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定位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定位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定位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定位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摘要】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但其又如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一样,通过射频消融治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尽管射频消融治疗前需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然后进行标测定位、消融,但通过体表心电图能对房速起源点快速定位,大体上指导房速的射频消融,缩短标测时间和x线的曝光时间。本文主要介绍了左右心房不同起源点房速时体表心电图各导联p波形态变化,综述相关文献,总结规律,提高通过识别心电图定位fat的能力。

【关键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p波;定位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房速)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维持无须房室结参与,一般其频率为130-250次/分,但也有比此频率快达300次/分或者慢达100次/

房速。通常年轻患者有更快的心率,曾有报道新生儿可达340次/分的房速1。

房速在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约占

5%-15%;在儿童患者中发病率更高,无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患者中,房速约占10-15%;而在患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后的儿童患者中这个比例还要高2,3。不同类型的房速发生机制不同,异常的自律性、触发活动、折返是其主要机制。200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的专家组根据电生理机制和解剖结构将房速分

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ocal atrial tachycardia,fat)和大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和治疗对策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和治疗对策 1.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定义: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心脏彩超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所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 (1)右室流出道室速(腺苷敏感性室速) 心电图表现: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图形且II、III、aVF 导联均为R型。 药物治疗: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Ic类的普罗帕酮、钙拮抗剂等。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2)特发性左室室速(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 心电图表现:右束支阻滞及电轴左偏,偶见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右偏。 药物治疗:发作时采用维拉帕米静脉静推是首选,成人一般5mg 每次。也可以给予普罗帕酮70mg每次静脉推注。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3)左室流出道室速 心电图表现:与右室流出道室速相似,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V1导联的R波往往显得较宽大,一般而言,如V1的R波时限超过QRS总时限的50% ,R/S的振幅比率大于0.3都应该怀疑为左室流出道起源。 药物治疗:同右室流出道室速。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4)特发性左室游离壁室速 心电图表现:右束支阻滞,I、aVL呈QS,下壁导联RS,胸前R移行到V3之前。 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可用普罗帕酮、美西律、维拉帕米、胺碘酮等。 介入治疗:射频消融。 2.器质性心脏病室速 (1)致心律失常源性右心室心肌病 其室速心电图表现:左束支阻滞、II、III、aVF导联为QS、rS 或RS波。部分患者可能多行性,甚至合并右室流出道室速。 药物治疗:临床上紧急终止可采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静脉注射,如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进行体外电转复。预防发作的药物,首选索他洛尔,其他可以选择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 介入治疗及ICD治疗。 (2)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患者心肌梗塞后的室速,虽然其可以是多行性的,但绝大多数还是起源于游离壁,因此,心电图特点除了右束支阻滞图形外,只要不是明显地类似于特发性左室室速者,均应该诊断为此型。 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会被用于此型室速,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介入治疗:ICD治疗。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 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 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 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房速心电图分类与鉴别

房速心电图分类与鉴别 作者介绍介卢喜烈教授,从事心电图相关工作4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技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动态心电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组副组长等职,是《实用心电学杂志》主编以及多种其他杂志的编审编委。目前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心电学新进展项目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培训项目负责人。曾主编心电学专业著作46部,全军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心电学新进展教材11卷,发表科研论文230余篇。他率先提出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概念,阐明了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理论;领导的课题组率先研制出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采样率的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仪器并应用于临床,于2014年被中国 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授予“心电学终身成就奖”。卢喜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电专家。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或与心房肌相连的解剖结构如肺静脉、冠状动脉窦(不涉及房室结及其以下部位)的心动过速,称为房性心动过速(afrial tachycardia,AT)。 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100~220bpm,房性P′-P′周期可以匀齐,也可不规则,或伴不同程度的传出阻滞。

在住院患者的DCG中,房速发生率(55%)2088/3831例。多数为短阵偶发,少数为阵发性,而持续无休止的房性心动过速相对少见。房性心动过速分类 根据发生机制、临床发病特点、起源病灶部位、电生理特点和心电图表现等,对房性心动过速分类如下: (一)据发生机制而分类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触发活动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 (二)根据临床发病特点而分类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三)综合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而分类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异位灶房性心动过速(ectopic atrial tachycardia)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1.心动过速的频率100~150bpm,少数频率可达250bpm。 2.心动过速的P′- P′匀齐,心动过速开始无P′波频率逐渐加快的起步现象。 3.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十三、体表心电图产生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基础

心电图临床应用已经一百周年,对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损伤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对于心电图波形发生的原理,多年来一直处于理论上的推断。近十年来,由于采用了同时记录心肌细胞电活动和跨壁心电图( transmural ECG )的方法,进入了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的实验研究阶段,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以下简单介绍心电图波形的产生原理: P 波:反映右、左心房先后的激动兴奋。节律性兴奋自窦房结发出后,兴奋右心房,同时通过心房内的优势传导通路 BAChmann 束将兴奋传导到左心房,其传导速度达到 0.8 ~ 1.0 米 / 秒。右、左心房的兴奋历时约 100mS 。 P 波的前半代表右心房兴奋,后半代表左心房兴奋,所以右心房肥大造成 P 波波幅高耸,左心房肥大引起 P 波时间延长或伴有 P 波切迹(切迹前代表右心房兴奋,切迹后代表左心房兴奋)。 心房的复极化波称为 T 波,一般重合于 P-R 段及 QRS 波群而被掩盖,在房室完全传导阻滞、房室脱节或者心房肥大时,有时在心电图上可以见到 T 波。 P-R 间期:窦性节律兴奋一方面兴奋心房,另一方面通过心房内的优势传导通路,将兴奋传给房室结、希式浦肯野系统,一直到心室壁内层。在这个兴奋传布过程中,耗时最多的是房室结,因为一方面它们产生的是慢反应动作电位,另方面房室结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稀疏,所以传导速度仅为 0.1 米 / 秒,兴奋通过房室结耗时约 70mS 。 P-R 段的时间大多消耗在房室结内,造成房室延搁。 QRS 波群:反映左、右心室的兴奋激动过程。心室内兴奋的传布,依赖位于室壁内的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它们的细胞膜上具有高密度的快钠通道,传导速度很快,使两侧心室很快兴奋激动。在心室的兴奋过程中,最先兴奋的是室间隔的左侧,然后兴奋循左、右束支的行进方向,引起心尖部位室壁由心内膜下传向心外膜下心肌的兴奋,心室最后兴奋的部位是左心室心底部的心外膜下心肌。因此,在心室兴奋过程中,表现为在短时间内心电的合力(因为合力有方向、有大小,故称为心电向量)多次迅速改变方向,因而形成心电图上幅值较大、多次改变方向的 QRS 波群。各个导联(肢导联、胸导联)由于在心电的电场中位置不同,所以不一定都显示 Q 、 R 、 S 三个波。但是,由于心电兴奋的发生、传布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所以在同一个人、同一个部位记录到的 QRS 波群形态有极强的可重复性,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说明在心室内兴奋的扩布出现异常的变化。 起源于心室以上(心房、房室交界区)的早搏称为室上性早搏。由于它们下传到心室的途径和正常的窦性兴奋相同,所以这类早搏的 QRS 波群形态和正常的窦性心律相同或十分相似。反之,起源于心室内的异位节律如室性早搏,由于它在心室内的兴奋扩布途径和速率和正常窦性心律完全不同,因此 QRS 波群宽大畸形,和正常的完全不同。 ST 段:相当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2 期的前半部,这时各部分心室肌细胞之间没有电位差,因此正常心电图的 ST 段应该位于等电位线即基线上。 ST 段是一个极敏感的心电图指标,如果各部分心室肌的复极化略有先后快慢之分(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 Brugada 综合征)或者心肌有缺血、损伤,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摘要】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但其又如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一样,通过射频消融治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尽管射频消融治疗前需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然后进行标测定位、消融,但通过体表心电图能对房速起源点快速定位,大体上指导房速的射频消融,缩短标测时间和X线的曝光时间。本文主要介绍了左右心房不同起源点房速时体表心电图各导联P波形态变化,综述相关文献,总结规律,提高通过识别心电图定位FAT的能力。 【关键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P波;定位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房速)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维持无须房室结参与,一般其频率为130-250次/分,但也有比此频率快达300次/分或者慢达100次/房速。通常年轻患者有更快的心率,曾有报道新生儿可达340次/分的房速1。 房速在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约占5%-15%;在儿童患者中发病率更高,无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患者中,房速约占10-15%;而在患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后的儿童患者中这个比例还要高2,3。不同类型的房速发生机制不同,异常的自律性、触发活动、折返是其主要机制。200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的专家组根据电生理机制和解剖结构将房速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ocal Atrial Tachycardia,FAT)和大折返性房速(Ma-RAT)4。FAT是指有规律的心房激动从一小块心肌离心扩布,机制包括自律性、触发活动、微折返。Ma-RAT是指折返围绕一较大的中心阻滞区进行。 总的来说FAT在所有体表心电图上都可以见到由等电线所分隔的P波。有大量文献阐述了P波形态和心房起源位置的关系,随着现代电生理标测技术与心电图的结合,分析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可大致预测房速的起源部位。导管射频消融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心电图初步定位,在射频消融治疗房速时能缩短靶点标测的时间。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对FAT的心房起源位置进行初步定位5-7。 1 左、右心房FAT的鉴别 FAT起源的主要位置包括界脊区域、肺静脉内或附近(上肺静脉更常见)、冠状动脉窦内或附近、上腔静脉、房间隔和Koch三角8。有学者9,10报导63%的局灶性AT起源于右心房,37%起源于左心房。Tang及其同事11研究了31例成功标测和消融房速患者12导联心电图,建立了鉴别右房房速和左房房速的算法。V1和avL导联P波形态有助于鉴别右房房速和左房房速。几乎所有左心房FAT心电图V1导联P波正向,这是因为左心房位于左后部位,激动向右前方即V1导联,,故V1导联P波直立,这个指标判断左心房FAT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4%;右心房FAT心电图V1导联P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简称房速,它起源于房室结以上的组织,无房室结和心室的参与。按起源部位分为单源性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按发生机制分为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触发活动引起的房速;据临床发作方式分为:短阵自限性、阵发持续性、无休止或几乎无休止性、阵发房性心动过速(PAT)伴房室阻滞。 【诊断要点】 1.病史: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变、急慢性心功能不全、严重肺部疾患、急性感染、饮酒过度、低钾血症、低氧血症及洋地黄中毒等。 2.症状:主要是心悸不适和相应的心脏病症状,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甚至无休止发作,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此时很难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鉴别。 3.心电图: (1)心房率为lOO~250次/分,房率≥室率,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 (2)P'波电轴和形态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3)P'R≥O.12 s,且随心率增加而延长; (4)呈窄QRS形态,一般P'R

d.排除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折返性房速: a.无药物干预时,心房率为100~200次/分,节律匀齐; b.P'波电轴及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不同; c.房速能被心房程序电刺激诱发和终止或拖带; d.排除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P'波电轴及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完全相同; b.能被心房程序电刺激诱发和终止或拖带; c.窦性频率发作时突然变快,终止时突然变慢; d.排除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治疗程序】 1.针对病因、消除诱因; 2.药物治疗; 3.导管射频消融及外科治疗。 【处方】 处方1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可采用下列治疗: (1)10%氯化钾10~15 ml 5%GS 250~500 ml 25%硫酸镁 10~20 m1 Sig:静滴。 或(2)10%氯化钾 10~15 ml tid或qid 处方2非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可参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治疗。 【警示】 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在病人有不能耐受的症状时方需治疗。应让病人了解这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病因治疗和诱因纠正可能减轻病人的症状,如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肺部通气,可取得较好疗效。 2.由洋地黄中毒引起者,须立即停用洋地黄,如血清钾不升高,首选氯化钾口服(半小时内服完5 g,如仍未恢复窦性心律,2 h后再口服2.5 g)或静脉滴注氯化钾(3 g溶于5%的GS l 000 ml,2 h内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全部内容。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 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 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这是我阅读的最新的一份讨论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文章,文章很好,不仅介绍了诊断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标准。这是今年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另外提前预告一点,下一个重点学习的基础文章更是精彩,全文接近2万字,希望我们制作的内容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园子里还有很多战友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接触到国际顶级期刊的文章,这种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生毕业时,我曾想三年没有学到什么,但回想起来,这三年时间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寻找解答。我相信经过正规研究生训练的战友,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超过了本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特意把这篇我1月份阅读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也算是一份新年礼物。 【White先生的悲剧】 64岁的White先生因“突发心悸2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155次/分。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心电图显示其频率145次/分规整的节律,QRS波间期160ms(见图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75次/分的窦性心律。经过1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两周后,White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White夫人呼叫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1:患者在急诊室的心电图因为稳定的血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White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A波),不幸的是,两周后悲剧发生了。实际上,其急诊室的心电图强烈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心电图常用图表

君哥整理,恳请指出当中的错误和不足,小弟不胜感激!谢谢大家!!!2011-10-09 电轴偏移:ⅠⅢ尖对尖,电轴向右偏,Ⅰ,Ⅲ口对口,电轴向左走。(正常+90o至-30顺钟向:正常的V3V4出现在V5V6上逆钟向相反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 红黄黑绿分别夹在左腕、右腕、右踝、左踝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

18导联心电图的颜色顺序及位置 口诀:红黄绿棕黑紫,手和胸一样,左脚绿右脚黑。 PS:脚上可以接反,但是手上不能接反! 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颜色顺序分别如下: 肢体导联: 红色:右上肢黑色:右下肢 黄色:左上肢绿色:左下肢 注:肢体导联有个记忆方式红配黑。黄配绿。在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搞错了。 胸导联: V1: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绿色在体表的位置: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在体表的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一般情况下只用做6个胸导联, 记忆胸导联有个方法,就是以乳头为界,最关键位置找到V1后面就好办了。 V7: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腋后线 V8: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肩胛中线与4,5,6水平 V9:蓝色在体表的位置:脊柱旁线 V3r--V6r:电极放在右胸V3--V6相对应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率160~250次/分室率140~200次/分70-130次/分60-100次/分房扑房颤心室扑动 F波频率:250~350次频率350~600次/分,V1导联最清楚频率200-250次/分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QRS时间≥0.12秒;QRS心电轴一般正常 V1、V2 QRS波群呈rSR′或M型;Ⅰ、V5、6导联S波≥0.04秒且增宽,有切迹;avR呈QR型,R波宽而有切迹 V1R峰时间≥0.05s; V1 V2 S-T段降低,T波倒置;Ⅰ、V5、6 T波方向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如果QRS<0.12秒,称为不完全性RBBB )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二、房性心动过速的并发症*三、房性心动过速的饮食注意事项1. 房性心动过速吃什么好2. 房性心动过速不能吃什么 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1、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心房刺激不能诱发、拖带和终止心动过速,但(不总是)可被超速起搏所抑制,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时可出现温醒(Warm-up)与冷却(Cool-down)现象;异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房内传导或房室结传导延缓,甚至房室结传导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腺苷不能终止心动过速。 2、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心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出现房室结传导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心房心内膜标测及起搏可判断折返环的部位、激动方向与顺序。 3、触发活动引起房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心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心动过速,且不依赖于房内传导和房室结传导的延缓,起搏周长、期前刺激的配对间期直接与房速开

始的间期和心动过速开始的周长有关,具有刺激周长依赖的特点,心动过速发生前,单相动作电位上有明显的延迟后除极波,心房 刺激能终止或超速抑制心动过速,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 房性心动过速的并发症1、如果房性心动过速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之上或发作时间过长时,会出现晕厥、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或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房性心动过速可并发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病症,严重可引起脑动脉栓塞、肺栓塞,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严重后果。 房性心动过速的饮食注意事项 1、房性心动过速吃什么好 1.1、应多吃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萝卜、山楂、蘑菇等。 1.2、宜食清淡。 1.3、宜多吃纤维类食物。 1.4、莲子百合煨猪肉:莲子50克,鲜百合60克,瘦猪肉150克,同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葱、姜、盐、米酒、味精适量作调料。先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1小时即可,食莲子、百合、猪肉并饮汤。每日1--2次。 1.5、大枣炖猪心:猪心100克,大枣25克,同置碗内加水,

01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第1章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WPW综合征几个概念 预激波(δ波)定向(图1-1) ?将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起始部40ms规定为δ波 ?δ波正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上 ?δ波负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下 ?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QRS波无δ波、δ 波双相或δ波起始时偏离基线而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基线 图1-1 δ波极性判断模式图左:δ波正向用“+”表示中:δ波负向用“﹣”表示右: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 旁道位置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图1-2) ?左侧旁道预激程度小,δ波窄小,QRS波窄,甚至有旁道前传但看不到预激,因旁 道离窦房结远 ?右侧旁道预激程度大,δ波宽大,QRS波宽,因旁道离窦房结近 图1-2 旁道与窦房结的位置关系左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远,右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近

旁道传导速度/ 房室结传导速度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 ?房室结传导快/旁道传导慢时预激程度小,反之预激程度大,由于房室结传导受植 物神经因素影响大,而旁道传导基本不受植物神经因素影响,因此同一预激综合征 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电图会有区别 ?阻断或延缓房室结传导的药物、刺激迷走神经等抑制房室结传导后使预激程度加大 或房室完全经旁道传导,有助于诊断和旁道定位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概念主要用于右侧显性旁道定位 ?冠状面上QRS波移行指胸前导联QRS波的R/S振幅比例的变化 ?以胸前导联QRS波R/S振幅比=1的导联为移行导联 ?如果某个导联R/S振幅比<1,而后面相邻的导联R/S振幅比>1,则规定QRS波 移行是在这两个导联之间 关于旁道位置的定义 旁道位置分区是以X线影像为主,而不是真正的解剖,仅对希氏束旁旁道结合局部双极心电图,分区如下(图1-3) 右侧游离壁 ?右前侧壁(RAL):三尖瓣环12点附近(9:30~12:30) ?正右侧壁(RL):三尖瓣环9点附近(8:30~9:30) ?右后侧壁(RPL):三尖瓣环6点附近(6:00~8:30) 间隔部 ?前间隔 ◆右侧希氏束旁(RPH):右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左侧希氏束旁(LPH):左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中间隔 ◆右中间隔(R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右侧希氏束旁以下 ◆左中间隔(L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左侧希氏束旁以下 ?后间隔 ◆右后间隔(RPS):三尖瓣环6点~冠状静脉窦口上缘以下 ◆左后间隔(LPS):左侧距冠状静脉窦口1.5cm以的局限区域,向上不超过冠 状静脉窦上缘 ◆心中静脉(MCV) 左侧游离壁 ?正前壁(LA):二尖瓣环正上方 ?左前侧壁(LAL)二尖瓣环正侧壁以远,但不到二尖瓣环正前方 ?正左侧壁(LL):二尖瓣环正侧壁 ?左后侧壁(LPL):左后间隔与正左侧壁之间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及意义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 间期:在~ (3)P-P间期:常受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率则加快。 1.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T)的鉴别诊断是电生理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如间隔部旁路、希氏束(His)旁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的鉴别,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附近房速的鉴别等等,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本文简要介绍3种实用的鉴别诊断方法。 1 希氏束旁起搏 希氏束旁起搏是通过改变心室与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的激动顺序,观察SA(刺激信号至A波)间期、HA间期或心房激动顺序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可用于明确是否存在旁道逆传,尤其是间隔部旁道的鉴别诊断。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4极心室标测电极(极间距为10mm或更短)置于右室流出道后,回撤至近端电极记录到清晰的A-H-V图形,此时远端电极位于希氏束前上方1-2cm 处用于起搏。若难以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可在起搏状态下轻撤导管至间断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起搏输出:5-10mA,脉宽2ms;起搏时通过呼吸变化引起的导管位置轻微变化或起搏输出的调整(逐渐增高或减低),观察体表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SH间期,确定心室与希氏束的激动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起搏脉宽勿设置过宽,因过宽时刺激脉冲信号的方波将影响其后局部电位的判断和测量。 Nakagawa和Jackman教授将希氏束旁起搏分为9种类型。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为心室起搏伴间歇性希氏束夺获,本文仅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 首先应明确,不存在旁路(逆传)的情况下,①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的HA 间期将不发生改变或仅有细微变化(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引起);②发生希氏束夺获前后,希氏束电极上SA间期改变与SH间期改变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条仅是排除旁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应结合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等共同分析诊断。 (1)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和SA间期无变化,若HA 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逆传存在(图1),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均经由旁路激动心房。起搏过程中,应注意是否发生SV间期的改变,如果希氏束夺获前后SV间期不一致,应测量相应电极上VA间期,否则会引起误判。 (2)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无变化,SA间期延长,若心房最早激动部位的VA间期一致,且HA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存在,该情况多见与距离起搏位置较远的旁道,如左侧游离壁旁道。 (3)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无变化,SA间期延长,若SH间期的延长时间与SA间期延长时间相等或差距较小(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则提示无旁路。 (4)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的改变往往提示旁路的存在,将起搏电极移至最早心房激动点对应的心室侧起搏,局部VA间期缩短或VA融合可进一步予以证实。少数情况下,房室结快、慢径路的分别逆传也可引起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的改变,此时心房逆传激动的顺序改变取决于起搏周长和HH间期的变化。 2 心室RS2刺激

室性心动过速题库1-1-8

室性心动过速题库1- 1-8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32岁,反复晕厥4年。发作时伴面色苍白,四肢抽搐。图3-12-1为晕厥发作时的心电图,应诊断为()。 A.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B.心房扑动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E.心室扑动 心电图的特点为:第1、2个心搏为窦性心律;第3、4、5、6、7个QRS波群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窦性P波,前2个心搏主波向上,后4个心搏主波转向下方,频率约250次/分,其后变为大小、形态不规则的颤动波,基线消失,诊断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女性,60岁,冠心病。突然晕倒伴意识丧失,立即记录心电图如图3-12-2所示,应诊断为()。 A.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 C.心室颤动 D.心房扑动 E.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电图见P-QRS-T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规则的颤动波,粗颤与细颤交替出现,波幅介于0.2~1.4mV之间,频率250次/分,诊断为心窒颤动。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63岁,有冠心病史,近来发生晕厥2次。住院期间发生阿-斯综合征,并记录到心电图如图3-12-3所示,应诊断为()。 A.心室扑动 B.心室颤动 C.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D.WPW综合征 E.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见P-QRS-T波消失,代之以规则、振幅相等的连续正弦波图形,频率约250次/分,为心室扑动。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86351579.html,;

实验一 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实验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介绍 1. 背景信息 生理学实验中,大都需要用电子技术,将生物体的各种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再应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将测量结果作为信息,根据不同目的进行处理,进行后续的研究。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仪器更加微机化、数字化、智能化。如今,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开发的集生物信号的放大、采集、显示、处理、存储和分析的机电一体化仪器已经普遍用于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实验,为实验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掌握此类仪器的使用,是进行生理学实验的基石。 心电描记术(Electrocardiography ,ECG 或者EKG )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 在1872年,Alexander Muirhead 报告其从连接到一个发烧病人手腕上的导线上获得了他心脏搏动的电信号并记录了下来。1903年,荷兰医生、生理学家威廉·埃因托芬发明了弦线式检流计,从而带来了心电图历史上的第一次突破。埃因托芬把心电图中的一系列波分别命名为P 波,Q 波,R 波,S 波和T 波,并且描述了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心电图特点。如今,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是测量和诊断异常心脏节律的最好的方法,其是诊断心电传导组织受损时心脏的节律异常以及由于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心脏节律的改变。 2. 相关资料 生物信号的计算机采集,实验室采用RM6240 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在信号的采集过程中,需要对采集频率、通道模式、灵敏度、时间常数与滤波等参数进行调节,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 正常的人体内,由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到左、右心房,在通过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心脏各部分在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电活动经由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播到身体表面,利用固定于体表的测量电极可以记录到这一系统 的电变化,描记为人体心电图(ECG )在正常的心电图的一 个周期内,可见三组基本波形(图1-1):首先出现的P 波 代表心房的去极化,随后的QRS 波群代表心室去极化,T 波代表心室复极化。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虽然电位的变化可以引起心肌收缩,但这种联系在病理状态下并不是绝对的。心电图常被用于心动异常病例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 测定心电图时,电极常采用肢体导联常,通常有三种,分别称为导联Ⅰ,Ⅱ和Ⅲ。三种导联方式电极的连接方法如图1-2,其中右腿恒接地。且三种导联方式所测定的电位如下: 导联Ⅰ是左臂(正极,LA )和右臂(RA )之间的电位差: Ⅰ = LA ?RA . 导联Ⅱ是左腿(正极,LL )与右臂(RA )之间的电位差: Ⅱ = LL –RA. 导联Ⅲ是左腿(正极,LL )与左臂(LA )之间的电位差: Ⅲ= LL –LA. 图1-1正常人心电模式图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年04月第21卷第2期 ·临床研究·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王格社唐方明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32例伴有心脏疾患发生房 性心动过速者,与12例无心脏器质性疾患发生的房性心动过速者作对照,观察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昼夜节 律并统计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与发作相关的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结果检出阵发 性房性心动过速者44例(11.3%),心脏病组32例检出率13%,对照组12例检出率8.4%(χ2=42.8, p<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患者房性心动过速以右房房速发生率为高。心脏病组房性心动过速时发作 的阵数、房速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发作时联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昼夜节律 变化在心脏病组不明显而在对照组明显。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对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指导 治疗和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房性心动过速;昼夜节律 [中图分类号]R541.7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72(2012)02-115-02 The dynamic ECG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tachycardia Wang geshe,Tang fangming.Nongke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524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dynamic ECG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Methods We enrolled32cases with heart disease and atrial tachycardia,and12cases without organic heart disease but atrial tachycardia,atrial tachycardia had circadian rhythms and statistical short ZhenXing atrial tachycardia frequency and duration,and attack the related atrial period before contraction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period.Results We detected 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 in44patients(11.3%),32cases had heart disease(13%),and there are12cases(8.4%chi-square=42.8,p<0.001).Patients with right atrial tachycardia are much more than those with left atrial tachycardia.Atrial tachycardia group with heart disease in the attack,the number,array and duration of atrial tachycardi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the control group,circadian of the rhythms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is not obvious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dynamic ECG is valuabl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guidance therapeutic to atrial tachycardia. 【Key words】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atrial tarchycardia;circadian rhythm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是快速心律失常的较常见类型,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本院检查的384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动态心电图记录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对本院2009至2011年门诊及住院的384例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男248例,女136例,年龄14~81(54±3.32)岁。其中心脏病组241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1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6例,心肌炎14例,肺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甲亢性心脏病6例;对照组143例均经病史、体格检查、X光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除外器质性心脏病。 2.仪器及方法 均采用美高仪产7.0动态心电图3通道(CH 5 、CH3、CH1)分析仪进行24h监测,所有资料按电脑程序进行人机对话,并对电脑误判予以修正。统计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与发作相关的房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并分析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作t检验;率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524002) 1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