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第1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第1单元思维导图

仪器的连接 橡

关 往

装置气密性检查

块状或颗粒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较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垂直悬空”

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

液体药品—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固体药品—托盘天平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左物右码

精确度0.1g 精灯使用体加热体加热

变形考查

俯大实小,仰小实大

高中数学最全的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最全的思维导图 小数老师2015-11-23 11:08 很多同学一轮复习已经过半,但还不知道该怎么总结,小数老师给大家提个建议,要想总结,主要还是首先梳理出脉络来,提到某个知识点, 那么关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所有知识你都要弄明白,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下面是8张思维导图,先研究下看看吧!

夷示方法元表、隼合之闾的关系集台「 1f 映射 i I 函数 三要妄 性质 表示 定义 定义域 值域 单调性 周期性 性质 対称性 基本初等函数 分段国数 运算:交、弃、补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解析达 列表法 使解析式有意义丿 对应关采[」换元法求解析式J A连意应用函数的单调在求值域 圏象法 u函薮破个区圈MlWt减I与曲谒国直是秃亍区减占鱼乂 耒冒: 2,征阴尊讶*勒査『斷人导披追;儿麗舍弼戴的鱼调性 亘塑」是乂填黄于旗点时歌氐L?社有盘文的奇證戳弋r如即)r的奇圈 埶詡⑵二呻书⑹=£) 最值 —C环酩变拱) —f皑拦变彗)— {棒编变箕) 亘合函数 二次函巍、基本不等式、打崗(耐克)函〕 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台、异数. L —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數一 幕函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三甬函埶 亘台III埶的单调性:同潸异减I 哦值法、典型的函数1 抽象函数 函数与方程 函埶的应用 图象V性质 和应用 二分注、图象迭、二次展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空间几何体 liii 台区 梭怪 梭台 L囲台 Sfe -正枝{王,长方体、正方体 EW.四面体、正四面体一 l点在Mh± 点与线 纬与面一 面勻面 点在面內 点在面外 竝面岂強 -直线在平窗内 厂平行 —相乂 —f平行关系的] A 转化J i ■■-平厅 J垂直曲罕的]线线 1相互轉化J垂嵐 L相父 L平行 L三视團? r直观團 长对正 -喜平齐 卞伯隼」 一刚面积.表面理 体段 口高—个公共点 没有缺旦 漫有 有公扛耳 ------------------ 厂W T 厂直 线在平面外-^― ---------------- L相交 亠线面- " 平行「 面直 垂畳 线面甜 r -J_ - 面面■ 乎行 價耕角的畫化与糾率的变化) 位臭关养 相立 I—C且必:-今血芒:) 狂童:战距可正A 可员,也可为0. J 注at:栽距可正 可员,也可訂oj 直迭万程茹形式 直迭万程茹形式 两亶线的交点 两亶线的交点 圧意若种开式的辕化和 运用范圈 圧意若种开式的辕 化*□运用范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同步练习》

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 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第一单元测试 一年级 班 姓名 一、填一填。(共42分,每空2分,第1小题2、4、5空每空4分) 1、 是长方形, 是正方形, 是圆, 是三角形, 是平行四边形。 2、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 )形;红领巾是( )形;课桌面是( )形。 4、 ① 从左往右数第( )个是圆形,第( )个是正方形, ② 一共有( )个长方形。 5、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6、 用 做成的正方体,数字“1”的对面是( ); 数字“2”的对面是( );数字“6”的对面是( )。 二、我会连线。(共20分) 1、下面的一块是从上面哪一块中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8分) 2、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6分) 3、下面右边的图形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面?连一连。(6分) ① ② ③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下 面 左 面 后 面 1 2 5 3 4 6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8分,每题4分) 1、 像这样先折后剪会得到一个()图形。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圆形 2、下图是小男孩用手中的长方体和笔,最多可以画 出()个不同的长方形。 A、6个 B、4个 C、3个 四、数一数。(共8分,每空2分) 1、 2、 五、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共8分,每空2分) 六、数一数,填一填。(共8分,每空1分) 七、缺了多少块砖?(共6分,画图4分,填空2分) 缺()块砖 有()个三角形拼成有()个三角形拼成 有()个长方形拼成 有()个正方形拼成

初三物理思维导图

初三物理思维导图 也许,你仍似懂非懂地踌躇在物理世界的大门口;也许,还为概念、公式、计算、推导、比较、归纳而犯愁;也许,对于有些物理题目,你一做就错,老师一讲就懂,可是再做还是错。千万别着急,只要你掌握了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就像初三物理思维导图,就如同找到了金钥匙,物理殿堂的大门会向你轰然打开。 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二次函数,运用图形更容易掌握。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欣赏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顶点式y=a(x-h)... 对于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二次函数,运用图形更容易掌握。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欣赏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顶点式 y=a(x-h)+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 ,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的图像相同,当x=h时,y 最大(小)值=k。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解:设y=a(x-1)+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2。 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 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当h>0时,y=a(x-h)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y=a(x-h)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

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 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时,将抛物线y=ax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定义与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思维导图(不含二十二章)

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快慢。 (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480 r/(kW · h )” 上的用电器,每消耗 1 kW · h 的电能,电能 数转过 480 转。 U 实U 额;P 实>P 额. U 实=U 额;P 实=P 额.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根据要求连接实物图并画出电路图 要求:①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②滑片右移等变亮; 利用电能表计算电功率的方法: 当一个电能表上标有“1200r/kW ·h ”而 10 秒 ③小灯泡铭牌“2.5V 3W ” 内其圆盘转过 120 圈,此段时间内的电功率大 120r 小:W= 1200r/kW ·h =0.1kW ·h=3.6×105J 3.6×105J P=W/t= 10s =3.6×104W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 A =I B =I C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 流之和I A +I B =I C 典型电路故障分析 正常通路,无故障 两灯均亮,两表均有示数 电路断路,有故障 两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压表示等于电源电压 电路断路,有故障 两灯不亮,两表均无示数 电路短路,有故障 有灯亮(左),电流表有示数 电压表无示数 电路短路,有故障 电压表示等于电源电压 电源短路,有故障 电压表无示数,电源发热

2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的攻 100%转化为内能。 此时: Q = W = UIt = I 2 Rt = U t R Q=I 2Rt 四种触电类型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需要接地,接线时其金属外 壳接地线,是为了防止其在过程中金属外壳带上电 荷引发触电事故。 (练一练) 要用手按住笔尾金属处 最帅的物理老师祝大家期末顺利,过个好年!客官点个赞可好? --MISS 许? 常见的家庭电路连接 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螺口灯泡的顶端一定接火线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0)=0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 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钩(耐克)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幂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基本初等函数抽象函数复合函数赋值法、典型的函数函数与方程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零点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使解析式有意义函数表示方法换元法求解析式分段函数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周期为T的奇函数→f (T)=f ()=f (0)=0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图象、性质和应用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图象及其变换必修二 立体几何点与线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点与面点在面内点在面外线与线共面直线异面直线相交平行没有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线与面平行相交有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在平面内面与面平行相交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空间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范围:(0,90]范围:[0,90]范围:[0,180]点到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相互之间的转化空间的距

离空间几何体柱体棱柱圆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台体棱台圆台锥体棱锥圆锥球三棱锥、四面体、正四面体直观图侧面积、表面积三视图体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必修二 解析几何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方程位置关系直线方程的形式倾斜角的变化与斜率的变化重合平行相交垂直A1B2-A2B1=0A1B2-A2B1≠0A1A2+B1B2=0点斜式:y-y0=k(x-x0)斜截式:y=kx+b两点式:=截距式:+=1一般式:Ax+By+C=0注意各种形式的转化和运用范围、两直线的交点距离点到线的距离:d=,平行线间距离:d=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D<0,或d>rD=0,或d=rD>0,或d<r截距注意: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必修三 统计、概率、算法统计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共同特点: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概率)相等用样本估计总体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总体密度曲线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散点图回归直线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古典概型几何概型P(A+B)=P(A)+P(B)P(`A)=1-P(A)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唯一性、普遍性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算法语言算法的特征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进位制必修四

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图片

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图片_初一数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有理数1 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 的数;负数小于0 的数;(2)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5)自然数0 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6)a>0 ? a 是正数;a<0 ? a 是负数;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a≤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2 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3)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 ? 有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正整数?整数?零? ? ?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分数? ?负分数?(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特别地,0 的相反数是0;(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10)a、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b 互为相反数?a ? ?1 b或b ? ?1 ;(即相反数之商为-1)a(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a ? 0) ?a (15)绝对值可表示为a ? ? 0 (a ? 0) ? ? ? a (a ? 0) ?a aa a(16)?1? a ? 0 ;? ?1 ? a ? 0 ;(17)有理数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①正数大于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②两个负数,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 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的两数相反,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符号,并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③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4 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 相乘均为0;(2)倒数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即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几个不是0 的数相乘,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是正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时,当有因数是0 时,积为0;(4)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①乘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分配律a(b+c)=ab+ac; (5)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 的数,等于乘以其倒数;即a ? b1 ? a ? (b ? 0) b(6)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一不为0 的数,都得0;(7)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若无括号,则按照先“先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 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题海战术 其实不然。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 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 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 的同时,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复习的重点。 对策: 对策一:让自己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和思路。 对策二: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题差不多吗? 对策三:此题的知识点我是否熟悉了? 对策四:最近有哪几题的图形相近?能否归类?

九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1.一元一次方程 1.1.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 1.1.1.一元二次方程解析式的识别 1.1. 2.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的识别 1.1.3.利用解析式求字母的值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2.1.直接代入求值 1.2.2.整体代入求值 1.2.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的处理 1.2.4.一元二次方程整数根的处理 1.2.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3.1.直接开平方法 1.3. 2.配方法 1.3.3.公式法 1.3.4.因式分解法 1.4.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1.4.1.平均变化率问题 1.4. 2.销售问题 1.4.3.握手问题 1.4.4.几何问题 2.二次函数 2.1.二次函数的认识 2.1.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识别 2.1.2.利用二次函数的定义求字母的取值

2.1. 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互化 2.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2.2.2.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2.2. 3.二次函数的最值 2.2.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2.3.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2.3.1.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解析式的求法 2.3.2.具有特殊位置的解析式的求法 2.3.3.利用几何性质求函数解析式 2.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2.4.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4.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2.5.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5.1.拱桥问题 2.5.2.几何最值问题 2.5. 3.利润问题 2.5.4.抛物问题 2.6.二次函数的代几综合问题 3.旋转 3.1.图形的旋转 3.1.1.定义 3.1.2.性质 3.1.3.作图 3.2.中心对称 3.2.1.中心对称 3.2.2.中心对称性质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 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 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 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 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上册) 思维导图 1、中考分值15分左右,中考常见题型为填空题,综合题。 【考纲要求】 (1)掌握比例的性质,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 (2)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 (3)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掌握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以及对应的角平分线比、对应的中线比、对应的高的比的性质。 (6)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7)知道三角形的中心及其性质。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难点是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与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中考24题(压轴)中常结合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点考察。建议课时6次。 第二十五章锐角三角比(上册) 思维导图 1、中考分值12~16分,常考题型填空题和综合题(21或22题) 【考纲要求】 (1)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 (2)会求特殊锐角(30°、45°、60°)的三角比的值。 (3)会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能根据锐角三角比的值,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大小。(4)会解直角三角形。 (5)理解仰角、俯角、坡度、坡角等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重点和难点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必修一集合与函数 集合映射 概念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运算:交、并、补数轴、Venn图、函数图象 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定义表示 解析法 列表法 三要素 图象法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性质 奇偶性 周期性 对称性 单调性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在x=0处有定义的奇函数→f (0)=0 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 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最值 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钩(耐克)函 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 幂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抽象函数 复合函数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函数与方程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零点 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 使解析式有意义 函数 表示方法 换元法求解析式 分段函数 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周期为T的奇函数→f (T)=f (T 2 )=f (0)=0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指数函数 图象、性质 和应用 平移变换 对称变换 翻折变换 伸缩变换 图象及其变换

点与线 空间点、 线、面的 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 点在直线外 点与面 点在面内 点在面外 线与线 共面直线 异面直线 相交 平行 没有公共点 只有一个公共点 线与面 平行 相交 有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在平面内 面与面 平行 相交 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 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线线 平行 线面 平行 面面 平行 线线 垂直 线面 垂直 面面 垂直 空间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 范围:(0?,90?] 范围:[0?,90?] 范围:[0?,180?] 点到面的距离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相互之间的转化 空间的距离 空间几何体 柱体 棱柱 圆柱 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 台体 棱台 圆台 锥体 棱锥 圆锥 球 三棱锥、四面体、正四面体 直观图 侧面积、表面积 三视图 体积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小知识: 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 用克(g)作单位。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用千克(kg)作单位。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1克1千克 5吨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目标: 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 用克(g)作单位。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用千克(kg)作单位。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换算: 认识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对于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二次函数,运用图形更容易掌握。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顶点式 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 ,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当x=h时,y最大(小)值=k。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 解:设y=a(x-1)2+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2+2。 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 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当h>0时,y=a(x-h)2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y=a(x-h)2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定义与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1)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思维导图(不含二十二章)复习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思维导图(不含二十二章)

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480 r/(kW ·h)” 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 kW ·h 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的圈数转过480 转。 U 实U 额 ;P 实 >P 额 . U 实=U 额 ;P 实 =P 额 .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根据要求连接实物图并画出电路图 要求:①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②滑片右移等变亮; 利用电能表计算电功率的方法: 当一个电能表上标有“1200r/kW·h”而10 秒 ③小灯泡铭牌“2.5V 3W” 内其圆盘转过120 圈,此段时间内的电功率大 120r 小:W= 1200r/kW·h =0.1kW·h=3.6×105J 3.6×105J P=W/t= 10s =3.6×104W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 A =I B =I C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 流之和 I A +I B =I C 典型电路故障分析 正常通路,无故障 两灯均亮,两表均有示数 电路断路,有故障 两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 电压表示等于电源电压 电路断路,有故障 两灯不亮,两表均无示数 电路短路,有故障 有灯亮(左),电流表有示数 电压表无示数 电路短路,有故障 有灯亮(右),两表有示数 电压表示等于电源电压 电源短路,有故障 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无示数,电源发热

2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的攻 100%转化为内能。 此时: Q = W = UIt = I 2 Rt = U t R Q=I 2Rt 四种触电类型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需要接地,接线时其金属外 壳接地线,是为了防止其在过程中金属外壳带上电 荷引发触电事故。 (练一练) 要用手按住笔尾金属处 最帅的物理老师祝大家期末顺利,过个好年!客官点个赞可好? --MISS 许? 常见的家庭电路连接 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螺口灯泡的顶端一定接火线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 元思维导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 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 (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

3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 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 (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

4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1千克又叫做1公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培训课件

只供学习与交流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只供学习与交流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总结数学必修一每章思维导图

数 学 1 必 修 第 一 章 上 集 合 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上)集合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3)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个元素; (4)集合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个B.个C.个D. 2.若集合,,且,则的值为() A.B.C.或D.或或 3.若集合,则有()A.B.C.D. 4.方程组的解集是() A.B.C.D.. 5.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B. C.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D. 6.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若B.若 C.D.

二、填空题 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2), (3) 2.设 则. 3.某班有学生人,其中体育爱好者人,音乐爱好者人,还有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人. 4.若且,则. 5.已知集合至多有一个元素,则的取值范围; 若至少有一个元素,则的取值范围. 三、解答题 1.设 2.设,其中, 如果,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集合,,满足,求实数的值. 4.设,集合,; 若,求的值.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中)函数及其表示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⑴,; ⑵,; ⑶,; ⑷,;

⑸,. A.⑴、⑴ B.⑴、⑴ C.⑴ D.⑴、⑴ 2.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公共点数目是() A.B.C.或D.或 3.已知集合,且 使中元素和中的元素对应,则的值分别为()A.B.C.D. 4.已知,若,则的值是() A.B.或C.,或D. 5.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可以把函数的图象适当平移,这个平移是() A.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B.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 C.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D.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 6.设则的值为() A.B.C.D. 二、填空题 1.设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初三下反比例函数常见题型解法思维导图

1.反比例函数定义 【例1】如果函数2 22-+=k k kx y 的图像是双曲线,且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 的值是 多少?函数的解析式? 思维导图 练习1当k 为何值时22 (1)k y k x -=-是反比例函数? 练习2.已知y=(a ﹣1) 是反比例函数,则a= . 练习3.如果函数y=(k+1)是反比例函数,那么k= . 练习4.如果函数y=x 2m ﹣1 为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2. 增减性问题 【例2】在反比例函数x y 1 - =的图像上有三点(1x ,)1y ,(2x ,)2y ,(3x ,)3y 。若3210x x x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213y y y >> B .123y y y >> C .321y y y >> D .231y y y >> 思维导图

练习1.若A (-3,y 1),B (-2,y 2),C (-1,y 3)三点都在函数y =-x 1 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y 1 >y 2>y 3 B.y 1<y 2<y 3 C.y 1=y 2=y 3 D.y 1<y 3<y 2 练习2.已知反比例函数y =x m 21-的图象上有A (x 1,y 1)、B (x 2,y 2)两点,当x 1< x 2<0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m >0 C.m <21 D.m > 3、交点问题 【例3】如果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x m n y m n mx y -=≠+=30相交于点(22 1,) ,那么该直线与双曲线的另一个交点为( ) 思维导图 练习1,若反比例函数y =x b 3-和一次函数y =3x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且有一个交点的 纵坐标为6,则b =____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