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2018年11月

第46卷第21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NETOOL&HYDRAULICS

Nov 2018

Vol 46No 21

DOI:10.3969/j issn 1001-3881 2018 21 015

收稿日期:2017-06-20

作者简介:石晓博(1991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三E-mail:547363992@

qq com三

通信作者:郭士杰,E-mail:308681982@qq com三

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石晓博,郭士杰,李军强,赵海文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130)

摘要: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装置,应用人机工程学二仿生学等相关知识将人的智力和机器人的体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三为了更好地了解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成果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现将其发展分为蒸汽时代二电气时代二信息时代三大部分进行介绍,并从机械结构技术二驱动技术二控制技术二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安全性技术等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关键技术入手,找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三

关键词:外骨骼;关键技术;助力机器人;科技时代

中图分类号:TP24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1-3881(2018)21-070-7

DevelopingExoskeletonRobotsandKeyTechnologies

SHIXiaobo,GUOShijie,LIJunqiang,ZHAOHaiwen

(CollegeofMechanicalEngineering,He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130,China)

Abstract:Exoskeletonpowermechanismisakindofwearableassistedrobots,appliedergonomics,bionicsandotherrelated

knowledgetoperson sintelligenceandrobotphysicalperfectiontogether,hashugedevelopmentpotential.Inordertobetterunderstandtheexoskeletonassistedrobotdevelopmentachievementsandexistingproblemsatpresentstage,itsdevelopmentwasdividedintosteam

age,theageofelectricity,andtheinformationageofthreemainparts,andintroduced.Andstartedfromthemechanicalstructure,

drivetechnology,controltechnology,th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technology,andsecuritytechnology,asexoskeletonspowerkeytechnologiesoftheassistedrobot,thepresentproblemsconfrontedarefound,andpointedoutthe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

Keywords:Exoskeleton;Keytechnology;Assistedrobot;Eraofscienceandtechnology

0一前言

外骨骼(Exoskeleton)这一名词来源于生物学中昆虫和壳类动物的坚硬外壳,其作用在于支撑二运动二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1]三与此对应,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模仿生物界外骨骼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装置

[2]

,结合机械结构二控制二驱动方式二人

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在为穿戴者提供诸如保护二协同动作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穿戴者的控制下完成人类自身无法完成的任务三

文中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蒸汽时代二电气时代二信息时代三通过介绍每个时代外骨骼主力机器人的发展情况,从而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相关关键技术入手,从根本上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寻求高效的解决方案三

1一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从出现到发展至今,大概分为

3个阶段,即蒸汽时代二电气时代二信息时代三

1 1一蒸汽时代

19世纪中后期,人类完成了第一次技术革命,

开启了以蒸汽机代替人力的时代三人类萌生了用蒸汽机驱动人体运动的想法,但由于蒸汽机存在体积过大二容易烫伤等缺点,同时受材料匮乏二工艺落后的

制约,使这一时期的外骨骼仅仅停留在概念设计上三如1830年英国著名插画师RobertSEYMOUR所绘的‘WalkingBySteam“中提到的穿戴在人体上的蒸汽机行走机,如图1所示三这一阶段提出的外骨骼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但还是为后来的外骨骼设计拓宽了思路三

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

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 “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生物、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涉及到机械设计、计算机、传感器、自动控制、人机交互、仿生学等多个学科。因此,机器人领域中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主要研究问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建模问题 仿生机器人的运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一般都是冗余度或超冗余度机器人,结构复杂,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与常规机器人有很大差别,且复杂程度更大。为此,研究建模问题,实现机构的可控化是研究仿生机器人的关键问题之一。 2 控制优化问题 机器人的自由度越多,机构越复杂,必将导致控制系统的复杂化。复杂巨系统的实现不能全靠子系统的堆积,要做到整体大于组分之和,同时要研究高效优化的控制算法才能使系统具有实时处理能力。 3 信息融合问题 在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开发中,为实现对不同物体和未知环境的感知,都装备有一定量的传感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技术是实现其具有一定智能的关键。信息融合技术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不同类的传感器所提供的局部环境的不完整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从而提高系统决策、规划、反应的快速性和正确性。 4 机构设计问题 合理的机构设计是仿生机器人实现的基础。生物的形态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其结构特征极具合理性,而要用机械来完全仿制生物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充分研究生物肌体结构和运动特性的基础上提取其精髓进行简化,才能开发全方位关节机构和简单关节组成高灵活性的机器人机构。 5 微传感和微驱动问题 微型仿生机器人有些已不是传统常规机器人的按比例缩小,它的开发涉及到电磁、机械、热、光、化学、生物等多学科。对于微型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解决一些工程上的问题,如动力源、驱动方式、传感集成控制以及同外界的通讯等。实现微传感和微驱动的一个关键技术是机电光一体结合的微加工技术。同时,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尺寸效应、新材料、新、工艺等问题。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关键基础部件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关键基础部件 1.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关键基础部件 (1)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定义、分类及市场占有率; 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是指构成机器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对机器人性能起到关键影响作用,并具有通用性和模块化的部件单元。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主要分成以下三部分: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等。 目前在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方面,市场份额的75%均两家日本减速机公司垄断,分别为提供RV摆线针轮减速机的日本Nabtesco和提供高性能谐波减速机的日本Harmonic Drive.包括ABB, FANUC, KUKA,MOTOMAN在内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的减速机均由以上两家公司提供,与国内机器人公司选择的通用机型有所不同的是,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均与上述两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提供的产品大部分为在通用机型基础上根据各厂商的特殊要求进行改进后的专用型号。国内在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仅在部分院校,研究所有过相关研究。目前尚无成熟产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近年来国内部分厂商和院校开始致力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的国产化和产业化研究,如浙江恒丰泰,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减速机厂,秦川机床厂,大连铁道学院等。在谐波减速机方面,国内已有可替代产品,如北京中技克美,北京谐波传动所,但是相应产品在输入转速,扭转高度,传动精度和效率方面与日本产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工业机器人上的成熟应用还刚刚起步。在伺服电机和驱动方面,目前欧系机器人的驱动部分主要由伦茨,Lust,博世力士乐等公司提供,这些欧系电机及驱动部件过载能力,动态响应好,驱动器开放性强,且具有总线接口,但是价格昂贵。而日系品牌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主要由安川,松下,三菱等公司提供,其价格相对降低,但是动态响应能力较差,开放性较差,且大部分只具备模拟量和脉冲控制方式。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大功率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及驱动部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和利时,广州数控等单位,并且具备了一点的生产能力,但是其动态性能,开放性和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实际机器人项目应用进行验证。 在机器人控制器方面,目前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目前通用的多轴控制器平台主要分为以嵌入式处理器(DSP,POWER PC)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卡和以工控机加实时系统为核心的软PLC系统,其代表分别是Delta Tau的PMAC卡和Beckhoff的TwinCAT系统。国内的在运动控制卡方面,固高公司已经开发出相应成熟产品,但是在机器人上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2)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国内外发展趋势(技术、产业); 在机器人高精度谐波减速机方面, 在其齿轮传动中采用双圆弧齿廓,可以有效改善柔轮齿根的应力状况和传动啮合质量,提高承载能力、扭转刚度和柔轮疲劳寿命,并可降低最小传动比。日本的IH齿形是基于余弦凸轮波发生器开发的双圆弧齿形,由于采用近似方法设计,应用初期出现了齿廓干涉等问题,但是到1990年代初期已经基本完善。目前,日本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的谐波产品有十几个类型,二十多个系列,最小传动比为30,型号中带有字母“S”的,其齿形为双圆弧齿形,产品垄断了主要国际市场。其中超短杯型号CSD和SHD,其柔轮长度仅有常规谐波传动柔轮的1/3,既增加传动刚度,又大幅度减轻了谐波减速器重量。此外,在谐波传动轻量化技术方面,采用铝等轻合金材料制造波发生器与减速器壳体等方式,减薄刚轮外缘以及改进连接结构等形式,使整机重量大幅度减轻。相比于谐波减速机,RV减速机具有更高的高度和回转精度,目前其发展方向是如何通过对内部轴承的配置,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的改进,增加减速机的扭转刚度,最大抗弯弯矩,以及提高在频繁加减速等恶劣工况下的使用寿命。 在机器人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方面,机器人专用化的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将成为发展趋势,即在普通通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的基础上,根据机器人的高速,重载,高精度等应用要求,增加驱动器和电机的瞬

三大关键技术决定人工智能未来

三大关键技术决定人工智能未来 摘要 : 机器理解语言的技术、知识挖掘技术、对人的建模技术这三大技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对破解图灵测试是有可能的。 科幻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与人类一样聪明的机器人,但机器是如何在这背后存储知识的?是如何推理知识并运用知识的?最后又是如何实现与人的交互的?此次在的百度BIG大会上,百度技术副总王海峰博士总结了实现人工智能的三大关键技术,基本回答了这些问题,虽然讲的比较简单,但由于信息量过大没有一定背景的人是很难听懂的,所以我纯粹来给各位科普下。 关键一,让机器理解语言的技术

理解语言是一个从词语逐渐递进到事件的过程。 1,分词技术 让机器理解语言,也就是要让机器学会自己思考,那么就需要让机器去理解语言。而汉语的 理解与英语相比起来就显得更加困难,在英语中每个单词都是基本上可以被机器直接读取的,但是汉语在分词上则更为困难。我们来举几个列子。 “你|老张|着什么急|啊” “你|老张着|什么嘴|啊”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列子,修改一个字,意思就相差十万八千里,而机器根据字的不同则可以勉强分出来。但是下面这个列子就折腾了。 “乒乓球拍卖完了” 机器该怎么分?这就困难了,机器既可以分出两种意思“乒乓球|拍卖|完了” “乒乓|球拍|卖完了”

那么困难就来了,我们如何告诉机器这句话中的词该怎么分呢?对于人来说很简单,根据前后文马上就能识别出来,但是对于机器来说则极为艰难。 2,句子的分析技术 分词问题解决之后便是分析句子的问题,请看下面两句“谢霆锋|是谁|儿子” “谢霆锋|儿子|是谁” 对于机器来说,这两句话获得的关键分词信息是一样的,都是“谢霆锋”、“是谁”、“儿子”,这三个关键分词信息。我们该如何告诉计算机,因为顺序先后的原因而导致的语义的天差地别呢? 这其中就需要对语言有很深入的分析,对语义理解,从而知道他们要找的答案是不一样。做到这单同样不容易。 3,上下文相关的分析技术 分析完一句话后,机器自然要推演到分析一篇文章的内容。 在《信息简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原理,就是说当我们需要传递信息时,需要大量的冗余信息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没用的废话越多则传递信息的准确性越高,同样对于让机器理解某句话也是基于同样原理。 但问题是,人可以依靠直觉抓取关键信息,而机器又凭借什么来抓取关键信息呢?又如何识别真正的信号与噪声?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技术。 我们看以下三个列子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 分析 王庆江 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运用比较传统的运载方法以及在工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比较复杂的地形条件之下,传统运载工具不能够很好的工作,而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突破。因此,在当前世界各地,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有着非常好的前景。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状况,主要分析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并且作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装置,这种机器人融合多种信息,控制系统传感系统集于一身,并且为穿戴人员控制好功能和任务。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一种前沿技术装备,受到多方的关注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在我国,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借鉴先进技术,并且不断地创新,主要研究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在我国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1.在国内外,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最新型的材料和技术充分应用在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明上,促使外骨骼助

力机器人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改良,并且不断创新,经过努力,在我国国内对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明和创新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下面将归纳分析目前为止国内外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状况。 1.1国外对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状况分析 表1 国外对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表 1.2我国国内对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状况分析 表2 国内对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表 2.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关键技术分析 2.1驱动技术 2.1.1液压驱动 通过运用液压驱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外骨骼助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在人类生产作业中的重要应用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液压元件与控制 班级: 08级5班 学号: 080803110250 姓名:卢红兵

一、研究意义与必要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曾于1987年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该定义与美国机器人学会(RIA)和日本工业标准(JIS)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相近。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制造业中,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目前已广泛地用于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工业及塑料制品等生产领域,进而扩展到核能、采矿、冶金、石油、化学、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纺织、制衣、医药、生化、食品等工业领域,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主劳力”,人类将从繁重的、重复单调的、有害健康和危险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和创造。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功能的多功能操作机,多以机械臂的形式出现,这种操作机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可编程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各种任务。在日本,单轴机器人同样被列入工业机器人的范畴。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人各自的优点,尤其是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器作业的准确性和在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因而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机械学、计算机、控制论、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产unimate工业机器人。如图1所示。

外骨骼机器人研究发展综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外骨骼机器人研究发展综述 李罗川

摘要 外骨骼机器人又称可穿戴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智能和机械动力装置的机械能量的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传感、控制、驱动、信息融合、移动计算等综合技术为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本文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机械结构设计,驱动单元,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技术难点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

引言 (5) 1.发展历史及现状 (6) 1.1国外发展历史现状 (6) 1.2国内发展历史现状 (9) 2.关键技术分析 (11) 2.1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11) 2.2外骨骼机器人驱动单元 (12) 2.3外骨骼机器人的控制策略 (12) 3.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难点分析 (15) 4.前景展望 (17) 4.1 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7) 4.2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17)

现代机器人所具有的机械动力装置使得机器人可以轻易地完成很多艰苦的任务,比如举起、搬运沉重的负载等。虽然现代机器人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还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包括决策能力和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与此同时,人类所具有的智能是任何生物和机械装置所无法比拟的,人所能完成的任务不受人的智能的约束,而仅受人的体能的限制。因此,将人的智能与机器人所具有的强大的机械能量结合起来,综合为一个系统,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便是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思想。外骨骼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种可穿戴机器人,穿戴在操作者的身体外部,为操作者提供了诸如保护、身体支撑等功能,同时又融合了传感、控制、驱动、信息融合等机器人技术,使得外骨骼能够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完成一定的功能和任务。本文通过介绍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并对其技术难点以及发展前景作了说明,以期在全面认识外骨骼机器人基础上对其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机器人关键技术分析

机器人关键技术分析 一、机器人传感器 机器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复杂机器,它具有类似人的肢体及感官功能;动作程序灵活;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在工作时可以不依赖人的操纵。机器人传感器在机器人的控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有了传感器,机器人才具备了类似人类的知觉功能和反应能力。 为了检测作业对象及环境或机器人与它们的关系,在机器人上安装了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听觉传感器,大大改善了机器人工作状况,使其能够更充分地完成复杂的工作。由于外部传感器为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产品,有些方面还在探索之中,随着外部传感器的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将在许多领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内传感器、位置(位移)传感器 主要有: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力觉传感器、外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应力传感器、近度传感器、声觉传感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滑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视觉传感器。 二、机器人的机械设计 根据题目对所设计的机器人的要求,确定了要设计的机

器人的类型;确定机器人的自由度;拟定机器人手部的负载;从总体上确定机器人机械部分的设计方案;拟定关节型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根据机器人的工作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了机器人的总体设计,确定了机器人的外形尺寸和工作空间,拟定了机器人各关节的总体传动方案,对机器人腰关节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合理布置了电机和齿轮,确定了各级传动参数,进行了齿轮、轴和轴承的设计计算和校核。利用齐次变换矩阵法建立了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求出机器人末端相对于各自参考坐标系的齐次坐标值,建立了在直角坐标空间内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与关节变量值的对应关系。对所设计的机器人进行理论计算;对其初步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确定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对机器人机械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的设计;确定各主要零部件的尺寸;确定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利用Pro/E软件建立整个机器人结构的简单模型。 三、机器人程序设计 机器人编程为使机器人完成某种任务而设置的动作顺序描述。机器人运动和作业的指令都是由程序进行控制,常见的编制方法有两种,示教编程方法和离线编程方法。其中示教编程方法包括示教、编辑和轨迹再现,可以通过示教盒示教和导引式示教两种途径实现。由于示教方式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因此大部分机器人都采用这种方式。离线编程方

外骨骼机器人研究发展综

外骨骼机器人研究发展综述 李罗川

摘要 外骨骼机器人又称可穿戴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智能和机械动力装置的机械能量的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传感、控制、驱动、信息融合、移动计算等综合技术为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本文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机械结构设计,驱动单元,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技术难点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

目录 引言 (4) 1.发展历史及现状 (5) 1.1国外发展历史现状 (5) 1.2国内发展历史现状 (9) 2.关键技术分析 ...................................................................................................................... 1..1 . 2.1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1..1... 2.2外骨骼机器人驱动单元.......................................................................................... 1..2... 2.3外骨骼机器人的控制策略..................................................................................... 1.. 3... 3............................................................................................................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难点分析................................................................................................................. 1..6... 4............................................................................................................ 前景展望 ........................................................................................................................................................ 1..8 . 4.1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8... 4.2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 1...8..

外骨骼机器人发展

外骨骼技术研制始于1960 年代的美国,最早的研究成果是美国通用公司研发的Hardiman 外骨骼系统,其主要采用电机驱动控制,可以轻易举起重物。 1978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出“被动式外骨骼助力机器人”。MIT的外骨骼下肢助力机器人能够在负载36公斤的情况下行走1m/s,其中80%的负重被传递到地面上。它的关节自由度配置包括髋关节有3 个自由度,膝关节 1 个自由度。穿戴者与机器人在肩膀、腕关节、大腿和脚部连接,机器人总重量是11.7Kg。驱动方式不采用电力驱动,只利用弹簧储能和变阻尼器驱动关节驱动。髋关节伸/屈运动时,伸运动时弹簧释放能量,屈运动时弹簧储存能量,膝关节利用磁流变阻尼器,踝关节利用碳纤维弹簧缓冲脚后跟对地面的冲力。传感器系统是由安装在外骨骼下肢助力机器人外壳的应变桥式应变片传感器和安装在膝关

节的电位计组成。 2004年,伯克利分校研制出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BLEEX是DARPA项目的第一台带移动电源和能够负重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BLEEX由--个用于负重的背包式外架、两条动力驱动的仿生金属腿及相应动力设备组成,使用背包中的液压传动系统和箱式微型空速传感仪作为液压泵的能量来源,以全面增强人体机能。BLEEX的每条腿具有7个自由度(髋关节3个,膝关节1个,踝关节3个),在该装置中总共有40多个传感器以及液压驱动器,它们组成了一个类似人类神经系统的局域网。BLEEX的负重量能达至75kg,并以0.9m/s的速度行走,在没有负重的情况下,能以1.3m/s的速度行走。

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伯克利分校共同研制了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HULC 。这款新型外骨骼继承了BLEEX 的优点,对一些液压传动装置和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不但能够直立行进,还可完成下蹲和匍匐等多种相对复杂的动作,穿上HULC 后能够明显降低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在一次充满电后,HULC 可保证穿着者以4.8km /h 的速度背负90kg 重物持续行进一个小时。而穿着HULC 的冲刺速度则可达到16km /h 。HULC 穿戴起来也非常方便,士兵只需将腿伸进靴子下方的足床,然后用皮带绑住腿部、腰部以及肩部即可,完全脱下需30秒的时间。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之十大关键技术盘点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之十大关键技术盘点 前各个国家对机器人技术都是非常的重视,人们生活对智能化要求的提高也促进了机器人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未来机器人将在以下技术的基础上飞速发展。 人机交互技术 东芝在本周举办的CEATEC展会上发布了一款全新人形交互机器人,而其最大特色就是可以通过手语与人交流。 据悉,多亏了关节中内置的43个电动机,这个名叫AikoChihira的女性角色机器人的肢体运动相当自然流畅,这也让手语表达成为了可能。不过,机器人动作模拟技术目前还存在诸多限制,东芝计划在2020年以前推出更为全面智能的手语交互机器人,而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语言表达、语音识别、动作控制等多个系统完美结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AikoChihira计划的最终目标是为老人以及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服务,在陪伴他们的同时还能帮助医护人员或者其亲人进行实时监护。 除了东芝以外,很多科研机构也参与了AikoChihira计划。东芝已经和大阪大学展开了深入合作,而后者则一直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所以AikoChihira才会看起来如此真实。另外,芝浦科技学院和湘南工科大学在运动传感器技术和机器人驱动技术方面也给予该项目很大帮助,而东芝则创建了AikoChihira的运动控制与协调算法。 有感情的机器人:读懂表情 许多机器人的存在只是为了完成某些工作或特定的任务,有“情感”的机器人相信大家都只在电影中才会见到。来自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控制实验室的吴涓教授透露说,该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已完成了情感交互机器人的初步设计。 一般来说,当人和机器人接触的时候,由于机器缺乏可辨认的性格,因此和人没有情感的互动。吴涓表示,其实只要把人的表情、动作的特定的信号提取出来,再交给机器人,那么它就会识别人的表情,辨别别人对它的动作到底是粗暴还是友好,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可以与人的情感形成互动。 经初步设计,这个机器人通过提取人的嘴部、眼睛的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关键点的数据信号,从而能够非常准确地读懂人的高兴、愤怒、忧伤等种种表情,并将它们模拟出来。通过感觉、触觉的设计,该机器人也能够分辨对它进行的是抚摸还是按压、打击等动作,如果对它抚摸,它会开心地笑,如果对它打压,它则会表现出很忧伤,是个有感情的机器人。 吴涓分析说,由于目前对于人的情感的科学基础研究还不够,因此目前研究出来的情感交互机器人其实和真人的情感交互还有很大的距离,它只是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表情,对于动作的识别也局限于一些固定的动作,但是未来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和机器人的“情感”交流将会越来越顺畅。 软体机器人控制技术 机器人在大部分人眼里一直都是像擎天柱一样的钢筋铁骨,不过事实并不总是这个样子的。最近,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明了一种由轻质惰性泡沫材料制成的软体机器人,为了让它像机器手臂一样可以自由弯曲,研究人员还在在泡沫材料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衣服”,而这层聚合物纤维在受热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改变形状和坚硬度,作用就如同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一般。 该项目的负责人称,这种能够变形收缩的机械纤维将被广泛用于机器人领

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全解析

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全解析 无论是德国率先提出的“工业4.0”概念,美国推行的“先进制造伙伴关系(AMP)”计划,还是日本正在实施的“智慧制造系统(IMS)”和中国工信部通过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希望通过先进的IT与自动化技术来促进制造业的革新,以实现“智能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业机器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汽车制造业;现在,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正努力向其他领域拓展。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统计仅去年中国国内差不多增加了200多加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商。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前景,业界都是一致看好,普遍认为未来5~10年将会迎来工业机器人的一个爆发期。不过,要想在这一波浪潮中得益的话也并不容易。因为工业机器人涉及的系统相当复杂,仅核心零部件就包括了机械系统、控制器、伺服器和减速器等等。本刊就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问题采访了一些半导体厂商,详细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当中的一些电子核心零部件。 控制器平台之争 在Altera公司亚太区工业业务部市场开发首席经理江允贵看来,有三个趋势在推动着工业自动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一是,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二是提升生产效率,这包括功能安全、生产线的稳定安全、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机器损坏的降低和更长的生命周期和可靠度;三是所谓的智能工厂。而只有前面两个因素达到后,才有可能实现智能工厂。他认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里的很关键一部分。 江允贵拿智能工厂举例,他说现在一个典型的的智能工厂,从企业到工厂,以及工厂内如都是以工业以太网相连接的,他认为用工业以太网取代传统的以太网,主要是因为工业以太网的实时性更好。工业以太网可以连接主站和从站,连接主站中的PLC、PAC/运动控制器和HMI,和从站中的伺服器、I/O模块等等。

工业机器人常见五大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最新整理】

工业机器人常见五大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 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4万台,同比增长8%。其中,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6.6万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但是,按机器人密度来看,即每万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我国不足30台,远低于全球约为50多台的平均水平。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2016年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此外,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生产销售达22257台,同比增长31.3%。国产自主品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016年未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趋势包括:大国政策主导,促使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汽车工业仍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户;双臂协力型机器人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新亮点。 一、什么是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重复编程和自动控制,能够完成制造过程中某些操作任务的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机械装备和系统,它结合制造主机或生产线,可以组成单机或多机自动化系统,在无人参与下,实现搬运、焊接、装配和喷涂等多种生产作业。 当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在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现代制造生产中重要的高度自动化装备。

二、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自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代机器人在美国问世以来,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和应用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归纳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FM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4.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但是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水平。 三、工业机器人常见的五大应用领域 1.机械加工应用(2%) 机械加工行业机器人应用量并不高,只占了2%,原因大概也是因为市面上有许多

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按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即为: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而智能机器人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其实,这个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智能机器人定义。大多数专家认为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一是感觉要素,用来认识周围环境状态;二是运动要素,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三是思考要素,根据感觉要素所得到的信息,思考出采用什么样的动作。 智能机器人根据其智能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 传感型机器人,又称外部受控机器人。机器人的本体上没有智能单元只有执行机构和感应机构,它具有利用传感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接近觉、力觉和红外、超声及激光等)进行传感信息处理、实现控制与操作的能力。受控于外部计算机,在外部计算机上具有智能处理单元,处理由受控机器人采集的各种信息以及机器人本身的各种姿态和轨迹等信息,然后发出控制指令指挥机器人的动作。目前机器人世界杯的小型组比赛使用的机器人就属于这样的类型。 交互型机器人,机器人通过计算机系统与操作员或程序员进行人-机对话,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与操作。虽然具有了部分处理和决策功能,能够独立地实现一些诸如轨迹规划、简单的避障等功能,但是还要受到外部的控制。 自主型机器人,在设计制作之后,机器人无需人的干预,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自动完成各项拟人任务。自主型机器人的本体上具有感知、处理、决策、执行等模块,可以就像一个自主的人一样独立地活动和处理问题。机器人世界杯的中型组比赛中使用的机器人就属于这一类型。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自主性和适应性,自主性是指它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不依赖任何外部控制,完全自主地执行一定的任务。适应性是指它可以实时识别和测量周围的物体,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自身的参数,调整动作策略以及处理紧急情况。交互性也是自主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机器人可以与人、与外部环境以及与其他机器人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由于全自主移动机器人涉及诸如驱动器控制、传感器数据融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许多方面的研究,所以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在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水平。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研究。 下面就机器人的控制技术以及列举几种常见的机器人对当前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机器人智能技术论文】人工智能机器人论文

【机器人智能技术论文】人工智能机器人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是的机器人智能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刍议智能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定义,阐述了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智能机器人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信息融合;智能控制 一、机器人的定义 自机器人问世以来,人们就很难对机器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欧美国家认为机器人应该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通过编程具有可以变更的多功能的自动机械”;日本学者认为“机器人就是任何高级的自动机械”,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目前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渐趋一致, __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RIA:Robot Institute of America)

于1979 年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 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概括说来,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二、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智能 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的、难以预测的,在研究这类机器人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关键技术: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它与控制理论、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概率和统计相结合,为机器人在各种复杂、动态、不确定和的环境中执行任务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途径。机器人所用的传感器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用途分为内部测量传感器和外部测量传感器两大类。内部测量传感器用来检测机器人组成部件的内部状态,包括:特定位置、角度传感器;任 意位置、角度传感器;速度、角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倾斜角传感器;方位角传感器等。外部传感器包括:视觉(测量、认识传感器)、 触觉(接触、压觉、滑动觉传感器)、力觉(力、力矩传感器)、接近觉(接近觉、距离传感器)以及角度传感器(倾斜、方向、姿式传感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就是指综合多个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以产生更可靠、

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2018年11月 第46卷第21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NETOOL&HYDRAULICS Nov 2018 Vol 46No 21 DOI:10.3969/j issn 1001-3881 2018 21 015 收稿日期:2017-06-20 作者简介:石晓博(1991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三E-mail:547363992@ qq com三 通信作者:郭士杰,E-mail:308681982@qq com三 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石晓博,郭士杰,李军强,赵海文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130) 摘要: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装置,应用人机工程学二仿生学等相关知识将人的智力和机器人的体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三为了更好地了解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成果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现将其发展分为蒸汽时代二电气时代二信息时代三大部分进行介绍,并从机械结构技术二驱动技术二控制技术二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安全性技术等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关键技术入手,找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三 关键词:外骨骼;关键技术;助力机器人;科技时代 中图分类号:TP24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1-3881(2018)21-070-7 DevelopingExoskeletonRobotsandKeyTechnologies SHIXiaobo,GUOShijie,LIJunqiang,ZHAOHaiwen (CollegeofMechanicalEngineering,He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130,China) Abstract:Exoskeletonpowermechanismisakindofwearableassistedrobots,appliedergonomics,bionicsandotherrelated knowledgetoperson sintelligenceandrobotphysicalperfectiontogether,hashugedevelopmentpotential.Inordertobetterunderstandtheexoskeletonassistedrobotdevelopmentachievementsandexistingproblemsatpresentstage,itsdevelopmentwasdividedintosteam age,theageofelectricity,andtheinformationageofthreemainparts,andintroduced.Andstartedfromthemechanicalstructure, drivetechnology,controltechnology,th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technology,andsecuritytechnology,asexoskeletonspowerkeytechnologiesoftheassistedrobot,thepresentproblemsconfrontedarefound,andpointedoutthe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 Keywords:Exoskeleton;Keytechnology;Assistedrobot;Eraofscienceandtechnology 0一前言 外骨骼(Exoskeleton)这一名词来源于生物学中昆虫和壳类动物的坚硬外壳,其作用在于支撑二运动二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1]三与此对应,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模仿生物界外骨骼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装置 [2] ,结合机械结构二控制二驱动方式二人 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在为穿戴者提供诸如保护二协同动作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穿戴者的控制下完成人类自身无法完成的任务三 文中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蒸汽时代二电气时代二信息时代三通过介绍每个时代外骨骼主力机器人的发展情况,从而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相关关键技术入手,从根本上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寻求高效的解决方案三 1一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从出现到发展至今,大概分为 3个阶段,即蒸汽时代二电气时代二信息时代三 1 1一蒸汽时代 19世纪中后期,人类完成了第一次技术革命, 开启了以蒸汽机代替人力的时代三人类萌生了用蒸汽机驱动人体运动的想法,但由于蒸汽机存在体积过大二容易烫伤等缺点,同时受材料匮乏二工艺落后的 制约,使这一时期的外骨骼仅仅停留在概念设计上三如1830年英国著名插画师RobertSEYMOUR所绘的‘WalkingBySteam“中提到的穿戴在人体上的蒸汽机行走机,如图1所示三这一阶段提出的外骨骼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但还是为后来的外骨骼设计拓宽了思路三

浅谈人工智能中六大关键技术

浅谈人工智能中六大关键技术 当前,人工智能可谓是科技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了,很多公司完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人工智能产品。从Siri语音到智能家居,从无人驾驶到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还在憧憬着,人工智能还能带给我们些什么。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逐渐发展成一门庞大的技术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它普遍包含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自然语言、机器视觉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下面进行这些人工智能中这些关键技术的介绍。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统计学、系统辨识、逼近理论、神经网络、优化理论、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等诸多领域。通过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通过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与更新来提升机器自身的性能,这属于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基于数据的机器学习是现代智能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从观测数据(样本)出发寻找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对未来数据或无法观测的数据进行预测。阿尔法Go就这项技术一个很成功的体现。 根据学习模式将机器学习分类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根据学习方法可以将机器学习分为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的概念由Hinton等人于2006年提出。深度学习可以有人监督(需要人工干预来培训基本模型的演进),也可以无人监督(通过自我评估自动改进模型)。深度学习目前广泛运用于各类场合,在财资管理领域,如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来进行现金流预测和头寸智能化管理。 深度学习则是是机器学习各项技术中发展最旺盛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分支。我们常说的人工神经网络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算法。机器学习的其他算法包括聚类算法、贝叶斯算法等。在量化交易、智能投资和智能风控中,往往会应用机器学习技术。 人机交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