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二部分 哲学与人生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知识框架】

1.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努力,增长才干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4.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1.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影响了人生发展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 实践出真知 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

1.在人生发展道路上成功和失败总是相

伴而生

2.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生

3.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4.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永无止境

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1.既要认识失败、承认失败,更要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2.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提高本领,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3.在实践与人生相互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1.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1.根据表面现象做判断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2.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把握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对科学研究

的意义

2.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

物的各种现象

3.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象进行

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1.假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

的现象

2.要学会识别假象,学会透过表面现象

把握事物的本质

在认识事

物本质的

过程中提

高人生发

展能力

把握本质,

不断提高

人生发展

能力

莫被假象

迷惑双眼

1.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事物本质的表

现形式是不同的

2.真像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学会识别

假象,明

辨是非

1.如何分辨善恶是非,是做人的首要问题

2.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3.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

4.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

本质要求

2.

擦亮明辨

是非的“慧

眼”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3.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现象表现

本质具有

多样性复

杂性

现象与本

质的辩证

关系

1.创新思维的内涵

2.创新思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 3创新思维是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方法的结果

4.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新思维的主要特征 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

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1.创新能力的内涵及作用

2..现代青年要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强

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 3.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供创新能力,要学会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 4.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5.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指导作用

2.科学思维方法是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为指导

4.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人生发展不能缺少科学思维方法

1.思维方法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会不同

2.只有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才可能达到改

造世界的能力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需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1.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有重要作用

2.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1.创新并不是少数杰出人才干的事情

2.创新不神秘并不意味着创新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创新并不是神秘的事情

【知识要点】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1.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生发展。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不断提高。

(二)实践出真知

1.实践和认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根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变革社会的实践。

第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的特点

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第二,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都是不断发展的。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5.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认识水平。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作为中职生应当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

(1)中职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中职学生要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只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与人们群众结合在一起,就能克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才能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体验人生的成功。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成功和失败的关系

(1)人生发展道路上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而生,伴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2)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

(3)成功和失败是相伴而行或相互渗透的。

(4)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

(二)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2.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

4.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简单的圆圈式的循环,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5.人们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也决定了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且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总结升华的过程。

(三)认识的总规律

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简单的圆圈式的循环,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四)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1.追寻人生成功,必须正确对待人生路上出现的失败,我们既要认识失败、承认失败,更要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1)正视、承认、分析、排除,这是把失败转变为成功的必要过程。

(2)失败既是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

(3)失败是成功的阶梯,是迈向成功的桥梁。

(4)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简单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深刻感悟,是对失败的超越。

2.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提高本领,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1)“知”主要是指学习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知识。(2)“行”主要指人们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科学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各类实践活动。

3.中职生要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1)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生身学习的理念。(2)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4.人生发展不仅是一个生命自然生死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体验人生成功。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三、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1.根据表面现象做判断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2.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3.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的、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4.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特征、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

3.现象和本质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三)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把握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它告诉我们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需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四、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一)莫被假象迷惑双眼

1.假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

2.要学会识别假象,学会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1.真象和假象

(1)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

(2)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3)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2.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事物本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真象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迷惑,这是认识一切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1.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1)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可以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第二,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健康成长。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求,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1)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透过现象,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需要我们明确判断和衡量是非的标准。在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就是标准。

(3)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学会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不被假象迷惑。

(4)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明辨是非,就必须做到

(1)我们要明确判断和衡量是非的标准,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所处社会制度下的法律规定两种标准。

(2)明辨是非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4.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5.如何分辨善恶是非,是做人的首要问题。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五、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人生发展不能缺少科学思维方法

1.思维方法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会不同。

2.只有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才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3.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对应于物质,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相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义。

4.哲学上的思维方法特指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它是思维方法群中最高层次的方法,其下是一般思维方法,再下是具体科学思维方法。

5.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6.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7.理性认识,专指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二)科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指导作用

(1)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认识世界。

(2)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正确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改造世界。

2.科学思维方法是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训练。

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

(1)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为指导。

(2)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4)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思维创新。

(三)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需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1.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有重要作用

(1)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

(2)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能引导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综合,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我们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

(1)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用辩证思维指导人生,就能更深刻地洞察人生、认识人生,就能减少人生的迷误。

(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用辩证思维指导人生,有助于我们汲取前人思维方法之精华,少走弯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做聪颖智慧的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六、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一)创新并不是神秘的事情

1.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2.创新并不是少数杰出人才干的事情,创新甚至伟大发明的创新,往往却是很简单的。

3.创新不神秘并不意味着创新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

(二)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

1.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创建新理论等。

2.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

(2)创新思维是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方法的结果。

(3)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新思维的主要特征。

(4)创新是时代的潮流,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5)人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以提高,提高创新能力需要科学思维。

3.创新的意义

(1)提倡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对于重塑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1.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青年要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

(1)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一个人的创新精神表现为:首创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顽强精神、献身精神、科学精神。

3.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的途径

(1)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供创新能力,要学会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2)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3)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4)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4.创新要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1)要敢于对一些保守的习惯和传统产生怀疑。

(2)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但不迷信书本知识、迷信权威。

(3)要敢于和善于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包括一些当时看来所谓的“荒唐”的问题,这样做的本身就是对自己创造力的开发。

【典例解析】

1.16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④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引言的含义是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了仅凭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实践,完整反映了题意;“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强调题中的思想;“饱经风霜”是指实践经验丰富,“缺乏阅历”则是指缺乏实践经验,这二者对题目中的格言的理解不同。③讲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和题意无关。故选C。

2.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我国借助于国际力量的帮助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方法,体现了人们能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或消灭,故C项错误;意识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故D项错误。

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

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

[答案]C

【解析】“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C项体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同步精练】

一、单选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A.意识

B.思想

C.实践

D.认识

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

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这说明()

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

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

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本质是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

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

A.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万有引力

D.植物的新陈代谢

6.下列现象中是真象的是()

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

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

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

D.太阳是发光的

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提高创新能力必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

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8.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

A.接受他人所有的意见

B.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C.要懂得全部法律知识

D.一切要按书本的去做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 ) 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10.2004年4月获得“白求恩奖章”的钟南山院士,在做客人民网时坦言,对于社会过多的关注有点不太适应,并感慨地说:我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查房、会诊、教学、搞研究。钟南山院士在获得荣誉之后更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这启示我们 ( ) A.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B.要安于现状,平凡就意味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C.只有坚持在工作第一线,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人生价值并不在于贡献的大小

二、多选题

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 ( )

A.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B.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C.要正确遵循和运用形式逻辑的要求

D.要以超乎常规的方法思考问题 ( )

2.一个人的创新精神表现在 ( )

A.首创精神

B.进取精神

C.探索精神

D.科学精神

3.下列各项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 (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不断解决认识课题

C.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归宿,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

4.“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 ( )

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D.实践下田是获得耕田认识的前提

5.要想让失败转化为成功,就必须()

A.正视失败,承认失败

B.回避失败,无视失败

C.把失败看作一种财富

D.切实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6.下列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是 ( )

A.现象是表面的特征,本质是根本性质

B.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

C.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的东西

D.现象和本质没有明显的区别

7.科学思维方法()

A.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

B.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C.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D.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认识——实践——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9.2004年3月,共青团江苏省委在部署“学雷锋”活动时指出,雷锋精神伟大而平凡,要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深理解,注意通过不同的层次和形式弘扬雷锋精神。毫不利己的无

私奉献、同学间的互相关心和帮助、热心公益事业都是在为人民服务。这说明 ( )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B.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现象是多变的,而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D.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10.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期,遇到了很多的阻力,甚至有人说“社会主义

30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然而,农村经济改革20多年来的实践却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是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前广大农民正在积极完善这项制度,全面奔“小康”。

这说明 (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三、判断题

1.认识是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 ( )

2.从实践到认识就是认识事物的最高标准。 ( )

3. 现象与本质是根本对立的,没有统一性。 ( )

4.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 )

5.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 )

6.无论是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 )

7.科学的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的思维方式。 ( )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科学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所以,青年学生不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不可能获得知识。 ( )

9.对中职生来说,明辨是非,最重要的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素质。 ( )

10.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所以,只要认识,都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 )

四、简答题

1.人生发展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只有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体验人生的成功。试回答,中职生如何处理好实践和读书的关系,体验人生的快乐?

2.在复杂的社会中,怎样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中职学生应如何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五、论述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54年宪法、75年宪法、78年宪法、82年宪法,并于1988年、1993年、1999和年、2004年对82宪法进行了4次修改补充,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凝聚着中国人民改革和发展实践经验的新宪法,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深刻提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没有它,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1)材料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运用有关哲学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同步精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B 4.C 5.A 6.D 7.C 8.B 9.B 10.A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 4.ABD 5.AC 6.ABC 7.ABCD 8.ACE 9.AD 10.A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 10.×

四、简答题

1.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中职生要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应该这样做:

(1)中职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中职学生要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只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与人们群众结合在一起,就能克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才能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体验人生的成功。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2.答:在复杂的社会中,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要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1)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透过现象,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需要我们明确判断和衡量是非的标准。在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就是标准。

(3)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学会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不被假象迷惑。

(4)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答:中职学生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1)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供创新能力,要学会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

(2)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3)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4)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五、论述题

答:(1)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从54年宪法到82年宪法,从1988

年的修订到2004年的修订,充分说明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调节和规范社会关系的宪法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改补充。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经过修改完善的宪法,必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材料分析题

1.答:(1)科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动摇,否则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重在坚持与中国国情、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不是去机械照搬教条式的条条框框和别人的经验。

(3)实践是变化发展的,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在当代中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2.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 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 在。 4.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 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5.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 发展前途的事物。 6.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 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7.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8.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 与时俱进。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学会辨别新旧事物。要正确立理解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列出图中编号洋流、渔场的名称: (1)——(20) A: B: C: D: 二、分别分析ABCD四个渔场的成因:

分析下列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1) 3.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 1.地壳中含量最的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 2.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如盐、石英、石墨、铁矿石。3.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4.花岗岩主要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6.岩浆岩的主要代表是:玄武岩和花岗岩。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岩浆冷凝形成的。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有许多气孔;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比较坚硬。 7.地表岩石在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沉积岩特征:①有层理结构,②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8.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表示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9.沉积岩的主要代表是: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煤。 11.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如:石灰岩受热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质成板岩。12.矿石的优劣常用品位来表示。 13.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原料,花岗岩是、大理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14.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上升冷凝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壳运动按其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3.全球岩石圈可以分成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4.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①板块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系(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山系(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③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消亡边界):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 5.由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是褶皱和断层。 6.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7.断层构造与地貌: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层构造地带,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 ②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 ③山地开凿隧道,常选背斜部位;原因:a.岩层呈拱形,结构稳定,安全性好,b.水沿岩层流向两侧,不易积水,干燥; ④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9.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10.流水侵蚀地貌——瀑布、峡谷,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态。

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

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归纳(1)

第三单元字词要点归纳 州涌峰耸湾隔峡与陆谊 浓齐奋繁荣传统贴宵巷 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 甲骨类珍饰品随易损币 财赚赔购贫菠煎茄烤煮 爆炖蘑菇饺酱粥蛋津溜 辣乎喷腻绵脆邦 二、会写字及组词 1神州谣 州( )( )( ) 湾( )( )( ) 岛( )( )( ) 峡( )( )( ) 民( )( )( ) 族( )( )( ) 谊( )( )( ) 齐( )( )( ) 奋( )( )( )

2 传统节日 贴( )( )( ) 街( )( )( )舟( )( )( ) 艾( )( )( )敬( )( )( ) 转( )( )( )团( )( )( ) 热( )( )( ) 闹( )( )( ) 3“贝”的故事 贝( )( )( ) 壳( )( )( )甲( )( )( ) 骨( )( )( )钱( )( )( ) 币( )( )( )与( )( )( ) 财( )( )( )关( )( )( ) 4 中国美食 烧( )( )( ) 茄( )( ) 烤( )( )( ) 鸭( )( )( )肉( )( )( ) 鸡( )( )( )蛋( )( )( ) 炒( )( )( )饭( )( )( ) 三、易写错的字 州:三点中第一点与其他两点方向不同。 民:最后一笔是斜钩,不是捺。

壳:上面是“士”,不是“土”。 转:第四笔是提。 烤:右边的下面不是“与”。 四、多音字 cháng()huá()huì()长华会 zhǎng()huà()kuài()piào()jué()zhuǎn()漂觉转 piāo()jiào()zhuàn()zhà() 炸 zhá() 五、重点词语 shén zhōu zhōnɡhuáshān chuān huánɡhéchánɡjiānɡ chánɡchénɡhǎi xiámín zúfèn fājiérì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 县 职 教 中 心 田小锋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县职教中心田小锋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材改革,《哲学与人生》课也在教材的整合与提升过程中被中职学校作为德育教学必修课程供学 生使用。它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 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体现,是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通 过本门课程,教会学生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 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在社 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哲学与人生》更新教育理念,更突出了职教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知识亮点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 百计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 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增强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 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

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作为教师,应从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会有上好该课程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去研究。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也不要气馁,更不能轻易放弃。在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内容,找 出知识亮点,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内涵 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实用价值最大、表述最精彩东西。例如,教学“事物发 展的永恒性及本质”时,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 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等知识点就是亮点。 通过对知识亮点的突出,知识条理就更加明晰,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枯燥乏味 的课堂教学也得以改变。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要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 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脑,让 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1、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青少年听课存在“以兴趣为主导” 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因此,教学时, 教师可使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工具,将枯燥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渗透在具体、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心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第二单元是关于哲学中辩证法的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其中第五课是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一课。由于内容较多,准备安排两课时来讲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二、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能力基础。同时,职专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社会热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职专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1)启发教学:适时运用媒体创设情景,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问题,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一、复习课文 1、《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 2、《那一定会很好》详细地讲述了一粒(种子)变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不断(树立新目标)、努力(实现愿望)的形象,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追求)、(不断努力),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 3、《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主要写了(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时,被一头大黄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进行了一次“旅行”,(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鼓励)和(帮助)红头,最后(红头)终于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飘扬之间要(互相帮助),遇事要(沉着冷静)。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游路线图:牛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巴4、《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在搬运粮食前下达了(不许偷嘴)的禁令,后来在搬运奶酪时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将拽掉的奶酪渣分给(年龄最小的蚂蚁)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弱小)和蚂蚁们(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背诵 背诵: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4、5、11自然段;2、《那一定会很好》第2、7、12自然段;3、《在牛肚子里旅行》第7、11、13自然段;4、《一块奶酪》第5、6、11自然段。 三、听写 火柴围裙可怜几乎哪怕暖和火焰蜡烛亮光烛光告诉离去温和赶紧 寒冷痛苦清晨乖巧旧年饥饿富人喷香橱窗明晃晃蜷着努力手推车 缩成茎叶锯子斧子吱吱嘎嘎拆了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救命 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偷偷地一骨碌 牙齿细嚼慢咽胃悲哀笑眯眯算术流泪管理等等打扫宣布处罚嘀咕诱人 舔一下毅力强大奶酪渣犯禁令稍息犹豫跺脚聚到申请祖宗介绍乙方召开孝顺 四、比较组词

《哲学与人生》第2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2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通过积极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着重阐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对哲学观点有了初步了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5、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树立行动意识,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

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3 情感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才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 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

哲学与人生___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 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 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 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3.和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 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在。 5.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6.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7.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 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比一比,再组词。(读一读) 州(神州)湾(台湾)峡(峡谷)族(民族)炒(炒菜)城(长城)洲(亚洲)弯(弯曲)狭(狭小)旅(旅游)妙(奇妙)诚(诚实)见(看见)币(钱币)财(财产)烧(烧火)岛(海岛)团(团圆)贝(贝壳)巾(毛巾)材(木材)烤(烤肉)鸟(小鸟)困(困难)贴(贴画)转(转圈)甲(甲骨文)饭(吃饭)抄(抄写) 站(站岗)传(传说)由(由于)板(木板)炒(炒菜) 二、多音字(读一读) bēn(奔跑)zhá(油炸)piāo(漂流)ké(贝壳) 奔炸漂壳 bèn (投奔)zhà(炸弹)piào(漂亮)qiào(地壳) dāng(当然)zhòng(重量)zhuǎn(转弯)shān(扇风) 当重转扇 dàng(上当)chóng(重新)zhuàn(转动)shàn(扇子) fā(发现)xīng(兴旺) 发兴 fà(理发)xìng(高兴) 三、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背一背,写一写) 削(削苹果)赔(赔钱) 悄(悄悄)陪(陪伴) 肖霄(云霄)咅培(培土)梢(树梢)部(部落) 宵(元宵)倍(倍数) 四、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读一读) 火:烤、烧、炒、灯、灿、烂 灬:煎、蒸、煮、点、热、焦 我的发现:“火”和“灬”字旁的字都跟火有关。

心:怒、悲、忘、感、恋、想 忄:情、惊、慌、怕、忙、慢 我的发现:“心”和“忄”字旁的字都跟心情有关。 刀:分、剪、切 刂:别、剑、刮、刺、创、刻 我的发现:“刀”和“刂”字旁的字都跟刀有关。 贝:财、赔、购、贫 我发现:“贝”字旁的字跟钱财有关系。 钅:钢、铜、铁、锅 “钅”字旁的字跟金属有关系。 王:珠、珍 “王”字旁的字跟珠宝、玉石有关。 五、补充词语:(背一背,写一写) 甜(津津)酸(溜溜)辣(乎乎)香(喷喷)油(腻腻)软(绵绵)脆(生生)硬(邦邦) 六、近义词:(背一背,写一写) 珍贵——宝贵张开——打开情谊——友谊 七、反义词:(背一背,写一写) 欢笑——悲伤团圆——分离热闹——冷清保护——破坏 八、填入合适的动词。(背一背,写一写) (贴)窗花(放)鞭炮(赛)龙舟(会)鹊桥(吃)月饼(戴)饰品 九、日积月累。(默写)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 戌狗亥猪 十、词语听写。(读一读,听写) 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海峡民族奋发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转眼团员热闹动物贝壳甲骨文张开样子 可以钱币钱财有关比如美食红烧茄子烤鸭羊肉蛋炒饭

【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字音 1.易读错的字 篆.(zhuàn)匈.(xiōng)诣(yì)隶(lì)域(yù)蜀(shǔ)枇(pí) 刊(kān)祀(sì)蜷(quán)甥(sheng)供(gōng)模(mó)籍(j í)皋陶 ..(gāo yáo) 2.易混的多音字 yìng(应声) kàn(看见) dōu(都是) jué(咀嚼)应看都嚼 yīng(应该) kān(看守) dū(首都) jiáo(嚼碎) 知识二:词语听写 祭祀趣味信息量悠久规范报刊狩猎纤细铸刻繁琐楷模造诣途径搜集奠定蕴含涌现古往今来笑而不答力所能及源远流长威名远扬举世闻名规范报刊狩猎纤细铸刻繁琐楷模造诣途径搜集奠定古往今来遨游应声 祭祀趣味信息量悠久蕴含涌现威名远扬举世闻名笑而不答力所能及 知识点三:词语精讲 1.近义词 强盛——强大侮辱——欺侮吩咐——嘱咐欺骗——哄骗规矩——规则 纯洁——纯净凝视——注视招待——款待迎接——欢迎浓厚——深厚 乘机——趁机聪惠——聪明温柔——温情猛烈——强烈 2.反义词 聪惠——愚蠢侮辱——尊重故意——无意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了如指掌——一无所知 3.量词 一(张)长桌一(截)蜡烛一(阵)敲门声一(盏)油灯 一(级)楼梯一(场)虚惊一(束)百合花

4.词语搭配 (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仔细)地研究(创造)文字 (奠定)基础(治疗)创伤(查阅)书籍(搜集)资料 (古老)的文字 (漫长)的演变过程 (独特)的艺术 (著名)的书法家 5.词语拓展(描写书法的词语) 龙飞凤舞龙蛇飞动铁画银钩方刚圆柔 笔酣墨饱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6.谐音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知识点四:汉字的演变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商周、春秋、战国金文青铜器、石秦小篆石战国隶书竹简、帛魏晋楷书东汉末年行草帛、纸。 知识点五:课文理解 1.《字谜七则》中根据字的形状、拆字解意和会意等方法猜字谜。 2.《有趣的谐音》中有六组歇后语,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3.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表示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4.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开始,经过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 5.甲骨文一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我国文化领域中研究甲骨文的学科叫“(甲骨学)”。 6.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有:一是(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二是(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三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7.《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含四个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知识点六:单元知识链接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3第3单元单词短语讲解 1.Bet bet [bet] n. 赌, 打赌 1). 打赌[(+on)] Let's have a bet on the result of the election. 让我们就选举结果打个赌吧! 2). 赌金,赌注 3). 意见,猜测[+(that)] My bet is that she won't refuse his invitation. 我认为她不会拒绝他的邀请。 You shouldn't make bets = (make a bet打赌) against him v. 赌, 赌钱 1). I bet you don't know who won the game last night. 我肯定你不知道昨晚谁赢了比赛。 2). He bet twenty dollars on me to win the fight. 在口语中I bet =I’m sure 我肯定 I bet it will rain tomorrow !我肯定明天会下雨! 2.scene n. 现场, 场面, 情景, 景色, 发生地点, [戏剧]一场, 布 景, 道具布置

3.tale故事;传说 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 4.permit/ allow allow /permit这两个词的意义与用法相近。其句型为: 1、allow/permit sth 2、allow/permit sb to do sth 3、allow/permit doing sth 如:①This plant allows one hour for lunch. 这家工厂允许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 ②He would not permit the waste of a single grain. 他不允许浪费一粒粮食。 ③They don't allow/permit people to smoke in the offices. ④We don't allow/permit smoking in the offices. ⑤Talking loudly is not allowed/permitted in the library. permission是permit的名词形式 5.go ahead本意“前进” 6.go ahead“随便,请自便”“继续”着手做某事;尽管去做;不要 等(常用于祈使句) 7.“May I ask you a question”“Yes,go ahead.”“我可以问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一、说教材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

生选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六、教法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本节课一共有2个学时 八、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8分钟 1.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救人也要讲“价钱”吗?》 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种利该不该追求?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我们该怎么选择?” 3.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步骤二:讲授新课 80分钟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李斌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 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 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