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 政府失灵

3 政府失灵

3 政府失灵
3 政府失灵

3 政府失灵与政府效率

学习目标

?了解政府失灵的几种情况

?了解政府失灵的原因

?如何解决政府失灵

?了解政府存在的理由

?了解政府效率及其条件

3.1 政府失灵

上一章我们讲了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当出现市场失灵时,就要靠政府行为来纠正这种失灵。比如有外部性时,政府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征税、补贴、明晰产权、合并企业等,来消除外部性,从而使个人边际成本和收益同社会边际成本和收益一致。在第二章我们也讲到由于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属性,政府对经济的适当干预可以减缓经济的衰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各国经济摆脱战争的影响并迅速恢复。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实行的混合经济体制,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另一方面又利用公共部门对市场行为实施规制,以匡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增进社会福利,保证经济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增长。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保证了经济高效、稳定运行。在庞大的公共部门中,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公共部门对经济所起的作用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

但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是总能发挥积极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如果政府出现失灵,还能指望通过政府行为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吗?显然不能了。由于政府失灵不像市场失灵那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所以本章拟用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说明政府失灵的几种情况以及政府失灵的原因,并讨论如何解决政府失灵。

3.1.1 政府失灵的表现

1.制定政策时出现失灵

政府通过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但是政策干预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一旦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没有足够的信息或判断能力保证政策所起的作用能够满足它的初衷,那么政策就可能事与愿违,或者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或者使问题更加严重,从而引起政府失灵。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以教育发展为例。我国教育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教育投资太少。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非常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因此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严厉批评。重视实物资本的投资而忽视对教育的投资不能不说是政府的失误。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投资教育就是为了提高科学技术的实力,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发展服务。另外,投资教育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既然是对“资本”投资就能增加资本存量,提高未来的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不同于实物资本,它具有持久的生产能力,还能不断更新,从而提高科学技术本身的水平。正是由于人力资本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所以投资人力资本比投资实物资本有更多的优势,其产生的收益是巨大的、长远的、持久的。

纵观全球,大凡经济增长迅速且又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资,西方各国以及日本都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对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全新认识使得这些国家在二战后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无论是从教育投资的总规模来看,还是从教育投资在GDP和政府开支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教育投资的回报是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点上日本可能更为典型,战争对日本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不亚于其他的亚洲国家。但是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所不同的是它在战后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资,这使得日本的技术迅速发展,经济也快速崛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本在经济上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强国。日本的家用电器、汽车和重工业产品在全球畅销。Sony,Panasonic,Honda等更是全球驰名的品牌。因此日本战后的发展充分地说明了投资教育对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大教育投资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能够稳

定经济。对教育的投资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稳定经济的运行。贝克尔在一篇名为《人力资本的时代(The Age Of Human Capital)》的论文中对这一命题进行了阐述。在文中,他提到美国现在的总投资中有70%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信息和研发的投资占到了美国GDP的20 9/6以上。技术是现代经济——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动机,而人力资本就是燃料。”1987年10月17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市场的股票价值下跌了22%,人们普遍认为又一场大萧条即将来临。但是贝克尔的判断却与其他人不同,他断定美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萧条。他认为人力资本占到了美国财富的3/4,而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会因为股票市场崩溃而受到较大的影响。金融收益和资本收益相互独立。股市崩溃只能影响非人力资本的价值,而这只占到美国财富的很小一部分。这样,总财富的损失可能只有一两个百分点。这可能会引起一点麻烦,但是不会引起经济大的衰退,受到影响的只能是一些奢侈品。事实证明贝克尔是正确的,美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三个月后经济恢复了正常。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投资教育,加大人力资本占总财富的比例能够缓解经济受到的冲击,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中国教育的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是在投资方向上的失误。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基本上是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政府加大高校投资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提高高校的办学能力并提高整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我们承认高校的确代表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投资高等教育的确能够加速我国科技发展的步伐。但是,只投资高等教育也不是出路。我们国家现在的问题是人口整体素质偏低,底盘太沉,不管怎么投资高等教育,精英占总人口的比例毕竟极小。如此少的精英难以承受民族复兴、国家腾飞之重。

从长远来看,初等教育比高等教育更重要。尽管从短期来讲,投资初等教育的确不像投资高等教育那样能够迅速获得回报。但是从长远来看初等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从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尚属于一种准公共物品,也就是说并没有走向市场化,这是由我国经济所决定的。由于高等教育投资成本较高,这就决定了国家办高等教育的能力有限,高等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国际上判断是否是大众教育的一个重要判据是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否达到13%。我国经过几年的扩招后大学生所占比例还是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光靠这批精英是很难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与高等教育不同,初等教育的投资成本较低,国家有能力让绝大多数的国人接受初等教育。尽管从文化层次上讲,初等教育比高等教育低,但是初等教育能够在全民范围内提高人口素质,而不像高等教育那样只能在很小一个面上起到作用。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后的优点很显然。首先是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初等教育能够保证比较公平的个人初始禀赋,让每个人都进人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用竞争的大浪来淘沙,而不是让劣等的初始禀赋灭杀一个人。另外,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还有利于解决人口问题,地区差异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

所以,我们在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初等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力度。现在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初等教育的发展,我们比较依赖于民间力量。从民问筹集资金办教育这条思路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也是长远之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对于私人部门来说,投资初等教育无任何利益可言。私人部门失去了投资初等教育的激励,投资力度也就非常有限。所以,过多地依靠民间那点绵薄之力是很难解决实质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初等教育的投资就只能更多地靠国家。

教育方面还有一个决策性失误可能就是高校扩招。前面讲了我国近几年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但是与此相伴的是高校的扩招。政府决定高校扩招的初衷是增大高素质人才或者说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年提出扩招也有短期的经济目的,即通过教育拉动国内需求,解决国内市场疲软的问题。现在看来,连续几年的扩招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比例有多大,是一个问题。另外,通过教育来拉动内需的作用有多大,

可能也是一个问题。相反,扩招的弊端却初露端倪,这一点恐怕是政府当年决定扩招时没有想到的。首先,扩招的速度超过了办学能力增长的速度。尽管国家对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是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大部分的资金用于了圈地、建教学楼、建宿舍等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而用于研发的资金却相对较少。也就是说扩招其实稀释了对高校的投资。大家都清楚,只有真正用于研发的资金才能提高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而投资于土地、建筑的资金所起的作用则较小。

办学能力的提高跟不上扩招速度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学质量的必然下降。一个老师给10个学生上课的质量和一个老师给100个学生上课的质量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可以这样说,扩招在稀释对高校的投资的同时也稀释了学校的教学能力。近年来,在整体水平上大学生的素质有所下降,这是一种悲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换来了大学生素质的下降。由于大学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素质下降是一种严重的损失,所以扩招的成本是巨大的。这两年,我国的科研实力下降、学术腐败严重,都和大学生的素质下降不无关系。

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判断能力,使得政府干预的结果不可预测而出现政府失灵的情况。除了这种情况以外,在政策制定时出现政府失灵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政府缺乏足够的智力和能力解决政策工具有限与具体问题无限的矛盾。也就是说,政府所掌握的政策工具是有限的,但是具体问题却很多。这样,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为由于政府缺乏足够的智力,而对政策工具与政策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楚,使得政策的应用张冠李戴;另一方面表现为由于政策工具的相对稀缺同时政府又缺乏政策创新能力,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找不到对应的工具来解决,最后只好用现有工具得过且过或者干脆就表现出束手无策。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市场发展成熟,各项制度都很完善,政府有着丰富的经验,可用的政策工具也比较多。相对而言,我国刚推行市场经济不久,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在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经验。我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很难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表现得游刃有余,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付。所以,在制定政策时,第二种情况的政府失灵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在我国,由于体制的约束,市场的不完善,可以利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就不如美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另外,在纠正微观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我国往往不能恰当地运用经济杠杆来调整、纠正,而更多的是采用诸如“一刀砍”这种强制性措施武断解决。例如,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对经济局部过热的纠正,对钢铁、水泥等领域的调整,在方法上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所有这些政策工具与具体问题的不对口最终导致的只能是政府失灵。

2.政府执行政策时出现失灵

上面提到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或者是缺乏足够的信息,或者是缺乏足够的能力,以至于不能正确预测政策产生的作用或无法用恰当的政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导致政府失灵。如果政府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恰当的政策,是不是政府失灵的问题就解决了呢?当然不是。政策执行过程是导致政府失灵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执行主体不同,政策执行时出现的政府失灵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政府自身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失灵。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政府的代理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失灵。就出现失灵的原因来说,一方面,政策的执行要求复杂的制度,制度的低效率以及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政府失灵;另一方面,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有可能遇到来自私人部门的阻力。私人部门和政府的讨价还价会导致政府的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本身,进而导致政府失灵。再有就是政府对其下属各机构的活动往往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因而各机构的活动是否按照政策制订者的初衷进行是很大一个问题。

相对来说,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失灵的情况要比政府自身出现失灵的情况更为普遍。政府的代理人一般包括下级政府和其他一些受委托的公共部门,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当数下级政

府。由于制度不完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作为委托人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其他代理人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监督出现问题,政策的执行就必然出现问题。

具体来说,代理人在执行时出现失灵大致有两个原因。一种情况是代理人有自己的利益目标,而委托人制定的政策与该目标冲突。于是,代理人可能不作为,甚至是采取与政策相反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在我国,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生动地反映了代理人对上级政策的异化。2003年,钢铁、汽车、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出现了局部过热的现象,中央三令五申要控制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并出台各种政策要求加强对贷款以及投资各个环节的资格审批。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利益,不顾国家整体的发展,将中央的政策置之脑后,保护当地企业,鼓励它们向过热领域投资,甚至亲自出面让银行给企业贷款。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政策得不到切实的推行,出现政府失灵。

再如对淮河水污染的治理,沿岸地方政府只看到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领导也只看到了个人的政绩。它们没有把眼光放在国家和全民族的利益之上,对于国家的规制政策,它们充耳不闻,对那些危害整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污染大户,它们听之任之,甚至是公开保护。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十年来,我国在淮河流域累计投入达193亿元,可是十年治理的结果是什么呢?最近水利部环境监测中心的调查表明,淮河污染严重反弹,193亿元资金可能付之东流,附近1亿多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本来用于纠正市场失灵的政策,由于执行出现问题,导致了更大的损失。

代理人在执行时出现失灵的另一个原因是代理人没有能力正确、彻底地推行政策。这种情况的政府失灵出现得非常频繁,在上传下达和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制度缺乏效率、信息传递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制度的僵化使得代理人无法在自己的行为框架内全面、高效地推行政策;另一方面,信息传递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政策在传递过程中被耗散、扭曲,以至于代理人无法正确地推行政策。

总的来说,与政策制定相比,政策执行也是出现政府失灵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政府自身在执行政策时出现了问题,还是政府的代理人在执行政策时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政府失灵。

3.1.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

出现政府失灵的原因已散见于前面对政府失灵现象的归纳中。在这里我们将做一个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在下一小节提出解决政府失灵的一些可能途径。通常,信息不对称、寻租、设租关系的存在、政府的偏好以及官员的素质都会导致政府失灵。

首先,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政府很难全面地把握遇到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在政策制定时会出现政府失灵。同时,信息不对称又影响政府对其各部门和代理人的监督,从而导致政策的执行阶段出现政府失灵。再就是信息不对称会引起政策在传递过程中的耗散,导致政策执行阶段的政府失灵。所以,信息不对称不仅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导致政府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寻租、设租行为会引起市场失灵,同样也会导致政府失灵。寻租、设租问题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都会出现。在政策的制定阶段,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个体的寻租活动会使得政府的决策偏离社会最优选择,推出的政策通常代表了寻租个体和游说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反映整个社会的偏好,代表全社会的利益。在政策的执行阶段,寻租活动会导致政策的执行缺乏效率或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本身。在前面所举的淮河水污染治理等问题中,很多污染大户就通过寻租活动干扰政策的执行,最终导致政府失灵,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政府的偏好是另外一个会引起政府失灵的原因。同个体一样,政府作为经济中的一个主体也有自己的偏好。政府失灵的相关文献并不认为政府是大公无私地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经济策划者,而是认为政府有自己的偏好和利益目标。事实表明,政府的确是存在偏好的。在前

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下级政府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当这种目标和上级的政策冲突时,下级政府就很可能作出与政策向背的选择,从而导致政府失灵。另外,在制定政策时,政府偏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春,湖南嘉禾闹得沸沸扬扬。当地政府为了修商贸大厦,开发商业区,推行各种强硬政策强迫当地居民拆迁,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和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个案例说明,政府的偏好在政策制定时起着重要的作用,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政府失灵。

导致政府失灵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官员的素质。官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政府的素质。而政府的素质又决定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通常,官员的素质比较低,他们既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因此他们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时往往表现无能。另外,有些官员把公共权利当作私人权利来满足个人偏好。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在这批官员中极为普遍。寻租、设租关系不仅使政策的制定或执行偏离社会最优,更重要的是导致官员腐败、世风日下,甚至是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

3.1.3 如何解决政府失灵

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政府失灵。因此,要解决政府失灵就必须针对它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认为,要解决政府失灵问题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政府体制改革。制度的改进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第一,制度的改进会使制度的效率得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政策在传递过程中的耗散问题。

第二,制度的改进有望在根本上解决各个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三,通过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官员的素质。

第四,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寻租、设租行为。

第五,通过决策制度的改革可以弥补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无能和盲目。

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上台以后提出政府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这是一个好兆头。决策制度向科学化、民主化的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政府在政策制定出现失误。此外,制度改革还有其他一些好处。因此,解决政府失灵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政府体制改革。

解决政府失灵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提高政府素质。提高官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政府的素质,从而减少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政府失灵。提高官员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方面是要提高官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政府的运作有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官员的道德素质,这样能减少寻租一设租,能减少官员腐败;最后,提高官员素质应该强调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有了正确观念,官员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才不会与社会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当然这也就能避免政府失灵。除了提高官员素质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策工具的创新以适应各种各样的问题、调整政府偏好使之与社会利益一致等都能从不同角度解决政府失灵。

对于我国的特殊情况,要解决政府失灵,政府的职能还必须实现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钱颖一教授曾指出,我国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把原来一个无限的政府变为一个有限的、有效的政府。具体来说,他建议我国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完成这一转变。一方面是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规制要有进有退,进退适宜。要抓住人世的机会放宽规制,给市场更多自由空间。其次,对特别是金融这样的领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强规制,以防范人世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冲击。再次,要改革司法组织体制,以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发展国内统一市场。最后,要约束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加强反腐败工作,营造平等的环境以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总的来说,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政府已不再是简单的守夜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扶植市场的发展,为竞争创造充分的环境,提供市场成熟的空间。当政府能够以此为目标,并

且在能力上与此相匹配时,政府失灵问题就能得到切实地解决。否则用失灵的政府来规制失灵的市场,最终将导致比单单的市场失灵更糟糕的后果。

3.2 政府存在的理由

政府,是重要的公共部门,它是通过政治程序建立起来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政权机关的总和,就我们国家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也应该属于这个广义的范畴。狭义的政府指的就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政府又是靠什么来存在的?这些问题已被几代政治学家们所论述。

3.2.1 有组织、有效率地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公平、健康和发展个人、家庭、社会团体和组织、国家、国际组织,已成为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如此众多的个人无法孤立地存在,他们以各种形式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由于利益、个性、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力量等的差异,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并不是一直都是平安无事的,冲突和争端在所难免。而事实上,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斗,只是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争斗而保持和平呢?理性的人类经过千百年的努力,达成这样的共识:建立规则和组织,以保障个体的安全。处于强势地位的集团组成阶级而占据组织中的统治和决策地位,主导着组织体系中的活动方向。人类的法律、法规、条约、规章、合同等,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它们形成了制度性的规则体系。除了这些刚性的规则,还有一些软的和潜在的规则,它们包括文化心理、道德伦理等。就一个现代国家来说,合法的政府就是要履行其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促进公平和发展的责任。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还要建立军队、警察、法院等组织,这些都是广义的政府。社会的健康也是政府努力的重要目标,吸毒、腐败,都是侵蚀社会肌体的毒素,政府有责任阻止它们的生长和扩散。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人类做了大量的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不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也正是政府创新的理由。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都需要政府。

3.2.2 弥补市场失灵

如上所述,配置稀缺资源的市场机制是人类发现的有效的好办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我们也承认,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比如公共物品,它们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但由于不能按照市场原则来明确成本和收益,所以,市场没有积极性来加以提供。但是人们又不能缺少基本的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就不能置若罔闻。政府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供社会所需的公共物品。还有外部性问题,如果没有政府的介人,那就乱了套了,污染废弃物的排放将无法遏制。事实证明,由于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规制,大大减少了人类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市场经济中价格信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是造成经济发展中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主要原因。失业、通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而困扰着我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是要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市场经济的本性就是竞争,而竞争就会引起将实力的较量进行到底的局面,由竞争引起垄断,而垄断具备影响市场定价的势力。这样就必然造成经济的效率衰减和社会的福利损失。政府依靠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各类公平竞争规范来规制微观经济行为,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还存在一个收入分配问题的挑战,由于人们在拥有生产要素的规模和质量上存在差异,从而无法避免地导致收入分配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公平。我们应该承认,财产存量、出身、教育程度、社会关系、身体状况、先天禀赋等,都影响并决定着提供要素的能力和进入市场与主流社会的机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只有适

当地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

3.2.3 体现纳税人的愿望和利益

政府一经建立,便开始运行,而它的运行是需要支付成本的,有时候,这种成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政府运作的全部经费来源都取自于纳税人的贡献。政府依靠强制性的税收法律来征收公共收入,以作为完成自身使命的经济基础和条件。

政府从纳税人手里拿钱,就得为纳税人谋利、为纳税人服务,否则就会引起纳税人的不满甚至反抗。而政府要希望可持续地从人民那里征税,就必须为人民提供机会,包括就业机会、投资机会、受教育机会、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人民大众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才是政府公共收入持续增长的源头活水。所以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是政府的明智之举。如果不懂得回报人民,多索取,少回馈,那就无异于竭泽而渔。历史上,很少有“苛捐”、“暴政”的当局而长命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乃是政府的长治久安之计。善于学习的政府,应该从自己的失误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制定更加开明的政策。过去,我国多年实行了“农业税”这个税种,现在看来,是开始退出的时候了。假如某地因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那用什么交“农业税”呢,没有税源的税种都是不合理的,而不合理的东西就应该加以取缔。政府有责任让自己的公民过上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为此,就必须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机会,使那些挣扎于社会底层的人摆脱绝望与困境,这样,就会减少和消除威胁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危险因素。

3.3 政府效率及其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政府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政府发挥其高效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3.3.1 制度优势

有经济学家说过,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而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不仅如此,有了制度还不行,制度还得要好。因为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效率。“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①可见,制度是效率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极大地刺激了经济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就证明了制度的重要性。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保持其优势,而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而与时俱进。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制度创新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政府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等,在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中建立高效的现代制度体系。新制度学派将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制度改革是目前许多国家的重要主题,不仅发展中国家如此,部分发达国家也一样。

3.3.2 官员素质

毫无疑问,好的制度还要靠好的官员去执行,所以一国的政治体系中,优良的官员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它们为了提高政府效率,通常都实行比较严格的文官制度来遴选国家公务员。那么,政府官员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呢?首先,就是正直而忠诚的品格。这本来是对普通人的要求,为什么还要对层次较高的公务员也提出这样的基本要求呢?这是因为,作为公共部门,政府必须能够公正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公务员

如果有失公允,就可能扭曲政府的公共政策而损害公众的利益。所以,对于公务员来说,职业道德教育是他们从业的第一课,而且要不断地就此接受再教育。由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有新闻立法且强调信息公开透明,所以官员违规和越轨的代价是沉重的,这也从外部制约了官员的行为。政府官员还要具备履行职业所必备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因此,对现代政府官员而言,某一专业的本科学历恐怕是基本条件;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这就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也包括外语)应用能力。

再就是官员的政策水平也很重要,不仅要有准确理解公共政策的水平,而且还要具备正确执行公共政策的现实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是需要专业化的训练和系统的实践的。现在,高等院校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学位,就是为适应这一客观需要而设计的。

3.3.3 偏好与利益

人是血肉之躯,谁都免不了有个性和感情,又由于人的出身、教育环境、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偏好都是千差万别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就必须关注人性和人的心理。同样,官员也有其偏好。不同的偏好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然会产生影响。然而,偏好是受利益制约的,由于利益是人们关心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公共政策中,利益是很难回避的事实。政策制定者通常是无法做到忽略自身利益而不偏不倚的。比如各单位制定的住房补贴、福利分配等政策中,很少有领导人吃亏的,即便是有,也不是普遍现象。有的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措施来提高轿车的使用成本,因为达到某种级别的官员其交通需求就归类为公务的范畴,所以成本高低并不影响他的利益。再比如,现在部分高等院校具有推荐免试直升研究生的权力,但如何执行是个问题。有一些学生反映,这项政策助长了分数主义和近亲繁殖,不利于形成良性竞争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这就涉及偏好和利益问题。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是市场经济的绊脚石,如果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造成效率损失。

3.3.4 信息与知识

政府的效率还取决于它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如果信息不充分,就不能准确了解决策的具体环境和人们的真实想法,这样情况下的决策是不可能完善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克服这种局面创造了条件,但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因为对于信息的归集和分析,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而忙于事务的官员们无暇顾及于此。上面已经谈到,知识对于政府效率也是重要的因素。管理经济的知识、处理国际事务的知识、危机管理的知识,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比如现在的经济立法当中,有些就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而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市场经济对我们来说是舶来品,有许多东西我们并不十分熟悉,虚心学习是应该的。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很自负,似乎他什么都明白。一个不虚心的人是不会进步的,而一个不虚心的民族同样不会进步。时下里不少地方政府有计划地选派官员到发达国家去学习考察,这肯定是个好做法,值得推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官员去了之后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钱倒是花了不少。学习重在效果,而不是形式。并不是到国外转一圈就解决问题了。另一种现象就是,现在一些官员热衷于学历和学位。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政府官员,坚持繁忙的工作岗位,还能够拿一个博士学位,这怎么说都不能令人感到真实。这种“特色”,在发达市场经济中是不多见的。我曾听说美国有退休的老人去自费学习大学课程,那是真正的求知若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积累很重要。

3.3.5 执政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把党的执政能力归纳为五种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些能力,

也可以作为政府执政能力的标准。不同的时代,要求政府具有相应的不同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就能够保证执政效率的提高。执政能力,是人民迫切需要的公共物品,政府执政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一个政府的卓越的执政能力,是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所以老百姓最期望为他们服务的政府是有能力的,而且还要开明、负责、亲民、廉洁、虚心。好的政府要知民心、恤民情、顺民意,而不是高高在上,沉浸于权力的恩威纵横之间,陶醉于浮躁的虚荣之中。离开了人民,你还能当谁的“官”呢?你本来是他们中一员,突然有一天你脱颖而出了,你怎么能不以更优秀的表现来报答他们呢?要知道,正是他们的谦虚和信任才给了你展示才华的机会,如此深厚的荣誉和重托是珍贵的激励,这会使你更加鞠躬尽瘁吧。你应该永远记住:你是公仆,而不是公爵。

2016年度整理完全政府经济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起点是()。 ·3.市场失灵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 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2.自然垄断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 为()。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 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 成因看属于()。 ·2.行政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 配政策是()。 ·2.平均主义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 大结论在于()。 ·2.政府失灵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 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3.美国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 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3.结构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2.进入障碍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 家是()。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 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2.积极性政策 4:不属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 的是()。 ·4.高效的产业政策 5: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 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3.结构性失业 6: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为()。 ·3.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7: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价值体 现是()。 ·3.平等 8:一般而言,现代政府支出规模主 要呈现为()趋势。 ·1.增长 9: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 为()。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10:我国当前新医改方案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 ·2.政府主导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传统的政治经济理论对市场失灵的认识和对完美政府的预期是失之片面的,政府机制本身同样存在低效率现象,即存在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如短缺或过剩,官僚主义,政府寻租活动等。 从其原因如下: 第一,从财政决策形成过程看,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需要通过投票机制表达为公共决策;或者通过投票选出代表,间接进行公共决策。然而,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首先,公共决策不足以反映全体成员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其次,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不可能与公共利益完全一致。再其次,受制于政治家的动机。 第二,即便政治家能够忠实的履行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职责,他们也受到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从而使财政决策的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而且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的利益集团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

出的,缺乏组织的社会大众则处于劣势地位,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如何防范和纠正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着重从三方面说明: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非理性。首先,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其次,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其效果与利润与私人部门作用相同。再其次,更经常采用私人企业承担公共事业的办法,即更多依赖于市场机制来生产某些公共产品或服务。 第二,改革公共决策制度。政府失灵的公共决策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因此要改革公共决策制度。首先,进行立宪改革,加强政府法治、规则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为政策制定一系列规则和程序。其次,完善表达民主表达的方式,发明新的政治技术,以使在众多的、相互对立的利益中,作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 第三,约束政府开支,抑制政府的扩张和浪费。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一定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从直接的、行政的、参与的、人治的管理转变到间接的、经济手段为主的、裁判式的、法治的、规范程序化的管理。提高政府市场化程度,提高政府效率。规范财政决策过程,约束政府开支,从根本上抑制政府的扩张。

政府_失灵_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学术界》(双月刊) 总第106期,2004.3 ACADEMICS IN CHINA No.3May.2004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杨 龙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政府在介入经济的时候,存在失灵问题。一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缺陷,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的不公平和失效现象,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投票、利益集团协商和精英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中都可能存在。三是政府行为的非竞争本性所附带的非效率后果,官员的行为既无成本约束,又缺乏利润动机。四是官员行为的官僚主义难以避免,原因在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双边垄断”关系。五是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倾向于“分利”,而不是增进公共利益。 〔关键词〕政府失灵;公共政策;官僚主义;利益集团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4)-03-0035-15 政府与其他政治组织一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政府失灵问题则在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现象时尤为突出。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体现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类是政府纠正市场失灵时产生的新问题,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等问题。另一类是政府自身行为的偏差,包括政府干预的范围过大或过度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不当、政府干预的目标不明确、政府干预偏离预期目标等。与此相关的还有所谓的“公共政策失败问题”,即由于公共政策的过程复杂,难以制定或执行良好的政策,既无法有效 作者简介:杨龙,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浅析政府失灵案例——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

浅析政府失灵案例——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 一、政府失灵的简介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二、鄂尔多斯房地产概况 随着呼包鄂城市群申请列入国家战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的鄂尔多斯具备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房地产市场在近几年呈现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还是商品房销售面积都处于全国前列, 2010 年鄂尔多斯各旗镇总人口只有 160 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 年底鄂尔多斯市中心区常住人口 66. 8 万人。若按照 67 万人口计算,仅 2010 年施工的房产就够为每个人提供 47 m2的住房。同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 535. 54 万 m2 , 这就意味着平均到市民,人均购买了约 8 m2 的住房,而同期北京的人均销售面积只有 0. 78 m2 。鄂尔多斯是新兴城市,市区人口较少,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 三、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现状 2011年5月,一则出自鄂尔多斯政府的消息称,2009年和2010年投资额分别完成219.4亿元和280.5亿元。5年来,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766.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2倍,年均增长47.2%,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鄂尔多斯市新开工1005.9万平方米住宅,加上前两年的续建项目,共有2225.3万平方米。房价却一直在下滑,鄂尔多斯目前房价以从高位迅速回落到3000/平方米上下。而此前,鄂尔多斯最贵的房子单价曾经高达2万/平米。2012年8月之后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停工的烂尾 楼和焦急的讨债着。滞销之中,房价纷纷下降,而降价成为许多房地产商的选择。但是连降价都不能收回当初投资时,资金链就会断裂,市场面临崩溃。 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原因分析 1.民间借贷体系的不健康发展 由于制度保障、机制安排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高利贷往往充斥着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纠纷常常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经济犯罪交织在一起,有的人甚至利用公众“暴富”心理将民间借贷异化为“炒钱”的游戏,一旦借贷者资金链条断裂,就出现老板或资金掮客的“跑路”现象,这对地方经济的稳定形成了强烈冲击。 2.产业结构单一 无论是在开发还是在销售层面, 鄂尔多斯的房地产业都维持着较高的杠杆率和融资成本, 如此高的融资成本,依然需要通过资金的源头———煤矿产业来消化。然而自 2010 年以来,煤炭价格的持续走低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寻租案例分析

《财政学》第一次作业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业寻租案例分析 学号 200621112 姓名马文琴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国际金融)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业寻租案例分析 一、政府失灵的简介 在行政国家中,政府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职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现阶段作为一个典型的次那个证国家,政府与民众的生活日益密切。所谓政府失灵是指当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低小或无效的情形。在我国政府失灵的表现主要有:政府机构的低效率,一方面是成本过高,一方面是浪费严重;政府政策失误,集中表现为信息是否充分可靠;另外,就是即将谈到的寻租现象。寻租,广义上泛指社会中各种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各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的活动,狭义上指政府官员动用行政权利追求既得经济利益的活动,他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息息相关。下面将对房地产业政府寻租,也就是狭义上的寻租,作出一定的分析。 二、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在经过1993~1999年的持续回落调整后,从2000年开始再次恢复上升趋势,2004年到2007年进入大幅度提升状态,虽然到2008年下半年,全国部分大城市商品房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北京等,但是持续的同比上涨趋势导致进入2008年房价已经维持在高位,而正是地产业这几年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吸引了开发商的眼球,同时使政府部门也逐渐增加了对房地产业的关注。政府部门的参与,一方面是为了发挥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稳定经济、收入分配的职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失灵的不可避免,政府也再不自觉地进入到了房地产行业的利益分配。 商品房售价上涨原因分析 首先,工程造价近年来的上涨,导致住宅和非住宅销售价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工程造价在住宅销售价格中占比较高,但从对销售价格的影响看,工程造价上涨对住宅与非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影响远小于土地价格上涨和其他因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从2000~2004年的数据来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600.6元,工程造价上涨277.5元,占销售价格涨幅的比重为46.2%,其余53.8%的涨幅是由工程造价之外的其他因素价格上涨拉动的。非住宅销售价格上涨561.2元,工程造价上涨186.8元,占销售价格涨幅的比重为33.3%,其余66.7%的涨幅是由工程造价之外的其他因素价格上涨拉动的。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路欣2064878 [摘要]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通过分析和研究转轨时期政府失灵 的原因,提出矫正政府失灵的措施,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制转轨中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关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式和力度等。研究政府失灵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为了矫正和防范政府失灵,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防范政府失灵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政府失灵市场职能 为了缓解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活动时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失灵或失效,政府职能的方向、性质、内容等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而更新。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职能,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关现象,防范和化解“政府失灵”现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法制尚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也不完善,例如曾出现的“苏丹红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大量不卫生的、有毒的食品充斥市场,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房地产开发中的投机行为泛滥,导致房价过高,普通居民难以接受;“山西的黑煤窑事件”严重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上述种种现象要求政府实施干预,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有效,有效的政府干预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本文试就“政府失灵”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效”,一般是指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缺陷、失误等的可能与现实所带来的代价。换句话说,它是指政府干预达不到弥补“市场失灵”的预期目标,或是虽能达到了目标,但其代价超过“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缺陷。对此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应当认识到,既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便产生了”。① 西方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滞胀”现象以及其他社会经济问题就是政府失灵的集中体现。杨龙就认为“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学者在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从原来关注市场失灵开始关注政府失灵并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针对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丁煌认为“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而唐兴霖也认为“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 ①[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就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就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四)失业问题 失业就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瞧,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瞧,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文摘: (1) 关键字: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对策性建议 (1)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一)公共物品 (1) (二)政府失灵 (2) (三)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二、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现象 (2) (一)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2) (二)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分析 (3) 1.“丛林法则”不足导致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低效 (3) 2.政府部门的“扩张本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3) 3.政府公务员的自利性诱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寻租”行为 (3) 4.公共物品供给决策过程的“公共性”缺失造成公共决策失误 (3) 5.公共物品需求多样性与政府供给方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3) 三、如何规避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问题 (4) (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4) (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4) 1.政府内部引入竞争 (4) 2.政府提供的部分公共物品实现市场化 (4) 3.打破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垄断局面 (5) (三)建立服务型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中文文摘: 我国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重要主体,然而在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供给行为低效化、利益化、法外化的不良特征,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政府失灵”。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政府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失灵”的现实原因。审视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的地位和问题,从而对我国政府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字: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对策性建议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公共物品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出发,了解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的低效问题。 (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1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1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2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1https://www.doczj.com/doc/854178293.html,/view/690856.htm(百度百科) ○1https://www.doczj.com/doc/854178293.html,/view/690856.htm(百度百科)

浅谈科教文卫支出的重要性

浅谈科教文卫支出 姓名:童小冬 学号:201005347 专业班级:2010级财本11班

浅谈科教文卫支出 【摘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愈来愈清醒的认识到,科教文卫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一成为我们的行动纲领。纵观世界各国的政府,无论在资金还是在政策上都大力支持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温总理说:“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上和道德力量上。就经济本身而言,没有科技支撑,人的素质的提高,经济就不可能有跨越和可持续的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就是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科教文卫财政支出支出政策支出分配方式教育体制医疗卫生服务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支出财政资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教文卫支出社会进步经济实力科技水平 【前言】: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教文卫支出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科教文卫政策是财政社会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保证与促进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科教文卫事业支出政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因此,如何促使科教卫事业财务运行机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减少损失浪费,就成为目前亟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当前科教文卫政策中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1)科教文卫事业包含范围较广,支出方面包揽过多。目前在现行体制下,科教文卫事业单位范围十分宽泛, 科教文卫政策是财政社会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保证与促进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科教文卫事业支出政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因此,如何促使科教卫事业财务运行机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减少损失浪费,就成为目前急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科教文卫支出即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经费支出。 科教文卫支出的必要性财政对科教文卫事业投入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教育是科学技术这种“第一生产力”的源泉和基础。 3、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水平与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科教文卫支出的内容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此外,还包括出版、文物、档案、地震等项事业费。 2、按支出用途划分,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人员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工资和津贴;公用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 教育是可以由微观主体提供(兴办)的,需要接受教育的人们也可以花钱“买”到这种服务。因此,教育原则上可以不必由政府予以满足。教育实质上只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在国家财力有限,广大社会公众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全社会用于教育的经费,应该由政府和享受教育的人们共同分担。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 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 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1.稳健性政策 ·2.积极性政策 3.紧缩性政策 4.中性政策 4:不属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的是()。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精)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摘要】根据中国国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个高效、廉洁、强力的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路线是使国内市场经济成功进入世界市场经济的可靠方针。所以只有政府和市场两者有效配合才能使中国经济腾飞,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府;市场;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运行方式还是在政府职能机构的构建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通过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结合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研究中国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原因、表现及救治途径。一、市场失灵⑴市场失灵理论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即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⑵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繁荣之时,也把罪恶、弊端和不幸统统释放了出来:残酷的剥削、欺诈、严重的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失业等等。它未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而带来的是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⒈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而且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⒉市场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导致市场垄断的出现。⒊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而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⒋区域经济不协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决策

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团体。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部政党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有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3)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

出租车规制案例(综合案例兼有市场和政府失灵有教学分析但缺少备选方案分析)

备注: 1.该案例显示了真正的政策分析是如何工作的,并把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理论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可以显示如何理解公共政策问题 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对于确定公共政策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麦迪逊出租车市场的规制 呈送:市长大卫·西斯路易斯(David Cieslewicz) 来自:莫里·阿斯金(M011y Askin)与凯蒂·克洛克(Katie Croake) 日期:2003年8月18日 主题:麦迪逊的出租车规制 行政摘要 与全国其他同类型城市相比,麦迪逊(Madison)的出租车费高于平均水平 造成高出租车费的原因是在麦迪逊市区所进行的出租车规制限制了对出租车市场鲁 进入。现有的规制政策反应了这样的事实:城市官员更注重保护现有出租车公司粤 利益,而没有考虑出租车使用者的利益与需求,也没有考虑出租车市场的潜在进i 者的利益。这个报告指出:城市应该废除出租车市场的主要进入限制,即“2{ 规则”。 通过对规制出租车行业的原理进行讨论,基于公平目标、效率目标、财务效盔 目标及政治可行性目标,我们对麦迪逊出租车市场的结构、出租车运营商、城市瑚 :j筐入限制。[2]这些限制导致了在过去的17年中,麦迪逊的市场没有出现 。:导致的后果是:竞争缺失,且麦迪逊的出租车费比国内平均水平高出近 F录)。 ’爱则、全市范围内的服务要求、高额的执照费用以及长时间的审批过程 :表资以及出租车公司的高运营成本。从更技术的角度说,这人为地提高了 :最香(minimum efficient scale of Operation),它意味着出租车公司面临的 一三们在不存在规制的市场上运作的成本。今天,高额的出租车费用和长时 :二司的进入,使得整个市场处于弱竞争状态。这个分析考察了是否那些降 i垡的替代政策能够提高竞争,并使得麦迪逊的出租车司机受益。

2018政府经济学网上作业03任务

政府经济学网上作业03任务 03任务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1776年亚当?斯密()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C. 《国富论》 2.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D.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3. 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论述的。 D. 萨缪尔森 4. 我国预算年度是()。 A. 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5. 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D. 预算编制方法 6. 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 最低 7. ()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B. 政府性基金 8. ()是指国家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可以在此幅度内自行确定一个比例税率。

C. 幅度比例税率 9. 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公共定价法?() A. 单一定价法 10. 按照()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A. 发行地域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属于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 B.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C.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D.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下列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A. 公共物品 C. 信息的不对称性 D. 外部效应 3. 下列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 A. 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 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4. 下列属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中的政府等公共部门与私人合作生产和供给的是()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失灵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以政治市场上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和政府行为的理论,政府失灵说是其核心内容。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政府政策和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扩张、寻租,其解决对策包括法制化建设、加强竞争和监督、约束税收和支出等内容。尽管公共选择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政府失灵说仍对今天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法制化建设和对公务员的激励。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原因;对策;启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共选择学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邓肯?布莱克被尊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的失败。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布坎南曾表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所谓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确定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学者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假定个人在参与市场活动和政治活动时,是以同样的价值尺度行动的,在这一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国家的决策过程是与经济市场类似的,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政治市场。人们在经济市场上通过货币交换私人产品,在政治市场上通过选票交换公共产品。经济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认为政治市场存在三级结构,在初级政治市场上,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在政策执行市场上,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选民向政府纳税。换言之,政党和政治家追求选票的最大化,政府部门和官僚追求预算的最大化,特殊利益集团与立法机构、官员形成一个“铁三角”,立法机构可以批准某一个预算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团从中获益。在“铁三角”的作用下,政府预算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政府失灵说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旨在用经济学方法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败问题。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有三个前提基础,分别是方法论个人主义、经济学的交换范式和经济人假设。所谓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是把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的个人同样作为集体行为的出发点,将个人的选择或决策当作公共选择或集体决策的基础。经济人假说,是把人看作有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认为个人天生追求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一直到这种追求受到抑制为止。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 公共选择学者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研究。丁煌认为“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唐兴霖认为“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致使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探索促进体育消费的对策.

探索促进体育消费的对策 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的特征 我国体育产业成长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当代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阶段。社会经济的转型不是社会制度转型,而是社会结构转型,即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具有如下特点: 1.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启动,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推动力量 这两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是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成功范例。我国实行的是渐进式的改革,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始终表现为一种政府倡导,试点推广的过程。在市场经济逐步发育成长过程中,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所以政府的有效干预是必须的,又由于还存在“政府失灵”,因而市场经济成长壮大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综观我国的改革历程,我们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却举步不前,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2.转型进程中的非平衡状态 从本质意义上说,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推进的现代化变革过程,经济和社会转型明显地表现为不平衡特点,甚至成为结构性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首先表现在地域上,即存在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梯形发展格局”;另外表现为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进步远远落后于城市;再次表现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我们国家社会改革滞后,社会事业欠发达,在某种程度上社会事业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 二、经济转型期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社会经济转型期体育产业的发展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体育产业与其他许多产业有着比较密切的产业关联度,在与其他产业的行业边缘交叉上可形成许多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 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节夫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部门关联数学模型(里昂节夫矩阵),借此模型,通过分析部门间产品的直接及多次间接相互消耗关系,可以定量计算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度,美国经济学者曾借此模型推算出体育产业与6个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 表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 与体育产业有产业关联度的不仅限于这6个行业,在美国经济结构现有的42个部门中,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被列为第8位,说明与体育有关联的部门较多。体育产业的产业关联性一方面表现为与其他产业的直接与间接的消耗关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行业边缘交叉上,可以形成许多新行业,积极发展体育消费可以推动这些新行业的发展。 2.体育产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政府失灵案例

黑龙江坑农事件中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 邬凤英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的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坑农、害农事件,(8月23日《华商晨报》)一开始不妨看做是一件“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当然有尽量压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的动机。由于和农民相比,商人们占尽信息、活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断定出售假种子的利益远大于风险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另外的约束,他们肯定会选择出售假种子。也就是说,如果放任市场运作,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坑农的事件将“此起彼伏”,“看不见的手”在制止这个问题方面,是完全无力的。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市场失灵”正好为政府作用预留了空间。所以,呼吁政府干预,严惩不法商人以杜绝假种子,在逻辑上也就顺理成章。农民凭着自己朴素的智慧也正是这样推理的,所以才有了200次上访。中国的最高行政当局以“总理批示”这一强有力的形式,直接介入此案。如果政府是一架运作良好的机器的话,事件到此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然而让所有观察者都大跌眼镜的是,政府在这里也失灵了。“总理批示”到了基层,居然被认为是过时了,不法商人依然逍遥复逍遥,假种子依然泛滥又泛滥。因此,这一“特大坑农案”可以看做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结果。 由此想起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诺斯曾经提出的一个很著名的“诺斯悖论”。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一个政府必须演化为一个有效、公正的契约第三方执行者。第三方强制实施,意味着政府应该强大到能有效监督产权、强制实施契约。”但他同时又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一个政府一旦具有了这样强制的力量,那么,那些管理该政府的人便会利用这种力量来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以牺牲社会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通过前面对“假种子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发现,我们也遭遇到了“诺斯悖论”:一方面,要杜绝假种子,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为此,我们不能不加强各级政府官员的权力。但另一方面,正因为各级政府官员手中具有了这种权力,使得他们又成了不法商人争相“寻租”的对象,于是,他们中不少人就利用这种权力收取贿赂,而对落实法律、法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连“总理批示”也可以宣布“过时”而不再执行。如此,假种子泛滥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