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日期:2012-04-20 作者:鲁哲来源:新民晚报

市统计局上午公布“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61.2%受访者认为——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本报讯(记者鲁哲)数字化阅读来势凶猛。市统计局今天上午发布的“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1000名12周岁以上的受访市民中,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已接近“平分秋色”,但61.2%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六成以上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超1小时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保持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63.9%。

从年龄看,阅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少。12-20岁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大大超过其他年龄段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仅占12.1%,1-2小时的高达63.9%,2小时以上的占24.3%。21-40岁和41-60岁受访者的阅读时间大致相等,1小时以下占37%左右,1-2

小时占44%左右。

四成以上受访者每年阅读1-6本书

2011年,42.8%的受访者阅读量在1-6本书;10.8%阅读量在7-12本书,即每2个月读书一本以上;10.5%阅读量在13本及以上,即每月读书一本以上。

从年龄看,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一样,随年龄增长而减少。12-20岁的受访者每年阅读不足1本书的仅占3%,大大低于其他年龄段受访者;而每年阅读1-6本书的占57.6%,阅读7-12本书的占18.2%,阅读13本书及以上的占21.2%,均高于其他年龄段受访者。

对于阅读目的,71.6%的受访者选择“了解外界变化”,比重在各选项中居于首位;而“提高自我修养”、“放松消磨时光”、“满足业余爱好”等选项的选择比重也居于前列,分别为60.2%、57.8%和56%;选择“提高工作能力”的受访者占40.7%。

当问及没有更多时间阅读的原因,57.9%的受访者选择“工作学习太忙”,比重最高;其次为“家务太多”,比重为28.7%;再次为“书价太贵”,比重为23.5%。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选

择“对阅读不感兴趣”的仅占10.3%,但是12-20岁群体中这一选项比重却高达24.2%。

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比例大致对等

电脑、手机以及电子书等的普及,打破了传统纸质阅读的一统天下。调查显示,受访者选择传统纸质阅读的占50.1%,选择数字化阅读的占47.5%,两者比重相差不多,另有2.4%选择“说不清”。

分年龄看,选择数字化阅读比例最高的是21-40岁的青年群体,占66.2%;而选择纸质阅读比例最高的是61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占85.1%。

分学历看,选择数字化阅读的比例随着学历的提升而增多,大专及以上群体选择数字化阅读比例最高,占57.5%;选择纸质阅读的比例随着学历的降低而增加,初中及以下群体选择纸质阅读比例最高,占67.4%。

纸质阅读对深层次阅读不可替代

当问及数字化阅读的主要好处时,选择“方便信息搜索”、“获取途径便利”和“内容丰富”的受访者分别为71.2%、65.3%和57.7%。但数字化阅读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当问及“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缺陷”时,选择“容易疲劳”的占70.7%。

在问及哪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时,61.2%的受访者选择纸质阅读,选择数字化阅读的仅为32.9%,可见纸质阅读对于深层次阅读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革命

摘要电子书“一夜蹿红”,纸质书籍的地位岌岌可危,有人预言“书将在不久以后消失”。而通过比较新兴的电子书和传统的纸质书籍各自的优点,我认为纸质书籍还有发展的空间,未来可能会出现两者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现象。

关键字电子书纸质书籍优点(优势)

对电子书的定义,各界比较统一的看法是:“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电子书大约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 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内容、阅读器、阅读软件。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消费者来说,电子书是这几年才开始走红的新型的文化消费方式,但是它以便捷、灵活、廉价等优势迅速“虏获”了广大消费者的心,大有取代纸质书籍之势。那么,纸质书籍和电子书各有何优势呢?电子书是否真的能取代纸质书呢?

?电子书的优势

作为电子产品的新宠儿,电子书当然有着数字产物的共同优点:获取与携带方便。只要通过网路下载或很小的电子设备就能有大量的阅读资料,购买方便快捷,可透过网路超连结的特性获得更进一步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省去舟车劳顿之苦。

除此之外,与纸质书籍相比,电子书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易于检索与互动。当然纸质书籍也有此功能,但那种检索与互动是缓慢且鲜少的。而电子书只需鼠标一点、在键盘上一输,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能轻松实现全文检索和与作者的互动;第二,灵活性,读者可根据需要订制电子书,也可随意按照自己的喜爱与习惯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第三,多元化,可供阅读的平台越来越多,电子书内容亦呈现多媒体影音资料相互融合的趋势,设计也越来越精美;第四,价格便宜,购买和保存图书的成本降低;第五,个人出版成为可能。不需经过传统出版物出版时的种种繁复冗杂程序,编辑出版与创作可以同时进行。

?纸质书籍的优势

而作为两千余年来人类历史文明传承最重要的媒介—-纸质书籍在电子书

的迅猛冲击下是似乎是不堪一击:同样数量的阅读资料,与电子书比起来,它笨重而庞大,昂贵而不易保存,出版发行远远落后于创作,印刷后就再难改动、、、尽管纸质书籍的缺点很多,但它的优点也不容忽视。

电子书需要现代技术作支撑,比如电、网络、电子设备等,一旦离开了这些,电子书也就不复存在了。而纸质书籍只要不遭水浸火烧分解等就会一直存在。

凡是数字产物,不可避免地会释放一些有害人类健康的辐射,阅读纸质书籍则完全不必有此担忧。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电子出版的宽松性,电子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纸质书籍虽然编辑出版的过程繁琐,但它的质量也相应的比电子书要高得多。

电子书由于要依靠电子阅读器或电脑等媒介进行阅读,而这些媒介往往有其他娱乐功能,容易让人分心。而纸质书的作用比较单一,阅读环境更纯粹,能够让人静下心来阅读,因此使人更容易理解与消化书中内容,还能深入的分析和品味。纸质书籍还具有收藏价值,拥有一间书满架的书房是文人亘古不变的梦想。

此外,重要的是阅读纸质书籍是人类几千年来的习惯,想要彻底转变不太现实。不管电子阅读方式如何受到关注,在一段时间内传统读物依然具备不可替代性,对于很多人来说,散发着墨香气息的传统读物地位依然不可动摇。纸质书籍独有的文化韵味也是数字化书籍所取代不了的。捧一本经典读物,端一杯清茶,静静阅读,那是电子阅读无法体会到的一种感觉。

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位“未来展望学家”预言了四种未来15年影

响人类的现象,“书的消失”就是其一。我认为这种判断是不甚准确的。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说电子书和纸质书籍是各有千秋不分上下。当然随着电子书的发展,

它会更受追捧,而纸质阅读方式会陷入更低潮。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图书必将会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并不意味着电子书会蹈商务通盛极而衰的覆辙。

这两种出版方式都对人类文明进程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阅读方式,各自具有各自的优势。虽然电子图书容量大、信息多、成本低,但是“容量再大的电子图书也不能替代一本精美的圣经”,这就是“马和骆驼的关系”,两者各有所长,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所以我觉得未来的阅读市场将会出现传统纸质传媒和网络电子传媒共同发展的局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并共同推动文化传播的发展

电脑、手机以及电子书等的普及,打破了传统纸质阅读的一统天下。调查显示,受访者选择传统纸质阅读的占50.1%,选择数字化阅读的占47.5%,两者比重相差不多。不过,61.2%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

数字化阅读持续迅猛发展传统纸质出

版仍是主流

https://www.doczj.com/doc/837842956.html, 2012年04月20日11:16 光明日报

数字化阅读工具(资料图)

超8成数字化阅读者为18-40岁人群

随着互联网阅读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手机的普及、电子阅读器的推出,电信运营商、数字传媒机构等方面在数字内容制作方面的开发,各种数字阅读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让普通人接触到。数字化阅读,以更加快速的发展势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0年的3.45元也略有增加

数字化阅读持续迅猛发展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继续迅猛发展,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

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0年增幅均超过30%,而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65.2%。

从国民对个人纸质阅读内容和数字阅读内容的阅读量变化情况的反馈来看,纸质出版物的内容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有更多的人在2011年增加了数字出版物的内容阅读量,这也是数字化阅读发展的一个反映。

如果说一个人每天的阅读时长是相对固定的话,分解到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的时长将形成杠杆式此消彼长的态势。这些数字显示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数字阅读在阅读量上挤占了对传统纸质读物阅读的机会。

价格优势、购买便利等因素使读者转向数字化阅读

价格优势是促使读者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的读者中,41.8%的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0年的3.45元也略有增加。而对于购买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纸质简装书,我国国民能接受的平均价格为13.43元。这样一个价格意味着,对于愿意付费阅读的数字阅读读者而言,花购买1本纸质图书的钱,就可以读到3.9本的付费电子书。

而“获取便利”、“方便随时随地阅读”、“方便检索信息”等,也是读者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几大原因。2011年,我国仅有34.9%的国民表示购买过纸质图书,这一比例比2010年的36.4%又略有降低。2011年国民年均购书2.20次,比2010年的2.63次也有所减少。

数字化阅读群体的基数和阅读时长的增势均强于传统阅读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认为“自己增加了数字阅读的内容”的国民中,农村居民(占到54.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到63.7%)和年龄在18-39周岁之间的青年人(占到87.8%)均各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概括而言,2011年增加了数字阅读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学历较低、年龄较轻的农村居民中。认为“自己减少了纸质内容阅读”的国民57.1%也集中在农村居民中,且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70.0%,18-39周岁之间的占到66.7%。

可见,“增加数字阅读内容”和“减少了纸质阅读内容”的群体,都是农村居民占据着绝大多数,且在低学历人群中“减少了纸质阅读”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增加了数字阅读”的比例。而我国农村居民和低学历人口的基数较大,这样一增一减的必然趋势导致人均数字阅读时长的增加和人均纸质阅读时长的减少。

因此,倾向于数字阅读群体和数字阅读时长均有着比传统阅读群体更强劲的增长趋势。

手机阅读人群增长迅速,人均每日手机阅读时长近40分钟

在多种数字阅读方式中,手机阅读人群增长迅猛。本次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27.6%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10年的23.0%增加了4.6个百分点,增幅

达20%。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为37.42分钟,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约为20元。

在手机阅读人群中,18-29周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为59.7%,其次是30-39周岁人群所占比例,为29.9%。手机阅读人群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高中和初中学历,这三个群体在手机阅读人群总体中几乎占到八成(79.0%),而高等学历(本科及以上)仅占17.9%,低学历者(小学)占3.1%。

纸质读物阅读仍是国民阅读的主流形式

虽然数字化阅读以日新月异的方式和速度在发展,但是本次调查数据同时显示,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有11.8%的数字阅读接触者在读完电子书后还曾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

中国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表示,“虽然数字阅读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传统纸质读物阅读在目前来看仍将是我国国民阅读的主流形式。”

郝振省分析说,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纸质出版物的阅读造成影响,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一影响的外在表现,但是纸质图书的阅读情况保持良好,阅读率与阅读量均有小幅增长。事实上,国际上已有知名报社实现从纸媒向数媒转型的先例。但从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出版业中的收益来看,数字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纸质出版物在受众群大、阅读舒适性强等优势的前提下,仍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比较而言,数字化阅读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明显,特别是在阅读纸质图书方面,多数读者还是保持着很深的感情和非常凝固的习惯。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数字出版和传统纸质出版将共同发展,而这种局面无疑扩大了人们的阅读选择范围,更有利于国民阅读率的提升。

阅读电子书竟会削弱记忆能力

https://www.doczj.com/doc/837842956.html,2012-03-26 09:36

心理学家称,使用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手持设备阅读电子书,可能会削弱人脑的记忆能力。专家建议,读电子书还是读纸质书,有一条重要准则:当你想认真学习的时候,记得用纸质书。

电子书易致健忘

随着科技发展,带有阅读功能的手持设备,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变得更轻更薄,更易于携带,因而电子书的阅读变得更加流行。然而,在提高人们记忆力方面,先进的电子书不仅不及传统纸质书,相反,还可能对人的记忆力造成损害。[专题:常看电子书记忆力会变差]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3月14日刊文,神经科学研究者玛雅·萨拉维兹对在手机、平板计算机上的阅读发出质疑,指出人们通过手持设备阅读电子书,可能会令记忆能力变弱。玛雅发现,在平板计算机上阅读文章,每隔一两个章节就会轻易地忘掉故事角色的名字,而在纸质书报上的阅读则没有这种困扰。接着

她翻阅了一些数据,了解到原来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也曾对屏幕阅读比纸质阅读速度明显较慢的现象表示担懮。

日本东京第三北品川医院的筑山节院长曾表示,近年来25岁?35岁的年轻人患健忘症的越来越多,患者中多数是从小玩电子游戏、计算机、移动电话等科技产品的年轻一代。

“懂得”和“记得”大不相同

凯特·伽尔兰德是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一名心理学讲师,她发现,在电子书上和在纸张上阅读完全相同的材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但是,对于长期阅读而言,微妙的差别出现了。伽尔兰德做了一个实验,将她的心理学学生分成两部分去阅读一段他们不熟悉的经济学材料,一部分学生通过手持设备阅读,另一部分则阅读纸质版本的材料。实验结果显示出两个微小差异:

第一,使用电子书阅读的学生为了理解信息,往往需要多次重复阅读某些段落。而阅读纸质书的学生则较少出现这种重复阅读。

第二,纸质书的读者对内容理解得更透彻。

伽尔兰德介绍,当你要回忆起某件事,有两种可能的方法,一是你仅仅“记得”这件事,还需要一系列的联想去“懂得”事情,二是你已经完全透彻地“懂得”这件事。显然,后者有更大优势。她补充道:“阅读纸质书的人们对内容‘懂’得更快,阅读电子书的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重复阅读纔能达到‘懂得’的境界。”

细节引发联想

互联网可用性专家雅各布布·尼尔森对此也发表了看法。他的研究结果指出,用小屏幕的手持设备阅读电子书,会让读过的内容更难记起来,比如手机用户就深受其害,各种电子书看过就忘。

人们在进化过程中被塑造成对空间有强烈的敏感性,因此上下文关系和标志性事物都有助于读者从“记得”知识迈向“懂得”知识。文段是靠近页眉还是靠近页脚,是在左边书页还是在右边书页,旁边是不是有幅图画,这些看似无关的元素其实对阅读记忆有很大帮助。

然而,电子书并没有空间标志以供参考,尤其是那些以滚动页面为呈现方式的电子书,它们从来不告诉你页码,只会显示你所读过的内容占全书的百分比。如此一页即一书,读起来实在令人头大。

电子书的另一个弱点是轻易地让读者分心,尤其是搜索、回卷和跳页阅读等各种麻烦操作。更遑论设备上的各种游戏软件了。

告诉大家这些,并非是让大家抛弃电子书,重新投入纸质书的怀抱。恰恰相反,尼尔森和伽尔兰德两位专家都认为,不同的书籍载体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对于读电子书还是读纸质书,专家提供一条重要准则:当你想认真学习的时候,记得用纸质书

揭开电子阅读繁华背后的隐忧

作者:王娟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0-3-16 9:59:10

【字体:小中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电子书以这种令人目不暇接的方式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从去年下半年起,关于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的报道向我们铺天盖地的袭卷而来,网络、杂志报纸、电视,人们所到之处都有电子书的宣传和报道,年前在北京国展举行的图书展上出现了汉王的身影,显示出电子图书做为一种新兴力量加入到图书行业中来的趋势,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秘书长黄国荣表示,下一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将开设新媒体出版馆,出现新阵容和新的景象。电子书向传统纸质书发起了进攻,如同MP3代替CD一样,种种迹象似乎表明电子书将取代纸质书,当然纸质的珍藏书还会存在,就像有人会珍藏CD一样。然而,真的有人们想得这么乐观吗?电子书取代纸质书要多久?笔者最近就电子阅读这个产业采访了产业链上的国内的一些代表厂商,情况没有想象的乐观。在电子阅读产业看似生机勃勃的背后,有着太多的危机,这里稍作总结以飨读者。

隐忧之一:硬件技术瓶颈难破价格过高

电子纸和电子墨水不是新概念,在70年代美国就有人提出过。电子书,汉王称之为“电纸书”,强调其“纸”的特性,这也是电子书的最大特点。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子书的屏是采用了电泳显示器技术,只有少部分是采用富士通的胆固醇液晶技术FLEPia,因此电泳显示器几乎就是电子纸的同义词,业内称之为类纸,它与手机及其它手持终端的屏不同,它自发光,不耗电,不需要背光,不伤眼睛,可弯曲。记者在采访福昕软件的市场部经理樊进先生时,他向我展示了其电子阅读器eSlick,的确屏幕的效果和纸质书没什么差别,看起来很舒服。

目前世界上能量产电子纸的只有台湾的元太(PVI)公司,市场占有率达90%,该技术其实是美国的E-ink的专利,元太在去年12月收购了E-Ink。物以稀为贵,由于技术及原材料的垄断,使得电子纸的价格居高不下,在笔者走访的易博士、天津津科、福昕软件、大堂电信等电子书厂商中,电纸屏的价格基本上占到整个电子书售价的1/3到1/2。目前市场上电子书的价格在1580—3000元之间,而提供内容定制服务的方正文房电子书的价格是4800元。普通人群对这个价格是接受不了的,很多网友表示这个价格不如买台笔记本。所以方正把消费群体定位在了高端人群,方正飞阅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的市场副总监苗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产品是个小众产品,大唐电信的产品策划总监李杰先生表示:“电子书的市场定位在80后热爱阅读网络小说的部分读者,企业管理层,机关管理干部,还有部分是礼品市场,把电子书当作礼品是一件看起来很有品味的事情。”市场上还有一种声音说以后电子书可以作为学生的课本,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丁辉文表示“电子书降到1000元以内时,电子书完全可以在教育市场普及,甚至替代原有的纸质课本”,樊进也是同样的观点,可以为孩子的书包减负,但是这听起来还需要太长的路要走。

值得庆幸的是电纸屏一家独大的书面也许今年就将会被打破。目前台达和友达两家台湾厂商已经在研发电子纸产品,去年友达光电宣布以3000万美元入主电子纸业者SiPix,友达光电消费产品显示器事业群总经理刘军廷博士表示友达首款采用SiPix独家的微杯(Microcup)专利技术的6英寸可挠式电子纸今年可以量产。台达电子在2008年第三季与日商普利司通(Bridgestone)结盟,合作开发电子纸,台达董事长郑崇华表示,该公司已经能小

量生产电子纸,而在各大厂积极投入、政策响应下,预期电子纸市场2010年中将迈入成熟阶段。如果这两大厂商能够在今年量产电子纸,打破元太一统电子纸天下的现状,那么电子书的价格即将破冰。

而对于有些用户对彩色电子纸的需求,目前还无法满足。富士通去年底展出一款8英寸彩色电子书阅读器FLEPia,可支持26万色显示。但其价格高达8000块人民币,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是可见不可及。

短期来看,电纸屏这个技术瓶颈难破,电子书的价格也难以降到平民能接受的程度,因此电子书的普及尚需时日。

撇开价格不说,电子书到底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隐忧之二:市场到底有多大?

据说将有超过半数的MP3厂商将进军电子书产业,今年国内将会有超过百家的电子书厂商,让人脑中立即呈现出一副万马奔腾的景象,如同当年做笔记本和MP3,人们被电子书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所吸引了,对整个产业来说,这是有利有蔽,首先竞争必将加速技术的进步和优胜劣汰,同样也会促进价格的下降,同时对电子书概念的推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必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因为每一个厂商都会为此投入物力、人力,虽然很多厂商只是贴牌,但是宣传及销售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天津津科李庆诚、大唐李杰对此都表示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这也是真正的产业格局形成之前必经的一个阶段。然而对于个体的厂商来说,笔者还是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不是每个厂商都能分得一杯羹的,目前元太的电子纸对每一个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像亚马逊、汉王这种出货量大的厂商,能拿到一个比较低的价格,而对于国内的其它厂商,拿货价格高,再加上有汉王、方正、大唐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缺乏内容的支持,真正能生存下来的能有多少呢?

在电子阅读器问世以后,Kindle的出货量让人感叹这个市场很大,然而在国内,到底这个人群有多大,不知道最初做电子阅读器的厂商们有没有做过调查,到底有多少人能接受电子阅读器,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器。在采访大唐电信李杰的时候,他表示:“这是一个增量市场,虽然没有手机市场大,但是相比于家电、手机等存量市场,电子书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方正飞阅苗壮表示他们将这定义为“小众市场”,公司副总经理管剑告诉说:“经过2009年众多厂商的推动,中国的电子阅读器市场即将进入一个繁荣时期。但是,电子阅读器依然是一个窄众市场,短期内不会像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一样普及。”EDO CEO丁辉文表示:“我们预测明年的电子书阅读器销量是700万台,到2012年可以达到3000万台。现在的电子书价格普遍在2000元以上,这个价位的电子书大多被当做礼品来消费,当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到1500元左右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白领消费,而降到1000元以内时,电子书完全可以在教育市场普及,甚至替代原有的纸质课本。”华旗资讯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范为在谈到这个时说:“即使单算教育市场,中国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如果人手一本,那么将会是巨大的市场总量。而且再退一步,就是不进入教育行业这样大的市场,在税务、公安等细分市场,我们也能够获得巨大的量。”由此我们可以分析,电子阅读器做为一种舒适阅读的工具,在起初还是原始市场的时候这的确是一块大蛋糕,如果将阅读人群外延,也就是到中低端人群,先不说这个时间有多长,也够厂商们吃上一阵子。但是竞争加剧及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之后,电子阅读器硬件本身将会和所有的硬件产品一样,利润会越来越薄,到时才能回归到原始的健康的状态,也就是靠电子内容来获利。中文在线童之磊表示“一般数码产品从导入期到成熟期是5-8年的时间,所以,初期手持阅读器整体蛋糕的增长速度会远

远超过厂商的进入速度。”易博士的杨洪说:“硬件没有持续的机制,很难维持下去。”

电子书不是一个大众化产品,而且由于手机、MP5等产品都有阅读电子书籍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阅读,所以电子书并没不能像手机一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小众市场!

隐忧之三:电子内容的版权—-厂商的痛

电子书的功能是满足人的阅读需要,而内容才是其核心,没有了内容,电子书就是一堆破烂。电子书产业链是一条包括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平台、格式制作商、运营商、电子阅读器终端链条,然而在国内,内容提供这一环就出了很大问题,也是目前影响电子阅读产业在国内健康发展的最大的问题。亚马逊kindle只卖硬件,用户自己付费下载内容的模式在中国短期内肯定是行为通的,因为人们习惯于免费的电子内容了,这特殊的国情就不再多谈了。虽然厂商们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却没人能解决,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厂商们能解决的,这需要政府、厂商、内容提供者共同努力。相对于其它厂商,杨洪和李庆诚对此似乎更加的重视,他们没有汉王的实力和刘迎建的魄力一下子买那么多电子内容预装到电子阅读器中,而汉王的这种行为又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意。汉王对其它厂商也产生了影响,但是由于其它公司的出货量还不够成规模,所以他们大抵对刘迎建还没这么大意见。方正“文房”虽然出货也已成规模,然而,凭借方正集团强大的内容资源,以及方正文房的用户群和汉王的用户群不完全重合,汉王对方正文房尚未形成重大威胁。所有做电子阅读器的厂商都意识到内容才是致胜的法宝,然而又都苦于目前版权得不到保护的现状,只好各自为营,纷纷占据出版社、报社等传统纸质内容,金蟾在早期就和报业集团合作,先后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媒体合作,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移动数字报刊经营者。最近方正番薯网也是大动干戈,年前展开了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等多家出版社在微型小说方面的合作,在电子内容方面加大了阵营,而方正文房和中国移动的卓望信息的合作更加大了文房的实力。大唐则和中国移动结盟,打造出国内第一款TD阅读终端,有了中移动这个靠山,大唐电信以后的路也许会好走很多。

虽然大家都在努力的扩大自己的内容资源,然而每一家的内容也只能是茫茫书海中的一滴水,而且有一个厂商的电子书阅读器只能看该厂商提供的内容,这对用户对内容的产生了太大的限制,虽然用户对内容的需求量每一个厂商可能都能满足,然而用户千变万化的个性化内容需求是这些厂商能提供的吗?

隐忧之四:电子内容缺乏统一标准厂商各据一方

电子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格式,厂商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容不被窃取,各自采用自己的格式及加密技术,目前电子书主要有PDF、che、UMD等。这给各厂商之间造成了封闭的围墙,用户买到一家的产品,可能下载不了更一家厂商提供的电子内容,这对用户来说是一种浪费,对产业发展来说也是一大阻碍。

目前电子书有三种营销模式,一是以亚马逊的kindle为代表的,销售硬件,用户付费下载电子内容,大唐和中移动合作电子书也是这种模式,名为AirPaper50T的电子书是国内第一款TD电子书,支持TD-SCDMA和GSM两种网络制式,用户可以通过3G/2G网络下载中国移动提供的电子阅读内容,同时大唐电子书也预留了USB接口,可以供用户通过电脑自行下载电子阅读内容。二是以汉王为代表的预装电子书,网友可以上网下载电子书。三是以方正的文房为代表的为用户个性化定制,客户提出需求,方正根据需求提供内容。笔者认为最健康的方式应该是亚马逊的这种方式,因为电子阅读器本身只是硬件,用户对内容

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种方式最能满足用户需求,如同我们采购电脑,电脑里的内容应该是我们自行填充的。然而对于中国这特殊的国情来说,这种方式短期是不实现不了的,因为人们习惯了免费的东西,可能只有1%的人愿意付费上网下载电子书内容。因此产生了第二种方式,也就是汉王采用的方式,汉王采用这种方式,也着实是无奈之举,汉王购买电子书,预装到电子阅读器中,也许这些内容提供者本身无权这么做,但是就目前国情来看,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目前的形势是电子书硬件提供商都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没有一个厂商可以改变这个现状,这不仅仅是个行业规范的问题,更是因为目前国内的版权保护力度还不够。厂商们比较认可的一种方式是做一个内容提供平台,无论哪家的电子书硬件终端都能到这个平台上下载内容,然而,这个却没有人有能力来实现和维护这个平台,因为纸质书转化成电子书需要成本太大,没有愿意承担这个成本,另外,传统的出版社在目前的状态下还不愿意把自己的书都放到网站销售,因为这必将影响其纸质书的销量。另外,就算真有这么一个平台,目前网络资源以免费为主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愿意付费去下载内容也是要画个问号。

隐忧之五:国内缺乏核心技术

当有人说目前国内电子书和国际上的水平相当时,我倍感自豪,然而,当我了解到真相时,真是大跌眼镜。除了电子书产业链,电子阅读器硬件本身也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处理芯片、显示屏等等,目前这条产业链重蹈了笔记本、手机的覆辙,缺乏自主产权,芯片基本上被飞思卡尔、三星龙断,德州仪器也加入了这个阵营,电子书的屏不是国产(元太是台湾的,这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国内做的是什么?加工,做个外壳、电池等等一些辅助性的东西,我们依然只是个制造商,而非创造。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然而现状就是这样,不是哪一家厂商能改变的。也听到业内有了厂商已经在着手研发电子纸,今年或将量产,碍于商业机密,这里不透露具体信息了。希望这能如期实现。

隐忧之六:电子阅读器到底该有什么功能?

电子阅读器,最初设计这个产品的人就是为了方便阅读的吧。说到电子阅读器的功能,杨洪非常认真的回答:“电子阅读器的本质是让人们舒适阅读,如同空调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电子阅读器则是实现人们的合适阅读,不是说加了手写等其它功能就是好的阅读器,而目前业内有很多人迷失了方向,把电子阅读器做成其它东西,这其实是偏了。” 这似乎是一个理想主义下的电子阅读器,现状是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的人觉得只有阅读功能就够了,有的人却要更多的功能,据李杰介绍,在一次与用户的交流会上,有人提出电子书是否应该加上一些其它的功能,比如打电话,看视频。如果这样的话其实成了一个PDA,而不是电子阅读器了。由于电子阅读器是用的电子墨水,它的翻页速度慢,而且翻页过程中有阴影,因此也不能播放视频,这也是电子阅读器的本质,纸质书上没有视频。这又回到了原点,电子阅读器就是为深度阅读的人设计的,如果需要其它功能,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能实现了。这样的话,电子阅读器的人群似乎又限制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真是纠结!在一段时间内,一定是类纸电子书将和其它形式的电子书并存于市场。

隐忧之七:山寨横行市场混乱

市场还没起来,山寨已经猖獗,目前深圳市场最普遍的山寨电子书公板,主要可分为2类:一类是使用E-ink电子墨水屏、Sipix电子纸屏等使用专业电子书屏的山寨电子书,这类山寨电子书显示屏是黑白颜色,不能上网,功能与汉王等品牌的电子书相同,实际价格在1000元左右;另一类虽然名称也叫电子书,但屏幕使用的是普通液晶屏,显示屏为彩色,

除了有电子阅读器外,还内置音频播放、WiFi上网等多种功能,实际价格低,大多在800元以下。山寨电子书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手机、U盘、手机、MP3、相机到笔记本这些数码类产品,哪一种产品市场不被山寨所侵蚀,山寨产品着实给正品带来巨大的冲击,电子书市场也不会例外。

在电子阅读看似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忧患,希望人们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电子书,也期待电子书产业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电子书正在取代纸质书?

2012-04-10 09:44:55 来源网站:文通网本站编辑:卫宁我要评论(0) 本文纠错分享到:0

皮尤研究中心4日公布最新民调显示,美国读者中电子书读者的比例正在成倍增加,每天都读电子书的人已是两年前的4倍。该民调机构认为阅读习惯的改变标示着文化变革。

从竹帛到纸张再到今天的电子阅读器,技术的飞跃方便了人们的阅读,也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从而推动人类历史的变革和前进。而电子书自问世以来,其海量存储、便于携带、节约成本的优势让纸质书相形见绌。

书之载体的变迁,见证的只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侧面,变化也同样发生在其他领域。比如播放音乐的载体从唱片到卡带到CD再到MP3。而智能手机、iPad的出现也无不在改变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尤其让视听享受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的形式进行。

不过,无论是mp3还是智能手机,可能都没有像电子书那样带来那么大的纠结和争议。一方面,在现实环境中,纸质书乃至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受到空前挤压;另一方面,电子书与纸质书优劣论、电子书是否会让纸质书消亡等已成文化舆论场中的热议话题。毕竟,电子书伤害了不少人的纸质书“情结”。

美国畅销书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就曾猛烈抨击电子书,称它们“不适合严肃的读者”,并“对社会有害”。在他看来,永恒感历来都是阅读体验的一部分,纸质书的永久性令他感到安心,这是电子书所没有的,因为屏幕总是让人感觉可以删除、修改、移动。而这番言论在支持电子书的人看来不啻一种“偏见”,更是对技术的恐惧和排斥。

尖锐对峙的观点折射出的也许不单纯是个人好恶问题,更是一种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争,背后似乎透出这样一个疑问:究竟是技术革新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还是人们已不知不觉被技术异化而成“技术控”,习惯了碎片化的生存,却逐渐远离与自然和实体世界的和谐相处?曾有民调显示,有人为了上网宁可一年不洗澡,宁可放弃平时的喜好:爱吃的美食、电视节

目、体育锻炼、社交……

当然,这种顾虑也许和担心纸质书消亡一样有点杞人忧天。仔细考察皮尤民调中的数据会发现,纸质书并未如想象的那样惨遭冷落。比如,在有睡前阅读习惯的“读书人”中,青睐电子书与钟情纸质书的人各占45%和43%,几乎打成平手;在阅读电子书的读者中,承认仍在购买纸质书的人高达88%。此外,给孩子们讲书里故事以及重温自己钟爱的故事时,纸质书仍是“硬通货”。与其预言纸质书被电子书取代,不如这样设想,未来电子书和纸质书可以像西医手术和中医针灸那样并存,让人们各取所需。可以确定的是,人们在享受技术的便利和尊重传统的积淀之间也能维持一种美妙的平衡。

当前,数字阅读在国内风生水起,但电子书市场始终难用一个“火”字形容,是读者阅读习惯难以改变还是数字阅读本身仍存在问题?数字阅读有哪些地方令读者不满意?“315”国际消

费者权益日之际,本刊联合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发起“数字阅读用户满意度调查”,通过微投票及问卷对当前读者数字阅读习惯及满意度进行“摸底”。

由本刊及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发起的“数字阅读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尽管数字阅读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在500余份调查问卷中,喜欢数字阅读的比例达到46.38%,高于喜欢纸质书阅读的36.41%,但是读者对数字阅读的现状并不满意,内容质量成为国内电子书目前的最大问题。

本次调查统计,“劣质书籍泛滥,质量层次不齐”,以50.8%的投票率成为读者对数字阅读最不满意的地方;其次为“阅读资源有限,类别少,更新慢”,“体验不好,缺乏精心排版设计”及“价格不亲民,收费不合理”,投票率都超过了30%。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数字阅读时,读者并非不愿意付费,其疑虑在于花钱能否买到自己需要的、好看的电子书,本次调查中,不愿意为数字阅读付费的比例为34.42%,愿意付费的比例为24.28%,而41.3%的读者则表示付费与否关键取决于内容。

质量堪忧电子垃圾淹没优质资源

调查显示,读者对数字阅读的满意度仅为三成,认为数字阅读内容“质量层次不齐”、“书籍、阅读界面缺乏精心排版、设计”的读者比例达到67.39%。

记者发现,很多读者对电子书的评价都是“体验差”,即便是正版电子书也常常是“地摊脸”或“盗版范儿”。内容不完整、错别字多、图片显示错误、没版式或排版不美观、格式混乱等如是“低端”的错误在电子书中并不少见,令热衷于数字阅读的用户直呼“垃圾”、“不给力”。

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从自己看到很激情地劝别人看到厌倦电子书用了一年半时间,最近半年已经重新拾起纸质书,对电子书的感受是“痛恨”,“痛恨需要移来移去的阅读,痛恨一放大就全跑位的阅读,更痛恨动不动就出现‘格式无法支持、无法辨识’的提示”。

读者“小猫猫”也表示,就阅读而言读者喜欢的还是图文并茂、逼近原书的效果,而很多电子书仅仅是文字的简单排版,这样根本无法体现出电子书的优势。

曾经,封套装帧、纸张触感、油墨香气,甚至反复阅读后留下的折痕印迹都被视作纸质书和阅读最迷人的地方,但是一本好的电子书能带来怎样的阅读享受却鲜有读者能说得清楚、感受得到。正如网友“檀香雨”所言,纸质书给人“色、香、味”俱全的感觉,这种体验电子书尚无法替代。

有读者甚至向记者表示,电子书是以做“字”而不是做“书”的态度去开发的,读者从查询、购买、阅读花费了很多时间、也花了钱,碰到各种各样的差错和问题,这样的状况也反映了出版商、平台商、软件商等对电子书读者的不尊重,“纸书是要经过逐字逐句校验、审读的,为什么电子书就做不到?”该读者认为,这样的电子书严重损害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将损害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如果电子书过不了体验这一关,无法达到读者的期望,读者就会认为数字阅读根本不值得花钱,甚至心安理得地选择盗版。

使用不便无缝阅读仍然距离遥远

对电子书来说,便利性是消费者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之一,随时随地、海量阅读是数字阅读的天然优势,然而现状并不理想,“即买即读”在实际的数字阅读中很难实现。调查显示,45.47%的读者认为数字阅读并不方便,环节复杂,有22.28%的读者认为电子书的支付环节不流畅、付费不便捷。

一个读者,同样进行pdf格式的阅读,却要面对从当当到京东、从云中书城到九月网、百度每家网站开发的不同客户端产品,且其资源无法打通,格式彼此不兼容。“用户一点接入,实现多元化阅读”还是一个遥远的梦。目前无缝阅读往往只是针对一家平台而言的,而即便是读者选择了一个平台进行阅读,也往往需要下载其客户端,进行安装、注册、登录,才能实现查找、购买、阅读,耗时长,管理程序也繁琐复杂,用户使用极为不便。

此外,通过社交网络和网络相关内容收集的方式是可以给电子书阅读体验加分的,不断强化电子书的社区互动功能,就电子书内容和相关话题实现即时对话、讨论与分享也可以增加读者的黏性。但就目前来看,分享互动也并不便利,有超过半数的用户表示,对数字阅读的交互式体验不满意,分享不便利。

性价比低电子书定价无法“亲民”

就读者而言,追求高性价比一直是阅读的一大趋势,调查数据也显示,对电子书价格表示满意的用户比例在20%左右,32.97%的用户认为数字阅读没有体现出价格优势,而更多用户则表示电子书只有在打折促销时比较划算。

据了解,目前电子书定价一般在纸书的1/5~1/3左右,不过这个比例并不足以吸引读者,不少读者表示自己对电子书的心理价位就是一块钱、两块钱,3元~8元之间尚能接受,如果超过10元定价就“高”了,“还不如选择纸质书”。

有33.88%的读者认为,按章节收费的模式不合理。有用户就向记者反映,很多小说千字几分钱,但其实很“吸金”,在使用手机阅读过程中,“看得正起劲后面就玩收费了,花了20元购买后继续看,看了一半没网连接不上了,结果手机又欠费了”。

近几年,读者对数字阅读的消费观念确有改观,不少读者都表示一旦电子书的阅读体验足够优秀,遇到内容好、排版精美的电子书愿意“花钱买”,但是当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很糟糕时,读者就会对电子书阅读持怀疑态度、甚至直接选择盗版。据调查统计,会通过正版渠道购买电子书的读者为37.75%,而32.67%的读者表示不会通过正版渠道购买电子书。

数字阅读以何制胜?

业界至今流传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阅读是玄幻、穿越、悬疑等原创小说的最佳载体。笔者以为,如果将眼光放得远一点儿,就会发现这一现况的产生仅仅是产业发展初期的一种体现,绝不会成为主流。做数字出版,做书不仅仅是字的累积,它是由文字、配图、装帧、版式等构成的综合体,如果仅就内容来说,那唯有将读者吸收到一个如文字网络游戏般的虚拟空间才能产生消费需求与消费黏性。

跟随技术发展的脚步,笔者想谈一下面向未来的数字阅读究竟应具备哪些特质。

一本书,无论是电子版还是纸质书都是作者思想的传播载体,在成书之后,将会具有其独特的态度、性格与品位,所以我更愿意用拟人化的“修养”来表达。电子书必须从“内在”、“外表”与“互动”3个方面去提升。

所谓“内在”,通常是指书籍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这个定义是不完善的。书籍是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与知识,因此除了内容,还有内容的组织与处理方式。在目前的电子书中,这种内容组织与处理方式的分寸感把握严重不足,要么是完全按照纸质书逻辑的静态内容组织模式,要么是对多媒体内容的盲目堆积。笔者认为,电子书不是纸质书的电子化,也不能完全脱离图书形式“天马行空”,电子书内容组织与处理需要从其自身的多媒体特征、大容量存储特征、交互成长特征三方面出发,结合图书特点进行重构。

所谓“外表”,主要体现在版式与功能设计上。读书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行为,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就意味着图书的版式与装帧必须服从于阅读目的,要有助于体现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这是图书的根本,同样也适用于电子书。

我们可以借助翻译衡量标准的“信、达、雅”来谈谈电子书的版式与功能设计。首先是“信”,电子书的排版必须尊重纸质书的百年排版标准,如禁排规则、段行间距处理、段首缩进、两端对齐、英文断字等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达”,即发挥电子化优势,让用户获取优于纸质书的阅读体验,这里涉及电子化的版式重排以及对图片与多媒体内容的绚丽呈现,也包括如动态目录、批注、书签、搜索、参阅、超链接注解等电子化特有的功能设置;第三是“雅”,这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也就是说,怎样将这些功能与读者的自然阅读习惯相结合,让读者自然舒适地用到这些功能而不感到生涩。电子书“外表”的最高境界是功能随需而得的“润物细无声”,而非一堆不知所云功能的野蛮叠加。

所谓“互动”,一方面是指电子书界面设计的友好性,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化阅读的体验设计。电子书的兴盛是由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所带动的,从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的角度看来,一类书是某类“兴趣”的聚集载体,一本书是某个“话题”的聚集载体,而且是最佳载体之一。读者,通过书找到自己的“兴趣群落”;作者,通过“兴趣群落”的需求分析来写书、编书,更进一步产生彼此的需求黏性。由此,电子书产品设计本身能否有效起到这一黏结作用就变得至关重要。说到“互动”,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图书的社交网络营销,成功的社交网络营销不是声嘶力竭地微博推销,而是通过社会化阅读体验设计“让好书自己会说话”,让读者在基于自愿的分享中形成链式宣传作用。互动性的活跃程度,将逐渐成为电子书的成功标志。

基于上述几个电子书特质,如何将之落地并化为一本优质的书籍?这个任务,无论是IT企业还是出版企业都无法独立完成,需要一个良性运转的合作机制去逐步完善实施;同时,图书类型众多、需求广泛,要想真正做好一本电子书实属不易,电子书这个行当需要掌握好“快”、“慢”的节奏与分寸。因此,既要勇于创新,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又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一杯茶,一本书,端坐于书桌前,这就是我们曾经读书的惬意与享受。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让我们沉浸于茶香与墨香之中的纸质阅读时代似乎已渐渐远去;而伴随着数字出版的步伐、绿色阅读的倡导,电子阅读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会不会被取代?在世界读书与版权日来临之际,对于这个有人欢喜有人忧的问题,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两种阅读方式各有优点,并且目前电子读物已逐渐成为信息资源记载和传播的主要载体,但仍无法替代传统纸质图书的地位。

电子阅读把零散时间用起来

每天早上起床后,生活在北京的李文都会习惯性地边吃早餐边读手机报,随后从巴沟村匆匆挤上地铁10号线去上班。在拥挤的地铁里,他仍然不停地浏览手机新闻,直至半个多小时后到达公司。刚在办公桌前坐下,李文就打开电脑,挂上QQ、MSN,开始跟朋友交流最新信息。最近他还开设了微博,可以随时把自己的生活所见、所感发上去,跟大家交流。中午吃饭时,李文也不肯歇着,登录各大网站、论坛看新闻,参与热点话题讨论。当然,网络流行的悬疑、穿越小说,他也没少看,电子书成了休息时的伴侣。下班回到家直至睡觉前,他还要抽空翻几页电子书。

上述画面已经成为这个数字时代常见的场景,而李文也只是众多用电子设备看书的都市人之一。手机、智能手机、MP4、游戏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从前只用来通话、娱乐和传送短消息的移动终端,如今全都承担起了电子阅读的功能,人们的阅读形态和生活形态随之发生了改变。

据了解,电子图书作为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已经在很多领域取代纸质媒体。而纸质媒体阅读率的下降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广大读者将注意力从纸质媒体转向了电子类读物。虽然电子图书市场销售额远远不能同传统图书市场相比,但发展势头强劲,采用电子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8周岁以上国民的数字出版阅读率为24.6%,比2008年增长0.1个百分点。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分别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另有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调查结果表明,人们越来越习惯从互联网上搜索阅读信息,电子阅读渐渐地走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冲击着人们沿袭了2000多年来纸质阅读的传统习惯。

纸质图书内容为王

一方面是高技术含量电子阅读的咄咄逼人,一方面是传统纸质出版物逐年走低的现状,陷入困境的出版人不能不为之焦虑。但尽管如此,纸质阅读的人数比例并没有因为网络资源的增加而减少,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在我国18—70周岁的国民中,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2%,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0.1%,比2008年增长0.8个百分点。而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主持的本科生图书借阅情况调查发现,电子阅读和纸张界面的纸本阅读,两者以其各自特有的优势交互并存,纸质阅读的人数并没有因为网络资源的增加而减少,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是热衷“泡”图书馆或把书借回去慢慢品味。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大多数人现在之所更愿意看纸质的书籍,除了习惯的因素以外,主要还是计算机显示设备无法达到令人完全舒适的地步。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纸上的字,并不是因为文字本身能发光,而是反射光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用的几乎所有显示设备,都是主动光源,是利用透射成像的。这些透射光对眼睛的刺激,大大影响了我们看书的舒适程度。这也是有人指出液晶显示器比CRT显示器更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的主要依据。因此,传统阅读所带来

的那种从容安静的感受,可能是讲求速度和快节奏的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的。人们需要娱乐,也需要严肃的思考,在未来世界里,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将不是互相取代,而是各有分工。

不少专家认为,眼下正是传统出版业学习怎样转型以及如何与数字出版长期共存的时期。数字出版横空出世是必要的,但肯定不是绝对的。纵观目前电子阅读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许多出版社拥有的大部分内容的电子版权尚未厘清,譬如公版、教材、音乐与工具书等,这就决定了即便是在阅读器盛行的未来,它也仅是一种阅读形式,而无法完全取代纸本阅读。

业内人士张毅君介绍说,在电子阅读领域现在有的内容提供商在冷眼旁观。据他介绍,业内不少内容提供商,对电子图书市场越来越疏离,因为国内图书的电子版权太便宜了。“目前我国的电子阅读市场成熟度不够,还没有找到让各方都满意并获益的运营模式。如果一个市场只有一方受益,另一方被边缘化,那这个市场就是畸形的。”张毅君认为,内容提供商不是没有看清电子阅读的大趋势,而是目前权益得不到保障。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认为,作为出版社要清楚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优势在哪里,只要具备了“原创、通俗、独特、感染”几个特点,传统出版物照样可以有市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则认为,现在讲纸质阅读将要很快被电子阅读取代还为时过早,出版人不必在技术面前迷失方向,还是要坚守出版理念,把内容做好做高端,提升出版业的原创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把出版物做到极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阮光页认为,出版永远是内容产业,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过,电影《阿凡达》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出版业光坚持内容为王还不够,还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下的流行趋势和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好的内容加上好的形式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

无论网络资源多么丰富,电子阅读方式如何便捷,面对屏幕的电子阅读都只能是纸质阅读的补充,它永远不可能代替和削减那种时时洋溢着翰墨书香的纸质阅读对阅读者在学术、人品、情感和文化等方面巨大而难以言传的熏陶作用。许嘉璐日前在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新图书馆启动典礼上说。

纸质书vs电子书理智vs情感

https://www.doczj.com/doc/837842956.html, 2010年09月11日09:06 东方网-文汇报

家住纽约的艾琳和丹尼尔是一对新婚夫妇,两人爱好读书,但自从艾琳给丹尼尔买回一个iPad后,丈夫不再接触纸质书籍,这使妻子很感失落。她回忆说,过去两人常去海滨,

在那里促膝阅读的感觉真好,可现在故地重游时丈夫手捧iPad,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再也找不到他和我在一起的感觉了”。

也许,一卷在手的那种感觉今后难觅了。日前美国出版业传出这样的信息:到今年年底,美国的电子书读者将超过1000万,电子书销量将达到1亿;而去年的电子书读者仅为370万,电子书销量为3000万。如此迅猛扩展的电子书撞击着美国人的阅读习惯,而由此引起的美国家庭成员阅读取向变化,正受到出版业的高度关注。

纸质书将来只是收藏家专属?

纽约一位图书女编辑雅莉桑德拉和小说家丈夫吉姆因书生情,终结良缘,当初他们幽会的地点就选在曼哈顿旧书交易市场。如今,他们公寓房中的书籍从地板堆到天花板,其中有的是过去两人所购,更多的是雅莉桑德拉近年搜集的自我服务类书和优质年鉴。但这些曾经扮演过媒人角色的书籍已被吉姆抛弃,他如今在iPhone上阅读书报,而自己写的小说则只出电子版。吉姆认为,将来真正的阅读必定是电子阅读,而书本只是收藏家的藏品。

电子书没有书在手中的感觉?

赛巴斯蒂安是旧金山一家电子游戏公司高管,他和妻子雅莉安娜有一个3岁儿子。两人都给孩子念临睡小说,不同的是,丈夫从屏幕上读,妻子从书本上读。丈夫对孩子将来喜欢电子书很有信心,对妻子固守读书习惯的理由大惑不解:“她老是说什么书籍气味啦,书在手中的那种感觉啦。”他还略带嘲讽地说,“她喜欢用的一个词叫‘真实’。”而他的观点是,只要内容相同,用哪种媒介传播不是问题。

老年人亦能发现电子书优点?

赛巴斯蒂安的父母是读书人,作为纸质书的传统拥趸,对于电子书,老两口也有分歧。老先生喜欢纸质书籍,他的观点很简单:iPad一类电子阅读器适合个人阅读,而书籍更方便与他人分享。爱读电子书的老太太对此没有异议,但指出iPad有一个适合老年人的优点:它的字体可以调节放大,能方便视力减退的老年人阅读。

出版业两种对策适应新潮流

由于目前两派观点势均力敌,出版业采取了两条对策。第一条对策是优惠捆绑销售。如Barnes &Noble图书公司从今年6月开始在50家门店实施这一销售模式:每销售一本纸质书,就以折扣价销售同一内容的电子书。由于效果比较理想,这一模式将在9月全面铺开。而销售宗教书籍的Thomas Nelson公司采用另一种优惠捆绑模式。公司免费向顾客提供电子书籍,同时搭售一本不同题材的纸质书籍。Thomas Nelson发言人表示,目前这种销售模式颇受欢迎,公司正考虑扩大搭售范围。

第二条对策是,通过技术手段尽量使电子书接近纸质书的感觉。亚马逊公司通过网站向读者推销它的Kindle阅读器时,称其“绝无电脑屏幕感觉,而你将在这里找到最接近于阅读书本的体验。”索尼公司则在8月下旬推出一款新的阅读器,除了体积与重量比先前同类

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方案

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方案 借助于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方式访问的共享资源,这些用户更倾向于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入口去无缝地访问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所有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目前,广佛肇经济圈进程加快,教育的合作也签定了协议,内容包括了教育信息化的合作与交流,致力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此,建立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以数字化阅读内容资源,整合统筹三个地区信息资源,已成为三地教育信息化合作的重要内容。 一、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特性 区域数字是一种阅读资源共享系统资源与服务集成的应用框架,是一个地区内各个阅读资源系统面向读者的统一服务窗口,能有效集成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内外的各类资源和应用,通过内容聚合和统一认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和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服务。 统一界面:允许不同类型的资源、服务和应用以组合方式显示在统一的页面上; 统一检索:支持多个异构资源的跨库检索(cross-search,metasearch,federated search); 这些资源包括OPAC、书目数据库、外部异构的商用资源和免费web资源等。检索协议包括HTTP、Z39.50、Zing、CALIS-ODL等。支持的元数据包括DC、Marc、EAD等; 资源链接:提供即资源调度功能,使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实现电子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 资源导航:对用户提供多种资源的多种分类导航浏览方式(如学科导航、其他分类导航等),便于用户快速找定位所需资源和服务; 内容聚合:将其他资源、数据库中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收割(OAI、METS)、复制、导入等技术聚合起来,建立联合资源仓储(Union Catalog/Database)。这些内容可包括导航数据、元数据、全文数据、多媒体数据等。提供对联合仓储中多种类型元数据的联合检索 统一认证:即支持统一检索能够同时检索多个需要IP认证或帐号密码认证的商用资源,而无需用户自己登录这些资源 流量报表:记录用户对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和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日志系统,用户行为挖掘。 二、区域数字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方案概述 2.1、方案简述 通过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将一个地区内各个阅读资源共享系统电子资源的导航与检索、馆藏书刊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参考文献引用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扩展服务有机

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有什么优缺点

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有什么优缺点 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优缺点 1)纸质书的优缺点: 优点 1、具有质感,一页一页地阅读下去,更能享受书香气息。 2、更具有收藏价值,赠送亲朋好友比较实在,且能留作纪念。 3、从阅读方面来说,读者更好做笔记,对理解文章大意更具有好处。 4、有利于共享,传借方便,且错误率少甚至没有(如果买的不是盗版)能较好满足读者 读者的需求。 5、从舒适程度来说,纸质材料在灯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 6、从经济方面来说,出版纸质书费用较高,有利于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7、有利于让人静下来,止浮躁的心,培养人们的书生气质 缺点 1、不利于环保,每本书都取材于树木,浪费地球的森林资源。 2、携带不方便,且占用空间多。 3、价格偏贵,相对于大多数电子书籍,人们不太愿意花钱去买一本在网上可以直接阅读的纸书。 4、不利于查找,在书架上要寻找很久,不像电子书有搜索引擎,点

击即可出现自己想要的页面。 5、太单调,只有静态的一种阅读体验,电子书可以将影像插入其中能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6 、从作家开始写作到成品出版过程繁琐,耗费的人力物力大于电子书,浪费社会资源。 2)电子书的优缺点: 优点 1、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阅读未完成的文章小说。 2、携带简单省力,载体通常小巧方便,如手机、平板、MP4 等。 3、环保,节约资源。 4、便宜,能更快更好的阅读更新的书籍,且较为省钱。 5、内容丰富,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更能让读者大饱眼福。 6、阅读软件上很多人性化设计,比如调字体大小颜色、滚动阅读模式、夜间阅读等更 有利于读者更好的阅读书籍。 缺点 1、容易眼睛疲劳,不利于身体健康。 2、经常出现乱码、错字等情况,阻碍阅读。 3、依赖设备,没有独立性。 4、盗版横行,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让原创作者受到巨大的损失。

最新数字化阅读利弊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说一说数字化学习的利弊。想必大家都知道,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出门只要微信扫一扫就可以购物付款,想阅读什么样的课外书,只要手机搜一搜就能找到,真是方便快捷! 再看看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学习读书:现在我们的阅读方式从古代的竹简,变到了纸质书,现在,多了一个多媒体阅读方式,许多人都用电脑、手机来阅读电子书。电子书是个好东西,成百上千册书,一下子浓缩在巴掌大小的硬壳本子里,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图书馆。电子书体积小,能随身携带,并且内容丰富,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更能让读者大饱眼福。虽然电子书有这么多好处,但我依然还是推荐大家阅读纸质书籍。我记得小时候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很敬佩王先生的读书精神。但如果王先生躺在床上,用一部手机来读书,也许就不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如果我们留意观察,数字阅读的速度慢于纸质阅读,我们对数字文本的阅读理解程度低于印刷文本,更谈不上沉心静气品书了。纸质文本就像有路标的景观,而数字文本好比海洋——我们都知道在大海中的航行更加困难。相比数字阅读,纸质阅读能刺激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处理情感共鸣和空间记忆。因此,纸质阅读可以留下“更深的足迹”了。况且,长时间读电子书对眼睛的伤害超过了纸质阅读,读电子书会使眼睛疲劳、酸涩,对视力有很大影响。 所以随着数字化的推广与应用,带给我们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会有各种黑色的阴影也正向我们慢慢袭来,应该引起同学的高度警惕!初中三年级的小伟同学,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在网吧迷恋上了一种叫“传奇”网络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一边是父母想让他上重点中学的期望,一边是网络游戏

关于电子书和纸质书的调查意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电子书和纸质书的调查意义 篇一:关于大学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调查报告-应用写作 关于大学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调查报告 书籍是人类获取经验、获取知识的载体。阅读是当代大学生拓宽视野及获取专业知识的必要手段,而随之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阅读方式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作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过渡产物,其阅读方式具有很强代表性。而“大学生采取纸质或者电子阅读”,可以引发出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探讨。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普遍是多少?对于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偏好和看法?纸质书会不会退出市场等一系列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调查湖南商学院的学生,得出数据,展开讨论。 一、大学生阅读方式与习惯的现状 其中的大学生调查主体为大一84.71%、大二12.94%、大三 2.35%。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将近一半的同学每天阅读时间为一小时以下,三分之一的同学阅读时间为一小时到两

小时,而只有小部分的同学阅读时间达到两小时或以上。其中,电子书与纸质书的选择接近一比一。可见,大学生对于阅读方式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见解。 (一)大学生对于书籍类型的喜好 有一半的同学喜爱于小说散文,小部分同学更愿意阅读课外杂志,而少数同学喜爱学科类专业典籍,另外剩余的同学选择其它类型的书籍。 (二)大学生对于纸质书优缺点看法 优点: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纸质书有真实感,其厚重感与对纸质的触觉产生更为浓厚的阅读氛围,更能感知书中的感情变化。另很多同学都觉得纸质书更有收藏价值,更能表达对这本书籍的喜爱。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看纸质书更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免除电子产品带来的广告干扰和其他诱惑,使自己能专心阅读,更好的沉浸于书本当中,让自己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纯粹。还有一半的同学都觉得纸质书可记录可写,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能及时圈记重点,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 缺点: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纸质书不方便携带,尤其是课业繁重的专业书,其重量与体积都是一个负担。也有很多同学认为纸质书的花销大,阅读成本高,作为学生时代的大学生们,可能会对于书籍的 花销产生一种负担。另外纸质书阅读形式单一,缺少电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阅读答案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刘戟锋①上世纪90年代初,当笔者的导师,著名理论家龚育之先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时,他自嘲道,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有报纸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与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和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1.请根据提示,用概括的语言完成思路。(2分)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2.第④段讲到,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都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请在文段③中找到具体的危害现象。(任写两点即可,2分) 3.找出文中的主要论证方法。(写出两个,2分) 4.结合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谈谈你预防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措施。(至少写两条,2分)参考答案: 1.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2分,符合题意即可给满分。) 2.“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2分,任举两个即可。) 3.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共2分,1点1分。答案写两点即可。)4.答案略。(紧扣具体措施写,答案合理即可得满分)

数字化阅读利弊教案资料

数字化阅读利弊

精品文档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说一说数字化学习的利弊。想必大家都知道,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出门只要微信扫一扫就可以购物付款,想阅读什么样的课外书,只要手机搜一搜就能找到,真是方便快捷! 再看看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学习读书:现在我们的阅读方式从古代的竹简,变到了纸质书,现在,多了一个多媒体阅读方式,许多人都用电脑、手机来阅读电子书。电子书是个好东西,成百上千册书,一下子浓缩在巴掌大小的硬壳本子里,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图书馆。电子书体积小,能随身携带,并且内容丰富,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更能让读者大饱眼福。虽然电子书有这么多好处,但我依然还是推荐大家阅读纸质书籍。我记得小时候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很敬佩王先生的读书精神。但如果王先生躺在床上,用一部手机来读书,也许就不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如果我们留意观察,数字阅读的速度慢于纸质阅读,我们对数字文本的阅读理解程度低于印刷文本,更谈不上沉心静气品书了。纸质文本就像有路标的景观,而数字文本好比海洋——我们都知道在大海中的航行更加困难。相比数字阅读,纸质阅读能刺激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处理情感共鸣和空间记忆。因此,纸质阅读可以留下“更深的足迹”了。况且,长时间读电子书对眼睛的伤害超过了纸质阅读,读电子书会使眼睛疲劳、酸涩,对视力有很大影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纸质阅读演示教学

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纸 质阅读

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纸质阅读 姓名:张泽康 学号:201409030229 班级:网络1402

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纸质阅读 当下,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公交车上,我们随时可以看见身边低头把玩手机的“手机族”,手机与网络的结合,大大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你的手机可以是电视机、阅读器、聊天器等等,特别是手机的电子阅读功能让纸质书籍也黯然失色。电子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它能够提供快速阅读,满足人们的快速收集信息功能,满足学习和阅读需求。虽然纸质媒体和电子产品都能在传播信息的前提下提供阅读文字和浏览图片的功能,但是二者的产生过程和由它们各自特性带来的人们使用方式和阅读感受都有所不同。 从产生过程来说,电子阅读以网络资源为主要来源,其审核条件相对简单,自媒体等的存在给了人们言论自由的大平台,这的确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却不利于我们获取知识和资讯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的需要;而纸质书籍由于其出版过程复杂,资料采集,筛选,定稿,审稿,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等等过程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问责机制,出版内容的权威性相比而言更大。电子阅读产品更倾向满足人快节奏的需求,纸质书籍更倾向满足人准确与严谨的需求,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人的不同需求。 从阅读方式来看,不少人在看书的时候,都有画线、做标注、写评语之类的习惯,做笔记和标注,是阅读的延伸。但是,这个习惯在电子阅读时就很难坚持下去了,在电子阅读器上做笔记与标注实在是很不方便,而且电子阅读完全不支持画图功能。对于很多书籍,我们需要用画图,或是以表格的方式来整理思路,这更能简明清晰地表示逻辑关系。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没有做一些必要笔记,这势必会影响到阅读的深度。 从阅读体验来看,手拿一本书或杂志,我们可以很快翻到感兴趣的篇章并反复翻阅。但是在电子阅读器上,我们就很难获得这样的体验,用手指去触碰书页的感觉是电子阅读所无法替补的。想象一下,闲暇之余,手捧一本好书,以一种舒适、闲散的方式去阅读,去品味,这种享受是电子阅读所无法媲美的。而且电子阅读有两个弊端是无法忽视的,一是长期盯着屏幕看,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乃至损伤,导致视力下降;二是电子设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容易造成健康隐患,尤其是对颈椎、皮肤的影响很大。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名词,叫做“浅阅读”。顾名思义,浅阅读,指的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浅层次阅读。它的特点是快速获取信息,一目十行,不深究其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这类阅读适应了全媒体时代求快、求新的特点,但同时,却失去了在阅读过程中积淀、回味的过程。电子书的出现正是因应了“浅阅读”的需求。而与之相反的是“深阅读”,它更强调阅读的质量,追求阅读过程中的文化体验,重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纸质书便是适合于“深阅读”的载体,它能够令读者更深入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不仅可以提供文字之美,更可以通过图书的装帧、设计以及纸张的质感,甚至是印刷带来的墨香,创造一个整体的美的氛围。不夸张地说,这一系列的阅读享受,只有通过纸质阅读才能够真正获得。 喜爱读书的人对纸质阅读的优点有深刻的体会。在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纸质阅读”,可以找到许多有关的感言。例如,“纸质阅读带来的安心愉悦是任何信息渠道都无法带来的”;“精挑细选,静心品味,电子时代的纸质阅读更可贵”;“我还是喜欢纸质阅读,电子书可以浏览,但不适合品读”;“当我选择数字化媒介进行阅读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需求,而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我会选择纸质阅读”。 总结了一些网友对电子阅读所提出的不足,首先,纸质书籍出版传播售卖都有相关部门监管,能尽量减少有害身心内容传播;电子阅读网络则不然,黄色暴力邪教,以及教唆言论,能让人接触到不分是非,歪曲事实的内容,严重影响身心发展。纸张是我国四大发明,所遗留下来的相关传统以及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不能断根,更有陶冶身心的意义,书籍还涉及到良好的读写习惯,什么都用电子来代替,若干年后,会影响一代人的书写。其

电子书与纸质阅读书本有啥不同

电子书与纸质阅读书本有什么不一样? 常常有家长跟我反映,家里读中学的孩子整天挂在网络上,劝他们多看点书不要沉迷于计算机,结果常常被孩子反驳:“我在网络上搜寻阅读的数据也像是书啊!甚至比书的讯息更新、更实时呢!” 阅读网络上的数据与印刷出来的书到底一样不一样? 我想,首先得先区分书的媒介,不管是用纸印刷,或者用竹简,用羊皮,或者是电子书,只要经过编辑处理过正式发行的书,都算是书,与网络搜寻的数据是不同的。 不管是用什么媒介,只要是经过处理的书,都有成本,除了作者殚精竭虑的写作之外,还经过层层的编辑筛选与讨论,修正校订然后才会出版发行,基本上是有构架、有层次、有想法与目标,即便百科全书,只要经过编辑处理发行,都会有其独特的观点与架构。 当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学问,一个新的领域,必须找到那门学问的几本经典书籍,仔仔细细地从头读到尾,在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轮廓,这种轮廓也可以称作知识的基本架构,有了这样整体的认识之后,后续找到的许多资料与琐碎的细节才能适当地安放在那个架构里,也才能形成有意义的了解与记忆。

没有对那个领域的整体了解,网络上搜寻到无穷无尽的数据不仅没有帮助、浪费时间外,甚至有害,会使我们淹没在讯息的大海中。许多在大学任教的朋友感慨,现在学生的报告内容似乎非常丰富,旁征博引找了许多数据,但是却抓不到重点,结论也非常模糊,甚至搞不清楚作业的问题到底是要他们回答什么。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也不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即便花了一大堆时间在网络上漫游,剪剪贴贴,但其实还是无法形成真正的收获与了解。 当然,网络搜寻还是有好处! 最大好处是当我们很明确地知道想找什么数据时,帮助最大,以前可能要耗费数周埋在图书馆与积满灰尘的古老文献或期刊中奋斗,现在可以舒舒服服且很省时间地通过各种网络的数据库找到答案。但是别忘了前提是我们知道要找什么,知道该提出什么问题。我们都知道,对一门知识没有彻底了解,很难提出有意义的好问题。 资深出版人詹宏志就曾比喻:“Internet就像是一本非常大又丰富的书,有一万页,但是没有编码又散落一地,没有好的训练,网络的帮助其实很小,只会让人迷失。”真正要通过网络做学问,需要高阶的训练(与利用网络购物或查哪里有

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

资源丰富、搜索方便,是电子书最可爱的地方。只要想起要读什么书,输入书名,一般就可以立即看到,省去跑书店买书和在网上购书的时间和金钱。我习惯先浏览电子书,再决定是否买纸质书。这样买来的书,每一本都是自己真正想拥有的,避免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尴尬。常常是阅读着这本书,就会看到阅读软件推送的另一本书,书名一旦出现,入手方能心安,此时,电子书方便与快捷的优势立现。 离不开电子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场合比如街头等公交车、医院等医生、银行柜台前排队等等,少则十来分钟,多则半个钟头的零碎时间,捧着一本书读似乎有点太“正式”,而且周围的环境和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很难令你马上进入读书状态,这时候拿出手机或kindle看会儿书,再合适不过了。 电子阅读极为便捷,一部手机就可以下载存储上百本、上千本图书,古人所谓的“学富五车”,如今一个APP软件就能做到。电子阅读可以合理利用许多零碎时间,电子书随时随地都能读,在家里,在户外,在公交车上,在熙熙攘攘的商场,甚至午夜梦醒,都能随时开启阅读模式。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着迷电子阅读。最痴迷的时候,每天都在网上看书,却对书柜里的纸质书籍视而不见。电子阅读的好处是方便快捷,想看什么书,大多在网上能搜到,随时随地可看。 1.电子书促进阅读。人们花费在屏幕前的时间更多了,在印刷书籍前的时间更少了。 2. 电子书利于环境。电子书挽救树木,减少旧纸书回收的挖坑回填,节省运输成本和与减少航运书籍至全国或世界各地的环境污染问题。3 .电子书易于更新,易于纠正错误并增加信息。4.电子书可检索。很快,你可以在书本中快速查找到任何信息。电子书可在全球范围内检索:您可以在多本电子书中查找到所需信息。5. 电子书便于携带。你可携带整个图书馆于一张DVD之中。6. 电子书购买便宜。7.看电子书的好处:一些图书年代久远,在图书馆存放的时间也长,看的人也多,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很破旧,有的还存在缺页的问题;二是很脏,大多发黄的厉害。所以看电子书就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8.功能性及方便性:与其它软体结合,变得功能更强大更方便。 9.容易更新校正:作者或出版社可以很容易地对书籍作更新或校订。 10.个性化:接近POD的想法,可以依个人需要在封面或封底等特殊版面,制作不同内容。 11.个人出版:透过与网际网路的连结就可以利用电子书方式,发行个人著作。12.电子书可以打印,故而也拥有纸质图书的优势。1 3.电子书可以即时传递,几秒或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读者手中。1 4.电子书可供在线阅读。1 5.电子书生产成本低。1 6.电子书可以注释,而又不会损坏原始文献。1 7.电子书可以超链接,更容易获得附加信息。 18.电子书可以改变界面风格,如字体、背景、字号等,更阅读更个性化。19.电子书出版速度快,可以在线评论。 1、方便携带,体积一般都比书要小,重量也要轻很多,非常便于携带。 2、容量大,早期的电子书阅读器只有8M,32M左右的内存,能放的图书有限,目前的大多数电子阅读器除了机器内部的存储空间以外,都可以外接扩展卡,例如SD卡,CF卡,MMC卡,有的还可以外接U盘。视支持容量来定,可以存放100到几万本电子图书。 3、专业,电子书阅读器和手机、PSP等产品不同,电子书阅读器的专业性较强,除了简单的看书以外,还支持字体放大缩小,像纸书一样做标注,做书签,手写记事,长时间待机等比较专业的功能。便用E-INK 屏的电子书阅读,充一次电,一般都可以阅读7000页左右,一本书按2000算,充一次可以看3-4本书。 4、支持格式多,电子书阅读器从最初支持单纯的TXT格式以及厂商的格式,到现在支持大多数的图书格式,比如TXT、JPG、BMP、HTML、PDF、DOC、EPUB、DJVU、CHM等等,甚至有的电子书阅读器还可以支持RAR、ZIP、PPT等格式。

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日期:2012-04-20 作者:鲁哲来源:新民晚报 市统计局上午公布“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61.2%受访者认为——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本报讯(记者鲁哲)数字化阅读来势凶猛。市统计局今天上午发布的“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1000名12周岁以上的受访市民中,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已接近“平分秋色”,但61.2%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阅读效果不如纸质阅读。 六成以上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超1小时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保持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63.9%。 从年龄看,阅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少。12-20岁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大大超过其他年龄段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仅占12.1%,1-2小时的高达63.9%,2小时以上的占24.3%。21-40岁和41-60岁受访者的阅读时间大致相等,1小时以下占37%左右,1-2 小时占44%左右。 四成以上受访者每年阅读1-6本书 2011年,42.8%的受访者阅读量在1-6本书;10.8%阅读量在7-12本书,即每2个月读书一本以上;10.5%阅读量在13本及以上,即每月读书一本以上。 从年龄看,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一样,随年龄增长而减少。12-20岁的受访者每年阅读不足1本书的仅占3%,大大低于其他年龄段受访者;而每年阅读1-6本书的占57.6%,阅读7-12本书的占18.2%,阅读13本书及以上的占21.2%,均高于其他年龄段受访者。 对于阅读目的,71.6%的受访者选择“了解外界变化”,比重在各选项中居于首位;而“提高自我修养”、“放松消磨时光”、“满足业余爱好”等选项的选择比重也居于前列,分别为60.2%、57.8%和56%;选择“提高工作能力”的受访者占40.7%。 当问及没有更多时间阅读的原因,57.9%的受访者选择“工作学习太忙”,比重最高;其次为“家务太多”,比重为28.7%;再次为“书价太贵”,比重为23.5%。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选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阅读开机有益?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公交、地铁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4月20日,中国教育报在官方微信上发起“数字化时代,老师是如何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61.4%的受访者花在数字化阅读上的时间比纸质阅读时间更多。同日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也显示,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的纸质阅读率。 数字化时代,教师们是如何阅读的?他们阅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数字化阅读给他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数字化阅读给教育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一台平板电脑,一个Kindle阅读器,外加手机和台式电脑。 四川阆中水观镇初级中学校长马洪德告诉记者,这4样东西,是自己现在的阅读“利器”。 马洪德从2011年开始接触数字化阅读,最初,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他有时候觉得难以甄别和取舍,对数字化阅读有一种半推半就的感觉。 而现在,他已经完全“沦陷”其中。除了在设备上投入增加外,在电子书籍的购买上投入也越来越多,3元到5元不等的电子书,现在马洪德一年下来也要投入好几百元。 马洪德所在的初中,一共有48位老师。为了鼓励教师们阅读,学校除了提供数字化阅读的场所和设备外,每年还投入5000多元采购专业书籍推荐给教师阅读,每位教师也可以自行选择购买图书,学校予以报销。根据观察和统计,马洪德发现,学校教师们数字化阅读的比例已经明显超过了纸质阅读。 马洪德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与中国教育报微信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4057位参与者中,2475位受访者表示,平时花在数字化阅读上的时间比纸质阅读时间更多,占比超过61.4%。 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全面推广,无论是在农村学校,还是在城市学校,数字化阅读如今已成为广大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阅读方式。 刘忠平在农村小学——湖南省新田县龙泉五小从教近30年,以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查询的工具书和各种资料书籍堆满书柜和案头,而如今,一台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解决疑难的问题。“数字化阅读技术的不断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查询资料的便捷,同时,对于我们快速获得新的信息,扩大知识面,也很有帮助。”刘忠平说。

关于大学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调查报告-应用写作

关于大学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调查报告 书籍是人类获取经验、获取知识的载体。阅读是当代大学生拓宽视野及获取专业知识的必要手段,而随之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阅读方式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作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过渡产物,其阅读方式具有很强代表性。而“大学生采取纸质或者电子阅读”,可以引发出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探讨。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普遍是多少?对于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偏好和看法?纸质书会不会退出市场等一系列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调查湖南商学院的学生,得出数据,展开讨论。 一、大学生阅读方式与习惯的现状 其中的大学生调查主体为大一84.71%、大二12.94%、大三 2.35%。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将近一半的同学每天阅读时间为一小时以下,三分之一的同学阅读时间为一小时到两小时,而只有小部分的同学阅读时间达到两小时或以上。其中,电子书与纸质书的选择接近一比一。可见,大学生对于阅读方式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见解。 (一)大学生对于书籍类型的喜好 有一半的同学喜爱于小说散文,小部分同学更愿意阅读课外杂志,而少数同学喜爱学科类专业典籍,另外剩余的同学选择其它类型的书籍。 (二)大学生对于纸质书优缺点看法 优点: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纸质书有真实感,其厚重感与对纸质的触觉产生更为浓厚的阅读氛围,更能感知书中的感情变化。另很多同学都觉得纸质书更有收藏价值,更能表达对这本书籍的喜爱。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看纸质书更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免除电子产品带来的广告干扰和其他诱惑,使自己能专心阅读,更好的沉浸于书本当中,让自己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纯粹。还有一半的同学都觉得纸质书可记录可写,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能及时圈记重点,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 缺点: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纸质书不方便携带,尤其是课业繁重的专业书,其重量与体积都是一个负担。也有很多同学认为纸质书的花销大,阅读成本高,作为学生时代的大学生们,可能会对于书籍的

“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4.87分钟,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分钟,而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 2018年,0~17周岁未成年人纸质书阅读率有所下降。对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新媒介阅读趋势给青少年阅读带来新的可能,但是儿童过早接触手机等数字媒介,容易受到娱乐化内容和碎片化思维的影响。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依然很重要,纸质阅读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专注力,都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材料二: 日常选择数字化阅读也是出于无奈,这与工作过于繁忙、生活节奏过快有关,平常只能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车上刷刷微博,扫一眼微信公众号,阅读“碎片化”很难避免。 但也有网友并不排斥这种“碎片化”。网友“满垛十七”留言认为,“我反思自己天天刷微博、刷公众号,然而有一天回头看摘抄本,猛然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好文章,都是我在‘碎片化’阅读里收集来的。” 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中国今年2月末发布的调查显示,热播影视作品往往会引发“跟风”的阅读热潮。比如,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就带动了原著纸质图书及电子版图书,销量成几何级数增长。 这种跟风式的阅读现象,与“碎片化”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受到当代多元传播渠道的不同价值观影响,导致阅读内容的“网红化”“快餐化”。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材料三: 虽然数字阅读发展很快,但据《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94亿元,同比上升11.3%,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数字阅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碎片化”“娱乐化”内容,但数字阅读既有浅阅读,也有深阅读。纸质阅读、深度阅读必然会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但目前的阅读主体还是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仍有并行发展的空间。对于数字阅读要加强引导,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娱乐化内容一

高中材料作文:讨论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时,出现了如下几种观点:学者:只有“深度阅读”才能形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论坛在讨论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时,出现了如下几种观点: 学者:只有“深度阅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而只有纸质阅读,才算得上是“深度阅读” 作家:网络文学写作的路数和传统文学不同,是独辟蹊径的;网络文学也不乏较具文化含量、思想含量的精品。 学生:电子读物并不是奇奇怪怪的东西,它们和纸质书只是传播载体不同而已。 教师:“碎片化”的时间使我们的阅读“碎片化”;电子阅读存在八卦和娱乐化的问题,这些信息很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生命,让我们变成了知道得最多而思考得最少的人, 家长:现在阅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喜欢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了,对此我很是担忧。 对于以上观点,你怎么看? 请有机关联其中至少两种观点,针对论坛中某一类人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碎片化阅读的利弊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其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深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交互性强。碎片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或者说是时代特征。 同时,碎片化阅读本身并非就代表进步和未来,或者说是没有缺点。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碎片化阅读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还有专家对数字阅读所引发的碎片化、浅阅读增多现象表示了担忧。在他们看来,重网络阅读、轻纸本阅读等现象影响了青年人的读书兴趣,使读书成为一种被动和强制性的行为,无法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无尽乐趣。 有评论指出,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被动的接收器,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正是碎片化阅读应有的能力所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表示,首先,数字阅读还处在发展之中,需要有效地完善和引导,朝着更好的方向深化。同时,还需要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内容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低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泛滥成灾。其次,不可无视数字阅读的缺点或者盲目乐观,以至于在政策和舆论上认为传统的阅读、深度的阅读、纸质的阅读都已经是过时的、陈旧的方式,而

电子书和纸质书的未来发展趋势

纸质书和电子书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题名称:纸质书和电子书未来的发展趋势姓名: x x x 系别: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2013年10月28日

摘要 随着印刷业和新一代媒介电子书的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世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谓:“读万卷书”。人们现在对阅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方便,更快捷,更能从这个社会中获取需要的信息。纸质书籍自纸的产生就出现到至今不断发展,陪伴人们走过了几千年,让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培育成良好的德行最后走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国家进而改变世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电子书自产生之日就以颠覆传统阅读世界的速度发展,一个新兴、方便、实惠的媒体势如破竹,几乎让所有支持电子书的手机用户人手一本甚至多本,为现代人们提供随时随地一触即“读”的机会。在未来,纸质书和电子书将会共存,为不同的用户人群带去他们需要的体验,感受文字的魅力。 关键字:印刷电子书共存阅读 一、电子书和纸质书 1)电子书 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 体的传统出版物,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UMD、 等格式的电子书籍。 2)纸质书 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做了非常大得贡献。主要

二、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优缺点比较 1)纸质书的优缺点: 优点 1、具有质感,一页一页地阅读下去,更能享受书香气息。 2、更具有收藏价值,赠送亲朋好友比较实在,且能留作纪念。 3、从阅读方面来说,读者更好做笔记,对理解文章大意更具有好处。 4、有利于共享,传借方便,且错误率少甚至没有(如果买的不是盗 版)能较好满足读者读者的需求。 5、从舒适程度来说,纸质材料在灯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 觉疲劳。 6、从经济方面来说,有利于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7、有利于让人静下来,停止浮躁的心,培养人们的书生气质。 缺点 1、不利于环保,每本书都取材于树木,浪费地球的森林资源。 2、携带不方便,且占用空间多。 3、价格偏贵,相对于大多数电子书籍,人们不太愿意花钱去买一本 在网上可以直接阅读的纸质书。 4、不利于查找,在书架上要寻找很久,不像电子书有搜索引擎,点 击即可出现自己想要的页面。 5、太单调,只有静态的一种阅读体验,电子书可以将影像插入其中, 能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6、从作家开始写作到成品出版过程繁琐,耗费的人力物力大于电子 书,浪费社会资源。 2)电子书的优缺点: 优点 1、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阅读未完成的文章小说。 2、携带简单省力,载体通常小巧方便,如手机、平板、MP4等。 3、环保,节约资源。 4、便宜,能更快更好的阅读更新的书籍,且较为省钱。 5 更能让读者大饱眼福。

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doc

我方立论 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及对方辩友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精彩呈词,我方的观点是: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 何为阅读?众所周知,阅读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阅览、读取从而得到你想要的信息。阅读的本质在于通过阅读某个载体而获取到想要得到的内容。那么何为电子阅读?电子阅读指的就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的对材料的阅览、读取并且得到想要的信息。我方认为本次辩题的衡量标准是: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他们之间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载体的不同。但是,我们要追求的是通过阅读获得价值的多少。 因此我方从以下几点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阅读作为其附加的功能,应很好的被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阅读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现代生活节奏飞快,人们没有很多的时间读书,便捷的阅读方式便成为大多人的阅读要求。电子阅读的载体携带方便,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和资料文件都随身携带,在空闲时间里,都能随时随地的见缝插针阅读经典。与此同时电子阅读过程中的阅读的交流分享功能、视听读写相结合等功能是纸质阅读所不可匹及的。正确的使用电子阅读,建立识记性,理解性,评判性,健康性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前提下更好的实现阅读的价值,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人类对阅读的需求和兴趣,也把琐碎的时间变成宝贵的财富。 第三、使用电子阅读,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与科技发展的认可。从古至今,文字出现在甲骨上,后来刻在竹简上,再到纸质书籍,最终演变成今日的各类电子产品所携带的电子阅读功能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五、电子阅读将成为大多人的首选。使用电子书,真正的做到了一“书”抵万卷。电子书超大的储存空间好比一个巨型的电子图书馆,且收藏快捷,内置书架,有条有理,最重要的是能带在身边,随时供应。难道你还能把一个图书馆给带在身边吗? 虽说电子阅读存在诸多的优点,但目前不能完全取代纸质阅读,综上所诉,我方坚持认为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

数字化阅读利弊

再看看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学习读书:现在我们的阅读方式从古代的竹简,变到了纸质书,现在,多了一个多媒体阅读方式,许多人都用电脑、手机来阅读电子书。电子书是个好东西,成百上千册书,一下子浓缩在巴掌大小的硬壳本子里,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图书馆。电子书体积小,能随身携带,并且内容丰富,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更能让读者大饱眼福。虽然电子书有这么多好处,但我依然还是推荐大家阅读纸质书籍。我记得小时候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很敬佩王先生的读书精神。但如果王先生躺在床上,用一部手机来读书,也许就不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如果我们留意观察,数字阅读的速度慢于纸质阅读,我们对数字文本的阅读理解程度低于印刷文本,更谈不上沉心静气品书了。纸质文本就像有路标的景观,而数字文本好比海洋——我们都知道在大海中的航行更加困难。相比数字阅读,纸质阅读能刺激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处理情感共鸣和空间记忆。因此,纸质阅读可以留下“更深的足迹”了。况且,长时间读电子书对眼睛的伤害超过了纸质阅读,读电子书会使眼睛疲劳、酸涩,对视力有很大影响。 所以随着数字化的推广与应用,带给我们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会有各种黑色的阴影也正向我们慢慢袭来,应该引起同学的高度警惕!初中三年级的小伟同学,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在网吧迷恋上了一种叫“传奇”网络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一边是父母想让他上重点中学的期望,一边是网络游戏的诱惑,让他一直处在矛盾中,小伟认为是网吧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就用匕首将网吧老板捅死。去年的一个傍晚,一位流浪少年被杀,头颅被人砸烂,尸体上还有几处刀伤,其死状惨不忍睹,却令人瞠目的是:杀害少年的凶手竟是3 名嗜好上网玩“杀人游戏”的中专生,他们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胆量有多大”。……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活生生的案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网络游戏

电子书不能取代纸质书-结辩

各位评委,各位辩手,感谢对方辩友刚才精彩的陈述,现在由我代表反方做总结陈词。我方在辩论各个环节始终坚持“电子书不能完全取代纸质书”这一观点,列举了纸质书在深度阅读、传承文明、出版正规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有理有据地指出了电子书在阅读习惯限制、阅读设备局限、电子出版混乱现状等方面的缺点。从二者对比,我们将可预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子书不能完全取代纸质书。 纸质图书阅读是传统的阅读形势,对眼睛等身体的其它部分无任何影响。电子书有两个弊端,一是长期盯着屏幕看,很容易造成眼睛损伤,视力下降;二是本身屏幕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容易造成健康影患,尤其是对颈椎、皮肤的影响很大。一次性消费。纸质图书购买后没有后续担忧,可以随时阅读,不想读的话可以长时间存放。而电子书则需要持续用电或者购买电池,而且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目前都没有好的办法解决。也就是说电子图书(包括电纸书)的维护费用并不比纸质图书便宜多少。一些珍藏版图书更具有收藏价值。珍藏版图书是时代标志,有些精品图书经久不衰,可能有的价值包括文献价值、版本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价值越多,就越值得收藏,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电子图书就没有了这样的功能。 当今社会流行的阅读方式是多样的,阅读的价值绝不仅在于书籍本身,而在于广泛传播和交流带来的价值,越多阅读,越有价值。比如现在流行的读书分享会,图书馆共享阅读等等。以共同阅读一本书为媒介,更多的是引入读者相互交流的渠道。人们更加注重对阅读过程的分享,如书签,批注,从而实现在传播,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互动,在互动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当今的出版行业,盈利模式不再是书籍本身;写作的目的,不是在于出版并从纸质销售中获利,而是在互动交流中互相获取知识,并因此从服务等领域获取利润。纸质图书的阅读途径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可以租借,可以漂流,可在图书交易市场购买二手书籍,可以共同组建读书分享会,开展读书吧服务。电子图书的出版商不会让电子书能够租借、交易或转售,至少也会加大这种活动的难度。 唐茶计划创始人李如一对环球企业家记者表示,做了唐茶计划后,他深刻体会到“编书一事,人力工作不能省”,和传统出版一样,电子书比拼的核心也是内容策划、挑选、编排的“编辑力”,最终是给读者提供好内容。基于书的出版终将被基于人的阅读取代,从“有什么读什么”到“我们要读什么”的转变,阅读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具社交性,将阅读真正回归到读者,而不只是作者本身。两种出版技术在文字输入上是一致的,显示方式也是相同的,只是传统出版技术重在向照排系统发出组版指令,制版印刷,强调字体清晰,印刷精美;而数字出版技术旨在建立结构化数据库,检索点丰富,便于查询。一位出版社业内人士徐先生说,真正的电子出版物市场还没有打开,人们的阅读习惯还停留在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人们的阅读时间也是碎片化的,所以我们对一个能够对碎片化信息和碎片化时间完成智能化组织工作的工具有着迫切的需求。不可否认,电子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无论从外观、易用性来说,还是从人们的阅读习惯等方面来说,它都比不上纸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