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使同学们形成历史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对同学们今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历史单元1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历史单元1复习提纲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

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

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

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九年级历史单元1知识点总结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2、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4、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

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

(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2)达?芬奇(意大利)——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

(3)莎士比亚(英国)——《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

为“四大悲剧”。

七上历史三单元思导

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1606杜泊达 1、统一六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修郑国渠 任用六国人才 年代:前230-前211 2、开国政策政治:废分封,立郡县 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设置郡、县 军事:北修长城南征南越 打击匈奴修筑灵渠修驰道 经济:车同轨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十一.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农民起义原因:①徭役重 ②刑罚严 (1)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服徭役时,因雨迟到,不想冤枉死,起义了。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楚汉楚西楚霸王项羽:性格:刚愎自用 故事:垓下之围、破釜沉舟、乌江自刎 曾经参加反秦起义 鸿门宴:项羽想借机杀死刘邦,可不忍心。 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于前202年建都长安 2、西汉建立后的文景之治 治国之策政治休养生息 民生三十税一,减免徭役,不修土木 军事罢兵还田 效果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文景之治 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政策政治检查制度对内设司隶校尉,监督京师百官,皇族成员。 对外设十三州府、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和诸侯 中央与地方:推恩令:瓜分诸侯领地,实施中央集权。 君王、丞相处政关系:中外朝:中朝:宦官等人 外朝:丞相等人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严禁私铸货币 盐、铁利润垄断

十三、开疆拓土与地外交流 1.开疆拓土汉匈合战匈奴:战国时期兴起,秦朝被讨伐 对策: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发动3次大战役,伺候,部分匈奴归 顺汉朝。 和亲:昭君出塞 效果:草原牛马输入内地,中原特产供给西方 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时间:前138年 历时:13年 途中:被匈奴扣留两次,均已逃出 目的:联合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没有完成目的) 第二次时间:前119年 随行:礼物、300多随从 成果:联合西域许多国家 之后时间:前60年 事件:设置西域都户,标明西域正式归属汉朝 丝绸之路:一条交通线,中原往西域运送特产(丝绸、茶叶等)西域向中原 提供牲畜等。 十四、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东汉的建立原因时间:9年 事件: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 东汉时间:22年 事件:汉光武帝刘秀参加起义 时间:23年 事件:起义军攻杀王莽 时间:25年 事件: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的政策名称:天地之性人为贵 做法: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名称:三十税一 做法:缴纳1/30的田税 效果:增加劳动者的积极性 东汉的腐败豪强问题原因:支持光武帝的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坞堡庄园 宦官与外戚原因:皇帝幼年继位 外戚:皇帝幼年,太后亲人执政 宦官:皇帝成年后夺回政权的辅助人员,因立功而掌权。 结果:外戚宦官轮流掌权,百姓民不聊生 黄巾军起义原因:社会腐败 首领:张角、张宝、张梁。 效果:冲垮地主庄园。

初三物理思维导图

初三物理思维导图 也许,你仍似懂非懂地踌躇在物理世界的大门口;也许,还为概念、公式、计算、推导、比较、归纳而犯愁;也许,对于有些物理题目,你一做就错,老师一讲就懂,可是再做还是错。千万别着急,只要你掌握了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就像初三物理思维导图,就如同找到了金钥匙,物理殿堂的大门会向你轰然打开。 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导图和知识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思维导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阶段特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解读1】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温馨提示】 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解读2】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方法技巧】

比较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所有制的归属:土地改革后,土地属于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农民只是承包土地,对土地享有生产自主权,两者有本质区别。 (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2.对外开放 【方法技巧】 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城市属于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一个城市属于福建:厦门。【考点解读3】 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考点解读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过程 【温馨提示】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知识检测】 1.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 3.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 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 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 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方法指导】 对内改革为便于掌握,可将其分阶段记忆。以1992年为界,之前属于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为目标,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之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如大中型企业股份制等。 【知识整合】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二次函数,运用图形更容易掌握。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欣赏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顶点式y=a(x-h)... 对于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二次函数,运用图形更容易掌握。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欣赏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顶点式 y=a(x-h)+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 ,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的图像相同,当x=h时,y 最大(小)值=k。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解:设y=a(x-1)+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2。 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 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当h>0时,y=a(x-h)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y=a(x-h)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

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 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时,将抛物线y=ax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定义与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思维导图(不含二十二章)

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快慢。 (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480 r/(kW · h )” 上的用电器,每消耗 1 kW · h 的电能,电能 数转过 480 转。 U 实U 额;P 实>P 额. U 实=U 额;P 实=P 额.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根据要求连接实物图并画出电路图 要求:①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②滑片右移等变亮; 利用电能表计算电功率的方法: 当一个电能表上标有“1200r/kW ·h ”而 10 秒 ③小灯泡铭牌“2.5V 3W ” 内其圆盘转过 120 圈,此段时间内的电功率大 120r 小:W= 1200r/kW ·h =0.1kW ·h=3.6×105J 3.6×105J P=W/t= 10s =3.6×104W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 A =I B =I C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 流之和I A +I B =I C 典型电路故障分析 正常通路,无故障 两灯均亮,两表均有示数 电路断路,有故障 两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压表示等于电源电压 电路断路,有故障 两灯不亮,两表均无示数 电路短路,有故障 有灯亮(左),电流表有示数 电压表无示数 电路短路,有故障 电压表示等于电源电压 电源短路,有故障 电压表无示数,电源发热

2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的攻 100%转化为内能。 此时: Q = W = UIt = I 2 Rt = U t R Q=I 2Rt 四种触电类型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需要接地,接线时其金属外 壳接地线,是为了防止其在过程中金属外壳带上电 荷引发触电事故。 (练一练) 要用手按住笔尾金属处 最帅的物理老师祝大家期末顺利,过个好年!客官点个赞可好? --MISS 许? 常见的家庭电路连接 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螺口灯泡的顶端一定接火线

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思维导图穷人 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 用心灵去倾听 近:顾惜—怜惜 抱怨—埋怨反:潮湿—干燥 严肃—活泼四字词语: 寒风呼啸又黑又冷干干净净海风呼啸汹涌澎湃闪闪发亮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从这几个四字词语里我体会到桑娜勤劳能干,而“破帆”,“五个孩子”告诉我们这个家庭艰苦、贫穷。 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 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 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 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 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 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 高尚品质。 本文主要叙述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 让“我”继续看书的故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张皇—平静 流连忘返—溜之大 吉 瘦削—宽厚 尴尬—嗫嚅 泰然—茫然 流连忘返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羞愧不已 忐忑不安刻骨铭心 十指连心泪流不止 怒目圆睁不由分说 一如既往 我在家拉小提琴,大家说像 在锯床腿,我便在树林里练 习,我突然看到了老妇人, 后来我每天都为老妇人演 奏,最后我因为每天的刻苦, 尽心尽力的演奏我成功了, 我成为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 近:幽静——寂静打扰——打搅 慈祥——慈爱唯一——独一 反:大吃一惊——不动声色羞愧 ——高傲 蹑手蹑脚 本文记叙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 员苏珊的交往过程,赞美了苏珊 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热心帮 助孩子的美好品质。告诉我们用 心灵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 福 近义词:折磨——熬煎庄重 ——凝重抱歉——内疚着 迷——入迷温柔——柔和 反义词:沮丧——高兴珍藏 ——丢弃幸福——痛苦熟 悉——陌生 无所不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够模拟大脑的思考方式,帮助人更好的学习。下面精心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欣赏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重点考点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 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 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 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的氏族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远古的传说知识提纲一、知识梳理 1.炎黄联盟 (1)远古传说: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部落: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战争: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这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相传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

2016人教部编版:九上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九上历史第7 —10课时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思维导图】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程标准】 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 基督教的兴起: 1世纪时,兴起于 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 耶稣是“救世主”。 4世纪末,罗马 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 法兰克王国 (1) 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 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 法兰克王国。 (2) 统治:克洛维皈依了 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 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 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3. 封君与封臣 (1) 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 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 兵役服务。 赐地的人成为 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 封臣。 (2) 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 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 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 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 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 等级性,而且权利、 义务交织。 (4) 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法兰克王国 改革:对土地封进行改車 「影响;形成封建制度「封怎蚯制度 .发展;査理曼帝帆843年分製为三个国家 封建时代的劇) 土地:领主爭翎地”和冊户%地"*庄岡之外是“公用地” 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城市兴起:lOt 纪起开始兴鼠诳行自治斗争丫 形成市曉阶级和早期资严辭级 城甫与大学兴起亠大学兴起:被称均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H 拜店庭帝国 法醜:査上丁尼编战(査上丁尼法典》 《法学汇30《法理概要〉(新法舆〉 灭亡:14旳年’奥斯曼上耳其帝風攻破~ 若士坦丁蹑,帝崗灭亡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 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题海战术 其实不然。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 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 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 的同时,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复习的重点。 对策: 对策一:让自己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和思路。 对策二: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题差不多吗? 对策三:此题的知识点我是否熟悉了? 对策四:最近有哪几题的图形相近?能否归类?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主要农作物:水稻 ?农业工具:骨耜 ?畜牧业:猪、狗、水牛等 ?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过程: ?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九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1.一元一次方程 1.1.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 1.1.1.一元二次方程解析式的识别 1.1. 2.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的识别 1.1.3.利用解析式求字母的值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2.1.直接代入求值 1.2.2.整体代入求值 1.2.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的处理 1.2.4.一元二次方程整数根的处理 1.2.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3.1.直接开平方法 1.3. 2.配方法 1.3.3.公式法 1.3.4.因式分解法 1.4.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1.4.1.平均变化率问题 1.4. 2.销售问题 1.4.3.握手问题 1.4.4.几何问题 2.二次函数 2.1.二次函数的认识 2.1.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识别 2.1.2.利用二次函数的定义求字母的取值

2.1. 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互化 2.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2.2.2.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2.2. 3.二次函数的最值 2.2.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2.3.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2.3.1.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解析式的求法 2.3.2.具有特殊位置的解析式的求法 2.3.3.利用几何性质求函数解析式 2.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2.4.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4.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2.5.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5.1.拱桥问题 2.5.2.几何最值问题 2.5. 3.利润问题 2.5.4.抛物问题 2.6.二次函数的代几综合问题 3.旋转 3.1.图形的旋转 3.1.1.定义 3.1.2.性质 3.1.3.作图 3.2.中心对称 3.2.1.中心对称 3.2.2.中心对称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上册) 思维导图 1、中考分值15分左右,中考常见题型为填空题,综合题。 【考纲要求】 (1)掌握比例的性质,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 (2)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 (3)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掌握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以及对应的角平分线比、对应的中线比、对应的高的比的性质。 (6)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7)知道三角形的中心及其性质。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难点是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与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中考24题(压轴)中常结合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点考察。建议课时6次。 第二十五章锐角三角比(上册) 思维导图 1、中考分值12~16分,常考题型填空题和综合题(21或22题) 【考纲要求】 (1)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 (2)会求特殊锐角(30°、45°、60°)的三角比的值。 (3)会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能根据锐角三角比的值,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大小。(4)会解直角三角形。 (5)理解仰角、俯角、坡度、坡角等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 对于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二次函数,运用图形更容易掌握。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顶点式 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 ,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当x=h时,y最大(小)值=k。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 解:设y=a(x-1)2+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2+2。 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 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当h>0时,y=a(x-h)2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y=a(x-h)2的图像可由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定义与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思维导图(不含二十二章)复习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思维导图(不含二十二章)

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480 r/(kW ·h)” 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 kW ·h 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的圈数转过480 转。 U 实U 额 ;P 实 >P 额 . U 实=U 额 ;P 实 =P 额 .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根据要求连接实物图并画出电路图 要求:①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②滑片右移等变亮; 利用电能表计算电功率的方法: 当一个电能表上标有“1200r/kW·h”而10 秒 ③小灯泡铭牌“2.5V 3W” 内其圆盘转过120 圈,此段时间内的电功率大 120r 小:W= 1200r/kW·h =0.1kW·h=3.6×105J 3.6×105J P=W/t= 10s =3.6×104W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 A =I B =I C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 流之和 I A +I B =I C 典型电路故障分析 正常通路,无故障 两灯均亮,两表均有示数 电路断路,有故障 两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 电压表示等于电源电压 电路断路,有故障 两灯不亮,两表均无示数 电路短路,有故障 有灯亮(左),电流表有示数 电压表无示数 电路短路,有故障 有灯亮(右),两表有示数 电压表示等于电源电压 电源短路,有故障 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无示数,电源发热

2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的攻 100%转化为内能。 此时: Q = W = UIt = I 2 Rt = U t R Q=I 2Rt 四种触电类型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需要接地,接线时其金属外 壳接地线,是为了防止其在过程中金属外壳带上电 荷引发触电事故。 (练一练) 要用手按住笔尾金属处 最帅的物理老师祝大家期末顺利,过个好年!客官点个赞可好? --MISS 许? 常见的家庭电路连接 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螺口灯泡的顶端一定接火线

7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

7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 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元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2.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3.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体质特征: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生产生活: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4.北京房山周口店距今约1.8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 5.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 山顶洞人的面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已经会人工取火。 二、星罗密布的氏族聚落 1.最具代表性的氏族和聚落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时间 距今约6000多年 距今约7000年 地点 今陕西西安半坡村 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生产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用石斧耕地,种植粟、白菜、芥菜。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鱼。制造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 牛等家畜。制造黑陶。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挖掘和使 用水井。 意义 黄河流域氏族聚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长江流域氏族聚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3.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是神农氏。 2.华夏族的形成 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在逐鹿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后来, 炎帝、黄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 黄二部族联合,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历史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运用脸上思维导图。下面精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欣赏七年级上册历史难点解析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 (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人教版初三下反比例函数常见题型解法思维导图

1.反比例函数定义 【例1】如果函数2 22-+=k k kx y 的图像是双曲线,且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 的值是 多少?函数的解析式? 思维导图 练习1当k 为何值时22 (1)k y k x -=-是反比例函数? 练习2.已知y=(a ﹣1) 是反比例函数,则a= . 练习3.如果函数y=(k+1)是反比例函数,那么k= . 练习4.如果函数y=x 2m ﹣1 为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2. 增减性问题 【例2】在反比例函数x y 1 - =的图像上有三点(1x ,)1y ,(2x ,)2y ,(3x ,)3y 。若3210x x x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213y y y >> B .123y y y >> C .321y y y >> D .231y y y >> 思维导图

练习1.若A (-3,y 1),B (-2,y 2),C (-1,y 3)三点都在函数y =-x 1 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y 1 >y 2>y 3 B.y 1<y 2<y 3 C.y 1=y 2=y 3 D.y 1<y 3<y 2 练习2.已知反比例函数y =x m 21-的图象上有A (x 1,y 1)、B (x 2,y 2)两点,当x 1< x 2<0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m >0 C.m <21 D.m > 3、交点问题 【例3】如果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x m n y m n mx y -=≠+=30相交于点(22 1,) ,那么该直线与双曲线的另一个交点为( ) 思维导图 练习1,若反比例函数y =x b 3-和一次函数y =3x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且有一个交点的 纵坐标为6,则b =____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