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

名词解释

肝门:肝的下面朝向左下方,邻腹腔脏器称脏面,脏面中央有一横裂称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个由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黏膜无论膀胱充盈或排空,始终保持平滑,是膀胱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好发之处。排卵: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及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自卵巢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受精:发育成熟并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而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效率和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

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所有细菌繁殖体及芽孢)。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孢及非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寄生虫:寄生物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为寄生虫。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抗原:抗原是指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表现出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发热: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称为发热。

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有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死亡。

简答题

1.消化系统的组成。

答:1.消化系统有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2.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口腔到十二指肠末端为上消化道,空肠及以下部分为下消化道。

3.消化腺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血液循环。

答: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2.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起于左心室,终于右心房。血液由左心室博出一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上下

腔静脉及其属支——右心房。

3.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起于右心室,终于左心房,血液由右心室博出——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及其属支——左心房。

3.先天畸形诱因及如何防治。

答:诱因:

1.生物性致畸因子,如风疹病毒;

2.物理性致畸因子,如大剂量的射线照射;

3.药物性致畸因子,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等;

4.化学性致畸因子,如工业的“三废”;

5.其他致畸因子,如孕妇长期大量吸烟和过量饮酒。

预防:

1.孕前、孕后进行遗传咨询;

2.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感染;

3谨慎用药是孕妇防止药物致畸的主要途径;

4.戒烟、戒酒,同时被动吸烟并不亚于主动吸烟;

5.减少射线的照射,包括X射线和其他射线。

4.寄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

答:阴道毛滴虫生活史:

仅有滋养体期。虫体以纵二分裂繁殖,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而感染。主要寄生在女性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也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感染者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防治:

1.及时治疗带虫者及患者,夫妇双方必须同时用药方能根治;

2.加强卫生宣传,改善公共设施,净化公共浴厕,提倡淋浴,坐厕改为蹲厕,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5.良恶性肿瘤比较。

答:1.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与起源组织形态相似,而恶性肿瘤与之相反;

2.良性肿瘤无或少见核分裂象,而恶性肿瘤多见核分裂象,并有病理性核分裂象;

3.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4.良性肿瘤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而恶性肿瘤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5.良性肿瘤较少见继发改变,而恶性肿瘤常有坏死、溃疡、出血、感染等;

6.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常有转移;

7.良性肿瘤手术后一般不复发,恶性肿瘤手术后容易复发;

8.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压迫和阻塞,而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严重,会破坏原发和转移部位组织,出现恶病质,导致患者死亡。

6.亚健康的定义和表现。

答:定义:主要指集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却出现活力下降、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和代谢过程低下,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表现:

1.躯体方面:失眠、头昏、乏力等;

2.心理方面: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

3.情感方面:冷漠、无望、孤独、空虚等;

4.老年综合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

第二章:人体解剖学

【名词解释】

1肝门(P20):肝的脏面中央有一横裂称为肝门,为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2膀胱三角(P25):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左、右输尿管开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膀胱三角,此区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充盈或排空,始终保持平滑,是膀胱肿瘤、结核和其它疾病的好发部位。3肾门(P24):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之门户。

4.麦氏点(P19):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5..肺门(P23)

肺纵隔面中央椭圆形的凹陷,是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部位。6.静脉角(P38)

头臂静脉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合成,汇合处形成的夹角叫静脉角7.脾门:P42

脾的内侧面近中央处为脾门,是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

8.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集聚在一起称神经核。

9.视网膜黄斑:在视网膜内,视神经盘的颞侧的稍下方,有一黄色的小圆盘,称为黄斑,其中央为一小凹(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之处。

10.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集中出色泽灰暗称灰质

11.皮质:被覆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呈层分配称皮质

12.白质:神经纤维(轴突)集中部位,因髓鞘含有类脂质而色泽亮白称白质

13.髓质:位于大、小脑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14.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称神经节。

【选择题】

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是( A )。P5

A 红骨髓B黄骨髓C白骨髓 D 红骨髓和黄骨

2. 下列骨块中,不属于上肢骨的是(A )。P8

A 胫骨B桡骨C尺骨 D 肱骨

3.关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D )。P6

A 关节面B关节囊C关节腔 D 关节盘

4.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头将(B )P11

A 向前点头B向后仰 C 偏向左侧 D 偏向右侧

5.胆汁是由( A)生成的。

A 肝脏

B 胆囊

C 肝门静脉

D 胆总管

6.三对唾液腺是指(C )。P14

A 胰腺、腮腺和舌下腺

B 胰腺、腮腺和下颌下腺

C 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D 腮腺、舌下腺和肾上腺

7.结肠外形具有三大特征,包括(A )。P20

A 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B 结肠带、结肠袋和集合淋巴结

C 结肠带、盲肠和阑尾

D 结肠带、结肠袋和散布淋巴结

8. 在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中,最狭窄处位于(C)P25

A 尿道内口

B 尿道膜部

C 尿道外口

D 舟状窝

9.尿液是由( A )生成的。P24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10.二尖瓣附着于(B)的周缘上。P34

A心脏的右房室口 B 心脏的左房室口

C 心脏的主动脉口D心脏的肺动脉口

11.眼球壁的中膜,从前往后分别为虹膜、睫状体和(C)三部分。P43

A 视网膜

B 玻璃体

C 脉络膜

D 晶状体

12.在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定位中,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B)P56

A 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B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

C 额中回后部

D 颞横回

13.下列器官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D)P62

A 甲状腺

B 肾上腺C松果体 D 舌下腺(唾液腺

14.大脑基底神经核中的尾状核和(B)组成纹状体P55

A 杏仁核

B 豆状核C屏状核 D 齿状核

【重点】

1.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及其属支右心房

特点:

循环途径长,为全身各器官带来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且带走了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

2.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及其属支左心房

特点:

循环途径短,排出了二氧化碳,摄入氧

3.输精管道P27

依其行程可分为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等四部。其中,精索部介于睾丸上段与腹股沟管皮下环之间,此段位于皮下,易于触知,为结扎输精管的理想部位。

4.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第二躯体运动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5.三叉神经P56 咀嚼肌运动

面神经P56 表情肌运动

6.人体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腺和胸腺等。

【问答题】

1. 一个小孩误吞入一个塑料扣子从肛门排出体外。请问此扣子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管道(腔)?P15

答: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体外

2.胆汁排放途径

(1)空腹时:各级肝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2)进食后:

1、各级肝管-左、右肝管-肝总管

2、胆囊(储存浓缩)-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

3.消化系统的组成。

答:1.消化系统有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2.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口腔到十二指肠末端为上消化道,空肠及以下部分为下消化道。

3.消化腺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4. 一男性肾结石从肾盂下降经尿道外口排除体外。请问此结石主要通过哪些主要管道,而该结石最容易卡在这些管道的哪些地方?

答: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尿道外口。

期中该结石最容易卡在:1.输尿管的3个狭窄处;2.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处和两个弯曲处;

第三章组织学和胚胎学

【名词解释】

1.排卵: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及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自卵巢派出的过程,称为排卵。P90

2.受精:发育成熟并获能的精子和卵子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的部位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部。P92

3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起胚胎,具有广阔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4. 胎盘屏障:正常妊娠期间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同时又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这一现象称为胎盘屏障。屏障的组成包括子宫内膜上皮、基膜、结缔组织等结构,当母血在绒毛间隙以及子血在绒毛内流动的同时,即能进行物质交换。

【重点】

1.气血屏障:肺泡和血液间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2.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3孕期第3周至第8周周末,易出现流产和畸形(高危期)

【选择题】

1.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B )组织。

A 血液B神经C骨与软骨D心脏

2. 皮下脂肪属于(B )组织。P75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表皮组织

D 肌肉组织

3.下列关于成熟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 )P75

A 核大而圆,位于中央

B 无细胞器

C 细胞内充满血红蛋白

D 具有结合与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功能

4. 受精的意义在于(D )。P92

A 激活了卵裂B恢复二倍体细胞

C 决定了性别

D 以上都对(A+B+C)

5.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有多种方式,但不包括(D)

A 易化扩散

B 主动转运

C 入胞和出胞作

D复杂扩散

【问答题】

1.先天畸形诱因及如何防治。

答:

○1先天性畸形是一类又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以形态结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疾病。

○2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两者的共同作用。

○3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的畸变和基因突变。染色体的畸变又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指BNA密码碱基序列或组成的改变;

○4引起先天性畸形发生的环境因素统称为致畸因子:

1.生物性致畸因子,如风疹病毒;

2.物理性致畸因子,如大剂量的射线照射;

3.药物性致畸因子,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等;

4.化学性致畸因子,如工业的“三废”;农药、食品添加剂等;

5.其他致畸因子,如孕妇长期大量吸烟和过量饮酒。

预防:

1.孕前、孕后进行遗传咨询;

2.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感染;

3谨慎用药是孕妇防止药物致畸的主要途径;

4.戒烟、戒酒,被动吸烟并不亚于主动吸烟;孕妇过量饮酒易导致胎儿酒精中毒。

5.减少射线的照射,包括X射线和其他射线。

第四章生理学

【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转变过程。

2. 内环境与稳态: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

3.稳态: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之中。因此,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指标是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选择题】

1. 在所有生命现象中,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C )P102

A新陈代谢、能量转换和兴奋B生物电、兴奋性和生殖能力

C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D反应性、兴奋性和反射活动

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有三种,即(B )P109

A信号调节、神经调节和能量调节B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C生物电调节、激素调节和心理调节D信号调节、反射调节和体液调节

3. 体温的调节中枢在(D )。

A 中脑B丘脑C大脑皮层D下丘脑

4. B型血是指红细胞膜上只有(B)凝聚原/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P115 A.A/B B. B/A C. A/A D. B/B

5.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是指(A )

A一侧心室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B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B 两侧心室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C两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6. 内呼吸是指(D)。

A 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的过程

B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过程

C 在室内的呼吸运动

D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7.实验动物证明,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D)。

A大脑B小脑C间脑D延髓

【重点】

1.

交叉配血试验:要进行输血,除血型相合后,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小肠的运动: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三种;

(1)紧张性收缩:小肠平滑肌紧张性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2)分节运动:这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3)蠕动:小肠的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近端小肠的蠕动速度大于远端;

3.生长激素(GH):由腺垂体分泌,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

?缺乏: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量: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量:肢端肥大症

?促进GH的分泌因素:睡眠、运动、应激

第五章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基因:是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空间的特定DNA片段。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P173

2. 酶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它是酶行使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P179

3.酶: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4.基因组:指细胞或生物体一条完整单体的全部染色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全部基因与调控元件。(或者说基因组主要是不同的DNA功能区域在整个DNA 分子中的分布情况,即总体DNA核苷酸序列。)

【选择题】

1. DNA分子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D)四种碱基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

A尿嘧啶B腺嘧啶C鸟嘧啶D胞嘧啶

2.下列哪种维生素严重缺乏时,临床上可能出现脚气病( A ) P177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维生素A

3. 在缺氧的情况下,人体内的葡萄糖分解生成(C )。P191

A 磷酸己糖

B 水和二氧化碳

C 乳酸

D 尿素

4.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B)mmol/L。P200

A1.05~3.50 B3.89~6.11 C6.51~8.50 D8.60~15.22

【重点】

1.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促反应: 条件温和,一般为常压,37 ℃水的环境;

●高度催化效率: 常温条件下,比非酶催化反应高107-1012倍;

●高度的特异性(专一性): 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

键, 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 生成一定的产物即称特异性(分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三类);

●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调控, 使机体适应内外环

境变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凡是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同样可以使酶

发生变性,一旦酶变性即丧失其原有的催化活性。

2.维生素

(1)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C族维生素

(2)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

(3)缺乏症:B1——脚气病(肢端麻木健忘易怒心衰等)

C ——坏血病.

维生素A——夜盲症

维生素D——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

3.血糖(P201):○1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3.89~6.11mmol/L

○2高血糖与糖尿病: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7.25mmol/L称为高血糖。

如果超过肾糖阈值8.96mmol/L,尿中还可出现糖,就称为糖尿病

○3低血糖与低血糖昏迷:血糖浓度低于3.92mmol/L,可出现低血糖;

血糖浓度继续下降于2.52mmol/L,出现低血糖昏迷。

5.氨平衡(P208):

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人体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概况。

⑴N总平衡,即摄入N = 排出N (N的收支平衡)。反映了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⑵N正平衡:即摄入N > 排出N (摄入的部分N用于蛋白合成) 。儿童/ 孕妇/ 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

⑶N负平衡:即摄入N < 排出N 长期饥饿/ 消耗性疾病属此种情况

第六章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选择题】

1.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A)P218

A DNA的重组技术

B 基因的表达技

C基因的突变技

D基因的导入技

2. . HGP是指(B)

A 聚合酶链式反应

B人类基因组计

C基因诊断技术D基因治疗技术

3. 基因分子位于(A )上。

A染色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

第七章医学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消毒:杀死物体或介质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灭菌:杀死物体或介质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的方法。

3.病毒: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P262

4.细菌:一类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和结构的单细胞型原核生物。P233

5.细菌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选择题】

1.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有荚膜、鞭毛、菌毛和(B)。p239

A衣壳B芽胞C肽聚糖D包涵体

2. 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A)。P246

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球菌D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3. HIV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A)。

A艾滋病B甲型肝炎C乙型脑膜炎D登革热

4. 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属于(C )。

A隐性感染B急性感染C持续性感染D以上都不是

5.细菌的毒力指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的主要因素是(C )。

A 侵袭力

B 毒素

C A+B

D 以上都不是

6.病原菌局限于机体某一部位繁殖,但是释放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特殊的中毒症状者可诊断为(C)。P244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7. 细菌的毒力指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的主要因素是(C )。P242

A 侵袭力

B 毒素

C A+B

D 以上都不是

8. 引起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的细菌是(C )。P253

A淋球菌B大肠杆菌C沙门氏菌D痢疾杆菌

9. 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属于(C )。P265

A隐性感染B急性感染C持续性感染D以上都不是10. SARS冠状病毒属于(A )。P268

A呼吸道病毒B肠道病毒C肝炎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

11. 麻疹病后所获得的免疫,一般是(B)。P268

A一时性免疫B牢固性免疫C间断性免疫D可维持1~2年12. HIV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A)。P276

A艾滋病B甲型肝炎C乙型脑膜炎D登革热

【重点】

1.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2.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1)外毒素:为细菌在生长过程产生,并可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

特点:

?毒性强,小剂量即能致死。

?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一般外毒素是蛋白质,理化性质不稳定,抗原性强。

?纯化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毒性最强

(2)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细胞壁的外层结构成分,化学成分主要为脂多糖。

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特点:

?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毒性作用相对弱

?耐热

?抗原性弱

?不同G-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3)类毒素:外毒素在甲醛溶液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保有免疫原性,是为类毒素;

类毒素注入集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抗体。

4. (附表)全身感染的临床类型P244

5.猩红热: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A族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P248

6.具有完整形态结构和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病毒体大体分五类:球状、丝状、弹状、砖状和蝌蚪状。大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球形。P262

7.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因病毒种类、毒力和机体免疫力不同而呈现多种类型;

(1)隐形感染:机体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

(2)急性感染:绝大多数病毒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但病程短,病愈后病原体被清除;如流感、甲型肝炎、麻疹等;

(3)持续性感染:病程较长,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包括三种类型:○1慢性感染;○2潜伏感染;○3慢发病毒感染;

8.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病原体,为弹头状,有包膜的RNA病毒;

一般性的预防措施为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注射犬用疫苗;

特征性预防是被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

【问答题】

1. 什么是细菌感染?简述细菌感染的方式和类型。

答:细菌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感染方式: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感染类型:1依照后果不同: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2其中显性感染又可以分成: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带菌状态

3 而全身感染又包括: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

第八章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1.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选择题】

1.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一方受害,称之为(B)。P287 A互利共生B寄生C共栖D共存

2.生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称为(A )。

A专性寄生虫B兼性寄生虫C偶然寄生虫D机会致病寄生

3. 下列寄生虫属于医学原虫的是(C)

A绦虫B钩虫C疟原虫 D 蛔虫

(医学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

(医学蠕虫:钩虫、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链状带绦虫)

4.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B )P316

A鱼虾B钉螺C按蚊D苍蝇

5. 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是患者的(A )损伤。P309

A肝脏B胃C小肠D结肠

【问答题】

1. 试述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措施(原则)。P291

答:1消灭传染源: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保虫幼主;处理储蓄

宿主;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检疫,控制和杀灭媒介中间宿主等

3保护易感者。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改进生产方式和条件,加强个人防护。

2.寄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

仅有滋养体期。虫体以纵二分裂繁殖,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而感染。主要寄生在女性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也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感染者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防治:

1.及时治疗带虫者及患者,夫妇双方必须同时用药方能根治;

2.加强卫生宣传,改善公共设施,净化公共浴厕,提倡淋浴,坐厕改为蹲厕,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重点】

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 脑囊尾蚴病

三大症状:癫痫;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

第九章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1.抗原:指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P329

2.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P330

3.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表现出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P354

4.超敏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P355

5.免疫: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或者机体识别非己抗原,对其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之)。

【选择题】

1.人类唯一能穿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B )。P332

A IgM

B IgG

C IgE

D IgA

2.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A )。P356

A I型超敏反应

B II型超敏反应

C III型超敏反应

D IV型超敏反应

3. 对于人类而言,用于治疗目的的动物血清及异种器官移植物属于(A )。

P329

A异种抗原B同种异性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

4. 下列器官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C )P327

A 脾脏B淋巴结C骨髓D肝脏

5.下列细胞中,发挥细胞免疫效应的是(A )P323

A T淋巴细胞

B 红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单核吞噬细胞

6.某些个体接触油漆、燃料、化妆品等可以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皮肤损伤,属于(D )。P356

A I型超敏反应

B II型超敏反应

C III型超敏反应

D IV型超敏反

【重点】

1.【免疫系统的功能】P323~324

免疫系统具有中药的生物学功能,但其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正常情况下,免疫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有保护性作用;○2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

致某些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指机体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侵袭的免疫保护作用;

不利影响,表现为:○1若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

○2应答过低或缺如→免疫缺陷病。

(2)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3)免疫耐受/免疫自稳: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4)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

2.骨髓:是造血器官,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它是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前身。造若骨髓功能障碍,将会有损害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P327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发生B细胞应答的场所之一

3.胸腺:胸腺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由造血干细胞分化生成的前驱T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腺,最终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P328

4. 五类ig的生物学性质:Ig可分为IgM、IgG、IgA、IgD、IgE。P332

5. 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够通过一系列作用帮助T、B淋巴细胞活

化形成致敏T细胞和产生抗体的非淋巴细胞,称为辅佐细胞。尤其是T细胞的活

化需要辅佐细胞的参与,其主要作用是向T细胞提呈抗原,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6. 疫苗:国际上把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疫苗分为死疫苗和活疫苗。

○1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灭活而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称死疫苗或灭活

疫苗;如乙型脑炎疫苗、狂犬

疫苗等;

○2活疫苗:又称减毒疫苗,系采用人工变异或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出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

微生物制成。如脊髓灰质炎疫苗、

卡介苗等。

7. 抗毒素:用类毒素免疫马,取其血清纯化、浓缩所制成的抗体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

【问答题】

血浆蛋白主要功能有:

(1)运输功能–可作为载体,运输激素、药物和某些代谢产物;

(2)缓冲功能- 白蛋白及其钠盐组成缓冲对参与保持血浆PH的稳定;

(3)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4)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 等,以及一些补体均为血浆球

蛋白,与免疫的发生有关;

(5)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绝大多数的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和促纤溶

物质都是血浆蛋白质。

全科医学概论练习题汇总

1.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不包括D A.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 B.医学模式转变 C.人口老龄化 D.医学科技快速发展 E.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2.据WHO报告指出,人的健康、疾病状态最主要取决于C A.遗传因素 B.社会因素 C.生活方式和行为 D.气象条件 E.医疗条件 3.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C A.5% B.7% C.10% D.13% E.15% 4.。 5.全科医生的前身为B A郎中 B.通科医生 C.外科医生 D.内科医生 E.healer 6.在英国,一个全科医生的签约人口数大约为C A.1000人 B.1500人 C.2000人 D.5000人 E.10000人7.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包括E A.健康促进 B.预防保健 C.合理治疗 D.社区康复 E.以上都是 8.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的理想形式是B — A.急诊医疗 B.全科医疗 C.内科服务 D.儿科服务 E.外科服务 9.全科医学为A A.临床二级学科 B.临床一级学科 C.康复医学二级学科D.基础医学分支学科 E.预防医学二级学科 10.与临床医学专科相比,全科医疗最显著的特征是B A.间断性照顾 B.长期负责式照顾 C.预防性照顾 D.长期治疗性服务 E.间断性治疗服务 11.] 12.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 A.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B.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C.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 D.以团队合作为基础 E.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13.全科医学"可及性服务"的含义是A A.其方便、经济、有效等特点使服务对象易于接受 B.其服务价格应比目前的基层医疗更为便宜 C.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

基础医学概论自己整理的重点

第一章绪论 神经调节。特点:反应发生较快、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例子:当叩击股四头肌肌腱时,就刺激了股四头肌中的感受器——肌梭,使肌梭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将信息传至脊髓,脊髓将对传入神经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将兴奋传到效应器——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的收缩,完成膝反射。 体液调节。特点: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久而弥散。例子: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使它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经血液运输,调节有关器官的功能活动。自身调节。特点:幅度和范围都比较小,但在生理功能调节中仍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子:心室肌的收缩力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收缩前心肌纤维的初长度成正比,即收缩前心肌纤维越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反之,收缩力量就越小。 第三章基因信息的传递 原核生物合成过程:DNA双螺旋解旋;引发体的生成和DNA解成复制叉;复制的延长;复制的终止。 逆转录: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逆转录的过程:以单链RNA的基因组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一条单链DNA;产物与模板生成RNA/DNA杂化双链,杂化双链中的RNA被逆转录酶水解;以新合成的单链DNA为模板,逆转录酶催化合成第二链的DNA。 第四章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α波:频率为8~13次/s,成人处于安静状态的主要脑电波。 β波:频率为14~30次/s,安静闭目只在额叶出现,若被试者睁眼视物或接受其他刺激时,在皮层其他部分也出现β波 θ波:频率为4~7次/s,承认困倦时可见到,是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 δ波:频率为0.1~3次/s,承认在清醒状态下不会出现,只有在睡眠时可见到。或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时也可出现,婴儿可常见δ波。 睡眠的时相 慢波睡眠: 特点: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 表现:各种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变慢、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胃液分泌增多、发汗增强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作用:有利于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 快波睡眠: 特点: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表现: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出现快速眼球运动、部分躯体抽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而不规则等; 作用: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进学习记忆 语言功能: 语言中枢包括运动性和感觉性,前者有说话语言中枢和书写语言中枢,后者有听觉语言中枢和视觉语言中枢。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节基本组织 二、填空题 1.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_内测_;较远者为_外测_。 2.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人体学常用术语中的三个轴是: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 4.人体的解剖学方位是以解剖学姿势为标准描述的,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5.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6.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为阈强度,阈强度愈大,兴奋性愈低,反之愈高。 7.“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由双层类脂分子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分子所组成。 8.按结构和功能上皮组织可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9.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10.根据肌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11.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3.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类。 14.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15.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的作用。 16.调节人体功能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8.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19.排尿反射是正反馈。 20.根据强度的大小,可以把刺激分为阈下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 21.解剖学术语中的“内和外”是表示与空腔器官位置关系的描述。 三、单项选择题 1.用来描述空腔器官的方位术语是 A.上和下 B.内和外 C.内侧和外侧 D.浅和深 E.近和远 2. 躯体上两点中,近正中矢状面的一点为 A.里 B.外 C.内侧 D.外侧 D.远侧 3.有“细胞供能站”之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溶酶体 D.细胞核 E.内质网 4.不属于反射弧的结构是 A.感受器 B.受体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5.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受到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 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C.只有阈刺激会引起组织产生兴奋 D.抑制也是组织发生反应的一种形式 E.以上说法均不对 6.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排便反射 7.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脑血管可相应的收缩或舒张保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属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正反馈 D.负反馈 E.兴奋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消化系统》 1.上、下消化道各包括哪些?(90页) 以十二指肠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 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2.三大唾液腺的名称和开口。(95页) 1.腮腺:位于耳垂前下方, 腮腺管开囗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腮腺乳头管) 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下腺窝内,开囗于舌下阜。 3.舌下腺:位于舌下襞深面,大管开囗于舌下阜 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3.咽分几部?各有何重要结构?(97页) 1.鼻咽:* 咽鼓管咽口(借咽鼓管通鼓室) *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 2.口咽:位于口腔后方,以咽峡为界并相通 *腭扁桃体: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扁桃体炎即指腭扁桃体炎) 3.喉咽: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向下与食管相续 *梨状隐窝:喉口两侧与咽侧壁之间的深窝,是异物易停留处 4.食管的三个狭窄在何处?有何临床意义?(98页) 第一狭窄:咽与食管相接处(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狭窄: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狭窄:食管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三个狭窄的临床意义:是食管内异物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5.胃的位置和分部。(99~100页) 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分部(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幽门部: :胃溃疡和胃癌多发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6.结肠和盲肠的三个结构特点。(105页) 有三个特征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7.直肠的两个弯曲(106页)。 骶曲和会阴曲 8.肝分几叶?肝下界的位置。(109页) 肝分2面4叶:膈面和脏面 左叶、右叶、方叶、尾叶 肝下界的位置:与右肋弓一致,剑突下2—3cm。 9.说出下列结构的体表投影:胆囊底(106页)、阑尾根部(106页)。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右腹直肌外侧缘与肋弓交点处。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也称McBurney点。10.名词解释:咽峡(93页)、十二指肠大乳头(102页)、肝门(109页)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纵襞下端的圆形隆起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囗 肝门:位于肝脏面的一条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等出入之处。 11.试述胆汁的排出途径(肝外胆道)。(109页) 胆囊 胆囊管 肝左管(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s括约肌) 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Vater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 胰管 《呼吸系统》 1.鼻腔中有哪些开口?各在何处?(118页)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 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 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 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

《康复医学概论》考试试题

《康复医学概论》考试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康复医学的团队成员不包括 ( ) A康复医师B物理治疗师 C骨科医生D作业治疗师2、残疾不包括() A肢体运动功能障碍B日常生活大部分依赖 C胆囊摘除 D 智力低下伴有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康复生物工程() A 假肢 B 轮椅 C 助行器具 D 药物治疗 4、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不包括() A传染病患者 B 功能障碍者 C 残疾者 D 生活不能自理者 5、不属于运动功能评定的是() A肌力、肌张力B步态分析 C平衡及协调功能D计算能力 6、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A颅神经 B大脑半球 C内囊 D脊髓 7、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哪一个不正确?( ) A现代医学由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构成 B综合医院必须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 C康复医学尚未纳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 D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强调“六位一体”,其中康复是一个重要内容

8、肘关节伸展主要的主动肌是() A三角肌B肱三头肌 C肱二头肌D喙肱肌 9、康复的最终目标不包括() A回归家庭和社会B功能恢复 C重新就业D提高生活质量 10、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是() A两者并列而互相渗透B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辅助C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加强 D两者独立而互不相干11、下列关于疾病与残疾的关系错误的是: A残疾与疾病相同,没有区别 B疾病可导致残疾,但残疾不一定就是疾病或伴有疾病 C残疾可以与疾病无关 D残疾可以与疾病同时存在 12、下列哪一种不是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 ) A核心理念不同B治疗目不同 C治疗手段不同D工作模式不同 13、不是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 A循环渐进B全面康复C持之以恒D没有疾病14、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康复就是社区康复 B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C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 D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康复小组 15、不属于康复治疗技术的是() A物理治疗B作业治疗C言语治疗D心肺复苏术

(整理)基础医学概论2

基础医学概论第二部分 名词解释 免疫: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护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抗原:某些物质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抗体:机体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超敏反应: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损伤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肌原发或继发性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呼吸衰竭: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导致PaO2低于60mmHg (8.0kPa),伴有或不伴有PaCO2升高超过50mmHg (6.7kPa)的病理过程。 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常伴有肺动脉高压,从引起右心肥大和衰竭,即肺源性心脏病肝性脑病: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精神神经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 问答题 结合抗原(中和作用),活化补体,通过胎盘和粘膜,结合细胞,具有抗原性 3、简述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免疫效应阶段 4、抗体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有哪些? 伏期短;抗体浓度增加快;抗体合成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高,持续时间长;维持 时间久;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量小;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抗体的亲 和力高

5、超敏反应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例。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新生儿溶血症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血清病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接触性皮炎 6、简述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变应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某些个体能产生IgE抗体,通过其Fc段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结合,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 变应原可予以吸附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应的IgE抗体结合,引起上述细胞颗粒释放过敏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出现一系列过敏发作症状。 7、左心衰竭表现呼吸困难的三种形式从轻到重一次是什么? 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8、简述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紊乱,镇静药和麻醉药使用不当

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I)

201x年春季学期《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7分) 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C ) A.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我国不同地区老龄化状态的不均衡 B.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非自然发展过程 C. 中国是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 D.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下列哪项是目前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 ( D ) A.强调病人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B. 不用药物治疗 C. 社会支持治疗 D. 倾听、解释,支持,心理和药物治疗并用 3.以下哪项是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咨询应注意转诊或住院治疗的 ( C ) A.学习障碍 B. 性心理障碍 C.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D. 抑郁性障碍 ( D ) 4.以下哪项不属于 ...医学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A.耐心倾听 B. 严守秘密 C. 解决问题 D. 先入为主 5.对待转诊,下列做法哪项是正确的 ( B ) A.咨询员在咨询中要做到十全十美 B.转诊之前要与来访者谈妥转诊的意向 C.考虑到来访者的利益一般不能转诊 D.转诊是不符合咨询员职业道德的 ( D ) 6.下列哪项不是 ..第一次会谈中要涉及的结构和内容 A.消除戒心 B. 进入正题 C. 探索问题 D. 评估效果 7、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 ( B ) A.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免疫、医疗 B.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C. 健康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D. 法制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8、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下列哪项为中心 ( C ) A. 疾病 B. 医生 C. 病人 D. 健康 9、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是 ( C ) A. 社区中个体 B. 社区中患者 C. 社区人群 D. 社区老年人 10、一种新疗法可延长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期,但不能治愈该病,此时将出现下哪种情况( B ) A.发病率将上升 B.患病率将上升 C.发病率将下降 D.患病率将下降 11.关于全科医学学科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D ) A、自20世纪60年代起源的新型二级临床专业学科 B、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C、各门临床医学学科的综合体 D、包含了“六位一体”服务所有内容的临床医学学科 12.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 D ) A 、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 、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C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 、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 13.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 D )

山大医学基础概论1.2.3

基础医学概论1 一、单选题: 1. 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是( C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D.腕关节 E.髋关节 2.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B) A.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B.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C.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2/3交点处 D.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E.以上都不对 3. 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以下哪项错误(C ) A.有极性 B.基底面与结缔组织相连 C. 细胞少,细胞间质多 D. 大多数无血管,有神经末梢 E.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 4. 关于心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 B ) A.细胞呈短圆柱状,有分支并相互连接 B.多核,位于肌膜下方 C.有横纹 D.纤维连接处称为闰盘 E.兴奋可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 5. 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包括(D ) A.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B.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C.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D.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E. 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 6.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 ) A.K+ B.Na+ C. Cl- D.Ca++ E.Mg++ 7. 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8. 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是含氮量接近,平均为( B ),因此测定生物样品中含氮量可计算 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A.15% B.16% C.17% D.18% E.19% 9. 蛋白质经煮沸变性后其生物学活性( A ) A.丧失 B.升高 C.不变 D.降低 E.先降低后升高 10.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有活性的酶,这一过程称为(D ) A.变性 B.同工酶 C.辅酶激活 D.酶原激活 E.复性 二、 1. 关于膀胱三角正确的是(.ABCE ) A.位于膀胱底面 B.在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C.此区缺少黏膜下 层组织 D.黏膜与肌层疏松结合 E.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2. 脑脊液(ABCD) A.主要产生于侧脑室的脉络丛 B.充填于脑室 C. 第四脑室的脑脊液经正中孔和两

基础医学概论试题

节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自我更新过程。 2. 兴奋性机体对环境中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3. 反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代谢及外边活动所发生的相应改变。 4. 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5?阈值也叫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6.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7. 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称为稳态,它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8. 组织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的基本成分,由起源相同、类型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9. 内皮衬贴在循环管道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10.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上皮,构成腺。 11. 腺以腺上皮为主所构成的器官,具有分泌的功能。 12.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以及包绕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 13.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 14. 效应器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可支配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15. 突触是存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靶细胞)之间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特殊连接结构。 16. 器官机体内由几种功能近似的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17. 系统一系列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方面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18. 体液调节指存在于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的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19. 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改变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其本身所呈现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0. 正反馈指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减弱的过程。 21. 负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加强的过程。 二、填空题 1.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测;较远者为外测。 2. 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 人体学常用术语中的三个轴是: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 4. 人体的解剖学方位是以解剖学姿势为标准描述的,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5. 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6. 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为阈强度,阈强度愈大,兴奋性愈低,反之愈高。 7.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由双层类脂分子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分子所组成。 8. 按结构和功能上皮组织可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9 ?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10. 根据肌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11.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试题(答案页)

一、单项选择题30分(请在下了所给的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将编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一分。) 1、最早论及“元气”的医籍是()p32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周易 2、()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体现中医学治中寓防,防治并举思想的要训。p90 A 黄帝内经 B 伤寒论 C 金匮要略 D 难经 3、八纲辨证的总纲是()96 A 表里 B 寒热 C 虚实 D 阴阳 4、中医学中的症的概念()92 A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概括 B 是病人自身感觉的寻常变化及医者通过四诊等诊察手段获得的形体上的异常表现 C 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 D 是指病人主观可以体会到的痛苦或不适等异常感觉 5、三焦辨证是清代温病学家()针对湿热性质和温病所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 98 A 叶天士 B 吴鞠通 C 薛生白 D 王孟英 6、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学观点 126 A 难经 B 黄帝内经 C 伤寒论 D 金匮要略 7、东汉末年()创编五禽戏,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 127 A 张仲景 B 李东垣 C 华佗 D 扁鹊 8、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与()密切相关 130 A 阴虚体质 B 阳虚体质 C 火热体质 D 痰湿体质 9、()是医生获得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158 A 体态表情 B 目光接触 C 面部表情 D 副语言 10、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 190 A 6小时 B 2小时 C 4小时 D 8小时 11、医疗机构将其配制的制剂在市场销售的,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制剂,并处违法销售制剂货值金额()的罚款 194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1、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后,把它们制造成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把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以供生命活动和合成物质的需要,并把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阈强度:当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一定时,能引起机体兴奋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阈值愈小,组织的兴奋性愈高,对刺激的反应愈灵敏) 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细胞质中各细胞器的主要功能:附着核蛋白体:合成输送到细胞外的分泌蛋白 核蛋白体(核糖体):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构造。分为 游离核蛋白体:合成结构蛋白内质网:运输功能(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线粒体: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溶酶体:水解作用 6、被覆上皮的分布: 单层扁平上皮:覆盖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间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腔面 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 7、疏松结缔组织中细胞的主要功能: 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 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异物与衰老伤亡的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肥大细胞:充满粗大的碱性颗粒,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8、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9、骨骼肌细胞的收缩过程: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时原肌凝蛋白遮盖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横桥无法与位点 相结合。当兴奋使肌质网终池内的Ca2+进入肌质,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凝蛋白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将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暴露出来,引发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的ATP酶作用使A TP分解释放能量,供横桥连续作同方向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心方向滑行,结果是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当肌质中的Ca2+被转运回肌池,肌质内Ca2+降低时,Ca2+即与肌钙蛋白分离,原肌凝蛋白构象恢复、复位,重新遮盖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使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横桥停止摆动,细肌丝恢复到收缩前的位置,结果是肌节变长,肌细胞舒张。 10、骨的形态和分类: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11、肋骨:共12对,上7对肋骨前端借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稳固性较大,称真肋。下5对肋骨不直接与胸骨 相连,弹性较大,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软骨前端依次附着于上位肋软骨,构成肋弓。第11、第12对肋骨连同肋软骨,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活动性较大,为浮肋。 12、翼点:颞窝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交汇处称翼点。 13、内环境:构成细胞具体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成为内环境。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的功能状态叫内环境 稳态。 14、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功能、运输作用、营养功能、缓冲作用、参与凝血和 抗凝血作用 15、血沉:将血液从体内取出与抗凝剂混合,垂直静置于血沉管中,由于重力的作用,红细胞将缓慢下沉,以单位 时间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讲稿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免疫学篇 讲稿 于琨瑛 基础医学院微免教研室

第28章抗原 【重点】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抗原决定基及其类型,抗原的分类,超抗原。 【难点】交叉抗原,抗原的分类。 抗原(Antigen, Ag):能与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具有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且能与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抗原刺激集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结 合的能力 由此,抗原可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前者为具备以上两种性质的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和各类病原微生物;后者为仅具备抗原性,如各类化学药物等小分子化合物。半抗原加载体形成完全抗原。 第一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首要条件 异物:在胚胎期末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 亲缘关系或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二、理化性质 1.分子大小 分子量一般≥10kD,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子量越大,表面分布的抗原决定簇越多,化学结构相对稳定,降解及排除速度越慢,能够持续刺激免疫系统。 2.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如明胶,分子量>100kD,但仅为直链氨基酸,化学结构简单,免疫原性弱;而胰岛素,分子量仅为5.7kD,但具有芳香族氨基酸,化学结构复杂,免疫原性强。 3.易接近性 是指抗原决定簇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所接近;如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位臵。 4.物理性状 颗粒性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多聚体免疫原性强于单体。 三、宿主因素 不同物种、同种不同品系等,机体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是否添加佐剂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强弱。以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为例,一般情况下,皮内>皮下>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

基础医学概论

、单选题: 1. 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是 (C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D.腕关节 E.髋关节 2?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B ) A.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B.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 1/3交点处 C.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 2/3交点处 D.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E.以上都不对 3. 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以下哪项错误( C ) A.有极性 B.基底面与结缔组织相连 C.细胞少,细胞间质多 D. 大多数无血管,有神经末梢 E.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 4. 关于心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 ) A.细胞呈短圆柱状,有分支并相互连接 B.多核,位于肌膜下方 C.有横纹 D. 纤维连接处称为闰盘 E.兴奋可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 5. 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包括( D ) A.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B.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C.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D.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E. 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 10.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有活性的酶,这一过程称为 (D ) A.变性 B.同工酶 C.辅酶激活 D.酶原激活 E.复性 、多选题: 1. 关于膀胱三角正确的是( ) A.位于膀胱底内面 B.在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C.此区缺少黏 膜下层组织 D.黏膜与肌层疏松结合 E.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2. 脑脊液 ( ) 基础医学概论 6.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K + B.Na + C. Cl - D.Ca ++ E.Mg ++ 7. 神经系统对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8. 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是含氮量接近, 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平均为( ),因此测定生物样品中含氮量可计算 9. A.15% B.16% C.17% D.18% E.19% 蛋白质经煮沸变性后其生物学活性(A ) A.丧失 B.升高 C.不变 D.降低 E.先降低后升高 A.主要产生于侧脑室的脉络丛 B.充填于脑室内 C.第四脑室的脑脊液经正中孔和

基础医学概论复习题

免疫与微生物复习题 一、复习题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三)固有免疫的组成。 复习题: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MHC及MHC分子的概念。 复习题: 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 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 抗体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抗体的功能。 补体的概念和激活途径。 细胞因子的概念。 复习题: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 细菌的致病性。 病理学复习提纲 什么是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适应的形态学变化主要有哪几种形式?萎缩的概念及化生的概念。 什么是变性?变性常见有哪几种类型? 脂肪变性的概念,常累及的脏器是? 什么是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包括哪几种类型? 什么是细胞坏死?坏死最基本的形态学变化是什么? 坏死的类型及结局。 细胞凋亡的概念。 肉芽组织的概念及作用。 细胞按再生能力强弱分为哪几种类型? 淤血的概念;淤血的结局。 肺淤血的病因主要是什么?肺淤血的病理改变。 肝淤血的病因主要是什么?肝淤血的病理改变。 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血栓的形态。 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的概念及栓子的运行途径。 常见栓塞的类型。 梗死的概念;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好累及的脏器有哪些? 炎症的概念及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时渗出物的作用(包括渗出液和白细胞)。 什么是炎症介质,有何作用。 蜂窝织炎的概念及常见致病菌。

脓肿的概念及常见致病菌。 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炎症的转归。 肿瘤的概念。 什么是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些? 什么是转移?常见的转移方式。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癌与肉瘤的区别。 什么是癌前病变?常见举例。 什么是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基础医学概论(生理篇)复习题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 何谓反射弧(结构)? 正反馈、负反馈及其意义? 何谓血型?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是什么?如何分型? 血液的基本组成? 何谓红细胞凝集反应? Rh血型如何划分? 大动脉弹性对于动脉血压形成影响? 循环系统外周阻力对于动脉血压形成的影响? 呼吸过程肺内压如何变化?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呼吸运动、肺内压的概念。 名词:消化、胃的容受性舒张 唾液、胃液、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和小肠运动的形式及生理意义? 名词:肾小球滤过率、肾糖阈渗透性利尿 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肾小管分泌的主要物质是什麽? 何种情况下出现尿潴留、尿失禁? 名词:激素、允许作用 激素的分类?激素作用的原理?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神经垂体释放几种激素?其激素合成的部位? 解剖复习题 单选题 1.上消化道是指 A.口腔和咽B.从口腔到食管C.从口腔到胃D.从口腔到十二指肠E.从口腔到空肠 2.下消化道是 A.空肠至肛门 B.十二指肠至肛门 C.盲肠至肛门 D.直肠至肛门 E.以上都不是

基础医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2019山大基础医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1. 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是()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D.腕关节 E.髋关节 2. 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是()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D.腕关节 E.指关节 3. 关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A.关节面 B.关节囊 C.关节腔 D.关节软骨 4. 骨由下列组织构成() A.骨质 B.骨膜 C.骨髓 D.骨骼肌 E.骨连接 5. 思考题:为什么老年人易发生骨折?而那些刚学会走路儿童经常摔跤却不易发生骨折? 答案:1.C 2.A 3.D 4.ABC 5.随年龄增长,无机质和有机质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幼儿为1:1,成人为7:3,老年人骨的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脆性加大,易发生骨折。 1. 胃溃疡和胃癌多发于胃的() A.贲门部 B.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C.胃底 D.胃体 2.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 A.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B.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C.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2/3交点处 D.以上都不对 3. 不属于肝门结构的是( ) A.肝固有动脉 B.肝管 C.门静脉 D.肝静脉 4. 膀胱镜检查的重点区域( ) A.膀胱底 B.膀胱体 C.膀胱尖 D.膀胱三角 5. 食管的狭窄处() A.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 B. 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 C. 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 D. 第二狭窄相当于第6胸椎体水平 E.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答案: 1.B 2.B 3.D 4.D 5.ABCE 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35岁,腹痛4小时入院。患者4小时前突然感觉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小时前上腹部疼痛有所减轻,但疼痛转移至右下腹。经查,患者急性病容,右下腹肌紧张,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诊断为阑尾炎。 问题:患者压痛和反跳痛最敏感的部位在何处?手术时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是什么? 1. 右心室有( ) A.二尖瓣 B.肺动脉瓣 C.梳状肌 D.主动脉瓣 2. 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 )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左右束支 3. 下列不是保证血液在心脏内单向流动的解剖学因素是() A.房室口的纤维束 B.三尖瓣、腱索及乳头肌 C.主动脉瓣 D. 梳状肌 4. 关于门静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收集胃肠肾胰脾的静脉血 B.行于肝镰状韧带内 C.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D.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 5. 腔内含有静脉血的是() A.下腔静脉 B.肺静脉 C.右心房 D.左心房 E.右心室 答案: 1.B 2.A 3.D 4.D 5.ACE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40岁,教师。2小时前患者心前区突然发生压榨性疼痛,急诊入院。检查心率110次/分,出现室性早搏,血压80~50mmHg,心电图提示S-T段明显抬高,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前室间支阻塞。 问题:诊断为???前室间支阻塞可导致哪部分心肌梗死? 1. 支配上臂肌前群的神经是() A.肌皮神经 B.正中神经 C.桡神经 D. 腋神经 2. 腓骨颈骨折,易损伤的神经是() A.坐骨神经 B.胫神经 C.腓总神经 D. 腓深神经 3. 在脊髓外侧索内上行的传导束是() A.皮质核束 B.薄束,楔束 C.脊髓丘脑前束 D. 脊髓丘脑侧束 4. 下列结构中与深感觉传导通路无关的结构是( ) A.脊神经节 B.脊髓灰质后角 C.薄束核,楔束核 D.内侧丘系 5.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A.肌张力增高 B.硬瘫 C.腱反射增高 D. 病理反射(+) E.肌萎缩明显 答案: 1.A 2.C 3.D 4.B 5.ABCD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30岁,左上肢外伤入院,经X线摄片发现左侧肱骨中断骨折,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后,患者出现伤侧不能伸腕和伸指,旋后困难,并有“垂腕”症出现;前臂背侧及手掌面桡侧半,尤其是“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最为明显。 问题: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主要是损伤了什么结构?为什么? 1. 生物膜的组成包括() A.类脂、蛋白质、糖类 B.类脂、基质、糖类 C. 磷脂、基质、糖类 D. 类脂、组织液、多糖 2. 关于生物膜结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磷脂头部是亲水端,尾部是疏水端 B.表在蛋白质主要附于膜内侧表面 C.正常生理条件下处于液态 D.表在蛋白质上有受体 3. 细胞膜的作用是() A.构成细胞屏障 B.构成细胞支架 C.进行物质交换 D.形成溶酶体 E.形成高尔基复合体 4.动作电位的除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 A.K+ B.Na+ C. Cl- D.Ca++ E.Mg++ 5. 思考题:为什么临床上利用各种抗癌药配伍使用可

基础医学概论 期末模拟试题

基础医学概论(解剖学部分)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多选多涂不得分。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字母涂黑,每题1分,共30分): (P42/43)1.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和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A.肩胛骨 B.胸骨 C.椎骨 D.肋骨 (P38)2.胸椎的主要特征:椎体和横突上均有肋凹 A.有横突孔 B.棘突宽阔成板状 C.棘突末端分叉 D. 有肋凹 (P35)3.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蝶骨 A.鼻骨 B.下鼻甲骨 C.额骨 D.梨骨 4.关节的基本结构: A.盂唇 B.关节盂 C.半月板 D.喙肱韧带 (P38)5.椎弓间的连结:包括:黄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椎骨间的连结可分为椎体间连结和椎弓间连结) A.前纵韧带 B.后纵韧带 C.黄韧带 D.椎间盘 (P49)6.不是膝关节的结构:膝关节包括: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股骨和胫骨之间垫有半月板) A.股骨下端 B.胫骨上端 C.腓骨上端 D.半月板 (P50)7.骨骼肌的基本构造::肌腹+肌腱(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肌纤维)A.肌腱 B. 腱鞘 C.深筋膜 D.滑膜囊 (P52)8.咀嚼肌:咬肌+颞肌 A.颊肌 B.颞肌 C.颈阔肌 D.口轮匝肌 (P69)9.食管连接于:上端与咽相连,下端与贲门 A.胃底 B.胃体 C.贲门 D.幽门 (P72)10.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 A.上部 B.降部 C.水平部 D.升部 11.输卵管结扎术首选部位:输卵管峡部短而细,是临床输卵管结扎手术首选部位 A.子宫部 B.峡部 C.壶腹部 D.漏斗部 (P122)12.心房与心室的分界

基础医学概论复习题

1、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各细胞器的功能: 核糖体:在细胞内合成蛋白质 粗面内质网:主要合成分泌性蛋白质,通过胞吐作用排出与细胞外 滑面内质网:参与脂类代谢,灭活生物活性物质及毒物,调节胞质内钙离子浓度 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能量,供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之用 高尔基复合体:在细胞分泌过程中起加工厂的作用 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具有很强的分解消化能力 微体:内含过氧化氢酶,能破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氢,防止细胞氧中毒而起保护作用中心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体形成及染色体移动有关 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及其局部的运动、细胞附着的稳定性及细胞内吞作用等有关 3、与产生过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嗜碱粒细胞内含有组胺,肥大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组胺、白三烯, 可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反应 4、成人骨的数量:206块,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5、支持细胞的功能:(1)对生精细胞有支持营养作用(2)有控制生精细胞的移动和精子释放 的作用(3)能吞噬精子形成过程中丢弃的胞质残余体及退化的生精细胞(4)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与雄激素结合,提高生精小管内雄激素的浓度,有利于生精细胞的分化。支持细胞还能分泌少量的雌激素(5)相邻的支持细胞近基部的紧密连接和生精上皮基膜、少量结缔组织、内皮基膜和血管内皮共同构成血睾屏障,阻挡血液内不利于精子发育的物质进入上皮内,并能阻止与雄激素结合蛋白结合的雄激素的外逸,维持生精上皮内有利于生精细胞分化发育稳定的微环境 6、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组成: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由粘膜、粘膜下层、外膜 组成,其管壁不完整,三层界限不明显 7、各型毛细血管的分布: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肌组织、结缔组织、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器 官内;有毛孔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血窦(窦状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大分子物质交换旺盛的器官,如肝、脾、骨髓及某些内分泌器官内 8、胶质细胞的功能: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伸展充填在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之间起支持作用;少 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小胶质细胞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碎屑及退化变性的髓鞘,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对神经节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9、红细胞的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值:正常成年男性为(4.0~5.5)×1012/L,正常成年 女性为(3.5~5.0)×1012/L。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150g/L,女性约110~140g/L 10、成纤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疏松结缔组织的最主要细胞,光镜下,细胞扁平不规则,多 突起。胞核较大,扁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在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是合成蛋白质,构成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各种纤维和基质 11、球旁复合体的结构及功能: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球旁细胞促进血管 收缩,血压升高,肾素还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皮质分泌醛固酮;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可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中Na+浓度的变化 12、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由于毛细血管馁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成分经 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如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膜,或称为滤过屏障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和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它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型毛细血管的基膜及内皮 血脑屏障:存在于血液与脑的神经组织之间,由脑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和神经胶质膜构成13、月经周期:从青春期始,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宫颈部除外)出现周期性变化,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