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应急通信的主要技术(2)

1.2 应急通信的主要技术(2)

1.2 应急通信的主要技术(2)

课程教案

第 5 页 共 5 页 《应急通信》课程教案

学年第1学期 教案编写人: 课程名称 应急通信

本次内容 应急通信的主要技术(2) 授课班级 通信类专业各班级

时 间 第 3 周 第 2 次 教学课时 /单元课时

/项目课时

64

本次授课

需求分析 课程对象: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掌握课程内容,懂得实际操作,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应用。

本次课程所处的环境: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室。 学生学习的难度:普通难度。

实验实训的条件:教材一套、相应教案一套、多媒体课件一套、实训室一间、辅助实训场地若干。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应急通信的主要技术,卫星通信;

能力目标:

1.了解并掌握应急通信的主要技术,卫星通信;

2.熟悉相关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协作能力。

课程设计 授课方式(方法、手段)

1.讲授法

2.实践法

核心任务:

重点:无线侧网络设备维护操作

难点:移动网络优化操作

教学(学习)设计:

【课前准备】

应急通信涉及的技术热点简介

应急通信涉及的技术热点简介 (1)公众通信网包括现有的PSTN/ISDN、PLMN、互联网以及下一代网络等,是应急通信的网络支撑,用于紧急情况报警、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的通信连接等,涉及的技术热点包括下一代网络(IMS)对应急通信能力的支持、互联网对应急通信的支持、优先路由、过载控制、对用户的定位等。 (2)对于应急通信现场,首先要保障指挥通信,通常以无线方式为主,使用集群、卫星、WiMAX、应急通信车、便携式终端、视频监控、P2P等技术手段,快速部署通信网络,提供通信保障。其次,要满足监测与预警的需求,尤其是出现重大灾害事故时,现场的监测与预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和数据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加强对现场的监控以及各种灾害事故的实时信息智能处理,提高应急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 (3)各种便携终端为实时现场数据以及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提供了可能,为应急处置提供全面、丰富、实时的现场信息。视频监控可以提供第一手的现场资料,而对于油轮泄漏、化工污染等特殊事故现场,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进行监控。在紧急环境中,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对当事人、险情、车辆、物资等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定位,涉及基于网络和基于卫星的定位信息的收集,以及定位信息的发布。应急指挥通信车作为可移动的指挥站,是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实现多种不同制式、不同频段的应急通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不同通信网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以及与远程指挥中心的实时通信。另外,为更好地减少灾害及在灾害救援工作中的损失,统一的调度和指挥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现场指挥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各部门或系统都有自己的通信方式,但部门之间的通信却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如通信设施不足、无法互联互通等。因此,不同通信手段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非常重要。 应急指挥中心通常由各部门单独建设,但不同部门之间的应急系统如何互联互通、信息如何共享、系统本身如何实现容灾备份,以及应急通信服务中的信息安全、加密要求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技术热点。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趋势分析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趋势分析报告 当前,全球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将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技术、业务、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将成为这个时期通信产业的主要特征:一是通信业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步向终端和内容产业延伸,通过提升客户体验,在内容上不断拓展新的媒体,围绕人们的娱乐、社交和商业活动提供业务应用;二是电信网络和IT网络设备的有效融合,网络架构逐步向云计算演进,提供宽带、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便捷、低成本的信息和网络服务;三是通信业将进一步满足行业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物联网,不断拓展网络和用户的属性与边界。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通信产业面临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来自其他行业的挑战。 针对大学生目前关心的就业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几个就业发展方向: 一、通信技术研发人员 职业通路: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人才行情:前几年通信行业处在春天,研发领域提供了很多高薪职位,即使是今天,像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知名企业的研发岗位的待遇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但这样的公司和岗位相对我们每年不断增加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太少了。究其原因,除了通信产业规模和市场发展的停滞直接带来的人才需求减少外,还有大学对通信专业设置的态度:“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许多学校实际上不具备开设该专业的实力,关键在师资和实验设备上。但即使这样,我们同样不要灰心,毕竟就我们的专业而言,本科生在专业能力上很难做到一毕业就能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很多企业选新员工的标准是“专业基础扎实、思路开阔、英语良好、有点创意。” 分析建议:“大学四年能把毕业证、学位证、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证拿到就可以了,其他的都靠混。”时下毕业生中流行这么一种观点。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这样,最少是学通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公司招聘都会进行一场专业考试,跟应付在学校的考试一样,你也可

考斯特应急通信车技术方案

考斯特应急通信车技术建议书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制造遵循的主要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设计遵循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车体结构改造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体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用的车体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具体性能参数如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底盘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身改造及加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总体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体外部造型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体外观喷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身加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车密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体隔热、隔音防电磁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内布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号接口和电源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辅助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供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载空调系统及风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缆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准机架及设备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支撑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会议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口面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灯照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报警及保护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装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内装饰采用的材料和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体外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配电方案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电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现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电控制、监测与显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卫星应急通信项目解决方案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2007-3-16 13:56:54 阅读531次 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的指挥效率,公安、军队、市政、电力、地震、气象、电信、疾病控制、防火等诸多领域急需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为其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由于通信线路的限制,通常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主用线路,卫星通信灵活多样,机动性好,但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系统平时应可用于一般的民用通信租赁,为商业用户提供高速率的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遇突发事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应急通信网,迅速转变为应急战备状态,保证各种通信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 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 1、平战结合,注重实用性 网络建设要考虑平时应用,尽量简化中心站和远端站的配置,提高利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整个系统资源可以用来处理民用通信:如电视会议、数据输出、视频传输等工作;当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中心和整个系统资源将全部用来应付紧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和指挥,达到“一点感知,处处可知;闻警而动,处处协同;有备而战,临危不乱”的状态。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 着眼于应急联动实际使用现状,以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前提,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不搞“高、大、全”式的形象工程。注重网管建设,合理调配转发器资源。通过引进规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科学的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硬件建设放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上。 3、支持高速率数据通信 在以往的卫星通信应用中,单链路用户数据速率达3M-20Mbps的高速率通信需求不是十分普遍,随着视频应用的日益普及,通信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速率不断提高,基于卫星通信的单链路宽带数据通信需求正越来越多。因此系统应能够支持多种类和大流量业务,可提供不低于5Mbps速率的数据通信,并具备支持大型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覆盖全国、辐射省市、地区的日益扩大的规模要求。 4、系统安全可靠,易操作,简化接口类型和协议,避免繁复的设备组合在多媒体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力求

通信系统技术规格书

第1章通信系统 10.1 概述 1)对于本技术规格书要求,承包人应逐项做出实质性响应,对于功能要求条款,应给出简要的实现方式或解决方案,对于技术规格条款,应给出实际具体指标。如有与标书指标不同之处要做出详细说明。 2)无论本技术要求书有无明确规定,承包人都有责任使本工程的系统功能与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发包人对通信系统使用功能的需要,符合现行ITU标准。 3)承包人所推荐的各系统设备的性能及特性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及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现行及最新标准及GMDSS及ITU-R标准。 4)承包人应分别列出各系统设备的主要项目清单,包括主设备、辅助设备、安装材料等。 5)承包人提供的各系统设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除了必要的主设备外,必须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相关的接口、各种软件、直流电源设备、配线设备、内部连接线缆及插接头单元、安装工具也应提供。 6)承包人所提供的主设备的处理能力计算应满足最终容量需求,将来扩容时可以不增加处理器的硬件。 7)承包人的责任:承包人应负责系统设备的供货、安装指导、测试、开通、并负责机房及接地等辅助设施的施工,对发包人技术人员的培训。 8)承包人的技术建议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各单项设备分别单列) (1)对技术规格书内容的逐项答复。 (2)各单项系统设备的详细介绍。 (3)设备计算及设备数量表。 (4)硬件描述,包括:功能、指标、系统原理,系统结构、电路连接图、错误的判断和恢复等。(5)软件描述,包括:功能、开发工具、运行方法等。 (6)接口描述,包括:接口类型、电气特性、信令、数据格式等。 (7)完整的系统装配图,包括设备尺寸、设备重量、相关接口、安装位置及空间、线缆走向等。(8)机房设备布置图及联网方式图。 (9)辅助设备的介绍。 (10)其它技术资料。 (11)系统设备介绍和其它技术资料中至少应包括。 a.系统主体结构。 b.系统设备性能。 c.信号及信令方式。 d.软件系统。 e.操作与维护。 1 f.软硬件可靠性、MTBF及计算方法。 g.处理机的处理能力。 h.设备机械结构。 i.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电源)。 j.接地要求。 l.技术规格书没有提到而承包人认为有必要说明的问题。

应急通信发展现状

应急通信发展现状 处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通信技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种技术。一旦通信网络发生故障,对社会生产、人们生活等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应急通信作为紧急网络的一种,旨在为处于紧急事件中的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通信服务。 一、概述当前应急通信发展的基本现状 应急通信技术,主要是一种紧急通信手段,通常结合了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通信,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抢险救灾方法。现阶段,我国应急通信技术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如下几点问题:其一,应急通信设备落后陈旧。当前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作为我国主要的两大通信领域,他们的通信设备大多数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沿用下来的,存在极其严重的老化现象。随着信息技术更迭迅速,传统通信设备无法满足当前的应急需求,应该及时更新换代。其二,政府与企业应急通信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电信领域收益大,因此资金投入较多,而应急通信领域资金较少,无法保证应急通信的保障效应。其三,缺乏自主研发设备。当前,我国通信领域发展中大多数采用进口设备,如卫星设备,缺少自主性设备与研发。假若发生战争等突发事件,将无法维持正常的紧急通信。 二、优化应急通信网络结构与技术手段

1、应急通信的网络构成。应急通信网络的内部系统较为复杂,涉及到的通信技术较多。通信系统中,主要有公众通信网络,如蜂窝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固定有线网等;专用通信网络,如卫星网络、集群网络以及短波网络等;同时还包括现场监控救助网络系统与公众传播网络系统等。在通信系统中,专用通信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应急通信处理中,因应急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设备损害程度不同等因素,应急网络的系统构成也各不相同,通常呈现动态性、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故此,面对不同的紧急事件需求,政府应该按照网络结构进行合理选择。 2、应急通信技术的基本类型。应急通信工作涉及到多种技术的应用,如何选择技术手段类型取决于紧急事件的性质。通常来说,如果发生应急突发事件极易破坏自身的应急系统,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维持正常通信。故此,在运用应急通信时,有关部门应该综合考量交通因素、电力因素、中继因素以及超负荷量因素等影响。就交通领域来说,若发生紧急事故时,通信技术只有在交通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才可工作,所以通信紧急系统应提前完善容灾备份通信体系,避免交通出现阻塞时不会对应急通信造成影响。 3、通信技术的热点分析。近年来,无线网、宽带技术的相继出现,变革了应急通信技术手段,并衍生出更多新形式的技术热点。通常来讲,系统的应急通信主要有三个步骤,而通信技术热点恰好都分布在这些步骤之中:首先,应急指挥中心,这一步骤构成部门较多,一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分析

信息院通信学科发展形势分析报告自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近年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必备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1、 学科概况 通信工程源于电机系电机工程专业,是由有线电、无线通信、电子技术等专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产业。而它真正地进入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吹过来的信息革命飓风,为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通信工程专业有了它现在的名称,产出的大量技术成果也走在了世界前沿,如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的研究,光纤高温传感器、光纤环形腔的细度及环形激光器的研究,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技术等。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涵盖了电信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以及各种通信IT。它是一门研究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显示、测试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本学科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关键的作用,是国家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系统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应用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能力,能适应通信领域内网络、系统、设备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工程设计及运行维护,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了解有关无线通信技术、光通信与光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信息领域从事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工程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2、 业界对学科发展提出的要求 通信产业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先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最活跃,并已参与了国际竞争的产业。作为竞争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人才,而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是通信及相关行业领域各类多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各企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职人员接受继

移动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移动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主要应用领域: 该方案不仅应用于电信运营商,而且也满足非运营商的移动应急通信需要。 方案简介: 随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移动应急车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作为国内实力较强的一家合资通信系统综合厂商,北京贝尔具有强大的通信系统配套和集成能力,可提供各种最新的车载传输解决方案。北京贝尔可以以主集成商的身份,集成国内外任意一家通信厂商的无线设备,为用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方案组成: 本车载移动通信系统系列产品(包括:GSM/CDMA 移动应急车,移动应急卫星车等)满足GSM/CDMA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车载移动应急通信系统的需要,能够提供以下功能。 (1) 提供战备应急移动通信的要求; (2) 提供视频信号的收集和传输; (3) 提供故障设备的应急处理; (4) 提供紧急救难所需的通话需求; (5) 提供紧急放号的需求,有效降低基站建置的空窗期间所流失的客源。 (6) 解决突增的话务需求量,减少平时建置高密度的固定基站,造成营运成本上的浪费。同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北京贝尔为用户提供五种解决方案: (1) 车载移动应急卫星通信系统; a) 目的: 结合车载移动交换系统,通过卫星信道开通GSM/CDMA通信信道。 增加公众移动网的容量及覆盖。 提供视频、数据远程传输。 b) 车辆外形及主要性能: 卫星天线可自动对星 配备高性能卫星通信设备 可内置微波传输系统 可提供视频采集、传输设备 支持本地、远程监控 可根据用户需要个性化设计 (2) 车载移动应急CDMA基站系统; (3) 车载移动应急BSS通信系统; a) 目的: 通过A接口接入本地交换局以替代故障基站。 增加公众移动网的容量及覆盖。 结合车载移动交换系统及其他车载BTS系统独立组网。 b) 车辆外形及主要性能: 天线可平稳上升至20米 基站天线增益达到15.5或17dBi 内置微波传输系统 高灵敏度接收(-118dBm)

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已经提出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从这些具体要求出发,总集成工作中的详细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明确功能和性能要求。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列出经过我们初步细化后主要子系统的关键技术要求。 5.6.1.4.1、通信接入平台 通信接入平台负责接入各种通信网络,为应急平台提供统一的通信手段接入能力。此外,通信接入平台还承担CTI服务器的角色,并提供IVR功能。其简要功能需求如下: ?提供多种网络接口/信令,用于接入多种通信网络,例如ISDN(PRI/BRI)、 R2、中国一号、QISG、DPNSS、NDDI、E&M等接口 ?提供排队功能 ?提供CTI服务器的功能,包括控制和管理功能。 ?提供IVR 交互语音应答系统,负责解析并执行加载到IVR中的流程文 件。这些流程文件是利用业务生成环境软件定制的,可以完成某项特定 的功能。 ?提供相应的的应用开发环境。 5.6.1.4.2、有线调度系统-电话调度系统 实现对省内部门、地市应急平台的电话调度功能,能够与国务院应急平台有线电话调度系统互联。支持电话调度功能,并与普通电话网互联互通。满足下列功能或性能指标: ?支持点呼、组呼、群呼、优先呼叫、电话会议、数字录音功能; ?支持群答、等待、转移、连选、保持、转接功能; ?支持强插、强拆、监听功能; ?支持缩位拨号、呼出一次拨号功能;

?支持呼入一次拨号 ?支持一键呼出、一键组呼功能; ?支持号呼通功能,呼叫某个已设置多个号码循呼功能的用户时,系统自 动根据设定的号码优先级,逐个循呼; ?可组织包括党政专网电话、公网电话、移动电话、卫星电话及无线集群 电话等的电话会议,应具有同时组织至少2组独立电话会议的能力,电话会议总容量应满足不小于30方同时通话的需要;后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每个调度台应具有同时接入2路电话、同时接听2路电话,同时呼出2 路电话的能力;后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可显示被收号码,被叫号码能自动关联用户名及相关信息系统; ?系统可靠性不小于99.9999%; ?应具备2.048Mbps或155Mbps中继接口; ?须支持中国7号信令、ISDNPRI、BRI信令; 相关标准 ?YD/T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近场通信技术分析

第36卷 第6期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 ol.36 No.6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ec. 2007 ·网络与计算机应用· 近场通信技术分析 吴思楠,周世杰,秦志光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 610054) 【摘要】对近场通信技术的相关标准作了分析;对其发展过程、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该技术在商业环境中的运用模式和应用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安全问题成为决定应用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文中分别从链路层和应用层对近场通信技术中的安全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说明了目前近场通信技术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并指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 键 词 近场通信; 协议; 安全; 标准 中图分类号 TN92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U Si-nan ,ZHOU Shi-jie ,QIN Zhi-gu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Authors survey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he technology; describe the current status, as well as point out the tendency of them. The model in commer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problems of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pplication. So authors also discuss the security problems from link level and application level.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goal of further developments. Key words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ecurity; standard 收稿时间:2007 ? 09 ? 09 作者简介:吴思楠(1982 ? ),男,硕士生,主要从事网络安全与射频识别方面的研究.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是由Philips 公司和Sony 公司在2002年共同联合开发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并被欧洲电脑厂商协会(ECMA)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接收为标准。2004年,Nokia 、Philips 和Sony 公司成立NFC 论坛,共同制定了行业应用的相关标准,推广近场通信技术。与蓝牙、UWB 和802.11等无线通信协议相比,NFC 的通信距离更短,软硬件实现更简单。 各种电子设备间能够以非常简便、快速的方式建立 安全的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实现移动电子商务的功 能,如智能海报的应用等[1]。 1 NFC 应用模式 NFC 由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连技术发展而来,是 一种在十几厘米的范围内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技术。在单一芯片上,它集成工作在13.56 MHz 主频段的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非接触式读卡器、非接触式智能卡和设备间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在一对一的通信中,根据设备在建立连接中的角色,把主动发 起连接的一方称为发起设备,另一方称为目标设备。发起和目标设备都支持主动和被动两种通信模式。主动通信模式中,发起和目标设备都通过自身产生的射频场进行通信。被动通信模式中,发起设备首先产生射频场激活目标设备,发起通信连接;然后目标设备对发起方的指令产生应答,利用负载调制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在被动通信模式中,设备工 作的耗电量很小,可以充分地节省电能。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三种主要的NFC 应用模式: (1) 读写模式,如图1a 所示。NFC 设备充当阅读 器,对符合ISO/IEC 14443、15693和18092规范的智能卡进行读写。 (2) 智能卡模式,如图1b 所示。NFC 设备模拟智能卡的功能与读写器进行交互。目前只支持ISO/IEC 18092规范,暂不支持对ISO/IEC 14443和15693智能卡的模拟。

一体化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Unitex全能一体化交换机 应 急 指 挥 系 统 注Unitex 全能?为深圳长丰健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作者:蒋秋云 深圳市长丰健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2008-11-7

目录 一、公司简介 (4) 二、应急呼叫中心系统 (4) 1、应急呼叫中心系统简介 (4) 2、应急指挥软件系统 (4) 3、应急呼叫中心系统的主要特点 (5) 1)支持暴发性、大容量和高强度的呼入呼叫 (5) 2)提供多种形式呼叫接入方式,为紧急事故提供充分信息渠道 (5) 3)多种呼出管理方式,充分配合应急事故指挥调度 (5) 4)结合现在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5) 4、系统功能说明 (5) 4.1系统介绍 (5) 4.1.1 实现中继接入 (6) 4.1.2 ACD功能 (6) 4.1.3 IVR功能 (7) 4.1.4 录音 (7) 4.1.5 外呼 (7) 4.2 无线调度 (7) 4.3呼入业务处理 (8) 4.4 呼出管理及操作功能 (8) 4.5业务分类统计 (8) 4.6 知识库管理 (8) 三、Unitex一体化交换机呼叫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9) 3.1系统结构图 (9) 3.2 Unitex一体化呼叫中心系统平台 (9) 3.3 Unitex一体化呼叫中心系统功能说明 (10) 3.3.1 电话接入系统(PBX与CTI) (10) 3.3.2 语音接入系统(IVR、语音信箱) (11) 3.3.3 统一自动呼叫分配系统 (11) 3.3.4 主动呼叫系统 (11) 3.3.5 呼叫中心监控管理系统 (13)

四、方案要求及方案硬件配置 (15) 4.1系统要求 (15) 4.2系统配置 (15) 五、Unitex一体化呼叫中心系统特性 (16) 5.1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16) 5.2 固网和移动集群交换,实现应急时实性 (16) 5.3 一体化部署 (16) 5.4 升级维护简单、成本低 (16) Unitex交换机 (16) 5.5 与其他解决方案比较 (17) 5.6 Unitex技术平台特性 (17) 5.6.1 Linux系统与windows集成平台比较 (17) 5.6.2 windows集成平台系统解析 (18) 5.6.3 Unitex呼叫中心交换机系统特性 (18) 5.6.4与WINDOWS设备方案比较 (19)

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篇一:通信应急系统的方案 车载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一、背景 应急通信是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突发性紧急情况,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为保障紧急救援和必要通信而提供的一种快速响应的特殊通信机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电力设施产生破坏时,当正常通信不能保障时,为了能可靠有效地进行应急通信,指挥抢救任务,组建一套车载通信系统是保障我们电力抢修效率的重要保障。 根据我单位工作性质及实际情况,我们要能在佛山基本实现可靠的语音通信,要求能覆盖半径100KM,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之下,经过筛选采用短波车载通信电台来实现上述要求。 二、通信应急系统解决方案 1、图示: 2、基本配置要求: (1)应急抢修车 (2)短波通信电台

(3)单兵背负式短波通信电台 (4)相应规格天线 3、备选的电台型号:(1)柯顿NGT SR短波自适应电台参考价格:45000/台 理论通信距离:3000KM 主要特点: 新型手持台:这种便携式手持台能以一种方便与连贯的方式进入编程和过程调用。它提供先进的人机界面,更高效的操作和更简易的网络管理。该手持台支持从传统的简便话音操作,到具有自带CALM的复杂呼叫过程在内的各种需求。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把信道,功能和地址等信息编进机器里去。进入这些功能只需通过一系列热键。 内置的地址本能够贮存多达10个地址,并能很容易地通过菜单调用。这种便携式手持台能够安装在易见的任何地方,提供全面的信息显示。紧急选呼:NGT SR电台具有一种独特的紧急情况呼叫装置。求救信号能够自动地发送到选定的站址。 多信道:NGT SR电台具有400个信道的能力。

简易安装:在各个方面NGT SR电台都被设计成很容易安装,无论是在固定的还是在移动的环境中。设备很小,能够安装在便利的任何地方。 智能化监控:当电台处于静噪状态时,各种信道都能被监视到。任何被扫描到的信道,呼叫就可以被收到测试与保护所有的Codan电台都被全面地保护,以免诸如天线损坏、电压过压、反向极化等带来的系统失效,而这些故障常常能够损害别的品牌的电台。每一个注册用户都能够得到为期一半年的保修单。 高级功能特性:CODAN自动链路管理CALM/ALE( 可选)CODAN 自动链路管理CALM 与现用的FED-STD-1045ALE系统兼容。CALM通过发现最好的可用频道从而使系统性能最佳化。CALM收集一个频道的轮廓,以便电台能选择到最佳频道,即使是刚开始启动或切换上的电台。 新站能够自动地被网络管理系统所识别。CALM根据它所知道的台站类型(固定台或者移动台)优化频道选择。每秒钟可以扫描多至10个频道。 轻松交谈Easitalk:NGT SR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以使干扰最小化及减小噪音。Easitalk操作简便,充分的测试表明,它的性能不会因使用者语言不同而受影响。

浅谈应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浅谈应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一、应急通信技术概述 应急通信技术不同于普通的大众熟知的通信技术,这个技术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突发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冲突事件,无法实现常规的通信技术时启动的可提供紧急联络的通信技术。从它的用途的使用时长可以看出,应急通信设备具有临时性,短暂性以及随机不确定性的特点,也因此应急通信设备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安全保障。由于应急通信设备技术发展与国家社会安全,人类生活保障等方面息息相关,世界各国也十分重视其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应急通信技术列入了国家重点安全项目科研课题,尤其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更是在全国应急设备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专用以及物理隔离网络通讯等。日本由于岛国四面环海,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其他内陆占主导的国家要多。日本的应急设备偏向于自然灾害的防护,预警,联络以及对全民的应急灾害普及等方面,可以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联通各防灾救援机构,并且保证现场指挥调度的高度有效性。 我国的应急通信技术的真正开端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步建立了公共基础的应急通信设施;第二步开始通过卫星建立相对完善的应急通信网络,第三步是制定了应急通信技术的相关标准,充分发掘卫星通信技术手段,鼓励企业与国家一起研究,

建立,分类,联结专有的应急通信技术。 二、应急通信设备的技术手段分类 目前应急通信技术主要存在四种技术手段:无线电台通信,卫星通信,地面微波通信以及无线集群通信。以下对这几种通信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1)无线电台通信,主要以广播设备为主,属于发展最早期的应急通信设备,主要是为自然灾害的救援提供通讯支持,我国的无线电台通信可分为平台类电台,个人类电台以及军用电台等等。此种技术手段的普及性较高,信号接收方法较为简单便捷。但是无线电台通信存在距离局限性,在信号范围外无法传送和接收应急救援信息。 2)卫星通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太空中的卫星与地面的卫星信号接收转换器进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方式为微波传输。卫星通信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覆盖多个国家的长途通讯,如:有线电视接收;单一覆盖范围的卫星固定通信,如:静止卫星与地面的应急通信车;小型的卫星通信网络,如;VSTA网络站。卫星通信突破了距离的局限性,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功能进行专项的应急通信。面对地震,海啸等大型的自然灾害,卫星通信应急技术变得必不可少,世界范围内也在对卫星通信技术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中。 3)地面微波通信,主要是指以电磁波为载体传输信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互联网。互联网就是利用了微波的信息存储量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目前电信行业都在经历移动通信接替固定通信,流量业务接替话音业务的业务结构转型。全球电信行业收入近年来持续低增长,中国电信行业2014年来告别高增长时代,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收入增幅放缓。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893亿元,同比增长5.6%。 参考工信部数据,国内电信业已经达到拐点要求,2015年移动收入占比达到32%。《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586亿元,同比增长5.2%,移动通信收入增速已经有所回升。 目前中国通信行业处于严重的国企垄断状态,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占据整个电信行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也无法调动产业积极性。最近3-5年三大运营商收入并未有大幅增长,且在2015年开始衰退。工信部《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成4350亿元,较2015年略有下降,相比2015年,预计铁塔贡献了较多资本支出。国内三大运营商资本支出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合计资本支出4386亿,2016年由于中国联通大幅削减开支以及铁塔公司的联合效应,三大运营商的计划资本支出为3582亿元,相较2015年实际资本支出下降约18%。 2014年以来,4G网络的完善促使移动流量爆发式增长;2015年以来,中移动大力推进光接入,固网带宽消费需求释放。两者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流量每2 年实现翻倍,骨干传输网光通信设备每3 年升级一次,称为“光学摩尔定

律”。我国人均移动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2017 年10 月数据,我国人均移动月度流量已达2.3G,而2016 年同期数据为931Mb,同比增幅达147%。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40000EB,年复合增长率达36%,而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长速度更为突出,2020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8806EB,占全球数据产量的22%,年复合增长率达49%。 目前电信行业在内部管理效能低下、外部互联网公司新进入加剧行业竞争前提下,正在加速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未来2-3年将是改革和拐点双重作用的关键年,有望恢复收入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预计未来3-5年国内电信行业将处于2%-6%的收入增速区间。 在业务转型替代过程中,通信行业面临着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探索产品创新、寻找新增长点等重点目标,也是未来2-3年国内通信行业的挑战和机会。我国通信行业起步相较发达国家落后,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建设,但整体通信网络质量不到,根据akamai的数据,到2016Q3,发达国家网速基本已经10Mbps,韩国达到26.3Mbps,而中国平均网速为5.7Mbps,仅对应发达国家5年前水平。 从产业链来看,通信设备商领域,华为、中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第四,并且近两年以20~30%的速度继续增长。 往上游光纤光缆、光器件以及再往上的制造设备、原材料等领域来看,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相比技术仍有差距,正在加大研发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光纤光缆、光器件、海缆等领域都有了成果。 在4G建设末期,5G技术研发积累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改变国内通信行业大而不强的格局。《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关于5G提出目标:突破5G关键技术和产品,成为5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

应急无线指挥系统设计方案

应急无线指挥系统设计方 案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泰安供电公司无线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前言 ······················································································概述............................................................................................................................................ 项目介绍.................................................................................................................................... 客户需求.................................................................................................................................... 2. 设计方案 ···············································································系统简介................................................................................................................................... 应用技术.................................................................................................................................... 应急通讯无线宽带系统的应急通信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通信车的设计方案 ·······················································整车设计目标............................................................................................................................ 结构和布局................................................................................................................................ 内部结构设计........................................................................................................................ 外部结构设计........................................................................................................................ 4.车载通信系统 ·········································································回程网络.................................................................................................................................... 业务接入.................................................................................................................................... 音视频接入 .......................................................................................................................... 办公数据接入 ...................................................................................................................... 变电站2M数据接入 ............................................................................................................ 系统框图及业务接入系统....................................................................................................... 中心站系统组成示意图........................................................................................................ 远端站系统组成示意图........................................................................................................ 无线传输设备介绍................................................................................................................... 点对点无线宽带数据系统.................................................................................................... 无线传输基站........................................................................................................................ 、无线传输基站无线点对点传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