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01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01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01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第1章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WPW综合征几个概念

预激波(δ波)定向(图1-1)

将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起始部40ms规定为δ波

δ波正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上

δ波负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下

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QRS波无δ波、δ波双相或δ波起始时偏离基线而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基线

图1-1 δ波极性判断模式图左:δ波正向用“+”表示中:δ波负向用“﹣”表示右: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

旁道位置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图1-2)

左侧旁道预激程度小,δ波窄小,QRS波窄,甚至有旁道前传但看不到预激,因旁道离窦房结远

右侧旁道预激程度大,δ波宽大,QRS波宽,因旁道离窦房结近

图1-2 旁道与窦房结的位置关系左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远,右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近

旁道传导速度/ 房室结传导速度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

房室结传导快/旁道传导慢时预激程度小,反之预激程度大,由于房室结传导受植物神经因素影响大,而旁道传导基本不受植物神经因素影响,因此同一预激综

合征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电图会有区别

阻断或延缓房室结传导的药物、刺激迷走神经等抑制房室结传导后使预激程度加大或房室完全经旁道传导,有助于诊断和旁道定位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概念主要用于右侧显性旁道定位

冠状面上QRS波移行指胸前导联QRS波的R/S振幅比例的变化以胸前导联QRS波R/S振幅比=1的导联为移行导联

如果某个导联R/S振幅比<1,而后面相邻的导联R/S振幅比>1,则规定QRS波移行是在这两个导联之间

关于旁道位置的定义

旁道位置分区是以X线影像为主,而不是真正的解剖,仅对希氏束旁旁道结合局部双极心内电图,分区如下(图1-3)

右侧游离壁

右前侧壁(RAL):三尖瓣环12点附近(9:30~12:30)

正右侧壁(RL):三尖瓣环9点附近(8:30~9:30)

右后侧壁(RPL):三尖瓣环6点附近(6:00~8:30)

间隔部

前间隔

右侧希氏束旁(RPH):右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左侧希氏束旁(LPH):左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中间隔

右中间隔(R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右侧希氏束旁以下

左中间隔(L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左侧希氏束旁以下

后间隔

右后间隔(RPS):三尖瓣环6点~冠状静脉窦口上缘以下

左后间隔(LPS):左侧距冠状静脉窦口1.5cm以内的局限区域,向上不超过冠状静脉窦上缘

心中静脉(MCV)

左侧游离壁

正前壁(LA):二尖瓣环正上方

左前侧壁(LAL)二尖瓣环正侧壁以远,但不到二尖瓣环正前方

正左侧壁(LL):二尖瓣环正侧壁

左后侧壁(LPL):左后间隔与正左侧壁之间

图1-3 房室旁道解剖的解剖位置心脏左前斜观,将房室环分为间隔部、右侧游离壁、左侧游离壁。间隔部分为前间隔、中间隔、后间隔,前间隔分为右侧希氏束旁(RPH)和左侧希氏束旁(LPH),中间隔分为左中间隔(LMS)和右中间隔(RMS),后间隔(PS)分为右后间隔(RPS)、左后间隔(LPS)和心中静脉(MCV),右侧游离壁自上至下依次分为右前侧壁(RAL)、正右侧壁(RL)、右后侧壁(RPL),左侧游离壁自前至后依次分为正前壁(LA)、左前侧壁(LAL)、正左侧壁(LL)、左后侧壁(LPL)(MV:二尖瓣环;TV:三尖瓣环;HIS:希氏束;AVN:房室结)

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图1-4)

图1-4 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流程图右后间隔至左后间隔有一小箭头,代表完全符合右后间隔心电图特点而成功消融部位在左后间隔;左侧游离壁旁道定位本图主要根据I、aVL导联δ波和QRS波形态,事实上与II、III、aVF导联δ波和QRS波形态关系也较密切,越偏前的旁道II、III、aVF导联δ波和QRS波越高。(+、-、±均代表δ波极性)

心电图定位图例

1.右侧游离壁(图1-5)

图1-5 右侧游离壁旁道A、B、C图分别为右后侧壁(7点)、正右侧壁(9点)和右前侧壁(10点)显性旁道12导联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均呈rS形态。随旁道位置自后至前变化,胸前导联R波移行减慢,移行导联分别为V2、V3和V4导联;aVF导联δ波左图(-)、中图和右图(±),II导联δ波左图(-)、中图(±)、右图(+)

2.右前间隔(图1-6)

图1-6 右前间隔显性旁道A、B、C均为右前间隔显性旁道(希氏束旁)12导联心电图A图V1导联QRS呈QS、δ(-)符合右侧间隔旁道,胸前导联移行慢和aVF、II导联(+)均支持旁道位置在前;B 图V1导联呈rS形态,提示右侧游离壁旁道,但是对于aVL导联QRS呈QS形态的右侧旁道均是右前间隔旁道;C图(本书第9章病例2) V1导联QRS呈rS形态(r波宽畸形)和V2导联QRS呈Rs形态提示旁道位于右后侧壁,II导联和aVF导联?波和QRS波均为正向提示旁道位于右前侧壁,事实上该心电图所示旁道位于右前间隔。肢体导联和胸导联呈这种矛盾关系时旁道多位于右前间隔

3.右中间隔旁道(图1-7)

图1-7 右中间隔显性旁道A图V1导联QRS呈QS形态、胸前导联移行在V2导联提示旁道位于右中后间隔,aVF导联δ(±)、II导联δ(+)支持中间隔。B图V1导联QRS呈QS、δ波(-),符合右侧间隔旁道,移行导联在V3导联、aVF导联δ波(±)、II导联δ波(+)符合中间隔旁道。

4.右后间隔显性旁道(图1-8)

图1-8 右后间隔显性旁道A、B、C均是右后间隔显性旁道心电图,B图V1导联δ波(-)、A图和C 图V1导联δ波(±),QRS主波均向下,符合右侧间隔旁道,胸前导联R波移行在V2导联和aVF导联δ波(-)均符合右后间隔旁道。

5.图类似右后间隔旁道,但是成功消融部位在左后间隔(图1-9)

图1-9 左后间隔特殊心电图主要特点是V1导联QRS较窄、δ波(-±),胸前导联移行在V2导联。

图1-10 左后间隔显性旁道图A预激程度小,V1导联QRS呈rsr’形态是左后间隔较特异的心电图表现。图B V1导联QRS呈R,符合左侧旁道,I、aVL导联QRS呈R、δ波(+)和aVF导联δ波(-)符合左后间隔旁道。该心电图II、III、aVF导联QRS呈QS、δ波宽负向,对左侧旁道这种形态不排除心外膜旁道的可能性。

图1-11 左中间隔旁道图A V1导联QRS呈R形态符合左侧旁道,I、aVL导联δ波(+)提示旁道位于左室间隔,II、III导联δ波(±)进一步提示旁道位于左中间隔;图B V1导联QRS呈rS形态,r和S波均较窄,这多见于左室间隔旁道,aVF导联δ波(±)和II导联δ波(+)提示旁道位于左中间隔。图C 预激程度小、V1导联δ波在等电位线、QRS波振幅狠小,这种V1形态多见于左侧间隔部位旁道;对于左侧旁道,如果I、aVL导联δ波和QRS波均为正向,旁道位于左侧间隔部,因该心电图II、aVF导联δ波均为正向,因此该旁道应位于左后间隔偏上的间隔位置,消融成功部位在左中间隔(希氏束与左后间隔中点)

8.左侧希氏束旁旁道(图1-12)

图1-12 左侧希氏束旁旁道V1导联δ波正向提示左侧旁道,V1主波向下,V2主波向上,I、aVLδ波正向提示间隔旁道。Ⅱ、Ⅲ、aVF导联δ波正向,提示旁道偏前,接近希氏束位置(实际成功消融部位在左侧希氏束下房)。

9.左侧游离壁旁道(图1-13)

图1-13 左侧游离壁显性旁道A、B、C右分别为左后侧壁、正左侧壁、左前侧壁显性旁道,V1导联QRS呈Rs(左、右)或R(中),自左后至左前aVL和I导联δ波由(+、±)变为(-),并且QRS倒置逐渐加深。自左后至左前I导联δ波变为负向比aVL导联晚、QRS倒置程度也比aVL导联小。

10.左侧游离壁旁道特殊心电图(图1-14)

图1-14 左侧游离壁旁道特殊心电图A、B、C三图V1导联QRS均呈rS形态,但是r波和S波均规则不宽,V2导联QRS主波向上,I、aVL导联δ波(±)或(+)、QRS不宽。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 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 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 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十三、体表心电图产生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基础

心电图临床应用已经一百周年,对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损伤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对于心电图波形发生的原理,多年来一直处于理论上的推断。近十年来,由于采用了同时记录心肌细胞电活动和跨壁心电图( transmural ECG )的方法,进入了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的实验研究阶段,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以下简单介绍心电图波形的产生原理: P 波:反映右、左心房先后的激动兴奋。节律性兴奋自窦房结发出后,兴奋右心房,同时通过心房内的优势传导通路 BAChmann 束将兴奋传导到左心房,其传导速度达到 0.8 ~ 1.0 米 / 秒。右、左心房的兴奋历时约 100mS 。 P 波的前半代表右心房兴奋,后半代表左心房兴奋,所以右心房肥大造成 P 波波幅高耸,左心房肥大引起 P 波时间延长或伴有 P 波切迹(切迹前代表右心房兴奋,切迹后代表左心房兴奋)。 心房的复极化波称为 T 波,一般重合于 P-R 段及 QRS 波群而被掩盖,在房室完全传导阻滞、房室脱节或者心房肥大时,有时在心电图上可以见到 T 波。 P-R 间期:窦性节律兴奋一方面兴奋心房,另一方面通过心房内的优势传导通路,将兴奋传给房室结、希式浦肯野系统,一直到心室壁内层。在这个兴奋传布过程中,耗时最多的是房室结,因为一方面它们产生的是慢反应动作电位,另方面房室结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稀疏,所以传导速度仅为 0.1 米 / 秒,兴奋通过房室结耗时约 70mS 。 P-R 段的时间大多消耗在房室结内,造成房室延搁。 QRS 波群:反映左、右心室的兴奋激动过程。心室内兴奋的传布,依赖位于室壁内的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它们的细胞膜上具有高密度的快钠通道,传导速度很快,使两侧心室很快兴奋激动。在心室的兴奋过程中,最先兴奋的是室间隔的左侧,然后兴奋循左、右束支的行进方向,引起心尖部位室壁由心内膜下传向心外膜下心肌的兴奋,心室最后兴奋的部位是左心室心底部的心外膜下心肌。因此,在心室兴奋过程中,表现为在短时间内心电的合力(因为合力有方向、有大小,故称为心电向量)多次迅速改变方向,因而形成心电图上幅值较大、多次改变方向的 QRS 波群。各个导联(肢导联、胸导联)由于在心电的电场中位置不同,所以不一定都显示 Q 、 R 、 S 三个波。但是,由于心电兴奋的发生、传布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所以在同一个人、同一个部位记录到的 QRS 波群形态有极强的可重复性,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说明在心室内兴奋的扩布出现异常的变化。 起源于心室以上(心房、房室交界区)的早搏称为室上性早搏。由于它们下传到心室的途径和正常的窦性兴奋相同,所以这类早搏的 QRS 波群形态和正常的窦性心律相同或十分相似。反之,起源于心室内的异位节律如室性早搏,由于它在心室内的兴奋扩布途径和速率和正常窦性心律完全不同,因此 QRS 波群宽大畸形,和正常的完全不同。 ST 段:相当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2 期的前半部,这时各部分心室肌细胞之间没有电位差,因此正常心电图的 ST 段应该位于等电位线即基线上。 ST 段是一个极敏感的心电图指标,如果各部分心室肌的复极化略有先后快慢之分(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 Brugada 综合征)或者心肌有缺血、损伤,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最新资料推荐------------------------------------------------------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1 2 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这是我阅读的最新的一份讨论 12 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文章,文章很好,不仅介绍了诊断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标准。 这是今年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另外提前预告一点,下一个重点学习的基础文章更是精彩,全文接近 2 万字,希望我们制作的内容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园子里还有很多战友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接触到国际顶级期刊的文章,这种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生毕业时,我曾想三年没有学到什么,但回想起来,这三年时间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寻找解答。 我相信经过正规研究生训练的战友,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超过了本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特意把这篇我 1 月份阅读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也算是一份新年礼物。 【White 先生的悲剧】 64 岁的 White 先生因突发心悸 2 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 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 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 1 / 3

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 155 次/分。 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 心电图显示其频率 145 次/分规整的节律, QRS 波间期 160ms (见图 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 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 75 次/分的窦性心律。 经过 1 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 两周后,White 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 White 夫人呼叫 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 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 1 : 患者在急诊室的心电图因为稳定的血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 QRS 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 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 White 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这是我阅读的最新的一份讨论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文章,文章很好,不仅介绍了诊断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标准。这是今年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另外提前预告一点,下一个重点学习的基础文章更是精彩,全文接近2万字,希望我们制作的内容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园子里还有很多战友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接触到国际顶级期刊的文章,这种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生毕业时,我曾想三年没有学到什么,但回想起来,这三年时间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寻找解答。我相信经过正规研究生训练的战友,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超过了本科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特意把这篇我1月份阅读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也算是一份新年礼物。 【White先生的悲剧】 64岁的White先生因“突发心悸2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155次/分。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心电图显示其频率145次/分规整的节律,QRS波间期160ms(见图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75次/分的窦性心律。经过1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两周后,White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White夫人呼叫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1:患者在急诊室的心电图因为稳定的血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White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A波),不幸的是,两周后悲剧发生了。实际上,其急诊室的心电图强烈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全部内容。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 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 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心电图常用图表

君哥整理,恳请指出当中的错误和不足,小弟不胜感激!谢谢大家!!!2011-10-09 电轴偏移:ⅠⅢ尖对尖,电轴向右偏,Ⅰ,Ⅲ口对口,电轴向左走。(正常+90o至-30顺钟向:正常的V3V4出现在V5V6上逆钟向相反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 红黄黑绿分别夹在左腕、右腕、右踝、左踝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

18导联心电图的颜色顺序及位置 口诀:红黄绿棕黑紫,手和胸一样,左脚绿右脚黑。 PS:脚上可以接反,但是手上不能接反! 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颜色顺序分别如下: 肢体导联: 红色:右上肢黑色:右下肢 黄色:左上肢绿色:左下肢 注:肢体导联有个记忆方式红配黑。黄配绿。在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搞错了。 胸导联: V1: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绿色在体表的位置: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在体表的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一般情况下只用做6个胸导联, 记忆胸导联有个方法,就是以乳头为界,最关键位置找到V1后面就好办了。 V7: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腋后线 V8: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肩胛中线与4,5,6水平 V9:蓝色在体表的位置:脊柱旁线 V3r--V6r:电极放在右胸V3--V6相对应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率160~250次/分室率140~200次/分70-130次/分60-100次/分房扑房颤心室扑动 F波频率:250~350次频率350~600次/分,V1导联最清楚频率200-250次/分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QRS时间≥0.12秒;QRS心电轴一般正常 V1、V2 QRS波群呈rSR′或M型;Ⅰ、V5、6导联S波≥0.04秒且增宽,有切迹;avR呈QR型,R波宽而有切迹 V1R峰时间≥0.05s; V1 V2 S-T段降低,T波倒置;Ⅰ、V5、6 T波方向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如果QRS<0.12秒,称为不完全性RBBB )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01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第1章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WPW综合征几个概念 预激波(δ波)定向(图1-1) ?将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起始部40ms规定为δ波 ?δ波正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上 ?δ波负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下 ?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QRS波无δ波、δ 波双相或δ波起始时偏离基线而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基线 图1-1 δ波极性判断模式图左:δ波正向用“+”表示中:δ波负向用“﹣”表示右: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 旁道位置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图1-2) ?左侧旁道预激程度小,δ波窄小,QRS波窄,甚至有旁道前传但看不到预激,因旁 道离窦房结远 ?右侧旁道预激程度大,δ波宽大,QRS波宽,因旁道离窦房结近 图1-2 旁道与窦房结的位置关系左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远,右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近

旁道传导速度/ 房室结传导速度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 ?房室结传导快/旁道传导慢时预激程度小,反之预激程度大,由于房室结传导受植 物神经因素影响大,而旁道传导基本不受植物神经因素影响,因此同一预激综合征 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电图会有区别 ?阻断或延缓房室结传导的药物、刺激迷走神经等抑制房室结传导后使预激程度加大 或房室完全经旁道传导,有助于诊断和旁道定位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概念主要用于右侧显性旁道定位 ?冠状面上QRS波移行指胸前导联QRS波的R/S振幅比例的变化 ?以胸前导联QRS波R/S振幅比=1的导联为移行导联 ?如果某个导联R/S振幅比<1,而后面相邻的导联R/S振幅比>1,则规定QRS波 移行是在这两个导联之间 关于旁道位置的定义 旁道位置分区是以X线影像为主,而不是真正的解剖,仅对希氏束旁旁道结合局部双极心电图,分区如下(图1-3) 右侧游离壁 ?右前侧壁(RAL):三尖瓣环12点附近(9:30~12:30) ?正右侧壁(RL):三尖瓣环9点附近(8:30~9:30) ?右后侧壁(RPL):三尖瓣环6点附近(6:00~8:30) 间隔部 ?前间隔 ◆右侧希氏束旁(RPH):右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左侧希氏束旁(LPH):左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中间隔 ◆右中间隔(R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右侧希氏束旁以下 ◆左中间隔(L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左侧希氏束旁以下 ?后间隔 ◆右后间隔(RPS):三尖瓣环6点~冠状静脉窦口上缘以下 ◆左后间隔(LPS):左侧距冠状静脉窦口1.5cm以的局限区域,向上不超过冠 状静脉窦上缘 ◆心中静脉(MCV) 左侧游离壁 ?正前壁(LA):二尖瓣环正上方 ?左前侧壁(LAL)二尖瓣环正侧壁以远,但不到二尖瓣环正前方 ?正左侧壁(LL):二尖瓣环正侧壁 ?左后侧壁(LPL):左后间隔与正左侧壁之间

室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_郭继鸿

室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差传)的鉴别一直是体表心电图领域讨论的热点,这不仅牵扯到两种心动过速的鉴别,还涉及到两种早搏的区别,即室早与室上性早搏伴差传的区别。在长达近百年的争论与探求中出现过W ellens 方法、Bruga da 方案、Akhtar 标准等众多的方法。本文参考了这些经典文献,结合我们的体会,提出一个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医师简单而切实可行的意见。 一、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相对发生率: 宽Q RS 波心动过速临床并非少见,主要包括两大类:室速及室上速伴差传(或束支阻滞)。但两者的相对发生率以室速为多数。A khta r 1988报告一组150例宽Q RS 波心动过速,均经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诊断。结果122例(81%)为室速,21例(14%)为室上速合并差传或束支阻滞,7例(5%)为预激患者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折返沿Kent 束旁路下传,房室结逆传)。Bruga-da 1991年报告了554例宽Q RS 波心动过速,经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384例(70%)为室速,190例(30%)为室上速伴差传或束支阻滞。这两组资料揭示,临床遇到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例中,室速占绝大多数,应当首先考虑。 二、病史及临床资料 一般认为,病人的年龄,心动过速发作的特点,发作时的频率,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等临床资料对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室速及室上速的鉴别无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因为两者都可以发生 于任何年龄,两者发作呈突发突止,发作频率快而整齐,心率在150~250次/分之间,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发作频繁也不相同,两次发作相隔时间可长可短。两者都可为特发性:发生在心脏结构正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都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以下几个问题应当注意: 1、当患者年龄偏低<40岁时,多为室上速,或为特发性室速,年龄高于50岁,特别是首次发作的年龄已超过60岁时,这时的宽Q RS 波心动过速为室速的可能性大。 图1 丑征的图示 当竖直两条线的间期>40ms 时,此征为阳性,提示心室扩张及室壁运动不良。 Tchou 等对31例连续的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人 提出两个有关病史的问题:(1)以前有否心肌梗死;(2)心动过速的症状是在心肌梗死后才出现。当病人两个问题都肯定回答时,则可迅速做出室速的诊断。结果29例室速的病人,28例仅通过病史则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当然,Tchou 的病例组可能有其特殊性及局限性,但是可看出,既往的心肌梗死病史对室速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宽Q R S 心动过速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时,例如伴有多次心肌梗死,伴有严重心肌病(缺血性或特发性)等, 由于左心室的扩张或者心室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时,可在Q RS 波群出现丑征(Ug ly sig n )(图1)。该征系M o ulton 等 1990年提出,测定时在有顿抑的Q RS 波的最低点划一水平线,在其Q RS 波两个峰划两条垂直线,当两条垂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长于40ms 时,示此症为阳性,提示室内传导障碍严重,左室扩张及室壁运动不良。近年测定的Q RS 波R-S 间期>100ms 的意义与此相同。 3、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病史长短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Akh ta r 认为,病史超过3年者室上速合并差传的可能性较大,理由为室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相对多见,有较长病史的可能性小。但是,临床特发性室速病的病史可达几十年,因此,病史长短对其鉴别的特异性价值不高。 总之,病史及物诊所获体征对宽Q RS 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完全可靠。 三、室速的心电图特征 1、室房分离 室速发生时,50%的患者房室结无逆传功能,表现为室房逆传分离,约20%室房呈文氏型逆向传导。因此,约70%的室速病人,无1∶1室房逆向传导,可表现为室房分离,因此室房分离是室速诊断的最重要及最特异的表现(特异性为100%)。室房分离的心电图诊断是在心电图上发现与之无关的或无1∶1逆向传导的P 波。在寻找分离的P 波时应当了解:(1)P 波被脱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P 与T 波融合在一起。融在T 波中的P 波常用基线不稳或ST -T 的变化而解释,(2)当室速率高于180次/分时,分离的P 波在心电图显露的机会极少,(3)为寻找分离的P 波,记录的心电图周期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 U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U -川导联中更 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 P-R 间期:在0.12 ?0.20s (3) 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 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 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 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 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 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 缩短,心率则加快。 1. 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 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 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 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如持续出现窦性心 动过速则是梗死面积大、心排血量减低、左心衰竭或坏死、心肌愈合修复 较差的反映。 (4)休克:窦性心动过速的程度常作为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5)急性心肌炎:此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肌急性炎症而导致心功能受损所致。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思路

讲座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思路 胡立群,王卫东,蔡其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干部病房,合肥230001) [中图分类号]R 541.71 ;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90(2006)03-0299-03作者简介:胡立群(1963-),男,江苏南京人,硕士,主任医 师,研究方向为老年心血管病。 1 窄QRS 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narro w QRS co m p l e x tachycard i a )1.1 定义 QRS <120m s ,频率在140~250次/m in 之间为阵发性室上速。 1.2 分类 两种分类方法。(1)根据P (逆P)与R 波的关系来分。即常将RR 间期分成两等分,前一半称为RR 间期前50%,后一半称为RR 间期后50%。短R-P 心动过速:P 在RR 间期的前50%。长R -P 心动过速:P 在RR 间期的后50%,包括P 落在RR 间期的50%的点上,即中点。 (2)根据旁道(AP)传导时间来分。普通AP 的传导时间30~50m s ,而慢旁道传导时间大于110m s ,所以如果R-P <110m s 时的心动过速,为短R -P 心动过速;如果R -P 110m s 时的心动过速,为长R -P 心动过速。1.3 ECG 上寻找P 1.3.1 方法 由于窄QRS 心动过速经房室结激动心室的路径与窦性心律激动心室一样,所以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复极与窦性心律的心室除极复极一样,即心动过速QRS -T 的形态与窦性心律QRS -T 完全相同。故寻找P 的方法是将窦性心律心电图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ECG 图形相减(QRS SN-QRSPS -VT,TSN-TPSVT),相减后余下的部分为P 。然后测QRS 波起点与P 起点的距离,即为R-P 间期。1.3.2 结果 有3种情况。(1)R-P 70m s ,在心动过速心电图上可出现:在 、 、a VF 导联出现假s 波或假q 波,V 1导联出现假r(r ),那么假s 波或假q 波或假r 波就是P 。(2)R-P >70m s , 110m s 。(3)R-P >110m s 。 1.4 短R -P 心动过速 如果R -P 70m s 时,在多数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上的 、 、a VF 下壁 导联出现假s 波,V 1导联出现假r 波,其发生率80%:或在少数情况下,于 、 、a VF 导联出现假q 波,其发生率为4%:或通过图形相减后12导联心 电图未发现P ,其发生率16%。综上所述心动过速发生机制考虑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F -AVNRT),即为典型的或常见的AVNRT 。因此心电图上R-P (约为V-A 间期) 70m s ,考虑SF -AVNRT 。 一般来说,旁道的传导时间为30~50m s ,心动过速时R-P 间期大于70m s ,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如果心动过速终止后,窦律下可见 波、P -R 间期短<120m s ,诊断显性预激。根据V 1导联的QRS 图形,可判断是A 型还是B 型预激综合征,即V 1导联的QRS 主波向上,呈类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称为A 型-W P W 。旁道(AP)位于二尖瓣环上。V 1导联QRS 主波向下,呈类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称为B 型-W P W,AP 位于三尖瓣环上。V 1、2导联QRS 呈QS 或r S,V 3呈Rs 型,旁道位于间隔部位,至于左侧间隔还是右侧间隔只有心内电生理来证实。如果心动过速终止后,窦律下ECG 为正常心电图,诊断为隐匿性预激。传统认为隐匿性预激的旁道只有逆转,没有前传。目前认为隐匿性预激可能有前传,只不过其前传很微弱而已。对于隐匿预激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是通过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来判断的。根据上述寻找P 的方法找到P 。我们知道V 1导联反应右心的电活动,V 5反应左心的电活动。如果RP V 1>RP V 5,说明P 在V 5导联上更靠近R 波,AP 则位于左侧;如果RP V 170m s ,但P 波距R 起点又不很远,推测为右侧旁道;如果RP V 1>70m s ,P 波距R 起点较远,推测为左侧旁道。 1.5 长R-P 心动过速 RP 间期 110m s 或P 位 299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年6月第9卷第3期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这几天连续遇见几个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病人,由于能力有限,当时都不能立即给出诊断,心中自然焦躁,就找一些资料看,发觉一些有趣的事情: (1)一些医生还在应用单纯的临床症状(例如血压稳定等)鉴别诊断室速; (2)Brugada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标准的每一步都存在一些漏洞,国内专著则很少提及; (3)在心电图已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医生仍处于犹豫不绝的中庸态度,无法作出肯定诊断,给患者滴注不必要的超负荷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 (4)欧美急诊室的一些老外医生面对这些图的时候有时和我们一样的迷茫 先看一个病例:64岁的White先生因“突发心悸2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155次/分。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心电图显示其频率145次/分规整的节律,QRS波间期160ms(见图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75次/分的窦性心律。经过1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

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两周后,White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White夫人呼叫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White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图一white先生发作时的心电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患者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医生作出诊断时经常遇到的些困难。一个基本的错误——认为患者血压正常和精神状态良好,节律应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相对良性的心动过速,而White先生实际是有心脏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其特殊的颈静脉模式是大炮A波),不幸的是,两周后悲剧发生了。实际上,其急诊室的心电图强烈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正在发作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病人往往也使我们医生处于异常的焦灼状态:我们必须快速行动并作出判断(但经常我们对行动是否正确缺乏自信),误诊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最佳的长期治疗依赖于正确的初始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正确诊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基础准备:有关定义】

实验一 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实验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介绍 1. 背景信息 生理学实验中,大都需要用电子技术,将生物体的各种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再应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将测量结果作为信息,根据不同目的进行处理,进行后续的研究。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仪器更加微机化、数字化、智能化。如今,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开发的集生物信号的放大、采集、显示、处理、存储和分析的机电一体化仪器已经普遍用于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实验,为实验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掌握此类仪器的使用,是进行生理学实验的基石。 心电描记术(Electrocardiography ,ECG 或者EKG )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 在1872年,Alexander Muirhead 报告其从连接到一个发烧病人手腕上的导线上获得了他心脏搏动的电信号并记录了下来。1903年,荷兰医生、生理学家威廉·埃因托芬发明了弦线式检流计,从而带来了心电图历史上的第一次突破。埃因托芬把心电图中的一系列波分别命名为P 波,Q 波,R 波,S 波和T 波,并且描述了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心电图特点。如今,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是测量和诊断异常心脏节律的最好的方法,其是诊断心电传导组织受损时心脏的节律异常以及由于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心脏节律的改变。 2. 相关资料 生物信号的计算机采集,实验室采用RM6240 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在信号的采集过程中,需要对采集频率、通道模式、灵敏度、时间常数与滤波等参数进行调节,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 正常的人体内,由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到左、右心房,在通过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心脏各部分在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电活动经由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播到身体表面,利用固定于体表的测量电极可以记录到这一系统 的电变化,描记为人体心电图(ECG )在正常的心电图的一 个周期内,可见三组基本波形(图1-1):首先出现的P 波 代表心房的去极化,随后的QRS 波群代表心室去极化,T 波代表心室复极化。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虽然电位的变化可以引起心肌收缩,但这种联系在病理状态下并不是绝对的。心电图常被用于心动异常病例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 测定心电图时,电极常采用肢体导联常,通常有三种,分别称为导联Ⅰ,Ⅱ和Ⅲ。三种导联方式电极的连接方法如图1-2,其中右腿恒接地。且三种导联方式所测定的电位如下: 导联Ⅰ是左臂(正极,LA )和右臂(RA )之间的电位差: Ⅰ = LA ?RA . 导联Ⅱ是左腿(正极,LL )与右臂(RA )之间的电位差: Ⅱ = LL –RA. 导联Ⅲ是左腿(正极,LL )与左臂(LA )之间的电位差: Ⅲ= LL –LA. 图1-1正常人心电模式图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窦 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 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 间期:在0.12~0.20s (3)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 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率则加快。 1.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 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 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 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如持续出现窦性心

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第1章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WPW综合征几个概念 预激波(δ波)定向(图1—1) ?将具有预激特征得QRS综合波起始部40ms规定为δ波 ?δ波正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上 ?δ波负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下 ?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得QRS波无δ波、δ 波双相或δ波起始时偏离基线而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基线 图1—1δ波极性判断模式图左:δ波正向用“+”表示中:δ波负向用“﹣”表示右: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 旁道位置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得影响(图1—2) ?左侧旁道预激程度小,δ波窄小,QRS波窄,甚至有旁道前传但瞧不到预激,因旁道离 窦房结远 ?右侧旁道预激程度大,δ波宽大,QRS波宽,因旁道离窦房结近 图1—2旁道与窦房结得位置关系左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远,右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近 旁道传导速度/ 房室结传导速度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得影响 ?房室结传导快/旁道传导慢时预激程度小,反之预激程度大,由于房室结传导受植物 神经因素影响大,而旁道传导基本不受植物神经因素影响,因此同一预激综合征患者 不同时间得心电图会有区别

?阻断或延缓房室结传导得药物、刺激迷走神经等抑制房室结传导后使预激程度加大 或房室完全经旁道传导,有助于诊断与旁道定位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概念主要用于右侧显性旁道定位 ?冠状面上QRS波移行指胸前导联QRS波得R/S振幅比例得变化 ?以胸前导联QRS波R/S振幅比=1得导联为移行导联 ?如果某个导联R/S振幅比<1,而后面相邻得导联R/S振幅比>1,则规定QRS波 移行就是在这两个导联之间 关于旁道位置得定义 旁道位置分区就是以X线影像为主,而不就是真正得解剖,仅对希氏束旁旁道结合局部双极心内电图,分区如下(图1—3) 右侧游离壁 ?右前侧壁(RAL):三尖瓣环12点附近(9:30~12:30) ?正右侧壁(RL): 三尖瓣环9点附近(8:30~9:30) ?右后侧壁(RPL):三尖瓣环6点附近(6:00~8:30) 间隔部 ?前间隔 ◆右侧希氏束旁(RPH):右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得希氏束电位 ◆左侧希氏束旁(LPH):左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得希氏束电位 ?中间隔 ◆右中间隔(R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右侧希氏束旁以下 ◆左中间隔(L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左侧希氏束旁以下 ?后间隔 ◆右后间隔(RPS):三尖瓣环6点~冠状静脉窦口上缘以下 ◆左后间隔(LPS):左侧距冠状静脉窦口1、5cm以内得局限区域,向上不超过冠 状静脉窦上缘 ◆心中静脉(MCV) 左侧游离壁 ?正前壁(LA): 二尖瓣环正上方 ?左前侧壁(LAL) 二尖瓣环正侧壁以远,但不到二尖瓣环正前方 ?正左侧壁(LL): 二尖瓣环正侧壁 ?左后侧壁(LPL):左后间隔与正左侧壁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