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地理走进生活精修订

让地理走进生活精修订

让地理走进生活精修订
让地理走进生活精修订

让地理走进生活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熟悉活动题内容,以备上课集中讨论。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

1、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了解地理吗知道在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2、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一、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二、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三、完成读图活动。

2、表达交流: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二、怎样学好地理

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于观察。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并积累知识。

3、勇于探究主要应注重哪两个环节。

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

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

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

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

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形状存在着“

”与“

”的假说。

2、读图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 出发,经过? 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洋,1521年3月到达?

群岛,向西穿过? 洋,绕过非洲南端的角,终于在155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二、合作、探究、展示:

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三、当堂检测: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3.“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任上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

4.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 6375千米

B 6371千米

C 6378千米

D 6336千米

5.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沿地球最大周长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五、布置作业:

六、预习指导:

1、了解经、纬线的定义。

2、观察地球仪了解经度、纬度的特点。

3、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复习要求:

1理解和初步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

2运用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概念,并能归纳和比较经、纬线与经、纬度的划分及特点。

4学会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情况,并用事实说明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首先大家一起来了解本节的学习要求。(2分钟)

2、过渡: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对照手中的学案,完成我们的第一个环节:比一比,谁最快!(5分钟)

3、针对学生完成的内容查漏补缺(15分钟)

(1)对经纬线特点以习题形式考查。

①一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朝北能否飞回北京考查点:经线指示南北,所以朝北飞即顺经线飞;经线是半圆,所以一直朝北只能达到北极点。

②10°S、20°N、40°S三纬线圈最长的是考查点:纬线长短的变化规律。

(2)对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重点补充讲解和习题考查。

①当我们5月13号早上的时候,美国纽约大约是什么时候考查自转导致地方时差;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5月12日晚上)

②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二分二至日时间及太阳直射位置以及北半球四季划分。

③我国的纬度范围是:4°N--54°N,请据此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考查点:温度带划分界线及范围。 4.过渡: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大家感到最难的知识点是地球上经纬度的判读。我们先通过读世界地图来了解经纬度数字变化特点。(以坐标形式展示和归纳)再合作完成今天的第二个环节:练一练,找规律!(15分钟)5、小组合作讨论。6、巡查后针对问题讲解。并提示地球上重要经纬的掌握:赤道;0度和180度经线;20°W和160°E;--半球划分。7、知识考查:读世界海陆分布图,说出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大洲。考查点:判读经纬度能力和半球划分。8、课堂小结:以板书形式列出本节知识体系。(2分钟)9、拓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即学案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

一、自学内容:“降水与我们”和“降水的季节变化”(53—55页)

二、学习目标:

1、记住降水的概念

2、降水的季节变化

3、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重点

降水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柱状图

四、自学过程

(一)自学53页“降水与我们”部分内容。

1、自学53页下面的四行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⑴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此外,雾、露、霜等也属降水。

⑵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等不同等级;并画出它们相应的表示符号、、、。

2、读54页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降水量的测量”,完成下列要求。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单位是。

⑴完成54页活动1的,把降水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补充完整。你能说出降水可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吗。

⑵小组合作完成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理解。

(二)、自学55页“降水的季节”变化

1、读图,回答:

提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的柱状图上作直观判断。主要抓住两点:

.............................

其一是全年各季节的降水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地的降水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地的降水较少,主要分布在季。

(2)通常把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图来表示。

2、读图中表示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哪个月份降水较多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3、(二)通过阅读下列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认识世界主要集中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

新加坡;北京;罗马;阿斯旺;

(三)、.用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下表是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绘图。

五、建构知网:

1.全年多雨

2.夏季多雨

3.冬季多雨

4.全年少雨

六、学效检测

1.“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2、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通常把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图来表示。

4、测量降水一般使用_________(仪器),降水量的单位是________。

5、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

(1)该地最热月是月,气温约℃,最冷月是月,气温约℃,年较差为℃,该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

(2)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月,降水量约毫米;最少的月份是月,降水量约毫米。

(3)该地年降水的规律是。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学案

【学习目标】 :

1、知道什么是降水,区别降水和降雨两个概念。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3、根据降水统计资料,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

【学习重点】: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63-64页,掌握降雨的条件,降雨的类型。

基础知识:降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降水过多和过少,都会带来灾害。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一般用年降水量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降水的丰沛程度。

从以上资料中,你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1、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固态的、等,其中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注意:雾因为没有降落到地面,所以不属于降水!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称为,测量单位一般采

用。

3、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就是年降水量,它影响着当地的干湿程度。例如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区,会比较;而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很。

4、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可用逐月降水量图表示。

5、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学习任务二:看课本P65,读图4-12“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探究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的地区分布在__,__,__等大洲的__﹝纬线﹞附近。

2、沿120°E经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年降水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

3、根据1,2题,说说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沿纬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亚洲,南美洲或澳大利亚为例,对比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__,西岸降水__。

5、沿45°N纬线,从欧洲西部到中亚,东亚地区,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欧洲西部年降水量_____,中亚地区年降水量_____,东亚年降水量_____。

6.根据第5题,说说北半球温带大陆地区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

7、世界的雨极是亚洲印度的_______,形成雨极的原因是:______。

学习小结: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一般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三多三少)

二、达标训练

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雪 B降雨 C冰雹 D霜降

2、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

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 C 赤道附近地区 D南北两极地区

三、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和气候学案

【学习目标】 :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57了解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1)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2)气候指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

2、天气和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①无论描述天气还是气候,都围绕和两方面。

②天气具有? (多变、稳定)的特点,天气所表述的是(短、长)时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

(多变、稳定)的。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57-P59并结合P58图4-1、2、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看课本P58页图4-1“主要天气符号”,先自己背诵,再互问互答,熟记它们。

2、看课本P58页图4-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或海洋),蓝色表示(陆地或海洋),白色表示,白色越浓,下雨的可能性(越大或越小)

3、读课本P58页图4-3,同桌的两个同学,分别演练,模仿气象预报员进行天气播报。注意准确运用天气符号哦!

4、完成课本P59活动题第2、3题,把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59页阅读材料“大气环境检测”

1、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指数,空气污染程度越。

补充:空气污染指数 0—50之间,空气质量为优 51—100之间:良; 100以上:污染。

2、表格中空气质量为“优”的,有哪几个城市、、

3、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我们该怎么办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二、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天气预报中说今天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应该是()

A防寒保暖 B少穿衣服 C防晒 D防潮

三、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发展与合作》第二课时导学案

目标导航: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异。 2、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学习重点】 1.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积极性、收集资料的科学性、活动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的把握。 2.学生分析问题、讨论事实等与实际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异同点的正确引导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一、自主学习部分(预习提纲——我们要做到)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是?。

2、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主有,主要分在?。

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主有?。

主要分在?。

3、阅读图和图完成下表?

4、阅读材料回答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二、合作探究(——我们会做到)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下表

三、智能测评部分(即时巩固——我们能做到)

完成即使巩固

【国际合作】

一、自主学习部分(预习提纲——我们要做到)

自主探究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其宗旨是()总部在()组成机构()

常任理事国()

阅读材料,了解重要的国际组织。

二、合作探究(——我们会做到)

阅读活动完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三、智能测评部分(即时巩固——我们能做到)

完成即时巩固。

巩固练习:完成开放性作业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一课时

【课程要求】

【学习目标】

1、读图掌握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

2、通过反复读图,分析对比,获得学习地理综合比较的能力。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自己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满腔豪情。

【学习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的四至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我自学】

知识点一:【位置优越】

认真阅读P2页的文字和图“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

1、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经线),我国位于东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赤道(0°纬线),我国位于北半球。

3、我国的海陆位置是位于亚洲

东部,太平洋西岸。

4、从纬度位置看,我国的领土大部分位于( A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寒带

知识点二:【国土辽阔】

认真阅读P4和P5页的文字和图“中国疆域示意图”:

1、我国的陆地面积是

960万

平方米,居世界

第三,仅次于俄罗斯

和加拿大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3、我国的两大内海是

渤海

和琼州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在东海。我国面积最大盐场是长芦盐场,位于渤海西岸。

4、我国的三大岛屿是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5、说说我国领土的四至。

提示:

领土的四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6、找一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提示: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东为韩国、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我求助】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我展示】

1、结合教材P3页活动题1和2,认真阅读图和,分析比较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和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

提示:俄罗斯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巴西:有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中国: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提示:(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2)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

提示:蒙古: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结合分析,简要说说我国的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提示:(1)降水:东部是太平洋,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2)交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是太平洋,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3)海洋事业: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2、结合图,阅读图和1,6,量算一下我国东西和南北的距离和经纬度差距,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提示: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相差近60个经度,4个时区。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纬度差别50左右。图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最西部,乌苏里江位于我国最东部,当帕米尔高原进入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撒满了阳光。原因:因为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导致各地晨昏差异很大。图海南岛位于我国南部,黑龙江位于我国北部,当海南岛进入春耕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原因: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导致南北季节差异大。

3、情境体验:2011年“CCTV”春节慰问文工团准备派一批着名的文艺工作者沿边疆慰问人民子弟兵,请问这次慰问演出将要穿越我国和哪些国家的边境线在图上依次说明并记下来。

提示: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顺序说出和我国相邻的14个国家即可,学生展示的形式不限。

【我收获】

学习笔记

【知识链接】

1、我国四大海域的分界: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

2、“海”的分类:内海——指深入陆地内部,四周被大陆、岛屿或群岛包围的海域。领海——指主权国家所管辖的法定区域。公海——指各沿海国管辖范围以外的广阔海域。边缘海——指位于大陆边缘的水域。

【学法指导】

1、“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是本节课的难点。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先要将几个国家的纬度位置和海陆比例进行比较,然后看看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国家农业、交通、对外交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最后总结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优越性。

2、通过在填充图册上填注我国濒临的海洋和陆上邻国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设计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课时1节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

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

让“生活”活化地理课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指导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生的生活融入教学之中,努力实现“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在教学情境的营造、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训练题目的选取上都要面向生活,让学生和教师真正“活”起来。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直观的图片、耳熟能详的谚语、成语和诗歌、日常生活经验、新颖的案例、风趣幽默的漫画、全新的时事热点等都可作为设置教学情境的材料。 以中图版必修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剧情,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

非常愉悦。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愉悦的心情跃然纸上。进行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生活、主动学习、开心探究,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过程 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中图版必修2“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笔者设计了“今天我们一起逛超市”的活动:课前全班分为四组,每组同学购买不同的商品(见表1)。 购物时,注意记录每种商品的原产地、价格等,购物后比较同类商品的不同之处,如颜色、

湘教地理必修一前言《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

湘教地理必修一前言《走进地理学》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的前言内容,是高中地理的开篇,课时为一课时。本课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新生,对地理有过两年的学习,但是初三一年的紧张备考已经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淡忘了,对这些学生而言,曾经走进过地理,但又出去了好久,所以很有必要再次“走进地理”,在他们脑海当中存在很多对地理的疑问和好奇,这部分的内容就是要解开他们的疑惑,让这些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初步领略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丛学生周围的环境、丛地理热点入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地理有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及体系 2如何学习地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个个问题来探讨地理学的学习内容 2通过读图掌握地理能带给我们什么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为实践服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初步掌握分析和归纳方法 2通过材料展示,使学生对地理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序曲(课前时间)播放《地球之歌》 (课前时间) 听歌曲活跃气氛,培养对教 师、对学科亲近感, 潜移默化地理意识。 环节二:地理学是什么?(13分钟)活动一:播放《舟曲 泥石流》视频后,通 过一些截图设置不同 问题:该图片反映什 么信息?(6分钟) 看视频、截图,讨论 问题 1使学生认识到地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科学。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 析问题能力。 3对地理学有初步的 认识。 活动二:引导学生归 纳总结地理学是什 么?(4分钟) 归纳总结什么是地理 学? 活动三:引导学生思 考地理学的研究内 容、分支学科。(3分 钟) 结合初中地理、社会 实践思考地理的研究 内容。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材使用的是粤教版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材使用的是粤教版。共设计了前言和六章节内容。 前言:让地理走进生活 一、本章节对课程标准认知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兴趣,激发他们学好地理的动机。 二、本章教材设计意图 内容分为三部分: 1、地理课学什么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 3、怎样学好地理本章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 第一章认识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对地球的认识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基础,也是地理学习的基础。但从人类学习的角度来看,地球这个巨大的球体在空间尺度和形状上的特点,远远超出了人类自身的观察能力,这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各种地理事物、现象围绕着球状的分布及运动又给习惯于观察平面事物的人类造成了学习困难。 本章为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为了帮助学生按照的要求:认识地球:,教材为本章设计了三节内容: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主要从时空的角度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兴趣,同进渗透科技史和科学工作者探索精神的教育。主要有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第二节:地球仪:则是将地球缩小,成为模型、学具,让学生近距离或直接进行了观察、操作,建立初步的球体坐标的观念。课标要求主要为: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 度。3、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却是引导学生跳出地球,在操作、演示的同时,从空间观察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和后果,再通过活动联系生活体验加深理解。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 通过上述设计,利于有效地突破关述由于人类认识局限对地理学习造成的困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主要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

让地理走进生活

让地理走进生活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熟悉活动题内容,以备上课集中讨论。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 1、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了解地理吗?知道在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2、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一、完成P.2读图活动。 活动二、完成P.3读图活动。 活动三、完成P.4读图活动。 2、表达交流: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二、怎样学好地理 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于观察。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并积累知识。 3、勇于探究主要应注重哪两个环节。 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让地理走进生活修订稿

让地理走进生活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熟悉活动题内容,以备上课集中讨论。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 1、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了解地理吗知道在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2、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一、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二、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三、完成读图活动。2、表达交流: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二、怎样学好地理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于观察。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并积累知识。3、勇于探究主要应注重哪两个环节。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第 一 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有很多地理之 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 识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动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 环境,提升学生对生活的适合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难点: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启发法、1课时 [教具准备]地图册、小黑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本章前言,引入 (过渡)什么是地理?地理是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展示小黑板出示的若干问题) 一、解开地理之谜 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黑板上的若干问题,而后各派代表回答,教师略以点拨。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感到疑惑的地理问题呢? 2、学生提出若干地理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回答 (小结)通过刚才的提问,不难看出,地理这门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总述)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创设情境:假设从常德出发,到内蒙古实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旅行,你会考虑到哪些 和地理相关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2、设问: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小结)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学好地理我们能够进一步指导我们的 生活,进一步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确认方法,知道天气和气候,了解世界各 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升我们对生活的适合水平。不但如此,在我们的生产建设中,也离不开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展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各派代表发言。 (小结)无论工农业生产布局也好,还是农业生产也好,都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新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引导学生看图P4图1-3,揭示荷兰风车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看图P5图1-6,揭示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学生齐读P4文字,了解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课堂小结]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精彩的开始带学生走进地理课堂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精彩的开始带学生走进地理课堂 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并不受重视,学生自然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地理课程缺乏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变得有效果、讲效率和出效益,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让学生一下子转变学习态度是不可能的,只有从每节课的变化开始,改变地理信息的呈现方式,吸引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逐步让地理学习变成一种既有趣又高效的事。让每节地理课都有一个精彩的开端就好比见面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对这节课“一见钟情”,后面的相处就会容易多了。所以有效的新课导入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 要把新课导入设计好,首先要明确设计的依据。“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学生、教材和教师。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还要以教材为本。在新课导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他们的认识水平)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导入设计的重要方面。教师在综合学生和教材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这样教师所设计的新课导入既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游离于其外。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特点、素质、兴趣爱好、运用教材和地图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等不同,只要能扬长避短,都会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 1 导入应遵循的3个原则 1.1 趣味性 处在仍然贪玩且好奇心重的中学阶段,学生对感兴趣的信息会倍加关注。如果新课的导入用的是他们喜欢或感兴趣的方式,他们的学习劲头和速度会令人刮目相看。 1.2 针对性 有趣味是很重要,但不可一味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而忽视导入对于本节课的铺陈作用,导入的设计一定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才能提高效率。 1.3 直观性 导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切忌一次花样太多。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旦分散就很难很快再次集中。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力求兼顾直观,用最简单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2 几种有效的导入方式 2.1 实物导入法 如“地球和地球仪”一课,作为正式学习中学地理课程的第一节课,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用地球仪导入新课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第一个地理学习的帮手,引起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效果。 2.2 神话导入法 如“海陆的变迁”一课,课文设置用沧海桑田的成语导入,学生接受起来略显干涩。不如改为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神话故事,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沧海桑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让地理走进生活

让地理走进生活 自古而今,教育者总在不断探索,如何“授人以渔”,为人师者仍在苦苦寻找,能让莘莘学子真正爱学、乐学的法宝。而今,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是说,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何等重要。对于自我约束力不太强的中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兴趣问题,我们要想使学生成为地理课的乐之者,就要千方百计的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上下功夫。课堂乃小生活,生活乃大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接受地理。 一、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地理,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提炼、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进行天气预报的教学时,考虑到它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笔者开门见山地用英语提问:“How 's the weather today?(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听到地理老师居然用英语提问,感觉很新鲜,而且英语课上也刚刚学过,纷纷积极举手回答:It 's sunny(晴朗的) It 's cloudy (阴天的) It 's windy(多风的)It 's cold(冷的)……,然后请收听或收看了当地天气预报的学生播报给大家,师生共同归纳天气包含的主要内容。 又如,由于学生对沙尘暴现象有切身体会,给学生放了一段“沙尘暴”的录像,当学生目睹天昏地暗,风沙肆虐的景象时,如临其境,感染力极强,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忧患意识,这时教师引用《还珠格格》里的一句歌词:“你是风儿,我是沙,风儿吹吹,沙儿飞飞。”学生都露出会心的微笑,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沙儿为什么飞,这种灾害是怎么形成的?”,随着悬念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正所谓“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只有怀着无比高昂的兴趣才能让知识的获得变得顺理成章。 二、服务生活 地理处处有生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更是如此,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以致用。 例如,进行“天气符号”的教学时,教师提示学生要想看懂天气预报图,必须认识天气符号,然后,教师出示天气符号,让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说出已知道哪些,其余的应如何识别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住它们,再出示各种符号的图片,让学生任意组合天气情况,这样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内容之后再放录像(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去掉声音,让学生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这种形式同学们很有兴趣,争先恐后要当播音员,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当天的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然后要求学生回家和家人一起收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并试着与播音员同时播报,或与家人比赛,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个体学生的活动产生整体学习的效果,让所有学生的身心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使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以逐步形成和发展,其创造活动被充分调动起来。 又如进行到“地图”一节,学生对图例、比例尺、指向标等要素的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根据学到的知识,画出本校平面图。首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设计,

高中地理 前言走进地理学教案

陕西省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中地理前言走进地理学教案三维目标 1 2.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怎样做?为学好地理课程指出 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地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2.了解地理学 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愿学、想学地理的思想动机。 教具准备 能反映地理学特色的图片、地理学科的体系示意图、介绍最新地理学科研究成果的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新地理老师,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板书)。以后就叫我盛老师,不要叫我地理老师,更不要叫我“喂”。从今天起,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地理这门课。 二、师生互动 我首先提第一个问题。 请问:哪些同学喜欢地理课?请喜欢地理课的同学举手。 …不要太虚伪哦,不要为了给我面子,就举手哦,那就太虚伪了哦。我数数看,1、2、3。。。。啊!?我们班居然有×个学生喜欢地理,太让我吃惊了,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啦。 请大家安静,我想再问一个问题: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地理?不要怕,我就喜欢听真话。 …我刚才看你没有举手,你肯定是不喜欢地理的哦,来说说看,你为什么不喜欢地理…哦,是这样。(我继续点乙同学)你好象也没有举手,我一边听,一边点头附和… …其实你们说的都很正常,地理二字告诉我们地理学是围绕“地”和“理”两个字展开,初中以“地”为主,即是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4本书;高中以“理”为主,又分为系统地理(必修模块)和应用地理(选修模块),初中——因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故而你们的初中地理老师基本不“讲”“理”。就知道要你们背诵。而高中老师则既会“讲”“理”,也爱说“地”的,所以地理学就变得有血有肉了,学习地理便成了一种理性的享受。不过提醒你们高中地理可不像初中那样简单了,尤其是我们的自然地理,不可小视之,要做好思想准备哟! 我再提一个问题: 什么是地理?你知道地理是研究什么东西的吗?

走进地理新课堂

走进地理新课堂,踏上心理健康路 地理课堂,特别是初中阶段,地理课堂里富有能够生机、形象、有趣,能够引领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学习的健康心理。平时教师只要在地理课堂中设计里能够多花一些心思,赋予地理课堂里更多的探究观念,注重学生的思想表达,带领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觅兴趣、乐趣,那么学生就会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心理,因此,地理课堂是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 一、地理课堂,让学生思想闪光发电 地理课堂,教会学生用多种文字、图画、数据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地理知识,而且经常鼓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图画、模型、数字来归纳、概述,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自我的能力。有时候的动手制作一些地理模型方法,学生们在合作、操作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交流,从而让他们形成一种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 二、地理课堂,引领学生感悟感悟生活美、生命美 地理课堂,特别强调让学生感受不同你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教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不断的感受到美在生活、美在生命,有助于学生热爱生命。

例如,在教授到《南方地区》一节内容时候,作为南方的当地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往往没有很留意到自己身边的美景与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假如,我们能够收集到自己生活环境的美丽视频、图片,给学生展现出一系列的各种风俗人情故事,是肯定能够让学生由衷的体验到生活真美,自己生活的环境原来是如此富有意义的,这也是有利于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三、地理课堂,带领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寻找美的真谛,缔造自身健康的心理 地理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寻找到有关地理知识、形象的话题,这也就给各种学习有差异的学生给予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够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一节知识中,每位学生都是可以各抒己见,来用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的不同。讲到天气符号时候,由于学生在电视台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这时候布置各位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第二天上课采取比赛天气符号图例比赛,学生们是会纷纷乐于参与的。长久的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徒增,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健康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在健康人格全面完善,因此,学生能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此外,地理课堂,教会学生在旅行过程中,能够用地理的眼光去世界,而且旅行过程中,心灵决定旅游的深度,学生在旅游、生活中、

让地理走进生活-模板

让地理走进生活 自古而今,教育者总在不断探索,如何“授人以渔”,为人师者仍在苦苦寻找,能让莘莘学子真正爱学、乐学的法宝。而今,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是说,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何等重要。对于自我约束力不太强的中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兴趣问题,我们要想使学生成为地理课的乐之者,就要千方百计的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上下功夫。课堂乃小生活,生活乃大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接受地理。 一、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地理,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提炼、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进行天气预报的教学时,考虑到它与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笔者开门见山地用英语提问:“How ‘s the weather today?(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听到地理老师居然用英语提问,感觉很新鲜,而且英语课上也刚刚学过,纷纷积极举手回答:It ‘s sunny(晴朗的) It ‘s cloudy (阴天的) It ‘s windy(多风的)It ‘s cold(冷的)……,然后请收听或收看了当地天气预报的学生播报给大家,师生共同归纳天气包含的主要内容。 又如,由于学生对沙尘暴现象有切身体会,给学生放了一段“沙尘暴”的录像,当学生目睹天昏地暗,风沙肆虐的景象时,如临其境,感染力极强,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忧患意识,这时教师引用《还珠格格》里的一句歌词:“你是风儿,我是沙,风儿吹吹,沙儿飞飞。”学生都露出会心的微笑,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沙儿为什么飞,这种灾害是怎么形成的?”,随着悬念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正所谓“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只有怀着无比高昂的兴趣才能让知识的获得变得顺理成章。 二、服务生活 地理处处有生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在他们感兴趣的活

新教材 湘教版 前言走进地理学

前言走进地理学——地理信息技术 日期:班级:姓名: 1.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处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B.是地图绘制系统 C.不能进行空间分析,只能进行动态预测 D.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某山区发生地震后,由于道路毁坏、通讯中断,救灾指挥部急需掌握抢险队所在位置、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等信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②卫星遥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④雷达预警⑤虚拟现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3.在进行钓鱼岛维权时,配备BDS接收机的我国海监船随时都可获得工作卫星提供的() ①三维位置②三维方向③运动速度和时间④侵犯我国领海的日本船只动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3年4月20日8时零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使四川西部广大地区遭受严重灾害。回答第4题。 4.要想第一时间获知雅安地震导致的广大地区的受灾的概况,采用的技术是()A.GIS B.GNSS C.RS D.GPRS 5、雾霾的监测需要用下列哪种技术() A.RS B.GNSS C.GIS D.3S 6.GNSS逐渐成为人们自助游、探险游的好帮手,是因为它可以()A.替代导游解说 B.提升旅游资源价值 C.实现虚拟旅游 D.帮助旅游者快捷定位 7、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8.2019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温州进入全国出行最拥堵的“TOP10城市”排行榜。“双节”期间,在温州开车出行,为了避开交通拥堵路段,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RS B.GNSS RS C.GIS GNSS D.RS VR 9.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10.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 (A)搜索营救 (B)灾害预测 (C)环境评估 (D)城市规划 12.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称,北冰洋海冰2012 年消融面积比美国还大(下图),监测北冰洋海冰面积 变化速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NSS B.GIS C.RS D.GPRS

让生活化架起地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叶王芳

让“生活化”架起地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以《人口迁移》为案例 一、案例背景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提高人生活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更高,更新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更进一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强调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都突出生活的教育意义。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要求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使教学氛围和谐、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生活的感受、社会生产的实际情况难以真正走进地理课堂,学生所学地理知识常局限于地理教材,地理教育在某些课堂上已经异化为机械的知识点记忆与解题技能培训。如何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使学生学习到对生活又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当前教学设计面临的难题之一。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活动比较丰富,但是,笔者在上第一轮教材时,即采用教材上的案例与活动,按部就班,效果不是很理想。个别材料来自久远的年代或遥远的国度,学生体会不到人口迁移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他们在学着与自己无关的知识,也体会不到当地人口迁移的情况。一次,去一个非常资深的老教师那里听课,发现,原来人口迁移在温州是特别突出的,温州是一个与移民共舞的城市。再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强调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于是,我就尝试着使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用“生活化”的素材,创造“生活化”的情境,让“生活化”走进地理课堂。 二、案例描述 新课导入:学生展示 调查自己家族(3-4代)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并

让地理走进生活精修订

让地理走进生活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熟悉活动题内容,以备上课集中讨论。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 1、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了解地理吗知道在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2、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一、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二、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三、完成读图活动。 2、表达交流: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二、怎样学好地理 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于观察。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并积累知识。 3、勇于探究主要应注重哪两个环节。 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 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 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 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 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形状存在着“ ”与“ ”的假说。 2、读图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 出发,经过? 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洋,1521年3月到达?

前言让地理走进生活

前言让地理走进生活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从生活着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地理学习内容、目的、要领。 2、初步具有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要领想问题,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教学重点: 为啥子学地理和如何学地理。 教学难点: 人的总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历程: 一、提出希望: (1)课堂纪律: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 (2)课堂笔记:勾画重点内容 (3)课堂上要说普通话 (5)作业:每一周一到两次 二、讲授新课: 播放图片:月相、闪电、大海、海底世界、新疆魔鬼城、鲜花、桂林山水、圆顶建筑。 教师:提问 (1)天际、大海、陆地的景观那么大的差异,为啥子?(不同的地理因素长期影响)(2)不同之处有不同的地理景观,这些不同的地理景观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那么,地利是不是很高深,间隔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 师:其实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干。现在,我们一起让地理走进我们的生活。 活动:地理学啥子? 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地理已有一些了解了,同学们对地理到底了解多少呢?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问题: ①为啥子会发生日蚀? ②为啥子开平从来不下雪? ③广东为啥子没有热带森林? ④怎么描述首都的地理位置? ⑤为啥子企鹅只生活在南极? ⑥为啥子一年之中有四季的变化? ⑦为啥子神州人口那么多? ⑧世上的人为啥子会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人? ⑨青藏高原为啥子被称为“世界屋脊”? ⑩沧海为啥子会变成桑田? 生:回答 师:回答得都很好,其实这都是我们地理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了。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地理学啥子 (详细讲解)动物、气候、植物、地质、土壤、资源、人类社会文化等方面。 (转承)地理要学习那么多内容,我们学这些到底有没有用呢,跟我们的生活有啥子密切的联系呢? (3)生活离不开地理 师:所谓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让我们逐步看看地理与衣食住行有些如何的紧密的关系。 衣: [活动]请谈一谈: 为啥子东北地区居民冬天穿皮袄、戴皮帽,海南岛的居民从来不穿毛衣? 生:讨论、回答。

让生活之花常开地理课堂

让生活之花常开地理课堂 摘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近年来高中地理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之一,也是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一大亮点之一。为此,地理教学必须回归生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学校实际,阐述了新课程视野下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实施途径。 Abstract: “Learning to live a useful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recent years, a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 reform one of the key, but also in recent years, a major geographical entrance one of the highlights. To this end, geography teaching must return to life.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 and school, described the new curriculum vision of life under the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Key words: geography education;life 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学地理,把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体现“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用更为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通过生活化的引入设计,情节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1.生活化地理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地理课程强调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新理念。纵观高中地理“新课标”和新教材,一个十分突出的变化,就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地理。通过学习地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密切联系实际,是近年来高中地理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之一。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生活化地理教学为地理课堂带来无限生机 地理教学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作,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自然而然掌握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生活能力,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了学生地理的兴趣。 像我们学校,学生是经重点中学筛选后留下来的,大部分学生地理知识储备

让地理走进生活

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熟悉活动题内容,以备上课集中讨论。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 1、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了解地理吗?知道在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2、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一、完成P.2读图活动。 活动二、完成P.3读图活动。 活动三、完成P.4读图活动。 2、表达交流: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二、怎样学好地理 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于观察。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并积累知识。 3、勇于探究主要应注重哪两个环节。 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

课时1节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 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