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8~2017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Citespace可视图谱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8~2017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Citespace可视图谱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8~2017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Citespace可视图谱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8~2017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Citespace可视图谱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9), 1521-153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677/ass.2018.79225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during 1998~2017

—Based on Citespace Viewable Spectrum

Bing Wu, Peng 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Aug. 21st, 2018; accepted: Sep. 4th, 2018; published: Sep. 13th, 2018

Abstract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software Citespac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747 articles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SR) journal from 1998 to 2017 from four aspects of literature output

analysis, 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alysis,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alysis and

citation network cluster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output analysis, the volume of document output of the ISR journal presents a volatility increase; 2) ac-

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core node in

the 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d China needs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reby to increase its influence; 3) in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top five universities in the literature output are all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ccording to the cen-trality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of the 12 institutions centered above 0.1, 9 institutions are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nly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in China is listed; in addi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information systems;

4) according to citation network cluster analysis,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hotspo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rom 1998 to 2001 i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research spot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2 to

2011 shift from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to measure virtual organization, trus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uring the period 2012 to 2017of research topics shift from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 online knowledge community.

Keyword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Citespace, Cooperation Network, Central Analysis, Cit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8~2017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Citespace可视图谱

吴冰,李鹏

吴 冰,李 鹏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8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4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13日

本文运用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以《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简称ISR)期刊在1998年至2017年近20年收录的747篇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产出分析、国家合作网络分析、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和引文网络聚类分析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根据文献产出分析,ISR 期刊的文献产出量呈现波动性增长;2) 根据国家合作网络分析,美国在国家合作网络中是核心节点,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身影响力;3) 在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中,文献产出量前五所高校均位于美国,同时根据合作网络中心性分析,中心性在0.1以上的12所机构中,9所位于美国,中国只有香港城市大学列于其中,另外,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信息系统领域研究潜力巨大;4) 根据引文网络聚类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至2001年期间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重心在信息系统的企业应用,2002年至2011年期间研究重心由传统的组织转移到虚拟组织的测量指标、信任和影响因素,2012年至2017年期间由电子口碑研究转向在线知识社区中的知识扩散研究。

关键词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Citespace ,合作网络,中心性分析,引文网络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作为信息系统学科领域中两个最负盛名的期刊之一,《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以下简称ISR)由美国“运营研究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出版,涵盖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包括:认知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设计科学、组织行为理论、社会学和战略管理,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组织及其管理,以提高经济和社会福利;所涉及的研究主题,包括:计算机媒介通信、数据通信、决策支持系统、在线学习、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扩散与采纳、知识管理、网络经济、信息技术外包、软件开发方法、系统设计与实施、虚拟团队、工作流和流程管理。

ISR 近20年(1998~2017)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密切关注信息系统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加强对信息系统实际应用问题的理论研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尚无对ISR 近20年的文献计量研究。因此,本文应用文献计量软件工具Citespace 对ISR 期刊在1998~2017期间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 文献产出分布情况;2) 国家合作网络特性;3) 机构合作网络特征;4) 引文网络聚类分析,以此发现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

Open Access

吴冰,李鹏2. 文献综述

文献计量是一种基于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方法,以科学文献的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1]。通过该分析方法可以确定某一国家的影响[2],或者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前沿[3],同时也可作为同行评价的一个有力的支撑工具[4]。

文献计量学是以三大经验统计规律为核心的,分别是表征出科技文献作者分布的洛特卡定律[5]、表征文献中词频分布的齐普夫定律和确定某一学科论文在期刊中分布的布拉德福定律[6]。伴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可视化软件的兴起,在近些年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将知识图谱[7] [8]引入到文献计量中,进行文献数据可视化,更好的分析某一学科领域的动态演变和知识前沿。

Citespace是美国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和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科学文献计量分析工具[9],可以基于标题、摘要、描述和高频术语确定研究前沿,分析学科前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学科前沿与其对应知识基础间的关系,发现学科前沿研究之间的内部联系[10] [11]。这种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分析可视化技术所绘制的CiteSpace知识图谱,能够将一个知识领域来龙去脉的演进历程集中展现在引文网络图谱上,并把图谱上作为知识基础的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所表征的研究前沿自动标识出来[12] [13]。CiteSpace生成的可视化图谱由节点和连线构成,其中节点表示参考文献、国家、机构、作者等元素[14]。

3. 文献计量分析

3.1. 文献产出分析

研究数据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出版物名称为“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时间跨度从1998年至2017年,共检索得747篇文献。ISR期刊的文献产出呈现一种波动性增长,虽然不同时间段间的文献产出存在上下波动,但总体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尤其是2009年至2012年,文献产出量由31篇/年增长至75篇/年,涨幅明显。

由图1,可以将1998年至2017年ISR的文献产出划分为二个阶段,如表1所示:1) 1998年至2008年,每年的文献产出量在24篇上下波动,标准差为2.960,平缓前进;2) 2009年至2017年,文献产出量开始增加,标准差增长至13.170,这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ISR期刊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3.2.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可用于分析国家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性、发文数量和最早发文年份。其中,中介中心性突显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本领域的合作情况,中介中心性越高,表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越多,在网络中的连通性越强;国家发文数量和最早发文年份可以展现一个国家在本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

应用Citespace将1998年至2017年ISR文献进行国家合作网络图谱分析,如图2所示,节点的大小代表文献来源国家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代表该国家出现的频次越多,反之则越小;节点的连线数量代表合作国家数量,连线数量越多表示合作国家数量越多,连线的粗细代表国家合作的频次,连线越粗,表示国家合作越紧密;不同国家间的节点和连线颜色不同。由此,中介中心性大于0.01,发文频次从高到低排名前9的国家分别是美国(USA)、加拿大(CANADA)、中国(PEOPLES R CHINA)、新加坡(SINGAPORE)、德国(GERMANY)、澳大利亚(AUSTRALIA)、韩国(SOUTH KOREA)、印度(INDIA)和瑞士(SWITZERLAND),如表2所示。

吴冰,李鹏

由表2的1998~2017年ISR 文献国家合作网络分析,可以发现:1) 美国在国家合作网络中占据绝对核心位置,是国家合作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其文献产出量高达631篇,占据总体文献产出的84.47%,是ISR 期刊的主要科研力量,此外,美国在国家合作网络的中心性高达1.23,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说明

Figure 1. ISR publication quantity between 1998 and 2017 图1. 1998~2017年间ISR 文献产出

Table 1. 1998~2017 stage analysis of ISR publication quantity 表1. 1998~2017年间ISR 文献产出阶段分析

阶段 期间 文献产出总量(篇)

文献产出平均量(篇)

标准差 1 1998年~2008年 242 24.2 2.960 2

2009年~2017年

506

50.6

13.170

Table 2. 1998~2017 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alysis of ISR publication 表2. 1998~2017年间ISR 文献国家合作网络分析

国家 中介中心性

发文数量(%) 最早发文年份

美国 1.23 631 (84.5%) 1998 加拿大 0.28 90 (12%) 1999 德国 0.1 19 (2.5%) 2008 中国 0.05 78 (10.4%) 2000 澳大利亚 0.04 19 (2.5%) 2002 印度 0.03 9 (1.2%) 2012 韩国 0.02 15 (2%) 2012 新加坡 0.01 40 (5.4%) 2003 瑞士

0.01

4 (0.5%)

2015

吴冰,李鹏

Figure 2. 1998~2017 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of ISR publication

图2. 1998~2017年ISR文献国家合作网络图

美国在ISR期刊不同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合作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媒介作用;2) 比较中国与中介中心性排名第2的加拿大,中国最早发文时间(2000年)发文数量(78篇)和加拿大最早发文时间(1999年)发文数量(90篇)都相对接近,但加拿大在国家合作网络的中心性(0.28)是中国中介中心性(0.05)的近6倍;3) 比较中国与中介中心性排名第3的德国,中国发表在ISR上的最早发文出现在2000年,相比德国在2008年的最早发文早了8年,且中国发文数量(78篇)是德国发文数量(19篇)的近4倍,但德国在国家合作网络的中心性(0.1)是中国的中心性(0.05)的2倍;4) 根据2)和3)分析,中国在ISR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在国家间的合作与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还有明显不足,因此,为提高在ISR上的影响力,中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在国家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性;5) 比较最早发文时间接近的澳大利亚(2002年)和新加坡(2003年),虽然新加坡发文数量(40篇)是澳大利亚发文数量(19篇)的2倍多,但澳大利亚中介中心性(0.04)是新加坡中介中心性(0.01)的4倍,说明澳大利亚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6) 在ISR的最早发文时间较晚的印度(2012年)、韩国(2012年)和瑞士(2015年),发文数量分别是9篇、15篇和4篇,但已进入国家合作网络中介中心性排名前9位,说明这三个国家已跻身于信息系统的国际合作研究。

3.3.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机构合作网络可用于分析机构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性、所属国家、发文数量和最早发文年份。其中,中介中心性突显一个机构与其他机构在本领域的合作情况,中介中心性越高,表明该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越多,在网络中的连通性越强;机构发文数量和最早发文年份,可以展现一个机构在本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

应用Citespace将1998年至2017年ISR文献进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分析,如图3所示,节点的大小代表文献来源机构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代表该机构出现的频次越多,反之则越小;节点的连线数量代

表合作机构数量,连线数量越多表示合作机构数量越多,连线的粗细代表机构合作的频次,连线越粗,

吴冰,李鹏

Figure 3. 1998~2017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of ISR publication

图3. 1998~2017年ISR文献机构合作网络图

表示机构合作越紧密;不同机构间的节点和连线颜色不同。由此,中介中心性大于0.1,发文频次从高到低排名前12的机构分别是马里兰大学(Univ Maryland)、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Univ Texas Dallas)、纽约大学(NYU)、明尼苏达大学(Univ Minnesota)、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新加坡国立大学(Natl Univ Singapore)、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 Hong Kong)、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 Technol)、坦普尔大学(Temple Univ)、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 Texas Austin)和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如表3所示。

由表3的1998~2017年ISR文献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可以发现:1) 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12所机构,有9所位于美国,这与美国在国家合作网络中心性排名第1的数据是一致的,体现了美国在ISR期刊国家层面的合作网络中以及机构层面的合作网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2) 虽然新加坡在国家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性排名第8,但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机构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性达0.19,排名第4,这说明新加坡国立大学对新加坡在ISR期刊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贡献;3) 加拿大在国家合作网络中介中心性为

0.28,排名第2,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在机构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性为0.14,排名第7,这说明加拿大各

大学在ISR期刊,整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均衡;4) 虽然中国在国家合作网络中介中心性排名第4,但中国的香港城市大学在机构合作网络中介中心性排名第11,这表明尤其在在ISR期刊机构层面的合作网络,中国大学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5) 特别地,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研究观测期1998年至2017年,这四所高校在ISR刊登第一篇文章的时间分别是2009年、2009年、2010年和2010年,起步时间虽然相对较晚,但这4所机构的文献产出量机构合作网络中介中心性都位居前列,发展迅速,是合作机构网络中有巨大研究潜力的节点。

3.4. 引文网络聚类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引文网络的演变过程,对引文网络进行聚类分析,运用Link Walkthrough功能观察每一个时间段中的引文具体分布在哪一个聚类中,由此,整合每一个聚类的信息,得不同时间段聚类分

布,如表4所示。在不同时间段聚类分布表中,每一个聚类的Silhouette值都高于0.7,这表明每一个聚

吴冰,李鹏Table 3.1998~2017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alysis of ISR publication

表3. 1998~2017年间ISR文献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机构中介中心性国家论文数量(%) 最早发文年份马里兰大学0.30 美国62 (8.3%) 1998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0.23 美国35 (4.7%) 2009 佐治亚州立大学0.20 美国27 (3.6%) 2002

新加坡国立大学0.18 新加坡25 (3.3%) 2010

佐治亚理工学院0.18 美国24 (3.2%) 2009

坦普尔大学0.17 美国24 (3.2%) 2006

麦吉尔大学0.14 加拿大12 (1.6%) 1999

纽约大学0.13 美国30 (4.0%) 2005

明尼苏达大学0.13 美国29 (3.9%) 2000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0.13 美国20 (2.7%) 2010 香港城市大学0.12 中国25 (3.3%) 2000

卡内基梅隆大学0.11 美国29 (3.9%) 2001

Table 4. 1998~2017 citation clustering analysis of ISR publication

表4. 1998~2017年间ISR文献引文网络聚类分析

时间段聚类ID 规模Silhouette 聚类名称核心引用文献

1998~1999 3 25 0.838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组织变革中的应用[15] 5 20 0.921 电子头脑风暴电子头脑风暴[16] [17]

8 15 0.888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对比五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8]

对比四种软件风险管理方法[19]

12 9 0.914 战略信息系统改进信息技术的战略规划[20]

13 7 0.98 系统采纳者EDI采纳者对EDI投资的影响[21]

2000~2001 0 30 0.856 不确定方法技术接受模型中用户对信息技术感知易用性随时间的演变[22];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建立网上购物消费者的满意度理论[23]

9 13 0.994 快速响应快速响应和战略联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24]

2002~2003 11 10 0.921 网络增强型组织网络增强型组织及其测量方法[25] [26]

2004~2005 1 28 0.911 信任机制基于机构信任提出三种信息技术支持机制,促使买卖双方信任[27] 10 10 0.953 控制理论视角在不确定环境下软件开发团队如何灵活控制[28];

敏捷开发对提高软件项目质量的最有效条件[29]

2006~2009 6 18 0.764 全球虚拟团队考察全球虚拟团队,解释信任如何影响IT关系中的任务绩效[30]

在线创新社区成员持续参与开源软件开发的影响因素[31]

2010~2011 2 26 0.823 管理解释解释说明信息系统在提升企业绩效中的作用[32]

2012~2015 4 22 0.898 用户参与度电子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以及风险投资的影响[33] [34]

2016~2017 7 16 0.966 在线人群在线知识创造社区及其知识流动[35] [36]

类内部的同质性很高,聚类具有较高信度[14]。

通过对文献引文的分析可以看出:1) 1998~1999年期间信息系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信息技术在组织变革中的应用”、“电子头脑风暴”、“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对比分析”、“信息技术在战略规划中的

吴冰,李鹏

应用”以及EDI投资与采纳五个方面;2) 随着信息系统的应用与采纳,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情况与满意度”以及“信息技术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这也正是2000年到2001年期间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3) 2002年至2003年期间,伴随着网络增强型组织的大量出现,对其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4) 2004年至2005年期间,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呈现双向发展的状况,一方面延续对网络增强型组织的研究,开始对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进行研究,例如:线上交易中买卖方之间的信任问题,另一方面深入探讨敏捷软件开发框架;5) 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在网络增强型组织和信任问题的研究基础上,开始对全球虚拟组织的信任问题进行探讨;6) 2010年至2011年期间开始运用解释性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信息系统在提升企业绩效中的作用,研究热点为“管理解释”,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与2000年至2001年信息技术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相似,但2000年至2001年的相关研究侧重信息技术研究,而2010年至2011年的相关研究侧重管理解释;7) 伴随着大数据的兴起,2012年至2015年的研究热点开始转向到对电子口碑的数据分析,包括:消费者意见、用户体验和产品评论等,主要研究问题为消费者决策、风险投资等有关商业的问题;8) 2016年至2017年,研究热点从“电子口碑”转移到“在线知识创造社区”,研究更侧重于利用在线评论研究在线知识社区中的知识传播问题。

3.5. 研究热点演变分析

根据引文网络聚类分析研究热点演变,如图4所示,反映了不同时间段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及其研究热点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1998~2017年间ISR文献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1998~2001年,此期间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重心在于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包括信息系统在企业组织变革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员工对企业信息技术的接受情况满意度以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 2002~2011年,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增强型组织大量出现,各种依托于互联网的虚拟组织涌现,研究重心由传统的组织转移到虚拟组织,包括虚拟组织之间的测量指标、信任、影响因素等问题,以及信息系统对提升企业绩效的管理解释;3) 2012~2017年,伴随大数据开始兴起,研究重心转移到对在线社交网络数据的分析,2012年至2015年主要研究电子口碑数据的商业影响与决策,2016年至2017年研究热点转移到在线社区中的知识传播与流动问题。

4. 结论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工具Citespace,对1998年至2017年期间《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期刊收录的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ISR期刊的文献产出量呈现出一种波动性增长,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文献产出量在递增,总体呈现

一种上升趋势。

图4. 1998~2017年间ISR文献研究热点演变

吴冰,李鹏

2) 美国在ISR期刊的国家合作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核心节点。中国学者在信息系统领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3) 在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中,文献产出量前五所高校均位于美国,同时根据合作网络中心性分析,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四所高校在信息系统领域潜力巨大。

4) 根据引文网络聚类分析,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1年,此期间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重心在于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2002~2011年,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增强型组织大量出现,各种依托于互联网的虚拟组织涌现,研究重心由传统的组织转移到虚拟组织;2012~2017年,随着大数据的兴起,研究重心转移到对网络数据的分析。

通过对《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期刊1998年至2017年的文献分析,梳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科学前沿,挖掘出观测期内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给相关研究人员带来启示,促进我国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Leung, X.Y., Sun, J. and Bai, B. (2017) Bibliometrics of Social Media Research: A Co-Citation and Co-Word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66, 35-45.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016/j.ijhm.2017.06.012

[2]Bar-Ilan, J. (2017) Bibliometrics and Research Evaluation: Uses and Abuse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

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8, 2290-2292.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002/asi.23859

[3]林春培, 刘佳, 田帅.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热点分析[J]. 情报杂志, 2018(2): 182-187.

[4]宋丽萍, 王建芳. 基于F1000与WoS的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相关性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2): 62-69.

[5]Rost, K., Teichert, T. and Pilkington, A. (2017) Social Network Analytics for Advanced Bibliometrics: Referring to

Actor Roles of Management Journals Instead of Journal Rankings. Scientometrics, 112, 1631-1657.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007/s11192-017-2441-8

[6]王节祥, 蔡宁. 平台研究的流派、趋势与理论框架——基于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的诠释[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8(3): 20-35.

[7]Tho, S.W., Yeung, Y.Y., Wei, R., et al. (2017)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mote Laboratory Work in Science Educa-

tion with the Support of Visualizing Its Structure through the HistCite and CiteSpace Softw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 1217-1236.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007/s10763-016-9740-z

[8]Ping, Q., He, J.G. and Chen, C.M. (2017) How Many Ways to Use CiteSpace? A Study of User Interactive Events over

14 Month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8, 1234-1256.

[9]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胡志刚, 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10]Liang, Y.D, Li, Y., Zhao, J., et al. (2017) Study of Acupuncture for Low Back Pain in Recent 20 Year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via CiteSpace.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10, 951-964.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2147/JPR.S132808

[11]Li, X.J., Ma, E. and Qu, H.L. (2017) Knowledge Mapping of Hospitality Research—A Visual Analysis Using CiteSp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60, 77-93.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016/j.ijhm.2016.10.006

[12]王京安, 汤月, 王坤. 基于Citespace的技术机会发现研究——以物联网技术发展为例[J]. 现代情报, 2018(2):

130-137.

[13]王洛忠, 闫倩倩, 陈宇. 数字治理研究十五年: 从概念体系到治理实践——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电

子政务, 2018(4): 67-77.

[14]冯帮, 邓心仪. 五年来国内教育智库研究的热点、趋势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教育理论与

实践, 2018(1): 19-24.

[15]Robey, D. and Boudreau, M.C. (1999) Accounting for the Contradictory Organizational Consequenc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oretical Directions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0, 167-18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2.167

[16]Pinsonneault, A., Barki, H., Gallupe, R.B., et al. (1999) Electronic Brainstorming: The Illusion of Productivity. Infor-

mation System Research, 10, 110-133.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2.110

吴冰,李鹏

[17]Pinsonneault, A., Barki, H., Gallupe, R.B., et al. (1999) Research Note. The Illusion of Electronic Brainstorming

Productivity: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0, 378-380.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4.378

[18]Iivari, J., Hirschheim, R. and Klein, H.K. (1998) A Paradigmatic Analysis Contras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

ment 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ie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9, 164-193.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9.2.164

[19]Lyytinen, K., Mathiassen, L. and Ropponen, J. (1998) Attention Shaping and Software Risk—A Categorical Analysis

of Four Classical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9, 233-25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9.3.233

[20]Segars, A.H. and Grover, V. (1999) Profiles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0, 199-232.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3.199

[21]Lee, H.G., Clark, T. and Tam, K.Y. (1999) Research Report. Can EDI Benefit Adopter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0, 186-195.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2.186

[22]Venkatesh, V. (2000)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Integrating Control,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motion

into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1, 342-36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1.4.342.11872

[23]McKinney, V., Yoon, K. and Zahedi, F. (2002) The Measurement of Web-Customer Satisfaction: An Expectation and

Disconfirmation Approach.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3, 296-315.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3.3.296.76

[24]Palmer, J.W. and Markus, M.L. (2000) The Performance Impacts of Quick Response and Strategic Alignment in Spe-

cialty Retailing.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1, 241-259.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1.3.241.12203

[25]Zhu, K. and Kraemer, K.L. (2002) e-Commerce Metrics for Net-Enhanced Organizations: Assessing the Value of

e-Commerce to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3, 275-29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3.3.275.82

[26]Straub, D.W., Hoffman, D.L., Weber, B.W., et al. (2002) Toward New Metrics for Net-Enhanced Organizations. In-

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3, 227-238.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3.3.227.80

[27]Pavlou, P.A. and Gefen, D. (2004) Building Effective Online Marketplaces with Institution-Based Trust.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5, 37-59.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40.0015

[28]Harris, M.L., Collins, R.W. and Hevner, A.R. (2009) Control of Flexible Software Development under Uncertainty.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0, 400-419.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90.0240

[29]Maruping, L.M., Venkatesh, V. and Agarwal, R. (2009) A Control Theory Perspective on Agile Methodology Use and

Changing User Requirement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0, 377-399.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90.0238

[30]Jarvenpaa, S.L., Shaw, T.R. and Staples, D.S. (2004) Toward Contextualized Theories of Trust: The Role of Trust in

Global Virtual Team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5, 250-267.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040.0028

[31]Zhang, C., Hahn, J.P. and De, P. (2013) Continued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Innovation Communities: Does Community

Response Matter Equally for Everyone?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4, 1112-1130.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2013.0485

[32]Vannoy, S.A. and Salam, A.F. (2010) 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ompetitive

Ac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 A Grounded Theory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1, 496-51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100.0301

[33]Gu, B., Park, J.H. and Konana, P. (2012) The Impact of External Word-of-Mouth Sources on Retailer Sales of

High-Involvement Product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3, 182-196.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100.0343

[34]Aggarwal, R., Gopal, R., Gupta, A., et al. (2012) Putting Money Where the Mouths Are: The Relation between Ven-

ture Financing and Electronic Word-of-Mouth.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3, 976-992.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1110.0402

[35]Majchrzak, A. and Malhotra, A. (2016) Effect of Knowledge-Sharing Trajectories on Innovative Outcomes in Tempo-

rary Online Crowd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7, 685-703.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2016.0669

[36]Faraj, S., von Krogh, G., Monteiro, E., et al. (2016) Special Section Introduction Online Community as Space for

Knowledge Flows.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7, 668-684.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10.1287/isre.2016.0682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doczj.com/doc/8712655100.html,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北京水资源公报(2009年)

(2009) 北京市水务局

目录 一、概述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利用 四、水质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 审核: 审查: 技术负责:赵学丽、窦艳兵、黄振芳 公报编制:范庆莲 地表水资源量部分:范庆莲、白国营 地下水资源量部分:刘文光、刘翠珠 供用水量:戴岚 水质部分:焦忠志、姜体胜

一、概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降水量638mm少30%,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23%。为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7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42%。 全市入境水量为3.0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段调水2.6亿m3),出境水量为8.23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2亿m3)。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3.54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3.49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1.58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1.99亿m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水库补水0.68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07m,地下水位比2008年末下降 1.15m,地下水储量减少5.9亿m3,比1980年末减少86.2亿m3,比1960年减少106.9亿m3。 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35.5亿m3,比2008年的35.1亿m3增加0.4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5.5亿m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3,环境用水3.6亿m3,工业用水5.2亿m3,农业用水12.0亿m3。 2009年监测水质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323.7km。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3.8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34.8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59.4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21.0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1064.7km。达标河长1072.1km。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59.6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98.0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62.0hm2。达标面积642.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308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30km2。 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872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563km2。 基岩水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

北京水资源公报——2012年

北京水资源公报——2012年 (2012)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刘斌 审核:戴育华 审查:杨忠山 技术负责:黄振芳赵学丽窦艳兵周东公报编制:范庆莲 参加人员:戴岚刘文光焦忠志孙峰白国营 1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二、水资源 前言 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市水资源状况,现发布2012年度《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是向社会发布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节约保护的基础工作。内容包括:概述、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供用水量、水质评价。 3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为39.50亿m,按照年末常住人口2069万人计

3算,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91m,人多水少是北京的基本市情水情。为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应注重量水发展,继续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二、水资源 目录 一、概述二、水资源三、水资源利用四、水质 3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一、概述 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708mm,比2011年降水量552mm多28%,比多年平均值585mm多21%,相当于频率为20%的丰水年。 33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7.95亿m,地下水资源量为21.55亿m,水资源总量33为39.50亿m,比多年平均37.39亿m多6%。 33全市入境水量为5.82亿m(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2.8亿m),比 333多年平均21.08亿m,比多年平均19.54亿m少72%;出境水量为18.50亿m 少5%。 3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5.06亿m,可利用来水量为6.39 3亿m。 33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2.23亿m,可利用来水量为3.26亿m 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遥桥峪水库补水0.63亿m)。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27m,地下水位比2011年末回升

2018年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

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哪里最缺水?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用水是十分方便的,只要打开水龙头,便会有干净的水流淌出来,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中国的水资源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吗? 中国官方层面给出了答案——中国其实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而中国人口占比全球超过1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西藏、四川水资源最多,宁夏天津最少 那么具体到全国个省级行政区,各自的水资源总量情况又如何呢?

按照国家水利部先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广西,均处于中国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末三位的,依次是宁夏、天津、北京。不过由于天津和北京均为直辖市,在土地面积上明显少于一般省级行政区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辖市的前提下,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最少的三个省份,则分别是宁夏、山西、河北,均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于华北地区。 中国多省份处于“极度缺水”区间

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8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54.8mm,折合降水总量为62000 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1.9%。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22.6mm,比常年值偏少1.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44.3mm,比常年值偏多3.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和海南偏多20%左右;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其中宁夏和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10%。 地表水资源量 2008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377亿m3,折合年径流深278.6mm,比常年值偏少1.2%。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6.0%,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天津、上海、广东、广西偏多程度在36%~20%之间,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偏少程度在50%~30%之间。 2008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33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57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64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6101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2008年,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8122亿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736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为6683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297亿m3。2008年全国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806亿m3,其中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473亿m3,占全国总补给量的81.6%。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2%、36.3%、7.9%和4.6%。 水资源总量 2008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434亿m3,比常年值偏少1.0%。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57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0%,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7.0%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4601亿m3,比常年值偏少12.5%,占全国的16.8%;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283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7%,占全国的83.2%。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4.2%,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9.0万m3。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08年对全国500座大型水库和298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3083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36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751亿m3,比年初增加345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32亿m3,比年初增加15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52亿m3,其中黄河区减少35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412亿m3,其中长江区和珠江区分别增加242亿m3和142亿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湖北、广西、贵州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430亿m3,河南、青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70亿m3。

关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关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经济管理学院 统计11) 摘要:本文从北京水资源现状出发,描述了2012年北京水资源供需基本状况,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从供需两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原因,并用通过节水效应分析得到了产业结构影响用水需求的作用机制,对比经济快速增长与总用水量的零增长关系,验证了产业结构调整对节水作用的贡献。最后,从水资源供给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供给;需求;经济结构;节水 1.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1.1北京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少 水资源总量指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不包括入境水量。2012年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17.95亿m 3,地下水资源量21.55亿m 3,水资源总量为39.50亿m 3,比2011年的26.81亿m 3多47%,比多年平均37.39亿m 3多6%。北京市是缺水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北京市的水资源总量较低,按北京市常住人口2000万来计算,其人均水资源总量只有大约200m 3不到,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可见一斑。 1.2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状况 1.2.1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2012年北京市总供水量为35.9亿m3,比2011年减少0.1亿m3。其中地表水为5.2亿m3, 占总供水量的14%;地下水20.4亿m3,占总供水量的57%;再生水7.5亿m3,占总供水量的21%;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2.8亿m3,占总供水量的8%。 1.2.2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其值可用来代替水资源需求量大小。2012年北京市总用水量为35.9亿m3,比2011年减少0.1亿m3。其中生活用水16.0亿m3,占总用水量的44%;环境用水5.7亿m3,占16%;工业用水4.9亿m3,占14%;农业用水9.3亿m3,占26%。总量上看,北京市目前水资源供需状况基本持平;局部上看,用水总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两项分别是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如果能够从这两方面入手适当降低水资源需求量,定能产生比较好的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效果。 1.2.3用水量结构变化 将北京市2000~2012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生活用水总量的变化,反映在折线图上,可得图1.1: 图1.1 2000~2012年北京市用水量变化图1 1 图片来自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0 1020 30 405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 用水量(亿m 3)农业生活工业环境用水总量

天津水资源公报

天津水资源公报

————————————————————————————————作者:————————————————————————————————日期:

2003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综述 为了满足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的需要,按国家颁定的水资源分区进行水资源计算。本市分属北三河山区,面积727平方公里;北四河下游平原,面积6059.2平方公里;大清河淀东平原5133.5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2003年我市降水为平水年,年平均降水量586.0毫米,比上年度增加61.80%,比多年平均值增加1.93%。 200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0.6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1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32.43%;地下水资源量4.8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0.62%;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4.45亿立方米。 200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18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普遍上升。 200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37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4.50亿立方米,引黄水量1.59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7.14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02亿立方米。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7.3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2.8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0.30亿立方米。 全市用水消耗量10.94亿立方米,耗水率53%。

2003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5.49亿吨。2003年对我市供水河道引滦沿线、引黄济津、海河,以及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北京排污河、子牙河、独流减河、南运河等进行水质监测,其各河道监测结果:为城市供水达III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他河道污染严重均劣V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3年为解决天津市用水危机进行了第八次引黄济津。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水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城市,实施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按照张立昌同志提出的装扮美化海河、让海河旧貌换新颜的指示,启动了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工程。一.来水分析 1.降水 2003年天津市平均降水量586.0毫米,折合水量69.8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61.8%,比多年平均值68.53亿立方米(1956—2000年)偏多1.93%,属于平水年份。 北三河山区、北四河下游平原、大清淀东平原降水量分别为608.7毫米、557.6毫米、616.2毫米。与上年比较分别偏多62.27%、56.51%、67.80%;与多年平均比较,北三河山区少15.13%,北四河下游平原少3.51%,大清淀东平原多11.81%。图12003年天津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1997-01-01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1997年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13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581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2%,属平水年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少,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属北枯南丰型。各流域片年降水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松辽片少11.4%,海河片少33.0%,黄河片少27.4%,淮河片少19.5%,长江片少5.7%,珠江片多20.4%,东南诸河片多17.8%,西南诸河片少1.4%,内陆河片少16.5%。 表1 199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地下水资源量缺上海和西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2%。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松辽片少18.6%,海河片少54.5%,黄河片少42.5%,淮河片少43.1%,长江片少4.1%,珠江片多36.7%,诸河片多23.1%,西南诸河片少2.0%,内陆河片少4.7%。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1997年 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 除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总面积为823 万平方公里(缺上海和西藏),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942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242亿立方米(缺西藏羌塘内陆河),比上年减少11.2%。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25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 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与上年比,各流域 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增减情况是:海河片减少41.9%,淮河片减少21.4%,黄河片减少11.1%,内陆河片减少7.5%,仅松辽片增加1.8%。

2013水资源公报 (1)

表1 市(直管县)2013年大中型灌区及小型样点灌区灌溉用水量调查表 序号灌区名称所在行政 区名称 所属水资 源二级区 名称 灌区 类型 设计 灌溉面积 (万亩) 有效 灌溉面积 (万亩) 实际 灌溉面积 (万亩) 水源取水量(万m3) 灌溉毛用水 量(万m3) 亩均灌溉 毛用水量 (m3/亩) 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 宋岗电灌淅川县香花渠灌21.41 13 13 3380 3380 3380 260 注1.大中型灌区指设计灌溉面积在10万亩及以上的灌区,样点灌区指2013年度各市(直管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的小型样点灌区; 2.所在行政区按灌区受益范围所在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填写,当灌区受益范围跨省辖市/省直管县时,应分别填写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名称及其所占比例; 3.所属水资源二级区名称按灌区受益范围所在的水资源二级区填写,当灌区受益范围跨水资源二级区时,应分别填写所属水资源二级区名称及其所占比例; 4.灌区类型按“渠灌”、“井灌”、“井渠结合”填写; 5.设计灌溉面积填写灌区上级主管部门最新批准的规划设计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填写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面积,包括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和非耕地上的林地、园地、牧草地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填写2013年实际灌溉到的面积,在同一亩耕地上无论灌水几次,都应按一亩统计,不应按灌溉亩次统计; 6.水源取水量按灌区所有取水口取用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用于农业灌溉水量分别填写。地表水包括从河流、湖泊、水库、塘坝等地表水体取用的水量,地下水指直接取自地下含水层用于灌溉的水量,其他水源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等用于灌溉的水量。 7.灌溉毛用水量填写水源取水量中用于灌区耕地和非耕地灌溉的水量,包括渠系输水损失。 8. (3)≤(2),(7)=(4)+(5)+(6),(8)=(7),(9)=(8)/(3)。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前言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北京市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 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北京市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北京市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北京市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北京市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北京市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北京市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北京市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4.8mm1,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5%,比2016年减少8.3%。 地表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3,折合年径流深293.1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9%,比2016年减少11.3%。2017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8.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250.4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934.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6941.3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309.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0%。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42.0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893.2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6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1819.7亿m3。 水资源总量201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761.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8%,比2016年减少11.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8309.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14.9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5.7%,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0.4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7年,对全国660座大型水库和3547 1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约18000个雨量站观测资料的评价结果。

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79.8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82.6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7年,对56个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61.0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5亿m3。其中,青海湖蓄水量增加16.3亿m3;太湖和洪泽湖蓄水量分别减少5.3亿m3和4.5亿m3。 地下水动态2017年,北方15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44.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7年,全国供水总量6043.4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1.0%。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45.5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8%;地下水源供水量1016.7亿m3,占供水总量的16.8%;其他水源供水量81.2亿m3,占供水总量的1.4%。与2016年相比,供水总量增加3.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33.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40.3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10.4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1022.7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海南和辽宁,分别为368.0亿m3、257.7亿m3、179.9亿m3、59.0亿m3、46.6亿m3、37.8亿m3和35.0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7年,全国用水总量6043.4亿m3。其中,生活用水838.1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9%;工业用水1277.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1%;农业用水3766.4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3%;

基于因子分析法和GM灰度预测的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级模型

基于因子分析法和GM灰度预测的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级模型 摘 要 本文通过《北京市2009统计年鉴》及题目附表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现状,结合水资源短缺影响因子历年数据的特点选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 四个影响因子:农业用水总量、工业用水总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它用水及降雨量;并以此为变量,以总需水量和缺水量作为表现缺水程度的量,获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表征缺水因子与缺水程度之间的关系;再依据GM模型预测了北京市未来三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通过总用水量与缺水量定义缺水率,以此为基础进行风险评级。预测结果显示:2009~2011年北京市水资源形势严峻,缺水率超过20%,属重度缺水;模型得出三年缺水量预测值为13.09亿立方米、13.70亿立方米和14.40亿立方米,与官方预测的13.51亿立方米、16.15亿立方米和17.76亿立方米非常接近[1][2]。以此说明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本文将建模分析所得结果结合实际,向北京市水政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了改进灌溉技术、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设置工业企业家庭用水定额等措施以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压力。 关键词:水资源;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GM灰色预测;风险评级 3

4 1. 问题重述 水资源短缺风险,泛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条件下,由于来水和用水两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使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 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属重度缺水地区。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尽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短缺。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通过对往年数据的分析,识别出影响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建立出合适的数学模型,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水资源总量、总需水量及缺水量和其对应的制约因素的关系如图 1所示: 图 1 水资源总量、总需水量及缺水量和其对应的制约因素的关系图 2. 问题分析 由于水资源短缺风险是由来水和用水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因而可通过评价北京市总用水量及其水资源总量,以确定水资源短缺风险。同时,考虑从影响用水量及水资源总量的因子中筛选出影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状况的主要风险因子。 总用水量主要由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第三产业及生活用水和2001年后新增的环境用水组成,而这些指标又与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人口数量等因素有关系。 水资源总量则与气候、水利工程调水量、城市地表水总量、城市地下水以及土壤湿润度等离散度大、预测难度高以及在北京市统计年鉴中未记载或没有连续历史数据的因子相关。由于:

2013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3)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刘斌 审核:戴育华 审查:杨忠山 技术负责:黄振芳杨启涛 公报编制:范庆莲 参加人员:戴岚白国营周东刘文光焦忠志孙峰刘翠珠梁灵君窦艳兵王亚娟杜龙刚杨卓 王林虎

前言 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市水资源状况,现发布2013年度《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是向社会发布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节约保护的基础工作。内容包括:概述、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供用水量、水质评价。 2013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为24.81亿m3,按照年末常住人口2114.8万人计算,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7m3,人多水少是北京的基本市情水情。

目录 一、概述 (1) 二、水资源 (2) (一)降水量 (2) (二)地表水资源 (5) (三)地下水资源 (8) (四)水资源总量 (11) 三、水资源利用 (12) (一)供水量 (12) (二)用水量 (12) 四、水质 (14) (一)废污水排放量 (14) (二)水质评价 (14)

一、概述 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01mm,比2012年降水量708mm少29%,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14%,相当于频率为70%的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9.4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3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4.81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34%。 全市入境水量为7.07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3.68亿m3),比多年平均21.08亿m3少66%;出境水量为15.44亿m3,比多年平均19.54亿m3 少21%。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8.07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8.16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5.00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6.06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52m,地下水位比2012年末下降 0.25m,地下水储量相应减少1.28亿m3,比1998年末减少64.7亿m3,比1980年末减少88.5亿m3,比1960年减少109.2亿m3。 2013年全市总供水量36.4亿m3,比2012年的35.9亿m3增加0.5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6.4亿m3,其中生活用水16.3亿m3,环境用水5.9亿m3,工业用水5.1亿m3,农业用水9.1亿m3。 2013年地表水监测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314.7km。有水河长中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1014.9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11.9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89.7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145.7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952.5km。有水河长中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河长1059.1km。 监测大中型水库18座。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361.5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342.1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16hm2。达标面积433.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区面积为6400k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205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195km2。 深层地下水(评价区面积为3435km2)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755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680km2。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

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我国北方6区平原浅层地下水计算面积占全国平原区面积的91%,2015年地下水总补给量1446.2亿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0.2%、36.5%、7.7%和5.6%。 水资源总量2015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962.6亿m3,比常年值偏多0.9%。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61.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6%(地下水资源量的86.4%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4733.5亿m3,比常年值偏少10.1%,占全国的16.9%;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3229.1亿m3,比常年值偏多3.5%,占全国的83.1%。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4.7%,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29.5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5年对全国624座大型水库和3378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37.3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56.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587.2亿m3,比年初增加14.4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50.1亿m3,比年初增加41.6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51.4亿m3,其中黄河区减少66.8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107.4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