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精品文档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2017年9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适用范围 (1)

(二)规划定位 (1)

(三)规划任务 (1)

(四)范围期限 (2)

(五)编制原则 (2)

(六)规划依据 (2)

(七)编制主体 (4)

(八)工作要求 (4)

二、工作程序 (4)

三、主要内容 (7)

(一)基础研究 (7)

(二)目标任务 (7)

(三)规模控制与布局安排 (7)

(四)建设空间安排 (8)

(五)农业空间安排 (11)

(六)生态空间安排 (12)

(七)土地整治 (13)

(八)村民参与 (14)

(九)实施保障 (15)

四、成果要求 (15)

(一)基本内容 (15)

(二)可选内容 (15)

五、附录 (15)

附录一规划图表和管制规则 (17)

附录二资料收集 (18)

附录三补充调查 (21)

附录四用地分类 (2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加快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村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7〕2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导则。

一、总则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制定的村规划编制任务、程序、内容、方法及成果要求,适用于指导全国范围内开展村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定位

村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乡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属于详细型和实施型规划。村规划以乡级规划为依据,在村域空间内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规划任务

根据村域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村民意愿,综合研究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统筹安排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各项用地,制定实施计划。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推进土地整治、风貌指引、建筑设计等任务。

1.统筹安排农村各类土地利用,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

2.确定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加强村庄建设的引导和管控;

3.落实乡级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与地块,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4.确定生态用地布局和规模,加强生态用地保护;

5.保障农村公益性设施、基础设施合理用地需求。

(四)范围期限

编制村规划应结合地方实际,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一个村或数个村编制。编制范围为村域全部土地。

规划期限应与乡级规划的主要节点保持一致。

(五)编制原则

统筹兼顾。落实乡级规划要求,统筹考虑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在土地利用上的需求,结合村域特色,合理安排各业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

保护优先。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维护农村历史文化和村庄风貌。

节约集约。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适度集中。加大村庄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改造提升低效用地。

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各环节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简便易行。制定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规划成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村民了解和实施。

(六)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2009〕51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建规〔2012〕195号);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7〕2号)。

3.技术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10);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七)编制主体

村规划编制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村民委员会全程参与。

(八)工作要求

村规划编制工作应按照“多规合一”的有关要求,在村域空间内形成“一张蓝图、一本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吸收借鉴相关规划的技术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多领域技术单位联合编制。已经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规划的地区,如符合乡级规划和村规划要求的,可不再单独编制村规划。

二、工作程序

1.工作准备。主要有组织和技术准备。组织准备包括建立村规划编制的决策、组织和经费保障机制。技术准备包括基础资料调查、补充调查形成数据基础以及收集相关工作底图。

2.现状分析。对村域人口、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土地利用等方面开展分析,研究主要问题,明确村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

3.编制方案。围绕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的目标,结合分区引导管控,统筹安排村庄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实施土地整治,完善保障措施。

4.规划论证。通过座谈会、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对规划成果进行论证。

5.规划报批。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按程序报批。

6.规划公告。遵循公开、便民的原则,可选择在村委会、公共活动空间等区域,采取多渠道和多方式公开公示,并作为土地利用的村规民约严格执行。

图1 村规划编制流程图

三、主要内容

(一)基础研究

1.资料收集。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情况,以及涉及土地利用其他相关资料,详见附录二。

2.外业调查。

(1)补充调查。对缺少大比例尺工作底图的地区,应该开展土地利用外业补充调查,详见附录三。

(2)入户调查。调查农户农业生产、非农业收入、土地权属变化、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和主要意愿等。

3.基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未来村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上位规划相关要求、村域资源条件现状等,总结形成村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规划方案的目标导向。

4.基础数据。建议采用不小于1:2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工作底图。各地可根据村域实际,适当调整数据精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1:500比例尺精度。

(二)目标任务

依据乡级规划有关要求,结合村域功能定位,确定村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需求和目标,明确规划内容和实施路径,制定实施计划,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利用。

(三)规模控制与布局安排

落实乡级规划空间管控任务,对村域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实施严格

管控,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户均宅基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基础设施用地规模等。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整治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保护的地区,可增加相应指标和规划任务。以大比例尺底图数据为基础,衔接乡级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根据乡级规划要求,合理划分村域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明确村域开发保护格局;划定村镇建设边界(包括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各类空间规模和管制措施。其中,建设空间内设置有条件建设区,通过设置“弹性”空间合理引导村庄建设,形成相对集中、集约高效的村庄建设布局。在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可预留建设用地总量的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四)建设空间安排

1.基本内容

(1)宅基地安排

优化宅基地用地布局。遵循方便居民使用、优化居住环境、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住户需求和住宅类型,综合考虑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要求优化布局。有条件的地方可因地制宜、按规划、有步骤的引导宅基地布局逐步向规划的村庄选址自愿、适度、有序集中。

合理确定宅基地用地规模。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按照各省

(区、市)宅基地管理办法确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确定规划期宅基地规模。规划新申请的宅基地,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并严格控制在规定标准以内。

(2)经营性建设用地安排

优化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引导工业生产用地向园区集中,确有搬迁困难的,可以保留但不得扩大用地范围。

确定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根据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和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宅基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景观与绿化用地比例关系,合理确定商服、工业、仓储等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

制定经营性建设用地管制规则。结合村域实际,明确商服用地、工业生产用地、仓储用地等容积率标准和建筑要求,制定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管制规则。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安排

按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结合区位条件和发展定位,以人口为基础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具体包括村委会、卫生室、文化室、健身点、教育场所、公共活动空间等用地。

表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

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地应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

(4)道路交通用地安排

对外交通规划。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交通设施安排,做好用地规模和布局衔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与过境公路、高速公路的连接道路,以及村庄集聚点之间连接线的方案,明确各类交通道路的等级、走向和用地安排。

村庄内部交通规划。根据交通现状和设施建设情况,提出现有道路设施的修建和改造措施,对新建道路,应明确用地规模和布局。

表2 道路交通建设表

注: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调整。

(5)基础设施用地安排

明确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防灾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6)绿化用地安排

充分考虑村庄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合理确定绿地布局和规模。应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可选内容

建设空间安排还可根据本村发展特点,细化有关内容。

(1)宅基地安排。可进一步细化宅基地安排,尤其是集中布局

宅基地的开发强度、建筑高度,以及建筑风貌等内容。

(2)经营性建设用地安排。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可增加入市用地的规划安排。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安排。可进一步规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标准、建筑面积、建筑风貌等。

(4)道路交通用地安排。可进一步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停车场等配套附属设施。

(5)基础设施用地安排。可进一步明确给水、雨污水、电力、燃气、通信管线走向,设施标准等。

(6)绿化用地。可细化建筑设计、绿化植物种类,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的绿化用地要求。

(五)农业空间安排

1.基本内容

(1)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方案

依据乡级规划,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因大比例尺调查精度产生的数据差异,应予以说明。对大比例尺调查发现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内存在非农建设用地或者其他零星农用地,在村规划中应当优先整理、复垦为耕地,规划期内确实不能整理复垦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2)其他农业用地规划方案

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合理确定用于农业生产的园地、林地、草地、

水域等其他农业用地规模和布局,制定有关规划方案。

明确管制规则。其他农业用地应遵循法定保护规则,并限制其他农业用地转为村庄建设用地。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

2.可选内容

可根据本村实际,细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配套设施安排,制定设施农用地安排、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安排等。

(1)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配套设施安排。可进一步细化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具体参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等要求。

(2)设施农用地安排。按照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有关要求,规划安排中区分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明确布局和规模。

(3)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安排。确定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布局和时序,制定权属调整、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流转规则。

(六)生态空间安排

1.基本内容

(1)确定生态用地布局和规模。对国家规定的以提供生态产品或者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用地,应纳入生态用地保护。对其他具有生态功能,且符合当地农民保护意愿的地类,可纳入生态用地保护。

(2)明确生态用地管制规则。对生态用地中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如重要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

功能的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应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对生态用地中一般生态功能的区域,应限制开发利用。

2.可选内容

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生态保护和环境景观要求,依据《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1-200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等标准规范,进一步对生态用地进行详细规划。

(七)土地整治

结合人居环境治理、风貌整治、生态环境修复、乡村景观建设等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土地生态整治等方案,引导聚合各类涉地涉农资金,发挥土地整治平台作用。

1.农用地整理。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坡改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进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在明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并制定措施,对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内零星分散的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实施整治,引导区内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逐步退出,建成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集中连片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

3.未利用地开发。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流域水土治

理、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海涂及岸线资源保护等,因地制宜地确定荒地、盐碱地、沙地等开发的用途和措施。

4.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按照乡级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要求,结合农房改建、村内道路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集中对散乱、废弃、闲置的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治。

5.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

6.土地生态整治。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区域,开展土地整治,修复土地生态系统。

7.其他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可根据需要开展水利、交通、风貌景观、村庄保留和改造等整治安排。

(八)村民参与

1.规划编制应公开、透明,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村民参与到规划编制各个环节。

2.在资料收集、确定规划目标、规划重点内容、方案比选、公告公示等阶段,应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并协商一致。

3.对村庄建设用地安排、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移民搬迁等内容,应向村民说明主要内容,听取相关权利人意见。

4.公众参与可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取信息化手段,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充分征求村民意愿,切实维护村

民权益。

(九)实施保障

包括乡级政府的组织保障、规划实施的资金平衡、权属调整的合理有序等内容。组织保障应做好规划实施的监督督促等工作。规划实施的经费投入和来源需大体平衡。权属调整需要制定切实可行、村民接受的调整方案。

四、成果要求

(一)基本内容

村规划成果表现为“两图两表一规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土地利用规划管制规则。详见附录一。

(二)可选内容

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丰富成果要求。

1.规划文本。包括规划任务目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布局、土地整治、管制规则等内容。

2.规划图件。可增加相关成果图,如村庄建设布局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图等。

3.规划表格。可增加重点建设项目表、权属调整表等。

4.数据库。建立符合乡级规划数据库标准的村规划数据库。

5.规划说明。说明村规划编制过程、编制内容等情况,以及调查问卷、调研报告、听证纪要等相关材料。

五、附录

附录一规划图表和管制规则附录二资料收集

附录三补充调查

附录四用地分类

附录一规划图表和管制规则

附表1 规划目标表

单位:公顷、平方米

附表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附图1 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2 村土地利用规划图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 1总则 1. 0."1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相关要求,更好地指导村庄建设和整治,依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指引。 1. 0."2村庄整治是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进行的基本的房屋、设施和环境整理,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开展“三清五改五有”,即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有整治规划,有文体活动场地(室)、有一片成荫绿地、有垃圾收集池(站)有污水处理简易设施。 1. 0."3村庄整治规划是指导和规范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的专项规划。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依据政府发布的指导性目录[1],合理确定村庄整治的具体项目和整治的要求,并提出实施计划和措施。 村庄整治规划应符合已批准的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2]、上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等的要求,并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范。 1. 0."4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2]中确定予以保留或城乡规划确定为: 村镇建设用地且村民户数在50户以上的自然村、行政村,在根据村民意愿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时,应参照本指引的要求开展工作。

1. 0."5本指引分为基本要求和其它要求;基本要求是原则上应当达到的,其它要求则各地可根据实际取舍。其它要求用斜体字表示。 1. 0."6各县(市、区)应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指导性目录和编制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为村庄整治规划提供指导和依据。 1. 0."7本指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广东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注释: [1]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指导性目录是各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根据本地区村庄实际情况,以解决村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为重点而制定的整治项目清单。凡符合指导性目录的整治项目,各地政府应给予技术、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 [2]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是按照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另行组织编制的专题规划,其主要任务是科学预测和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明确将拟保留村庄作为整治候选对象。 2规划原则 2. 0."1政府引导,村民参与 政府应加强政策指导、技术服务,并积极引导村民自主参与村庄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能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和利益,并鼓励村民对治理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 2."

上海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上海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2010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3、基本要求 (4) 4、规划原则 (4) 5、规划期限 (5) 第二章村庄布点规划 (6) 1、村庄布点规划的制定 (6) 2、规划范围 (6) 3、规划内容 (6) 4、成果要求 (7) 第三章村庄规划内容 (7) 1、村域规划 (7) 2、居住点及集中居住点规划 (8) 3、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规划 (9) 第四章村庄规划技术规定 (10) 1、村庄建设用地 (10) 2、村域用地布局 (11) 3、集中居住点的选址 (11) 4、住宅建筑 (12) 5、公共服务设施 (12) 6、产业用地布局 (13) 7、绿化景观及村容村貌规划 (13) 8、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4) 9、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 10、河道水系规划 (15) 11、村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5) 12、防灾减灾规划 (16)

第五章村庄规划的成果要求 (17) 1、说明的内容 (17) 2、图纸的内容 (20) 3、附件的内容 (21) 第六章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规划 (22) 1、规划要求 (22) 2、主要成果 (22) 第七章村庄规划的制定 (24) 1、编制单位 (24) 2、报批(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 (24) 3、公示(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 (24) 附件一:村庄类型与面积统计表(示例) (25) 附件二:村庄现状及规划用地汇总表 (26) 附件三:集中居住点规划用地平衡表 (27) 附件四: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规划项目和估算一览表(示例) (28) 附件五:村庄规划村民调查问卷(示例) (30)

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1.1 编制目的 (2) 1.2 适用范围 (2) 1.3 指导思想 (2)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2) 2.1 村庄规划类型 (2) 2.2 村庄规划编制单元 (3) 2.3 规划原则 (3) 2.4 规划依据 (3) 2.5 规划期限 (4) 2.6 公众参与 (4) 第三章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 3.1 分类指导 (4) 3.2 主要规划内容 (5) 第四章技术要点 (7) 4.1 村庄用地分类 (7) 4.2 空间管制规划 (8) 4.3 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8) 4.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 4.5 基础设施规划 (9) 4.6 综合整治规划 (10) 4.7 村民建房规划 (11) 4.8 近期建设规划 (11) 第五章成果要求 (11) 5.1 成果要求 (11) 5.2 保护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1) 5.3 改善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2) 5.4 简易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2) 5.5 建房说明书成果要求 (12) 5.6 图纸要求 (12) 第六章附则 (13)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科学指导我省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不含城市、县城、镇、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规划编制。 1.3指导思想 本导则遵循“分类指导、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达到提升村庄规划实效性的目的。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2.1村庄规划类型 根据村庄对规划的需求,将村庄规划分为保护类村庄规划、改善类村庄规划、简易类村庄规划、建房说明书。 2.1.1 保护类村庄规划。主要指中国和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范要求,编制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2.1.2 改善类村庄规划:主要指中心村和国家、省相关试点示范村编制的村庄规划。规划包括村庄产业发展、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安排、村民建房等内容。其中,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美丽宜居村庄、美丽乡村等对规划有空间要求的试点示范村,还应按要求增加相关规划内容。 2.1.3 建房说明书:主要指村庄建设活动量较少的村,只需编制引导和规范村民建房的简要说明。 2.1.4 简易类村庄规划: 主要指上述3种情况以外的村,根据规划需要编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南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南 (试行)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2020年2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要求,指导和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在总结实践经验、借鉴优秀成果、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南》(试行)。主要内容包括6部分: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准备、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成果审批、规划实施与修改。 编写组牵头单位: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安徽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 编写组参与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1 工作原则 (1) 2 工作程序 (1) 3 工作准备 (1) 3.1基础准备 (1) 3.2组织准备 (3) 3.3技术准备 (4) 4 规划方案编制 (5) 4.1调查研究 (5) 4.2编制规划成果 (5) 5 规划成果审批 (5) 5.1村民审议 (5) 5.2技术审查 (5) 5.3规划批前公示 (6) 5.4成果报批 (6) 5.5规划批后公告 (6) 5.6数据库汇交 (6) 6规划实施与修改 (6) 6.1规划实施 (6)

6.2规划调整完善 (7) 6.3规划修改 (7) 附录A 村庄分类参考标准 (8) 附录B 村庄布局参考要求 (10) 附录C 现有村庄规划修改调整新编参考条件 (11) 附录D 工作方案提纲参考 (13)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法规名称】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颁布部门】河北省建设厅【发文字号】冀建村[2006]425号【颁布时间】2006-09-11【实施时间】2006-09-11【效力属性】有效【法规编号】282055 什么是编号?【正文】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各市规划局、建设局,扩权县(市)规划局、建设局: 为指导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厅制定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二○○六年九月十一日 附件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总体部署,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河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应遵循本导则。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条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第四条编制村庄规划,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建制镇(乡)总体规划为依据,采用符合规划要求的勘察资料和地形图。 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第二章村庄规划组织与审批 第五条村庄规划应以行政村为单位,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村委会应指定人员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过程,并协助做好规划相关工作。

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决策,并明确要求“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不断加强,各地通过编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维护了农民权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仍然面临建设布局散乱、用地粗放低效、公共设施缺乏、乡村风貌退化等问题。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也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迫切需要通过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细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统筹合理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求。 各地区要充分认识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统一部署安排,积极研究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农村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好服务和保障。 二、扎实有效做好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一)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引导村民委员会全程参与。 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整治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保护的地方,应当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其他地方要明确推进时间表,结合实际有序开展。 (二)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考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农村经济发展、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用地;落实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具体地块;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的管控,优先保障农村公益性设施用地、宅基地,合理控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提升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指导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遵循“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村路综合整治,发挥综合效益;强化对自然保护区、人文历史景观、地质遗迹、水源涵养地等的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村域内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规划期限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规划范围可结合当地实际,以一个村或数个村进行编制。规划基数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和控制,进行补充调查确定。规划编制应当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充分运用遥感影像、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成果水平。鼓励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青年志愿者,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供

1.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1.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 行)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省的实际,特制定本《导则》,用于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编制。 1.2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工农关系,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放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实惠。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3村庄建设规划基本原则 1.3.1新建村庄,为易建村,多结合防灾移民、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开发移民、拆小并大和发

展生产的需要进行。要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和目标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标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禁超标占地,引导散居民农户和村落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 1.3.2旧村整治要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挖潜,合理整合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抓好千村示范试点,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分层次,多模式,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农民意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突出建设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三清”(清垃圾、淤泥、路障)、“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加快村庄建设与整治进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 二、村庄建设规划制定 2.1基本任务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LLAGE PLANN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目次 1 总则 (1) 1.1 关于本导则 (1) 1.2 关于村庄规划 (1) 2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 (3) 2.1 主要任务 (3) 2.2 现状调查要求 (3) 2.3 规划内容 (4) 2.4 成果要求 (5) 3 村庄规划 (7) 3.1 主要任务 (7) 3.2 现状调查要求 (7) 3.3 用地分类 (8) 3.4 规划内容 (10) 3.5 成果要求 (16) 附表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18) 附录1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19) 附录2 村庄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21) 本导则用词说明 (23)

1 总则 1.1 关于本导则 1.1.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适应我省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导则。 1.1.2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包括建制镇、乡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规划的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1.3 本导则遵循“完善体系、突出重点,增强实用、分类指导,简洁易行、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重点把握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针对不同特点的村庄编制相应内容和深度的规划;充分考虑对村庄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保证村庄规划编制的操作性。 1.1.4依据本导则编制的村庄规划为法定规划。 1.1.5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1.1.6 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2 关于村庄规划 1.2.1 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包括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四个部分,本导则重点阐述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规划。 1、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以镇(乡)域行政范围为单元进行编制,可作为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单独编制。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重点镇等宜单独编制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重点对镇(乡)域内的村庄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并统筹安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山东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稿) 山东省建设厅 2006.02.19

前言(初稿) 本导则主要为指导山东省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而制定。 根据建设部要求,贯彻落实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由山东省建设厅村镇处和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本导则。 本导则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贯彻国家有关村庄建设规划的政策,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对山东省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省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确定。 本导则由山东省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反馈给山东省建设厅村镇处。

目录 1、总则 1 1.1 规划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规划依据 1 1.4 规划原则 1 1.5 规划任务 2 1.6 规划编制与审批 2 1.7 规划期限 2 2、村庄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 2.1 村庄用地分类 2 2.2 宅基地标准 3 2.3 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 2.4、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3 3、村庄分类 3 3.1 村庄规划分类 4 3.2 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4 3.3 新建型村庄规划 4 3.4 村庄撤并 5 4、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5 4.1 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5 4.2 规划布局原则 5 4.3 规划布局类型 6 5、住宅 6 5.1 住宅建设标准 6 5.2 住宅设计原则 6 5.3 住宅平面设计 6

佛山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

佛山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 (公示稿) 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现状调查要求 (2) 第二章编制内容与要求 (3) 第四章规划成果要求 (6) 第五章编制审批要求 (7) 第六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创新村庄规划建设理念,规范佛山市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佛山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村庄规划】本指引规定的村庄规划是指以实现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对村域范围内的整体发展策略、各项用地布局、建设用地管控等作出具体安排的法定规划。 本指引适用于佛山市实行村庄规划管理地区范围内的村庄,村庄规划宜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编制。 第三条【总体原则】村庄规划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遵循“注重衔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公众参与”的规划原则,加强与上位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多规协调进一步优化调整乡村建设空间、整合特色资源要素、保护利用生态空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村庄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活动民俗化,推动乡村特色和文化传统的繁荣;建立以村民为主体,规划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作式规划编制方法;规划成果应坚持简明扼要、规范严谨、通俗易懂,做到村民易明能用、村委好用懂管、政府能教易管。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山东省建设厅 二○○六年六月

前言 本导则主要为指导山东省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而制定。 根据建设部要求,贯彻落实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由山东省建设厅村镇处和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本导则。 本导则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贯彻国家有关村庄建设规划的政策,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对山东省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省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确定。 本导则由山东省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反馈给山东省建设厅村镇处。

目录 1、总则 (1) 1.1 规划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规划依据 (1) 1.4 规划原则 (1) 1.5 规划任务 (2) 1.6 规划编制与审批 (2) 1.7 规划期限 (2) 2、村庄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2.1 村庄用地分类 (3) 2.2 宅基地标准 (3) 2.3 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2.4、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3) 3、村庄分类 (3) 3.1 村庄规划分类 (4) 3.2 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 (4) 3.3 新建型村庄规划 (5) 3.4 村庄撤并 (5) 4、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5) 4.1 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5) 4.2 规划布局原则 (6) 4.3 规划布局类型 (6) 5、住宅 (6) 5.1 住宅建设标准 (6) 5.2 住宅设计原则 (7) 5.3 住宅平面设计 (7) 5.4 住宅立面设计 (7) 6、公共设施 (7) 6.1 公共设施分类 (7) 6.2 公共设施的配置原则 (8) 6.3 公共设施的布局 (8) 6.4 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 (8) 7、生产建筑 (9) 7.1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9)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进行干预的活动。这种干预活动包括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四个方面。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按对象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按范围分: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按任务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土地供需预测 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5、土地利用分区与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6、居民点用地规划 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9、农业用地规划 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2、土地利用费效分析和规划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 按规划期限分: 长期规划,期限达10年以上。 中期规划,期限5~10年。 短期规划,期限小于5年(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我国现阶段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长期规划,它是编制中、短期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的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做的总体的、战略的部署和安排。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是对国民经济各项用地进行详细具体安排的一种微观的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如基本农田保护、农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复垦等而编制的一种区域性综合的或单项的土地利用规划类型。(有机组成部分) 地租地价与土地规划的关系 地价高,规划为高价用地,如商服用地和居住地等 地价低,规划为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农业用地

1.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省的实际,特制定本《导则》,用于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编制。 1.2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工农关系,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放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实惠。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3村庄建设规划基本原则 1.3.1新建村庄,为易建村,多结合防灾移民、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开发移民、拆小并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进行。要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和目标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标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禁超标占地,引导散居民农户和村落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 1.3.2旧村整治要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挖潜,合理整合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抓好千村示范试点,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分层次,多模式,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农民意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突出建设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三清”(清垃圾、淤泥、路障)、“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加快村庄建设与整治进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 二、村庄建设规划制定 2.1基本任务 依据乡镇域村镇体系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城镇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建设(含新建、改建、撤并、保护)数量、职能和规模,环境整治内容。界定村庄建设范围,落实镇(乡)域村镇体系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确定规划目标和建设标准,明确近期建设重点。 2.2村庄建设用地与环境 2.2.1村庄建设用地宜选择自然环境良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适宜建设的荒山、岗地、坡地及其他非耕地,避开各类保护区,避开噪间源、蓄滞洪区、山口、高压走廊、水库下游和易发山洪、内涝及地质灾害地带。 2.2.2村庄应与生产作业区联系方便,村民出行交通便捷,村庄对外有两个以上出口,避免被过境分路、高压线穿越。靠近铁路、公路、堤防建设的村庄,应按相关规定后退防防护距离。 2.2.3村庄要重点解决给水、供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 2.3村庄人口规模

02-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10.28修改)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六年十月

1 总则 1.0.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要点。 1.0.2 适用范围 本要点用于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的编制。 1.0.3 编制主体 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具体工作由村民委员会负责。 1.0.4 编制原则 编制村庄规划,应遵循需求导向、解决基本,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便于普及、易于实施的原则,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1.0.5 规划期限和审批 村庄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其中近期规划为3―5年。 村庄规划方案完成后,须向村民公示,并由县级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1.0.6 解释权 本要点由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 基础调研 2.1调查阶段 在村庄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应进行不同深度的现状调查,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踏勘、村民访谈等方法,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产业发展、村庄用地、各类设施及发展诉求等资料,具体分为调查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补充调查四个阶段。 2.1.1 调查准备。在现状调查之前,应收集村庄1/500地形图、基本情况说明、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初步确定调查的方向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2.1.2 初步调查。进行现场踏勘和村民访谈。现场踏勘着重调查村庄产业发展、用地类型、建筑状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灾害发生情况等内容。村民访谈应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有关情况和发展诉求。 2.1.3 深入调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重点问题和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 2.1.4 补充调查。在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后,结合相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学习感想 班级:09资环 姓名:曹玉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 一、我对本课程的理解 土地利用规划亦称土地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它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 二、学习感想 在规划体系上,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大多与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都市计划等联系在一起, 并没有形成像我国相对独立的国家、省、市、县、乡完整的五级规划体系。通过研究发现, 各国及地区在规划体系上,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大致维持三级制, 即全国性(或全地区性)规划、区域性规划和地方性规划。在这三级规划中, 最重要的且与民众最有直接关系的为第三级的地方性规划, 其法律效力对民众具有直接约束力, 在规划层次上相当于我国的县、乡级规划, 而其上位规划多属规范性、纲要性规划, 对民众一般并无直接约束力。因此, 研究我国县、乡级地方性规划中土地资源微观配置问

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市规发[2010]1137号)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市规发[2010]1137号2010年12月6日 各相关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构想,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市规划委、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以下简称“四部门”)依据《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简化、便民、规范、服务”的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村庄规划制定,乡村建设工程管理,村庄规划建设监督检查以及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明确了有关部门和区县、乡镇政府的职责。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指导意见》印发试行。 请相关区县、乡镇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并按照《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制订具体的工作落实措施。对于执行过程中有关情况和建议,请及时向四部门进行反馈。 特此通知。 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成功筹备举办,城乡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村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首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构想,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一、推进村庄规划的制定工作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二〇一九年八月 目录 1总则- 1 - 1.1地位作用- 1 - 1.2适用范围- 1 - 1.3制定依据- 1 - 1.4规划原则- 3 - 1.5规划期限- 4 - 1.6编制单元- 4 - 1.7工作底图- 4 - 2工作流程- 4 - 2.1现状调查- 4 - 2.2规划编制- 5 - 2.3批前公示- 6 - - -

2.4审查报批- 6 - 2.5批后公告- 6 - 2.6成果备案- 6 - 3规划内容- 6 - 3.1分类指导- 6 - 3.1.1村庄类型- 7 - 3.1.2内容要求- 8 - 3.2发展分析与定位- 8 - 3.3生态保护与修复- 9 -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 9 - 3.5产业发展与布局- 10 - 3.6道路交通- 11 - 3.7基础设施- 12 - 3.8公共服务设施- 13 - 3.9农房建设- 16 - 3.10绿化景观- 18 - 3.11历史文化保护- 19 - 3.12防灾减灾- 19 - 4规划成果- 20 - - -

4.1文本- 20 - 4.2图件- 21 - 4.3数据库- 21 - 5规划实施- 22 - 附录1:规划控制指标表- 22 - 附录2: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23 - 附录3:近期建设项目表- 24 - 附录4: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样式- 25 - - -

1总则 1.1地位作用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以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山东省行政区范围内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内,在市县中心城区、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参照本导则执行。 1.3制定依据 1.3.1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对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对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思考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剖析了其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调查徐州市棉布村的土地规划利用对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合理规划与利用对村庄发展的意义。认为当前农村只有通过合理征地有偿搬迁、建设集约化住宅区、特色田园区、养殖区和乡镇企业工业园等方式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整顿村容村貌,才能真正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increasing declination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and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impacts of land management in mianbu village in xuzhou city in the aspect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villagers’ life, the essay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overall planning of rural land u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nly through reasonable land acquisition, paid relocation, and constructing intensive residential district, characteristic rural area, culture zone and industrial park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can land use be planned comprehensively, village appearance be restored, and then to optimiz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鹿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鹿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调整完善方案 鹿原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一)镇域概况 (1) (二)土地利用现状 (1) 二、规划修改的期限与范围 (1)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 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1) (一)调出情况 (1) (二)补划情况 (1) 五、建设用地调整情况 (2) (一)城镇工矿用地调整 (2)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 (2) (三)交通水利用地调整 (2) (四)其他建设用地调整 (2) 六、土地利用分区调整情况 ......................................................................... 2附表: 1、鹿原镇土地利用现状表; 2、鹿原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鹿原镇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表; 4、鹿原镇落实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情况表; 5、鹿原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表; 6、鹿原镇调入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 7、鹿原镇调出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 8、鹿原镇土地用途分区修改情况表; 9、鹿原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修改情况表; 10、鹿原镇2006-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11、鹿原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附图: 1、鹿原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 2、鹿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鹿原镇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 4、鹿原镇土地整治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一)镇域概况 鹿原镇位于炎陵县西北部,由原鹿原镇与原东风乡合并而成,与茶陵县及郴州市安仁县毗邻,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距县城约18公里,距106国道10公里,炎资、炎安公路纵贯全镇,洣水斜濑河居中环流。衡炎高速经过该镇并在炎帝陵景区设有单独出口。 鹿原镇土壤疏松肥沃,为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壤,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及通透性好,无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具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天然基础。 (二)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鹿原镇土地总面积19728.25公顷,其中农用地18154.96公顷,占92.03 %;建设用地960.35公顷,占4.87 %;其他土地612.94公顷,占3.11 %。 二、规划修改的期限与范围 本次规划修改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为规划修改年,2020年为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鹿原镇区域内的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19728.25公顷。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修改后,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2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230.00公顷,全镇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57.11公顷; 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922.89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06.40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92.58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8.78公顷以内,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272.19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00.32公顷以内。 修改前后各项规划目标及变化情况见附表3。 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一)调出情况 调出基本农田96.72公顷。其中因现状非耕地及质量较差(坡度等级、利用等较差)需调出88.73公顷,主要分布在田垅村、西塘村、湖田村、翠群村、澎溪村,因建设用地调入需调出基本农田7.99公顷,主要分布在湖田村、洣西村。 (二)补划情况 此次补划基本农田494.24公顷,主要分布在优质一般耕地较多的洣西村、荆山村、塘旺村、天星村、新坪村、炎陵村、霞塘村。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238.46公顷,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