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适用范围研究.PDF-内容提要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适用范围研究.PDF-内容提要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适用范围研究.PDF-内容提要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适用范围研究.PDF-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票据的生命力在于流通性。票据法以流通性为基础,兼顾票据的安全性,这两种特性相互影响,形成了票据法律制度的双重性,即既要求票据流通简便、灵活、迅捷,又要求确保票据权利人的利益,也就是票据的安全。票据法的这种双重性,体现在司法实务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问题。若要保证善意持票人的利益,确认他可以取得票据权利,这样做可以保证票据的流通,符合票据法的立法宗旨,但是却以牺牲债务人的利益为代价,从而最终使票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反过来,若要保证票据债务人的利益,确保票据的安全性,就会牺牲善意持票人的利益,使票据的流通性遭到破坏。所以,如何在票据债务人与善意持票人之间找到一个利益的支点、在确保票据快捷流通的同时兼顾票据的安全性,就成为票据法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此角度入手,讨论在票据的形式和实质等几个方面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善意取得的适用问题,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前言

票据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交易工具,在于其有便捷的流通性。票据在流通过程中,受让人对于转让人是否有权处分票据往往难以调查,并且也没有时间精力去调查。如果以票据行为不具备实质要件而否定最后持票人的权利,就极大的增加了受让人的风险,导致受让人在交易中不愿使用票据,从而使票据流通性丧失。为了维护票据的流通性,促进交易安全,在票据法上确立了善意取得制度。票据的权利外观主义、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形式性、独立性等都是为这一制度而设立的。但是,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毕竟使原权利人的票据权利丧失,导致原权利人本来享有的合法利益因法律的选择而受到影响。因此,在何种情况下适用善意取得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不适用善意取得成为票据法争议最多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将在本文讨论这一问题,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行为人有缺陷的票据

一、行为人行为能力欠缺的票据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发票据,不适用善意取得。

在出票行为中,出票行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是出票人对付款人的支付委托,因而出票后,基于这个支付委托的意思表示,付款人获得付款的权限。这个权限是出票人授予付款人的,并非授予受款人的,受款人只是基于这个支付委托的反射作用,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付款人要求付款。受款人的权限是依票据文义所发生的票据权利接受付款。如果票据因为票据出票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无效,表明出票人没有能力授权给付款人,付款的权限不存在,从而票据的付款请求权自始就不存在,因此票据权利不存在,尽管此时该票据已经具备有效票据的外形,但是由于其上无有效的付款请求权,从而导致了票据的收款人不能取得对付款人的付款请求权。我国票据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1]根据这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签章无效而不必承担票据责任。票据的收款人因为出票人的签章无效而不能对其主张票据权利。收款人因为不能对出票人和付款人行使票据权利,其取得的票据实质上就是一张只能证明存在票据责任的票据用纸,而非票据上所标示的权利,因为这个权利自始无效不存在。

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签章,其签章并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正签章人应负票据之责。[2]这表明真实签章人的后手取得的不是票据权利,而是真实签章人对其签章应负的责任。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进行说明:A签发以G为付款人的票据给B,B将其背书转让给C,其中A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B取得的票据因为A签章无效而导致无权利存在。B将票据背书转让给C之后,因为B的签章真实有效,B应对自己的票据行为负责,即B应对C负票据之责。因此,A因为其签章无效不用负责,B因为签章有效虽然没有取

得权利却要负责,C可以对B的主张权利。

在背书行为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背书行为无效,其后手可以善意取得票据上所标示的权利吗?我们可以从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入手,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有四个构成要件:第一,受让人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第二,受让人按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第三,受让人善意或无重大过失。第四,背书连续。[3]持票人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手中依背书取得的票据,符合第一个条件,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无处分权人;对于第二个条件,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是指背书和交付两种方式。[4]受让人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手中取得的票据,是依背书而取得,显然符合第二个条件;对于第三个条件,受让人善意或无重大过失,这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因此也无问题;第四个条件,背书连续,这一条也符合。因为背书的连续是票据法规定的形式要求,因而,对于是否是由在实质上真实有效的背书构成的连续,并无特别的要求。即使其中存在着因实质上的理由而无效的背书,也不妨碍背书的连续性。[5]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背书虽然因为其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无效,但因为其形式上与票据法的要求符合,所以当然认为持票人所持票据背书连续。

具备以上几个条件,并不能当然地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后手可以善意取得票据权利,因为善意取得还要求对受让人所进行的背书行为为有效背书。[6]因为善意取得制度所要解决的,正是受让人具有有效背书,但由于转让人无权利,而使票据权利的取得受到障碍的问题,因而善意取得当然也就需要以对受让人的背书有效成立作为其前提条件,否则不能成立善意取得。所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直接后手因让与人背书无效不能善意取得票据权利,但其再后手却可以善意取得票据权利。例如:出票人A签发票据给收款人B,B将票据背书转让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C将票据背书转让给D,D将票据背书转上给E。由于C与D之间的背书因C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无效,因而,即使D在受让该票据时,不知C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对不知无重大过失,但仍不能善意取得该票据权利。虽然D

不能主张善意取得而仍为无权利人,但在D将票据背书转让给E后,E 对D并非善意取得票据权利,仍为无权利人一事不知且无事大过失,则对于受让人E来讲,完全符合了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当然成立善意取得。进而,如果E再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F,由于此时E已成立善意取得,故应为票据权利人而非无权利人,因而,其后所发生的背书转让,均应视为一般的背书转让,对于受让人来说,均成立通常的背书取得,而不再存在是否成立善意取得的问题。

二、行为人意思表示欠缺或有瑕疵的票据

票据行为人意思表示欠缺或瑕疵能否导致票据行为无效或可撤销,能否以此来对抗善意第三人,票据法上未作规定,因此只能适用民法的一般规定。但票据行为有其特殊性,如果将民法上有关意思表示瑕疵之规定,运用到票据行为,则有阻碍票据流通及交易安全,损及善意第三人利益之危险。对此,学说上有分歧,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7]第一种为适用否定说。此说认为,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票据行为系特殊之法律行为,行为人仅以在票据上签名,其意思表示即已表达。而行为人一旦将其意思表示于票面上,就与行为人的意思内容相分离,认为票面所载意思就是行为人真实意思。况且票据为文义证券,票据上权利因票据证券之作成而发生,其内容依书面文义决定。而票据之作成,当然系指创造票据上权利之行为。票据既已在形式上作成,则实质上即使无效,仍有效成立,票据上权利亦必成立。同时,从票据上所记载的文义看,书面记载纵然与实际不同,票据关系仍须依票据上记载文义衡量,实质关系或当事人之具体意思,仅在有直接当事人之场合可以主张。因而,民法之规定不适用于票据行为。票据行为人之意思纵有欠缺或瑕疵,票据行为仍成立。相对人若有恶意之情形、票据行为人可以之为人的抗辩,拒绝向相对人负担责任。至于第三人能否行使权利,可以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有关规定去衡量。

第二种为严格适用说。此说认为,票据行为既系法律行为,则民法上关于意思表示无效或可撤销的一般规定,应该全部适用于票据行为。民法上关于意思表示之瑕疵采意思主义之规定的,也得以意思表示之无效或撤销对抗善意第三人。而关于意思表示不真实、错误、胁迫、诈欺

等情形,皆属物的抗辩。但是,为了不妨碍票据流通,又将票据意思表示之瑕疵分为票据本身之瑕疵与票据内容之瑕疵。认为其瑕疵仅存在于票据内容者,不得以无效或撤销对抗善意之票据取得人,此属人的抗辩问题。

第三种为适用修正说。此说认为,民法上的规定如采用表示主义,则可完全适用;如采用意思主义,则依外观理论,承认表示主义的优越地位,而排除或修正民法上的规定。因为民法上关于意思表示采表示主义,明文规定不得以无效或撤销对抗善意第三人,所以适用于票据行为。而民法上采意思主义,可以无效或撤销对抗善意第三人,对其修正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

对于以上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采适用修正说为妥,因为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票据行为虽然属于法律行为,但是有关意思表示在票据法上却毫无规定。票据法既然没有规定,在解释上原本应当适用民法上有关规定,只是其适用结果,如果有违票据流通制度的立法精神,是否仍应适用,则不无疑问。本文以为,票据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票据法上各个规定,均渗透着票据制度之立法精神,绝对不能以无明文规定,就断然认为民法上的规定,当然全部适用于票据行为之意思表示,而毫无例外。因此,当民法上规定适用之结果,有违票据制度之立法精神时,至少应解释为可以排除或限制适用,才为合理。所以,于票据行为直接当事人间,仍应适用民法上有关意思表示之规定,即直接当事人间的票据行为自始无效或因撤销而无效,只是行为人不能以无效为由,对抗善意第三票据取得人,即该票据行为对于该善意第三人仍然有效。

票据行为人意思表示欠缺或瑕疵,包括票据行为人心中保留、票据行为人通谋、票据行为人意思错误和票据行为人受诈欺、胁迫,下面分别说明:

(一)票据行为人心中保留

票据行为人无欲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为票据行为之意思表示者,即系心中保留之票据行为。[8]德国民法、日本民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均规定这种行为当然有效,票据行为人应负担票据上之责任,[9]此时即无须排除民法之适用。只有当相对人明知行为人系心中保留时,按德国民法、日本民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规定,该票据行为即为无效,其

则,即票据行为直接当事人间仍可认定该行为无效,但这种无效不能对抗善意持票第三人。

例如收款人B明知出票人A心中保留,则A的出票行为无效,B即不能取得实质受领资格或票据权利,此时B如果将票据背书转让给C,因B无让与权或让与资格,所以C原本不能取得B对A的实质受领资格或票据权利。然而,如此对善意第三人C,必然遭受意外损失,为了维护票据流通功能,保护交易安全,即产生民法上的规定,应否适用于票据行为相对人以外第三人的问题。按照修正适用说,此时应否定民法的适用,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即C可以善意取得票据权利。又如A签发一张票据给B,B背书转让给C,但C明知A心中保留,此时B的背书行为无效,C不能取得B对A的票据权利,如果C再背书将票据转让给D,因C无让与权,所以D仅能依我国《票据法》第13条善意取得的规定,取得B对A的票据权利,B的权利因此丧失;至于B对D是否应当负背书责任,则属于民法上规定,能否适用于票据行为人以外的第三人的问题,如果适用民法规定,则依台湾地区民法第86条的规定,B不必对D负背书责任;如采适用修正说,则B对善意第三人D,仍须负背书责任。对于此点,台湾学者认为,台湾民法第86条但书之规定,应类推适用第87条但书之规定,即相对人明知行为人真意保留,双方则有通谋之嫌,当事人间行为无效,但这种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11]因此在这里适用的是民法的规定,而非票据法对民法的修正适用。

(二)票据行为人通谋虚伪表示

票据行为人通谋虚伪表示指票据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票据行为之意思表示,此种场合善意第三人可以取得票据权利。因为根据台湾地区民法规定:双方当事人通谋而为虚伪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于直接当事人间无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之利益。[12]在此处,无须对民法加以修正,直接适用即可。例如:出票人A并无使收款人B实质取得票据权利,而与收款人B通谋签发票据并交付给B,此时A的出票行为无效,B如果将票据背书转让给C,即可适用民法的规定,C善意取得票据权利,此时A不能以出票无效来对抗C,只能对B主张人的抗辩。

(三)票据行为人意思表示错误

行为人意思表示错误是指行为人所为意思表示内容上有错误,或票据

行为人若知其情事即不为意思表示。所谓错误,指意思表示中,内心上效果意思与表示上效果意思不一致,而该不一致之情形为表意人误认或不知。[13]对于错误之效力,日本民法规定为无效,德国民法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规定为可撤销,[14]此时意思表示错误人所为票据行为按日本民法规定为无效,按德国民法规定因撤销而归于无效,票据行为人可以无效对抗相对人,适用民法的规定,但是对于善意持票第三人,则应对民法的适用加以修正,适用票据法票据行为独立原则,即意思表示错误的行为人不能以错误作为票据行为无效的事由对抗善意第三人,意思表示错误的票据行为人对相对人的抗辩权随票据的背书转让而切断,持票第三人善意取得票据权利。

例如,A误认为欠B一万元而签发一张以B为收款人且金额为一万元的汇票,此时依我国台湾地区民法规定,A之出票行为因为错误而可撤销导致无效,A可以无效对抗B的受领票据权利资格。如果此时B将票据背书转让给善意且无过失的C,则A不能以对B的抗辩事由对抗C,C取得票据权利。此时援用的是票据行为独立原则,对民法规定加以修正。

(四)票据行为人受诈欺、胁迫

行为人受诈欺所为的票据行为,按照台湾地区民法规定,该票据行为可撤销,因撤销而导致该票据行为无效,但是,行为人不能以无效来对抗善意持票第三人。[15]在此,只需援用民法的规定,就可对善意第三人进行保护,无需援用票据行为独立的原则,对民法加以修正。

例如,A受B的诈欺,签发以B为收款人的票据,购买B伪称为古董其实毫无价值的花瓶,此时A可因受诈欺而撤销该票据行为为由,主张票据行为无效,来对抗B的票据权利,若此时B将票据背书转让给善意且无过失的C时,A不能以对B的抗辩事由来对抗C,C取得票据权利,A对C应负票据责任。

因胁迫而为的票据行为无效,此无效可对抗善意第三人。所谓胁迫,指以不法加害威胁他人,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该恐惧心理,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16]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因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无效。[17]适用民法的规定,出票人得以无效为由对抗相对人,但是票据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这种抗辩事由可否用来对抗善意持票第三人呢?亦即对受胁迫人与善意第三人利益之保护谁更优先的问题。

笔者认为,胁迫作为一种不法行为,是基于强力对受害人心理上、精神上进行恐吓,其行为对社会和受害人的影响,都特别恶劣,都要大于对善意第三人利益损失的影响,把利益从善意第三人一边向受胁迫人一边倾斜,应该更为合理。虽然票据法视流通安全为生命,但是为了社会正义,就不得不作出牺牲,以平衡社会利益。

例如,A受到B的威胁,签发一张以B为收款人的票据,此时A可主张其出票行为因胁迫而无效,B不能取得实质受领资格。如果B此时将票据背书转让给善意且无重大过失的C,A也可以票据行为无效来对抗C,C不能以抗辩切断为由来向A主张票据权利,但是,根据我国《票据法》第6条和第14条的规定,可以推断出C可要求B负票据之责,因为B的签章为有效签章。

又如A出票给B,B由于受到C的胁迫,将票据背书转让给C,C 将票据背书转让给善意无重大过失的D,D此时将无法取得票据权利。因为根据前文所述,对D的保护让位于对B的保护,但是如果D再将票据背书转让给E,而E对于D并未善意取得票据权利,仍为无权利人一事不知且无重大过失,则E当然善意取得票据权利。

三、代理权有欠缺的票据

代理权有欠缺的代理包括无权代理、越权代理、表见代理和票据表见代行,由于它们行为效力不同,从而导致对善意第三人效力的不同,下面将分别予以讨论。

(一)无权代理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代理人的名义为的票据行为,称为无权代理。无权代理,分为狭义的无权代理和广义的无权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仅指没有代理权而从事票据行为。广义的无权代理,除上述的无权代理外,还包括越权代理。在实际操作中,无权代理的外延可以界定的更为广泛。本人也就是被代理人为虚构之人,是一种无权代理,代理人无代理行为能力,也是一种无权代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权代理包括一切代理权不存在或不能证明其存在的情形。[18]本文所要讨论的无权代理,只局限于狭义的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人所为的票据行为,由无权代理人自行承担。我国票据法

规定:没有代理权而以代理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的,应当由签章人承担票据责任。[19]根据这一规定,被代理人可以无权代理为由,对抗一切持票人的请求,包括善意持票人。因此,无代理权人所为的票据不适用善意取得。善意持票人不能取得票据上权利,并非意味着其利益的落空,他还可以要求无代理权人承担票据责任。无权代理人自负票据责任,实际是将无权代理人放于本人的位置上。因此,无权代理人所承担的票据责任范围,与本人也就是被代理人是相同的。但是其责任相同并非表明其效力一致,无权代理人之所以承担责任是因为其在票据上的真实签章,善意持票人取得的并非票据权利,因为票据权利自始不存在,而是票据上所记载的利益偿还请求权。例如A以B的代理人的名义签发一张以B 为出票人,C为收款人的票据,但是A并没有受到B的委托授权,因此,B可拒绝善意相对人C的票据权利要求。如果C将票据背书转让给善意的D,B亦可以A为无权代理人而拒绝D的票据权利请求。不过此时D 或C均可要求A负票据上的责任。

(二)越权代理

越权代理人所为的票据,其权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首先应弄清在越权代理中的责任承担问题。对于本人和越权代理人之间的票据责任究竟应如何确定和划分的问题,在有关的票据法理论和立法及司法实践中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目前在理论界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为“全额责任说”。该说主张越权代理人应就票据金额负全部责任,但本人就代理权限范围内之金额部分亦应负担票据上责任。

第二种为“越权部分说”。该说主张应划分本人及越权代理人之责任范围,本人限就代理权范围内的票据金额负担票据上责任,而后者,则只就其越权部分票据金额负担票据上责任。

第三种为“本人无责任说”。该说主张本人概不负票据上责任,越权代理人应就票据金额全部负担票据上责任。[20]

第四种为“连带责任说”。该说认为本人和越权代理人应对票据全部金额负连带责任。[21]

笔者认为,在以上四种学说中,“全额责任说”将本人和越权代理人的行为后果转嫁给了持票人,给持票人的权利实现造成困难,最终将影响到票据的流通。“越权部分说”虽然对于本人和越权代理人来说较为合

理,但对于持票人来讲不利,要求持票人向本人和越权代理人分别请求票据权利也显然不符合票据法上强调持票人权利保护的精神。“本人无责任说”主张本人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对于越权代理人显然有失公平,同时也会减弱有关票据的清偿能力,从而影响该票据的流通安全。

而“连带责任说”则提供给持票人一个选择权,保障持票人权利安全迅速地实现,比较合理。在越权代理人所为票据行为中,有关代理关系中的本人既然已经授权代理人实施有关的票据行为,就应该对其授权行为负责,他得享受和承担因有关代理行为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同时也必须承担因越权代理而带来的风险。所以,相对于其他善意的票据关系人而言,他既得对有关代理人的有权代理行为负责,也应该就有关代理人实施的与该有权代理行为相关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连带责任。票据为文义证券,票据行为具有文义性,票据行为的内容或者说票据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完全依据票据上所记载的文义来确定,签名于票据的任何票据关系人都应依票据文义负责。本人授权他人为票据代理行为并将其姓名或名称记载于票据,代理人受他人委托代为票据行为并签名于票据,自然都应当就该票据行为的全部内容承担票据和票据法上的责任。

票据为流通证券,可以由票据权利人依法定程序自由转让,而票据行为的代理形式又经常为票据关系所采用,一纸票据几经转让,一般的持票人就很难知悉有关票据是否存在有无越权代理的瑕疵,是否会因此而给其票据权利的实现带来不利。如果持票人取得票据时必须一一查证有关票据关系中是否存在有无越权代理的瑕疵,则势必会影响到票据的信用,阻碍票据的流通。而且,将因本人和代理人之间不适当的代理关系所造成的法律后果转嫁于善意的持票人,使持票人有关票据权利的实现产生困难和不便,也违背各国票据立法中保护善意持票人权利,从而有违票据流通的宗旨和精神。

综上所述,越权代理人所为的票据,其超越授权范围的那部分权利,持票人可以善意取得。例如,A授权其代理人B签发一张五万元的票据给C,而B却以A的代理人名义签发了一张六万元的票据给C,此时,C 对于超越代理权限的一万元即适用善意取得,可以对A行使其权利,而A不能以超越代理权限作为理由对C进行抗辩。C所持票据在不获付款时可以选择对A追索或对B进行追索,也可以同时对两人进行追索。

(三)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虽然没有代理权,但客观上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理由而为的票据代理行为。[22]票据行为的表见代理是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行为。其构成在形式方面应完全具备票据行为本身和代理行为所要求的一切形式要件,即得由代理人将有关票据代理行为所必须记载的事项明确记载于票据;在实质方面,虽然不存在本人的实际授权,但存在如下足以使第三人客观上得相信存在代理权的事由。即:(1)本人以自己的某种行为对第三人表明他已将代理权授予他人。(2)本人知道他人在以其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有关的票据行为而不作反对的表示。(3)善意的第三人无法得知本人已限制或撤回有关代理权的事实。(4)有可归责于本人的其他事由而使第三人客观上得相信有关的代理人确有代理权。

行为人具备以上形式要件和实质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即构成表见代理人,其所为的票据行为即构成表见代理行为。表见代理人所为的票据行为,其善意持票人是否可以取得票据权利,首先要从表见代理的效力谈起。

构成表见代理的无权代理人在为票据行为时,其无权代理的事实并不为善意相对人所知,因为代理权及其范围是属于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内部关系,作为相对人是很难清楚这层关系的,商事活动要求的迅捷性又使持票相对人没有时间去弄清这层关系,他只有凭主观判断流于外部的一些表面的事实,来确定是否为无权代理。这就将其置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将票据流通置于非常不安全的地位。如果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损害善意持票相对人的权利(且被代理人可能有过失),无疑会损害票据法所追求的理念。并且,按照代理制度,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所签发的票据,由被代理人直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借助于代理制度,被代理人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而开展业务。从代理行为是被代理人借助他人而参加票据活动的特性出发,票据法认定代理行为是被代理人的行为,[23]是被代理人与第三人共同作出的意思表示,虽然行为的双方是代理人与第三人,但行为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根据是代理行为的行为人——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而为意思表示的。由此可见,第三人接受票据时只需对代理人的意思表示尽到注意义

务,从客观情形上对行为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权限进行判断,以确定其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只要第三人履行了这一义务,其所持的代理人签发的票据上的权利就受到保护,就有权向被代理人主张出票行为的有效性,尽管代理人并没有被授予代理权。

我国票据法对表见代理没有规定,但是前面我们提到,表见代理本质上仍然是无权代理,而票据法上无权代理由无权代理人自负其责。我国《票据法》第5条规定:“没有代理权而以代理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的,应当由签章人承担票据责任。”表见代理如果适用无权代理的规定,则善意持票相对人显然不能取得票据权利,这显然不合理。因为如果仅由无权代理人自负其责而免除被代理人的责任,则使票据的信用基础仅建立在无权代理人的资产之上,不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其次,虽然第三人和代理人为票据行为时,负有对代理人的代理权限进行审查的义务,但是这种义务仅限于进行外观、形式上的审查,目的是为了维护票据代理制度和票据流通的需要。第三,票据为要式证券,而票据上记载事项是被代理人的情况,要求善意第三人向无权代理人求偿,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损票据的流通性。最后,表见代理不以被代理人的主观过失为要件,但实践中表见代理的发生往往与被代理人的过失有关。无权代理人自负其责会导致被代理人有过失可免受风险损失,善意第三人无过失却要承担风险的不合理状况。因此,票据行为的表见代理,通过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责任竞合,加强了票据信用,有效保护善意第三人,有助于保障票据流通的安全。

所以,票据行为的表见代理虽然是无权代理的一种,却并不能当然地适用票据法关于无权代理的规定,而应适用民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我国《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因此,对表见代理人所为的票据行为,善意相对人可以取得票据权利。

(四)票据表见代行

票据代行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票据代理。在这种代理中,代理人仅以其所代理的本人的名义在票据上签章,除此之外,代理人并不在票据上

表明其为代理的意思,也不在票据上签名。也就是说,在票据上仅表现出票据行为人本人为签章人,而无代行人系为被代行人为票据行为的任何表示。

票据代行与一般的票据代理有如下不同:首先,代理基于授权委托产生,也就是说,代理权来源于被代理人授权的意思表示。而票据代行的代理权是基于职务代理行为而产生的,代理权来源于单位职工的职务或者说职责。一般来说,法人单位的职工,都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单位作—些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而不必每次都征得法人法定代表人的同意,每次都要严格遵循单位的意志。实际上法人单位领导集体的意志以及所有的员工在职责范围内的意志构成一个单位的意志。所以,所有的法人单位员工的工作行为,都构成单位的行为,代表单位的意志。所以,法人单位员工的工作行为是职务代理行为,是基于职务代理权而代理单位所为的行为。法人单位有关员工在代表法人单位进行票据行为时,即构成票据上的职务代理,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票据代行。与票据代理相比较,票据代行在代理权的产生上是不同的。

其次,票据的代行人只能是法人单位的职工或者说员工,而票据的代理人可能是单位的员工也可能是单位员工以外的任何其他具备代理资格的主体。因为票据代行是基于职务代理权而产生的,所以,代行人只能是单位负责票据事务的财务人员或者单位指定的人员。而票据代理人可以是票据本人委托授权的任何具备代理资格的人。这是票据代理与票据代行在代理人范围上的区别。

第三,票据代理可能会发生无权代理和越权代理的问题,而票据代行由于代行者借本人的名义进行票据签章,而无代行人自己的签章,因而不会发生无权代行和越权代行的问题。如果代行人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以本人的名义进行票据签章,则应当构成票据的伪造。[24]对于票据的伪造,容后详述。

第四,票据代行更容易发生票据的表见代行。这主要是因为票据的表见代行人是法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对外比较容易造成该代行人有进行票据行为的权利的假象。代行人亦往往利用这种职务关系给人制造假象,进行票据诈骗行为。

票据代行人经过授权后,其行为后果当然归属于本人,不存在善意

取得问题。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票据代行人没有经过授权时的票据权利归属,即构成票据表见代行时,善意持票人可否取得票据权利。

由于票据行为的表见代行人是法人单位的职工,善意持票人接受表见代行人所为的票据时不能也无需知道他是否经过本人授权,只需判断代行人的身份是否真实,签章的真伪即可,因为保管和使用相关的印章并代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的都是企业的某个财务人员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指定的专门人员。对于代行人是否经过授权,相对人不可能知道,所以善意持票相对人不应该接受因无授权导致票据无效而不能取得权利的不利后果,本人因对于保管印章的内部职工管理出现致命漏洞导致未被授权而代行票据的事实负有责任,这属于法人内部之间的事由,不能用来对抗善意持票人,而只能在承担票据责任后向代行人进行追偿。因此,表见代行人所为票据,善意持票相对人可以取得票据权利。例如,B是A公司的业务会计,A公司的所有票据业务都是由B负责的,B在没有经A公司授权的情况下,签发了一张以A公司为出票人的票据给C,此时A公司不能以B没有经过授权,其所签票据为私人行为为由拒绝C的票据权利要求,因为B的行为已经构成表见代行,C是出于相信B有权而接受票据的,因此C可以取得票据权利,A在履行票据义务后可以向B追偿。

第二部分形式有缺陷的票据

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上权利的内容完全依票据上的记载来决定,所以票据对其形式有严格要求,若票据记载事项不符合法律规定,将会影响票据权利的实现。票据法将票据的这一特性,称作票据行为的形式性,表现为票据行为具有法律规定的行为方式及其效力解释;行为人必须依法律规定的行为方式为票据行为,而不允许自行选择行为方式,也不能对票据行为的效力进行任意性解释。票据行为的形式性,来源于票据活动的实际要求。一般的法律行为,对于其行为方式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能够确认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存在的方式,即可发生法律行为的效力,特别是对于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采用何种方式,原则上可以由行为人自行选择。但法律规定票据行为必须依照严格的行为方式进行,在某些必须的行为方式不具备或者不符合的情况下,票据行为本身即归于无效。因而,票据行为的形式性,不仅是使票据行为简单化、统一化的要求,而且更成为判断票据行为效力的外在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仅凭票据行为的外在形式,来确认票据行为是否真实有效。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则需要加以讨论,来确认票据权利的归属。

一、空白票据

所谓空白票据,指票据行为人预先签名于票据,而将票据上其他应记载事项的全部或一部授权他人补充完成的票据。[25]

空白票据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其前提是空白票据是否有效,即空白票据可否进行流通。本文认为空白票据可以进行流通,因为空白票据不是无效票据,可以经由背书或交付的方式进行转让,它的流通是依赖于空白票据的将来会生效。空白票据一经签发,出票人就不得要求返还票据,也不能擅自撤回或变更有关内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出票人具体的票据债务虽然只能于空白票据被补记记载完整时才开始承担,但其票据债务人的地位则于其签发该票据时就已成立。空白票据在出票时没有填充完整,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补记完成。至于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完成,对权利人来说无任何影响,只要是在行使权利之前完成,就应成为有效

票据。当然,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在什么时间完成,但这种约定属于票据外的约定,对于义务人不发生影响,义务人也不得以这种约定来对抗持票人。

承认空白票据的效力,认为空白票据可以进行流通,基本上成了各国的一项共同的票据制度。美国票据法规定,在签发时其内容显示意图成为票据的文件,在任何必要部分仍未记载完全时就签名的,在记载完全前不能行使票据权利;但已依授权完成记载时,其效力与自始完成时的票据同。英国票据法规定,经签名的空白格式,为使其作成汇票而经由签名人交付的,因利用该出票人或承兑人或背书人的签名,故应将该空白格式视作表面授权而予以填写使其成为完整的汇票。日内瓦统一票据法规定,汇票于出票时欠缺应记载事项,经补充记载完成,而其补充不符合原订协议时,付款人不得以此对抗持票人。日本票据法规定,于未完成而发生的汇票上补充与原来约定不同的内容时,不得以其违反约定对抗持票人。[26]

综观以上之外国立法,可以归纳出一个共同的原则:凡经过授权补充记载的空白票据,于授权范围内补充完成时,其效力即与自始记载完全的票据相同,并且在补充前也得以空白票据继续流通,只要最后持票人于行使权利前在授权范围内补充记载完成即可,不问持票人是否知悉票据原来欠缺应记载事项;逾越授权范围而为补充记载者,票据债务人不得以之对抗善意且无重大过失的正当持票人,即票据债务人应依补充记载完成时的票据文义负责。那么,在没有补充权时善意持票人可否取得票据权利,亦即对补充权的授予应作如何解释?

对于补充权的授予,理论上有三种学说:第一为主观说。此说认为票据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授予补充权的有无应以两人之间有无合意来决定。不过,为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如果授权人合意有无不明时,应合理解释当事人间的意思。第二为客观说。不考虑出票人在票据外的授权补充意思,单纯从票据上看是否有空白,有空白即认为有授予权。第三为折衷说。就主观说与客观说加以选择,或以主观标准,或以客观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27]本文同意客观说。法律既然基于立法政策的考虑而承认空白票据的有效性,使其具备了票据的性质,补记权因此也就成为了票据法上的权利。凡持有票据者也就享有了补记权。出票人对善

意第三人取得空白或经补记完成的票据,就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空白票据的范围,从票据内容的角度看,可以分为预留收款人的空白票据、预留出票日的空白票据、预留票据金额的空白票据和预留票据到期日的空白票据四种,由于我国只承认预留收款人的空白支票和预留票据金额的空白支票,因此下面仅就这两种支票分别论述其善意取得的具体情形。

对于收款人空白的支票,我们举例加以说明。例如,A签发一张收款人空白的支票给B,后B遗失支票,为C所拾得,C将自己的名字填到收款人处,将支票背书转让给D,则D善意取得支票上的权利,A不能以C为未经授权人而主张支票无效。

对于票据金额空白的支票,我们也举例加以具体说明。例如,A签发一张金额空白的支票给B,授权B补记一万元,B却补记了二万元,后将支票背书转让给C,此时C即成立善意取得,A不得以B超越补记权来对抗C的权利请求。

二、背书不连续票据

背书连续是指自收款人起至最后被背书人止,各背书相衔接无间断。也就是说,第一背书的背书人为收款人,以后的背书,以前一背书的被背书人作为后一背书的背书人。[28]背书不连续则是背书中出现间断,即背书中有前一被背书人与后一背书人不为同一人的情况。我国《票据法》第31条规定:“以背书转让的汇票,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由此,背书不连续票据的善意取得人显然不能取得汇票权利,因为他的权利是由无权人手中得来的。所以,票据法的此条规定逆推过来就是背书不连续的票据不适用善意取得。

第三部分基础关系有缺陷的票据

一、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的票据

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票据,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可以适用善意取得。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所签发的票据实质上是票据基础关系不合法的问题,如某A为购买毒品而向B签发票据。根据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票据基础关系的有无及其是否合法并不影响票据的有效成立,只是在直接当事人间产生抗辩的效力,对于善意且对不合法事由不知且无过失的第三人,出票人不得以基础关系不合法、出票无效来对抗。英国票据法规定,让与人所有权上的瑕疵还包括取得票据是为了获得不合法的约因,或其流通转让破坏了诚信原则。只要受让人对此不知情,则有可能成为正当持票人。[29]

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1款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此条规定使票据的出票人可以无效来对抗善意持票人,否认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不利于保护票据的流通和交易安全。笔者认为,基础关系违法的票据虽然是依不合法的原因而发行的,但是这种原因关系一经票据的签发即与票据相分离,票据作为文义证券,其上体现的只是权利的依附,而非原因关系的从属。虽然其起初目的是为违法交易服务的,但是经过合法交易,即与原来的交易关系原因互相断开,不再为原因关系所阻却。并且,不法行为的行为人通过主张原因无效,而对抗善意持票人,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行为违法反而受到法律的保护,与法律的宗旨相背离,违反了社会正义。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善意持票人是应当受到保护的。

所以,我国《票据法》第10条的规定是不合理的,因违法原因出票的出票人不能对抗善意持票人。

二、无对价票据

对价又称约因,是指根据协议已经履行或将要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由此得到某种利益,或者接受义务履行的当事人为此而遭受到某种损失的事

实要素,它是对履行义务当事人一方的某种回报。[30]票据对价起源于合同对价,英国《票据法》将其定义为:对价指有价值的酬偿。[31]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2款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对于此条规定,本文认为应该解释为对价的有无是进行交易的票据双方当事人间存在的抗辩事由,并非票据行为生效的必备条件。换言之,即有无对价并不影响票据的生效,只能作为当事人间的抗辩事由,出票人不能以无对价作为抗辩事由对抗善意持票第三人,即无对价之票据可适用善意取得。因为根据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票据只要具备了票据法上所规定的形式要件,票据权利即可成立,至于票据行为赖以产生的原因,在所不问。简言之,即票据权利一旦成立,使与其赖以发生的原因相分离,票据产生的原因有效与否,与票据权利的存在无关。当然,在直接当事人间,可以原因无效为理由进行抗辩,但这并不能影响持票人依法享有票据上所记载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持票人不必证明,也无义务证明其取得票据的原因,仅依票据上所载明的文义就可以向付款人请求给付票据上所记载的金额。

因此,不能以票据行为没有对价而主张票据无效,并以此来对抗善意持票第三人。例如:A为购货预先签发一张票据给B,B在没有发货的情况下,将票据转让给C。此时,C就可以善意取得票据权利,A不能以B没有交货、票据对价不存在为由主张票据无效来对抗C,而只能以无对价之原因关系来对B进行抗辩。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828379919.html,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是指在判定票据权利是否为善意取得时必须具备的法定要件。 (一) 须是从无票据处分权的人手中取得票据 所谓无票据处分权,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一为无票据权利亦无处分权;二为有票据权利但无处分权。第一中情形比较常见,但法律对此无处分权人,仅局限在持票人的前手,至于其间接前手则不问。第二种情形为让与人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的情形。例如A签发一张票据于B,B将之背书于无行为能力人C,C将票据背书转让于D。有人认为,C因无行为能力并不能取得票据权利,所以C为无权利能力人,笔者认为,C虽然为无行为能力之人,但并非无权利能力之人,况且民法上亦不排除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予权利,所以C作为B之被背书人仍能取得票据权利。但是,当C再向D转让时,C作为无权利转让人,其转让不发生法律上的效力。从而C得以票据行为之无效否认自己票据债务之存在,并进而否定D对自己的票据权利。

认为C为“无权利人”的说法,其意图在于归纳出善意取得均发生于前手无票据权利这样一个前提。但是这种归纳可能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存在着“前手无票据权利但有票据处分权”这样一个情形,对于某些票据债务人来说,如出票人即属这样的情形。 综上所述,笔者将票据善意取得的第一个条件,归纳为“前手无票据处分权”。 (二)、须依照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法而取得 我国票据法上规定的转让方法,仅指背书而言,未以背书取得票据的,不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例如,通过税收、继承、赠与、公司合并、破产清偿、普通债权转让等方法取得票据,即使取得者为善意,亦不能发生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 此时取得者的票据权利,不发生对票据债务人的抗辩切断,票据债务人可以以对其直接前手的抗辩事由对抗取得者。 若前手背书人在票据上作了“禁止转让”的记载,依我国票据法,票据仍可以背书转让,但此时的背书对原背书人不生背书转让的效力,所以不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只能由其后的背书人承担背书责任。

读《为权利而斗争》

读《为权利而斗争》 ——对法的生命的思考 陆亚男厦门大学2010届法学院2班 有幸拜读了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文章仅是一个六千余字的演讲稿,可是一但读起顿觉微言大义,不同凡响。作者耶林是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此文可能写于1872年左右,但从文章字里行间丝毫读不到“历史”的感觉,他的影响甚至可以跨越千年。耶林一生的思想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历史法学派的捍卫者,到概念法学的追随者,再到利益法学的开拓者,而《为权利而斗争》正可谓是作者的集大成之作。《为权利而斗争》共分为六章,标题分别是“法的起源”、“斗争是法的生命”、“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为国民生活权利而斗争的重要性”、“现代罗马法与为权利而斗争”,作者的论点虽然富于激情,但其论证方式却绝不空洞,绝不意识形态,其结论雄辩而有力,令人振奋。品读此文章后引发了我对法的生命等一些法律问题的思考,现比照耶林的《为权力而斗争》一文的相关思想,谈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法有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两种存在形态。所谓客观意义的法,是指由国家适用的法规则的总体,、生活的法秩序,而主观意义上的法即抽象规则具体化的个人的具体权利。如何理解客观意义的法与主观意义的法的关系呢?如果可以作一比喻,客观意义的法就好比一棵大树,那么主观意义的法则是树根——为了具体的权利而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根即使整棵树的生命。但人们往往只看到树冠的美丽,却忽略了深埋在土中的树根。 谈树的生命,姑且从树根谈起罢。并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这一要求——为了权力而斗争,许多人无任何纷争,未遇任何麻烦,在法所规定的轨道上终其一生。①因为在他们眼里只存在维持和平与秩序的法,任何的斗争对他们来讲都无

第60讲_追索权(2)、票据权利的取得、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票据基础关系对票据行为效力的影响(1)

②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5.追索对象 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1)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 (2)持票人对汇票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开始进行追索的,对其他汇票债务人仍然可以行使追索权。 【解释1】(1)如果持票人未在法定期限内(10日)提示付款的,则丧失对出票人、承兑人以外的前手(背书人及其保证人)的追索权;(2)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3日)发出追索通知的,仍可以行使追索权。 【解释2】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解释3】持票人对伪造人.被伪造人均无追索权。 【解释4】保证人清偿汇票债务后,可以对“被保证人及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解释5】回头背书:(1)持票人为出票人的,对其前手无追索权;(2)持票人为背书人的,对其后手无追索权。 第三单元票据权利和票据行为 考点01:票据权利的取得(★★★)(P371) 1.依出票行为,收款人取得票据权利。 2.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如税收、继承、赠与、法人的合并或者分立)取得票据的,不受背书连续的限制,由持票人依法举证,证明其票据权利。(2015年案例分析题) 3.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2018年案例分析题)

4.凡是善意的、已付对价的正当持票人可以向任何票据债务人请求付款,不受其前手权利瑕疵和前手相互间抗辩的影响。 5.凡是无对价或者无相当对价取得票据的,如果属于善意取得,仍然享有票据权利,但票据持有人必须承受其前手的权利瑕疵。如果前手的权利因违法或者有瑕疵而受影响或者丧失,该持票人的权利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或者丧失。 【例题·多选题】甲受乙胁迫开出一张以甲为付款人,以乙为收款人的汇票,之后乙通过背书将该汇票赠与丙,丙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与丁,以支付货款。丙、丁对乙胁迫甲取得票据一事毫不知情。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2008年) A.甲有权请求丁返还汇票 B.乙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C.丙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D.丁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答案】BC 【解析】(1)选项B:乙因胁迫而取得票据,不得享有票据权利;(2)选项C:丙无对价取得票据,尽管属于善意取得,但必须承受其前手的权利瑕疵;因其前手乙不享有票据权利,丙也不享有票据权利;(3)选项AD:丁属于善意、已付对价的正当持票人,享有100%的票据权利,甲无权请求丁返还票据。 考点02: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P376) 1.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要件 (1)转让人是形式上的票据权利人,从形式上享有处分权。转让人必须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或者被背书人,受让人才有理由相信其有处分权。 (2)转让人实质上没有处分权。 (3)受让人基于背书转让的方式取得票据,而且符合背书行为的形式和实质要件。 (4)受让人善意且无重大过失。 (5)受让人必须付出相当对价。 【解释】因税收、继承、赠与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在无权处分的情形下,其前手并不享有票据权利,因此,无偿取得票据的,即使受让人善意也不能取得票据权利。 2.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为权利而斗争》读书笔记

《为权利而斗争》读书笔记 2010,11,26 《为权利而斗争》是1872年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在维也纳法学会上发表的传世演讲,这是一篇思想深邃、激情四溢的演讲。一直想好好读读这本书,却总以没时间为由迟迟未读。这学期老师让我们读一本书,然后写一篇读书笔记,我不加考虑就想到了要读《为权利而斗争》这本书,于是我去图书馆借来了《为权利而斗争》这本书,开始细细的品味。以前我从不知道权利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斗争的,我只是片面的认为权利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一种权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维护或者放弃。然而,读完这本书我被书中那伟大的思想震撼了,我意识到了为权利而争的重要性,我开始对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权利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耶林先生主要从“法的起源”、“斗争是法的生命”、“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为国民生活权利而斗争的重要性”、“现代罗马法与为权利而斗争”这六个方面来论证为权利而斗争的。这里我也将根据作者的思路从这六个方面来记录我在本书中所读到的作者的观点。 一、法的起源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首先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法的目标是和平,而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法无斗争将无济于事。”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耶林先生认为“法起源于斗争”。他认为无论是对于客观意义的法(国家适用的法原则的总体、生活的法秩序),还是对于主观意义的法(对抽象规则加以具体化而形成的个人的具体权利),法都将遇到必须克服的抵抗,法是在斗争中曲折前进的。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法的历史上所应记载的很多伟大成果的例子,诸如奴隶农奴制的废止、土地所有、营业、信仰的自由等等,莫不经过跨世纪的斗争,始吿胜利。作者还通过论证法的制定和修缮也需要经过的斗争来说明这一观点,他指出法的制定和修缮必须以损害一部分阶级和人的利益为前提。法要想的到新生就必须和这些利益受损的人作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现存的法必须给新生的法让出位置,“现存的一切都是值得毁灭的”。 作者反对法的自发形成,他对萨维尼-普夫达的观点“法的形成同语言的形成一样,是在无意识之中,自发自然形成的,既无任何角逐,亦无任何斗争,就连任何努力也不需要。”进行了反驳,他论证到,如果萨维尼的观点是正确的,法只靠法的信念力量就能够繁荣,或许就无需拳头和剑了。然而,虔诚的原始时代恰恰相反,带着诸如野蛮、残酷、非人道的特征,这一事实是对“斗争才是法的实践”这一观点的最好说明。又如正义女神一手持有衡量权利的天平,另一只手握有为主张权利而准备的宝剑。无天平的宝剑是赤裸裸的暴力,无宝剑的天平则意味着法的软弱可欺。天平与宝剑相互依存,正义女神挥舞宝剑的力量与操作天平的技巧得以均衡之处,恰恰是健全的法律状态之所在。由此可知,法是经过斗争而来的,它的诞生和人的降生一样,一般都要伴随剧烈的疼痛,因此,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为权利而斗争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二、斗争是法的生命 在本章中,作者认为由于权利人主张的利益常常与否定其利益主张的他人的利益相对抗,一切权利都有被侵害的可能性,因此为权利而斗争将存在于私法、公法、国际法等法的各个领域当中。在现实社会中,为权利而斗争不能仅靠国家制定法来加以保障,更多的是需要权利人自己的主张,

论票据的善意取得制度

论票据的善意取得制度 【摘要】票据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据法上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制度。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源于动产的善意取得,但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因其特性又异于一般善意取得制度。因为票据善意取得制度关系到平衡原持票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问题,因此对其构成要件应当严格规定。 【关键词】善意;善意取得;票据善意取得;无权处分 一、票据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渊源 票据是设权证券,票据权利原本属于债权,指票据持票人依法在确定时间内向票据债务人或票据关系人请求支付一定数额货币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追索权。目前各国票据法关于票据转让方式的规定通常有两种:单纯交付转让和背书转让。票据的善意取得是指,持票人从无处分权人手中以相应对价背书转让取得票据,且并无恶意或重大过失,即可就该票据主张票据权利,不因直接前手是无权处分人而丧失票据权利。 取得票据权利的方式主要包括:依票据转让取得、依出票行为取得、依票据行为以外的法律事实或行为取得(主要指因继承、税收、公司合并、破产等原因取得)。三种方式中,除票据转让的方式外,权利人要享有票据权利,只需具备取得票据权利的一般要求。但在依转让方式取得票据时,却存在持票人所持的票据是是从无权转让人处受让取得的情况。我们知道原持票人本是合法票据权利人,即便因遗失等原因丧失了票据,也应当享有票据权利,此时却因自己意志之外的原因无法享有,从而导致原票据权利人与最终持票人之间的票据权利归属发生了冲突。票据流通中,受让人往往无从了解转让人的背书行为是否为有权处分,如果因此而否定该转让行为,否认受让人的票据权利,将大大增加受让人使用票据的交易风险,并将最终使得票据丧失其根本的流通功能。因此,为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各国票据法与有关票据的国际公约在解决票据因无权处分导致的权利纠纷时,一般选择承认善意持票人(受让人)的票据权利,否定原权利人的票据权利,这就是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制度。[1] 票据善意取得是民法上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票据法上的运用,理论界公认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是日耳曼法,罗马法建立的原则是“任何人不得让与他人大于自己所有的权利”,强调的是对绝对所有权的保护,因此并未建立民法善意取得制度。日耳曼法则基于以手护手(Hand muss Hand Wahren)的原则,认为:“任意授予他人以占有者,除得向相对人请求返还外,对于第三人不得追回,唯得对相对人请求损害赔偿。”[2]“以手护手”原则实际上是对古罗马法中绝对物权追及效力的限制,往往侧重于保护受让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交易安全,经过社会本位的变迁,逐渐发展成现代民法的善意取得制度。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即演变自动产善意取得,但票据权利是一种债权,而债权是请求权具有相对性,没有相应的权利外观,往往难以判断其归属,所以债权一般不适用善意取得。传统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基础是“占有”这一外观的物权形态。票据善意取得的产生是基于善意相对人对处分人有处分权的外观具有信赖上的利益,基于该信赖利益而为转让行为,故法律为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而确认该外观存在并赋予如同处分权存在的法律效果。二、构成要件 目前我国票据法并没有关于票据善意取得制度所需要件的相关规定,理论界尚有争论,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观点:

57《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将汇票金额的一部分转让的背书或者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的背书无效。 A.二人以上 B.二人 C.三人 D.三人以上 2.《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付款人对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 A.三日 B.一日 C.二日 D.七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保证不得附有条件;附有条件的,( )对汇票的保证责任。 A.享有 B .不享有 C. 影响 D.不影响 4.《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被保证的汇票,保证人应当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汇票到期后得不到付款的,持票人()向保证人请求付款,保证人应当足额付款。 A.有权 B.无权 C. 根据判决书 D.根据裁决书 5.《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见票即付的汇票,自出票日起()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A.三日 B.七日 C.十日 D.一个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到期日起()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 A.三日 B.七日 C.十日 D.一个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对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付款人在到期日前付款的,由()自行承担所产生的责任。 A.承兑人 B.签发人 C.收款人 D.付款人 8.《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 10日 B.一个月 C. 二个月 D.三个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支票的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十日内提示付款;异地使用的支票,其提示付款的期限由( )另行规定。 A. 当地人民银行 B.国务院办公厅 C.中国人民银行 D.当地银监部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超过提示付款期限付款人不予付款的支票,()应当对()承担票据责任。 A.付款人出票人 B.出票人付款人 C.出票人持票人 D.持票人付款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 A.公章签章 B.公章签名 C.盖章签章 D.盖章签字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 )。 A.法律上的效力 B.票据上的效力 C.汇票上的效力 D.本票上的效力 E.支票上的效力 F.任何效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所称票据,是指(): A.汇票 B.本票 C.支票 D.业务委托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所称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 A.付款请求权 B.付款权 C.付款追索权 D.追索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汇票必须记载事项包括()。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操作流程【票据结算】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操作流程【票据结算】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涉及到银行的相关业务操作,它有着一整套完整的 贴现流程。 一、贴现业务受理 1、持票人向开户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银行市场营销岗位客户经理根据持票人提出的业务类型结合自身的贴现业务政策决定是否接受持票人的 业务申请。 2、银行客户经理依据持票人的业务类型、期限、票面情况结合本行制定的相关业务利率向客户作出业务报价。 3、持票人接受业务报价后,银行正式受理业务,通知持票人准备各项办理业务所需的资料。其中包括: ·申请人营业执照副本或正本复印件、企业代码证复印件(首次办理 业务时提供); ·经办人授权申办委托书(加盖贴现企业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私章) ·经办人身份证、工作证(无工作证提供介绍信)原件及经办人、法 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贷款卡原件及复印件; ·加盖贴现企业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私章的预留印鉴卡; 更多内容请访问: 轻松记账,自己管账理账;免费使用: ·填写完整、加盖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私章的贴现申请书;

·加盖与预留印鉴一致的财务专用章的贴现凭证; ·银行承兑汇票票据正反面复印件; ·票据最后一手背书的票据复印件,填写《银行承兑汇票查询申请书》,由客户经理持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和填写完整的《银行承兑汇票查询申 请书》交清算岗位办理查询。 4、清算岗位根据承兑行确定的查询方式,属本行的在系统内网上查询,属他行的填写银行承兑汇票一式三联查询书,通过交换向承兑行查询票据的真 实性。如承兑行为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中 信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的,市场营 销岗位客户经理则需另行填写特殊业务划拨申请书,向承兑行所属系统在本地 的分支机构支付每笔30元的查询费用委托查询。 5、收到结算部门提供的承兑人查复书后,市场营销岗位换人进行电话复查,核对汇票的票面要素,复查无误后通知贴现企业,持贴现所需的资料和 已背书完整的承兑汇票前来办理业务。 6、首次办理业务的贴现企业,需持开户资料(申请人营业执照副本或正本复印件、企业代码证复印件)至银行会计部门办理开户(临时账户)手续。 7、客户经理进行票面初审,检查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是否完整;审核完毕后客户经理填写票据收执,陪同客户将银行承兑汇票移交给票据审核岗位; 票据审核岗位在核对票据原件和票据收执后,在票据收执上加盖收讫章,交由 客户保管。 8、客户经理对客户提供的票据交易文件进行初审,客户经理填妥《商业汇票贴现申请审批书》并签字,负责电话查复的客户经理在电话查复一栏中 签字。营销主管进行复审并在审批书中签字确认。如有特殊情况,则需客户经 理在特殊事项说明一栏中注明,并由营销主管签字确认。营销主管复审完毕后,客户经理交各项跟单资料至风险审核岗位,并办理交接手续。 二、资金申报 客户经理测算业务资金需求,提前向资金营运部门申报预约资金。 三、票据审查 票据审核岗位对贴现票据进行票面审查。审查完毕后,及时通知客户 经理票据瑕疵情况和退票情况,由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进行沟通,商量对瑕疵 票据是否出具说明。票据审查岗位在审批书中签字。

票据权利的取得、善意取得

第三单元票据权利和票据行为 【考点1】票据权利的取得(★★★)(P387) 1.依出票行为,收款人取得票据权利。 2.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如税收、继承、赠与、法人的合并或者分立)取得票据的,不受背书连续的限制,由持票人依法举证,证明其票据权利。(2015年案例分析题) 3.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2018年案例分析题) 4.凡是善意的、已付对价的正当持票人可以向任何票据债务人请求付款,不受其前手权利瑕疵和前手相互间抗辩的影响。 5.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 【例题·多选题】甲受乙胁迫开出一张以甲为付款人,以乙为收款人的汇票,之后乙通过背书将该汇票赠与丙,丙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与丁,以支付货款。丙、丁对乙胁迫甲取得票据一事毫不知情。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2008年) A.甲有权请求丁返还汇票 B.乙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C.丙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D.丁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答案】BC 【解析】(1)选项B:乙因胁迫而取得票据,不得享有票据权利;(2)选项C:丙基于赠与无偿取得票据,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因其前手乙不享有票据权利,丙也不享有票据权利;(3)选项AD:丁属于善意、已付对价的正当持票人,享有100%的票据权利,甲无权请求丁返还票据。 【考点2】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2013年案例分析题、2017年案例分析题、 2018年案例分析题)(P393) 1.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要件 (1)转让人是形式上的票据权利人,从形式上享有处分权。转让人必须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或者被背书人,受让人才有理由相信其有处分权。 (2)转让人实质上没有处分权。 (3)受让人基于背书转让的方式取得票据,而且符合背书行为的形式和实质要件。 (4)受让人善意且无重大过失。 (5)受让人必须付出相当对价。 2.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1)受让人取得票据权利; (2)原权利人丧失票据权利。

对我国《票据法》中票据抗辩的解读

东方企业文化·远见 2011年5月 117 对我国《票据法》中“票据抗辩”的解读 杜菲菲 马鹏飞 (兰州大学法学院,兰州,730000) 摘 要:票据抗辩是为票据债务人提供一种权利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也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尚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以使票据抗辩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票据 票据抗辩 票据抗辩限制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5—0117—01 一、票据抗辩的基本概念 票据抗辩与票据权利相对应,在票据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理论上,不同的学者对票据抗辩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票据抗辩是指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人提出一定的合法事由对于票据债权人的请求予以拒绝的行 为;[1]有的学者认为,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依据票据法的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2]有的学者认为,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对于票据持有人提出的付款请求以 某种合法的事由予以拒绝的行为;[3] 有的学者认为,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对于票据债权人提出的请求提出某种合法 事由予以拒绝的行为。[4] 尽管不同学者之间的界定存在些许细微的区别,但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可以给票据抗辩作出如下界定:票据抗辩是指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人针对票据持有人提出的付款请求以某种合法事由予以拒绝的行为。 二、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抗辩”的规定及其分析 我国《票据法》第1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抗辩指票据债务人根据本法的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对这一条文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 首先,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拒绝履行债务的行为。票据法意义上的对抗是票据债务人对抗票据债权人的履行请求并说明理由。单从票据关系而言,票据权利人向票据债务人行使请求承兑或请求付款权利时,票据债务人因负有票据债务,所以,一般情况下票据债务人应当不折不扣地履行债务。但有时当票据本身不具备合法形式,或发现持票人不法取得票据时,仍要债务人履行票据上记载的债务,就会损害正当权利人的利益,也使票据债务人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为了维护票据流通的安全,票据法赋予票据债务人抗辩权,规定抗辩事由,允许票据债务人遇有法定抗辩事由时,可以据此对抗持票人,不履行票据上记载的债务。 其次,票据抗辩的目的和效力是不履行票据债务。票据法规定抗辩制度的目的是由票据债务人依法定事由对抗持票人的请求,拒不履行票据债务以保护正当权利人。票据债务人行使抗辩权时, 只能以此为目的。票据法规定的票据抗辩的效力是票据债务人不履行票据债务, 以阻止不法票据持票人和不法取得票据者取得票据利益。票据债务人是依法抗辩的,在法律上当然地发生这一效力。 第三,票据抗辩须以法律事由的存在为要件。因为票据抗辩有拒绝履行票据债务的效力,所以如果票据债务人任意或滥用抗辩,必然会影响票据的安全性、简便性和信用性,最终阻碍票据在流通领域内的流通。为避免这种后果的发生,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的抗辩必须有“抗辩事由”,对于滥用抗辩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票据法》第62条规定,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不出具拒绝证明或退票理由书的,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 三、票据抗辩限制制度在立法上的瑕疵与修正 我国《票据法》第13条第1款虽然规定了票据抗辩限制的两种情形,但是该法第10条第1款又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从此规定可以看出:票据的流通依赖于真实的交易关系,依赖于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换言之,票据的流通要依赖于基础法律关系。这一规定实质上阻碍票据抗辩效力的发挥,导致票据债务人既可以自己与出票人存在不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来拒绝承兑、拒绝付款;也可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不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债权债务关系对抗持票人现象的出现。因为票据债务人完全可以依《票据法》第10条的规定,主张自己与发票人或与持票人的前手不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来对抗持票人。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诉讼原理,票据债务人通过毫无时间限制的调查取证,证明基础法律关系不存在,甚至可以通过消极的不作为来拖延履行义务,从而实际上达到拒绝承兑、拒付票据金额的目的。简言之,票据的债务人完全以《票据法》第10条为借口,采取拖的战术以达到拒绝履行票据义务的目的。更进一步说,这条规定实际上是对票据无因性的否定,直接导致了对人的抗辩切断理论的破坏,也就限制了票据流通,使得我国《票据法》第13条第1款关于票据抗辩限制的规定形同虚设。[5] 此外,我国《票据法》第21 条第1 款规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从中亦可以看出:汇票的流通要依赖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存在真实的法律关系。如依此规定,则付款人拒绝承兑、拒绝付款须证明与自己与出票人无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因为法律没有相应的举证时间的约束,票据持有人的权利的实现就会长期处于未定状态,这显然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实际上,无论出票人与付款人是否存在这种法律关系,并不影响持票人权利的实现。当票据被拒绝承兑、拒绝付款时,持票人完全可以立即做成拒绝证书而向包括出票人在内的所有前手行使追索权,从而实现票据权利。因此,我国《票据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显属多余,甚至对票据的流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建议将其修改为“汇票的出票人必须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 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保树.中国商事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446. [3] 郭明瑞.票据法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82. [4] 赵威.票据权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4. [5] 谢怀栻.评新公布的我国票据法[J].法学研究,1995(6).

票据管理制度

票据管理制度(二) 企业管理制度-财务会计 票据管理制度 一、发票管理 (一)申领 1.由申请人在《零星开票通知单》中详细填写部门名称、申请日期、合同号(右上角填写)、企业全称、广告刊登媒体或网刊全称、业务发生具体日期、开票金额、业务性质(广告或信息)、申请人姓名等,交部门经理审批、会计审核后开具。 2.若零星开票通知单中企业名称与合同中的企业名称不相符,业务员需持有双方企业盖章认可的证明(特殊情况可由部门经理签字认可),财务方可开具发票。 3.杜绝开无企业名称发票。 4.杜绝开企业名称不全发票:任何人无权把企业名称缩减至2-3个字。 5.若业务实际发生与合同不符,业务员需持有企业的附加合同或加盖公章的证明方可开票。 6.丢失发票一切后果由业务人员自负,在对方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标明发票号及金额并加盖公章)后,我公司可提供加盖公司发票专用章的发票存根联复印件,业务人员因丢失发票或其他原因需要借出发票时,需有书面申请并由各部门经理人员签字,财务人员对于借出发票应进行登记,并及时取回。 7.发票复印件盖章需由部门经理人员、公司总裁批准,财务人员应进行登记并由当事人签字。 8.开发票时遇到的其他特殊情况,财务人员均应取得公司领导的批准后,才能开具发票。(二)具体规定 1.已提供劳务并签订合同的,业务员凭运营中心盖章认可的合同及零星开票通知单或有企业盖章认可的广告认定单,以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开具发票。 2.未提供劳务已签订合同但又未收款的,业务员根据部门经理认可的业务内容,填写零星开票通知单,由部门经理或以上级管理人员签字,方可开具发票。若此项合同终止又收不回原发票视同未回款处理。 3.未提供劳务,已签订合同且已收款的,业务员可凭零星开票通知单或广告(信息)认定单开具发票。

中国票据立法体例探索

中国票据立法体例探索 票据法是一项具有高度技术性的法律。如何立足国情,借鉴各国数百年来的票据立法经验,对各种票据的各项具体制度、规则予以选择和确立,是我国票据立法研究中的重大问题。而票据立法首先面临并应确定的,是票据法的立法体例。 一、票据立法体例的比较 所谓票据立法体例,主要是指三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票据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二是票据法与支票法的关系,三是票据法的篇章结构、章节设置以及相关的立法技术问题。世界上各种票据法立法体例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以上三个方面。 (一)票据法与民商法的关系。各国票据法与民商法的关系方面有许多差异。主要体例有:法国的票据法包括于商法典中(但支票法为单行法规),为采票商合一主义体例;瑞士的票据和支票规则均包括于民法典中,为采票民合一主义体例;德国、日本的票据法和支票法均为单行法律,为采票商分离主义体例;我国台湾票据法为单行法律,为采票民分离主义的体例;英美法系无所谓票民或票商法律的关系,但英国汇票法是单行法律,美国则将票据规定于统一商法典中,所以,英美票据法的立法体例也有所不同。 (二)票据法与支票法的关系。主要区分为二大类型:票支分离主义和票支包括主义。1.票支分离主义。日内瓦统一法系的票据概念,一般仅指汇票和本票,不包括支票,因此,其票据立法采票支分离主义,票据法和支票法各为独立的单行法律,例如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和

统一支票法。德国和日本的立法体例与日内瓦统一法相一致。法国和瑞士虽然采票支分离主义,但法国将票据列为商法中的独立章节,支票法为单行法律;瑞士将票据和支票分别列为民法中的独立章节。2.票支包括主义。英美两国和我国台湾的票据立法,将汇票、本票和支票均纳于一部法律中,为采票支包括主义的立法体例,与日内瓦统一法系形成鲜明对照。但英美二国将票据称之为流通证券或商业证券,而不称之为票据,并将支票视为汇票的一种;我国台湾的票据法则采用了票据总概念,将支票视为独立于汇票的票据种类。因此,虽然均为票支包括主义的立法体例,但在票据及支票的概念上,我国台湾的票据法与英美票据法存在着明显差异。 (三)篇章结构和章节设置的差异。由于票据规则的内容集合方式和内在逻辑的不同,加之票支分离还是票支包括的差异,各国票据法在篇章结构和章节设置及其相关的立法技术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有四种类型:1.日内瓦统一法类型。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是在票据种类区分的基础上设篇章,票据各项规则的内容集合方法主要是以票据流通过程的顺序为内在逻辑结构。汇票篇的主要章节设置为:发票,背书转让,承兑,付款,追索权等;本票篇的内容设置很少.以规则准用技术避免汇票和本票相同规则的重复规定;支票法的章节设置与汇票本票法中的汇票篇的章节设置大致相同。2.英国汇票法类型。英国汇票法的篇章结构。在票据类区分的基础上设汇票、义票、众票等章,与日内瓦统一法相类似,也同样运用了规则准用术,以避免三种票据相同规则的重复规定。但是,在内容集合方式及内在逻辑上,英

上海票据交易所贴现通业务操作规程(试行)

上海票据交易所贴现通业务操作规程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贴现通业务管理,保障业务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票据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制度,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贴现通业务,是指票据经纪机构受贴现申请人委托,在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以下称“交易系统”)进行贴现信息登记、询价发布、交易撮合后,由贴现申请人与贴现机构办理完成票据贴现的服务机制安排。 第三条本规程所称票据是指电子商业汇票,贴现是指买断式贴现。 第四条本规程所称票据经纪机构,是指向贴现申请人和贴现机构提供票据贴现信息咨询和撮合服务的商业银行。 第五条票据经纪机构应当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称“票交所”)交易系统提供票据经纪服务。 第六条参与主体办理贴现通业务,应当遵循公平自愿、诚实信用、风险自担的原则,明确约定并严格履行各自的权

利和义务,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和票交所业务规则。 第二章参与主体 第七条贴现通业务的参与主体包括贴现申请人、票据经纪机构和贴现机构。 第八条贴现申请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中国境内合法注册经营,并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二)票据的合法权利人; (三)票据经纪机构、贴现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票据经纪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加入交易系统; (二)拥有履行票据经纪业务职责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以及专业人员等; (三)金融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贴现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加入交易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二)具备票据贴现业务办理资质。 第十一条票交所为票据经纪机构在交易系统开通经纪业务权限,为贴现机构在交易系统开通贴现询价权限。

浅谈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与物的善意取得的区别

浅谈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与物的善意取得的区 别 来源:网络作者: 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源于日尔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演进至今,是指动产的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的动产,但将该动产转让给第三人或设定他物权时,善意的受让人自取得物的占有之时,即取得所有权或他物权。而票据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则是指票据受让人善意且无重大过失,从无权利人手中受让票据,从而原始取得票据权利。他们都要求受让人的善意,二者的实质都是以牺牲真实权利人为代价求得交易的动态的安全,保护善意相对人的权利。作为民法特别法的票据法,其善意取得制度的根本精神与基本法上规定的善意取得并无二致。但是票据法作为特别法,其规定的票据权利本身的特点,使得它的善意取得与物的善意取得存在诸多差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从法律的规定上看,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通过否定恶意取得票据的持票人取得票据权利从而肯定了持票人如为善意,则取得票据权利的方式确立的(《票据法》第12条1款),票据的善意取得制度是从反面推论出来的。物的善意取得与之不同,例如《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规定:“共 同共有人对共同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同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从这一规定上可以看出,法律对于物的善意取得采取的是正面规定的方式。这只是二者形式上的区别,并非实质差异,但是它所反映的是法律在保护善意的票据受让人与善意的物的受让人上思路的不同,体现了立法技术的差异。 第二,从构成要件上看,物的善意取得要求善意取得的物必须是占有委托物,亦即基于租赁、保管等契约关系,由承租人、保管人等实际占有的,属于出租人、委托人所有的物。无权处分人取得物的占有是基于真实权利人的意思。而占有脱离物,即非基于真实权利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之物,原则上不发生善意取得,盗赃、遗失物在我国也不适用善意取得。196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没收和处理赃款赃物若干暂行规定》第6项,在办案中已经查明被犯罪分子卖掉的赃物,应当酌情追缴。 对买主确实知道是赃物而购买的,应将赃物无偿追回,予以没收或退还原主;对买主确 实不知道是赃物,而又找到了失主的,应该由罪犯按卖价将原物赎回,退还原主或者按价赔偿损失;如果罪犯确实无力回赎或赔偿损失,可以根据买主与失主双方具体情况进行调解, 妥善处理。可见,在物的善意取得场合,对于善意取得的标的物是有着严格的类别规定的。物被无权处分人占有的来源将成为阻却物的善意取得成立的条件。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则不同,对于票据,无论无权处分人取得票据是否基于真实权利人的意思,是占有脱离物还是占有委托物都不妨碍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成立。在票据善意取得场合,无权处分人取得票据是盗窃而来,还是拾得遗失物,或是受委托保管,都在所不问,没有区分占有委托物与占有脱离物,没有区分盗赃物善意取得的地点及盗赃物的种类,没有规定所有人的回复权利和回复期限,这充分体现了票据高度的无因性和流通性。//分页//

《为权利而斗争》心得体会

《为权利而斗争》心得体会“为权利而斗争”,鲁道夫·冯·耶林于1872年7月17日在维也纳的一次演讲。初看这个题目,我就在思考:什么是权利?什么是斗争?这二者之间具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为权利而斗争?为了什么权利而斗争?怎么斗争?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阅读《为权利而斗争》这本经典著作。 文中,耶林并没有具体阐述权利和斗争的概念,而是把“贯彻斗争与法权为一体的思想,指明斗争对于法权的意义”作为主题进行论述。耶林以其精深的法理、紧密的论证逻辑,编写了《为权利而斗争》,该书短小而精悍,言简而意赅。 第一部分,法的起源。在萨维尼-普赫塔关于法的产生的理论居统治地位的时期,耶林突破思维的框架,敢于思考,善于反思,对该理论加以否定。萨维尼认为,“一条新的法律规则(Rechtssatz),如同某个语言规则,也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但耶林却不是这样。Recht,具有两重意义——客观意义的法和主体意义的权利,斗争伴随着历史上的抽象法的产生、形成和进步,斗争是为了实现具体的权利。 “法非不费吹灰之力便降临于民众,他们必须为之角逐和争夺、斗争和流血,正是这种情况把他们和他们的法紧紧联系起来。” “法所要求的斗争,不是不幸,而是恩典。” 法权即斗争,斗争与法权的本性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部分,为具体的权利而斗争,其目的指向权利人的主张。斗争不仅仅是为了物的价值,为了防止金钱损失,而且是张扬在物中的人格本身,主张个人的权利和名誉。权利受到侵害,权利人将面临选择,是主张权利,抵抗侵权者?还是逃避侵权者,置权利于不顾?无论其做出何种决断,都将面对牺牲。“权利牺牲和平,和平牺牲权利。”将选择问题提升一个高度,即根据事物与人的个别关系,哪种牺牲是更可忍受的。耶林在这个问题上,以两国因一平方公里之争,引申至私人之争,最终提出了“是非感”这一概念。 第三部分,抵抗不法是义务,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是权利人对集体的义务。 上部,为权利而斗争是一种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在此,是非感得到了全面的阐述。健全的是非感,是对个人自身的道德的维护,因此,为权利而斗争,实际上是人格的诗歌。痛苦是创造所有奇迹的源头。人的集体的病理学之于医生有何意义,是非感的病理学之于法律者和法哲学家便有何意义。事实上,权利的全部秘密隐藏于是非感的病理学之中。健全的是非感的两个标准:敏感性,即感觉权利受到侵害的痛苦的能力;行动力,即对侵权予以拒绝的勇气和决心。对是非感的敏感性,不关涉一切权利本身,而是视个人、阶层和民族的群体而减弱和增强,他们自己感觉到受侵害的权利对于道德生存条件的意义。是非感的本质是行动,行动力是纯品质的事情,一个个人或民族对侵权做出的行为,是其品质的最可靠的试金石。权利是个人的道德的生存条件,主张它是对个人道德的自我维护。

贴现流程及资料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流程 承兑汇票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申请人由于资金需要,而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照票面金额扣除提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但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参考。 一、银行受理贴现业务 首先,持票人向开户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银行市场营销岗位客户经理根据持票人提出的业务类型结合自身的贴现业务政策决定是否接受持票人的业务申请; 然后,银行客户经理依据持票人的业务类型、期限、票面情况结合本行制定的相关业务利率向客户作出业务报价,持票人接受业务报价后,银行正式受理业务,通知持票人准备各项办理业务所需的资料。 第三,银行清算岗位查询票据的真实性,核查无误后通知贴现企业,持贴现所需的资料和已背书完整的承兑汇票前来办理业务。 二、资金申报 银行客户经理测算业务资金需求,并提前向资金营运部门申报预约资金。 票据审核岗位对贴现票据进行票面审查。审查完毕后,及时通知客户经理票据瑕疵情况和退票情况,由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进行沟通,商量对瑕疵票据是否出具说明。票据审查岗位在审批书中签字。 三、票据交易文件审查 风险审核岗位对票据交易文件和资料进行审查,并对企业贷款卡进行查询。查询完毕后,及时通知客户经理票据跟单资料瑕疵情况和退票情况,由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进行沟通,商量对跟单资料瑕疵的处理方法。风险审核岗位在审批书中签字。

四、数据录入、贴现凭证制作 客户经理在票据业务系统中录入贴现业务数据,并打印制作贴现凭证。 五、复核利息,计算实际划款金额 票据审核岗位剔除因票面因素和跟单资料因素无法办理贴现业务的票据后,对剩余的票据根据交易文件审核后均合格的票据的贴现凭证、经有权人签字确认的申请审批表等进行利息复核,并计算本次业务的实际划款金额。票据审核岗位在审批书中签字。 六、签批 客户经理将已填写完整的申请审批表交授权签批人或最高签批人签批。 七、合同盖章 客户经理填写用印单,将已填写完整的贴现协议书同已签批的申请审批表交风险审核岗位盖章。 八、支付流程 客户经理将依据填写完整并经过最终签批的申请审批表和贴现协议书一并提交资金调拨岗位,资金调拨岗位根据交易合同上的户名、开户行、帐号及申请审批表上的实际划款金额填写资金调拨通知书。 票据审核岗位向客户收回已加盖转讫章的票据收执,清算岗位根据资金调拨通知书填制会计凭证,并向客户划付资金。 业务办理完毕后,客户经理将已加盖转讫章的贴现凭证第四联和一份已填写完整的交易合同交给客户。 九、信贷台帐登记 业务办理完毕后,由风险审核岗位负责信贷台帐的登记和到期收妥资金后销账的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