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是一种上皮内病变,含有恶性形态的腺上皮,若不治疗,则有显著进展为浸润性腺癌的风险。 AIS与宫颈腺癌相似,绝大部分的宫颈AIS与HPV感染相关(几乎总是与高危型HPV有关,HPV16、18型最常见),平均发病年龄40 岁左右,比浸润性宫颈腺癌的平均年龄提前10-15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大部分该病患者无症状或偶尔出现异常阴道流血。AIS多为宫颈癌常规筛查中偶然发现,检出率较低。 组织病理学特征:与HPV感染相关的普通型宫颈AIS可发生在宫颈任何部位的腺上皮,包括黏膜表层和深在的隐窝腺体,2/3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宫颈的移行带,几乎所有的病例均累及宫颈表面上皮和腺体。在部分CIN病变或是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及浸润性腺癌的锥切标本中可

子宫内膜癌的个案讨论

子宫内膜癌的个案讨论 摘要:目的:通过病例讨论,为患者选择一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病例 讨论。结果:患者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病检结果回报:子宫宫腔非典型 腺型子宫内膜增生,宫颈、双侧附件未见病变组织,双侧卵巢囊状滤泡,双侧输 卵管积水。结论:子宫内膜癌诊断在基层应更加倾向于简便、检查阳性率高的检查,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和组织学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最大程度的治疗患者疾病同时降低经济负担。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分段性诊刮;病理学检查 1.病例摘要: 患者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0天”收住入院。患者,女,45岁,平素月经规律,20天前月经来潮后经量持续增多伴血块,来我院门诊,门诊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 宫出血,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双层厚度约 1.2cm,双侧附件未见异常。门诊行分段诊刮术。病检结果回报示:(宫颈)慢性炎,局部鳞状上皮细胞化生,并可见少许挖空细胞。(宫腔)晚期增殖期子宫内膜,局灶腺体呈复杂性增生过长。建议到上级医院会诊病理切片,会诊结果回报:(刮宫)非典型腺瘤性子宫 内膜增生过长伴局限性癌变。以“子宫内膜癌”收住。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最 高约170/110mmHg,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日,福辛普利钠片10mg/日,血 压控制在140/90mmHg,20年前行“结扎术”,无外伤、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 等传染病。月经史:14岁7/30,末次月经2014.12.2。20岁结婚,孕2产2,育 有1女1子。父亲体健,母亲及姐姐有高血压病史,家族中无肿瘤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各瓣膜未闻 及病例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 婚已产;阴道:通畅,黏膜无充血,分泌物不多。宫颈:肥大,糜烂,无接触性 出血,无抬举痛。宫体:前位,常大,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双侧附件:未 触及异常。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双层厚度约1.2cm,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盆腔CT:子宫大,其内密度欠均匀。 2.病例讨论: 臧睿(住院医师):患者诊刮病例结果为非典型腺瘤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伴 局限性癌变,故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大体上分为雌激素依 赖性和非雌激素依赖性两种。雌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学分型为子宫内膜 样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常见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非雌激素依赖 性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学分型上包括:透明细胞样腺癌、腺鳞癌、黏液腺癌,子宫 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病情、各项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多考虑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在分期上,I期子宫内膜癌分为:Ia期,癌细胞侵及<1/2肌层组织或者无肌 层组织;Ib期,癌组织侵及≥1/2肌层组织;II期累计宫颈腺体。;Ⅲ期癌侵及子 宫以外的卵巢、卵管等或有淋巴结转移;Ⅳ期癌已侵犯膀胱、肠管及远处的肺、 肝等脏器。患者分段诊刮显示宫颈仅为慢性炎症改变。故患者应为子宫内膜癌I 期。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最高170/110mmHg,故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病III级。 患者的治疗应考虑以手术为主,手术目的一是进行手术一病理分期,确定病变的 范围及与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二是切除癌变的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术中首先进行全面探查,对可疑病变部位取样作冰冻切片检查;并留腹水或盆腹 腔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剖视切除的子宫标本,判断有无肌层浸润。手术切除 的标本应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癌组织还应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作为术后选

癌症案例6(子宫癌)

癌症案例6(子宫癌) 什么样的人会得子宫癌? 它可怕吗? 子宫肌瘤=子宫癌 子宫肌瘤虽非恶性肿瘤,但是妇女中发病率甚高,对妇女的危害非浅。子宫肌瘤的祸根在卵巢,由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分泌偏高所致。故先兆症必见性欲亢进、乳房发胀、月经过多等内分泌综合症。 病因病机 子宫肌瘤虽属于良性肿瘤,但在妇女中发病率极高,且有1%~4%的恶变率。而且进来有升高趋势,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黄帝内经》中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泄不泄,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 发病机制 子宫肌瘤的发生激战与冲任失调,肝肾阴虚及相火偏亢有密切关系,由于相火旺盛,煎熬浊液,致浊液内结成瘤。当然和肝郁气结下焦寒湿不调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代医学也认为子宫肌瘤与卵巢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因此患子宫肌瘤的人往往合并有卵巢病变,原因就在于此。现代营养学同时也认为该病与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缺乏睡眠、以及常常上网从事电脑工作有一定的关系。 今年注意到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服避孕药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雌激素水平改变的缘故。此外,本病与家族、种族及遗传也有定的关系,如美国黑人妇女几乎占一半发生率。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 一、瘤前潜病 ⒈卵巢改变 子宫肌瘤病人大多有卵巢改变。如卵巢增大,出现子宫内膜增生过度、月经过多、性欲偏亢、如房发胀等信号。 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一般出现在40~50岁之间,大多数子宫肌瘤都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卵巢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本病远期有发生子宫肌瘤的隐患。 ⒊输卵管改变 大多数子宫肌瘤可能见或并见输卵管炎,仍与输卵管及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过高有一定关系。 二、早期先兆 ⒈月经量增多 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是其主要讯号。因为子宫肌瘤生长于卵巢增大,功能偏亢的年龄,由于雌激素水平偏高,致子宫内膜增生,一方面因为肿瘤的存在而影响子宫收缩,故可致经量增多。 ⒉白带增多 由于肿瘤的刺激因素,白带增多为子宫肌瘤的早期信号。 ⒊阴道出血 少数有非月经周期性出血及不规则出血 ⒋性欲偏亢 为本病卵巢功能偏亢,性刺激水平偏高的信号。 报标症 40岁以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经量增多,常为自子宫肌瘤的报标信号。 典型征兆 ⒈小腹触到包块,或妇科三合诊触到肿块 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⒊小腹坠胀不适,子宫浆膜下瘤蒂扭转可引起剧痛。 ⒋绝经期后,随着子宫的萎缩而停止生长,症状可缓解。 ⒌如为多发性者,则经量增多及压迫症状更明显。 若恶变为癌,则出现不规则出血、疼痛、白带恶臭,尤其原子宫瘤迅速增大,出现增多而不规则,白带增多都应引起注意。 总之,绝经期后,肿块不但不萎缩,反而迅速增大,则应考虑到癌变的可能。还有千万不要认为等我绝经后,子宫肌瘤就没有了,发现了自己有子宫肌瘤就是不去治疗,另外要强调一点,化验的人不是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什么?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又称为子宫体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镜下可分为腺癌、腺角化癌、鳞腺癌、透明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引发的? 在如此美好的时代,要享受着幸福时光,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疾病,我们要积极的面对,了解疾病才能更好治疗它,不要等到医生都束手无策时再来追悔。今天要讲讲的疾病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看看专家怎么介绍: 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引发的? (二)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由米勒管上皮发生而来。肿瘤组织多数形成类似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腺癌结构,但亦可形成米勒管上皮多向分化的其他组织类型的结构。病理组织学上表现出女性生殖道各种不同部位的组织类型的形态特征,并依此而分型命名。 1.肉眼表现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虽然很多,但各种不同组织类型的癌大体表现没有明显差别。癌组织在子宫内膜呈局限性生长或弥漫侵犯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局限型病变多位于子宫底部和宫角附

近,后壁较前壁多见。早期局部内膜表面粗糙,无肿块形成,此时检查子宫标本时要特别注意宫角,因病变不明显,诊刮时不易刮到此处。当肿瘤向宫腔内生长时,形成息肉状或菜花状肿块。肿瘤向肌层生长浸润时,形成坚实的肿块,浸润深浅不一,肿瘤与肌层间界限清楚。子宫体积增大或不增大。癌组织灰白色,粗糙质脆或鱼肉状,可伴有灶状出血,分化好的癌肉眼不见坏死,但分化差的癌较常见坏死。有的肿瘤表面形成坚实平面,有时伴有溃疡形成。少数病例癌可沿黏膜表面浸入宫颈管,甚至深达宫颈间质层,也可侵入输卵管。 2.组织发生学和组织学类型 (1)组织发生学:女性生殖道器官和组织是由胚胎时期的米勒管发育、演变、分化而来,米勒管乃由体腔上皮内陷而形成。因此,米勒管上皮具有分化形成输卵管、子宫、宫颈及阴道穹隆上皮的多向分化能力。出生后,这些胚胎时期的未分化细胞仍保留在成熟机体的生发层组织内,具有增生及多向分化潜能。正常生理情况下,生发层细胞只显现单向分化,维持该组织细胞的新生与衰亡的替代。病理条件下,如向肿瘤分化时,生发层未分化细胞可显示增生、分化不良和多向分化潜能,形成与原该处组织不同类型的米勒管上皮分化的组织。因此在女性生殖道器官或组织发生癌时,不但可形成与原组织相同类型的癌组织,即子宫内膜样腺癌,而且可以出现米勒管上皮分化为其他部位组织类型的癌,如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黏液性腺癌、鳞状细胞癌、混合性癌及未分化癌等。 (2)组织学类型:由于子宫内膜癌保留有米勒管多向分化潜能,因此癌的发生常出现多种分化的组织成分。各种成分出现几率很不一致,大多数癌组织只有一种与子宫内膜腺体相似的腺癌成分,称子宫内膜样腺癌,或完全由米勒管向子宫内膜以外的女性生殖道其他部位分化的另一种组织类型的癌细胞构成,以致出现与子宫内膜腺体不同组织类型的癌,如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黏液性腺癌、鳞状细胞癌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分析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 增生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时使用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内,选择64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月 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随机抽取各32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用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的为研究组,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的为对照组,术后3、6、12个 月进行回访调查,比较两组3个时间点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子宫切除率。结果:两 组3个月和6个月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12个月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要优 (P<0.05),不良反应和12个月子宫切除率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在治疗月经过 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时使用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远期治疗效果较好,且12个 月后仅有1例进行了子宫切除,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因此可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宫腔镜子宫内膜 电切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子宫内膜增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属于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是指腺上皮存在异型性,属于子宫内膜的上皮内肿瘤,是月经过多的原因之一, 按病变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并且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单纯性增生伴不 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4种[1]。对于其治疗临床多使用手术的方法,本研究回 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内,探讨65例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效果。 1.一般资料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内,选择64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 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随机抽取各32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2.83±6.82)岁,病程0.2-3年,平均病程(1.85±0.54)年。5例单纯性增生,8例复杂性增生,11例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8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对照组患 者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2.16±6.82)岁,病程0.2-3年,平均病程(1.79±0.48)年。6 例单纯性增生,7例复杂性增生,10例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9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 增生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家属均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的伦理委员会也批准了本次实验,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标准,并配合本次研究,并且符 合月经过多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其它类型子宫内膜增生,其它妇科疾病,恶性肿瘤,器 官功能障碍,不配合本次研究,严重精神性疾病[2]。 1.2研究方法 研究组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3]:对患者进行麻醉,测量患者的宫颈长度,在宫腔内放入一次 性的双极消融器,启动消融器检测宫腔的完整性,用三维双极射频将子宫内膜切除。 对照组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4]:对患者进行麻醉,扩张宫颈放入宫腔镜,自子宫后壁起用 电切环沿着两侧壁与前臂,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将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基底层、 2-3mm浅肌层进行切除,在宫颈内口停止电切,最后将宫底内膜切除。电凝止血创面出血处。术后3、6、12个月进行回访调查。 1.3观察指标

早期子宫内膜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

早期子宫内膜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妊娠结 局分析 背景和目的约3%~14%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其中70%~85%尚未生育。迄今保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报道多为小样本临床观察,多数仅针对肿瘤疗效进行研究,尚无预测保留生育功能妊娠结局的相关指标。 本研究希望明确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治疗效果、为预测妊娠结局提供相关指标。对象和方法总结国内外对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现状,对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价疗效和安全性。 回顾研究北京协和医院20年来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共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初步探究HOX A10、APOD、SCD、LEPR、SREBP1、FASN等分子标记物在这些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妊娠的关系。并通过对妊娠相关因素的分析,构建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妊娠结局。 结果荟萃分析中纳入25篇文章共445名患者。基于随机效应模型,患者对孕激素的反应率为82.4%,复发率25.0%,妊娠率28.8%,活产率19.6%。 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以及凝血试验异常是最常见的治疗相关副反应。2例患者在随访时出现疾病相关死亡。 纳入49例具有生育意愿及生育结局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平均年龄29.3±3.5岁。全部获得病理CR,中位CR时间6个月。 50.0%患者成功妊娠,34.7%患者最终成功获得活产儿,活产率为70.8%。平均随访62.5±41.7个月,57.1%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21.9±18.9个月。 发病前是否合并不孕、治疗前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相关。HOX A10在肿瘤组

子宫内膜癌150例临床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150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11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50例,分析与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率相关因素。结果:年龄大于等于56岁的患者3年、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小于56岁的患者(P<0.05);早期(Ⅰ期、Ⅱ期)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晚期(Ⅲ期、Ⅳ期)患者(P<0.05);组织分化较好的(G1、G2)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组织分化差的(G3)患者(P <0.05);肌层浸润深度小于1/2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肌层浸润深度大于等于1/2的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与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故早期发现并诊治子宫内膜癌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Method: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underwent primary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firmed by pathology from Feb 2004 to Dec 2011 in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ages we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56 years-old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ages were less than 56 years-ol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phase Ⅰand phase Ⅱ)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latter perio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degrees of tissues differentiation(G1 and G2)were bett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degrees of tissues differentiation(G3)were ba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muscular infiltration depth were less than 1/2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muscular infiltration depth we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2(P<0.05).Conclusion:Age,surgical-pathologic stage,tissu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So early discovery,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can raise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Key words] Endometrial carcinoma;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经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亦明显上升。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自生殖年龄到绝经后,高峰发病年龄为50~69岁。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相比,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的病程发展相对缓慢,临床症状出现早,容易早期发现,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病灶尚局限在子宫内,因而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佳[1]。本文通过对150例笔者所在医院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争取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