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

1、裂缝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很复杂的。按其成因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类;按其形式分则有纵向

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形成的原因不同。裂缝的

分布形式也不一样。

2、麻面

面层沥青用量不足,矿料级配粗或嵌缝料规格不当,以及在低温、雨季施工时路面未能成型,致使粒料脱落,既形成麻面。

如处理不及时,往往由于麻面渗水,沥青面层碎裂,可发展成

为松散。

3、松散

松散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其原因是使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少,与矿料的粘附力不足;或沥青加热过高失去粘性;或所用矿料过湿、铺撤不匀以及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牢固粘结所致。基层或土基湿软变形,也可导致松散产生。

4、坑槽

坑槽是由于路面松散、龟裂等破损,或被梨铲、履带车铁轮车砸伤后未及时进行修复,在行车作用下不断扩展恶化而形成

的一种路面损坏。对于路面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

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通常可有3种情况:

(1)均匀沉落:是由于路基、路面在自然因素和行车作用下,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表现,这种沉落不会引起路面的破坏。

(2)不均匀沉落:由于路基、路面不密实,碾压不均匀,在水的侵蚀下经行车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变形。

(3)局部沉落:由于路基下原来有墓穴、枯井、树坑、沟槽或填土路基碾压不密实,当受到水的侵透时而引起的变形。

6、车辙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损坏形式,多半是发生在实行渠化交通的高等级的公路上。路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由于路面的磨损,路基与基层的压密、沉降,特别是高温季节下沥青面层的压密和侧向流动隆起,使路面沿行车轮迹逐渐产生纵向带状凹槽的车辙变形,在车道横断面方向上多呈W形,个别也有呈U形的。当车辙达到一定的深度,辙槽内就会积水并影响车速和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因此就必须采取措施处治。

7、泛油

泛油多数是由于沥青面层用量过大、稠度太低或热稳性差等原因所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层铺法沥青路面的嵌缝料散失过多,在气温转暖后,在行车作用下多余沥青溢至表面形成。泛油使路面在行车时产生轮迹和粘轮现象,并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周围环境。

油包是由于局部泛油处理不当,细粒过多,沥青含量过大,或因沥青滴流在路面结成油污而形成面积不大的包状物。

9、拥包

拥包是由于沥青面层中沥青含量偏高,粘度和软化点偏低,矿料级配不良,细料偏多,空隙率太低,致使面层材料自身的高温抗剪强度不足,或因基层含水量过大,水分难以蒸发而滞留于基层表面,或基层浮土清扫不净、粘土沥青洒布不合要求等原因影响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结合,造成层间抗剪强度的不足,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使路面产生推拥、挤压而在路面两侧或行车道范围内所形成的一种局部的不规则隆起变形。

10、波浪

波浪是路面表面沿纵向形成成片的有规则的凹凸起伏的一种变形。波浪的产生,一是由于拥包未能及时处治,在行车作用下逐渐演变发展所形成;另外,在层铺法施工的路面中,由于沥青洒布不匀时形成油垄,沥青多处矿料厚,沥青少处矿料薄,经行车不断冲击、振动使其发展而造成。

11、脱皮

脱皮是沥青面层在行车作用下产生大块的片状剥落现象。

12、啃边

路面宽度过窄,边缘强度不足,路肩碾压不密实,路肩和路面衔接不当以致路肩积水渗入使其湿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边缘破裂

剥落,并逐渐向路中发展而形成啃边。

13、滑溜

滑溜主要起因于路面光滑,这是由于路面在行车水平力的作用下表层骨料被磨光或沥青路面泛油所造成的。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标签: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0 引言 瀝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 路面设计 1.1 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我县一条沥青路面砼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碾压法施工,又是雨季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严重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只好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借方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大投资,现该段沥青路面破坏较为严重,已多处修补。 1.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我县在加快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路面工程,但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处理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处理 摘要:当今,我国的公路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早期修建的一些公路也开始进行大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破坏治理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路基路面常见破坏及其原因作了简单分析,提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破坏治理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路面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受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 关键词:路基路面破坏成因处理对策 Abstract:Today, China’s highway career entered the new era, the early some o 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re also beginning overhaul, highway roadbed projec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roadbed damage and its reason common simple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roadbed management strategy,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road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by water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influence, and it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roadbed drainage engineering. Keywords: roadbed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cause damage 1公路路面破坏及其成因 1.1路面不平整 公路竣工后开放交通,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的不平整。造成不平整的原因与填土高度和地基内部各层土的压缩系数都有关系。由于软土地基引起路面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得路面纵断面产生大的变形。施工期太短,在软基还没有固结沉降达到稳定时就开始铺设沥青路面也是造成路面不平整的原因之一。 水破坏造成的路面变形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几种不同情况:首先是由于沥青混凝土公路下层密度较上层要高,当雨水来袭时,它能够很快的进入空隙较大的表面层,在高密度下层的阻挡下一直滞留于上层就开始产生水破坏,路面开始产生圆形坑洞;当雨水较多,有足够的时间和份额进入到中面层,中面层就开始遭受破坏,表现为:该层沥青混凝土强度变弱,沥青剥落,当车辆经过路面会使上层面产生网裂形变;最后雨水会进入到底面层,如果做了下封层但质量不好,进入底面层的水将会直接滞留在基层顶面。车辆经过产生压力,会使得滞留水首先冲刷路面的水泥细料或二灰细料,在其泵吸作用下,沿途的沥青混凝土碎石上的沥青剥落,轻者表面产生网裂变形,重者很快产生坑洞,使得洞中产生积水。所用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是水破坏的重要内因。另一重要内因是片面强调路面的平整度,忽视了压实度。第三个重要内因是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大。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参考模板)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 1、裂缝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很复杂的。按其成因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类;按其形式分则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形成的原因不同。裂缝的分布形式也不一样。 2、麻面 面层沥青用量不足,矿料级配粗或嵌缝料规格不当,以及在低温、雨季施工时路面未能成型,致使粒料脱落,既形成麻面。如处理不及时,往往由于麻面渗水,沥青面层碎裂,可发展成为松散。 3、松散 松散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其原因是使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少,与矿料的粘附力不足;或沥青加热过高失去粘性;或所用矿料过湿、铺撤不匀以及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牢固粘结所致。基层或土基湿软变形,也可导致松散产生。 4、坑槽 坑槽是由于路面松散、龟裂等破损,或被梨铲、履带车铁轮车砸伤后未及时进行修复,在行车作用下不断扩展恶化而形成的一种路面损坏。对于路面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 5、沉陷 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通常可有3种情况: (1)均匀沉落:是由于路基、路面在自然因素和行车作用下,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表现,这种沉落不会引起路面的破坏。 (2)不均匀沉落:由于路基、路面不密实,碾压不均匀,在水的侵蚀下经行车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变形。

(3)局部沉落:由于路基下原来有墓穴、枯井、树坑、沟槽或填土路基碾压不密实,当受到水的侵透时而引起的变形。 6、车辙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损坏形式,多半是发生在实行渠化交通的高等级的公路上。路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由于路面的磨损,路基与基层的压密、沉降,特别是高温季节下沥青面层的压密和侧向流动隆起,使路面沿行车轮迹逐渐产生纵向带状凹槽的车辙变形,在车道横断面方向上多呈W形,个别也有呈U形的。当车辙达到一定的深度,辙槽内就会积水并影响车速和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因此就必须采取措施处治。 7、泛油 泛油多数是由于沥青面层用量过大、稠度太低或热稳性差等原因所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层铺法沥青路面的嵌缝料散失过多,在气温转暖后,在行车作用下多余沥青溢至表面形成。泛油使路面在行车时产生轮迹和粘轮现象,并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周围环境。 8、油包 油包是由于局部泛油处理不当,细粒过多,沥青含量过大,或因沥青滴流在路面结成油污而形成面积不大的包状物。 9、拥包 拥包是由于沥青面层中沥青含量偏高,粘度和软化点偏低,矿料级配不良,细料偏多,空隙率太低,致使面层材料自身的高温抗剪强度不足,或因基层含水量过大,水分难以蒸发而滞留于基层表面,或基层浮土清扫不净、粘土沥青洒布不合要求等原因影响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结合,造成层间抗剪强度的不足,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使路面产生推拥、挤压而在路面两侧或行车道范围内所形成的一种局部的不规则隆起变形。 10、波浪

沥青路面推移拥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推移拥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2008-07-31 04:14:41) 分类:道路施工标签:混合料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层杂谈 沥青路面属柔性路面,它具有行车舒适、振动小和噪音低等优点,在我国的公路路面中占绝对的比例。但就已建公路而言,有相当部分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功能,存在使用期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问题。有的路面第一年建成,当年或第二年就出现部分推移和拥包,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在社会和经济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影响。 1、沥青路面推移拥包的现象 沥青路面的破坏有很明显的阶段性。从现象上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整度有很小的变化,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路面出现波浪式皱纹;第二阶段平整度明显变差,路面出现一个挨一个的直径5cm~20cm的小疙瘩;第三阶段是开裂、推移拥包阶段,路面上出现与路中心线成20°~50°夹角的裂缝,锐角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路面边缘出现一隆起带,隆起带内混合料粘结性差,呈松散状。 2、沥青路面推移拥包的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产生推移拥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交通量的大小、车辆超载情况温度、路线线型、路面设计、路面材料、路面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水平等。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超载30%时.换算系数为满载的3.131倍超载60%时换算系数为7.725倍,超载100%,时换算系数为20.393倍。在沥青路面运行早期,沥青混合料中的颗粒构成尚不稳定,处于微移动阶段,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抗弯拉强度及抗冲击强度均没有达到最佳值。而早期重型车的通行使结构层的拉应力远远大于沥青面层的抗弯拉强度.经车轮重复碾压,形成车辙,出现推移拥包,直接导致沥青路面的稳定性破坏。 2.2路线线型对路面的影响 通过几年来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详细观察,往往是在山岭重丘纵坡较大路段、平曲线半径较小路段和长直线进入小半径平曲线的缓和曲线路段最易出现推移拥包。原因是在纵坡较大路段受重力的影响,使该路段的剪切力比其它路段明显偏大;在小半径平曲线路段,按规范设置超高,往往由于计算行车速度与实际行车速度有差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平曲线成45°夹角处剪切力偏大,在长直线末进入小半径平曲线前,往往要刹车减速,也导致路面剪切力偏大。当剪切力大于路面结构层的粘结力时,导致路面发生推移拥包。 2.3路面基层对路面的影响

路基的常见病害

路基的常见病害之一 路基沉陷与防治 姓名:董云鹏 道路桥梁08—8班 学号:0802090833

路基的常见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与防治 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修建的规模日益扩大,工程界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工程人员对路基的设计和施工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明确路基沉降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造成路基沉陷的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提高路基使用耐久性确保公路交通安全。 关键词:路基沉陷分类;病害分析;防治方法 引言:道路的路基部分由于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路面,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路基的病害大致有路基沉陷,边坡滑塌,剥落碎落和崩塌,沿山坡滑动,不良地址和水文条件造成的破坏等。下面研究路基病害中最常见的沉陷。 路基沉陷的定义是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沉陷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所以基于这两条研究路基沉陷的着手点一个在路基,另一个则是路基下面的土基。 路基沉缩的原因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湿综合作用之下,引起路基沉缩。土基的沉陷原因是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承载能力极低,路基修筑前未经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 路基的三种形式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三种。路堤(路基设计高程高于天然地面高程)是填方路基;路堑(路基设计高程低于天然地面高程)是挖方路基;半填半挖顾名思义兼有路堤和路基二者特点。无论路堤还是路堑都是建在土基之上,所以都得考虑的是土基的沉陷问题。除了这个共性问题外,也有各自的区别与侧重。既然路堤是填方路基则首要考虑填料的原料与压实等;路堑既然是挖方路基则首要是固有路基土的压实等。半挖半填就参考兼顾二者即可。具体防治路基沉陷的办法如下: 对土基的沉陷防治: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处理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处理 发表时间:2018-07-09T16:47:27.5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作者:鲁治含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建设以及交通主要载体公路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城市道路的路面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路面出现的裂缝情况很容易影响车辆的运行。 丹东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省丹东市 11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建设以及交通主要载体公路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城市道路的路面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路面出现的裂缝情况很容易影响车辆的运行。文章主要对沥青公路路面出现裂缝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处理 引言 由于城市交通量的日益加大,城市道路负荷也随之加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道路的舒适性是不能更改的硬性指标。所以,研究道路病害的形成原因、预防道路病害的形成对道路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丹东地区每年道路维修量较大,故对此问题须引起重视。 1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1设计原因 ①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无法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以至沥青路面产生裂缝。②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1.2材料因素 ①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②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③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④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 1.3气候因素 ①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②半刚性基层在铺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 ③基层混合料的离析或辗压不密实及机械组合不合理,造成基层上部细粒料上浮,形成强度较弱的薄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产生龟状裂缝。④半刚性基层养生不当直接影响干缩裂缝的产生。⑤半刚性基层养生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洒铺封层或透层油,随着暴晒时间的增长产生干缩裂缝。⑥施工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⑦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温度低,内部较热,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易引起路面表面切断。⑧施工接缝处理不当、碾压方式不正确易产生横向裂缝。 1.4超载因素 ①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②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低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③由于超载,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④由于超载,车辆在上下坡、刹车时将加速沥青路面层的剪切破坏。裂缝的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的原因很多,因此成为一个综合段治理的问题,只有在设计、选材、施工、维修、护理等多方面充分考虑防裂的问题,才能更有效地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 2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2.1病害处理 2.1.1面层灌缝处理 在裂缝出现早期,采取面层热沥青灌缝处理,一段时间内能很好的防止裂缝继续恶化,保护路面结构层不被破坏。由于道路车流量逐年的不断增加,加上不同季节的气候因素因此面层灌缝处理需周期性进行,才能防止裂缝再次出现。 2.1.2裂缝开挖处理 对于冒浆严重裂缝(裂缝宽度大于1cm),采取裂缝开挖封堵处理,在中面层以下选用大粒径沥青碎石做填补料,能有效的防止基层裂缝再次引起面层开裂。此种方法修补后,一般不会再次出现反射裂缝。 2.1.3地基处理 上述两种方法如果效果不明显,可能是基层出现了问题,还需对基层进行特殊处理,控制其不均匀沉降后再行灌缝或裂缝开挖处理。 2.1.4灌缝、封缝处理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为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应及时进行灌缝、封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应洒布粗砂或3~5mm的石屑。沥青路面灌缝受开槽深度,槽壁干燥度、清洁度、施工气温、灌缝材料等因素影响。灌缝前,必须进行铣缝开缝,同时用吹风机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有效保证封缝材料与缝壁的充分粘合。 2.2路面修复、翻修与重建 路面修复是指对于出现局部轻微损耗的道路沥青路面进行养护,包括坑槽修补、车辙填补和局部铣刨罩面等技术与措施。路面修补技术有多种,常见的有挖补式、热烘式和喷射式。挖补式是最原始的修复沥青路面方法,首先将病害沥青路面开槽成型,然后将病害边缘切割成阶梯形状,清理病害,最后投入沥青混合料。该方法的优点是病害清除彻底,缺点是施工过程繁琐,恢复交通慢。热烘式修补法是利用红外加热路面其中热烘式利用加热技术,现场将原有沥青路面加热,同时喷洒乳化沥青,实现旧料和新料的有机融合,新旧路面实现热接缝。喷射式是一种全新的沥青路面修复技术,采用高压喷射,将乳化沥青与骨料有机融合,均匀地喷洒在沥青路面的坑槽中,具有无需碾压、粘结性强、恢复交通快等特点。当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出现大面积严重病害时,就必须要进行路面翻修了。常用的沥青路面翻修措施包括路面再生和铣刨重铺。其中路面再生技术对病害路面进行翻挖、破碎,加入配比合适的稳定剂,搅拌后用于道路基层,路面再生的关键是沥青再生。如果道路沥青路面受到结构性破坏,就需要对基层、面层甚至路基进行重建。主要路面重建技术为路面铣刨重铺和全深式再生。 2.3路面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可以有效防止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延长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在道路沥青路面没有出现结构性破坏时,

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精选文档

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 精选文档

公路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及换算系数 注:路面综合破损率(DR )100/100/??=?=∑∑A K D A D DR ij ij 路面状况指数(PCI ) 412.015100DR PCI -=(水泥混凝土路面,;砂石路面,)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

一、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标准 1.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标准 (1)沥青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及路面状况的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1 的规定。 平整度、抗滑性能及破损状况的养护质量标准 表4-1 注:(1)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的平整度方差б:沥青碎石、贯入式应取低值,沥青表面处治取中值,碎砾石及其它粒料类路 面取高值; (2)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的平整度三米直尺指标:沥青碎石、贯入式应取低值10,沥青表面处治取中值12,碎砾石及其它 粒料类路面取高值15; (3)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可参照高速,一级公路的质量标准。 (2)沥青路面强度的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2 的规定。 沥青路面强度的养护质量标准 表 4-2 (3)沥青路面车辙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3 的规定。 沥青路面车辙养护质量标准 表4-3 注:对于其他等级公路不对车辙深度作要求。 (4)沥青路面应保持横坡适度,以利排水,各种路面类型的路拱坡度宜符合表4-4 的规定。 沥青路面横坡度 表4-4

注:对于高速、一级公路路拱横坡的养护标准可视情况比表列值低% ,其他等级公路的路拱横坡可视公路等级的情况比《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中相应得设计值低% 作为养护标准。 2.大修、中修、改建、专项工程的质量标准 (1)对沥青路面采取大修补强、中修罩面、改建及实施专项养护工程时,除参照本技术规定外,还应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1)规定执行。 (2)沥青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路面状况、强度、车辙及路拱横坡度的养护,若达不到表4-1~表4-4的规定标准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处治予以修复,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养护材料要求 1.基本要求 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材料主要有道路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等 沥青材料,以及各种规格粗细集、填料等砂石材料。这些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 和稳定性,以承受车辆的作用和抵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种维修养护材料都应进行必要的试 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材料的技术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公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这些材料的试验应遵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试验规程》(JTJ052),《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 程》(JTJ058)的规定执行。 三、路面使用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1.路面现有使用质量评价的内容 包括:路面破损状况、平整度、强度及抗滑性能。各项评价内容所用的指标及其关系如图4- 1所示。 指标 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图4-1 评价指标关系图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摘要:要避免路基病害的产生对路面造成的早期破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治理和预防路基病害的产生。本文就如何针对路基常见病害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病害分析处理 在公路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病害中,路基病害是最常见,治理难度也比较大,在增加养护费用的同时还使公路的寿命大大缩减。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1路基常见病害分析1.1 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 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而这种沉落是不可恢复的。它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沉 陷两种。(1) 路基本身引起的沉陷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夹层等因素,在荷载等的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的竖向位移和变形。(2) 地基的沉陷是由于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土基的承载能力极低,填筑路基前未对原天然

地面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的路基下沉。(3) 边坡滑塌路基边坡滑塌也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溜方与滑坡两种。①溜方: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②滑坡: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路堤边坡坡度过陡,或边坡坡脚被冲刷淘空,或填土层次安排不当是路堤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1.2 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若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在路基自重的各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整个路基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1.3碎落和崩塌碎落和剥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的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大块岩石脱离坡面称为崩塌。碎落和剥落物堆集在路堑边沟里,影响边沟排水,路堑地段如果排水不畅,又将引发其它路基路面的病害。1.4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如泥石流、冻土、盐渍土、溶洞) 和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大暴雨) 等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破坏。 2病害的处治措施 2.1坍方及其处治 路基挖方边坡和靠路陡崖上的岩土体失去稳定,向路基塌落的现象称为坍方。坍方按其成因和特征主要有五种。①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 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相应的规定使用。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第1.0.3条的规 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 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 查的 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3.1.3选用。 第3.1.4条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其他标号的沥青及稀释剂进行掺配,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应由试验室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施工时配制成的沥青,应由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第3.1.5条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3.1.5的规定.加热后的保温时间宜为:道路石油沥青不超过6小时;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当天加热的沥青宜当天用完,避免对沥青多次加热。 在城市沥青厂中,沥青在贮油池中的保温温度,一般石油沥青宜为80~110?;煤沥青宜为70~90?。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斯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此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我国的绝大部分高速公路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公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现有高速公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常常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在当前公路建、养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类型1、1 桥头跳车桥头跳车一般是台背填土压实不足,导致填土在台背后数十米围下沉。其特征为:沉降在行车方向是渐变的,延续距离相对较长,路面的整体强度未受破坏,路表面也少有损坏,但行车时具有明显的“波浪”感。 1、2 沉陷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高填方地段)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 1、3 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 1、3、1 横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

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一般认为这种裂缝不可避免,对路面的整体性没有损害。 1、3、2 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如发生在半填半挖处的裂缝。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有时,车辙边缘也会有纵裂缝。 1、3、3 龟裂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基层软化,稳定性不良等原因引起的,沥青路面老化变脆,也会发展成网状裂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下。 1、4 车辙变形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 1、4、1 结构性车辙由于荷载的作用,发生在沥青面层以下包括路基在的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这种车辙宽度较大,两侧没有隆起现象,横断面成凹字形。 1、4、2 磨损性车辙由于车辆不断地磨损路面,特别是大量重型超载车辆渠化行驶在主车道上,磨损路面也会形成车辙。 1、4、3 流动性车辙在高温条件下,车轮碾压反复作用,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这种车辙一方面车轮作用部位下凹,另一方面车轮作用甚少的车道两侧反而向上隆起,在弯道处还明显向外推挤,车道线或停车线因此可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摘要] 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只有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分类以及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处治措施,达到及时处治路面病害,确保公路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的目的。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 1.宁夏沥青路面破损种类 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并具有坚实、耐久、平整、良好的抗滑、防渗、耐疲劳的性能和抗高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短时期内还无法杜绝,开展对沥青路面破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宁夏是东西窄、南北长,面积不大。但沥青路面占干线公路的90%以上,南北环境、地理、气候也不相同,路面破损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以下就宁夏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一些破损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年各分局对沥青路面状况的调查,路面破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属于路面表层的破损(功能性破损);二是属于路面结构层的破损(结构性破损)。在宁夏常见的沥青路面破损归纳起来有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其它类四种: 1.1裂缝类 裂缝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不规则裂缝、网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 1.2松散类 松散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坑槽、松散、推移、啃边。 1.3变形类 变形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桥头跳车、翻浆。 1.4其它类 其它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泛油、麻面、磨光、修补损坏。 2.沥青路面破损产生的原因 产生沥青路面破损的原因比较复杂,除受当地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外,还将受到来自设计、施工质量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超载车辆的碾压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影响尤为严重。 2.1裂缝类 2.1.1横向裂缝 (1)沥青面层在施工时,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致使接缝不紧密,结合不好。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产生的反射裂缝。 (4)桥梁、涵洞两侧的台背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5)路面结构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车辆的严重超载。 2.1.2纵向裂缝 (1)沥青面层前后摊铺时,两幅之间的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在行车的作用下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3)加宽路段的新老路基未挖台阶,致使新老路基结合处沉降不一。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及延长寿命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7] 【摘要】:城市沥青路面在铺筑后由于行车的压力作用,特别是大吨位车辆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路面承受不了超载车辆荷载的作用会产生各种各样裂缝。而天气作用的降雨,加之路表水的浸入,导致路面结构层损坏和土路基的下降,致使路基和路面强度降低,长此以往加速了路面的裂缝产生,并且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综上,本文就如何有效提升城市沥青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结合国内外沥青路面新技术、新工艺做出具体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沥青路面养护质量使用寿命策略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频繁的超限运输、巨大交通流量、极端环境天气状况、以及道路本身的质量。经过反复使用运行,沥青路面性能会降低,恶化会日益加快。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问题和养护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以下就路面养护和寿命延长的做一些阐述和分析。 一、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问题分析 如何有效控制路面维修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路面实施过程。 近年来城市交通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以公路来看,通车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公路建设的质量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些路段在通车的第二年就开始出现局部裂缝、坑槽等病害现象,有的公路使用不到一年,路面损坏就近20%。路面过早破坏在经济上造成的直接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同时,也妨碍了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由此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更不容忽视。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技术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是防止半刚性基层引起的反射裂缝。第二是片面地追求路面平整度,造成路面压实度不足,空隙率过大,产生了大量的"水损坏"。第三为了减少水损坏而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密实型混合料,同时大大提高了路面的整体强度,而出现的路面问题则主要是车辙。 沥青路面养护方式通常又分为预防性、应急性以及功能恢复性养护。因此对于在时间和路面结构形式以及交通量考虑的情况下,实施什么养护方案显得犹为重要。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因随时间积累、交通量增加、天气变化以及路面自身结构和材料等因素会逐渐降低。因此,定期对路面状况进行评价,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应经常检查路面病害,定期做好路面维修和保养记录;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并定期对路面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充分利用路面管理系统,评价出路面使用状况,为路面养护决策提供精确进行施工养护的依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常在负重交通情况和水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如裂缝、坑槽等病害,因此对路面出现的早期病害应及时修复。要延长沥青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的大修成本,就必须在路面使用达到临界值之前进行强制实施和预防性养护措施。要注意把握好预防性养护的时机,过早或过迟对养护实施成本都会造成浪费。为规避关联交易,可以尝试通过引入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将养护作业项目和内容进行动态的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养护施工单位提高养护工作效率,降低了养护直接成本。路面专项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按照“最低价中标法”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有效节约了路面专项成本。 二、提升沥青路面质量应用的技术与使用寿命策略 1、纤维微表处理技术工艺应用分析 纤维微表处理技术是指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级配集料、填料、纤维、水和必要的添加剂按照重新设计进行配比拌合,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道路路面上,并可以很快的开放交通,这种工艺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具有很高的防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结构,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应用中最普及的一种工艺方法。 纤维微表处理技术强调了纤维在稀浆混合料中的作用,纤维的拌合能有效地改善沥青胶

沥青砼路面的破损处理方案

沥青砼路面的破损处理方案 1、裂缝处理 (1)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进行处理。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的处治方法如下: 将有裂缝(小于5mm)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中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整平。 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横向或纵向裂缝,按裂缝宽度以如下步骤处治: 缝宽在3mm以内的裂缝:采用一布两油的方法进行贴缝、隔缝处理。即: 将土工布裁剪成长条状,宽度不宜小于50cm→沿裂缝处理范围内按0.3~0.4Kg/m2涂刷粘层沥青→沿裂缝粘贴条形土工布,土工布接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mm,搭接处应涂刷粘层沥青→粘贴完后在土工布上按0.4~0.6Kg/m2 涂刷一层粘层沥青→在土工布粘层沥青上按3~5m3/1000m2均匀撒布石屑,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平。 缝宽在3~5mm以内的裂缝: 方法一:应先清除缝中杂物→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再填入干净石屑或粗中砂,并捣实→最后将溢出缝外的沥青、石屑、砂等余料清除。 方法二:采用两布三油进行处理即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再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

→在第二层布上最后刷一层沥青撒布石屑。(具体方法与一布两油相同)缝宽在5mm以上的裂缝:应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再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 (3)因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或沥青老化等原因出现的大面积裂缝(包括网裂),如基层未破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 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mm。 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或先按要求铺设土工布,再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 改性沥青薄层罩面。 (4)因面层而造成路基、基层破坏的严重龟裂,应先按要求处理好路基、基层后再进行面层处理。 2、拥包处理 (1)因施工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面层上而成的拥包,将拥包刨除进行路面表面处治。 (2)已趋于稳定的轻微拥包,应将拥包用机械刨削或人工铲除后整平、处治。 (3)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料集中而产生较严重拥包,或路面连续出现多个拥包且面积较大,但基层稳定,则应用机械(如铣刨机)或人工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约lOmm,扫尽碎屑、杂物及粉尘后用热拌或冷补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 (4)因基层顶部含水量过大,使面层与基层间结合不良而造成的推移变形引起的拥包,应将拥面层全部挖除,将水分晾晒干,并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已变形

第二篇第二章道路路基

第二章道路路基 第一节路基破坏现象和原因 一路基的常见病害: 在自然因素和荷载的作用下,路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与病害。常见的主要病害有下列几种类型: 1路堤的沉陷:荷载、水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堤身作竖向位移,向下沉陷。如图2-2-1所示。 2 路基边坡的坍方: 路基边坡坍方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亦是水毁的普遍现象,按其破坏的规模与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滑坡)、崩坍及坍塌等,如图2-2-2所示。 (1)剥落指边坡表层土或风化岩层表面,在大气的干湿或冷热循环下,表面发生胀缩现象,使零碎薄层成片状从边坡上剥落下来,老的脱落后新的又产生。 (2)碎落指软弱岩石经风化而成碎块,大最沿边坡向下移动;如果落下的岩块较大(一般直径在40cm以上)以单个或多块落下,这种现象称为落石或坠落。 (3)滑坍(滑坡)指路基边坡土体或岩石,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成整体状向下滑动。 (4)崩坍是指整体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倾倒、崩落。它与滑坍的主要区别在于崩坍没有固定的滑动面,坡脚线以下的地基无移动现象,崩坍的各部分相对位置在崩坍的过程中完全被打乱。 3路基翻浆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处于水温条件不利的土质路基,在负温度坡差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冬季开始时,土基由上而下逐渐冻结,在负温度坡差作用下,水分以薄膜水和毛细作用的移动方式,不断向上积聚,使聚水层增厚,由于水冻结后的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即为冻胀现象。如果路面结构层设计不当,亦会造成路面开裂。到了春融季节,气温回升,此时路基路面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聚积在土基上层的冰体先解冻,无法下渗而滞留在土基上部,导致土基湿度增大,强度下降,在行车作用下,路基路面结构产生较大变形。湿度大的路基土会以泥浆的形式从冻胀后开裂的路面裂缝中冒出,形成翻浆。冻胀与翻浆往往相伴形成。 4路基沿山坡滑动 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由于原地面横坡较陡,在施工中又未作相应的技术处理(如挖台阶等)当受水湿润后,填方路堤与原地面之间的抗滑力减小,此时在自重和荷载作用下,有可能造成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原地面向下滑动,造成路基失去整体稳定性。 5 路基在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破坏: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xxxx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主体已经通车,目前仅剩余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尾留工程。由于去年的工程工期短,任务重。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已进入低温季节。 由于施工现场受温度影响,给沥青面层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沥青面层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后,很快进入了冬歇期。经过一个冻融期作用,使原本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诸如裂缝、松散、坑槽等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针对以上病害现象,项目部已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小组,由专人负责沥青路面的善后处理工作。经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特此制定了《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作为沥青路面病害处理的施工指导。 现场的沥青路面主要存在裂缝、松散、坑槽三种病害现象,下面分别对此三种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方式做详细介绍。 一、横向裂缝 1、横向裂缝现象的成因: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在去年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温度较低,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沥青表面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1)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3mm以下,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封堵。如缝宽在3mm以上,则需沿横缝两侧各10cm范围开槽,挖除沥青上面层,然后沿裂缝加铺玻璃格栅,而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玻璃格栅能够黏贴在底层上。继而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填补高度应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证压实效果。填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路基土的变形原理及路基沉降

287 浅析路基土的变形原理及路基沉降 李俊岩 济南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 宋金平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王 丽 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建设成果日益显著,而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和超载、自然等因素, 致使道路使用中表现出各种问题,比如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病害等,本文通过分析土的变形原理及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特征,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类型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路基土;变形原理;路基沉降 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较多,比如荷载的大小、路基土的性质、土层分布,以及土的应力历史等等,总之,路基不均匀沉降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通常,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表现以下几种形式,比如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地基存在软土层、地基存在岩溶、路堤填料不均、地下水影响、及复合型几大类型。因此,了解路基土的性质和导致路基变形的原理,即会清晰地认识路基沉降,进而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 1 路基沉降表现 众所周知,填土内部发生裂缝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通常这种裂缝的程度较小,而当这种裂缝扩大直至导致过大的裂缝出现,则会对路基或路面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公路的根本使用能力。填土裂缝根据其裂缝部分可分为表面裂缝和内部裂缝,根据走向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及鬼裂缝,从裂缝成因上看,其又可分成变形裂缝、水力劈裂裂缝、渗流裂缝、滑坡裂缝、干缩裂缝、冰冻裂缝和振动裂缝等等。在这些多种多样的裂缝形式上,对路基影响最大且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变形裂缝。而导致变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即是由于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或是路基边坡临界状态失衡、抑或是沿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 路基沉降的表现多种多样,这就导致路面病害的形式也十分复杂,比如较为常见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变形、松散等情况,一般混凝土路面的病害主要表现类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因为路基的结构被破坏或损害,比如常见的变形、开裂或接缝损害等情况,另一类是指表面损坏导致其使用功能受到影响的功能性病害。在这两大类路面病害中,主要因素即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或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因素联合作用导致的,尤其是路面结构的整体变形和破裂路基沉降更是罪魁祸首。 2 填方路基土的变形原理 路基土的变形即由于土的压缩性导致的,土的压缩性即指土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压缩变形,致使原有体积变小的性质,同时这也是填方路基土变形的根本原因。导致土体积变 小的原因归结起来有3种,即根据土的多孔分散性质,一种是土粒自身的压缩变形导致的土体积变小,一种是是因为土粒孔隙中不容形态的水和气体受到压缩导致的变形,最后一种是孔隙中一部分的水和气体被外力挤出,致使土粒之间距离变小,孔隙体积减少而导致的土体积压缩变小。这种压缩变形的过程与水和气体的排出速度有关,开始时变形速度较大,然后随着颗粒之间接触点的增加,变形逐渐减弱。 路基土是路面结构的最下层,承受着由面层传下来的车辆荷载和上部结构的自重。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坚实、均匀、的土基,即使采用很坚固的面层,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也会很快发生破坏。实际工程中,无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沥青路面出现的损坏现象,大部分都是由于土基强度不足,稳定性变差,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过量变形所致。因此,设计和构筑一个坚实、均匀、稳定的土基,提高土基的抗变形能力,是保证公路路面结构具有良好使用品质的根本措施。 3 路基地基应力 负荷作用会导致路基变形,而在在荷载作用以前,地基中本就存在初始应力场,它与土体自重,以及该土地地下水位相关,同时与其地基土层的地质历史也有一定关系。在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场发生了改变,而被改变的部分即被称为附加应力场,地基土层的形状和应力场的分布与荷载大小息息相关,荷载相同,则地基土层几何形状相同。在计算荷载作用下欠固结土地基的沉降量时,应考虑土自重引起的这部分固结沉降。地下水位的变动将改变地基中的应力场,地下水位下降将使地基中部分土层上覆压力增大,地基土产生固结,地面产生沉降。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中部分土层的上覆压力减少,卸载使地基竖向变形产生回弹现象。不少城市因从地下抽去大量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致使地下水位陡降,引起城市地面大面积沉降。地基也会因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面沉降现象。其中,附加应力即指车辆或人行荷载在路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是使路基失去稳定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路基可认为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无限长条形基础,其面积上受有分布荷载,且荷载在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