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笛卡尔哲学在唯理论中的地位新解

笛卡尔哲学在唯理论中的地位新解

笛卡尔哲学在唯理论中的地位新解
笛卡尔哲学在唯理论中的地位新解

. 笛卡尔哲学在唯理论中的地位新解

任维

摘要: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唯理论的创始人,由他开启的理性主义进一步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他以普遍的怀疑方法为起点、以心身二元为基础、以数学式的逻辑推理为方法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然而,唯理论哲学的最终同经验论一同走向了它们的终点,这与它们自身存在的先天缺陷有着密切的关联。唯理论终结虽然是由于休谟的不可知论所导致的,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唯理论的开创者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将哲学的归宿引向“神学”这一先天缺陷也是难辞其咎的。所以,我们在肯定笛卡尔对唯理论的积极贡献的时候,也同时应该看到他的理论缺陷,这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评价笛卡尔以及唯理论哲学。

关键词:笛卡尔;唯理论;天赋观念;理性主义

The new solution Cartesian rationalist position in the rationalism

Ren Wei

Abstract:Descartes is the founder of modern European philosophy rationalism, he turned rationalism further shake the dominance of religious theology. His approach to universal skepticism as a starting point to psychosomatic two yuan,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formula of logical reasoning as a method to build his own philosophical system. However, the ultimate philosophical rationalism with empiricism together toward their end, which is linked to birth defects of their own existence are closely related. Although rationalism is due to end Hume's agnosticism caused, but a certain sense, the pioneer of the Cartesian rationalist philosophy of rationalism will lead the fate of "theology" of the birth defects are also to blame the. Therefore, we affirm 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rationalism of Descartes, I also should see his theory defects, which helps us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and rationalist philosophy of Descarte.

Keywords:Descartes; rationalism; innate ideas; rationalism

笛卡尔哲学在唯理论中的地位新解

任维

笛卡尔是法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作为二元论唯心主义者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即唯理论哲学。笛卡儿他的哲学自成体系,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笛卡儿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一、笛卡尔哲学体系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笛卡尔作为欧洲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特别重视方法问题,认为方法对于探求真理是绝对必要的,寻求真理而没有方法,不仅找不到真理,而且会把谬误当成真理,从而陷入更大的谬误。为此,他在《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方法谈》等著作中,对方法问题进行了系统专门的研究。综合起来,笛卡尔在创立他的唯理论哲学学说的同时,也创立了以普遍怀疑为起点、以心身二元为基础、以数学方法为典范、以分析与综合为基本方法的唯理论的哲学方法论体系。

(一)普遍怀疑的方法

普遍怀疑,既是笛卡尔哲学的开端和出发点,又是他的哲学方法论的第一步。他认为,人们在少年时期,由于不能适当地运用理性能力,往往会把一些错误的见解当成真理。因此,要想建立起确实可靠的知识大厦,就必须对它们持怀疑态度,把以前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他说:“我对每一件可以使我怀疑、可以使我不相信的事,都特别加以思考,同时把以前潜入我的心灵的一切错误都通统从我心中拔除干净”。[1]他不仅怀疑客观世界和感觉经验的真实性,而且怀疑数学真理的可靠性,甚至怀疑上帝存在的真实性。通过怀疑,笛卡尔最后发现,当他对一切进行怀疑时,只有“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可怀疑的,而怀疑乃是一种思想状态,既然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想这件事的我”,因为思想必须有思想的承担者—“自我”的存在。这样,笛卡尔就由普遍怀疑得出了“我思故我在”这条“连怀疑派的任何一条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的真理,并把它作为“所研求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2]。

笛卡尔的怀疑首先是从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开始的。笛卡尔认为经院哲学矛盾百出、混乱不堪,不能给人以确定、清晰的知识,不能教人以新东西。其次,感官知觉

并不能给我们以事物的真相。人的感觉是模糊的,杂乱无章的。如果以为事物的本性就如感觉所呈现给人的,那就难免受骗。例如一根棍子半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是弯的其实是直的,一座宝塔远看是圆的其实是方的。

笛卡尔的怀疑是不同于怀疑论者的怀疑的。怀疑主义是以怀疑为目的,彻底放弃对世界万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而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所必需的手段和方法,是通过怀疑为科学知识的获得寻找一个支点。因此他的怀疑“并不是模仿那些为怀疑而怀疑并且装作永远犹豫不定的怀疑派,因为正好相反,我的整个计划只是要为自己需求确信的理由,把浮土和沙子排除,以便找出岩石或黏土来。”[3]

笛卡尔是如此彻底的怀疑,甚至于连其最心爱的数学、几何学也是可疑的,因为在他看来,人们在推理论证时经常会犯错误。更为甚者,他认为上帝的存在也是成问题的。总之,以往我们所确知的一切在笛卡尔看来都可能是虚幻的梦境。但是,当我们怀疑上帝存在,怀疑我们的身体存在,怀疑一切存在时,有一件事情不容置疑,那就是“我在怀疑”是无可置疑的。因为我对“我在怀疑”产生的结论是我在怀疑,它恰恰证实了“我在怀疑”的必要性。在笛卡尔看来,怀疑是一种思想。显然,“我在思想”就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因此,笛卡尔认为“我思”是自明的、确实的。另一方面,怀疑的主体——“我”也是不可怀疑的,没有了怀疑的“我”,谁来进行怀疑呢?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怀疑在思想的“我”存在,因为说某一个东西在思想,而这个思想的东西又不存在,这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这个正在怀疑的“我”,也即“我存在”这一事实是毋容置疑的。所以“我思故我在”成了其哲学思想的一条确实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我”是普遍怀疑法所剩余的最后结果。这样,笛卡尔就把精神从客观的外在世界中拉回了人的自身中,变成“我”的精神,使主体性体现出来,并以此作为认识的起点。

笛卡尔的怀疑是革命性的,因为它的对象是以往的一切哲学,尤其是得到教会权威确认的理论;笛卡尔的怀疑是彻底的,因为它不是一般地去怀疑各种具体的命题或意见,而是怀疑认识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无疑是普遍怀疑理性主义的先驱。

笛卡尔把普遍怀疑的方法作为他的哲学方法论体系的起点,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因为只有通过怀疑,才能摆脱中世纪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才能克服一切陈腐的偏见,为新的哲学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只有通过怀疑,由怀疑达到确定,才能为新的哲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笛卡尔的怀疑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怀疑,不是既可以从它开始,也可以不从它开始,它是一种从他的哲学原理中必然产生出来的方法,是用以认识他的哲学原理的唯一手段”。[4]

(二)心身二元论

心身二元论既是笛卡尔哲学学说的主要内容,又是他的哲学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笛卡尔的二元论时,往往将它作为一种错误的理论,进行简单的批判后予以抛弃,而没有看到这一学说在整个笛卡尔的哲学体系以及唯理论哲学发展的意义。

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确立了“自我”的存在以后,进一步指出“我”或“自我”并不是指人的身体,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实体,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物质性的东西,甚至可以脱离人的肉体而存在。他说:“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以便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我赖以成为我的那个心灵,是与身体完全不同的,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5]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人是一个由心灵和肉体有机地构成的整体,而笛卡尔为什么要违背日常经验,硬性地将心灵和肉体加以区分,并使它们对立起来呢?对此,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曾简略地回答过,他说:“人们之所以无法清楚明白地获得关于上帝和灵魂的知识,首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属于精神的、观念的东西,总是同可感觉的东西掺混在一起,感觉的模糊混乱,妨碍了对心灵的清楚可靠的认识。因此,为了很好地理解非物质的或形而上学的东西,必须把精神从感官摆脱出来”。[6]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精神性的东西同物质性的东西加以区分。

笛卡尔的心身二分法一方面为他寻找了一条摆脱和克服经验论缺陷的新路,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捍卫和宣扬人类理性的自由,同时这也是整个笛卡尔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数学方法

笛卡尔非常重视数学方法的意义,他把数学作为思维可靠性的典范,并试图用数学原则去建构他的哲学体系。强调数学方法的意义,是笛卡尔哲学方法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笛卡尔之前,也曾有人试图将数学方法引入哲学研究之中,但都未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功,笛卡尔是第一个成功者。“他依据这个方法首先在数学中把古人无法接近而今人又仅能期冀的真理从黑暗引入光明,然后给哲学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并且示范地指明了绝大部分真理都可以用数学的程序和确定性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7] 数学是唯一使笛卡尔真正感到满意的学科。他曾不止一次地说,他最喜欢数学,因为它的证明具有可靠性,它是“一切学科的源泉”,是“通往其他科学的途径”。因此,数学应当作为其他学科的典范。然而,笛卡尔所注重的只是数学的方法,而不是

它的结果,他甚至对纯粹数学也不重视。他认为,像数学家们那样忙于单纯的数字和虚构的图形,以搬弄这种无聊的东西为满足,再也没有比这样做更加徒劳无益的了。相反,如果人们能够适当地运用数学方法,是可以获得确实可靠的知识的。“算术和几何之所以远比一切其他学科确实可靠,是因为只有算术和几何研究的对象既纯粹而又单纯,绝对不会误信经验已经证明不确实的东西,只有算术和几何完完全全是理性演绎而得的结论。这就是说,算术和几何极为一目了然、极其容易掌握,研究的对象也恰恰符合我们的要求,除非掉以轻心。探求真理正道的人,对于任何事物,如果不能获得相当于算术和几何那样的确信,就不要去考虑它”。[8]可见,笛卡尔所推崇的,既不是根据数学方法对事物进行确定的量化研究,也不是对事物进行精确的数学统计而是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和结论的精确性。

数学方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尤其是严密的逻辑性,所以笛卡尔始终把数学方法作为哲学方法的典范,并把它应用于哲学推理之中,同时还以数学的精确性来考察知识的可靠性,只把那些具有数学结论的可靠性的知识归于真正知识的范围之中。可见,数学方法是笛卡尔哲学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唯理论哲学的兴衰

唯理论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同经验论并起的一个哲学派别。唯理论者认为,人类一切真实的知识都仅仅是理性活动的产物,单凭理性就可以推演出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来。唯理论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认为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必须上升为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但他们否认认识源于经验的倾向则导向唯心主义。

(一)对经验论哲学的强烈批判

随着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对哲学认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冲突也就在此阶段达到高峰。在近代哲学史上,唯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他们都认为只有源于理性本身而不是感觉经验的知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经验论的主要代表是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他们都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来源自经验。唯理论者对经验论者的批判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认识的起点问题。作为理性主义者,唯理论的代表者笛卡尔认为清楚明白的概念是认识准确性的保证,认识的起点就是思维主体的运思。斯宾诺莎认为认识的起点是真观念,就是存在于人心灵之中的天赋观念,是这种天赋观念来衡量所有具体认识的确定性。然而,经验论者则认为,人类所有的认识都是源于个别具体的经验事实,是通过对个别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在培根看来,归纳是比

演绎更为科学的方法,因为演绎只是在抽象的思想中进行的,并没有顾虑到其所思考的内容是否与具体的现实事物是否符合,只有经过对大量经验事物进行充分的归纳分析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认识。洛克认为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外在来源,他之后的贝克莱和休谟则认为强调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在此基础上,唯理论者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而经验论者如果走向极端则会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其次,是关于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或作用问题。对于认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唯理论和经验论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理性主义者认为认识是经验的刺激引导人们发现心灵中蕴含的天赋观念,经验主义者却认为认识只是主体对经验的总结与归纳,经验是认识的来源,所以经验只是人们发现天赋观念的机缘。在莱布尼茨和洛克的交锋中,这个问题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洛克是个温和的经验论者,他认为认识有两个来源:感性和反省。观念不仅仅来自于外部的感觉经验,还来自于心灵自身的主动反思,心灵是主动的精神实体,能够经过自身的活动产生与感觉不同的新观念。莱布尼茨以此批判洛克的白板说,认识并不像洛克说的那样是纯粹的心灵白板,而是具有潜在纹理的大理石,经验的作用是像雕刻家使大理石中的纹理显现出来那样使人心灵中蕴含的潜在的天赋观念变成现实。

第三,是关于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问题。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关于认识的真理性上面,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总的来说,唯理论者比较相信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无论是在笛卡尔还是斯宾诺莎或者莱布尼茨的思想中,他们都认为人如果能够从纯粹的理性出发,是可以得到对世界的真实性认识的,因为他们认为找到了理性的原则就可以指导人在具体的认识之中达到目标。而在经验论中,洛克认为人类认识的范围是不能超出观念的范围,所以知识的范围比观念的范围更狭窄;在贝克莱看来,人类认识的只是被感知的观念,至于观念是否和外物符合人类不得而知,所以存在的只是感知和被感知的而已;在休谟看来,关于事实知识所依赖的因果关系并不能得到合理的证明,被认为仅仅是人类习惯和经验的结果。

经验论和唯理论在检验认识的标准上也是完全不同的。经验主义在阐述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时,接触到了认识的标准问题,认为真理的保证与科学的价值在于经验,在于工作的成果,而不在于空言。培根曾说,果实和工作正好像是哲学真理的保证。这一关于经验和工作成果是真理性的保证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作用,因而是对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由于唯理论否定了认识起源于对外物的感觉,就不可能把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放在主观同客观相符合上,更谈不上把人的社会实践作为真理性认识的标准了,只能把这种

标准放在主观方面。笛卡尔就认为观念本身的清楚明白就是真理的标准。他认为凡是清楚明白地呈现于理性之前的东西就是真理,否则就是假的,这种标准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完全靠不住的。这种标准无非是把资产阶级的偏见或从特定利益出发,把“理所当然”的东西说成是清楚明白的,再加上“真理”的美名而已,事实上笛卡尔只把“上帝”观念作为最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

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冲突加深了近现代认识理论的发展,彼此之间的交锋拓展了各自认识领域的研究,为以后的哲学家试图努力融合唯理论和经验论创造了条件。

(二)理性主义的兴起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看到人的理性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并像经院哲学们所说的人的理性依靠神的启示。文艺复兴将人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来,人不再是居于神下的的主体,而是被理解为自由、平等的个体。

笛卡尔开创了近代唯理论哲学,他认为现在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都是值得怀疑的,因此,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寻求知识的确定性。他的怀疑方法是普遍的,凡是不能够通过怀疑的,都应当排除在知识的基础之外。因此在笛卡尔看来一切周围的世界都是我们感知的对象,而这些感知的对象是经不起怀疑的。经过普遍的怀疑后笛卡尔找到了“我思,故我在”这样一个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这样一切知识是不能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的,只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理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由“我思,故我在”推知上帝存在,而上帝存在的这种天赋观念只有运用理性才可以达到。自此以后的唯理论者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原则,“唯理论者认为感觉经验所提供的知识是个别的,感觉经验无法提供普遍必然的知识,无法确保知识的逻辑确定性,因此感性知识不能称为科学知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和逻辑确定性不能在感性中寻求,只能在理性中寻求。”[9]

由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到近代哲学,理性开始复兴,不管是经验理性还是天赋理性他们都强调,在人类认识范围内审视一切权威和标准是人的理性,并且相信人的理性是可以认识世界的,得到关于世界的普遍知识。

(三)唯理论哲学的衰亡

唯理论哲学是从笛卡尔开始的。笛卡尔认为,人们由理性直观得到的,如数学的、形而上学的公理,一看就知道,清楚明白,无可怀疑,这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他认为我们的感官所产生的感受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主观的,所以他的哲学是以普遍怀疑为起点,提出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最后在关于上帝的存在的证明中又走入了神学,这也就使得他自己亲手所建造的唯理论哲学大厦失去了支柱,

最终轰然倒塌。

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的唯理论,并使唯理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认为,既然正确的知识都只能来自于直观和理性,而对外在事物的感觉经验则是虚妄和错误的根源,因此真理也不可能通过外在的事物来验证,而必须由自身来衡量。人们要认识自然,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指导和改进人的知性,确立认识自然的方法和途径。他的认识论的目的,就是要尽力寻求一种方法来医治知性,以便知性可以成功地、无误地、并尽可能完善地认识事物。然而他对“真理标准”的论证其实是建立在一种自己所认为的自然或实体——“神”。所以他靠这样的假设去发现真理,实在是一种幻想。

以单子论为前提和基础,莱布尼茨提出自己的认识论学说。菜布尼茨被公认为是笛卡尔的学生,是一个唯理论者。同时他也受到斯宾诺莎一定的影响,虽然他曾极力否认这一点。他认为,认识不过是人类心灵这种“单子”凭借知觉能力认识宇宙万物而已。单子和上帝的证明是莱布尼茨体系的两个基本环节。但是,既然这两个基本环节本身不过是一种假设,那么他的整个哲学也就是一个假设的系统。这样,莱布尼茨的唯理论体系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一样,也是一次巨大的流产,唯理论在莱布尼茨之后也就走向了穷途。

三、笛卡尔哲学对唯理论影响的不同理解

当笛卡尔登上哲学舞台之时,一方面是经院哲学一蹶不振,哲学百废待兴,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因而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重新树立起理性的权威,重建哲学的基础。在这种理论背景之下,任何独断的或肯定的方式无疑是不会起作用的。于是,笛卡尔从头做起,采取了一种现在看来可能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以否定的亦即怀疑的方式,去寻找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东西。他在近代哲学中第一个将几何学方法引入哲学,把“我思故我在”作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以主体性原则为近代哲学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方向,因而他的理论学说堪称哲学的革命。

然而,唯理论的最终走向终点,与他这个“掘墓人”也是分不开的。我们在看到他所建树的“哲学大厦”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由此而埋下的隐患,从笛卡尔开始的唯理论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到莱布尼茨那里走到了终点,因为从最终的结论来看,唯理论在绕行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早已证明是不可靠的、他们原本反对的出发点——神学。

(一)数学的方法在唯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笛卡尔不仅是哲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方法论家,而且同时又是数学史上

一位划时代的数学家。他所制定的方法论带有明显的数学方法的痕迹,深受他所热心的数学研究方式的影响。笛卡尔在考察近代以及近代以前流传下来的各种学问时发现,只有数学才是精确可靠的,只有它在稳步前进,而其它一切学问,包括哲学和各门科学,则是意见纷呈,停滞不前。因为在这些学问中,只有数学才具有令入信服的可靠方法,而哲学和各门科学则不然。

笛卡尔为自己规定了使命,就是要为哲学和科学制定一套能使它们与数学一样确定的可靠方法。可见,研究笛卡尔的数学方法论,乃是把握他所制定的方法论的起点。而且,笛卡尔相信数学、哲学和科学三者方法论的统一性,他制定的是适用于这三大领域研究的统一的方法论,其实质乃是把数学方法论移植到哲学和科学的研究之中。因此,研究笛卡尔的数学方法论,不仅是把握他所制定的运用于一切领域的方法论的起点,而且也是把握这个运用于一切领域的方法论的关键。

笛卡尔认识到数学几何学知识的推论是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从第一原则出发,推论出一系列其他原理,经过合理的逻辑推演从而得出必然正确的结果,因此笛卡尔认为“普遍数学”就是他要找的真知,“普遍数学”就是真理的化身。由此笛卡尔以数学知识为“外衣”建立起他的哲学方法论,他要让所有知识都和数学知识一样有着坚实而不可动摇的基础,从而成为普遍的、确实的知识,这正是笛卡尔所要达到的真知,同时这也是笛卡尔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笛卡尔所开创的数学的演绎方法,不仅是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而且对于唯理论哲学的发展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唯理论者以理性主义为标榜,在对经验主义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数学的演绎方法,特别是解析几何的首创,对整个唯理论哲学进行建构。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作为哲学体系的理论依据,而不再是以人的主观想象为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数学的演绎方法可以说是十七、十八世纪西方欧洲大陆哲学的一场巨大的革命。

(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与唯理论的归宿

从笛卡尔开始的唯理论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到莱布尼茨那里走到了逻辑终点,事实上唯理论者比经验论更早地走向了终点。然而,这个终点只是唯理论的终点,而不是人类思想的终点。

历来哲学家们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便是哲学的归宿问题。就唯理论哲学家而言,当面对哲学的前进道路问题时,他们都毅然决然的举起了理性主义的大旗,对经验论哲学进行了强烈的批判。然而面对他们最重要的归宿问题时,却还是在原地踏步,这就使得他们先前提出来的一些理论又失去了源泉,即最终的理论观点归宿。不论是

笛卡尔、斯宾诺莎还是莱布尼茨,到最后都搬出了上帝作为其所有唯理论哲学得以继续的保证。就结果来说,无一例外的在上帝这条“大阴沟”里翻了船。

如果追溯起因的话,我们还是不得不从笛卡尔这个奠基人身上找。因为其在唯理论的发展史上,扮演了创始人兼掘墓人的双重角色。他在构建自己哲学体系的同时也特别的做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它是先从“我思故我在”这个最确定可靠的命题中提取出“清楚明白”这一标准,然后通过阐明不完满的“我”不可能产生完满的上帝观念这一清楚明白的关系,而从“我”的上帝观念中推出上帝的存在。一旦推出上帝的存在,它就反过来通过上帝说明了“清楚明白”的真理标准的可靠性之来源,由此建立起对来自上帝的各种“天赋观念”的确信,并进一步以“天赋观念”作为演绎的前提,构建起唯理论的哲学大厦。

笛卡尔确立了自我意识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但是他却不得不搬出上帝来保证自我意识与物质世界的独立性。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把能动的自由赋予了人,但是他又从上帝这条“大阴沟”中引出了前定和谐理论来限制人的自由。唯理论的最终结论是:只有理性的认识是可信的真理,但真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只能由上帝保证,真理及其标准仍然在上帝那里。这个结论使我们看到,唯理论在绕行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早已证明是不可靠的、它们原本反对的出发点——神学。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笛卡尔在创建唯理论哲学的同时也为其挖好了“墓坑”。关于笛卡尔对唯理论的积极影响,数年来学界进行了大量的论证与研究,笛卡尔在唯理论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我们无可怀疑,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为唯理论的发展也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这有助于我们客观的评价笛卡尔这个人以及唯理论哲学。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种思想或主义的形成、发展,要取得长久存在的必然条件之一是方法论上的独立性和立场上的坚定性,这在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普遍的真理。我们在通过个例以取得求证,以讨论哲学思想的构建和创新对我们当今的社会思想发展的借鉴意义。寻找思想或主义的出路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体系,甚至在理论研究上会有精辟、革命性的见解,但面对各自的归宿问题,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这却是最致命的问题。所以,任何一种思想或主义的形成、发展,要取得长久存在,只有在解决好其出路问题的同时也解决好归宿问题,才能绵延于历史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

[1][2][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146-148.

[3][6](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46,135.

[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64.

[7]斯宾诺莎.笛卡尔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6.

[8]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M].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6-7.

[9]刘羽中.论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17-19.

[10]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2-149.

[11]笛卡尔.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5.

[12]冯俊.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0-22.

[13]马亮.从对立到同一:唯理论哲学发展的逻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5,10(4):6-9.

[14]徐瑞康.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9.

[15]陈修斋.试论欧洲大陆唯理论派哲学家的实体学说的演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80,9(6):11-15.

[16]段庆刚.论笛卡尔哲学主体性思想[J].山东师范大学,2010,25(5):4.

[17]曾冰.西方理性主义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6(9):7-8.

[18]潘亚军.浅谈17世纪唯理论哲学的本体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12.

[19]张弘.论笛卡尔数学方法论的应用与发展[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0]邱彩鹤.论笛卡尔上帝存在的证明[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笛卡尔哲学原理

《笛卡尔哲学原理》读后感 听了老师介绍的几本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书,我立即对《笛卡尔哲学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生前唯一用自己的名字出版的著作,全书包括两篇著作,即《笛卡尔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思想》。前者用几何学方法陈述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后者是论述形而上学问题(存在物、上帝、灵魂等等)的札记。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哲学自产生以来所能提供的传播最广的哲学命题,但是它并非结论,而是“大前提”,是笛卡尔“怀疑一切”的思维方式中之中唯一首先被确定的东西。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论断也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尝试找出笛卡尔思想中的怀疑一切的思想根源。 为了尽可在认识事物时审慎地前进,笛卡尔力求:排除一切成见;找出能够用来建立一切知识的基础;发现错误的原因;清楚而且明晰地理解一切事物。为了做到这些,他开始怀疑一切。但他并非怀疑论者。怀疑论者除怀疑而外别无其他目的。笛卡尔这样做是为着使自己的心灵摆脱一切成见,从而最后找出坚实不易的知识基础,这种知识基础只要存在,就不会不为他发现。因为真正的知识原则都必须是十分清楚的和可靠的,它们无需作进一步的论证,也根本没有可以置疑的地方,而如查没有它们,就什么都证明不了。经过长期的怀疑,笛卡尔发现了这些原则,此后他就不难辨别真伪和发现错误的原因。进而他告诫自己切勿把某种错误可疑的东西当作真实可靠的东西。 即使是数学,虽然清楚、明白的,好像是不会有错误的,“因为 不管我醒着也好,睡着也好,二加三总是等于五,正方形总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笛卡尔指出数学是我们思想的对象,但思想的对象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可能有一个“邪恶的精灵”,他恶作剧般地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使之成为我们思想的对象,但这些对象不是思想的产物,而来自一个错误根源。所以,

笛卡尔哲学名言

笛卡尔哲学名言 1、无法下判断的人,不是欲望太奢侈,就是觉悟还不够。 2、反对的意见在两方面对我有益,一方面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是多数人看到的比一个人看到的更明白。 3、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4、要想知道他们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不能光听他们说的话。 5、关于经验,我还注意到了一件事,就是认识越进步越需要经验。 6、这三点对应着三种心理功能,外来的观念依赖于感觉;虚构的观念借助于想象;而天赋观念则出于纯粹理智。 7、征服你自己,而不要征服全世界。 8、无法做出决策的人,或欲望过大,或觉悟不足。 9、只有服从理性,我们才能成人。 10、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11、理智和良知是惟一使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并与动物有区别的东西,我相信它是完整地存在于个人身上的。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2、总之,要始终相信: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 13、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状态,幸亏思想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 14、实在说来,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15、单靠加工别人的作品是很难做出十分完美的东西的。 16、征服你自己,而不是去征服世界。 17、有了正确的判断,就可以有正确的行动,判断得尽可能正确,行动也就尽可能正确。 18、越是希望好好利用今后的时间,就越应当精打细算,好好安排。 19、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20、我思,故我在。我苦,故我在。 21、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 22、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经验论和唯理论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 经验论又译“经验主义”,它是“唯理论”的对称。认识论的一种学说。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主张经验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

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 经验论又译“经验主义”。它是“唯理论”的对称。认识论的一种学说。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主张经验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应真正做到全面地认识唯理论与经验论,必须从它们得以产生历史背景入手,在分析它们之间共同点以及分歧之后,还应该细致地分析它们各自本体论归宿,同时,正确认识它们历史地位,从而还原其本来历史面目。 过去我们对欧洲近代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认识,通常都是局限于认识论范围之内,而且更多地是谈论它们之间分歧,例如在我们某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就把其表述为“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重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篇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 【摘要】笛卡尔是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 理学家。在西方近代哲学开创者之一笛卡尔的思想体系中,对后世 影响最为深远、复杂的是“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笛卡尔在 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笛卡尔生平;我思故我在;主要思想;后世影响 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 开启者。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 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 哲学之父”。被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 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理

性主义和二元论的奠基人,与培根并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在西方影 响深远。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就是 “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哲学开启的标志,所以对这个命题含义 的把握不仅对于笛卡尔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 都有重要的意义。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 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 者。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 性主义”哲学。 一、笛卡尔生平与著作 笛卡尔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 础。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 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摘要:心灵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因此,笛卡尔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是大多数哲学家所忽略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对笛卡尔心灵哲学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心身关系取消主义解释主义同一论功能主义 最近三、四十年,心灵哲学作为哲学的一大分支,倍受哲学家的关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并且,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这一变革,共同的目的是批判、颠覆常识的心身观和潜藏在大多数哲学体系中的二元论幽灵。而作为二元论的代表者——笛卡尔,就不可避免的成为矛头所指。当然,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给哲学界带来的灾难不可视而不见。但是,当代心灵哲学所讨论的许多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重要思想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一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的思想。 一、笛卡尔关于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 笛卡尔的关于心灵哲学的思想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自我意识。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的。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一沉思”就是普遍的怀疑。我在怀疑,这也是在说,我在思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我的存在。在他看来,“我思”必然依附一个主体,那就是我。因此,我是存在的。既然我是存在的,那就必然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就具有广延的属性,属性又依附一定的实体,因而就推出了“物质实体”。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和本性就是思想。“思”就是以属性而存在的,和上面一样又推出了“心灵实体”。 心身关系。上面已经说了,笛卡尔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是从属性“广延”和“思”中推出来的。他认为,“广延”和“思”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都不可能还原为对方,因此,它们具有不可还原性,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具有绝对的区别,进而,他就提出了心身二元论的思想。人和机器。笛卡尔是“人和机器说”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人不是机器,动物才是机器,因为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所以它们也服从物质的普遍规律。他同意将动物和人的肉体看作机器。但是,一旦超出了肉体和物质的范围,进入意识和精神的层面,就不能将动物和人同等对待。 二、笛卡尔的心灵哲学的价值所在 不管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给哲学界带来了何种灾难,我们都不能被关于二元论的批判遮蔽了双眼,而对笛卡尔一概否定,对他的贡献置之不理。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怎样诋毁甚至诅咒他,我们仍应正视他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 笛卡尔为心灵哲学设定了共同的问题和对象。他认为,人是由物质和灵魂两种实体构成的,灵魂的特征是能思而无广延,身体则有广延而不能思。同时他又用身心交感论解释心身相互作用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的理论及其矛盾构成了近现代心身问题讨论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心与身有没有同一性,有没有“属”与“种”的关系,它们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对此应如何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尽管讨论的方式和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代,心灵哲学这一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的变革”,一些哲学家以解构心灵,祛除隐藏在人们心中的二元论幽灵为目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灵哲学的思想。但是,他们讨论的部分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思想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有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下面,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进行分析,以显示笛卡尔心灵哲学的价值。

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浅谈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勒奈·笛卡尔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主要原则,更是为17世纪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时至今日,笛卡尔在西方哲学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流派、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产生关系,从他的思想和方法中汲取灵感。而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就是他对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之一。 一、笛卡尔之前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ta meta ta physica ,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它最初只是安德罗尼柯(Androicus)在整理和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讨论终极本原问题的著作排在其物理学之后而得名。此书进入中国,由于其内容具有超感性、非经验对象的性质,与魏晋时期的玄学相似,曾被译为“玄学”。后来严复据《易传系辞上》中“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之说,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再后来,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被赋予与辩证法相对的,某种机械的,静止的和绝对僵化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也是在这一含义上使用该概念的。 形而上学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尤有重要意义,它是哲学问题的核心和基点,甚至成为哲学的同义词。

1.形而上学意义的开端 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始,西方哲学就把探索“始基”,即宇宙自然永恒普遍之本质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了出来。后来巴门尼德提出更为一般的“存在”作为万物的“始基”,从而奠定了他在形而上学史上的“开端”地位。巴门尼德认为有两条不同的研究途径:一条是主张“存在着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主张“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必然存在。” 保罗·爱德华兹(P.Edwards)在其主编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形而上学”篇中这样认为:“最恰当地说,形而上学开始于巴门尼德,因为在他残留的作品中表现,至少是暗示了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探索的形而上学的一些典型特征”。[1] 在巴门尼德之后,苏格拉底(Socratee, 公元前468—前399)对形而上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把神和心灵作为哲学的对象,对事物的目的进行研究。其次,他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命题。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不仅可以推出善就是真,且具有“合理的利己主义”。再次,他对一般伦理定义进行寻求,为形而上学的基本对象的确定提供了前提。

笛卡尔思想

1、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 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对此,因为他的卓出成就使他的上帝的存在言论得到一时的风靡,导致人们思想的偏离,使那时的研究方向以及言论发生错误。 2、笛卡儿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他的关于自然哲学的思想对于人体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 器致使人们缺少了自主能动性。 3、笛卡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上述哲学思想。他同意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的某些科学观点。他否认真空的存在,但又同意原子论学说。笛卡儿对物理学的发展曾做出很大贡献。他论述了动量守恒问题,提出宇宙永远保持着同量的运动。他还推导出了抛

体的轨迹,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基本定律。在光学理论上他坚持光的微粒说和光是一种压力的观点。他所论证的光在密介质中比在疏介质中走得快的观点却被费马否定了。 他的对于真空的否认致使科学发展的步伐落后了好几年,对于光在密介和疏介中得传播速度的看法与论证导致了一段时间的人们的错误认知。 4、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虽然没这些思想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方法的论证,致使很多更简便的方法研究延后。 5、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史上天赋观念说的典型代表,他对天赋观念的理解既体现于起初提出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中,又体现于后来提出的“天赋观念潜在说”中。然而,最能反映其基本思想的,则是前者,即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目的和方法密切相关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笛卡尔曾明确表示,他要建立一种与经院哲学不同的、具有确实可靠基础和实际效用的哲学,以便帮助人们获得确定性知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支配自然、造福人生的目的。应该看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与近代经验论者培根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过,在通

康德哲学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调和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康德哲学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调和

康德哲学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调和 摘要:经验论片面强调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感性经验可靠;唯理论却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认为只有理性靠得住,否认感觉经验的作用。二者沿着各自的方向最终走向了各自的终结。而康德哲学从主客体统一,思维与存在统一的角度出发,去讨论认识论的问题。对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的矛盾作出了调和。 关键词:经验论唯理论认识论康的哲学的调和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由刚开始的对世界本体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才发展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西方哲学的发展呈现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这一时期主要包含两个派别:经验论和唯理论。但经验论者片面夸大经验的作用, 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只有感性经验可靠, 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经验主义者明确地强调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承认知识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不承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飞跃, 表现了经验论的片面性。与此相反, 唯理论则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不承认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认为只 有理性靠得住, 贬低感性知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唯理论者对经验论提出反驳, 但是他们自己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人的感觉经验和动物的感觉经验等同起来, 完全予以排斥,从而认为人的正确认识只来自理性自身。否认感觉经验的作用, 使理性认识变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也表现了唯理论的片面性。随着两种理论各自走向终结,康德的批判理论对其做出了调和。 1.经验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特点 经验论以“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觉中”的原则为前提,认为一切真知必然起源于感觉经验,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感觉经验是认识唯一可靠的来源。与真知的来源问题相联系,经验论推崇经验归纳法,强调感觉经验的重要性。其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J.洛克、G.贝克莱和D.休谟。 1.1洛克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思想开明,科学昌盛,工业发达,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位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极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他就是洛克。洛克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洛克继承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路线, 着重研究认识学说, “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原则” [1] , 使唯物主义经验论更加系统化了。同时, 由于经验论哲学内在矛盾的发展, 开始出现了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转化的迹象。 洛克是从认识的来源展开它的学说的。他首先批判了天赋观念。批判了天赋观念的“普遍同意论”和天赋观念的“普遍具有论”。认为认识来自经验。提出了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说。 人的认识是一块洁白无瑕、光滑待刻的“白板”, 还是有着一定能动性的有机体?洛克认为, 从观念的来源看, 心灵的初始状态象一块“白板”, 在它上面没有一切观念和标记, 人的一切知识皆建立在经验之上并最终来源于经验。但从观念知识的形成来看, 认识主体的确具有某种先天的能力, 它是观念、知识生成的必要条件。[2]洛克说:“人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 则不用天赋印象的帮助, 就可以得到他们所有的一切知识。”[3]也就是说, 知识从起源上看, 心灵如白板, 面对对象, 接受感觉印象, 构成知识的质料; 知识从构成上看, 则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 [内容提要]在一定程度上,海德格尔思想的意义可以被理解为是一项推翻笛卡尔哲学的努力。由?广延物体?入手,海德格尔揭示出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对世界的遮蔽,开辟了通向?此在?的路途。对?我思故我在?的剖析则昭明了作为特殊主体的?我?的确立过程及其哲学意蕴,清理出了笛卡尔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作为新时代形而上学的开端,笛卡尔的哲学导致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危机,海德格尔由此揭示出技术化的现代文明的形而上学根据,并为西方哲学开辟了新的视域。 在西方哲学史中,人们一般认为,笛卡尔的哲学打破了经院哲学对理性的禁锢,高扬了人的主体性,通过对?自我?的确认将哲学思维的触角由外部世界引向了人本身,因而具有转折性作用,产生过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在这方面,黑格尔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从笛卡尔起,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到了自己的家园,可以像一个在惊涛骇浪中长期漂泊之后的船夫一样,高呼‘陆地’。?[①] 海德格尔也认为笛卡尔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与黑格尔相反,在海德格尔看来,笛卡尔哲学恰恰是将人逐出了家园,人从此漂泊不定、无家可归。所以他对笛卡尔哲学持有批判态度。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全部海德格尔思想的意义可以被理解为是一项推翻笛卡尔哲学的努力,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贯穿于整个海德格尔的思想行程之中。 ?广延物体?与笛卡尔对世界的遮蔽 本体论意义上的笛卡尔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将心灵与肉体、精神与自然区分开来,海德格尔将笛卡尔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视为一种?世界?存在论(这里加了引号的世界表示作为能够现成存在于世界之内的存在者的总体的世界,即通常意义上的?自然?或?客观物质世界?),认为以后的种种存在论都活动在笛卡尔式的学理基础上,因此他首先对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进行了批判。 在笛尔卡看来,把握物体即存在者的存在就是把握作为实体的存在者的实体性,而要把握实体性又得借助实体的属性。实体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实体都有一种最突出的属性,它构成了实体的本性或本质,?物质或物体的本性,并不在它是硬的、重的、或者有颜色的,或以其他方法激刺我们的感官。它的本性只在于它是一个具有长、宽、高三量向的实体。?[②]这就是说,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广袤是物质实体的最突出的属性。这是因为物体的其它属性都是以广袤为其先决条件的,它们只能作为广袤的样式才能得到理解,而没有其它属性,广袤却仍然可以得到理解。 海德格尔抓住笛卡尔的?广袤?概念,指出笛卡尔实际上是把在物体一切变化中始终保持如故的东西理解为物体身上真正存在的东西。正是在对存在者的存在的这种理解中,笛卡尔将?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resextensa),这一规定构成了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的基本特征。海德格尔对这种存在论的前提进行了诘问。 笛卡尔将?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也就是以实体来理解?世界?的存在,?实体?(Substanti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中的ovδlα,是一个具有两义性的概念,它既可以指某种作为实体的存在者的存在即实体性,又可以指这个存在者本身即实体。笛卡尔所理解的实体?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③]。在其哲学中这样的实体有三种:上帝、思维物体、广延物体。其中上帝是无限的实体,是?非受造物?,思维物体和广延物体则是有限的实体,是?受造物?。作为两类不同的存在者,它们的存在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别。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澄清了它们所共有的存在的意义,才能对实体的存在作出存在论上的规定。但是笛卡尔回避了这一问题,根本不去追问关于实体性的存在论问题,认为

2016考试-98分笛卡尔及其哲学思想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代表人物。
1.0 分
? A、洋务派
? B、守旧派
? C、维新派
? D、亲日派
我的答案:C
2 在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之下,处于法国社会第二等级的是()。
1.0 分
? A、世袭的贵族 ? B、农民阶层 ? C、教会的教士 ? D、其他各阶层
我的答案:C
3 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间相互作用的地点是大脑中的()。
1.0 分
? A、大脑皮层 ? B、神经元 ? C、松果体 ? D、下丘脑
我的答案:C
4 托马斯·霍布斯是()国哲学家和政治学家。
1.0 分

? A、法 ? B、德 ? C、英 ? D、意大利
我的答案:C
5 以下哪项不属于笛卡尔的观念形态。()
1.0 分
? A、天赋观念 ? B、自由观念 ? C、外来观念 ? D、虚构观念
我的答案:B
6 笛卡尔的方法论思想中,第四条方法指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的检查和()的复查。
1.0 分
? A、全面,全面 ? B、全面,普遍 ? C、普遍,全面 ? D、普遍,普遍
我的答案:B
7 笛卡尔认为,在自然界中,()是唯一本源的东西。
0.0 分
? A、精神 ? B、灵魂

? C、生物 ? D、物质
我的答案:A
8 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
1.0 分
? A、西班牙 ? B、英国 ? C、法国 ? D、荷兰
我的答案:D
9 笛卡尔对()的证明是其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一个起点。
1.0 分
? A、极端怀疑 ? B、普遍怀疑 ? C、是否存在真空 ? D、人的灵魂和身体是一体的
我的答案:B
10()是笛卡尔一生当中的最后一部著作。
1.0 分
? A、《论世界》 ? B、《哲学原理》 ? C、《灵魂的激情》 ? D、《沉思》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自然哲学思想。概括分析其内涵,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成份:一是对自然加以自然主义解释;二是将自然本质数学化,提出数学天文学;三是从实体的角度考察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四是将世界逻辑化并进行相应的经验观察。所有这些对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哲学,科学数学化,原子论 Overview on main factions of natural philosophy of ancient Greek Abstract: the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k has proposed many thoughts on natural philosophy. Summarizing their connotation with abundant elements of scienc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firstly, naturalism explanation about nature; secondly, mathematicing the essence of nature and proposing Mathematics astronomy; thirdl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ings in substance aspect; fourthly, making the world logical and doing related observation. All of these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 Key words: natural philosophy, mathematicization of science, atomism 希腊哲学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的神话和自然宗教的世界观。希腊神话是一种把人和自然混沌不分的幼稚幻想的世界观。古希腊哲学同它最初分离就在于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排除拟人观而把自然万物当作在人之外的对象来对待。古希腊人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本身来了解自然、寻求客观的原因和理由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1]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最初的哲学只能是自然哲学。然而,人们关心的当然不只是自然,关心自然还是为了人类自己。人们创造的神话不仅包括自然,而且还包括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神话比最初的自然哲学包含着更全面的因素。哲学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胜过了神话宗教,但还需要继续从那里学习和吸取营养,从那里获得某种智慧,并使哲学的研究从单纯的自然转回到研究社会和人生。哲学是通过哲学家们分别研究了自然和社会和思维之后,才逐渐形成和成长起来的。 在古希腊,科学处于萌芽状态,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分开来,哲学家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以思辨和直观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开始探寻世界的成分、组成、形式结构和它的运行,深入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对自然的独特看法。这些看法中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思想成份,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倡导反思和扬弃,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先导。 一、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用自然的因素来解释自然的。必须明确的是,他所说的水不是我们现代自然科学所理解的水,也不是指万物的基本物质成分是水,而是指万物的开端、开始和起源是水,水是生命的本原,渗透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使宇宙成为一个有机体。根据他的这一命题,宇宙作为生长、生成、生活的生命整体的本质就揭示出来了。这种含义可从下面他的一段话中反映出来:“宇宙的心灵便是神,万物是活的,而且充满了精灵;正是通过基础性的水,宇宙的运动贯注着神圣的力量。”[2]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提出不是纯粹的猜测,是以一定的自然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他们的问题意识一代比一代强。尽管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有机生成论的自然观,尽管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们还远不是无神论者,很多思想还带有很强的早期神话的味道,但他们与神话的解

笛卡尔哲学的意义

笛卡尔哲学的意义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把他的体系分为3个部分:一、“形而上学”,即认识论和本体论;二、“物理学”,即自然哲学;三、各门具体科学,主要是医学、力学和伦理学。他把“形而上学”比作一棵树的根,把“物理学”比作树干,把各门科学比作树枝,以此表明哲学的重要地位,但也指出果实是树枝上结出的,以表明科学的重要意义。 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由此,笛卡尔第一步就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既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既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笛卡尔指出,我们不能盲从。我们已有的观念和论断有很多是极其可疑的,我们处在真假难分的状态中是不可能确定真理的。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甚至像“上帝存在”这样的教条,怀疑它也不会产生思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破旧立新,这就是笛卡尔式怀疑。这种怀疑不同于否定一切知识的不可知论,而是以怀疑为手段,达到去

经验论与唯理论

经验论的主要思想:经验论认为一切真知起源于感觉经验,唯物论认为一切真知来源于物质的世界。经验论新生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发展科学,而还“处在收集材料阶段”的自然科学又需要哲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给以指导,这样,认识论问题便成为近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内容,随之也就产生了两种认识论:一部分人注重力学的实验和经院归纳法,并使之绝对化,形成了近代的经验论,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等。另一部分人则注重数学的理性演绎法并同样使之绝对化,形成了近代的唯理论。经验论以“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觉中”的原则为前提,认为一切真知必然起源于感觉经验,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感觉经验是认识唯一可靠的来源。与真知的来源问题相联系,经验论推崇经验归纳法,强调感觉经验的重要性,但忽视理性思维的作用,不能科学的说明知识体系何以能够建立起来的问题;由于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觉经验,贬抑理性思维,以至于把感觉看作是唯一的实在,把经验论推向极端,逻辑的走向唯我论和不可知论。 经验论的优点: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经验论片面地夸大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贬低甚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经验一词涵义比较宽泛,既包括直接从感性认识所作的规律性的总结,也包括某种心理体验、生活阅历等。哲学上的经验论指的是一种认识的理论,是与唯理论相对立的。根据经验论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决,经验论可分为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物主义经验论。前者主张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或上帝赋予的,把经验限定为感觉或表象的总和,而这种感觉和表象是不依赖物质自然界的;后者则认为经验是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是对物质自然界的反映。但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经验看作是知识、认识的唯一来源,片面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理性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承认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感性经验是知识和认识的源泉,同时也承认科学理论、思想即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这样,既反对了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在经验问题上的片面性。 经验论的缺点:经验论只承认逻辑的和数学的命题是先天必然真理,他们把综合命题等同于后天的偶然命题。激进的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都可以追溯其起源;不仅没有任何天赋的或先天的命题。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唯一强调感觉经验而否认理性思维,在他们看来,理性认识是抽象的、间接的认识,思想愈抽象则愈空虚,愈不可靠,愈远离真理。所以,他们持极端唯名论的观点,根本否认抽象,否认有普遍概念和普遍命题。康德提出了一些关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问题的假设。康德将科学认作人类知识的最高形式,并且确认它起始并同步于人的经验。然而,康德又认为人类经验的形成必然地带有人类心灵的自在特征。正是人类的心灵才产生了科学所研究的有规则的现象。于是,最终的真正知识——科学就能立足于在心灵中先天具备、因而也就先于经验而存在、同时又获得理性证实的基础之上。康德把这种由先天理性(形式)和后天经验(质料)结合起来的命题称作综合命题,以此来尽力调和或折衷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并试图克服两者的片面性。 唯理论的主要思想:唯理论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认为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必须上升为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具有真理性,但否认认识源于经验的倾向则导向唯心主义。笛卡尔的唯理论观点一方面受到当时英国的T.霍布斯和法国的P.伽森狄等唯物主义经验论者的驳斥和诘难,其“天赋观念”学说及其唯理论的观点更受到稍后的英国经验论主要代表J.洛克的系统批驳;另一方面又受到许多人的拥护和追随,形成了笛卡尔学派。马勒布朗士等人进一步肯定心物都在上帝之中;斯宾诺莎则肯定上帝即自然,是唯一实体,广延与思想是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笛卡尔的唯理论思想,但把它放到了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认为理性认识的对象即“实体”及其“属性”、“样式”,即是整个自然界。 唯理论的优点:唯理论又称理性主义。一种认为唯有理性才可靠、片面强调理性认识作用的哲学学说。唯理论与经验论相对立,它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不可能来自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 17世纪前期在笛卡尔生活的法国,批判经院哲学,建立为科学撑腰的新哲学,是先进思想家的共同任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笛卡尔哲学思想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勒内·笛卡尔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着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常作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笛卡尔-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哲学思想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参见庄周梦蝶)。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 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 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由此,笛卡尔第一步就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着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既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既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经验论和唯理论

2004年10月11日 第六章经验论和唯理论 第一节早期资产阶级哲学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特点 一、历史背景:近代哲学是继古代哲学和中古哲学之后,西方哲学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按照西方学术界一般的划分方法,近代哲学从17世纪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此后是“当代哲学”(现代哲学)。习惯上划分19末20初称为“近代哲学”。近代哲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伟大变革中形成的,它不仅是朝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时代精神的塑造者。 时代的基本特征: 1、“世界的发现”(地理大发现):15末16初新的航路的发现和新大陆的发现,一面促进了欧洲工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速度提高,并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终于摆脱了中世纪那种狭义的地域观念,人们的眼界扩展到世界性的范围,在欧洲人面前出现一个充满了新奇事物及充满魅力的广阔天地。 2、“人的发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宗教改革的内在性原则将人们的思想目光从天国拉回了人间,从神转向了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近代哲学的思想准备,也是西方哲学从中古哲学走向近代哲学的过渡阶段。 3、“科学的发现”:这个时期正是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它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树立了理性的权威,而且为哲学提供了思想的材料和内容,为哲学解释和说明自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人们不再用神学的态度及语言来看待、解释自然了。 二、近代哲学与希腊基督教哲学的比较: (一)相互交融的产物:希腊哲学关注与现实生活,其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基督教哲学所关心的则是理性与信仰的调和,它开辟了一个超经验的精神世界,并把哲学的思辨统统贡献给这个超凡的精神领域。近代哲学一方面继承了希腊哲学的精神,注重知识,发展科学,以自然为认识的对象,确立了理性的权威;另一方面亦继承了基督教哲学的内在精神,同样关注那个超验的精神世界(伟大的两栖动物)。 (二)不同性质的哲学状态:希近比较1、希腊哲学以朴素直观为其基本特征,而近代哲学是“反思的”,它以主体性原则为其基本特征;2、希腊哲学虽崇尚知识,确立了西方哲学的科学思维方式,但缺少自然科学的支持及认识论的深入研究。近代哲学是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所以它的科学精神有其坚实的基础。3、自然观的不同——希腊哲学视野中的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的整体存在,自然是神圣的,只认识它而不改造它。而近代哲学中的自然是一个机械的、非生命的自然,对它进行分解成部分加以研究。认识又改造它,人从自然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的主人。基近比较近代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其基本特征,与经院哲学的理性主义是不同的。经院哲学尤其是唯实论的思想可称为理性主义,但是一种以神学为最高权威、教义为研究对象、抽象空洞烦琐思辨的理性主义。近代哲学以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因而有丰富思想内容和基础知识的理性主义。在前者的基础上重建理性的权威及哲学的基础。 三、近代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最初表现为理性与经验的矛盾,出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继而展开为主体与客体、知识与对象、理想与现实、自由

对笛卡尔哲学理论的思考

对笛卡尔哲学理论的思考 作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在哲学界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唯物主义者却认为,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是他最有争议的言论。“我思故我在”,这是笛卡尔全部哲学体系的核心。然而这一极端主观的唯心主义理论在中国哲学界遭到了严厉批判。唯物主义者认为,“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他们甚至抨击笛卡尔的理论简直是“荒谬的”。许多唯物主义者将笛卡尔的名言修改,即“我在故我思”。 那么,“我思故我在”究竟是什么意思?笔者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听到这句话了,但对此的理解一直都是“不断思考的人才是活着的人”。这句几乎人人都知晓的哲学名言流传甚广,但是真正正确理解这句话完整意思的人却很少。 和多数哲学家一样,笛卡尔的哲学研究经历了极其艰辛的过程。对真实的认识就是其中一部分。人们起初对事物真实性的认识一直都依靠自我感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欺骗。放弃对那些曾经欺骗过我们的事物的信任是唯一选择。进而想到,是否应该对整个世界也保持怀疑。在笛卡尔看来,“我思故我在”是一条真理。他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相信我们的感官,即便是普通人看来最平常的事情,他都会持怀疑的态度。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理论“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索的东西。笛卡尔把人类的活动在思维中的表达分为现实和梦境,这两种的真实性是不同的,现实是真实的,而梦境是不真实的。但对一个人来说,思维不可能知道,自己所感觉到的事物究竟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但是,“我思故我在”却是一条真理,因为一个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他都必然在感知、在思考。所以说只要一个人在感知和思考,那么他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笛卡尔还强调思想是不可怀疑的。 在对主题的认识中,笛卡尔将“我”认定为思想的主体,而并非单纯接受神谕或圣言的传道者,这不得不说是思想者的胜利。关于事物的真实与否,笛卡尔说“凡是我没有明确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实的来接受”。真实与虚假,对任何人来说都必定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绝不能用模糊的标准来判断,否则任何结论都是不可靠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学习科学或是其他追求真理的学科时,才能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