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精)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精)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精)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精)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

[内容提要]在一定程度上,海德格尔思想的意义可以被理解为是一项推翻笛卡尔哲学的努力。由“广延物体”入手,海德格尔揭示出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对世界的遮蔽,开辟了通向“此在”的路途。对“我思故我在”的剖析则昭明了作为特殊主体的“我”的确立过程及其哲学意蕴,清理出了笛卡尔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作为新时代形而上学的开端,笛卡尔的哲学导致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危机,海德格尔由此揭示出技术化的现代文明的形而上学根据,并为西方哲学开辟了新的视域。

在西方哲学史中,人们一般认为,笛卡尔的哲学打破了经院哲学对理性的禁锢,高扬了人的主体性,通过对“自我”的确认将哲学思维的触角由外部世界引向了人本身,因而具有转折性作用,产生过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在这方面,黑格尔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从笛卡尔起,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到了自己的家园,可以像一个在惊涛骇浪中长期漂泊之后的船夫一样,高呼‘陆地’。”[①]

海德格尔也认为笛卡尔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与黑格尔相反,在海德格尔看来,笛卡尔哲学恰恰是将人逐出了家园,人从此漂泊不定、无家可归。所以他对笛卡尔哲学持有批判态度。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全部海德格尔思想的意义可以被理解为是一项推翻笛卡尔哲学的努力,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贯穿于整个海德格尔的思想行程之中。

“广延物体”与笛卡尔对世界的遮蔽

本体论意义上的笛卡尔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将心灵与肉体、精神与自然区分开来,海德格尔将笛卡尔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视为一种“世界”存在论(这里加了引号的世界表示作为能够现成存在于世界之内的存在者的总体的世界,即通常意义上的“自然”或“客观物质世界”),认为以后的种种存在论都活动在笛卡尔式的学理基础上,因此他首先对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进行了批判。

在笛尔卡看来,把握物体即存在者的存在就是把握作为实体的存在者的实体性,而要把握实体性又得借助实体的属性。实体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实体都有一种最突出的属性,它构成了实体的本性或本质,“物质或物体的本性,并不在它是硬的、重的、或者有颜色的,或以其他方法激刺我们的感官。它的本性只在于它是一个具有长、宽、高三量向的实体。”[②]这就是说,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广袤是物质实体的最突出的属性。这是因为物体的其它属性都是以广袤为其先决条件的,它们只能作为广袤的样式才能得到理解,而没有其它属性,广袤却仍然可以得到理解。

海德格尔抓住笛卡尔的“广袤”概念,指出笛卡尔实际上是把在物体一切变化中始终保持如故的东西理解为物体身上真正存在的东西。正是在对存在者的存在的这种理解中,笛卡尔将“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resextensa),这一规定构成了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的基本特征。海德格尔对这种存在论的前提进行了诘问。

笛卡尔将“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也就是以实体来理解“世界”的存在,“实体”(Substanti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中的ovδlα,是一个具有两义性的概念,它既可以指某种作为实体的存在者的存在即实体性,又可以指这个存在者本身即实体。笛卡尔所理解的实体“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③]。在其哲学中这样的实体有三种:上帝、思维物体、广延物体。其中上帝是无限的实体,是“非受造物”,思维物体和广延物体则是有限的实体,是“受造物”。作为两类不同的存在者,它们的存在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别。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澄清了它们所共有的存在的意义,才能对实体的存在作出存在论上的规定。但是笛卡尔回避了这一问题,根本不去追问关于实体性的存在论问题,认为

实体之为实体亦即实体的实体性本身是无法通达的。这样一来,就从原则上放弃了提出纯粹的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存在就只能由有关存在者的在存在者状态上的规定性即物体的属性来表达了,以广袤来表达“世界”作为存在者的存在,“世界”被规定为“广延物体”也就具有了必然性。

这样,海德格尔揭示出了笛卡尔将“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的存在论基础,他因此得出结论:“不仅笛卡尔提出的世界存在论规定是残缺不全的,而且他的阐释及其基础恰恰使人们跳过了世界现象,正如其跳过了切近的从世内上到手头的存在者的存在一样。”[④]就是说,笛卡尔以“广延物体”所规定的“世界”遮蔽了世界。对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作出两个方面的分析:

一方面,海德格尔是把笛卡尔哲学当作整个形而上学历史中的一个片断来看待的。在他看来,自柏拉图用理念来表达存在者的存在以来的历史是一个存在的遗忘过程,这一过程的直接结果是“看”成为把握本真存在的真实方式。柏拉图使本来与存在不可分割、作为存在的显示、去蔽的“领悟”转换成“看”,奥古斯丁则首次突出了“看”对于人的认识所具有的令人注意的优先地位。在“看”中,认识把自身理解为表象始终存留的东西,思维是“看”的完成形式。笛卡尔强化了这种“看”的方式,并将之与数学认识结合起来,将其作为把握存在者的存在的方式。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笛卡尔将存在理解为“始终现成在手状态”并以此作为通达存在着的存在的唯一可能的通道。所以,“广袤”被笛卡尔描述为物体的现成在手状态,“广延物体”被笛卡尔当作首先可以通达的世内存在者:进而笛卡尔又将世界紧缩为“广延物体”。这样,实质上是把世内存在者同世界混为一谈,也就是把存在者与存在混为一谈,正是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认为笛卡尔“恰恰使人们跳过了世界现象”。

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的批判的直接目的是要从反面展示“此在”(Dasein)的基本机制即“在世界之中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在世决不意味着此在与世界的空间关系,而是指此在与世界浑然一体。世界不是与精神或心灵相对立的客观世界,不是什么可以规定的、现成存在的实在物,只是此在的生存状态,或者说是此在的存在的敞开状态。“世界就是此在作为存在者向来已曾在其中的‘何所在’,是此在无论怎样转身而去,但纵到海角天涯还不过是向之归来的‘何所向’。”[⑤]笛卡尔以“广延物体”规定的“世界”未能将世界作为此在“在世”的一个结构环节来把握,因而错过了人的具体的整体性即“在世”。通过对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的批判,海德格尔道破了笛卡尔哲学的真实意图:“凭借res cogitans与resextensa,笛卡尔不仅想要提出‘我与世界’的问题,而且他还要求彻底解决这个问题。”[⑥]但是由于把以在世为其基本状况的此在的存在也像“广延物体”的存在一样把握为实体,笛卡尔恰恰妨碍了从存在论上去恰当地把握此在,所以他哲学中的“‘世界’同rescogitans(思维物体)无论在存在者状态上还是在存在论上又都和此在不相涵盖。”[⑦]

笛卡尔的将精神与自然对立起来、将思维和广延设定为两个本质上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的实体的二元论观点,视“自我”为不依赖于物质世界也不依赖于自己的肉体的独立“精神实体”,在促进人的主体觉醒,使人从中世纪的神学禁锢中解放出来等方面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二元论使精神与自然、心灵与肉体,从而也就是人与世界的交往、沟通成为问题。作为实体的思维如何超越自身与广延物体相统一,思维物体之外的广延物体的存在如何可能等从此成为哲学史上纠缠不清的问题。

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的批判实质上是将这些问题判定为“假问题”。针对笛卡尔以实体理解存在者的存在,使存在者之间相互对立的作法,海德格尔从根本上摒弃了笛卡尔的存在观念。他的看法是,世界不是一个实体,不是一个具有广延性的空间容器,此在与世界本为一体,此在就在世界之中,因此,何来一个孤立的“精神”与另一个孤立的“自然”的沟通、超越问题?这种对于笛卡尔哲学的批判具有釜底抽薪的意义。同时,对笛卡尔

的“世界”存在论的批判是海德格尔早期试图建立一种与“无根的本体论”相对立的基础本体论的环节之一,其本质意图在于清除笛卡尔对世界的遮蔽,开辟通向“此在”的途径。通过这种批判,海德格尔实际上揭示出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失误在于对存在者和存在之间这一“存在论差异”的忽略,进而越过了近代的思想格局,追溯到了希腊时代的思想源头,揭示出笛卡尔哲学承继形而上学并强化形而上学传统的思想脉络,从而在解构传统形而上学、消除西方存在论的世界遗忘状态、显现存在的意义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思故我在”与作为特殊主体的“我”的确立

笛卡尔以“广延物体”理解存在者的存在所造成的对世界的遮蔽实质上是对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的遮蔽,要真正清除遮蔽,仅仅对“世界”存在论进行批判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笛卡尔哲学的内核,对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做出剖析,海德格尔认为这“将不仅会证明笛卡尔不能不耽误存在问题,而且也显示出为什么笛卡尔会认为:既然我思绝对‘是确实的’,就可以不管这个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问题。”[⑧]

“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尔哲学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笛卡尔称:“‘我思想,所以我存在’这条真理是这样确实,这样可靠,连怀疑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我立刻断定,我可以毫无疑虑地接受这条真理,把它当作我所研求的哲学的第一原理。”[⑨]在谈及这一命题时,人们通常的描绘是:中世纪哲学在神学的专制统治下堕落为一种纯粹的概念分析式的知识,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笛卡尔将哲学从这种不光彩的角色中解救出来。他从怀疑一切开始,这种怀疑最终遇上了某种再也不能被怀疑的东西:在那个怀疑者怀疑时,他根本不能怀疑他自己的存在,他必须存在时才能怀疑。也就是说,当我怀疑时,我必须承认“我在”,“我”也就成为不可怀疑的。哲学从此视怀疑为开端,对知识及其可能性的反思成为哲学的基本任务;认识论从此成为哲学的基础,近代哲学也由此而与中世纪哲学区分开来。但海德格尔认为这一描绘未能揭示出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实质。

自柏拉图以理念理解存在之后,亚里土多德进一步用从对立的关系方面得出的各种规定性构成系统的范畴表并使之成为存在的规定性,存在本身则被称之为实体。中世纪对存在的主要规定则是本质和存在,上帝将本质赋予万物,使万物存在,本质先于存在,上帝是本质与存在的统一,因而存在也就是上帝。经院哲学家苏阿列兹对本质和存在的区别进行了形而上学论辩,认为这种区别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只不过是思想上的区分,由此引发了对思想为什么要区分本质和存在的追问,思想因此被作为基本的存在者而突出出来。海德格尔认为身受中世纪教育的笛卡尔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他的主要著作题为《第一哲学沉思集》(Medita-tionesde Prima Philosophia),Prma Philosophia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Prote phillsophia,讨论的是存在者的存在,事物的物性问题。MeditationesdeMetaphysia则根本与知识论无关,这个短语构成的是存在者的存在问题的原则。海德格尔认为这一标题既表达了笛卡尔对中世纪传统的赞同,又表达了笛卡尔的“重新解决关于存在者的存在、事物的物性、‘实体’问题”[⑩]的愿望。

在海德格尔看来,笛卡尔是在一个“数学的东西”已成为新时代科学的本质特征的时期去实现他的上述愿望的。海德格尔用“数学的东西”指“我们实际上已经知道的‘在’事物那里的东西。因此并不是我们先从事物中取出来,而是已经以某种方式带来的东西。”[①①]这就是说,“数学的东西”是预先对事物的物性和存在者的存在的谋划,即预先假定事物、存在者应该被看成什么。因而以“数学的东西”为本质特征的新时代的科学的基础建立在一种寻求不可动摇的确定命题的公理知识的愿望或计划上,只有依照这一计划才能达到对存在者的存在、事物的物性的认识。正是“数学的东西”首先决定了笛卡尔的哲学态度。笛卡尔所制订的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鲜明地反映出了这一点。如在原则五中笛卡尔说:“全部方法,只不过是:为了发现某一真理而把心灵的目光应该观察的那些事物安排为秩序。如欲严格遵

行这一原则,即就必须把混乱暧味的命题逐级简化为其他较单纯的命题,然后从直观一切命题中最单纯的那些出发,试行同样逐级上升到认识其他一切命题。”[①②]海德格尔认为笛卡尔在这里所谈的决不是一般的科学方法问题,而是要预先决定我们将从事中寻求什么样的真理。“笛卡尔并非因他是一个怀疑论者而怀疑,相反,他必须成为一个怀疑者是因为他将‘数学的东西’设定为绝对基础并为全部知识寻求一个与之相一致的基础。这不仅是一个发现自然王国的基本规律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寻求作为全体的存在者的存在的最先的和最高的基本原则的问题。”[①③]因而笛卡尔所要做的是为“第一哲学”寻求一个自明的、因而也是绝对确定的基础,即设立一个最高原则或第一命题。这一原则或命题是不能有前提的,如果说有什么预先给定的话,也只能是这个命题(proposition)即设立(positing)、设想(position)本身。设立、设想也就是思想(thinking),只有思想思想其自身才具有绝对的“数学的”意义,即才是我们已经具有的东西,当思想、设立将自己导向自身时就会发现,不管在何种意义上设立什么,这种设立、思想总是“我思”(egocogito),“我在”(sum)也必然地包含在其中,这样“我思,我在”也就具有了最高的确定性。

“我思,我在”常以“我思故我在”的形式出现,笛卡尔本人否认这是一个推论,而把它看成是对心灵的简单直觉。海德格尔也认为这不是一个推论,“我在”不是思想的结果,相反,它是思想的基础,因为“我”就是那个设立、思想的人。海德格尔认为这一命题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设立”时首先设立了“主语”(subjectum),“我”是这条最先的、最高的原则的“主语”,这样“我”就从此被特别地称为“主语”即“主体”。因此海德格尔认为,这个“我”并非主观主义的怀疑的产物,而是“数学的东西”取得支配地位的结果。[①④]“我思故我在”使“我”成为一个特殊的主体,这具有怎样的哲学意蕴呢?在笛卡尔之前,任何存在者、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主体,但现在“我”成为特殊的主体,主体这个概念的外延被限制在人身上,其它存在者则作为他物与“我”这个主体相对,因而成为“对象”(objectum),成为“客体”。而“对象”、“客体”这一词在此之前所表示的是在纯粹想象中出现在某人面前的东西,如我想象一座金山,这种想象(即中世纪语言中的objectum)按今天的用法是纯主观的,因为“一座金山”不能“客观地”存在。[①⑤]在海德格尔看来,“主体”与“客体”的这种意义变化不是单纯的语言用法问题,它实质上反映了对存在者的存在的阐释的变化,反映了“此在的根本变化”。作为“我思”的“我”从此成为所有确定性和真理建立于其上的基础,“我”从此成为人的突出的本质的定义,“我思”、“主体”成了判定存在者的存在的法庭,人因此在其它存在者面前取得了优先地位。所以海德格尔在分析从中世纪到笛卡尔时代的变化时指出:“决定的东西并不是人从迄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达到了自身,而是整个人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因为人成为了主体。”[①⑥]同对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的批判一样,海德格尔是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放在“存在的遗忘”的大背景中进行剖析的。在对“世界”存在论的批判中,海德格尔已经看到数学认识的方式对笛卡尔的存在观念的影响,在对“我思故我在”的剖析中,海德格尔则深入挖掘了“数学的东西”的形而上学意义,揭示出笛卡尔的怀疑的方法、笛卡尔对自明性、确定性的追求以及“我”作为特殊主体的确立的形而上学根源。通过将“我思故我在”与“数学的东西”结合起来所进行的分析,海德格尔揭明:第一,笛卡尔把“我”设定为固定不变的、持续存留的东西,设定为“总已现成的事物”,“我”作为“能思之物”(rescogitans)在存在者状态下被设立为实体,这就是笛卡尔所理解的“我”的实质。第二,尽管笛卡尔在“我思故我在”中将“我在”设定为与“我思”一样源始,但这种基本传统形而上学的对“我在”的阐释根本未触及“我在”的本真内涵。笛卡尔实质上也就没有规定、讨论“我在”,更未能领悟到“我在”的意义就在于“我在一世界之中”即“在世”,因而笛卡尔也就遗忘了存在。第三,“我”被突出出来,“于是,自我就成了与众不同的subjectum(主体),于是,人的本性也就首次进入了自我意义上的主观性的领域了。”[①⑦]

“我思故我在”实际上是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命题,通过对这一命题的剖析,海德格尔清理出了这一命题因而也是整个笛卡尔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从而在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征程中迈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步伐,也部分地实现了未完成的《存在与时间》第二部的意愿。

新时代形而上学的开端和人与世界的关系危机

笛卡尔哲学通过“我思故我在”的命题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人的本质发生了改变,海德格尔敏锐地注意到这决不是一种单一的变化,它与另一过程密不可分,即随着人的变化,世界也发生了变化,世界本身成为展现在“自我”眼前的“图象”(Bild)。

在中世纪,存在着的存在是从“受造物”意义上去理解的,存在者就是由上帝这个“非受造物”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人也是“受造物”,这种意义上的“受造”是中世纪的存在概念的一个本质的结构环节。但是现在以“我思”为本质的主体将其它存在者对象化为客体,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显示为这种对象化活动的根据,同时由于“我思”的本质是自我意识,“我思”不仅能将其它存在者对象化,而且能将自身对象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世界被对象化,世界成为图像,存在者的存在被从存在者的被对象化上去理解,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在于它作为对象被置于人的支配之中。因此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成为一种图像与人成为存在者内部的一个主体是同一过程,世界越成为一种图像,人就越表明自己是主体。“世界越广泛地和彻底地被理解为某种被征服的对象,客体越是客观地呈现,那么主体就越主观地即越自主地出现,对世界的观察和有关世界的理论就越是不可阻挡地变为一种人的学说,变成人类学。十分自然,当世界成为一种图像时,人本主义(humanismus)就兴盛起来了。”[①⑧]世界成为图像也就是世界成为客体,这一与人成为主体相一致的过程也就是主客对立二分即主客两极化的过程,这是由笛卡尔哲学直接引发的,所以海德格尔认为笛卡尔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笛卡尔哲学是新时代形而上学的开端。“随着把人解释为主体,笛卡尔为未来任何种类和流派的人类学创造出形而上学的前提。在各种人类学的兴起中,笛卡尔庆贺他的最大胜利。”[①⑨]在海德格尔看来,形而上学、人本主义或人类学的发展过程是一部存在的遗忘史,而存在的遗忘的直接结果便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二分的思维模式的形成。通过对柏拉图以来的思想的继承,笛卡尔真正开创了人的主体性学说,主体与客体明确区分并对立起来,人和世界的关系面临着一个新的时代。笛卡尔哲学进而又构成了此后的形而上学特别是尼采思想的背景,尼采最终将新时代的形而上学即主体性学说推向完成。“尼采的学说使一切存在着东西都成为‘人的财产和产物’,它只不过是极端地展开了的笛卡的学说。”[②⑩]所以,在从柏拉图到尼采的形而上学的发展史中,笛卡尔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也因而具有对整个形而上学的批判的意义。

海德格尔深入分析了笛尔哲学所开创的时代的形而上学的影响,认为它形成了以主体征服客体为特征的对待世界的方式,导致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危机。”人把世界作为对象整体置于自身之前并把自身置于世界之前。人使世界朝向自身并为自身而创造自然。”[②①]在这种创造活动中,人与世界处于对立状态,而且正是在这种对立中,人和世界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人失去了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失去了人性,“人变成了被用于高级目的人的材料。把世界有意地创造出来的这样一种无条件的贯彻意图的活动,被无条件地安排到人的状态中去,这是从技术隐蔽的本质中出现的过程。”[②②]如此一来,“当人把世界作为对象来用技术加以建构时,人就把自己通向敞开之境的本来就已经阻塞的道路蓄意并彻底地堵塞了。”[②③]另一方面,物也失去了物性,物被对象化,物的物性由于对象化的认识和人的创造活动而被完全遮蔽,世界也就被固定为人的对象,世界的敞开之境即澄明也就无法通达。这样,整个世界变成了主体按自身意图进行创造的活动的场所,作为主体的人把世界看作占有的对象和获取的源泉,存在的所有其它尺度都已丧失,人的基本存在条件日益遭到破坏。所以海德格尔感叹:“现在,人已经被连根拔起。”[②④]而在千篇一律的技术化的世界文明的时代中,是否和如何还能有家园?

笛卡尔哲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这种种批评都未能走出笛卡尔的阴影。如康德曾颇有见地地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的”归结为“纯粹理性的谬误推论”,但整个康德哲学都建立在“我思”基础之上;胡塞尔将笛卡尔的“我思”批判性地改造为“先验的自我”和“先验的意识”,以之作为其现象学的出发点,但“胡塞尔意义上的‘现象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追随自笛卡尔、康德和费希特以来的规范的哲学立场。这一立场与思的历史性却始终毫不相干。”[②⑤]萨特以“反思前的我思”取代笛卡尔的“我思”,却在“自为存在”与“自在的存在”的冲突中以新的方式回复到笛卡尔的二元分立的世界之中;怀特海虽然看到笛卡尔把肉体与精神看成两个独立存在的个别实体造成了诸多“恶劣效果”,却只能停留于关于笛卡尔哲学导致了人对自然的审美观念的丧失等的议论。

海德格尔则不同,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的剖析,他批判了整个形而上学传统,并由这种批判引发出对现代技术的批评。笛卡尔哲学实际上表露的是文艺复兴以来将人看成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的野心,海德格尔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并对由此带给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影响做出了深刻分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海德格尔是最早注意到笛卡尔哲学的消极影响的人之一。海德格尔明确揭示出笛卡尔哲学的消极影响根本上在于它导致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危机,这一揭示突出表现了以主体征服客体为特征的对待世界的方式的危险性,提出了关于人的活动的全球性后果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出了“克服形而上学”的呼吁,而这一呼吁的真谛在于“拯救我们的世界”。同时,对笛卡尔哲学及整个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表明海德格尔试图揭示出技术化的现代世界文明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形而上学根据,揭示了笛卡尔哲学所主导的主客对立二分的思维模式如何左右了西方思想并创建了当今的技术世界。

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是海德格尔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计划的一部分,其建设性意义在于海德格尔由此对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新理解。美国分析哲学家西尔说:“在二十世纪,主要是在维持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下,我们都开始相信,追求这样一些基础,即柏拉图、笛卡尔或胡塞尔所追寻的存在论的、认识论的或现象学的基础,是一种误导。”[②⑥]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海德格尔为西方哲学开辟了新的视域。注:

①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9页。

② ③ 笛卡尔:《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35、20页。

④ ⑤ ⑥ ⑦ ⑧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19、94、122、82、31页。

⑨ 笛卡尔:《方法谈》,见《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48页。

⑩ ①① ①③ ①④ ①⑤ Hcidcgger,What is a

Thing?Indiana,Regncry/Gatcway,lnc,1976,P.100,74,103—104,105,105.

①② 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1页.

①⑥ ①⑧ ①⑨

Heidegger,Holzwege,Frankfurt:Kloster-mann,1972,S.81、86、92.

①⑦ Heidegger,What is Philosophy?London:Vision Press

limited,1956,P.87.

②⑩ Heidegger,Nietzsche,Bd.Pfullingen:Neske,1961,S.129.

②① ②② ②③ Heidegger Poetry,Language,Thought,New York:Harper

Row,1971、P.110、111、116.

②④ Heidegger,"Only a God Can Save US",in The Heidegger

Controversy:A Critical Rcader,cd,by R.Wolin,Masschusetts:The

MIT Press,1993,P.105—106.

②⑤ Hcidcgget's Prcface to Richardson,Hcidcg-ger——Through Phenomenology to Thought,The Hayuc:Nijhoft,1974,P.XIV.

②⑥ 转引自罗蒂:《解构主义》,见《社会与思想》(波斯顿),1991年春季号,第24页.(本文作者: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责任编辑殷晓蓉)*

外国哲学王为理

笛卡尔哲学原理

《笛卡尔哲学原理》读后感 听了老师介绍的几本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书,我立即对《笛卡尔哲学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生前唯一用自己的名字出版的著作,全书包括两篇著作,即《笛卡尔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思想》。前者用几何学方法陈述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后者是论述形而上学问题(存在物、上帝、灵魂等等)的札记。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哲学自产生以来所能提供的传播最广的哲学命题,但是它并非结论,而是“大前提”,是笛卡尔“怀疑一切”的思维方式中之中唯一首先被确定的东西。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论断也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尝试找出笛卡尔思想中的怀疑一切的思想根源。 为了尽可在认识事物时审慎地前进,笛卡尔力求:排除一切成见;找出能够用来建立一切知识的基础;发现错误的原因;清楚而且明晰地理解一切事物。为了做到这些,他开始怀疑一切。但他并非怀疑论者。怀疑论者除怀疑而外别无其他目的。笛卡尔这样做是为着使自己的心灵摆脱一切成见,从而最后找出坚实不易的知识基础,这种知识基础只要存在,就不会不为他发现。因为真正的知识原则都必须是十分清楚的和可靠的,它们无需作进一步的论证,也根本没有可以置疑的地方,而如查没有它们,就什么都证明不了。经过长期的怀疑,笛卡尔发现了这些原则,此后他就不难辨别真伪和发现错误的原因。进而他告诫自己切勿把某种错误可疑的东西当作真实可靠的东西。 即使是数学,虽然清楚、明白的,好像是不会有错误的,“因为 不管我醒着也好,睡着也好,二加三总是等于五,正方形总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笛卡尔指出数学是我们思想的对象,但思想的对象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可能有一个“邪恶的精灵”,他恶作剧般地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使之成为我们思想的对象,但这些对象不是思想的产物,而来自一个错误根源。所以,

笛卡尔哲学名言

笛卡尔哲学名言 1、无法下判断的人,不是欲望太奢侈,就是觉悟还不够。 2、反对的意见在两方面对我有益,一方面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是多数人看到的比一个人看到的更明白。 3、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4、要想知道他们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不能光听他们说的话。 5、关于经验,我还注意到了一件事,就是认识越进步越需要经验。 6、这三点对应着三种心理功能,外来的观念依赖于感觉;虚构的观念借助于想象;而天赋观念则出于纯粹理智。 7、征服你自己,而不要征服全世界。 8、无法做出决策的人,或欲望过大,或觉悟不足。 9、只有服从理性,我们才能成人。 10、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11、理智和良知是惟一使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并与动物有区别的东西,我相信它是完整地存在于个人身上的。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2、总之,要始终相信: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 13、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状态,幸亏思想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 14、实在说来,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15、单靠加工别人的作品是很难做出十分完美的东西的。 16、征服你自己,而不是去征服世界。 17、有了正确的判断,就可以有正确的行动,判断得尽可能正确,行动也就尽可能正确。 18、越是希望好好利用今后的时间,就越应当精打细算,好好安排。 19、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20、我思,故我在。我苦,故我在。 21、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 22、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年)与现象学的相遇,几乎构成了其存在哲学形成的必要条件。海德格尔从青年时代起就关注存在问题,但却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现象学方法使他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虽然胡塞尔曾经非常器重海德格尔,甚至说过“现象学,就是海德格尔和我”这样的话,但是无论作为学生还是作为助手,海德格尔都不是胡塞尔理想的继承人,因为从一开始他与胡塞尔之间就存在着分歧。 胡塞尔创立现象学的目的是建立一门精密科学性的哲学,即通过现象学方法,弄清科学认识的活动以及生活中的意识活动的结构,以先验还原得到“纯粹意识”、“纯粹自我”,为一切知识提供先验的基础。所以在胡塞尔心目中,作为方法的现象学的目标是成就作为哲学体系的现象学。在这个意义上说,胡塞尔是一个很“科学”的哲学家。现象学对海德格尔的启发是:在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式的认识论框架“之前”或者“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本源的世界。即是说,在自我的主观世界与对象的客观世界的背后,存在着一个统一的本源世界,而现象学方法就是描述和直观这个本源世界的有效方法。 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分歧主要在于:海德格尔始终将现象学只看作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先验哲学;对他来说胡塞尔的“纯粹意识”还不够本源,存在比它更源始;与胡塞尔的“科学情结”相反,海德格尔关注的是科学的局限性。总之,海德格尔认为存在问题才是哲学应该关心的问题。胡塞尔后来也意识到了海德格尔与他的分歧。1929年读《存在与时间》时,胡塞尔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柏拉图,吾更爱真理”。看到自己心爱的继承人与自己分道扬镳,他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现象学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就是现象学方法,亦即一句口号:“回到事情本身”。海德格尔意识到,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因而存在并不在存在者之外,我们总已经处在对存在的领悟之中了,那种将存在看作是认识的外在对象的方法乃是使存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所以海德格尔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通过对广义的意识活动的描述、直观,展示存在在此的“显现”。 人们通常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划分为前期和后期,即“海德格尔I”和“海德格尔II”,前期的代表作是《存在与时间》,自30年代起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某种“转向”(Kehre)。不过,这一“转向”并不是彻底断裂式的思想变化,而是思想的进一步深入。换言之,海德格尔的问题没有变,仍然是存在问题,只是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深入到了更为本源的境域。正如海德格尔自己所说,“海德格尔I”与“海德格尔II”之间的区别只有在下述条件下才可成立:“只有从在海德格尔I那里

方法论-笛卡尔

《谈谈方法》 笛卡尔 【全名为《谈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上寻找真理的方法》。文章以半自传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作者新的哲学方法及其形成过程。作者从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总结出四条原则:(一)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二)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三)思考时,由简到繁。(四)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在四条规则中,作者指出了三种具体的方法:怀疑的方法、分析、演绎和列举推理的方法。尤其主张普遍怀疑,认为一切都可怀疑,只有怀疑者本身不可怀疑,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公式。对于作者,怀疑和怀疑的克服学说是哲学的入门途径,这种学说的锋芒是直接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因此被誉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宣言。】 第一段 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惟有健全的理性是为人人所最均等分有的。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他已经充分地有了这种天然的禀赋,所以甚至那些在任何别的事上最难感觉满意的人,独在理性方面除了他们所已有的外,通常也更不望再有多求。?在这件事上既然不像人人都会 犯错误,这便可以证明正确的判断力和分辨真伪的能力,即所称为健全的常识或理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有之物。这样看来,我们彼此之所以有不同的意见,并不是因为我们当中某些人比其他的人赋有更多的理性,乃是纯粹因为我们把思想引领到不同的路线,以及各人所注意的对象并不相同。仅有一个元气充健的心性是不够的,主要的条件是要能善于运用。最大的心性可能造成最高的优德,也可能造成最大的恶行;那些行走缓慢而遵循正径的人,可以比那些飞奔疾驰而背离正道的人有更真实的进步。

至于我自己,我从来没有幻想到我的心性比其他一般人更完全。相反地,我毋宁常希望我自己跟一些别的人能够同有敏捷的思想,或清晰明了的想象力,或充沛与持久的记忆力。除了这些之外,我再也想不出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完成心性的功能。理性或常识即是造成人之所以为人,和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唯一事物,我便相信它是全部为人人所同有的。在这一点上,我采纳一般哲学家共同的意见,认为程度多少的差异,仅可以在偶然的意外的事上发生,但是在同一种类之内,一切(个体)的本性或(格式)(Form)却无分别之可言。 然而我可以毫无踌躇地说,我特别幸运,早在童年时代便已踏入沉思和爱好金玉良言的途径,由此而理出了一种思想方法。藉着这种思想的方法,我认为我已经有了一个在我平凡的才能和短促年寿里可以充分地逐步增进知识,以达于最高峰的工具。因为根据我经验的成果,虽然我已经有一样不是徒劳无益的,但是我却在追求真理已经获得的进步上,得到了无上的满足,而且不自禁地怀抱着一种未来的希 望,相信在人类一切的事业中,如果有任何一种是真正高贵而重要的,那便是我所选择的事业了。 然而我很可能有错,以至于将一块小小铜片和玻璃误认为黄金和钻石。我深知我们是如何地容易在与我们本身有关的事上发生迷惘之见,同时也深知我们是如何地应当置疑于外人友辈对我们的褒扬之词。但是我将尽力在这个方法论中讲述我所依循的途径,并且描绘我的生平,以便让每个读者各加自己的评论。这样我便可以从众人的意见中获得新的指示,把它拿来加入我所惯于采用的思想方法中。 因此,我的计划并不是要在这里指示一个为要善用理性人人都当遵循的方法,乃是仅愿描述我自己如何督导自己的理性。凡是以教师自居的人们,很自然地要以为自己比受教的人更有熟练的技能;所以他们如果在很微小的事上发生了错误,便应当受人指责。但是这个小册子既然只是一个历史的或故事的叙述,其中除了一些或者值得仿效的范例之外,多半恐怕是不大适宜采用的。所以我希望这个小册子能够有助于一些人,而无害于任何人;也希望凡读它的人,还能同情我的直爽和坦白。自童年时代起,我始终是与书文为伍。为了有人会这样说服我:书文是足以帮助人生旅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篇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 【摘要】笛卡尔是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 理学家。在西方近代哲学开创者之一笛卡尔的思想体系中,对后世 影响最为深远、复杂的是“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笛卡尔在 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笛卡尔生平;我思故我在;主要思想;后世影响 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 开启者。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 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 哲学之父”。被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 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理

性主义和二元论的奠基人,与培根并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在西方影 响深远。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就是 “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哲学开启的标志,所以对这个命题含义 的把握不仅对于笛卡尔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 都有重要的意义。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 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 者。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 性主义”哲学。 一、笛卡尔生平与著作 笛卡尔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 础。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 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摘要:心灵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因此,笛卡尔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是大多数哲学家所忽略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对笛卡尔心灵哲学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心身关系取消主义解释主义同一论功能主义 最近三、四十年,心灵哲学作为哲学的一大分支,倍受哲学家的关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并且,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这一变革,共同的目的是批判、颠覆常识的心身观和潜藏在大多数哲学体系中的二元论幽灵。而作为二元论的代表者——笛卡尔,就不可避免的成为矛头所指。当然,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给哲学界带来的灾难不可视而不见。但是,当代心灵哲学所讨论的许多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重要思想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一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的思想。 一、笛卡尔关于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 笛卡尔的关于心灵哲学的思想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自我意识。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的。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一沉思”就是普遍的怀疑。我在怀疑,这也是在说,我在思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我的存在。在他看来,“我思”必然依附一个主体,那就是我。因此,我是存在的。既然我是存在的,那就必然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就具有广延的属性,属性又依附一定的实体,因而就推出了“物质实体”。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和本性就是思想。“思”就是以属性而存在的,和上面一样又推出了“心灵实体”。 心身关系。上面已经说了,笛卡尔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是从属性“广延”和“思”中推出来的。他认为,“广延”和“思”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都不可能还原为对方,因此,它们具有不可还原性,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具有绝对的区别,进而,他就提出了心身二元论的思想。人和机器。笛卡尔是“人和机器说”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人不是机器,动物才是机器,因为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所以它们也服从物质的普遍规律。他同意将动物和人的肉体看作机器。但是,一旦超出了肉体和物质的范围,进入意识和精神的层面,就不能将动物和人同等对待。 二、笛卡尔的心灵哲学的价值所在 不管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给哲学界带来了何种灾难,我们都不能被关于二元论的批判遮蔽了双眼,而对笛卡尔一概否定,对他的贡献置之不理。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怎样诋毁甚至诅咒他,我们仍应正视他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 笛卡尔为心灵哲学设定了共同的问题和对象。他认为,人是由物质和灵魂两种实体构成的,灵魂的特征是能思而无广延,身体则有广延而不能思。同时他又用身心交感论解释心身相互作用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的理论及其矛盾构成了近现代心身问题讨论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心与身有没有同一性,有没有“属”与“种”的关系,它们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对此应如何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尽管讨论的方式和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代,心灵哲学这一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的变革”,一些哲学家以解构心灵,祛除隐藏在人们心中的二元论幽灵为目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灵哲学的思想。但是,他们讨论的部分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思想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有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下面,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进行分析,以显示笛卡尔心灵哲学的价值。

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浅谈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勒奈·笛卡尔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主要原则,更是为17世纪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时至今日,笛卡尔在西方哲学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流派、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产生关系,从他的思想和方法中汲取灵感。而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就是他对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之一。 一、笛卡尔之前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ta meta ta physica ,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它最初只是安德罗尼柯(Androicus)在整理和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讨论终极本原问题的著作排在其物理学之后而得名。此书进入中国,由于其内容具有超感性、非经验对象的性质,与魏晋时期的玄学相似,曾被译为“玄学”。后来严复据《易传系辞上》中“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之说,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再后来,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被赋予与辩证法相对的,某种机械的,静止的和绝对僵化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也是在这一含义上使用该概念的。 形而上学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尤有重要意义,它是哲学问题的核心和基点,甚至成为哲学的同义词。

1.形而上学意义的开端 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始,西方哲学就把探索“始基”,即宇宙自然永恒普遍之本质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了出来。后来巴门尼德提出更为一般的“存在”作为万物的“始基”,从而奠定了他在形而上学史上的“开端”地位。巴门尼德认为有两条不同的研究途径:一条是主张“存在着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主张“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必然存在。” 保罗·爱德华兹(P.Edwards)在其主编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形而上学”篇中这样认为:“最恰当地说,形而上学开始于巴门尼德,因为在他残留的作品中表现,至少是暗示了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探索的形而上学的一些典型特征”。[1] 在巴门尼德之后,苏格拉底(Socratee, 公元前468—前399)对形而上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把神和心灵作为哲学的对象,对事物的目的进行研究。其次,他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命题。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不仅可以推出善就是真,且具有“合理的利己主义”。再次,他对一般伦理定义进行寻求,为形而上学的基本对象的确定提供了前提。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文论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文论 存在主义出现在20世纪的初期和上半叶,是直接渊源于现象学的一种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家致力于揭示存在的真理,尤其是现代人生存的真理。存在主义文论直接派生于哲学理论且就是哲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用理论的方式较为严密地推出了存在思想,是广义的存在主义思潮的直接肇始者和确立者,其存在主义文论博大精深,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当然这避免不了其中一些纯概念理论的玄化,使之难以理解,所以这里只对德格尔的我能理解的主要文论思想加以论述。 一、从“此在”到“存在” “存在”一词是海德格尔整个存在主义的核心,所以我们首先从它谈起。 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学生,其思想直接发端于现象学,不过很快,海德格尔与老师发生分歧。他认为,作为老师知识确定性的基础“纯粹的先验自我”只是一种科学理想而并非真正的“实事本身”,事实上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被抛在时空中并不得不与他人共在的具体的个人,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此在”才是思想应回到的实事本身。由此,早期海德格尔建立了他自己的“此在的基础本体论”,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开始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但是,即使在早期对“此在”的思考中,海德格尔的最高哲学旨趣也不只是探索“此在”的问题,而是企图经由“此在”的分析而揭示“存在”的意义。只不过在探究途中,海德格尔发现“路”反了,不应从“此在”走向“存在”,应从“存在”走向“此在”,亦即对“此在”的理解必须从“存在”出发才能有可能,貌似唯有把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个人放在广阔无垠的时空中,才能看出它的意义。 “存在”(德文sein,英文being)一词在西语中乃是联接主语和谓语的系词的名词化,它表示语言表述中主语和表语之间的意义关联,不能把它理解为在汉语语境中表实在的汉语语词“存在”,而应理解为语言活动中发生的意义所在。对“存在”的思考即对“意义之在”的思考。显然,只有把握了“意义之在”(存在)才有可能理解“人的存在”(此在),因为人的存在在本质上即意义之在的历史性发生。 “存在”与语言的一体相关性使后期海德格尔转向语言的思考。在荷尔德林等诗人诗作的启示下,海德格尔发现诗是最本质的语言,对诗语的沉思会走上通向“存在”的道路而领悟“存在”的真理。因此,海德格尔后期特别关注诗以及诗性艺术,并在走向“存在之思”的道路上,建立了自己的诗论和艺术论。由此可见,其诗论和艺术论并非一般文艺学学科意义上的诗学和艺术学,而是他整个存在之思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更显得使之别开生面,富有新意。 二、艺术与“真”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沉思是作为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直接反应和进一步思考存在之真的问题而发生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重新思考真理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来思考艺术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对艺术作品的界定。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思考是从艺术作品入手的,他认为艺术作品有自身存在的特殊本源。在他看来,如果艺术家创作了作品,作品也成就的艺术家,两者互为因果,就存在一个“第三者”将它们联系起来,即它们的共同本源“艺术”。海德格尔的“艺术”亦有其特殊含义,它是一场历史性的事件,这事件即他所谓的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世界”与“大地”这对概

论笛卡尔的怀疑论及其意义

论笛卡尔的怀疑论及其意义 摘要:在笛卡尔的哲学中,普遍怀疑是他方法论的第一个方法,他的怀疑论与以往旧的怀疑论是不同的。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目的,他通过怀疑的方法确立了他哲学中的第一条原理:“我思故我在。”这赋予了怀疑论新的理论意义,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笛卡尔;普遍怀疑;方法论 怀疑的方法是笛卡尔方法论的第一个方法。当笛卡尔开始哲学“沉思”时就指出:“凡是我从前信以为真的东西,没有一件我不能加几分怀疑”。因此,要想确立起坚实可靠、经久不变的知识大厦,就必须尽可能地对所有的事物都予以怀疑,以彻底清除早先所接受的错误见解。他通过普遍怀疑,不仅怀疑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而且怀疑童年时期由于不能适当地运用理性而接受的许多偏见;同时他还怀疑物质实体和肉体的存在,最后甚至怀疑数学真理的可靠性和上帝的存在。正是在怀疑对象的广泛性的意义上,笛卡尔的怀疑被人们称为普遍怀疑。同时笛卡尔也明确,他的怀疑是一种方法上的怀疑,只是清除不确定因素的手段,其目的正是要确立无可怀疑的最确定可信的因素。 笛卡尔的怀疑是不同于怀疑论者的怀疑的。怀疑论者的怀疑是消极的,以怀疑本身为目的,否定一切。拒绝任何确定性的判断。而笛卡尔的怀疑则是积极的,怀疑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否认判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这一点笛卡尔自己在《方法论》中很明白;“我并不是模仿怀疑论者,他们是为怀疑而怀疑,并总是装出不可置否的样子。而相反,我的全部意图只是为了使我自己确定,并丢掉浮土和沙子,以找到岩石或黏土。”怀疑正是为了不怀疑,是为了达到新的确定,达到新哲学的牢固支点,在横扫一切陈旧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新世界哲学的大厦。笛卡尔的怀疑是革命性的,他的怀疑从怀疑感觉开始。他认为通过感官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对于那些即使只是曾经欺骗过我们一次的感觉都是不可信的;即便是手脚身体也可以是不真实的,因为在梦中这些都是可以如此真实地发生,所以梦是骗人的。笛卡尔的怀疑并没有止于此,他认为事物的性质、广延、数量、形状以及物理学、数学等科学也都是可疑的,他甚至还假设上帝是个骗子。可见笛卡尔的怀疑是多么地彻底。 黑格尔曾在《哲学史演讲录》中明确指出:“积极的哲学本身之中便具有着怀疑论的否定方面,怀疑论并不是与它对立的,并不是在它之外的,而是它自身的一个环节。”因而,笛卡尔不会满足于普遍怀疑之中,而是要克服和摆脱怀疑论。那么,笛卡尔是如何克服怀疑论的呢?他认为,要克服怀疑论,就必须通过怀疑找到确实可靠、无可怀疑的东西。笛卡尔首先确立了作为思维的主体的自我的存在。当我对一切进行怀疑时,发现“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可怀疑的。怀疑是一种思想状态,既然我在思想,就必然有一个“在想这件事的‘我’”,因为思想必须有思想的承担者“自我”的存在。这样,他就得出了“我思故我在”这条“连怀疑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的真理,并“把它当作我所研求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然而仅靠“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并不能彻底摆脱怀疑

笛卡尔思想

1、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 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对此,因为他的卓出成就使他的上帝的存在言论得到一时的风靡,导致人们思想的偏离,使那时的研究方向以及言论发生错误。 2、笛卡儿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他的关于自然哲学的思想对于人体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 器致使人们缺少了自主能动性。 3、笛卡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上述哲学思想。他同意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的某些科学观点。他否认真空的存在,但又同意原子论学说。笛卡儿对物理学的发展曾做出很大贡献。他论述了动量守恒问题,提出宇宙永远保持着同量的运动。他还推导出了抛

体的轨迹,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基本定律。在光学理论上他坚持光的微粒说和光是一种压力的观点。他所论证的光在密介质中比在疏介质中走得快的观点却被费马否定了。 他的对于真空的否认致使科学发展的步伐落后了好几年,对于光在密介和疏介中得传播速度的看法与论证导致了一段时间的人们的错误认知。 4、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虽然没这些思想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方法的论证,致使很多更简便的方法研究延后。 5、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史上天赋观念说的典型代表,他对天赋观念的理解既体现于起初提出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中,又体现于后来提出的“天赋观念潜在说”中。然而,最能反映其基本思想的,则是前者,即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目的和方法密切相关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笛卡尔曾明确表示,他要建立一种与经院哲学不同的、具有确实可靠基础和实际效用的哲学,以便帮助人们获得确定性知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支配自然、造福人生的目的。应该看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与近代经验论者培根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过,在通

11-12. 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

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 一、存在与此在 (一)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关于存在,历来有很多“成见”,正是这些成见造成了对存在的遗忘。这些成见主要有: 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一直是在种属的意义上理解存在的普遍性的。但“‘存在’的‘普遍性’不是族类上的普遍性。”这 表明:存在概念仍然是晦暗不明的。 2.存在是不可定义的。既然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不能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加以定义。存在的不可定义性并没有取消存在的意义问题,反倒使这个问题 愈加突出。 3.存在是自明的概念。西方语言就是“存在(是)”的语言,离开了这个“存在”,西方人根本无法言说。所以,存在被认为是自明的。这种所谓的自明 性恰恰遮蔽了存在的真实意义 (二)此在(Dasein,Being-there)的优先地位 1.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要把握存在的意义,就应当从一种存在者入手。 这种可以作为切入点的存在者不是一般的存在者,而是这样一种存在者: 它和存在本身有一种“存在”关系 2.这个存在者就是我们向来所是的那种存在者。“对存在的领会本身就是此在的存在的规定。”在海德格尔之前,康德和黑格尔等人倾向于用“Dasein” 指称任何(有限的)存在者。 鉴于近代以降“人”、“意识”、“主体”、“自我”等概念带有过多传统形而上学的烙印,海德格尔用“Dasein”这个在形式上就和“存在”(Sein) 有所关联的词专指人的存在。 (三)此在的与众不同之处 与其他存在者相比,此在有下述两个显著性质: 1.此在的存在是“生存”(existence)。此在的本质在于它去存在,在于“它 所包含的存在向来就是它有待去是的那个存在”。就是说,此在不是一种“现 成存在”,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存在。 “在这个存在者身上所能清理出来的各种性质都不是‘看上去’如此这般的现成存在者的现成‘属性’,而是对它说来总是去存在的种种可能 方式,并且仅此而已。”在一切存在者中,只有此在真正生存着。 2.此在的存在总是我的存在。这也和现成存在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现成存在 者的存在对这种存在者本身是‘无关紧要’的”。而此在则始终具有向来我 属性(mineness)。 海德格尔据此区分了两种存在状态:本真状态(authenticity)与非本真状态(inauthenticity)。当此在向着本己的可能性筹划自身时,它就 处于“本真状态”;反之,当它混迹于他人之中从而跟随他人为它选定的可

海德格尔哲学(张志伟经典)

海德格尔哲学——张志伟 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 《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林中路》《路标》 海德格尔的前期哲学将存在与时间联系起来,使形而上学-存在论呈现为完全不同的局面。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则探索了通往存在的不同道路。 结构: 一、存在问题 二、此在的世界 三、此在的沉沦 四、向死而在 五、海德格尔与老庄 一、存在问题 《存在与时间》(1927) 海德格尔前期思想的代表是《存在与时间》。《存在与时间》的出发点,也是海德格尔从现象学接受过来的思想,就是要破处传统西方哲学主客二元式的认识论框架,深入到主体客体分化之前更深层次的源始境域里去解决存在问题。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了,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领会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柏拉图 科学思维方式 通过抽象的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 (1)玫瑰花、牡丹花……“花”; (2)花、草、树、木……“植物”; (3)植物、动物……“生物”; (4)生物、非生物……存在物; (5)所有的存在物……“存在”。 作为主客二元式的认识论框架,科学思维方式看起来似乎越向上抽象越接近客观实在,而实际上归根结底封闭于主观性之中。而且存在是不可能通过无限的抽象获得的,不仅如此,存在与存在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面的问题,并不是抽象到最高的层面才会抽象出存在,实际上最高层次的存在物与最低层次的存在物都“存在”。 在的遗忘 存在是什么=存在物是什么 混淆了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别 存在(Sein,Being) 存在:Being-to be Sein-zu sein 存在=去存在 =生成的境域 =生生不已的源泉 那么,我们怎样追问存在的意义?虽然存在者都是因存在而存在的,但是一问到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所以必须从存在者入手追问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一种存在者,这种存在者与存在有“存在论”的关系,即是说,这种存在者是由存在规定的,它能够追问存在并且因它的存在而使存在显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向来所是的在者,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Dasein)。 一切在者都因存在而存在,但当它们存在时,存在却隐而不显了,唯独“此在”这种在者其本性独特,它始终处在“去存在”(zu sein,to be)的过程之中,因而它的存在就是存在的显现。我们不要把自己与自己的存在看作是两回事:我们始终存在着,存在在我们的行动中存在出来,显现了出来。因此,此在是存在的“澄明”或“林中空地”(Lichtung)。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 [内容提要]在一定程度上,海德格尔思想的意义可以被理解为是一项推翻笛卡尔哲学的努力。由?广延物体?入手,海德格尔揭示出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对世界的遮蔽,开辟了通向?此在?的路途。对?我思故我在?的剖析则昭明了作为特殊主体的?我?的确立过程及其哲学意蕴,清理出了笛卡尔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作为新时代形而上学的开端,笛卡尔的哲学导致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危机,海德格尔由此揭示出技术化的现代文明的形而上学根据,并为西方哲学开辟了新的视域。 在西方哲学史中,人们一般认为,笛卡尔的哲学打破了经院哲学对理性的禁锢,高扬了人的主体性,通过对?自我?的确认将哲学思维的触角由外部世界引向了人本身,因而具有转折性作用,产生过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在这方面,黑格尔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从笛卡尔起,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到了自己的家园,可以像一个在惊涛骇浪中长期漂泊之后的船夫一样,高呼‘陆地’。?[①] 海德格尔也认为笛卡尔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与黑格尔相反,在海德格尔看来,笛卡尔哲学恰恰是将人逐出了家园,人从此漂泊不定、无家可归。所以他对笛卡尔哲学持有批判态度。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全部海德格尔思想的意义可以被理解为是一项推翻笛卡尔哲学的努力,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贯穿于整个海德格尔的思想行程之中。 ?广延物体?与笛卡尔对世界的遮蔽 本体论意义上的笛卡尔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将心灵与肉体、精神与自然区分开来,海德格尔将笛卡尔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视为一种?世界?存在论(这里加了引号的世界表示作为能够现成存在于世界之内的存在者的总体的世界,即通常意义上的?自然?或?客观物质世界?),认为以后的种种存在论都活动在笛卡尔式的学理基础上,因此他首先对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进行了批判。 在笛尔卡看来,把握物体即存在者的存在就是把握作为实体的存在者的实体性,而要把握实体性又得借助实体的属性。实体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实体都有一种最突出的属性,它构成了实体的本性或本质,?物质或物体的本性,并不在它是硬的、重的、或者有颜色的,或以其他方法激刺我们的感官。它的本性只在于它是一个具有长、宽、高三量向的实体。?[②]这就是说,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广袤是物质实体的最突出的属性。这是因为物体的其它属性都是以广袤为其先决条件的,它们只能作为广袤的样式才能得到理解,而没有其它属性,广袤却仍然可以得到理解。 海德格尔抓住笛卡尔的?广袤?概念,指出笛卡尔实际上是把在物体一切变化中始终保持如故的东西理解为物体身上真正存在的东西。正是在对存在者的存在的这种理解中,笛卡尔将?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resextensa),这一规定构成了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的基本特征。海德格尔对这种存在论的前提进行了诘问。 笛卡尔将?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也就是以实体来理解?世界?的存在,?实体?(Substanti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中的ovδlα,是一个具有两义性的概念,它既可以指某种作为实体的存在者的存在即实体性,又可以指这个存在者本身即实体。笛卡尔所理解的实体?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③]。在其哲学中这样的实体有三种:上帝、思维物体、广延物体。其中上帝是无限的实体,是?非受造物?,思维物体和广延物体则是有限的实体,是?受造物?。作为两类不同的存在者,它们的存在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别。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澄清了它们所共有的存在的意义,才能对实体的存在作出存在论上的规定。但是笛卡尔回避了这一问题,根本不去追问关于实体性的存在论问题,认为

2016考试-98分笛卡尔及其哲学思想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代表人物。
1.0 分
? A、洋务派
? B、守旧派
? C、维新派
? D、亲日派
我的答案:C
2 在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之下,处于法国社会第二等级的是()。
1.0 分
? A、世袭的贵族 ? B、农民阶层 ? C、教会的教士 ? D、其他各阶层
我的答案:C
3 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间相互作用的地点是大脑中的()。
1.0 分
? A、大脑皮层 ? B、神经元 ? C、松果体 ? D、下丘脑
我的答案:C
4 托马斯·霍布斯是()国哲学家和政治学家。
1.0 分

? A、法 ? B、德 ? C、英 ? D、意大利
我的答案:C
5 以下哪项不属于笛卡尔的观念形态。()
1.0 分
? A、天赋观念 ? B、自由观念 ? C、外来观念 ? D、虚构观念
我的答案:B
6 笛卡尔的方法论思想中,第四条方法指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的检查和()的复查。
1.0 分
? A、全面,全面 ? B、全面,普遍 ? C、普遍,全面 ? D、普遍,普遍
我的答案:B
7 笛卡尔认为,在自然界中,()是唯一本源的东西。
0.0 分
? A、精神 ? B、灵魂

? C、生物 ? D、物质
我的答案:A
8 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
1.0 分
? A、西班牙 ? B、英国 ? C、法国 ? D、荷兰
我的答案:D
9 笛卡尔对()的证明是其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一个起点。
1.0 分
? A、极端怀疑 ? B、普遍怀疑 ? C、是否存在真空 ? D、人的灵魂和身体是一体的
我的答案:B
10()是笛卡尔一生当中的最后一部著作。
1.0 分
? A、《论世界》 ? B、《哲学原理》 ? C、《灵魂的激情》 ? D、《沉思》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自然哲学思想。概括分析其内涵,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成份:一是对自然加以自然主义解释;二是将自然本质数学化,提出数学天文学;三是从实体的角度考察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四是将世界逻辑化并进行相应的经验观察。所有这些对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哲学,科学数学化,原子论 Overview on main factions of natural philosophy of ancient Greek Abstract: the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k has proposed many thoughts on natural philosophy. Summarizing their connotation with abundant elements of scienc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firstly, naturalism explanation about nature; secondly, mathematicing the essence of nature and proposing Mathematics astronomy; thirdl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ings in substance aspect; fourthly, making the world logical and doing related observation. All of these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 Key words: natural philosophy, mathematicization of science, atomism 希腊哲学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的神话和自然宗教的世界观。希腊神话是一种把人和自然混沌不分的幼稚幻想的世界观。古希腊哲学同它最初分离就在于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排除拟人观而把自然万物当作在人之外的对象来对待。古希腊人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本身来了解自然、寻求客观的原因和理由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1]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最初的哲学只能是自然哲学。然而,人们关心的当然不只是自然,关心自然还是为了人类自己。人们创造的神话不仅包括自然,而且还包括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神话比最初的自然哲学包含着更全面的因素。哲学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胜过了神话宗教,但还需要继续从那里学习和吸取营养,从那里获得某种智慧,并使哲学的研究从单纯的自然转回到研究社会和人生。哲学是通过哲学家们分别研究了自然和社会和思维之后,才逐渐形成和成长起来的。 在古希腊,科学处于萌芽状态,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分开来,哲学家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以思辨和直观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开始探寻世界的成分、组成、形式结构和它的运行,深入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对自然的独特看法。这些看法中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思想成份,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倡导反思和扬弃,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先导。 一、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用自然的因素来解释自然的。必须明确的是,他所说的水不是我们现代自然科学所理解的水,也不是指万物的基本物质成分是水,而是指万物的开端、开始和起源是水,水是生命的本原,渗透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使宇宙成为一个有机体。根据他的这一命题,宇宙作为生长、生成、生活的生命整体的本质就揭示出来了。这种含义可从下面他的一段话中反映出来:“宇宙的心灵便是神,万物是活的,而且充满了精灵;正是通过基础性的水,宇宙的运动贯注着神圣的力量。”[2]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提出不是纯粹的猜测,是以一定的自然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他们的问题意识一代比一代强。尽管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有机生成论的自然观,尽管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们还远不是无神论者,很多思想还带有很强的早期神话的味道,但他们与神话的解

笛卡尔方法论及应用

笛卡尔方法论及应用 察右中旗一中沈平 笛卡尔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也是讨论方法论问题的一位大师。他专门写了一部书名为≤方法论≥的著作来表达自己的方法论思想。笛卡尔认为方法问题对人类太重要了,他说“那些只是缓慢地前进的人如果总是遵循正确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着然尔离开正确道路的人走在前面许多”。笛卡尔曾苦思冥想过一种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这种万能方法主要分如下三步: 1、把所有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把所有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3、把所有的代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当然,这种万能方法的每一步的完全实现都几乎是不可能。但是这一设想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比起千万个雕虫小技来仍要大的多。因为它虽不能保证解决每一个问题,但它却保证了许多问题的解决。例如,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遇到含有数量关系应用题,他总是想方设法了;列出一个或几个方程,列方程的过程实际就是由日常语言到代数语言的翻译转化过程,列出方程也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这正是实践了笛卡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所以笛卡尔方法论中一个最基本、最具体、在初等数学中应用最广泛的转化是把所有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或不等式问题)。 一般的方法论可以解决初等数学的如下三类问题。 1、求值问题; 2、求范围问题; 3、求关系问题。 下面我们分别阐述: 一、关于求值问题 一般地求n个字母的值至少要列出这n个字母为未知数的n个方程(多了也可以)组成的方程组。一旦方程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即不定方程,在解不定方程(组)时往往出现三种情形: ①不定方程有无数组解(有几个自由未知数); ②抓住方程的结构特征挖掘内含的方程使方程个数增加; ③抓住整除性和一些重要不等式由不等转化成相等增加方程个数。 例1、设θ∈[1、2π],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xcosθ+sinθ=0 ① x2+xsinθ+cosθ=0 ② 至少有一个相同的实根,求θ的值。 解:⑴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当且仅当 sinθ=cosθ ?=sin2θ-4cosθ≥0成立 sinθ(sinθ-4)≥0 sinθ≥4无解∴sinθ≤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