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力发电厂——补给水处理控制系统技

火力发电厂——补给水处理控制系统技

火力发电厂——补给水处理控制系统技
火力发电厂——补给水处理控制系统技

1、总则

1.0.1 本规范书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补给水处理采用离子交换除盐的控制系统。它提出了该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当系统中还具有反渗透脱盐控制系统时,还应参照《反渗透脱盐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书》(G—RK98—63)综合编写了工程招(议)标锅炉补给水处理技术规范书。

1.0.2 本规范书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0.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0.4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0.5 本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0.6 阀门开关位置反馈信号原则上不进入顺控,对于重要的影响安全及供水质量的反馈信号应进入程控,其它仅用于状态显示,具体设计可在工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双方讨论确定。

2.0 技术要求

2.1规范和标准

GB 11920—98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4720—84 低压电器电控设备

JB 616—84 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屏(台)通用技术条件

IECl44 低压开关和控制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

ANSI 488 可编程仪器的数字接口

ISA—55.2 过程运算的二进制逻辑图

ISA—55.3 过程操作的二进制逻辑图

ISA—55.4 仪表回路图

NEMA—ICS4 工业控制设备及系统的端于板

NEMA—ICS6 工业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外壳

2.2 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大气压力:

振动:

腐蚀性气体成分含量:

2.3 工艺系统概况

这里概述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为两台机组公用部分,其处理过程为:生水双介质机械过滤器强酸阳离子交换器除碳器弱碱阴离子交换器强碱阴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除盐水箱主厂房凝结水贮水箱(生水是指地下水或已经过各种预处理后的水源)。

此工艺系统由化学除盐系统、酸碱系统二部分组成。

(注:此工艺系统只是典型举例,为了说明该控制系统对应的监控对象。具体工程项目使用本规范书时,应按各自工程的工艺系统和监控对象描写,并将工艺系统图附在规范书后面)。

2.3.1 化学除盐系统

生水经机械过滤器滤去水中杂质后送人阳床,经阳离子交换除去水中钙、镁、钠、铁等阳离子再送入除碳器,除去水中C02,再送入弱碱阴床及强碱明床,通过弱、强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水中强酸根(SO ,C1 )、碳酸根(HC0 )及硅酸根(HSi0 )等,再经混床进一步除去各种溶解性杂质后送人除盐水箱,经除盐水泵送入主厂房凝结水贮水箱,补入凝汽器。

2.3.2 酸碱系统

酸碱系统是指化学除盐系统中各种离子交换器再生用酸碱的贮存和计量设备。

酸溶液吸入箱中的酸液经泵新人酸液贮存槽,根据需要通过酸计量器,喷射器分别送入阳床或混床,对失效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

碱溶液吸入箱中的碱液经泵打入碱液贮存槽,根据需要通过碱计量器、喷射器和碱加热器分别打入阴床或混床,对失效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

2.4 控制方式

采用CRT操作员站进行监视控制,即通过CRT画面和键盘对整个工艺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控制室不再设常规控制仪表盘。

CRT屏幕应能显示工艺流程及测量参数,控制对象状态,也应能显示成组参数。当参数越限报警或控制对象故障或状态变化时,应以不同颜色进行显示,并应有音响提示,键盘的操作应有触感、有声音反馈,包馈的音量大小可以调整。

卖方应按照P&ID设计CRT画面,所有被监控的信号应能打印记录。通过PLC对整个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程序控制和远方手操,在PLC内设有必要的保护和闭锁功能。

(注:本规范书按在锅炉补给水处理车间内设控制室对该系统进行监控编制的,对于几个水处理系统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时,应对本规范书作适当修改。) 2.5 检测仪表

2.5.1 化学除盐系统在控制室至少应可监视下列参数:

(1) 阳床入口母管生水流量

(2) 阳床入口母管生水温度

(3) 阳床入口母管生水压力

(4) 阳床人口生水流量

(5) 弱碱阴床入口水流量

(6)强碱阴床入口水流量

(7) 混床入口水流量

(8) 强碱阴床出口水导电度

(9) 混床出口水导电度

(10) 自用除盐水母管流量

(11) 除盐水泵出口母管水流量

(12) 除盐水泵出口母管水压力

(13) 除盐水箱水位

(14) 电动机电流

2.5.2 化学除盐系统至少应设下列就地仪表:除盐水泵出口压力

2.5.3 化学除盐系统在控制室至少应设下列报警信号:

(1) 除碳器中间水箱水位高

(2) 除碳器中间水箱水位低

(3) 强碱明床出口水导电度高

(4) 混床出口水导电度高

(5) 除盐水箱水位高

(6) 除盐水箱水位低

2.5.4 酸碱系统在控制室至少应可监视下列参数:

(1) 酸喷射器出口酸浓度

(2) 碱加热器出口碱温度

(3) 碱加热器出口碱浓度

(4) 碱加热器入口蒸汽温度

2.5.5 酸碱系统至少应设下列就地显示仪表:

(1) 酸泵出口压力

(2) 酸液贮存槽液位

(3) 酸计量器液位

(4) 酸喷射器入口除盐水流量

(5)酸喷射器入口除盐水压力

(6) 碱泵出口碱压力

(7) 碱液贮存糟液位

(8) 碱汁量器液位

(9) 碱喷射器入口除盐水流量

(10) 碱喷射器入口除盐水压力

(11) 碱加热器人口蒸汽压力

2.5.6 酸碱系统在控制室至少应设下列报警信号:

(1) 酸液贮存槽液位低

(2) 酸液贮存槽液位高

(3) 酸计量器液位高

(4) 酸计量器液位低

(5) 碱液贮存槽液位高

(6) 碱液贮存槽液位低

(7) 碱计量器液位高

(8) 碱计量器液位低

2.5.7 在控制室还应有下列报警信号或状态显示;

(1) 控制电源消失(报警)

(2) 控制气源压力低(报警)

(3) 主要阀门开、关状态

(4) 电动机故障(报警)

2.6 系统控制

2.6.1 锅炉补给水处理控制系统采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可编程序空制器(PLC)进行顺序控制,顺控逻辑设计应符合工艺系统的控制要求。

2.6.2 控制系统应对整个工艺系统进行集中监视、管理和自动顺序控制,并可实现远方手操。

2.6.3 对电动阀门、风机、泵等转动机械,可在控制室顺控、远方控制操作及就地操作。

2.6.4 控制要求

化学除盐系统采用顺控、远控及就地操作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顺序控制应包括每列除盐装置的投运、停止和再生程序、自动加酸加碱程序、自动/半自动启

动另一列除盐装置程序等。对于顺序控制设置必要的分步操作、成组操作或单独

操作等,并有跳步、中断或旁路等操作功能。还应设有必要的步骤时间和状态指

示,必须的选择和团锁功能。

2.6.4.1 化学除盐系统至少进行下列控制

阳离子交换器、阴(强、弱)离子交换器及混合离子交换器为串联运行,当阳、阴离子交换器失效时,未失效的混合离子交换器也同时停运,自动/半自动启动

另一列设备。

阳、明离子交换器的运行和再生由PLC自动顺序控制,也可在控制室通过

键盘进行远方操作。

混合离子交换器的投运和再生,采用顺控或控制室远方操作。

2.6.4.2 酸碱系统

●程控加酸

●程控加碱

2.6.4.3 根据各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哪些设备能在就地控制箱上控制,就地控制箱上应包括必要的操作按钮、控制开关和信号灯等。

2.7 输入/输出信号要求

2.7.1 模拟量信号

●热电阻铂电阻Ptl00

铜电阻Cu50

●电流信号4~20mADC

2.7.2 开关量信号

对于压力开关(FS)、温度开关(TS)、液位开关(LS)和位置开关(ZS)等,其接点应是快动干接点型,接点的最小容量应为:230V AC,3A,115VDC,0.5A,每个开关都应配有两个独立的接点。

2.8 电源、气源

2.8.1 控制电源

买方提供下列电压等级的电源:

●220V AC单相二线制50H Z交流电源

●380V AC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50Hz交流电源

当卖方需要其它电压等级的电源时,需自配变压器。卖方在盘或逻辑柜内应能接受两路供电电源并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2.8.2 仪表用气

买方提供的气源如下;

压缩空气母管压力45~600kPa。

3、设备规范

3.1 总的要求

3.1.1 上述2.5.1、2.5.2、2.5.4、和2.5.5条中检测仪表的配置

应根据实际工艺系统要求确定并经买方审查。

3.1.2 装设的所有仪表和控制设备应具备在两个电厂铝炉补给水处理控制系统运行两年以上成熟经验的资格,不得选用没有实践经验的仪表和控制设备。3.2 仪表

3.2.1 所有控制仪表及设备应具有最高的可靠性、可用性、稳定性、可操性和可维护性,并满足功能要求。

3.2.2 所有控制仪表及设备应满足电厂工艺要求。

3.2.3 仪表技术要求

3.2.3.1 卖方提供的所有显示仪表刻度单位应符合国际标准工程计量单位。

例如:压力和差压:Pa(帕)或kPa (干帕)

温度:℃(摄氏度)

流量:t/h(吨/小时)m3/h(立方米/小时)

3.2.3.2 检测仪表精度选择,主要参数不低于0.5级,一般参数不低于1.5级;变送器精度应不低于0.5级,分析仪表或特殊仪表的精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3.3 控制盘、台、柜及按钮站

3.3.1 卖方提供的控制盘、台、柜和箱,应为安装在它们内部或上面的设备提供环境保护。即能防尘、防滴水、防腐、防潮、防结露、防昆虫及啮齿动物,能耐指定的高、低温度以及支承结构的振动,符合IP52标准(对于室内安装)和IP56(对于室外安装)或相应的标准。

3.3.2 盘、台、柜的设计,材料选择和工艺应使其内、外表面光滑整洁,没有焊接、铆钉或外侧出现的螺栓头,整个外表面端正光滑。

3.3.3 盘、台、柜应有足够的强度能经受住锻运、安装和运行期间短路产生的所有偶然应力。

3.3.4 所有金属结构件应牢固地接到结构内指定的接地母线上。

3.3.5 盘、台、柜应有通风装置,以保证运行时内部温度不超过设备允许温度的极限值。如盘、柜内仅靠自然通风而引起封闭件超温或误动作则应提供强迫通风或冷却装置。

3.3.6 墙挂式控制箱高度不应超过1200mm。

3.3.7 对于控制盘和控制柜,内部应提供有220V AC照明灯和标准插座。在门内侧有电源开关,可使所有铭牌容易看清楚。

3.3.8 盘、台、柜内应设有独立的PLC直流地、机壳安全地、电线屏蔽地接点端子,与结构内部未接地电路板在电气上隔离。

3.4 CRT操作员站

3.4.1 CRT操作员站是银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监视控制中心,应具有数据存取、CRT画面显示、参数处理、越限报警、制表打印等功能。

3.4.2 CRT画面应能显示工艺流程及测量参数,控制方式、顺序运行状况、控制对象状态,也应能显示成组参数。当参数越限报警、控制对象故障或状态变化时,应以不同颜色进行显示。卖方应按照工艺流程图设计CRT画面,应设有足够的幅数以保证工艺系统和控制对象的完整性及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状况。3.4.3 所供CRT站至少应有16种颜色:屏幕尺寸为19英时,分辨率至少为1024×768。

3.4.4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应配备两台同功能的CRT操作员站。

3.4.5 鼠标器或跟踪球应作为可选的光标定位装置。

3.4.6 每台CRT操作员站应配备一个键盘。每个键盘除具有完整的数字、字母键外,卖方还应提供若干用户键,使运行人员能直接调出各种所需的画面。这些用户键的用途,应能由买方编程人员重新定义。

3.4.7 CRT操作员站应具有对顺控的编程功能。

3.5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3.5.1 技术要求

3.5.1.1 所有硬件应是制造厂的标准产品或标准选择件。

3.5.1.2 系统中所有模件应是接插式的,便于更换。机柜内应提供I/O总量的10%做备用,同时在插槽上还应留有扩充10%I/O的余地。

3.5.1.3 所有开关量I/O模件应有隔离装置。

3.5.1.4 电源应配有浪涌保护。

3.5.1.5 PLC系统应能在高的电气噪声,无线电波干扰和振动环境下连续运行。

3.5.1.6 在距电子设备1.2米以外发出的工作频率达400~500MH Z,功率

输出达5W的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应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3.5.1.7 所有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硬件应能在环境温度为0~50℃相对湿度为5~95%的范围内连续运行,而无结露现象。

3.5.2 PLC的成套范围和功能

3.5.2.1 中央处理单元CPU

●应设置足够容量的存贮器,考虑40%的备用量。

●使用RAM存贮器时,其中保存的程序和数据靠蓄电池至少维持6个月,当更换电池时,不得导致程序或数据失落,并设置电池用完指标灯。

●过程控制和监视、故障诊断等,所有功能应设置于可编程控制器内。这些功能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实时时钟和日历、继电器和锁存继电器、过渡触点、

计时器、计数器、算术运算、逻轻功能、移位寄存器等。

3.5.2.2 输入/输出(I/O)模件

●在控制室盘内安装的I/O模件最好都应是低电压(24VDC),现场来的输入接点为无源接点。

●模拟量I/O应是4~20mADC信号(包括热电阻信号)。

●I/O模件到现场I/O点均应有一只指示灯,当现场输入触点闭合或输出接通时,该指示灯亮。所有翰出模件接点都应有熔断器,还应安装一个熔丝熔

断指示器。

●所有开关量I/O通道应有隔离装置,它应能在该I/O模件对现场接线和对其他I/O模件之间提供1500V以上的有效隔离值。

●开关量输入模件对检测一对闭合触点而需要的最小门槛电流为10mA,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外接负载电阻。

●当负荷电流的需要量高于输出模件里的输出触点的额定电流时,应设置中间继电器来处理高负荷要求值。

3.5.2.3 通讯

CPU、I/O和外围设备问的通讯应保证高度可靠性。通讯协议应包括CRC(循环冗余校验)、奇偶误差校验、成帧调节误差和超限误差校验。

3.5.2.4 编程

●编程格式应为梯形图及其它PLC常用语言。

逻辑功能都应编入PLC内,不能用硬接线或复杂的特殊开关及其它输入装置来实现。

3.5.2.5 外围设备

根据需要配备打印机和编程器。打印机应为喷墨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当设有CRT操作员站时,可不再配备编程器。

3.5.2.6 供电电源

PLC系统应在220V AC单相50H Z下连续运行。

电源变化范围为190~250V,48.5~50.5H Z

对称短路电流10,000A有效值。

PLC控制系统所需的各档电压、电流都由卖方提供。

与PLC相连的二线制变送器24VDC电源宜由输入模件提供。

3.5.3 卖方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填写下列数据:

工艺系统的I/O点数为( )

据此所选PLC的内存为( )

扩展内存为( )

字长为( )

I/O模件型式为( )

开关量I/O容量为( )

模拟量I/O容量为( )

4.供货范围

卖方应该提供除了控制电缆和台、盘、柜仪表用阀门导管等安装材料以外的所有控制设备和就地表计。卖方应该提供下列设备:

4.0.1 程控柜:包括PLC主机,I/O模件,电源,适配器,通讯电线等PLC 的全套配件。

4.0.2 PLC外围设备:据买方要求决定的打印机、编程器等。

4.0.3 CRT操作员站:包括CRT和键盘或主控盘台:包括盘台上所有仪表控制设备、盘内辅助设备、盘内I/O模件和盘内接线等。

4.0.4 现场安装的控制箱、仪表柜和电磁阀箱等,包括箱柜内外所有仪表设备和材料、接线等。

4.0.5 就地压力表、温度表、液位指示表、流量元件及指示表、分析仪表、差压表和电磁阀等工艺设备要求的所有控制用表计和设备。

4.0.6 控制阀和控制器的气源所配的减压过滤器,流量控制阀和管路等附件。

5、技术服务

5.1 卖方应根据本规范书和买方提供的设计资料进行控制设计和组态。

●提供最终的PLC组态框图、PLC逻辑图、供货清单、I/O清单

●CRT画面

●PLC梯形图

●盘、台、柜内部接线图

●PLC文件

●仪表样本

●电源要求

●气源要求

●接地要求

●盘、台、柜的安装要求及外形尺寸

●系统操作说明(SOD)

●电磁阀箱接管接线图

●仪表接管图

5.2 技术培训

5.2.1 卖方应对买方提供技术培训和操作指导。

5.2.2 卖方提供培训教师、培训地点、培训安排、培训教材和培训设备(实验室模拟设备)。

5.2.3 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周,人次由买卖双方协商。卖方应保证买方培训人员(包括运行人员)熟悉整个控制系统,熟练操作整个系统,利用编程器调出/修改程序,能看懂梯形图等。

5.3 培训资料

5.3.1 卖方应该提供买方安装、接线、调试、运行和维护所需的全部资料和样本。并至少提供下列培训教材:

●PLC用户手册

●CRT操作员站用户手册

●PLC软件使用说明

●PLC维护指南(包括故障判断)

●寄存器入口板的用户指南

●PLC系统的安装指导

●PLC详细的自诊断说明

●编程器用户指导

●PLC编程指导

●PLC系统投运指导

5.4 现场服务

5.4.1 卖方负责指导所供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负责所供控制系统的检查、受电、功能恢复、调试直至投入运行。卖方所派现场服务人员是懂技术和熟悉设备性能的技术人员,能够在现场有效地工作,若因卖方技术人员原因未完成工地工作,应由卖方负责。PLC调试时,一定要派PLC专家调试整个控制系统。5.4.2 卖方技术人员在现场工作内容如下:

●指导现场安装入员安装设备和控制系统接线。

●若发现场设备缺损(运输或装箱所致)、设备性能不满足控制要求,应该及时无条件更换。

●负责查线和控制系统调试,直至能够投运并经过七天七夜试运转,买方验收合格为止。

6.买方工作

6.1 买方负责设计下列内容:

●P&ID图

●初步的PLC组态框图、PLC逻辑图、I/O清单

●控制系统说明

●程序表

●仪表清单

●控制接线图

●补给水处理控制室布置图及就地箱、拒布置图。

●补给水处理控制电源、气源施工图。

●现场埋件和电缆桥架施工图。

●电线、导管、阀门材料等订货清册。

6.2 买方负责确认卖方所有控制资料、图纸和技术文件,经确认方可生效。7、工作安排

7.1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并能顺利开展工作,买卖双方根据需要组织设计联络会议解决技术接口问题。

7.2 在每次设计联络会议前两周,卖方应向买方提交技术文件和图纸,以便买方在会上讨论和确认这些技术文件和图纸。

7.3 每次设计联络会议结束时,买卖较方应签署会议纪要。

7.4 本章节内容仅作为参考,具体安排应视各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进度要求确定。7.4.1 第一次设计联络会议

7.4.1.1 时间:合同生效后( )个月

会期:

地点

参加人数:卖方人,买方人。

会议日程:这是一次工程开工会议,买卖双方通过磋商对下列内容进行讨论和决定:

●买方介绍PI&D图及仪表清单;控制系统说明;初步的系统组态图。

●I/O清单及其设计原则

●卖方介绍初步的供货清单、系统操作说明(SOD)。

●卖方提供的PLC系统和所有仪表、盘、柜、箱的选型,初步的外形尺寸和布置图或CRT画面草图

●卖方提供的PLC型号、容量。

●进行第一次资料交换并确定二联会时间和地点。

7.4.1.2 资料

第一次联络会议期间,买方应提供下列资料:

●P&ID及其仪表清单

●SDD(系统设计说明)

●初步的系统组态框图

●初步的逻辑图

●控制设备、控制阀门和仪表型号

●控制系统说明和控制室布置图

●初步的I/O点清单

卖方应提供下列资料:

●盘、柜初步尺寸

●PLC型号

●控制电源和气源容量和要求

●盘台面布置方案或CRT画面草图

7.4.2 第二次联络会议

7.4.2.1 时间:第一次设计联络会议之后( )个月

会期:

地点:

参加入数:卖方人,买方人。

会议日程:卖方回答第一次联络会议讨论提出的建议及其执行清况。买方审查和确认卖方提供的下列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并明确硬、软件的冻结日期,卖方应该提供工程要求的施工图和技术文件×份数。

●最终的PLC组态框图

●最终的逻辑图

●PLC梯形图

●EWD(原理接线图)

●I/O模仿接线图

●盘台柜箱内部接线图

●控制盘、操作台外形尺寸

●仪表设备安装详图

●模拟图或CRT画面

●最终的供货清单

●最终的I/O清单

●系统操作说明(SOD)

●PLC文件

●仪表样本

●培训教材

8、备品备件、专用工具

8.1 卖方应保证备品备件长期稳定的供货。当卖方决定中断生产某些组件或设备时,应预先告知买方,以便买方增加这些设备的备品备件。

8.2 卖方提供推荐的备品备件清单,并有详细的说明,以便买方了解这些备品备件用于哪些具体项目上。

8.3 每一种类的模件,至少应有10%的备品备件。

8.4 卖方应提供所有便于维修和安装的专用工具,包括专用测试设备;特殊工具和夹具等。此外,卖方还应提供一份推荐的维修测试人员必备的标准工具清单。9.质量保证和试验

9.1 检查与试验

9.1.1 卖方应对全部仪表及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试验,并提供出厂试验报告书,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提交买方。

9.1.2 对控制系统的工厂试验,买方有权派代表参加,卖方应在进行试验前规定的时间内通知买方。有关买方参加的试验项目及试验进度由买卖双方在签合同时协商确定并列入合同。

9.1.3 由买方进行整套测量和控制系统的起动调试工作。卖方进行指导,在调试过程中发现的所有技术问题,包括设计和制造等问题均由卖方负责解决。10、包装运输及贮存

10.1 包装运输

10.1.1 每个设备箱至少应包括二份详细的装箱单和一份质量检验证明。10.1.2 设备的外包装上应清楚地标明买方订货号、运输识别号、到货地点、工程项目名称、收货人、设备运输及贮存保留要求的国际通用标记。

10.1.3 较大型及较重的设备都要.装有便于移动的滑动部件及吊钩,吊钩应装于起吊点,并且.在外包装上应标明设备重量及重心、起吊点(未拆去外包装)。10.2 贮存

10.2.1 设备贮存的位置要同安装位置的环境相类似,即室内安装设备贮存于室内(勿需加热及通风);室外装设备应存放在露天。

10.2.2 当设备需要防止结霜或需要防潮时,卖方应提供干燥手段(干燥器或干燥剂),并指明周期性更换或干燥的要求。

10.2.3 卖方应提供设备贮存说,明书,包括定期检查和贮存维护的要求,以保证设备存贮期间不致损坏。这些说明书不应放置于运输设备的包装箱内部,而应单独提交给买方。

10.2.4 卖方应根据买方的要求提供设备长期贮存的推荐说明书。

11、附录

卖方在报价书中应提供供货范围一览表,表格型式见附表。

供货范围一览表

附表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20T11:59:18.5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王延风 [导读] 并且注意加强原有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更应注重整个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性,走可持续路线。 摘要:电厂是能源行业的重要部门,对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从现有的工作来看,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的较为出色,但并没有创造出理想的价值。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依靠固有的技术,是很难取得较大发展的。在今后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中,需进一步贴合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要求,进一步优化技术。在此,本文主要对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电厂;化学水处理;发展技术;应用 1、当今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 1.1设备集中化布置 传统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包括净水的预处理、锅炉补给水的处理、凝结水精的处理、汽水取样的监测分析、加药的、综合水泵房、循环水的加氯、废水的及污的水处理等系统。它存在占地的面积较大、生产的岗位较分散、管理的不便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为了优化水处理整体流程,设备布置也发生了变化,其以紧凑、立体、集中构型来代替平面、松散、点状构型。节约占地面积、厂房空间,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并且方便运行的管理。 1.2生产集中化控制 传统的生产控制采用了模拟盘,而现在的趋势是集中化控制,即将电厂中所有化学水处理的子系统合为一套控制系统,取消了模拟盘,采用了PCL、上位机2级控制结构,并且利用PLC对各个系统中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控制,上位机、PCL之间通过数据通信接口进行了通信。各个子系统以局域网总线形式集中的联接在化学主控制室上位机上,从而实现化学水处理系统集中监视、操作、自动控制。 1.3方式以环保和节能为导向 21世纪环保观念已深入大家心中,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减少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尽量不使用或者少量的使用化学品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绿色的水处理概念已经广泛的被大家接受。“少排放、零排放”、“少清洗、零清洗”也就成为了锅炉水的发展方向。而对于耗水量大的电厂来说,在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合理的利用资源和提高水的使用重复率已经变成其关键的任务之一。重复率体现着对水的循环使用,串级使用,水的回收等方面的实现。“零排放”在电厂中已有部分实现,也就是说仅从水体中取出水但不向水体及环境排放废水。 1.4工艺多元化 传统电厂水处理工艺以混凝过滤、离子交换、磷酸铵盐处理等为主。当前,电厂的水处理技术出现多元化的特点。随化工材料的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膜处理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在水质处理当中,离子的交换树脂种类、使用的条件、范围也有了较大进展,粉末树脂在凝结水的处理中也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 1.5检测方法方式趋科学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化学检测、诊断技术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应用,其方式也日趋科学化。化学诊断实现从事后分析到事前防范转变,实现从手工分析到在线诊断转变,实现从微量分析到痕量分析转变。所有的转变,为预防事故发生、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2、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创新 2.1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 与传统的化学水处理技术工艺相比,近几年才开始被采用的膜分离技术具有更加多的优点。膜处理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为高端先进的处理技术,在提高用水的品质上有着强大的优势。在传统的化学水处理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方法手段,比如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都有过滤—软化—分离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在电厂传统的化学水处理过程中,为了应付其中一道道复杂的工艺和处理难度,电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大量的占地面积和比较高的资金成本。然而,更主要的是,对于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所排放酸碱废液,国家规定了标准,而传统技术并不能达到当前绿色环保的标准要求。然而,在使用膜分离技术时,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会排放一点酸碱废液,大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切实体现了当代人的绿色环保理念。同时,采用膜分离技术还具有使用分离的设备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小和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电厂化学水处理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耗能低、效率高、生产的水品质量高的最终目的。 2.2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FCS技术应用 当前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设备在运行时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比如自动加药、汽水取样和监控常规测点等设备,不仅分布散而且数量还很多。而FCS技术则完全可以解决这一弊端,因为它的全分散性、全数字化、可相互操作性和全开放性的技术特点,与当前电厂水处理系统的设备分散性现状极为适合。在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中,FCS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低成本和性能全数字化,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所以,改造或者建设这样一个能够将自动加药、远程遥控、即时监控和集合信息上传到MIS系统集为一体的化学水处理的综合全自动化平台,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潮流。在理论上,这个系统是分解了原有的操控系统后,经过重新构建而形成的。改良后的系统在很多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效果,可促使每一控制点的控制精准度大幅提高,这是此系统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也由于这一点,系统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的硬件设备的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不仅人为的干扰因素大幅度地减少了,机组凝结水系统运行全自动化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同时,生产成本也有了很大的降低。此外,在系统改造完成后还提高了它的可靠性,连自动运行的速度也都有明显的提升。 3、关于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的要点 3.1电厂水处理技术——锅炉补给水 在使用传统的水系统时,电厂经常使用混凝的方式进行锅炉补给水处理。如今,在变频技术出现后,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发生了结构

330吨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DOC)

330m3/h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一、总则 根据用户提出的低压锅炉补给水的用水要求,本技术方案就330m3/h 低压锅炉补给水系统的工艺设计、设备结构、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做出了详细说明,我方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方案和最新工业标准要求的优质产品。 1.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国产设备的制造和材料符合下列标准、规范、规定的最新版本要求。 1)DL5000-9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2)DL/T 5068-96《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程》 2)DL5028-93《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3)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 4)劳锅字(1990)8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劳锅字(1992)12号《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 6)JB/T2982-99《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 7)HGJ32-90《橡胶衬里化工设备》 8)DLJ58-8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化学篇)》 9)DL5007-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 篇)》 10)DL5031-9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11)GB12145-8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12)HGJ34-90《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13)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2进口设备或部件的制造工艺和材料应符合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和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的工业法规中所涉及的标准。 1.3对外接口法兰符合下列要求 1) 87GB《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零件及部件典型设计手册》 2) JB/T74-94《管路法兰技术条件》 3) JB/T75-94《管路法兰类型》 1.4衬里钢管及管件符合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规定要求: 1)HG21501《衬胶钢管及管件》 1.5设备外部管路的设计符合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要求: 1)DL/T5054-1997《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油漆设计技术 规定》 2)HGJ34-90《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1.6 当上述规定和标准对某些专用设备和材料不适用时,则采用材料生 产厂的标准。 1.7 供方提供反渗透膜所遵循的设计导则及设计和运行标准软件计算书。 2.系统概述 2.1 系统要求 2.1.1产水用途:锅炉补给水 2.1.2系统总进水: 440m3/h 2.1.3系统设计水量:预处理系统设计水量:440m3/h

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 SDGJ2—85 主编部门:西北电力设院 批准部门:东北电力设院 施行日期: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 设计技术规定》SDGJ2—85的通知 (85)水电电规字第121号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高参数大机组的建设,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为了总结近年来水处理设计经验和在设计中更好地采用水处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成果,提高设计水平,加速电力建设,我院组织有关设计院对原《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SDGJ2—77)进行了修改。修订工作经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组织讨论,并邀请了有关生产、科研、设计、施工、制造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对修订后的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定稿,现颁发执行,原设计技术规定作废。 本规定由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和水利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负责管理。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如发现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和水利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并抄送我院。 1985年10月22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水处理设计应满足发电厂安全运行的要求,做到 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符合环境保护的规定,并为施工、运行、维修提供便利条件。 第1.0.2条水处理室在厂区总平面中的位置,宜靠近主厂房,交通运输方便,并适当地留有扩建余地;不宜设在烟囱、水塔、煤场的下风向(按最大频率风向)。 第1.0.3条水处理系统和布置应按发电厂最终容量全面规划,其设施应根据机组分期建设情况及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是分期建设还是一次建成。 第1.0.4条本规定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12~600MW的新建发电厂或扩建发电厂的水处理设计。 第1.0.5条发电厂水处理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及水利电力部颁布的有关规程。 第二章原始资料 第2.0.1条在设计前应取得全部可利用的历年来水源水质全分析资料,所需份数应不少于下列规定: 对于地面水,全年的资料每月一份,共十二份;对于地下水或海水,全年的资料每季一份,共四份。

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方案.

天水工业园区 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 技 术 方 案 北京华联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4年9月29

天水工业园区污水厂自控系统方案及相关技术说明一、系统概述: 天水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自控系统由PLC站与监控操作站控制管理系统组成的自控系统和仪表检测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前者遵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资源共享”的原则;后者遵循“工艺必需、先进实用、维护简便”的原则。 为了满足武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现上述要求,必须保证控制系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本厂设备的安全、正常、可靠运行。 本方案本着质量可靠、技术先进、性价比高的原则,结合我公司在实施其它类似项目中的设计、实施和组织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和系统的扩展,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技术,发挥智能控制单元的优势,降低并分散系统的故障率,保证系统较高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扩展性,从而实现对各现场控制设备的操作、控制、监视和数据通讯。 1.1 系统基本要求 工控通讯网络为光纤冗余环型工业以太网,通讯波特率≥100Mbps,系统自适应恢复时间<300ms,通讯距离(无中继器)≥1Km,网络介质要求使用可直埋的光缆, 在出现故障时, 可在线增加或删除任意一个节点, 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运行和通讯。本系统采用先进的监控操作站控制系统,即系统采用全开放式、关系型、面向对象系统结构,支持不同计算厂家的硬件在同一网络中运行,并支持实时多任务,多用户的操作系统。 主要用于污水厂的生产控制、运行操作、监视管理。控制系统不仅有可靠的硬件设备,还应有功能强大,运行可靠,界面友好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编程软件和控制软件。 1.2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控制系统在严格的工业环境下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系统组件的设计符合真正的工业等级,满足国内、国际的安全标准。并且易配置、易接线、易维护、

电厂化学水处理认识

电厂化学水处理综述 ——水寿 摘要:对用水进行较好的净化处理才能防止热力设备的结垢、腐蚀,避免爆管事故,有效防止过热器和汽机的积盐,以免汽轮机出力下降甚至造成事故,从而保证锅炉、汽机等重要设备的安全、有序运行。本文介绍了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以及常规的方法与应用。 关键词:化学水处理;特点;方法 前言:电厂的化学水处理主要是指锅炉用水的给水处理,这个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设备是否可以安全经济运行,所以说化学水处理是电厂生产的重要过程。因此必须在建设前期从设计上严把关,深入研究化学处理的工艺,做好预控工作,建设过程中慎重对待化学水处理的施工和设备安装,为以后电厂顺利投产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该背景,本文对电厂化学水处理的发展特点、常见方法和工艺进行了综述,方便更好的理解该该部分技术内容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作为本人的学习总结。 1 化学水处理的技术特点 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根据实用的需要,人们常给予这些水以不同的名称,具体为原水、锅炉补给水、给水、锅炉水、锅炉排污水、凝结水、冷却水和疏水等,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又简单的分为炉内水和炉外水。电厂化学水处理主要包括补给水处理和汽、水监督工作,补给水处理

也叫炉外水处理,是净化原水、制备热力系统所需质量合格的补给水,是锅炉水质合格的重要保障。汽水监督工作是改善锅炉运行工况、防止汽水循环不良的安全保障。随着当前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电厂化学水处理呈现出集中、多元化、环保等特点,下面分别阐述。1.1分布集中化 在以往的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常常设有多种处理系统,一般按照功能分为净水预处理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汽水的取样监测分析、循环水处理系统、加药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等。这种按照功能作用设立的多种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需要的维护人员多、给生产管理造成了不便。现在为了提高化学水处理设备的利用率、节约场地及管理方便,化学水处理设备的布置呈现紧凑、集中、立体的结构。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该种结构的布局满足了整体流程的需要,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结构模式。 1.2处理工艺多元化 化学水处理的传统常用工艺为混凝过滤、离子交换、磷酸酸化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艺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水处理工艺发展为利用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处理,利用膜处理技术对化学水进行反渗透、细微过滤也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超滤、流动电流技术也在化学水处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处理控制系统也越来越集中化,把各个子系统合为一整套系统,然后采用PLC加上位机的控制结构。其中,PLC负责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通过通信接口与PLC连接起来的上位机负责对各

锅炉补给水处理常用方法

锅炉补给水处理常用方法 工业锅炉用水一般为自来水和地下水,在经过锅炉加热后很容易产生水垢,还会对锅炉内壁产生腐蚀,严重危害锅炉的正常使用。 锅炉补给水处理的常用方法 锅外水处理: 原水在进入锅炉之前采用水处理设备去除水中的硬度、盐份、溶解氧等杂质,使给水达到国家水质标准。常见的水处理设备有钠离子交换软水设备、离子交换除盐设备、反渗透净水设备、热力除氧设备等。 锅内水处理: 采用化学水处理药剂随锅炉的给水进入锅炉,在锅炉内部与水中的杂质和锅炉金属发生化学反应,避免或减缓水中的杂质对锅炉金属的腐蚀,防止锅炉结垢。 锅炉补给水处理技术与节能应用 缓蚀阻垢剂 缓蚀阻垢剂一般由高效缓蚀剂、渗透剂、分散剂、碱度调节剂、催化剂等有机、无机成分组成。在锅炉水中的高温条件下进行复杂的理化反应,能够有效的阻止锅炉受热面上水垢的形成,防止锅炉腐蚀。

缓蚀阻垢剂可以用于具有软化、除氧设备的中、低压蒸汽锅炉,对锅炉给水进行深度处理,避免给水中的残余硬度和溶解氧对锅炉的危害,进一步减缓锅炉的结垢速度,保证锅炉受热面的清洁。 对于运行压力较低的中、小吨位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可以直接使用缓蚀阻垢剂取代软化、除氧设备对锅炉水进行锅内处理。 化学除氧剂 化学除氧剂由缓蚀剂、渗透剂、氧吸收剂等有机、无机成分组成,可以有效的吸收锅炉水中的溶解氧,阻止溶解氧对锅炉金属的腐蚀,而且其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对锅炉没有任何危害。 对于中、小吨位低压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采用化学药剂除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低温除氧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省煤器和锅炉吸收热量的能力,并且不需要消耗蒸汽和电能,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给水降碱剂 给水降碱剂由高效缓蚀剂、降碱剂、催化剂等有机、无机成分组成,能够有效的降低锅炉给水的碱度,提高锅水的浓缩倍数,减少锅炉的排污量,可以明显的提高煤汽比、水汽比。适用于给水碱度高而氯根含量较低的低压蒸汽锅炉。 锅炉补给水处理关系着锅炉安全运行,采用合理正确的方式处理可以避免锅炉内壁结垢和被腐蚀,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001×7强酸性阳离子 交换树脂报废标准 DL/T673—1999 Standard of scrapping 001×7 strong cation ion exchange resins for water treatment in thermal power pla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9-08-02 批准1999-10-01 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技综[1996]40号文)的安排制订的。 离子交换树脂在电厂水处理中已被广泛使用。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工艺中的投资大,因此判定树脂的报废,已成为广大水处理用户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标准的制订对电厂水处理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首次提出了用含水量、体积交换容量、铁含量、圆球率等四项指标,作为判定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报废的技术指标并提供报废的经济比较方法,规定了报废规则和样品性能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广珠、汪德良、崔焕芳、吴文、邵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水处理单床用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报废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处理单床用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报废的判断,参考用于其它床型中的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报废的判断。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57—86 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GB8331—87 离子交换树脂湿视密度测定方法 DL519—93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验收标准 3 定义 3.1 报废scrapping 在使用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的大分子链会逐渐氧化断链。当氧化断链达到某一程度时,

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

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 Date: 2009-9-25 系统概述: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处理、试验污水处理两部分,控制系统的控制水平和控制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连续性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所以必须选择好的控制产品,且有好的服务的品牌控制产品是此次控制系统选型的标准。 由于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和特殊,如何按照污水处理工艺要求精确的完成任务,并实时监控各个电气设备、传感器、在线分析仪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故障,是本项目的重点。在中央控制室,设有管理系统,完成污水处理设备的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报警应急预案、广播报警等功能。 系统组成: 系统管理计算机:工控机IPC-610 1台 系统管理软件:WEBACCESS 1套 控制系统:ADAM5510EKW/TP 2套 网络交换机:EKI2525 1套 模拟屏控制系统:ADAM5000E 1套 功能介绍: ADAM5510EKW/TP 控制器编程平台为MULTIPROG软件,符合IEC6113-3编程标准。在生活污水系统和试验污水处理系统各配置一套ADAM5510EKW/TP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各自完成符合控制要求的功能。 现场监测:

监测各个传感器(如PH计、液位、物位)、在线分析仪表、电气运行状态、电机运行时间等参数 自动控制: 控制方式分为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其中,远程控制又分为远程手动控制和远程自动控制两部分。 为了方便现场污水设备的检修和调试,操作人员不必到现场,即可对设备进行手动操作和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如电量变送器、反馈信号等辅助手段)。自动控制主要按照工艺控制要求,实现各电气设备、传感器、机械设备等配合按控制程序自动运行。 ADAM5510EKW/TP通过EKI2525交换机与中央控制室计算机WEBACCESS软件以以太网方式通讯,通讯协议MODBUS TCP,为以WEBACCESS软件为核心的管理系统提供数据。 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是以WEBACCESS软件为核心开发而成,主要功能如下: 1、工艺流程界面:将污水工艺流程动态再现,将操作人员熟悉的工艺显示在计算机上,大大缩短操作人员对管理系统的熟练操作时间和系统培训时间。 2、数据显示 由控制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测,汇总到管理系统,由管理系统直观的显示各实时数据和电气设备状态信息,并完成数据分析(如趋势曲线)、数据存储。 3、报警应急预案 管理系统汇总所有电气设备故障信息、传感器故障信息、在线分析仪表故障信息、控制系统故障信息、系统通讯故障信息等相关报警信息,并对故障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故障发生,判断故障级别,同时对应发生的故障,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程序和措施,并发布报警,目的是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模拟屏系统

锅炉补给水系统概述

锅炉补给水系统概述 1、绪论 1.1、水在火力发电厂的作用 热力发电就是利用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进行发电。现在我国应用比较普遍的热能来自各种燃料的化学能,此种发电称为火力发电。 在火力发电厂中,水进入锅炉后,吸收燃料( 煤、石油或天然气等)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变成蒸汽,导入汽轮机;在汽轮机中,蒸汽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所以锅炉和汽轮机为火力发电的主要设备。为了保证它们正常运行,对锅炉用水的质量有很严的要求,而且机组中蒸汽的参数愈高,对其要求也愈严。 由于水在热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其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根据实际需要,常给予这些水以不同的名称,现简述如下:(1).生水(原水):生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如江、河、湖及地下水等)。在火力发电厂中生水是制取补给水的原料,或用来冷却转动机械的轴承,以及供消防用等。 (2).清水:原水经过沉淀、过滤处理除去悬浮杂质的水。 (3).锅炉补给水:生水经过各种方法净化处理后,用来补充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损失的水。我公司的锅炉补给水是经过机械过滤器预处理、一级除盐加混床制备的二级除盐水(简称除盐水)。 (4).凝结水:在汽轮机中做功后的蒸汽经凝汽器冷凝而成的水。 (5).疏水:各种蒸汽管道和用汽设备中的蒸汽凝结水。 (6).给水:送往锅炉的水。凝汽式发电厂的给水,主要由汽轮机凝结水、补给水和各种疏水组成。 (7.)锅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着的水,简称炉水。 (8).冷却水:用作冷却介质的水。循环冷却水采用对中水深度处理后的水。 (9).中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一般为二级处理)后的水。 1.2、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热力系统中水的品质,是影响发电厂热力设备(锅炉、汽轮机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这种水如进入水汽循环系统,将会造成各种危害。为了保证热力系统中有良好的水质,必须对天然水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并严格地进行汽水质量监督。 在火力发电厂中,由于汽水品质不良而引起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1).热力设备的结垢。如果进入锅炉或其它热力交换器的水质不良,则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和水接触的受热面上,会生成一些固体附着物,这种现象称为结垢,这些固体附着物称为水垢。因为水垢的导热性能比金属差几百倍,而这些水垢又极易在热负荷很高的锅炉炉管中生成,所以结垢对锅炉(或热交换器)

电厂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优化设计解析

电厂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优化设计解析 水的质量及出水受到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发电厂的水处理工艺直接影响到发电质量和效率。对发电厂中的自然水进行有效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水质和洁净水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发电厂发电效率。本文对电厂水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水处理工艺优化策略,旨在提高电厂发电效率。 1、概述 人们通过长期实践经验得出,发电厂热力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电厂是否能够经济运行受到热力系统中水品质的影响。天然水由于没有经过处理,含有很多杂质,含有杂质的水进入热力系统中的水汽循环系统,会对热力设备造成损害。要想确保热力系统中能够有良好的水质,就必须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并且要对汽水质量进行严格监按控。 2、电厂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2.1 预处理 电厂锅炉水处理工艺的第一个流程就是给水预处理,这一流程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澄清以及过滤,经过这几项工作将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去除,确保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低于5mg/L,最终得到澄清水。水经过预处理之后,还需要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深度处理。如在火力发电厂作为锅炉用水,还必须用反渗透及离子交换的方法去除水中溶解性的盐类;用加热、抽真空和鼓风的方法去除水中溶解性气

体。 2.2 补给水处理 发电厂补给水处理方式多采用反渗透和离子交换。超滤在补给水处理系统中可用作反渗透进水的前处理,它可有效地去除水中胶体等颗粒状物,使反渗透进水水质合格,减少反渗透膜的污染,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2.3 凝结水处理 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给水由汽轮机凝结水和锅炉补给水组成,凝结水是锅炉给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量占锅炉给水总量的90%以上。凝结水中含有悬浮物和金属腐蚀物,在混床除盐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予以去除,以此来确保混床设备的有效运行。现阶段电厂中使用的过滤设备主要有覆盖过滤器和电磁过滤器两种。 2.4 循环水处理 电厂循环水处理工艺有很多种,比如加水稳计、加酸、石灰软化、弱酸离子软化以及膜处理技术等。在国家节水政策的要求下,火力发电厂尤其是采用干除灰工艺的火电厂,要在循环水处理这一环节进行节水,以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率作为前提,使补充水量以及排污水量减少,进而能够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 2.5废水处理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XXXX污水处理厂工程 PLC系统技术规范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XXXXXXXXXXXXXX 目录 附件一技术规范 1 1 总则 1 2 工程概况 1 3 技术要求 1 3.1 工程描述 1 3.2 总则 4 3.3 硬件要求 5 3.4 软件要求 8 3.5 人机接口 9 3.6 数据采集系统 10 附件2 供货范围 13 附件三技术资料的交付进度 14 附件四设备的交付进度 18 附件一技术规范 1 总则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XXXX污水处理工程PLC系统的技术条件,本技术条件只规定了所供设备的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所有的材料及零部件(或元器件)应符合有

关规范要求,且应是新的和优质的。本工程所采用的控制系统应为经过在本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实例的,代表当今技术的优质设备,应具有最大的可利用率、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供货范围: 投标方供货范围应包括控制、监视和测试所必须的全套硬件设备、全套软件、调试及各项服务直至系统验收;所有计算机监控系统机柜内部的供电及信号电缆、设备布置等应属投标方的供货和设计、安装、调试范围。投标方应采用标准化的元器件和标准化的设备组件,以适合XXXX污水处理工程使用更换的需要。 资料提供: 投标方提供的所有文件、工程图纸及相互通讯,均应使用中文。不论在合同谈判还是签约后的工程建设期间,中文应是主要工作语言。 控制系统总接地应直接接到XXXX污水处理工程电气接地网上。 现场装置应能由运行人员在控制室内通过上位机就能进行启/停、正常运行的监视和调整以及事故工况的处理。当系统通讯故障或操作员站故障时,运行人员应能够通过所设置的硬件手动操作设备进行操作,以确保装置安全停机。 2 工程概况 (略) 3 技术要求 3.1 工程描述 3.1.1 自动化水平和控制室布置 3.1.1.1 自动化水平 本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经过在本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实例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应设计成具有完善的数据采集、PID回路控制、顺序控制及联锁保护等功能的系统。 在控制室内对污水处理工程系统的监视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 在就地运行人员少量干预配合下,实现系统启/停 -- 实现正常运行工况的监视和调整

探讨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

探讨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 【摘要】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用水成为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火力发电厂是一个耗水大户,为1.0m3/(S?GW),其中循环水冷却塔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电厂耗水量的60%以上。本文探讨了电厂化学水处理的特点及工艺应用技术,以期为电厂水处理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厂;化学;技术 1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特点 1.1设备布置集中化 根据设备的功能对其进行分类是传统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常用布置方式,由于该系统种类繁多,每次布置都需要占用较多空间,且分散状态下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不便,管理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集中化的化学水处理系统则很好地避开了这些问题,由于其对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设备在布置上具有立体性、紧凑性以及集中性等特点,对节约厂房面积、缩小存储空间等十分有效,同时系统的集中化布置能够促进设备之间的良好配合,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得到了提升,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1.2生产控制集中化 集中化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能够将各子系统融合为一套综合性的控制系统,利用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以及上位机的二级控制结构,使整个化学水处理系统真正实现检测、控制以及操作环节的集中性。其中,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用来采集和控制设备中的数据,上位机和PCL之间的数据通讯接口能够满足通讯的需求,以达到连接各个子系统的目的。 1.3工艺多元化 传统的电厂水处理系统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却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化工材料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处理工艺在水质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样化的工艺效果的出现,使化学水处理的水平不断得到完善。 1.4检测方法向着科学化发展 近年来,化学水处理工艺和检测手段都在不断进步,科学化的检测方法和处理方式备受大家追捧。化学诊断方式的出现,不但起到了事前防范的作用,在线诊断以及痕量分析模式的出现都使检测诊断技术日趋成熟,机组的运行安全得到了合理保证,事故的发生频率也由此得到了有效控制。 1.5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方向 环保问题己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电厂污水的处理也随之向着绿色的方向发展。作为水资源的消耗大户,电厂应该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目前,

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降低水中TOCi含量的技术方案研究 李金星

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降低水中TOCi含量的技术方案研究 李金星 摘要:随着高参数发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行,对于水汽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TOCi 等水质参数越来越受重视。根据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超临界及以上机组锅炉补给水TOCi含量要求≤200μg/L。本文将水中TOCi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TOCi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以期对大型发电机组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TOCi;锅炉补给水处理;反渗透;紫外线杀菌;总有机碳 1.前言 TOCi为水中有机物所含碳的总量,是以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所有含碳物质,包括苯、吡啶等芳香烃类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反映在TOCi 指标值中,所以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有机物进入热力系统后,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分解,其产物主要是羧酸、二氧化碳和水,常见的降解产物为甲酸、乙酸等,将导致热力系统中水汽pH降低,而偏低的pH可加剧热力系统腐蚀,促进汽轮机叶片绿诱导应力腐蚀。为了防止锅内结垢、腐蚀和产生的蒸汽品质不良,以及出于对火电机组热力设备的保护,火电厂对机组运行时的水汽品质中TOC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GB/T 12145-2016《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中,将TOCi列为必要时才检测的数据;在DL 5068-2014《发电厂化学设计规范》并没有要求设置TOCi实时检测仪表,因此各设计院、电厂及设备厂家对此数据没有足够重视,研究不深入,少有研究报告及论文,而且理论研究居多,实践经验不足。 随着高参数机组的建设和运行,TOCi对水汽系统带来的影响将会逐渐凸显,以及国外设计项目需执行国际标准要求,掌握TOCi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与国外汽水品质导则接轨,研究TOCi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TOC和TOCi测量指标的异同 2.1 TOC测量指标的含义 TOC,即total organic carbon,是指有机物中总的碳含量。 总有机碳(TOC)是以碳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TOC的测量原理是通过检测有机物完全氧化前后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折算为碳含量来计算有机物中总的碳含量,可使用以膜电导法为测量原理或使用11-色散红外检测器的仪器进行测量。不管有机物成分如何变化,水汽中TOC含量仅表述有机物中总的碳含量,杂原子的含量不被反映。 2.2 TOCi测量指标的含义 TOCi,即total organic carbon ion,是指有机物中总的碳含量及氧化后产生阴离子的其他杂原子含量之和。 有机物中总的碳含量及氧化后产生阴离子的其他杂原子含量之和测量TOCi的原理为去除电厂水汽中的碱化剂及阳离子的干扰后,检测有机物完全氧化前后电导率的变化,折算为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以碳计)来表述有机物中碳含量及氧化后会产生阴离子的其他杂原子含量之和。测量TOCi应使用直接电导法为检测器的仪器,但仪器应具备克服氨、乙醇胺等碱化剂对测量干扰的功能水汽中TOC含量除表述有机物中总的碳含量外,卤素、硫等杂原子的含量也被反映出来,它表述的是TOC含量与有机物中杂原子含量之和

水处理控制系统完整解决方案

水处理控制系统完整解决方案 中国系统集成在线——众所周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水里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大类。城市水厂净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中这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 主要工艺流程 混凝反应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 原水 + 水处理剂→混合→反应→矾花水 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汕头市使用的是碱式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 Al3+ + 3H2O ←→ Al(OH)3 + 3H+ 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 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沉淀处理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间。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供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在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锅炉补给水处理工艺简介

锅炉补给水处理工艺简介 于培培 2011年9月3日

文件目录 第一部分水处理工艺简介 (2) 1火电厂工艺流程 (2) 2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 (2) 3预处理工艺 (2) 3.1预处理设备及工艺表 (2) 3.2预处理工艺组图 (3) 4预除盐工艺 (4) 4.1预除盐设备及工艺表 (4) 4.2预除盐工艺组合图 (4) 5后处理工艺 (5) 5.1后处理设备及工艺表 (5) 5.2后处理工艺组合图 (6) 6系统加药处理 (6) 7系统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典型工艺介绍及设备说明. (8) 1典型处理工艺 (8) 1.1反渗透+混床工艺 (8) 1.2超滤+反渗透+混床 (8) 1.3超滤+双极反渗透+EDI (9) 2处理设备说明 (9) 2.1配置换热器的作用 (9) 2.2多介质过滤器 (10) 2.3叠片(盘式)过滤技术 (10) 2.4超滤装置 (11) 2.5保安过滤器 (12) 2.6高压泵 (12) 2.7反渗透装置 (13) 2.8混合离子交换器系统 (14) 2.9EDI(电渗析)技术 (15) 3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药剂 (17) 3.1絮凝剂的投加 (17) 3.2反渗透进水加酸 (17) 3.3反渗透装置加阻垢剂 (18) 3.4二级反渗透进水加碱 (18) 3.5超滤加药配置 (19) 3.6还原剂加药装置 (20)

第一部分水处理工艺简介 1火电厂工艺流程 2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 产水电导率小于0.2us/cm,硬度约等于0,SiO2小于20ug/L;3预处理工艺 3.1预处理设备及工艺表 有关预处理的设备有很多,一般常用的见下表:

污水处理厂自控完整系统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或市郊,出水排入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工程采用水解-AICS处理工艺。其具体流程为:污水首先分别经过粗格栅去除粗大杂物,接着污水进入泵房及集水井,经泵提升后流经细格栅和沉砂池,然后进入水解池,。水解池出水自流入AICS进行好氧处理,出水达标提升排入河流。AICS反应器为改进SBR的一种。其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设计的原则 从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出,主要工艺AICS反应器是改进SBR的一种,需要周期运行,AICS反应器的进水方向调整、厌氧好氧状态交替、沉淀反应状态轮换都有电动设备支持,大量的电动设备的开关都需要自控系统来完成,因此自控系统对整个周期的正确运行操作至关重要。而且好氧系统作为整个污水处理工艺能量消耗的大户,它的自控系统优化程度越高,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费用也会越低,这也说明了自控系统在整个处理工艺中的重要性。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为了保证污水厂生产的稳定和高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同时提高污水厂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在充分考虑本污水处理工艺特性的基础上,将建设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的理念融入到自控系统设计当中,本自控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先进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开放灵活。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自控系统的构建 污水处理厂的自控系统是由现场仪表和执行机构、信号采集控制和人机界面(监控)设备三部分组成。自控系统的构建主要是指三部分系统形式和设备的选择。本执行机构主要是根据工艺的要求由工艺专业确定,预留自控系统的接口,仪表的选择将在后面的部分进行描述。信号采集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基本控制系统的选择以及系统确定后控制设备和必须通讯网络的选择。人机界面主要是指中控室和现场值班室监视设备的选择。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基本系统的选择 目前用于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DCS系统、现场总线系统和基于PC控制的系统。从规模来看三种系统所适用的规模是不同。DCS系统和现场总线系统一般适用于控制点比较多而且厂区规模比较大的系统,基于PC的控制则用于小型而且控制点比较集中的控制系统。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基于PC的控制系统属于高度集成的控制系统,其人机界面和信号采集控制可能都处于同一个机器内,受机器性能和容量的限制,本工程厂区比较大,控制点较多,因此采用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是不太合适的。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全解析

由于电厂中的某些热力设备可能受到水中一些物质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害的成分,使设备发生腐蚀的现象,因此电厂安全运行和化学水处理系统具有直接的关系。水中杂质对设备的破坏决定了电厂中的水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被使用,该处理就是电厂中的化学水处理系统。 1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的现状 1.1 电厂获得纯净除盐水主要采用的三种方式: (1)采用传统澄清、过滤+离子交换方式,其流程如下: 原水→絮凝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阳离子交换床→除二氧化碳风机→中间水箱→阴离子交换床→阴阳离子交换床→树脂捕捉器→机组用水。 (2)采用反渗透+混床制水方式,其流程如下: 原水→絮凝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滤器→精密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混床装置→树脂捕捉器→除盐水箱。 (3)采用预处理、反渗透+EDI 制水方式,其流程如下: 原水→絮凝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箱→EDI装置→微孔过滤器→除盐水箱。 以上3种水处理方式是目前电厂获得纯净除盐水的主要工艺,其他的水质净化流程大都是在以上3种制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组合而搭成的制水工艺流程。 1.2三种制水方式的优缺点: (1)第一种采用澄清、过滤+离子交换的优点在初期投资少,设备占用地方相对较少,其缺点是离子交换器失效需要酸、碱进行再生来恢复其交换容量,需大量耗费酸碱。再生所产生的废液需要中和排放,后期成本较高,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2)第二种采用反渗透+混床,这种制水工艺是化学制取超纯除盐水相对经济的方法,只需对混床进行再生,而且经过反渗透半除盐处理的水质较好,缓解了混床的失效频度。减少了再生需要的酸、碱用量,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其缺点是在投资初期反渗透膜费用较大,但总的比较相对划算,多数电厂目前考虑接受这种制水工艺。 (3)第三种采用预处理、反渗透+EDI的制水方式也称全膜法制水。这种制水方法不需要用酸、碱进行再生就可以制取纯净除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是目前电厂最经济、最环保的化学制水工艺,但其缺点是设备初期投资相对前面两种制水方式过于昂贵。 2 电厂化学水处理措施 2.1 补给水的处理措施 电厂在生产锅炉的补给水处理中,关系到生产安全与效率。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厂关于环保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过去传统的离子交换、澄清过滤或混凝等比较落后的技术已经逐渐被摒弃,现如今新的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过滤设备,不仅除去了胶体,微生物以及一些颗粒的悬浮物等,在过滤中也具有较强的吸附、截污能力,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膜分离技术被采用,当前反参透占主导地位,反渗透技术能除去水中90%以上离子,如水中有机物、硅有较好的去除率。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锅炉补给水的处理中节约了大量的由于离子交换或澄清过滤等落后技术在运营时产生废水排放的费用,同时过去操作复杂和排放困难的许多问题也得到了改进。新的膜分离技术不仅达到了环保的要求。当水中的氯含量比较高时,可以采用活性碳过滤或者使用水质还原剂来进行处理。而混床在除盐处理的作用仍占有重要的位置,混床除盐技术相对成熟、可靠,混床的功能具有其他除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将超滤、反渗透装置和电渗析除盐技术有效的搭配,形成高效的除盐工艺,不需要酸、碱再生剂,只通过对水电离出来的H+和OH-即可完成再生的作用,从而完成电渗析的再生、除盐。这种制水工艺将是电厂化学制水的发展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