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教师版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教师版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教师版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教师版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

2、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共叔段为叛乱所作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

1、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积极备战采取了步步退让、消极备战策略却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胜?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预习积累】

一、知识链接

1.《左传》简介: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后人也有认为是汉代刘歆改编的。有学者甚至认为它并非解说《春秋》,只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

2.关于“国”、“都”、“邑”、“鄙”:

国,国家。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如本文:“国不堪贰。”诸侯国的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的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用作动词,指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

邑,城镇,大的叫都,小的叫邑。《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邑的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

鄙,边境上的小邑。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3.《春秋》与“春秋笔法”

(1)关于《春秋》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孔子曾修订《春秋》。

(2)关于“春秋笔法”

春秋:春秋时鲁国的史书。笔法:写文章的技巧。指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含有褒贬意思的写作风格。

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微言大义”,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3)古今春秋笔法示例

例一:《周语下》:鲁侯归,乃逐叔侨如。……简王十二年,晋杀三都。十三年,晋侯弑。……齐人杀国武子。

析:“杀”可指杀人,杀有罪之人,无罪之人,也可指杀动物。“弑”在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一般指下杀上,并且“弑”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不能是物。“诛”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可

以下杀上,也可以是上杀下;“戮”的对象可以是有罪之人、不仁之人,也可以是无罪之人,同时又可以解释为羞辱。同样有“杀害”的意思,但不同的用词寓含不同的褒贬态度。

例二:《晋语》载晋惠公在韩原之点中被秦军俘虏,言“亦不克救,遂止于秦”,不说晋惠公被秦国拘囚,而言“公在秦三月”。

析:止,执也,即被擒获。晋国史官用“执”字有损于君主的尊严,因此用“止”。写晋惠公被囚,说“在秦”,这都是隐约其辞,有所避讳。

例三:“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坦诚的交谈”

析:“坦诚”意味着双方存在明显的分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并且可以推知,双方有妥协的可能性,但离预定的目标有很长的距离,不排除事态会进一步恶化等等。

4.“郑伯克段于鄢”寓意解析:

春秋君王一般称“公”“侯”,用“伯”(较低等级的爵位)而不用“公”,说明了作为兄长的郑庄公没有防微杜渐,对弟弟共叔段小惩而大戒之,却姑息其恶,有失教导;“克”,是国与国、君主与君主的交战时的用语。用这个词,一来说明了共叔段的强大,就如另一诸侯一般;二来也表示了郑庄公意在杀弟的意志。而“击”有打击训诫的的意思。而不称共叔段为弟,是因为共叔段对郑伯没有弟弟的的情义,预谋着夺取哥哥的君位。“郑伯克段于鄢”,寄寓着对人物的褒贬评价。这便是所谓“春秋笔法”的妙处。

5、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三、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共.叔段(gōng)寤.生(wù)遂恶.之(wù)亟.请(qì)巖.邑(yán)

虢.叔(guó)佗.邑(tā)祭.仲(zhài)百雉.(zhì)廪.延(lǐn)

不义不暱.(nì)请以遗.之(wèi)繄.我独无(yī)泄泄

..(yì yì)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重难点、导学探究

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

1

(1)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啎,啎,倒着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有特殊句式的标写出来。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译文: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译文: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

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

小结:本部分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课时

一、第一自然段内容回顾

二、第二至五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

诵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于彼”,在

那里),别的)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

。公曰:

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

,躲避)害?”对曰:

跟斗,不是死的意思)”

,君将若之

(使动用法,使……产生)民心。”公曰:)。”

“以之为”的省略)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

(古:土地广大)将得众。”公曰:,厚将崩。”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

(2)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4)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5)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6)无使滋蔓无,通“毋”,副词反过来,毋也可以通无

(7)无生民心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是“不要”的意思

3、翻译成现代文,如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译文:(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译文:先王的制度,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3)姜氏欲之,焉辟害?

译文:姜氏想要这样做,怎能躲避灾害?

(4)姜氏何厌之有?

译文:姜氏哪有什么满足呢?

(5)不如早为之所

译文: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

(6)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文: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灭亡,你姑且等着瞧吧

(7)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译文: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

(8)无庸,将自及

译文:不用,他将自己遭殃

(9)不义不昵,厚将崩

译文: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也将要崩溃的

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提问:郑庄公为什么不对共叔段采取行动?

【探究整理】郑庄公有意“养成其恶”,让其“自毙”

三、第六、七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

诵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

,将袭郑。

(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开门,率领)

(兼词,“之于”。之,指共叔段;于,在))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通“率”,率领

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共叔段从一开始到“将袭郑”之间有哪些举动?你如何评价共叔段?

一系列的举动:请求岩邑—居于京地—修京超度—鄙贰于己—收为己邑—修治城郭—聚集百姓—修缮甲兵—具备卒乘—将要袭郑

整体评价:共叔段可谓野心颇大,且得寸进尺【权欲熏心,狂妄愚蠢】

2、联系前文,结合庄公的言行,谈谈这是怎样的一个君王?

性格:

【探究整理】老谋深算、阴险狡诈

第三课时

一、知识内容回顾

二、第八九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

诵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

”公曰:

(繄(yī),句首语气词,表示仅有、唯有的意思)我独无!”颍考叔曰:

“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

且告之悔。对曰: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

赋:

君子曰:《诗》曰:

“赐”)尔类。”

1、翻译下列句子,有特殊句式的标写出来。

(1)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译文: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把食物送给她吃(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文:您有什么担心的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不遵守誓言呢?

(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诗经》篇说:‘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能赐予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

说的吧?

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至此已经结束,可是文章又加了一个第八段,思考一下它的目的,并思考体现了郑庄公什么性格?从这段的内容你能看出郑庄公的性格特征的另一面吗?

【探究整理】伪善伪孝;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

2、作者将各色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刻画其性格试分析人物性格。

【探究整理】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伪善伪孝

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姜氏: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颖考叔:聪明机敏(故意食舍肉以引起庄公的问话)

探究案

探究一、试分析本文刻画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①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精明,深知其利害关系。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庄公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他光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绝不是宽容,而是故意纵养其恶,后又说:“不义不暱,厚将崩。”对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竹。当共叔段与姜氏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时,庄公才认为“火候”

已到,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共叔段。庄公设下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可见其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庄公幽禁姜氏亦表现了其虚伪。

②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他所居京地的城墙违反当时制度的规定,又命西边、北边地区归自己管辖,庄公心怀杀机,但表面不动声色,让他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却以为庄公可欺,最后发动叛乱,很快被庄公击败。

③姜氏:褊狭昏聩,以私情干政。立长立嫡是西周以来继承问题上的根本制度。姜氏不懂政治,却偏要干涉政治。甚至要充当共叔段袭郑内应。结果导致共叔段失败,自己也被幽禁起来。

④颍考叔:聪慧机智。当他听说庄公幽禁姜氏,不久又后悔这件事后,特地以进献的名义见庄公。在庄公赐食时乘机献策,使庄公在隧道中与姜氏相见,摆脱了两难的尴尬处境。

探究二、文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具体说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表现了姜氏乖戾褊狭。颍考叔“食舍肉”既写出了其纯孝,更突出了其聪慧机敏,“隧而相见”则表现了庄公与统治阶级宣扬的孝道的虚伪可笑。

②衬托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生动。以共叔段的贪婪狂妄和愚昧无知,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以姜氏的昏聩和随心所欲,映衬庄公的精明和藏而不露;祭仲和公子吕为国除害的迫切心情,衬托出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高明。颍考叔的“纯孝”反衬庄公的不孝与虚伪。

探究三、“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在第7段就结束了,为什么在文段末尾还要描写庄公与母亲和好的事情?

参考答案:文章末尾探讨的是郑庄公之“孝”的问题。《左传》假借君子之口以纯孝褒扬颍考叔;对于郑庄公受颍考叔的感染和母亲和好如初的举动,则给予“孝子不匮,永赐尔类”的评价,也是肯定了郑庄公之“孝”。

《左传》在前贬斥郑庄公和共叔段的不爱不弟,而后褒扬颍考叔和郑庄公的行孝,在褒贬中正反映了其极力推崇的“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儒家伦理道德礼法。

探究四: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

我认为是____ 之过,理由是 _____ ,从文中________ 可以看出。

?明确:1.违礼干政

?认为是姜氏偏私

?爱一个讨厌一个,就是有私心才导致这场战争的

?姜氏主要有以下的“罪状”:首先,是请制不成,然后请京,从祭仲的话可以看出京的规模不符合制度

又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2.认为是郑伯之过

?郑伯是个狡猾奸诈极度虚伪的人。是他放纵他的弟弟共叔段反叛,并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从文中看出,郑国大夫屡次劝郑伯铲除他的弟弟,但郑伯却回答:“子姑待之”,他

一直在等待共叔段走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以达到铲草除根的目的。另外,郑伯表面上对共

叔段将城邑收为己有,他却没什么行动。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 3.以为是共叔段之过

?理由是他不义。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来。第一是他擅自违背国家法规,扩大自己的守地?然后他“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

?最后“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想篡夺兄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二、巩固练习

(一)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

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

3、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

4、夫人将启之

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动词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

6、闻之,有献于

献,本来是动词,指献上,这里是用为名词,指献上的东西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

然?

隧,隧道,洞子,从“隧而相见”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8、公入而赋

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歌

(二)文言文句式

1、省略(主语)

(1)生庄公及共叔段

(2)爱共叔段,欲立之

(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省略(谓语)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唯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

(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指的是国君之位)

2、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

3、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

(2)敢问何谓也?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谓” 就是“谓何”,所说的是指什么?

(3)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君患何焉”

(4)其是之谓乎?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其是之谓乎”就是“其谓是乎”

4、判断句:

制,岩邑也蔓,难图也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纯孝也

5、介宾后置句:

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

(三)一词多义

(1)焉:

A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副词,怎么)

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

C心不在焉(于此)

D且焉置土石(在哪里)

(2)为

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动词当,做)

B为颍谷封人(动词,担任)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

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

(3)诸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众,各)

B公伐诸鄢(之于)

C子闻诸(之乎)

(4)国

A 国不堪,君将若之何(国家)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都)

(5)遗

A 请以遗之(赠送)

B 养虎遗患(遗失、遗留)

(6)厌

A 姜氏何厌之有(饱,引申为满足)

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讨厌,引申为嫌)

(7)爱

A 爱共叔段,欲立之(偏爱、疼爱)

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吝啬)

二、巩固训练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òng)缮甲兵(shàn)

B.廪延(lǐn)滋蔓(màn)城颍(yǐng)繄我独无(yì)

C.百雉(zhì)自毙(bì)泄泄(yì)不义不暱(nì)

D.亟请(jí)虢叔(guó)遂恶之(wù)具卒乘(shèng)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B.相传《左传》是由刘向所著。

C.《左传》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C )

A.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得了

B.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

C.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

D.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姜氏欲之,焉辟害?

B.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D.谓之京城大叔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D )

A.姜氏何厌之有!

B.君何患焉?

C.其是之谓乎!

D.颍考叔,纯孝也.(判断句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D )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C.今京不度

D.亟请于武公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鲁国孔熙先博学有从横才志,文史星算,无不兼备,为员外散骑侍郎,不为时知,久不得调。初熙先父默之为广州刺史,以脏货下廷尉,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保持之,故免。及义康被绌,熙先密怀报效,以晔意志不满,欲引之,无因进说。晔甥谢综雅为晔所知,熙先藉岭南遗财,家甚富足,仍倾身事综。始与综诸弟共博,故为拙行,以物输之,情意稍款。综乃引熙先与晔戏。熙先故不为敌,前后输晔物甚多。晔既利其财物,又爱其文艺,遂与申莫逆之好。熙先始以微言劝晔,晔不回。晔素有闺庭议论,朝野所知,故门胄虽华,而国家不与姻。以此激之曰:“丈人若谓朝廷相待厚者,何故不与丈人婚,为是门户不得邪?人作犬豕相遇,而丈人欲为之死,不亦惑乎?”晔默然不答,其意乃定。

①对本文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有从横

..才志(合纵与连横,这里指政治、外交上的策略,“从”,通“纵”。)

B.遂申.莫逆之交(申,发展。)

C.以脏货下廷尉

..(廷尉,执掌刑狱的官。)

D.故为拙.行(拙,笨拙。)

②与“何故不与丈人婚”的“故”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故为拙行

B.熙先故为不敌

C.公问其故

D.故门胄虽华

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

A.因范晔对朝廷不满,孔熙先想拉拢他,又没有机会,就先同范晔的外甥谢综交好。

B.孔熙先用言语鼓励范晔谋反,范晔虽然默不作声,但谋反的主意已定。

C.孔熙先认为皇族不与范晔联姻,是因为门户不相当,以此挑动范晔对朝廷的不满。

D.范晔与孔熙先结成莫逆之交,并非出于政治的动机。

“享受过程”作文评讲课学案

“享受过程”作文评讲学案 【作文要求】 引论方式: 1. 2. 3. 4. 论证要求: 密度: 广度: 深度: 打造结尾: 1. 2. 3. 4. 【片段修改】 指出下列片段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一 如果一个人十分享受干某件事的过程,那么他一定会全心全意投入进去,长此以往,一定会在那个领域有着自己的成就。 问题: 修改: 二 享受过程可以使人心态平和。 第21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在面对强大的加拿大队时,意外地赢得了比赛。赛后,队长王冰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没想赢加拿大队,只是把这当着一次向强队学习的机会,认真地打好每一球,一点都不紧张。” 比赛中,患得患失,就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水平再高也许难以发挥。而只注重比赛的过程,不想比赛的结果,就会有平和的心态,往往能超水平发挥。中国队获胜原因是多方面因的,但中国队珍惜学习的机会,享受比赛中的打出的每一个冰壶,从而轻松快乐的去比赛,这应该是获胜的关键! 问题: 修改:

三 享受过程才能看淡得失,获得快乐。 居里夫人在炼镭的过程中,从没计较最后会得到什么,她享受这发明创造的过程,所以才会把自己的诺贝尔奖章送给女儿当玩具。陶渊明是这样,所以,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李白也是这样,所以,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洒脱。是啊,生活中有得也有失,既然这样,又何必太在意呢?为了那未知的结果而无法释怀,只会让自己苦不堪言。 问题: 修改: 【精彩片段】 1.过程之藤蔓也许比成功之花更美丽!(经典语句王芬) 2.若结果是一切的终点,则世间万物都会归没于虚无。(经典语句程豫然) 3.中国著名球员孙继海曾说过:“比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确,无论是参加比赛的选手还是观看比赛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比赛结果而忽略了比赛过程,那么胜负、输赢、得失都会变得索然无味。不仅仅比赛,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学会去享受其中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快乐。(引言式开头邓琦) 4.火柴不会因熄灭而哭泣,因为它曾经燃烧过;雄鹰不会因折翼而沮丧,因为它曾经飞翔过;花朵不会因枯萎而伤感,因为它曾经绽放过〃〃〃〃〃〃我们更不应该为了失败而气馁,因为生命的价值往往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所以,享受过程才能领悟生命的意义。(比兴式开头孙晨瑶) 5.哈罗德.品特小时候极爱读书写作,他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读书写作的过程,在读书写作中他感到无比快乐。2005年,从没想过要得奖的他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品特的成功也许是他写作上过人的天赋,但不可否认,他享受读书写作的过程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享受过程给了他快乐,快乐又让他投入其中,如痴如醉,所以他的成功并不偶然。是啊,结果固然重要,过程不管怎样曲折最终也会指向结果,但我要说,不必太在意未知的结果,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叙例式开头杨克臻) 6.但是,纵观时代,还有多少人在追求过程、享受过程呢?太多的运动员为了奖牌而服下兴奋剂;太多的学生为了重点学校而去上根本不愿不上的补习班;太多的挂名作家为了提升知名度而不惜去抄袭别人的作品……人们啊,不要为了结果苦不堪言,不择手段,只要去享受过程,你会发现,结果往往比预想的要好得多。(联系实际胡子璇)

滕王阁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带答案

滕王阁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培养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知识导学】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其中“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奇特,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2、关于作者及“初唐四杰” 王勃(650——675),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唐朝初年,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638—?有《骆宾王文集》)、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后,有《盈川集》)。其中以王勃的诗名最盛。 3、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佳话 此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窦娥冤 公开课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滕王阁序》理解性默写(最全)

《xx序》理解性默写 (一) 班级姓名 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 2.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 ,。_________,。 3.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4.直接描写xx壮丽景观的句子是: ,,,。 5.王勃《滕王阁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 6.写景表现虚实相映之xx四句是: ,;,。 7.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8.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9.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 10.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 ,; ,。 11.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12.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 ,。 13.《滕王阁序》中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则是从历史上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接着用两个四六句来拓展这层意思,;,,并以,作结,总束上文。 14.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 ,。 15.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 ,? ,。 16.表达自己乐观xx情怀的两句是: ,。 17.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珍惜眼前岁月为时不晚的句子是: ,;,。 18.用古人的典故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的句子是:

写作 说明的顺序 导学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 【目标导航】 1.能够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不少于200字。 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三、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详细又不累赘,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写作要求】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再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 2.介绍产品时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 3.写事理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写出它的变化。查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并注意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技法点拨】 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在说明文中确立说明顺序很重要,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说明顺序的分类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等。 (2)时间顺序: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果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汽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历史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2.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在正确地选择了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后,还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标志性的词语。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要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要运用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的词语。

滕王阁序学案

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其中“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奇特,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历千载沧桑而,6岁善文辞。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唐朝初年,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638—?有《骆宾王文集》)、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 此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 5、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本义即是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窦娥冤》学案答案

齐河一中高一语文第三册学案 主备人:韩丽丽 审核人:贺忠燕 《窦娥冤》 【学习目标】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感悟悲剧美及浪漫主义手法 预案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 ([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 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 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 个性。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 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 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 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基础知识积累 1、初读课文,给下面生字注音。 埋怨( ) 嗟怨( ) 罪愆( )盗跖( ) 甘霖( )苌弘( ) 亢旱( ) 错勘贤愚( ) 前合后偃( ) 杳无音信( ) 刽子手 ( ) 湛湛(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身影只: 杳无音信: 三、熟读课文理清情节。(这折戏可分为三个场面,即三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 上小标题)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第 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 ???)( ) ( )(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誓愿在型场窦娥告别婆婆遗嘱见蔡婆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怨天赴法场 五、根据你的预习,设计一个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班级: 姓名: 《窦娥冤》课时案 合作探究: 一、结合具体曲子,分析窦娥的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

语文教学: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语文教学: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例一: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例二:(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例三:(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如话题勇敢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练习1:勇敢:a勇敢是。 b 勇敢是。 c 勇敢是。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因——为什么,并列分解为什么,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练习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并列分解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滕王阁序》学案及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 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当为重点,同时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典故的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导读】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蓬莱阁》清·陈葆光 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滕王阁名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介绍 略,见文章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初唐四杰:、、、) 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综观王勃的一生,我们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五、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即其临死前的两个多月,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那么,王勃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 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 文体知识

窦娥冤老师导学案

2012级语文必修4导学案 使用班级:2012级1-20班 主备人:徐凡 复备人: 刘奇珍 江涛 鲁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1课 窦娥冤 预 习 案 【知识链接】 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18),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19)、斫不下(20)、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21)?我玩的是梁园月(22),饮的是东京酒(23),赏的是洛阳花(24),攀的是章台柳(25)。我也会围棋、会蹴踘(26)、会打围(27)、会插科(28)、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29)、会吟诗、会双陆(30)。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31),尚兀自不肯休(32)!则除是阎王亲自唤(33),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34)! 这正是关汉卿生活与性格的真实写照,多才多艺,而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为人豁达开朗,风流倜傥,滑稽多智,热情洋溢而不拘礼法。 (18)匾:同“扁”。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19)恁:通“那”,音nèn。如“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元王实甫《西厢记》)又有“恁每”一词,即“你们”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于上海语文最新版八年级教材上“恁”是“如此、这样”的意思。 (20)斫(zhuó):砍。 (21)锦套头:美丽圈套。此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们每陷入风月场所温柔之乡不能自拔,而自己却见多识广练就一身功夫,不把这些套数放在眼里,反而正好能够大展身手。 (22)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23)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总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行走的都是名胜之地。 (24)洛阳花:指牡丹。古时洛阳以产牡丹花著名。 (25)章台柳:代指妓女。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韩翃与妓女柳氏有婚约,安史之乱,两人分离,韩赋诗以表思念:“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26)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盛行(《水浒传》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宠于皇帝),至清代渐衰。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27)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28)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29)咽作:不详。可能是一种表演性的游戏。 (30)双陆(lù):又名“双六”,古代一种博戏。据说为曹植所创,至唐代演变为叶子戏(纸牌)。 (31)歹症候:本是指病,借指脾性。歹:不好。 (32)兀自:还。尚兀自:仍然还。 (33)则除是:除非是。则:同“只”。 (34)烟花: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整体感知】 1、 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 样式。 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公人),孤(桃杌)、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 2、简要概括课文节选部分每折的主要内容。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 3、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 3岁:三岁丧母 7岁:父女分离 17岁:与夫成亲 约18岁:丧夫打击 20岁: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 悲惨的 的一生。 探 究 案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教学案

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 【教学目标】 1、懂得写人必须抓住人的特点,通过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展现人物的生动形象,表达人物的独特魅力。 2 、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详细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3 、写作过程中要对所写人物倾注情感交流,做客观、中肯地评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友归纳整理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加以运用; 2、引导学友学习通过互相评点习作,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特点,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准备】1、指导学友回忆整理11月4日以来与师长相处的主要事件。 2、学习17课《洗脸》中刻画人物的写法,以“我的同学________”为题,写一篇200字短文。 第一课时 一、明确写作要求和写作步骤 一)、写作要求: 1、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写。 2、写人和写事是密不可分的,要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情当中来写,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3、写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正面记叙、侧面记叙、概括记叙、具体记叙,以事写人(一事写一人、多事写一人、一事写多人、多事写多人),以情述人,等等。 二)、写作步骤: 1、写人要写了解的熟悉的人,要尽可能掌握丰富的材料,如果材料不足,就要进一步搜集。 2、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通常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3、写人和记事密不可分。要把人放到事中去写,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二、结合上次习作,讲解写作知识与技巧 一)、点评学友上次习作 优点:1、大部分学生都能写了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方面内容; 例句:1)、王老师人很好,对我们更好。王老师有一头短短的头发,小小的眼睛,你们别看他眼睛小,可他什么都看的很清楚。他的右眼下角有一颗痣,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以往每天早上都穿着一身警服,站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 2)、师长长着一双又小又明亮的眼睛,有点像杜海涛那种。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镶嵌在那张圆圆的脸上。 3)、俗话说得好:眼睛小,视力好。果不其然,王老师一来就看见一个人说话,立马给我们班一个下马威,让我证实了这句话。俗话还说:嘴巴大,声音小。果然,老师声音小的我都有点听不清楚了。 2、基本上能通过事件展现人物个性,主要是用做游戏来体现“新”奇之处,少数人用上课的流程、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新颖来体现教师“新”。 例句:1)、老师让我们大胆的提出好的意见。老师还会强调不要一团乱糟糟的说,可以站起来说。老师还要我们称他为“师长”,他称我们班的人叫“学友”。这个名字让我们大吃一惊,不过我们会慢慢习惯的,这位王老师真是新奇之极,让人难忘。 2)、别看师长眼睛小,其实的眼睛很尖,一下就会看出我们讲小话或做小动作。有一次,师长拿着一本语文书走进了教室,走到讲台,读着课文时,他背后有一个学友和后面的学友讲小话,我以为师长不会发现,我就拿起东西吃。师长突然说了一句:“要讲小话的下课讲,

《滕王阁序》学案(附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梳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今存有《王子安集》。 2.传记评价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3.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一、学习要点 古代戏曲的特点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 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 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 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 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 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

江河。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 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

求助信写作模板。学案

1.求助信 求助信是当个人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的一种书信,一般分为三部分内容: 开头:向对方问好(熟人)或介绍自己的身份(陌生人),表明写信目的,请求帮助。 主体:要清晰陈述请求帮助的具体内容,内容要多多拓展,详细说明自己的情况。 结尾:希望自己能得到帮助,表达感谢,盼望回信。 *典型事例 假定你叫李华,想毕业后去美国的大学学习。你在网上了解到了Prof. Green,给他写一封e-mail,表示对他的研究领域及课题感兴趣,并请他指导如何选择他所在大学的专业(major)。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邮件的开头与结尾已为你写好。 词句文升华 ★词汇再现 1)去美国深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某人提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领域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表达 1)我想在毕业之后去美国深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上网时找到了一些有用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你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想知道你是否愿意给我提供一些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笔成篇 Dear Prof. Gre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hua *仿写练习 假如你叫李华,在光明中学读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遇到一些问题,如单词背诵困难语法理解有障碍,课上听不懂等,想得到老师的帮助。现在你给外教老师Caroline写一封求助信。 注意:1. 词数100~120; 2. 可适当增加细节。 Dear Carol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滕王阁序》导学案(苏教版)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学习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骈体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