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课稿】二次根式的乘法

【说课稿】二次根式的乘法

二次根式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3.使学生能联系几何课中学习的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和应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2.难点: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化简和运算都是围绕其进行的,而运用此性质计算化简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混合运算的基础.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通常与如勾股定理等几何方面的知识综合在一起.

本节难点是掌握和应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积的算术平方根在应用时既要强调这部分题目中的字母为正数,但又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字母只表示正数的片面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与根式的乘法公式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综合应用性质或乘法公式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一定要满足.

三、教学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类比的方法,讲授与练习结合法.

1. 由于性质、法则和关系式较集中,在二次根式的计算、化简和应用中又相互交错,综合运用,因此要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脉络清楚,条理分明,在教学时就一定要逐步有序的展开.在讲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时可以结合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让学生把握两者的关系。

2.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及比较大小等内容都可以通过

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一组具体的式子,引导他们做出一般的结论。由于归纳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例子的研究,从表象到本质,进而猜想出一般的结论,这种思维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认识、研究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培养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下面的例子:

于是可得到:

又如:

类似地可以得到:

由上一节知道一般地,有a b ?=b

a ?(a 0≥,

b 0≥);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会发现 b a ?=b a ?(a 0≥,b 0≥) 也成立.

(二)新课

积的算术平方根.

由前面所举特殊的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地,有

(a ≥0,b ≥0).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要注意a ≥0、b ≥0的条件,因为只有a 、b 都是非负数公式才能成立,这里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必须a ≥0、b ≥0.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下面启发学生从运算顺序看,等号左边是将非负数a 、b 先做乘法求积,再开方求积的算术平方根,等号右边是先分别求a 、b 的两因数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两个算术平方根的积.根据这个性质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恒等变形。

例:化简,使被开方数不含完全平方的因数(或因式):

(1)12 (2)34a (3)b a 4

说明:

1、当所得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的因数(式)中,有一些幂的指数不小于2,即含有完全平方的因式(数),我们就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用2a =a (a 0≥)来化简二次根式.

2、 (a ≥0,b ≥0)可以推广为 (a ≥0,b ≥0,c ≥0) 化简二次根式的步骤:

1、将被开方数尽可能分解出平方数;

2、应用b a ?=a b ?(a 0≥,b 0≥)

3、将平方项利用2a =a 化简.

小结:

1、积的算术平方根与二次根式的乘法的互逆性;

2、灵活应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及化简二次根式。作业: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