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反思

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反思

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反思
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反思

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反思

内容提要:近年来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繁荣景象与艺术成就引人瞩目,但同时也应看到其思想文化层面的严重缺陷:即封建性陈腐性的思想元素在作品中含量过高,且对此批判不足而欣赏有余。诸如:热衷于种种恶行的展示,而缺乏善意爱心的表现;沉溺于“奴化”

思想的传播,而缺少民主意识的弘扬;醉心于帝王权臣的赞颂,而忽略黎庶万民的关怀。这对目前仍然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蔓延,将会产生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会加大本来就颇为艰巨的反封建的难度。本文以文艺创作的共通性高层次标准——真善美为参照,以历史题材创作的经典文本《三国志演义》为标准,从三个层面反思之:即求真层面的虚实与得失,求善层面的缺失与错位,求美层面的误读与曲解。

关键词:历史题材影视剧真善美反思

近年来,中国影视界历史题材创作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一大批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荧屏,其中不乏令人瞩目的佼佼者。诸如:《秦始皇》、《汉武大帝》、《淮阴侯韩信》、《三国演义》、《赤壁》、《贞观之治》、《武则天》、《唐明皇》、《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走向共和》(按时代排列)等等。从艺术样式的角度说,其中以电视剧居多,电影相对较少。从切入历史的角度看,有以时代命名者,有以人物传记形式带动历史全景者。不能否认,这些观众好评如潮的影视作品,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诸如:创作态度认真,非粗制滥造者可比;尊重历史事实,非戏说邪批者可比;情节曲折,非胡编乱造者可比;人物鲜明生动,非千人一面者可比;赏心悦目,非惨不忍睹者可比。尽管如此,其共性的问题还是普遍性地严重地存在着,不能不令人忧虑。作为一个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爱好者,笔者在为上述影视剧的艺术性所吸引的同时,又不能不认真反思其文化内涵上的缺失与误区。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为了当代民主、和谐文化的建构,在如上所述充分肯定其艺术成就的同时,有必要指出其思想文化层面的缺陷:即封建性陈腐性的思想元素或充斥于全剧当中,或渗透于细节之内,观众沉浸于生动曲折故事情节的欣赏过程中时,自觉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会受到其负面影响。这正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其艺术水平越高,艺术魅力越大,其思想层面的封建性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加大。这是不能不引起严重关注与警惕的大问题。下面所谈一系列问题的参照系,就是文艺创作的共通性高层次标准——真善美。无论哪一种文艺形式,真、善、美三者均应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与终极目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亦不能例外。

一、求真层面的虚实与得失

从一般意义上说,文艺作品创作的求真是指生活的真实,这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而历史题材的求真还有其特殊性标准,即要合乎历史真实。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历史典籍汗牛充栋。古代史官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坚持求真第一的“实录”原则;同时也要追求“寓褒贬、别善恶”的道德评价目的。二者的关系是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这对后代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影响极为深远。刘知幾在《史通》中论及史书的真实性时有一段名言:“明镜之照物也,妍媸毕露,不以毛嫱之面或有疵瑕而寝其鉴也;虚空之传响也,清浊毕闻,不以緜驹之歌时有误曲而辍其应也。夫史官执简,宜类于斯。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录。”①这个目标虽然未必能够达到,但作为一种史学理想与评判标准是应该提倡的。这里面就包括不能因为史官的好恶、传主的地位、时代的需要而随主观意愿任意改变历史事实。为历代史家所赞美的董狐、司马迁等史官就是坚守这个“实录”原则的光辉榜样。前四史应该说总体上做到了这一点,再扩大一点,唐前的正史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而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逐步强化,统治者忌讳日多,管制渐严,史书篡改事实的情况也难以避免且日益严重,即使在当代也时有发生。这是史学家与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者应该引以为戒的。

从中国文学史上历史题材戏剧、小说的创作实践与艺术经验看,元杂剧历史剧的总体创作原则是“以史写心”。马致远创作《汉宫秋》将结局改为王昭君投黑龙江而死,就是为了寄寓元代士林在异民族统治下的悲剧心态,但王昭君的整体形象的道德面貌与思想性格的总体特点并未因此而改变。这可视之为元代杂剧家历史题材创作的成功经验:即在“以史写心”创作原则的指导下,坚持史有其人,史有其事,人物形象的总体面貌不作根本性的改变。这是当代历史题材创作者应该汲取的有益成果。

在中国长篇历史小说发展史上成功开创历史题材创作经验的是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这可视之为当代乃至今后历史题材创作的经典与高不可及的范本。罗贯中处理历史题材的成功经验甚多,笔者曾经将其概括为七个方面②。这里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是:人物整体面貌实与次要方面虚的统一。笔者认为,罗贯中笔下主要人物形象的总体风貌与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均有陈寿《三国志》的历史依据,与历史人物总体上保持着一致性。如:刘备的“弘毅宽厚”,诸葛亮的“识治良才”,曹操的“雄杰明略”,孙权的“任才尚计”,袁绍的“外宽内忌”,关羽的“万人之敌”、“刚而自矜”,张飞的“万人之敌”、“暴而无恩”,孙策的“英气”“猛锐”、“轻佻果躁”等等。这都成为罗贯中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主要层面之一,并在一系列情节中得到更为生动的艺术表现。这充分体现了罗贯中创作态度的严谨与可贵的现实主义精神。

笔者在此不厌其烦的谈前人处理历史题材的创作经验,目的是引起当代历史题材创作者的注意,并以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参照系来评价目前创作之得失,以便有的放矢,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吴晗曾指出:“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③而现在历史题材的创作却不大注重历史根据,也未能很好地继承前贤的艺术经验,这恐怕也是其作品无法望《三国志演义》之项背的原因之一吧。兹以《雍正王朝》为例说明之。首先应该申明:这部电视剧的观赏性、艺术性在当代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是佼佼者之一。即便如此,超越感性的直觉的娱乐的艺术的层面而冷静地理性地客观地深入地思考之,又不能不指出其存在的文化层面的重要缺陷。要而言之,作为以纪传体结构来表现历史全景者,在雍正皇帝这个中心人物思想性格的总体把握上,该剧未能如罗贯中那样与历史原型保持一致,而是人为地有意识地过分地拔高美化之,从而违背了历史真实的原则。在历史事实中,雍正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是残忍暴虐、刻薄寡恩、易怒嗜杀。在他任期内,大案迭兴,诛杀过滥,兄弟难逃厄运,文字狱登峰造极。而《雍正王朝》却不顾历史事实极力美化他,将他塑造成为一个锐意改革、勤政爱民、仁慈宽容、孝悌兼备、夙兴夜寐、以身殉职的仁君形象。打个比方说,历史原型的雍正皇帝,类似于曹操,而《雍正王朝》却把他写得比《三国志演义》中的刘备还要好。这难免会误导观众,以为历史上的雍正就是如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那就既对不起观众,也愧对古人。再加上唐国强出色的演技与人气,又使其负面影响愈益扩大。这个负面教训必须吸取,以为历史题材创作的警戒。历史上雍正的残忍嗜杀是史有定评的,且不说他杀了多少汉族知识分子,即使对亲兄弟也不肯放过,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本来是皇位争夺中的积怨在其即位后的总爆发与疯狂报复,可《雍正王朝》却将其残暴行为写成迫不得已,归罪与其众兄弟的行为不良,罪有应得,而且还要将其残忍嗜杀涂抹上为了江山社稷的光彩。冯尔康先生在《雍正传》一书中曾就此指出:雍正“在处理政敌时,确实表现了他的残暴的一面”④。在谈到“雍正杀年、隆的性质”时,冯尔康先生又指出:“双方各有是非,雍正作孽于前,后又专尚惨酷打击,表现了君主权力的绝对性和他本人的残忍性。”⑤这是实事求是的精辟见解。编导本应该尊重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如实揭露雍正的“残暴”与“残忍”,并且进一步深刻批判赋予雍正绝对权力而使其残暴与残忍性格缺陷随心所欲发挥的封建专制制度,以提高人们对封建性、落后性文化因素的认识与警惕。这才是历史题材创作的目的,也是剧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应该曲解历史,美化、宣扬封建性与腐朽性的文化糟粕。这种文化导向的结果,会导致价值观的错位:崇拜皇权而蔑视人权,欣赏嗜杀而嘲笑仁慈。这种不易察觉的精神层面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对当代以民主、和谐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显然是十分

有害的。

再如:《汉武大帝》写刘彻的两个姐姐为了和亲都远嫁匈奴,而史事是:汉朝和亲政策的实施,均是以宗室女子和宫女代替之,从未有真公主嫁给匈奴的事。这是涉及当时国策的大问题,不应该违背史实去编造。

关于求真的第二个层面,即符合生活真实问题,目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中尚存在着不顾情理、任主观意想而随意写去的倾向与败笔。仅举一例说明之。电影《赤壁》正在热播,其成功之处,媒体已经在大说特说,毋庸赘言,而其存在的历史题材创作的共性问题,则不能不说。仅就其真实性而言,《赤壁》以不真实、不合理为理由删去了《三国志演义》中“黄盖诈降”的经典情节,恰恰暴露了其在真实性层面的失误。从历史真实的层面考察,此情节是于史有据的:《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均有明文记载,二者可以互证。

⑥《三国志演义》在史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周瑜打黄盖”的情节,以强化诈降的可信性,这可视之为成功的再创造。亚里斯多德曾指出:“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但情节不应由不近情理的事组成;情节中最好不要有不近情理的事。”⑦以此理论衡之,“周瑜打黄盖”就是可信而又近情理的情节。相比之下,电影《赤壁》删除了这个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合乎生活真实的经典性情节,就使得东吴战船接近曹营从而实施火攻的情节失去了可信性,也就显得“不近情理”。这样一来,足智多谋的曹操岂不成了傻瓜,眼见敌船靠近而无动于衷,毫不防范。不然黄盖何以靠近曹营,何以举火烧船呢?这种失误自然会招来观众的哑然失笑。可见,求真应该是历史题材创作的第一道关口,必须把好,不能蒙混过关。

二、求善层面的缺失与错位

善是一个道德概念,是文艺创作的共同追求。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特殊性决定着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该是道德评价第一,历史评价第二。道德评价的目的是求善,历史评价的宗旨是求真。二者不可或缺,是以善为主导的辩证统一。从道德概念的内涵上说,固然有时代色彩,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诠释与取舍;但道德同样也有超时空的承传性。作为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就应该注重其超时空的思想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弘扬。这是当代文化建设所赋予剧作家的历史使命,不能等闲视之。举《三国志演义》为例,其“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主旨,就是作者十分注重的士林人生目标,是贯穿全书的红线,是这部经典名著超时空的思想文化价值之一。《三国志演义》之所以歌颂刘、关、张和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关键就在于他们有这个人生目标与道德理想。诸葛亮之所以出山关键也在此。诸葛亮对三次登门的刘备表示拒绝出山后,刘备“苦泣曰:…先生不肯匡扶生灵,汉天下休矣!?言毕,泪沾衣襟袍袖,掩面而哭”。正是这为“生灵”为“天下”的忧国忧民的诚心,令诸葛亮深为感动,终于同意出山相佐。黄宗羲曰:“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⑧这与罗贯中提出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主旨是一脉相承的。这应该视之为评判入仕者的通用标准,在当今仍然适用而不过时。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曾要求历史剧能够“用最朴素的形式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 ⑨罗贯中做到了这一点,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也应该达到马克思的这个要求。若以此来衡量当下的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就明显看出其评判标准的失衡与文化内涵的苍白,其最缺少的恰恰就是马克思所要求的“最现代的思想”的表现。这可从以下三个层面透视之:其一,热衷于种种恶行的展示,而缺乏善意爱心的表现。目前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特别热衷于宫廷矛盾斗争的淋漓尽致的渲染。或者是表现后宫中皇后、妃嫔、宫女的争风吃醋,或者展示众多皇子的争权夺位,或者表现皇帝与大臣的互存戒心,或者揭示太监、外戚与大臣的勾心斗角,或者描写文臣与武将的党同伐异,或者聚焦内臣与外臣的争功邀宠……。种种丑恶行径的连篇累牍的展示,不厌其烦,反复渲染。如《雍正王朝》中花费大量笔墨表现康熙众多儿子对皇位的争夺战即是如此。太子是立了废,废了立,立了再废,反反复复,

搞得英明一世的康熙皇帝一筹莫展,心力交瘁。《康熙王朝》中宰相明珠与索额图的勾心斗角,《汉武大帝》中外戚之间的争权夺利,《武则天》中后妃之间的相互倾轧等等,皆是如此。固然这些情节有史实的根据,但是史实中也有善良美好的东西啊,为何对丑恶行为的展示如此热衷呢?其中恐怕不无收视率的考虑,究其根源,还是金钱利益的驱动作用。《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主要区别之一:《金瓶梅》只是展示人物的恶行,而没有美好东西的表现。这正如张竹坡所评,书中没有一个好女人,尽是妻妾们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恶劣行径。其客观效果恰如在展示一个大粪缸,里面全是蛆虫翻滚,作者在缸边拿一个棍子在搅动以让众人观看。这样令人作呕的阅读效果难道就是创作目的吗?相比之下,《红楼梦》则不然,其中既有丑恶行径的揭露,也有善心爱意的表现,而且是以后者为主导。这样丑恶就成为了美善的衬托,起到了突出美善的作用。这才能使读者得到善的启迪与美的欣赏,从而立足于更高层次来审视并批判丑恶的东西。

其二,沉溺于“奴化”思想的传播,缺少民主意识的弘扬。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⑩这就痛心疾首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奴化心态。这种奴化心态是怎样产生的呢?答案是“暴力”压制的结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封建等级制造成的。鲁迅先生对封建等级制深恶痛绝,对中国人的“奴化”心态,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若以鲁迅先生的写作宗旨与文化心态观照目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其文化层面的缺失不能不令人深思叹惋。这主要表现在:充斥荧屏的是皇帝的威严难犯,言出法随;权势的无所不能,炙手可热;臣子的三拜九叩,唯唯诺诺;庶民的山呼万岁,俯首贴耳。画面上不断重现这久已远去的封建性、腐朽性的丑恶落后的东西,自觉不自觉地会在观众头脑中形成权力崇拜的意识与“奴化”心态。这在当今本来已经对权力趋之若鹜的世风中,无疑会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会加大本来就十分艰难的反封建的难度。固然这些内容是于史有据,但点到为止与大肆渲染的效果当是判然有别,深恶痛绝与津津乐道更是大相径庭。看来光有历史真实是不够的,还要有“最现代的思想”来重新阐释史实,要有反封建的意识,要有社会良心,要有千秋万代的前瞻眼光。就《雍正王朝》而言,其“奴化”思想贯穿始终。从用人层面说,雍正皇帝所重用的几个得力干将,如年羹尧、李九、田文镜等,皆是雍正的奴才,对雍正一心不二,只要是雍正的指令,不问是非,不分善恶,惟命是从。如此而行的结果是几个奴才均高官厚禄,扶摇直上。这不是在宣扬惟命是从的奴才哲学吗?相比之下,对文人形象则是整体性的贬低与个案的丑化相结合。在河南文人群体与酷吏田文镜的较量中,作品的倾向是肯定田文镜贯彻雍正皇帝的“新政”坚决彻底,而贬低丑化文人群体为自私迂腐,不识时务。吕留良案本来是历史上雍正推行惨无人道文字狱的结果,是雍正摧残汉族知识分子的铁证,可电视剧却将吕留良的弟子曾静写得战战兢兢,噤若寒蝉,雍正赏他一顿剩饭,他就感动得痛哭流涕,叩头如捣蒜,感激皇帝的“深仁厚德”,一副奴才相,可怜,可悲,复可叹。作者还让文墨不通的李卫耀武扬威地踢打关在狱中的曾静,被打得鼻口流血、满地乱滚的曾静一个劲儿地歌颂雍正皇帝“道德第一,勤政第一”,毫无骨气可言,真是斯文扫地,惨不忍睹。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作品的立场是站在皇帝与其奴才一边的。剧中的孙嘉诚这位康熙六十年的进士倒是一位敢于犯颜直谏的文人代表,但非常遗憾的是,他在电视剧中被塑造成为一个其貌不扬、愣头愣脑的卤莽形象,这与英俊潇洒、器宇轩昂的唐国强扮演的雍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样处理的结果,孙嘉诚的不惧生死、勇于进言,不仅不令人肃然起敬,反而觉得有些愚笨陈腐,滑稽可笑。《雍正王朝》如此牺牲文人群像的目的,是为了凸显雍正锐意改革、一贯正确、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作者让雍正豪气万丈地宣称:“哪怕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朕也在所不惜。”这种封建专制帝王的霸道嘴脸与歇斯底里心态,本来是应该痛加鞭挞的,却被编导涂抹上“为了江山社稷”而勇担骂

名的道德光彩。这种道德评价的错位是应该引起警惕的,其潜移默化的对观众思想层面的误导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唐明皇》中李白形象的塑造也是一个具有贬低文人倾向的败笔。剧中写唐明皇第一次召见李白时,李白竟然酩酊大醉,丑态百出。这是对李白的误读与歪曲。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固然有描写李白醉酒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⑾但这是李白在长安后期的生活状态,绝对不是初到长安、胸怀大志的李白形象。李白后期喝酒的原因是唐明皇视之为弄臣而导致李白心态不平,愤激郁闷,而以酒浇愁,宣泄大志难伸的愤懑,这也是一种反抗。杜甫那样写表现的恰是李白的傲骨与反抗,这才能与“仰天大笑出门去”、愤而离开长安的李白对上号。而电视剧这种道德层面的简单化的贬低性评价,就把李白变成了不务正业、扶不起来的高阳酒徒。这就在似乎合乎历史真实的掩盖下,将李白不得重用的责任由唐明皇转嫁给了李白本人:不是皇帝不用才,而是本人不争气。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曲解与误导。

整体观照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知识分子群像,其共性特征是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缺少人格尊严与正气傲骨。考之历代史书与文学作品,事实并非如此。其中不乏面对皇权、面对权贵、面对邪恶而正气凛然者,犯颜直谏者,拍案而起者,横眉冷对者,以死抗争者……。这些民族精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是民族文化精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理应大力弘扬,全力塑造,以“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⑿,以为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建构增加钙质。

其三,醉心于帝王权臣的赞颂,而忽略了黎庶万民的关怀。目前影响较大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主人公,大多为帝王或权臣。值得警惕的倾向是大多数作品对封建帝王颇为一致的赞颂态度。作为掌握生杀大权、言出法随、无法无天的封建帝王,在封建专制体制的庇护下,难免随心所欲,刚愎自用,滥用权力,为所欲为。作为以道德评价为第一位的文艺创作,理应对其做出善恶必书的实事求是的道德评价。可惜的是,一些影视剧却不顾史实,以赞颂帝王的所谓美德为主导倾向。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唐明皇、朱元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所谓明君是如此,甚至对封建末世的咸丰帝、慈禧太后、光绪帝也是如此。赞颂盛世帝王尚可理解,因为他们尚有可赞颂之处;而对末世帝王的赞颂则令人费解,因为他们误国害民,乏善可陈。试举例析之:对汉武帝的出击匈奴,从历史评价的角度说,这自有其巩固边防的道理在,但他好战喜功,刚愎自用,残忍嗜杀,连年征战,将文景之治所积攒的丰厚家底全折腾光了,致使百姓生活困苦,民乱不断。这无疑是应该否定的。可《汉武大帝》显然赞颂有余,批判不足。

这里应着重指出一点,近年来清宫戏实在是太过剩了,不仅每个皇帝都演过了,而且有的皇帝是多家争排,已演过多遍。实事求是地说,所谓“康乾盛世”,其实已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荧屏的大刮“清风”,致使观众产生了逆反心理,一看到脑后梳着辫子的形象就感到别扭,马上换台,不管好赖。这就是一窝蜂造成的适得其反的客观效果。可见清宫戏还是少排为好,因为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封建专制登峰造极,应该严格控制其在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拍摄比例。

三、求美层面的误读与曲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以真为美,儒家以善为美。可见,真与善皆可提升至美的层次。从动态的角度看,审美也有时代色彩,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也会有所差异。同时更应该看到,审美也存在超时空的承传性,作为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就应该挖掘这种超时空的审美价值,以为提升时人的审美层次服务。特别应该力避美丑不分、以丑为美的媚俗倾向。

还是从《三国志演义》说起,其超时空的美质颇多,举例而言,诸如公正廉洁、尽心为民的人格光彩,光明磊落、信守诺言的人格美质,追求正义、百折不挠的人格精神等等,在今天仍然具有审美价值。相比之下,当今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则在美丑的把握上时见失误。诸如:美丑不分者有之,适俗媚俗者有之,以丑为美者有之,以美为丑者亦有之。有的是水平

问题,有的是态度问题,有的是格调问题,有的是标准问题。试择要析之。

《唐明皇》是近年来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佼佼者,其思想艺术成就应在《雍正王朝》之上。但从审美层面观照其主要情节,也有失误之处。比如:李隆基与杨玉环二人关系的处理就有取舍不当的问题。在剧作的前部分,作品用了过多的篇幅描写杨玉环与寿王的恩爱夫妻关系,结果再转到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描写,观众就自然会感到别扭而难以接受,认为二人的感情并不美好。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公公与儿媳妇的关系是相当忌讳的,所以后面再赞美二人由公爹与儿媳关系转化而来的爱情关系,就受到了观众审美心理的抵制。相比之下,还是洪昇高明,他在《长生殿》中就没有涉及杨玉环与寿王的关系,这就有利于突出其歌颂李、杨爱情的主题。固然《唐明皇》所表现的杨玉环与寿王的夫妻关系有历史根据,但作为文艺创作,当真实影响到审美价值时,应该有所取舍,而舍去并不等于违背史实,因为作家有选择史料的权力。

电影《赤壁》中表现曹军得伤寒病而尸体横陈的场面,也应该属于不美的例子。固然,此事的确史有记载:《三国志?周瑜传》曰:“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⒀然后是周瑜、黄盖用火攻大破曹军。显然火烧战船是赤壁之战胜负的主因,而疾病则是次要原因。相比之下,《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则有所不同:“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⒁显然,后者是为了曹操的面子而有意夸大了疾病的作用,掩盖了火攻致败的史实。电影赤壁是将这两方面记载有别的史料综合起来,火攻用了前者,瘟疫的描写用了后者。这里要指出的问题的关键是:编导不惜胶片,用了那么长的篇幅反复渲染,在画面上将一排排的尸体搬来搬去,反复折腾,由江北运到江南,最后摆到架子上以火烧之。这些画面会带给观众怎样的视觉效果呢?从道德层面说,未免残忍;从审美层面看,感觉不美。由此看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光有真实还不够,还必须兼顾美善才行。

诸葛亮为马接生的场面的观赏效果也应该属于不美的范畴。此情节并无史实根据,因此很难理解编导为什么设置这个情节。难道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多才多艺吗?可是会接生又算得上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呢?这对“智绝”的诸葛亮形象来说显然微不足道。关键是画面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仅没有美感,而且还有肮脏之感。连人生孩子尚且不宜在荧屏上展示,更何况马生驹乎?看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编导确实应该很好反思一下画面展现的审美效果问题。这必须把握好分寸,严格区别何者可以见诸画面,何者只能点到为止而不宜渲染;何者只能诗化、虚化而不宜白描;何者可意会而不可形诸视觉。诸如血腥暴力、凶杀色情,床笫之私等等内容,均应严格把关,以免污染、毒害观众,特别是应该珍惜并维护广大青少年心灵的纯洁。

四、匡正时弊的几点建议

目前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时弊可概括为:崇拜金钱,不屑于苦干;崇拜权力,不屑于能力;崇拜权谋,不屑于才干;崇拜女人,不屑于文人……。有鉴于此,笔者为匡正时弊而直陈愚见如下:

第一,从时代上说,历史题材的拍摄应着眼于汉朝、大唐、宋代等盛世为好,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兴盛时代,是文化发达时期,其文化构成中精华含量较多,价值较大。相比之下,衰世、乱世以少排为佳,即使排也要注意褒贬倾向而不能是非不分,美丑莫辨,黑白颠倒。

第二、从帝王戏上说,明君宜多排,昏君宜少排或不排为好。比如:汉文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等贤明君王,可以酌情多排,其善与美的含量相对多一些,给今人的启示相对大一些。

第三,从才子文人戏上说,宜多排文化史上有突出贡献者。诸如:孔子、墨子、孙子、屈原、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司马相如、司马迁、张衡、扬雄、班固、王充、蔡伦、蔡邕、王允、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欧阳修、王安石、三苏、陆游、辛弃疾、关汉卿、元好问、李东阳、李贽、三

袁、徐谓、汤显祖、沈璟、冯梦龙、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这对弘扬真善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大有裨益。

第四,为了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应该坚守弘扬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总原则。多排历史正剧,而少排或不排“戏说”一类媚俗无聊的东西。

第五,在整个影视剧的范畴上,应该限制历史题材所占的比例,而把有限的胶片用于反映广大民众关心的、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以及生存发展不得不面对的诸多问题。这一点应该学习并发扬著名电影导演谢晋那种关注现实、敢于为民立言的可贵精神,影视剧作家以及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密切关注现实人生,关注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坚持拍摄使人们的灵魂得到提升的题材,让人们得到高层次的真善美艺术享受。

电视剧市场总体分析报告

中国电视剧市场总体分析报告(上) 热度 1已有 729 次阅读2009-9-16 18:16 | 弄了好几天才弄完,内容比较多,请您慢慢看,别累着,没意思的地方就漏掉别看了 目录 1 电视剧产业概况 1 1.1中国电视剧产业迈入繁荣发展期1 1.2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 1 2 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与走势 2 2.1电视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并趋于成熟完善2 2.1.1电视剧产业链的成熟2 2.1.2电视剧产业链的发展2 2.2电视剧产业发展趋势 3 2.2.1电视剧市场化程度将继续增强3 2.2.2政府监管更注重宏观与微观结合 3 3 电视剧市场分析 4 3.1电视剧市场的新趋势 4 3.1.1“订单化生产”成为电视剧市场运营新模式 4 3.1.2卫视竞争拉动了电视剧购买价格 5 3.1.3数字技术兴起提供了电视剧播新平台 6 3.2 我国电视剧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展 6 3.2.1制作体制的完善增强了市场空间的扩展力 6 3.2.2资本社会化为市场空间的开拓提供保障7 3.2.3市场交易多样化优化了市场运作空间7 3.2.4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空间7 3.3 中国电视剧的市场营销分析7 3.3.1电视剧营销的方法7 3.3.1电视剧市场已经渐入“整合营销时代”8 3.4 中国电视剧竞争分析 10 3.4.1电视剧播出放量增长,竞争激化10 3.4.2抢夺电视剧资源的竞争11 4 电视剧产业投资分析12 4.1电视剧的市场力量13 4.2电视剧投资与回报13 4.3电视剧主要融资模式14 4.4融资环境14 5 民营企业投资电视剧取得大发展14 5.1民营影视公司占据半壁江山14 5.2民营影视公司经营模式15 1 电视剧产业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影视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广播影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

大陆影视剧创作怪现象

真实姓名:徐亚新 用户名: 所属服务站:山东省聊城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 大陆影视剧创作怪现象 ——以宫廷剧为例 【摘要】: 近两年,宫廷剧在电视银幕上广泛流行,并以同时段相对较高的收视率在电视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宫廷剧在赢得收视人群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本文从宫廷剧的兴起、热播的原因,小说改编为宫廷剧剧本的不足,宫廷剧剧本改编的优势,国内宫廷剧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国内宫廷剧创作未来的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宫廷剧的创作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宫廷剧、小说、创作 【正文】: 宫廷剧,是以“宫廷”为戏剧环境,以勾心斗角为主要情节、以宣扬“以恶制恶”为主题思想的电视连续剧。“重口味”的宫廷题材电视剧,充斥着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互相算计、权力之争——人性中恶的一面被无限放大。这种对历史的解构背后隐藏着对权力、恩宠、一夜走红、一夜暴富的向往和对享乐主义的崇拜,既无益于认识历史,也无益于思考人生。然而,他的发展存在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国内宫廷剧播出现状 (一)宫廷剧的兴起 2004年,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清装剧集《金枝欲孽》在亚洲播出以来引起巨大的轰动,掀起一股“金枝热”。精彩的剧情、经典的对白、精湛的演技及独有的“后宫争斗”风格是此戏取得高收视的重要原因,堪称宫廷戏的“始祖”。此后,《大清后宫》、《步步惊心》、《甄嬛传》、《宫锁连城》、《卫子夫》、《冷宫转》等多部宫廷剧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取得了一定的收视率,尤其是热播的《甄嬛传》更把宫廷剧的发展推到高峰。 2014年热播的宫廷剧《武媚娘传奇》在获得极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很多专家学者以及配套观众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武媚娘传奇》都以不可逆挡之势稳坐电视剧收视冠军的宝座,很有可能成为2015年全年的剧王。电视剧中的武媚娘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观众在观看时不免将已获知的历史知识同步对比剧中情节。比如武媚娘一角,历史上对于这位女性登基为皇的评价甚高,几乎是集美貌和高情商政治谋略为一身的女性。而范冰冰通过武媚娘这个角色更多诠释出来情感戏和颜值话题。 对于销售量,如今年2015年刚开始,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已经破四,或已拿下2015年剧王这一头衔。不管你是吐槽该剧情节弱演技差,还是不屑于露胸成看点话题。然而2011年出现的宫廷剧高达数十部,出现了如《唐宫美人天下》、《武则天秘史》等热播宫廷剧,2012年宫廷剧继续在我国电视剧市场上呈现繁荣状态,出现了诸如《后宫甄嬛传》和《太平公主秘史》等话题性作品,2013年的《女相》、《陆贞传奇》、《楚汉传奇》以及《精忠岳飞》、《兰陵王》等大型古装剧。2014年的《宫锁连城》、《武媚娘传奇》以及《卫子夫》等,使宫廷剧题材的电视剧呈现井喷现象,这不仅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也引起了社会学界和文化专家的重视,对这种现象也从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二)宫廷剧的热播

影视文学创作重点

蒙太奇思维:电影剧作者运用蒙太奇思维得以将一个电影剧本构筑起来。电影艺术家将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蒙太奇思维的表现是创造“第三种意义”。蒙太奇思维的实质是电影的形象化能力。 文学剧本:用文字描述,表达未来影片内容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未来影片的基础和框架。它提供了影片的基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明确了影片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和风格样式,是影片创作的“施工蓝图”。影视剧本的写作特点是叙事与造型的结合,时间与空间的结合,蒙太奇思维。 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他一个形式。 题材:广义上作为创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方面。狭义是构成影视作品内容的因素。即所描写的具体事务是从客观生活中来的。 悬置:是指在冲突和危机正在迫近的一刻,突然打断动作,让观众自己想像剧作者所省略了的危机。叙事则进入另外一系列事件的讲述,然后再回过头来交待前面的危机或者干脆直接呈现它的结果。 延宕:在悬念发展的主要关头,将悬念拉长,用各种方法拖延揭秘时刻的到来。造成观众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揭秘的欲望。 戏剧性结构: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非戏剧性结构:“一系列偶然的时刻被随意地串联在一起”。 悬念:编剧和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关系地期待心理,在剧中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引起观众的注意。总悬念:一部影视剧中贯穿剧情始终并蕴含和激发剧情中主要冲突和对抗悬念。分悬念:剧情发展到某一阶段出现并在这一阶段得到解决。 类型人物:1.性格相对单一、固定和平面化。 2.容易辨认,容易被观众所记忆。3.性格指向性的明确容易赢得观众的认同4.便于创作者把握和使用。 性格人物:1.性格人物有“深度”,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 2.性格的立体“深度”,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随着剧情的变化逐渐生成和变化的。 场景:①场景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同一空间范围内所发生的情节,此范围一般以人的视线再做不跨越障碍物的移动,并没有门、窗、墙等阻挡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范围来区分。②场景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场景发生在一个具体、连续的时间段内;若空间不变,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即使连在一起,也是不同场景③自然元素:即自然氛围雨雪雾等,若影响到情节,先交代场景里的环境 西方电影改编的几种方式:移植,节选,浓缩,取意,变通取意,复合 我国电影改编的方式:1、忠实于原著基础上的创造2、忠实于原著文字语言的改编3、最不忠实于原著的改编 套层结构又称戏中戏,有两条线索构成,一是在讲述故事的人本身的发展,二是影片讲述的故事。 银幕时间: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得以展开所经历的叙述时间。其中也故事中人物行为构成的动作时间。 素材:影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在生活中积累的未经加工的原始性材料。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形式。 戏剧性动作:戏剧性动作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的第一个特征是它的流动性。 第二个特征是取决于它对于剧情的“意义”和它所引起的人物情绪上的反应 独白:独白实际上就是人物将自己的心理活动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 旁白:旁白则是创作者或是剧中人物说明剧情、抒发感慨的解释性语言。 叙事线:影视剧的情节发展线索,他与人物关系的设置密切相关。分为单线结构,平行结构,网状结构。 故事梗概:按未来剧本的情节结构来直接叙述构思中的剧情。 分场提纲:不是故事梗概的进一步细化,而是将梗概中的故事情节大致分到各个具体场景中,可以了解之间大体连接方式。 将摄像机纳入剧作构思:1将摄像机纳入剧作构思最常见的是,剧作者在构思时已经考虑到景别和构图的变化2还应包括剧作者对生活中光影变化的观察和捕捉,别出心裁地将其运用到剧本中去。意义:把摄影机纳入剧作构思,其好处不仅在于它可以决定凡是能进入电影剧作中的素材必须是运动性的造型素材;而且,它确立了一个电影剧作的原则:使得银幕的造型表现成为电影刷体者在用文字表现时最重要的思考形式。 影视创作开端需要怎么做?:1.开端要包括剧情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一个开了头的事件。 2.开端要为叙事做准备的说明和介绍,为叙事的发展指明方向。但要避免单纯地交待或说明,开端应当是一个有进

《电影剧作写作基础》摘要

《电影剧作写作基础》摘要 第一章电影剧本是什么? 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它象名词(noun)──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所有的电影剧本都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前提。一部故事片是一个视觉媒介,它是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加以戏剧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所有的电影剧本都包括这一基本的线性结构。我们把这一电影剧本的模式称之为示例。它就是一个模特儿,一个式样,一个构思的规划。 第一幕,或称开端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电影剧本中的一页等于银幕时间一分钟。第一幕是开端,可看成建置(setup)部分,这是因为你要用30页左右的稿纸去建置(确定)你的故事。你应该用大约十页的篇幅来让读者明白谁是你的主要人物,什么是故事的前提,故事的情境是什么。在第一幕结尾处要有一个情节点。所谓情节点就是一个事变或事件,它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这一事件一般出现在第25~27页之间。 第二幕,或称对抗第二幕是你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第二幕结尾处的情节点一般发生在第85页至90页之间。 第三幕,或称结局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你的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 戏剧性结构可以被规定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第二章主题 当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的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人物,就是遇到这件事情的人。每个电影剧本都把动作和人物加以戏剧化了。 每个故事都有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每个电影剧本都有个主题。第一步是寻找主题,寻找主题应从寻找一个动作和一个人物开始做起。下一步是扩展你的主题,赋予剧本中的动作以血肉,把焦点集中在剧中人物身上,这样就扩展了故事线和突出了细节。要想方设法去收集素材。 调查研究会给你一些想法,使你对人物、情境和故事发生地点有所认识。它

评析古装电视剧《琅琊榜》概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评析古装电视剧《琅琊榜》学院:文学院 年级:2012级 专业:对外汉语 姓名:张拓 学号:20120889 指导教师:郭玉生 2016 年 4 月6 日

摘要 电视剧《琅琊榜》是根据海晏同名小说《琅琊榜》改编,由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孔笙、李雪合力执导的大型古装传奇电视剧。自开播以来,电视剧《琅琊榜》以优良创新的改编、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细致精良的制作以及积极昂扬的价值观受到了观众的热捧以及业内人士的一众好评。本文将通过对该剧筹备、拍摄、制作等环节二的分析,让观众认识到电视剧《琅琊榜》成功的原因,了解优秀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也让广大影视工作者进行反思,并对今后电视剧的制作给予借鉴。 关键词 琅琊榜;IP;复仇;改编;情节;细节;精神

Abstract TV series "Nivana in fire" is based on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which is writed by Haiyan,adapted from the Magnolia Award for best director Kong Sheng Li Xue force directed by the legendary large costume drama. Since its launch, the TV series "Langya Bang" with excellent and innovative adaptation, interlocking plot settings, detailed well-produced high-spirited and positive values by a favorable public praise from the audience and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will play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filming, prod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II, the audience realize that the reason the TV series "Langya list" of success,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utstanding drama, but also to reflect the majorit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ers, and the future TV production given reference. Key words Nivana in fire;IP;revenge;adaption;plot;detail;spirite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创作考研真题与经验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创作考研真题与经验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要求,对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北京电影学院培训以来,始终对北京电影学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电更近一步。 二、2018年考研参考书推荐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到专业二的【】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啦,当然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 独家解读: 专业一: 《艺术概论》 这本书去年出的是试用版,前几天刚出来了正式版,正式版和试用版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充分的体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佷多细节比较重要,去年很多题都是从细节中考查的,所以这本书至关重要。 《北京电影学院赵斌版艺术概论三驾马车考研配套资料,题库》 才思教育集结北京电影学院最强资料建设团队,推出北京电影学院赵斌版《艺术概论》三驾马车系列。

这本资料是目前唯一一本完全符合赵斌版《艺术概论》汇编的一套资料,而且重点全部都在里面做了标记。整本资料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完整再现赵斌版《艺术概论》】【名词、简答、论述考点一目了然】【真题出处随时随地标注】还有就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我们开发的一个比较创新的资料,最早是运用在考研政治上(备注:根据今年新大纲整编的政治思维导图已经上架啦),其实是被学生们“逼”出来的一个东西,从去年的政治,到《艺术概论》,今年《艺术概论》的思维导图标注上具体页码,方便大家翻看。 最后是《必备题库》。 只看书不做题目是不行的,我们在这本《题库》里面,汇总了赵斌版艺术概论98%的考点(说100%有点狂)以及答案,当然,我们还总结了包含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等北影常考的书本上面的题目以及大题思路。 《认识电影》 考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对于这本书来说知识过于基础了,并且很杂,实际考试会又少部分的设计,主要以让广大考生了解电影为主。 《中国文化读本》 可以把这本书划分到艺术概论其中的一个章节中去,那就是中国艺术观中。 《什么是艺术》 实际上是一本偏目录性质的书我觉得,自己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吧,把这些人摘出来单个找论文分析脉络,总结了一些一个大体的框架,这个框架大重要了,你理解了前因后果,其实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一点都不难,当你能自己对别人介绍这些人的时候侃侃而谈,就差不多了。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应该是五本书中最难理解的书了,它有别于所有传统的史论书籍中线性叙史的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以及运用的实在论的研究方法我觉得虽然书籍难懂,但是仔细看几遍则完全是颠覆性质的,这会很有利于你的考试,或者不止于此,你的研究生过程中也会很受益。所以这本书虽然难懂,但是通过自己的反复细嚼慢咽整理笔记我觉得受益匪浅。 三、考研真题 学硕专业一 一、名词解释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

2016年北电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真题集笔记 历年真题 考研试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1【文学系】 院系:文学系 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剧本创作 研究方向介绍: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创作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电影艺术整体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水准。本研究方向旨在选拔出具有电影剧本写作经验和一定电影剧作理论基础的考生,经过更高层次的电影剧作实践和更深层次的电影剧作理论学习,使其成为在电影剧本创作具有较高能力的专门人才。业务课二名称:小品写作 业务课二介绍: 考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材料(包含命题命题、、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人物及主要情节等),按要求完成一篇具有视听思维、情节完整、逻辑合理、人物鲜明的短片剧本。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 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概论》赵彬主编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2《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 +【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

如何认识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历史”

关于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历史 高二(7)班陈悉儿 指导老师:郑妙娟 一、前言 如今,有很多同学抱怨历史课太呆板枯燥,想要通过看历史影视剧来多方面增加历史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历史人文素养。可是,看历史影视剧真的能够学习到真实的历史吗?哪些历史影视剧才是值得一看的呢?如今越来越多的穿越剧、古装剧会不会对同学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呢?伴随着这些疑问,我展开了研究。本课题以历史影视剧中的历史为研究内容,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收集相关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历史影视剧也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商业利益,不惜扭曲历史事实以迎合大众口味的古装剧,对同学们的历史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想通过通过这次研究,分析各种历史影视剧中的历史,了解真伪,探究历史正剧与古装剧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对历史影视剧中的历史的分辨能力,丰富历史知识。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够使同学们正视历史影视剧中的历史,不要因过度迷恋剧中的情节而丧失分辨能力,同时我也希望一些历史正剧能够受到更多人关注,使更多人愿意投身于创作更多更好的、能让同学们在欣赏中学习的历史正剧。 二、正文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曾做过一个关于“电视剧类型”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港台或大陆所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占50%;“您最喜欢的历史题材影视剧类型”中“戏说历史题材影视剧”与“符合历史的严肃历史电视剧”的分别占48%和38%。这些数据表明,大中学生最喜欢观看的是戏说历史题材影视剧,但基本符合历史的严肃的电视剧在大中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市场。 对于历史影视剧中历史的真伪对大众历史认知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主要分为两种。 一些人认为戏说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泛滥会给同学们学习历史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因为当下的历史小说和影视剧创作根本不考虑历史是否真实,大部分都是在导演和编剧主观意图的实现中塑造人物的“应有面目”。现在的历史电视剧基本都歪曲历史,如《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都是胡编乱造。 另一些人却认为对历史影视剧中历史的批评看起来理直气壮,其实十分无聊。例如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哲声就提出:“历史与文学联姻,成为了历史小说或者历史剧,也就是‘胡编乱造'了。文学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虚构,追求的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历史的道理,判断的不是历史的趋向而是人性的善恶,探究的不是历史生成的原因而是人性变化中的文化社会因素。如果去掉了虚构,文学也就不成文学。也许有些人说,文学的虚构是可以的,但是要有一个底线。那么什么是文学虚构的底线呢?这是一个无穷尽地彼此循环的问题。如果硬要在文学的虚构中强加其它价值标准,文学同样也就不成为文学了。” 两种观点都很有道理,在我看来,历史影视剧中历史情节的真伪对大众历史认知的影响,和影视剧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节需要有关。 有些影视剧真正要表达的只是一种思想情绪。例如前些日子席卷各个电视台的大型宫廷古装剧《甄嬛传》,它要表达的就是一种思想情绪:怎样生存、怎样奋斗。与之前热播的中国影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和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一样,《甄嬛传》被称作为“职场生存奋斗指南”,只不过电视剧将职场安排在后宫而已。它的超高收视率说明了当今众多的人们在工作中不顺利以及如何改变现状、取得上位的心理需求。还有穿越剧《步步惊心》的情

历年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方向)招生考试试题(C卷)

2015年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方 向)招生考试试题(C卷) 初试 一、成语填空,并解释填空中的字意 示例:好高(骛)远释义:骛:通“务”,追求 1.()由自取。2.风雨如()。 3.素()平生。4.()手称庆。 5.促()谈心。6.入不()出。 7.()性妄为。8.()莫如深。 9.()不安席。 二、诗歌赏析(两首)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西陆:2.南冠:3.玄鬓:4.风多响易沉: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漏断:2.幽人:3.省:4.沙洲: 要求:翻译画线的词句并进行赏析。 三、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

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选自《古文观止》四、文艺常识 1.《楚辞》是西汉( )修订的。 2.凌濛初编撰的小说集是( )。 3.方鸿渐是钱钟书( )中的人物。 4.《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 )。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 6.但丁的代表作是( )。 7.“豆蔻年华”指的是女性多少岁?( 8.《阴谋与爱情》是( )的作品。 9.“相见时难别亦难”是( )的诗句。 10.“史学双壁”除了《史记》还有( )。

浅谈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社会效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316095672.html, 浅谈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社会效应 作者:沈青青 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08期 【摘要】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已经成为主流。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电视机在生活中得到普及,长篇小说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呈现了文学作品的完整性。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热播,引起的社会效应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所引起的社会效应以及相互间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当代文学;影视剧;社会效应 一、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优势 当代文学作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采用白话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在创作形式上,当代文学作品以白话文为创作语言,形式多样,有诗歌、散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内容大多是以当下和近期时间为背景。以长篇小说为例,仅仅70年的时间,我国就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在影视改编中,相比于古代的长篇小说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人物、故事背景皆为当代,在拍摄取景和道具选择上十分方便,同時观众也有很强的代入感,不需要去了解和掌握影视剧中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当代文学作品都是白话文创作,对于编剧修改剧本和二次创作也比较有利。 二、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社会效应 (一)丰富了影视资源和社会文化 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民营影视企业兴起,活跃了市场,丰富了影视剧的种类和数量。然而,当下影视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产量高质量低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创作力度不够。而当代文学作品正好可以弥补影视剧的剧本缺陷,为影视剧提供丰富的资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精神文化的丰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求,许多反映当代生活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追捧。其中许多影视作品因制作精良,在国内外获得众多荣誉,赋予了文学作品的二次生命。比如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在198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红高粱》被改编成剧本进行电影拍摄,这部电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文学作品改编取得的成功,对 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剧,为中国的影视产品提供了优质的资源。 (二)实现了文学作品的大众化传播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刘敏(200940903056)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子系统,1928年英国通用电气公司电视实验室试播情节剧的《女王的信使》标志着它的诞生。电视剧在中国堪称“第一”的叙事艺术,观众喜爱电视剧,是与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说书话本所培育的线性叙事传统的持久熏陶和喜欢听故事的传统有关。1986年,36集的《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达70%以上。1994年一部84集的《三国演义》,也创造了46.7%高收视率,这就意味着,全国有4亿五千万到5亿人在同时收看。现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观众人数也动辄过亿。中国观众高涨的收视热情,正处在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之中。 电视剧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观众接受电视剧的心理动因有认识学习的动因、消遣娱乐的动因、接受教育的动因。这实际上我认为是和艺术的三大功能——认识、娱乐和教育相对应的。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反映着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和爱憎,“媚俗”“媚大众”是它与生俱来的特征,也是它获得大众喜爱,引起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重。“雅”好“俗”不好的电视剧是很难生存的,而大众的口碑则是一部电视剧获得成功,并在电视史上留名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装电视剧是一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也是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的出现让观众有机会再一次通过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回到古代,感受穿越时空的电视艺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故事能在电视剧上真实的展示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艺术,对一代代中国孩子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艺术途径,现在很多历史书都读起来枯燥无味,孩子更喜欢的就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古装电视剧可以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探索历史的新的艺术途径。 中国的古装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武侠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主要是以武打动作为中心来安排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组织视听语言的,侠义精神是其精神内核,武打动作是其表现形式。武侠剧大都改编自中国源远流长的武侠文学,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到唐传奇和宋元话本中的侠士故事,再到明清成熟的长篇武侠小说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大侠的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等道德取向与变幻莫测的武功,为武侠剧提供了完备的精神内核和动作形式。当代的武侠剧,在高科技制作技术和影视特技的帮助下,将舞蹈、杂技、魔术等艺术形式和体操、单杠双杠、跳远、跳高、拳击、击剑等体育动作糅合进来形成视觉奇观,满足了观众对人体肢体无限可能性的期盼心理。武侠剧比较著名的有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的《霍元甲》;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改编自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的《蜀山奇侠》和《新蜀山奇侠》;此外“黄飞鸿系列”、“新方世玉系列”、“南少林系列”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旧派小说中取得的重要资源。新派小说改编的有金庸小说改编系列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古龙小说改编的《楚留香传奇》、《绝代双骄》、《圆月弯刀》等,梁羽生的《四大名捕》等,卧龙生的《飞燕惊龙》等。根据漫画《风云》改编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根据武侠游戏改编的有《仙剑奇侠传》、《剑侠奇缘》等。 历史剧。就是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电视剧。它的持续热播反映了人们渴望了解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心理。人们通过历史剧关照当下,渴望一些当下的社会问题能以史为鉴,在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到某种解决的智慧或启迪。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电视剧能获得热议,就选材而言,总是和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总是和借历史的陈酿和古董级的酒具,来浇当下人的人的块垒。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总是把当代热点问题予以故事的讲述中。《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都在

怎样写电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电视剧剧本创作及其重要性

电视剧剧本创作及其重要性 一个好的剧本可能会被拍成一部坏片子,但一个坏剧本绝不可能拍成一个好片子。在剧本上无论花多少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再好的编剧也不是什么剧本都能写的,每一个编剧都有自己的类型和题材局限。 以上这三句话其实都在变大同一个思想,那就是:无论如何评价剧本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剧本决定一切。 剧本是一剧之本,这已经是常识。苏联早期电影导演杜甫仁科说:电影剧本的作者是在纸上设计影片的总设计师。这电视剧中,这句话有着更为特别的涵义。 我们知道,在电影艺术中,一般居于创作中心位置的是导演,这与电影的特性有关。电影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逼真地呈现拍摄对象的性质。电影是从照相术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是一种活动的照相,能够直接记录现实世界的任何事物的空间状貌,可以逼真地反映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科技发展又使它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从而具有任何事物无法企及的真实的反映对象的能力。电影中的剧本可以决定一部影片的题材选择、情节构思、人物设置、对话等等,但是导演却可以通过许多二度创作的因素来最终决定性格塑造、主题内涵、细节运用、结构手法等等,一部影片的叙事风格最终是由导演决定的。导演的这种地位还是由电影的审美特征决定的。电影要求观众走出家门,穿过大街,进入影院,落座,然后关门,场灯灭,银幕开始出现十平米大小流动影像。它在人是事业中居于中心地位,几乎带有一种强迫的灌输性质,观众可以活得细致全面的体验。即使年轻人在吃爆米花,也多是目不转睛。导演的所有手法都纤毫毕现地交代给了观众,观众的意图成为左右影片的根本。 而影视业中,这种居于中心创作地位的一般是编剧。我们知道,电视是一种现代大众传媒。目前多数的电视的荧光品还在一平米以下,以对角线18到29英寸的居多,在正常观看距离时,它只是观看者视野中的一小块,并不具有电影的那种“强迫性”。而另一方面,电视的观众在看电视的同时,还经常会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视剧导演用了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那么观众的短暂离开会自动把它切分“剪辑”;如果导演可以安插了富有特殊予以的蒙太奇处理语汇,有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使观众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认真品味。电视剧的这一观赏性性质使得它无法像电影那样承载过多的视听表现语义功能。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差别。现在电视频道资源越来越丰富,与之相随的是观众更换频道的频率也提高了。当一个已经不耐烦的青年人手持遥控器搜索着不知道要看哪一个频道号的时候,这时能抓住他眼球的电视剧,一定是哪个在几秒钟里就以任务剑的关系和对白、颇有意味的情景是直接受控于剧本的好坏的。而视觉图景的建立,也必须要依据一个扎实的剧本。在这时,一部剧本的地位是决定性的。 那么,什么样的剧本是好剧本呢?通常两个水平接近的剧本,我们很难判断其如后的市场前景。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前景未必就一定好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两个出发点:一、社会(市场)意义;二、艺术意义。 首先,从社会意义上看,好的剧本应当能够引起特定受众的广泛关注,对社会流行的观点有突破,并使观众乐于参加讨论。这个意义上,好剧本倒更像一场讨论会的提纲。 其次,也是一个剧本成败的关键就是其艺术意义。这包括一个剧本所涉及到的所有文学领域的美学价值: 1.剧本的态度 剧本的态度是指以剧作者的世界观为辐射的对剧本全部故事的整体的、根本的观念总和。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决定剧本的格调与品位,影响其后呈现的效果。视点不同,态度各异,故事重点就有了新意。换句话说,剧本的态度与观众的态度是否保持了与时俱进的一致,是判断好剧本的前提。

中外电视剧赏析

电视剧《裸婚时代》观后感 爱情和面包孰轻孰重?“裸婚”到底行不行?“裸婚”会幸福吗?这些在电视剧《裸婚时代》播出之后都成了一时热议的话题。支持者说:“裸婚本该是年轻人正常的生活状态,一结婚就婚纱、典礼、房子、车子,这是社会对幸福的错误理解。”也有网友这样概括自己对“裸婚”的疑惑:“也许九块钱可以证明爱情,但谁可以保证这九块钱的爱情坚不可摧?”在同学的推荐下我也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看完还是蛮有感触的,还是有些话想说的,但又总是郁郁而终不得要领。平心而论,《裸婚时代》不能算是一部太差的作品,至少跟当今泛滥的穿越宫廷题材还是有明显的不同的。其实我们大致可以理解导演的意思,故事其实很简单:两个没房没车的80后情侣因为一股傻乎乎的叫做爱情的东西,历尽辛苦成功感化反对的父母终于走到了一起,然而那得来不易的结婚证却在婚后的柴米油盐中过早的夭折了。后来的后来,他们彼此又经历好多的磨难重新走到了一起。这应该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故事。 先说说剧中的人物,女主角童佳倩在一个殷实的家庭里长大,因为从小得到东西都很容易,她养成了凡事志在必得的性情。当老师和家长对她和刘易阳的早恋围追堵截时,反倒激起了她的逆反。在她的坚持下,两人的情侣关系得以保持了8年。而剧中的男主角刘易阳出身于一个工人家庭,由于父母都是工人,对刘易阳不懂得进行过多的干涉,再加上刘家代代单传,奶奶从小溺爱,才保存了他的创造力。他优点一大堆,大家都看得出,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童佳倩的那份深情。陈娇娇是童佳倩的小表姐。她从小就知道什么样的情境下用什么样的姿态,能够给自己谋得最大的利益。在陈娇娇看来,所谓爱情所谓理想都不过是味精而已,她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绝不在自行车后座上轻笑。孙晓娆,刘易阳的下属,是个富二代,家里资产有多少她也说不清。她不愁吃不愁喝,只愁没有一个真心对她好的男朋友。她不知道哪个男人是为了她的钱而来,哪个男人又不是。她厌倦透了这种猜测,又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特蕾西,童佳倩所在公司的台湾女老板。特蕾西的全名是特蕾西方,方是姓,特蕾西是英文名,她要求公司里的员工都起一个英文名字,这才显得洋派、大气。公司里只有两个人不遵从她,一个是童佳倩,另一个是魏国宁。田淑云,童佳倩的妈妈。当得知童佳倩离婚后,她认为摆在童佳倩面前的唯一“正途”,就是和刘易阳复婚。刘易阳诚然不是什么理想的对象,但女儿已经嫁给过他,最好的结局就是从一而终。童建业,童佳倩的父亲,在妻子田淑云的身边,童建业永远像一头老山羊,不言不语,温和谦恭。从小童佳倩见惯了妈妈呼风唤雨,却不知妈妈当年怎么看得上寡言少语的爸爸。刘明,刘易阳的父亲,儿子把人家姑娘肚子弄大了,闹着要结婚,刘明开始并不以为然,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儿媳妇的亲妈竟是他记恨的仇人。童佳倩不惜和田淑云决裂,嫁到刘家,刘明心里暗乐。吴红霞,虽然出生在新社会,却因为没主见,一直秉行着“以夫为大”的宗旨。对于童佳倩,她说不上喜欢讨厌。她的上半辈子是“以夫为大”,下半辈子就是“以子为大”。李冬,外号冬瓜,冬瓜人如其名,刘易阳常笑他,就是太能算计,才长不高。他是刘易阳的同事,可是还经营着一家洗车、修车的店铺。他是刘易阳的好朋友,可是肚子里往往有自己的小九九。黄有为,黄有为喜欢卖弄文采,陈娇娇认为他与众不同。她很快俘获了黄有为,沾沾自喜,自以为自己是织好网的蜘蛛,看着黄有为这个大头苍蝇落网;却不知自己只不过是黄有为骗到手的若干姑娘中的一员,黄有为不是苍蝇,而是蜘蛛背后的黄雀。奶奶,作为刘易阳的奶奶,的确处处为自己的孙子着想。作为这个大家庭的最大发言人,她的确为这个家投入了太多。但是作为从旧社会中成长的一员,多多少少也受传统思想的禁锢,是维护旧传统的守护者。 再说说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裸婚时代》童佳倩与刘易阳相恋近十年,本以为最终结合应当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而真正实施起来方才发现,婚姻这件东西,还真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像他们这样没房没车没存款没钻戒没婚礼的“裸婚一族”。刘易阳家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