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猪肉的需求也在一直增加,相应的,猪的养殖也大大增加,近几年,生猪的疫病问题越来越迫切的放在了我们的面前。生猪疫病在近些年也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养殖户都在这个问题上面临着挑战,一些旧的疫病尚未根除,如猪瘟等常发疫病,新的一些疫病又出现撒播开来。我们必须要科学的正视这些疫病,积极预防,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疫病的发生及传播,并且要及时的控制疫情,尽量减小损失,养猪业才能够稳定的发展。我们就从生猪一些疫病防控出发进行研究,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生猪养殖生猪疫病传播预防

1、生猪疫病防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病原体变异导致新病毒的增多。近些年新式病毒频繁出现,这些新疫病的出现不仅仅是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有些常发的疫病病原体发生了变异,进而产生了新的病毒,常见的流感病毒等病毒就容易发生变异。因此,养殖户不能及时分辨病毒,再使用原来的疫苗进行治疗可能就变得效果不明显甚至是没有效果,最终造成了损失。

1.2病原体耐药性增加使得治疗增加。病原体耐药性的增强在近些年来存在现象较为严重,可以说已经普遍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有这几个原因:1)一些养殖户对病猪治疗时滥用大量的抗菌药物;2)生猪喂养的饲料中有抗菌药物类的添加剂,长时间的使用就会产生

猪高热病防治及图片

从2006年夏秋之季开始,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严重的猪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大多数人把它称为“高热病”,也有的称之为呼吸道综合征,本次疫情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高热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畜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养殖朋友的高度关注。以前对于引起此病的病原有很多说法:如先前的“流感说”、后来的“蓝耳病说”、“变种蓝耳病说”以及“不知名的新病说”等。2006年9月,文利新等综合分析湖南、河南、山东等地疫情,提出“高热病”疫情最重要的元凶就是“蓝耳病”(详见2006年第12期《河南畜牧兽医》),通过采取积极保健防控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3月28日,农业部正式公布本次疫病的病原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针对2007年生猪生产工作,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并颁布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详见“中国保健养猪网”https://www.doczj.com/doc/826090235.html,) 为进一步让广大养猪户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及时做好有关的保健防控工作,特撰写了本文,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蓝耳病”的概述 1987年在美国首先报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1989-1990年在亚洲开始流行。多年来,蓝耳病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的主要病原之一,一直受到集约化猪场和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关注,但对于一般养殖户和散养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受2006年来我国发生的疫情的影响,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征﹑诊断方法及保健防控措施,为猪场有效控制此病提供参考意见。 一﹑蓝耳病的传播途径 关于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一直以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1.专家们对于蓝耳病随空气传播这一传播途径还存在不同意见,有待进一步研究;2.认为吸血昆虫(主要是蚊子)传播此病的可能性小;3.运输工具也是其传播途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4.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猪与猪之间的相互传播,包括母仔垂直传播和同一批猪群之间的平行传播。在同一猪群中,蓝耳病毒存在持续感染情况,病毒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造成感染及未感染猪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引进带病毒血症的后备种猪与原猪群的平行和垂直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不同的猪群还可通过感染公猪精液传播。 通过认识此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广大养殖朋友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此病的流行与扩散。 二﹑蓝耳病的发病特征与诊断 对于确定猪群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找到病原,其次,必须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第三,必须有相应的病理变化。对蓝耳病的诊断,也应建立在其发病特征的基础之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 (一)、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 管理规范、饲养正常的猪场,种猪的繁殖率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等各项指标应该是处于基本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 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 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 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 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 。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 在美国东南部也 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IebUrg 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 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 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 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培训讲学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源头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方式,培育建立重点动物疫病病原阴性健康种猪群,促进我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猪场生物安全总体保障措施 (一)猪场选址科学,周边环境良好; (二)依猪场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建立有完善有效的围墙、围栏; (四)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五)有行之有效的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 (六)有完善的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七)建立有种猪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猪隔离栏舍; (八)有完善的防疫消毒、紧急状态的隔离制度和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方案; (九)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十)良好的猪舍内部环境和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 二、种猪场完成净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种猪场都要成立净化工作小组

和技术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首席专家技术把关,层层抓落实,将净化措施落到实处,使净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省、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管以及净化完成后的评审和验收。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采样、检测、监测及技术培训等。种猪场必须按要求做好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包括净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协助采样、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原学阳性猪、加强管理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对猪场净化工作中的检测费用由县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分担,达到净化标准后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审核,合格者进行年度公布。对实施净化的种猪场,省里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根据净化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制定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种猪场的认可管理办法,实行每一种疫病单独进行的方式,依法对已达到净化的种猪场进行检测、评估审核和公布。达到净化标准的,由省畜牧兽医局颁发相关动物疫病净化合格证,并对外公布,帮助种猪场提高知名度和声誉,提高养殖效益。 (五)持续监测,加强监管。种猪场经净化获得合格证后,要制

2021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施工作方案

2021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施工作方 案 一、时间安排 “三大行动”从即日起至2021年4月30日结束。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积极统筹落实推进“三大行动”,并立即开展养殖、运输、屠宰、交易市场等各领域大消毒工作,集中大消毒工作至少开展2次以上;全镇各村(居)在2月11日前完成集中大消毒一次。 二、工作要求 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认真履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全覆盖和分类指导工作,将“三大行动”抓实抓细抓到位,严防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一)立即开展养殖、运输、屠宰、交易市场、其他环节等生产领域大消毒。 一是对养殖环节进行全面消毒,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根据生猪养殖规模、饲养模式等,做好分类指导,确保消毒措施落实到位。要立即督促生猪规模养殖场(户)落实各项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合理制定实施消毒方案,做好物料,进出车辆、交叉通道、无害化处理等重点环节消毒工作;鼓励企业在场区外建立多级洗消中心,做好清洗效果监测。发挥好大型规模养殖企业的防疫技术优势,督促大型养殖企业将其通过“代养、寄养、托养”等方式发展的适度规模场(户)纳入企业管理服务范畴,加大消毒物资供应

和技术指导。对农村散养农户和中小规模养殖专业户,各村(居)要认真落实防疫属地责任,要采取分区包片制度,实施人盯场、户策略,落实好关键时间节点关键环节的消毒等防控措施,镇畜牧站要配合做好技术指导,确保日常消毒全覆盖。对出现生猪异常死亡的养殖场(户)、死亡生猪掩埋点等,要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中关于疫点消毒的有关要求,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猪舍、场地、交通工具、物品、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消,记录在案,发现异常立即报告。二是严格开展生猪运输车辆消毒。加强对生猪运输车辆的管理,严格落实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要求,严防运输车辆泄漏、抛洒,鼓励使用封闭式车辆运输生猪,建立完善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记录,及时清理排泄物和污染物,生猪装前卸后车辆要做好清洗消毒。三是切实加强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环节消毒。要加大生猪屠宰企业和无害化处理企业监管力度,压实防疫责任,督促切实做好生猪进厂、车辆进厂、人员进厂和无害化处理环节消毒工作。屠宰企业要配齐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对隔离圈、待宰间每批猪周转后进行清理消毒,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对屠宰车间每天清洗消毒一次,场区和办公场所每周不少于一次彻底消毒,对生猪运输车辆和产品运输车辆分设消毒车间。无害化处理企业要落实消毒制度,对车辆、转运用具、处置设备、污染场地等每日进行清洗消毒,定期送样监测,评估消毒效果。 (二)开展全覆盖开展大培训。 遵循“结合实际、针对实用、具体实效”的原则,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施教、逐级培训”的模式,广泛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

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所谓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就是指各种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易感动物抗病能力的 一种技术。 一、落实综合防控措施 1、推行全进全出制度 饲养场一定区域最小的区域至少是一幢饲养舍内饲养的一批动物应同时进入在调入饲养下一批动物前该区域内原饲养的所有动物应全部调出并通过清栏清场彻底消毒2-3次和停用2-4周。目的就是为了阻断原饲养动物可能带有的病原或直接或通过污染的场 地传染给新调入饲养的动物。 2、提倡生猪自繁自养 一个规模猪场由自己饲养公、母猪繁殖仔猪并将仔猪培育成商品猪。除了必要时更新公、母猪外所有饲养出售的商品猪全部由自养的公、母猪繁殖提供。这种饲养方式可以阻断因频繁引入幼猪而传入外来疫病的途径同时也能因母猪、幼猪自养而降低生产成本。 1正确选择引进动物的产地。无论是引进种猪还是引进饲养的商品猪都应到无传染病流行的清净地区采购防止引进动物时将疫病带入场内。引进用来饲养的商品猪最好来源于同一生产单位。

2引进生猪应健康。确定引进的生猪确实健康无病后在装

运前对运载的车辆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使用的消毒药对猪无害。 3做好引进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栏舍的准备工作引进种猪时需要预备好单独的引种隔离舍引进商品猪时则需要腾空一个与引进数量相应的、与本场饲养生猪相对隔离的饲养栏舍区。饲养 栏舍应作全面彻底的消毒。 4引进的猪要隔离观察。猪引来后应在隔离的饲养舍内饲养 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切不可引进后就同本场的猪一起混养。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的种猪才可进入饲养生产区但是引进的整批商品猪进入饲养生产区后还是应独立饲养。 5本场发生传染病期间不得引进动物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 饲料成分应满足生猪各阶段的营养需要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冬季要保温注意通风换气确保10℃以上。夏季要降温减 少饲养密度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改善空气质量。猪舍内 每周至少带猪消毒 1 2次周边环境至少每月消毒1次当周边有疫病流行时带猪消毒每周应增至 4 6次周围环境一般每2周消毒1次。用于带猪消毒必须是无刺激性、无腐蚀性、无毒的消毒药 否则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5、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养猪场要实行封闭式生产管理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禁止闲杂

猪高热病是什么症状,如何预防猪高热病

高热病是突然起病的,且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严重的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到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猪高热病其实没那么可怕,做好这几点就可以 猪高热病的治疗要点 一.切勿心慌,病急乱投医。如果发现有个别猪发病,要迅速隔离然后用常规的抗菌素要探探路,如果三针能打好的说明不是很严重。同时要给其他未发病的猪群的猪舍进行消毒。用广谱抗菌药物加中草药物拌料饮水(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土霉素,鱼腥草,板蓝根等)。目的是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能力。 推荐;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让猪自身免疫力和抗 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特点: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二.沉着稳定,找准病因。1.对于已经高热的病猪,要边治疗边摸清病因,找出导致免疫机能下降的原因,方可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治疗方案。2.对于刚发烧还吃食的猪老养殖户支招:可以使用中药退热颗粒,再给猪饮水再加点葡萄糖,连饮一个星期,基本就好了。

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探索源头控制疫情的有效途径,2011年,我局组织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全省规模化种猪场开展了流行病调查和重点疫病病原监测,在此基础上再次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制定了本方案。望各地组织辖区内种猪场,对照本方案并结合各场实际,积极开展猪场疫病综合防控与净化工作。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防控处 2012年8月14日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源头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方式,培育建立重点动物疫病病原阴性健康种猪群,促进我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猪场生物安全总体保障措施 (一)猪场选址科学,周边环境良好; (二)依猪场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建立有完善有效的围墙、围栏; (四)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五)有行之有效的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 (六)有完善的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七)建立有种猪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猪隔离栏舍; (八)有完善的防疫消毒、紧急状态的隔离制度和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方案; (九)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十)良好的猪舍内部环境和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 二、种猪场完成净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种猪场都要成立净化工作小组和技术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首席专家技术把关,层层抓落实,将净化措施落到实处,使净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省、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管以及净化完成后的评审和验收。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采样、检测、监测及技术培训等。种猪场必须按要求做好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包括净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协助采样、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原学阳性猪、加强管理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对猪场净化工作中的检测费用由县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分担,达到净化标准后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审核,合格者进行年度公布。对实施净化的种猪场,省里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根据净化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制定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种猪场的认可管理办法,实行每一种

2018年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2018年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全区2018年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人畜共患病,严密防范外来动物疫病,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现将全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1.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建立完善防疫体系,加大畜禽强制免疫,坚持春、秋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相结合,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在全面完成国家强制免疫计划的同时,统筹做好羊痘、羊梭菌性疫病、狂犬病、猪瘟等疫病免疫工作,防止因免疫工作不到位引发动物疫情,同时结合集中消毒灭源专项活动做好消毒工作。 对免疫进展情况实行周报告制度,于集中免疫期间每周星期四下午四点前上报本周免疫进展情况。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对紧急免疫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免疫信息收集统计上报工作。 2. 做好防疫物资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严格执行兽用生物制品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生物制品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动物防疫物资和疫苗的接收、发放、运输、储存等工作。建立台账,实行专人管理,做到账务相符,确

保疫苗质量,防止疫苗因运输、管理、使用不当造成的过期、失效等问题发生。对因管理不善造成疫苗浪费、疫苗不按规定处理的部门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高疫情预警能力 1.集中完成抗体监测任务 集中完成春、秋防重大动物疫病抗体监测任务,统计抗体检测结果并上报全国动物卫生监测系统,对于未达到抗体合格率要求的乡镇,及时做出补免预警通知,认真分析原因,切实做好补免工作,使抗体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持续H7N9流感疫情监测。 2.及时进行疫情报告工作 区疫控中心将重大动物疫病抗体监测结果及疫情信息及时上报至全国动物卫生检测系统,并做好牛羊两病监测月报工作。 3.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认真履行流行病学调查职责,严格按照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规定的范围、程序和要求,全面、规范、及时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保调查地点和动物群体有代表性,确保调查信息真实可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能够真正反映本辖区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趋势。 三、检免结合,扎实推进人畜共患病防控

仔猪拉稀腹泻的综合防治方案

近年来,部分规模猪场发生产房乳猪不明原因腹泻,临床表现两三日龄到二十日龄前乳猪拉黄色、白色或黑色糊样稀粪,按仔猪黄白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无效果,有间歇性、顽固性、无季节性特点,发病3—4天后脱水死亡。 该综合征发病率以窝数计可达30-50%,死亡率30-70%,窝平均断奶数减少1—3头。 产房乳猪腹泻综合征一般有病原性、母源性和环境性三种因素综合引起。 1、病原性: 分病毒性(传胃、轮状病毒、温和型猪瘟等)、细菌性(大肠杆菌等)、原虫性(球虫病等),前文已有论述。 2、母源性: 常见奶热、无乳或乳汁品质差 (1)、奶热: 是因为哺乳母猪饲料营养不能满足产奶需要,而动用自身存储脂肪,脂肪首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酸在肝细胞中的氧化不完全,会出现一些的中间产物,即乙酰乙脂、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酮体; 乳中含有过多的酮体,就会导致仔猪腹泻甚至酸中毒,俗称“奶热”。 治疗办法推荐;:仔痢克10g拌料5-10kg,供自由采食。 口服: 哺乳仔猪每头0.5-1g。适用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大肠杆菌(黄白痢)、魏氏梭菌、断奶应激、换料应激、阴冷潮湿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仔猪呕吐、拉稀、水泻、过料等症状。 乳汁的成分包括蛋白质1.15%,脂肪3.26%,糖7.5%,矿物质0.2%,很多饲喂4%哺乳预混料的养殖户不重视在饲料里面额外添加油脂,那么,蛋白质和糖类可从豆粕和玉米中获得,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从饲料里面获得,唯有脂肪不能从饲料中获得,为了满足产奶需要,母猪就只有动用体内储存脂肪,一方面可能造成奶热,另一方面也加大哺乳期母猪减重,造成断奶后发情延迟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方案

各村,机关科室、站所: 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全镇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免疫、监测、消毒、检疫、监督和应急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畜禽群体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以上;链球菌、狂犬病等疫病要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猪、牛、羊耳标配戴率100%;主要动物疫病监测任务完成率达到100%;畜禽圈舍、屠宰场等重点场所消毒面达到100%;免疫记录规范;与规模养殖场签订防控工作责任状,全面实行兽医人员与规模养殖场“一对一”监管;防疫宣传、疫病普查、免疫监管、检疫监督覆盖面达到100%。 二、工作要求 1、强化基础免疫。各村要以进行自行免疫的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开展集中检查,督促其按程序科学免疫;防疫监管人员必须及时登门配送疫苗,并现场监督免疫接种。对散养畜禽和不具备自主免疫能力的养殖大户,要组织防疫人员,集中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免疫。兽医站要加强免疫档案建设,建立完整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规范填写养殖场免疫记录,所有牲畜均需佩戴免疫标识。 2、强化消毒灭源。在开展免疫工作的同时,要以养殖密集区、行政区域交界区等重点区域,以完善畜禽圈舍、屠宰场等重点场所消毒制度为关键,以合理使用、定期更换消毒药品为抓手,严格执行消毒程序,科学规范实施操作,扎实做好辖区内重点场所的消毒灭源工作,确保消毒彻底有效。 3、强化应急管理。要按照《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落实防疫资金,加强物资储备,强化队伍建设,抓好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够及时、妥善处置。 4、强化疫病监测。兽医站要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对本镇内家禽规模养殖场进行定期采样检测,及时评估免疫效果,对于监测抗体水平不达标的,要进一步加强免疫。 5、强化检疫监督。按照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检疫证、章管理,规范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要认真抓好屠宰、经营、运输、储藏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认真查证验物,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6、强化防疫宣传。各村要加强对养殖户等管理相对人的防疫知识普及和《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重点做好常年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程序、养殖环节监管、产地报检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的宣传,引导养殖户科学防疫,增强其履行强制防疫义务的自觉性。 三、时间安排 此次春防行动从3月8日开始,4月30日结束。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3月8日-3月19日。制定春季防疫集中行动方案,做好免疫物资储备、经费安排、人员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3月20日-4月20日。监督、指导自身具备免疫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实施免疫,落实监管、消毒和封闭式饲养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组织防疫人员,逐村逐户对所有散养户进行拉网式集中免疫,并做好养殖密切地区、行政区域交界处、屠宰、加工、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免疫、消毒、监测、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应防尽防,不留死角。

生猪腹泻疫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农业部关于印发《生猪腹泻疫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试行)》的通知 农医发[2012]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切实做好生猪腹泻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猪肉产品有效供给,我部组织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制定了《生猪腹泻疫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切实做好生猪腹泻疫病防控工作。 农业部 2012年11月13日 生猪腹泻疫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一、当前生猪腹泻疫病主要病原及流行特点 (一)主要病原 引起生猪腹泻的疫病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和伪狂犬病等。根据全国猪病持续监测和调查结果,当前造成生猪腹泻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二)流行特点 一是在区域上,先后在多个省份部分区域发生;二是在发病对象上,各种日龄的猪均有发生,其中哺乳仔猪最为严重;三是在季节上,冬春多发;四是仔猪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五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乳汁传播。 二、防控措施 (一)针对性措施 1.疫苗免疫

采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为所产仔猪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妊娠母猪可在每年10月、12月各普免一次,在产前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仔猪于断奶后一周内进行免疫。 2.产房消毒与通风保温 产房要坚持全进全出,严格落实产房空栏、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干燥、增温等措施。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产床、墙面、地面、饲喂工具等,待干燥后再进行严格消毒(1%烧碱溶液),让其自然干燥,空栏5-7天,方可转入母猪进行生产。 产房可使用煤炉或其他供暖设施,确保产房温度适宜(20—25℃),对仔猪保育箱使用大功率灯泡或红外线灯照射提高温度(30—34℃为宜)。保持产房、产床、保育箱的清洁干燥。产房要适当通风,避免一氧化碳等中毒。 3.及时评估母猪健康状况 根据母猪是否发病、持续时间、注射疫苗种类及时间等情况,全面评估母猪免疫和健康状况,如正在发生腹泻或刚发生过腹泻或其它疫病的母猪所产仔猪,最好将仔猪隔离寄养。对母猪腹部、臀部、尾部,尤其是乳房、乳头进行清洗消毒(0.1%高锰酸钾溶液)。 4.采用对症治疗措施 对发生腹泻的仔猪,用清洁、干净的人工补液盐(0.9%NaCl,3.5%NaHCO3)进行补液,对10日龄以上仔猪也可进行静注补液。 (二)综合性措施 1.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饲喂全价饲料,确保饲料没有发霉变质。在气温骤变季节,要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做好猪舍保温。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污。对猪舍饲养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2.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保证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提供优质、卫生的饲料及饮水。断奶初期饲喂不宜过饱,应采取少喂勤填的饲喂方法,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3.严格落实消毒措施

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我国,每年都会出现高致病性PRRSV变异引发的以“三高”为特征的“高热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灾害性的打击。针对高热性疾病的病死猪解剖发现:猪的心、肝、脾、肺等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胃和肠损坏最严重。常出现胃溃疡、肠穿孔等。病猪常出现呕吐或拉稀现象。病发初期,猪群出现呼吸急促,眼结膜潮红,流眼泪(泪斑很长),流鼻涕,或鼻塞并有个别猪出现41~41.5度的高烧,皮肤发红,食欲不振或废绝。还有一个现象不可忽视:发病猪场十有八九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公猪包皮积液,母猪外阴脓肿(指育肥舍猪)。这种情况的发生,跟很多因素有关,在此就要将话题转移到为何要将高热病成为免疫机制综合征,首先要从导致高热病的因素开始说起,如果能够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将大大降低高热病的发生! 一、毒素因素(黄曲霉毒素B1,赫曲霉素等高达七中毒素),霉菌毒素会导致猪群慢性中毒,引发猪群免疫系统功能缺陷,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猪只摄入会时期免疫系统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也就是免疫机制综合征的发生。 二、很多养殖户都很熟悉,平日里我们给猪只补充的营养因素等,如某些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搭配不当,就会引发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从而诱发免疫系统缺陷。 三、应激因素引发的免疫机制,如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等情况下,造成的猪只应激反应,许多学过解剖学的专家都知道,猪只体内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传染性病毒,如蓝耳、圆环、猪瘟、支原体等等,一种病因诱发多种疾病,造成混合感染,治疗难度非常大。 推荐药物;猪益肽—抗病毒特效产品 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产品特点:本品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工作方案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免疫行动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无疫区建设为契机,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染人,确保我市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1、全面完成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分所建设任务。2、所有乡镇全面推行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和管理。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100%免疫。4、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6、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城区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农村狂犬病免疫密度达70%。免疫和发证同步进行,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7、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规定标准以下。8、按时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开展高 3

猪场高热病的防治方案

猪高热病防治方案 夏、秋季节养猪界讨论最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猪高热病。何为猪“高热病”?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多数专家普遍的看法是由多种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引起的,临床上以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该病危害严重,具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容易造成猪只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因分析 引起高热病的因素很多,在这里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生物性因素;另一类为非生物性因素。 1.1、生物性因素 在高热病发病阶段,生物性因素起关键作用,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菌检出最多的是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还有附红细胞体及弓形体;病毒包括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等;寄生虫有绦虫、肺丝线虫及蛔虫等。细菌主要是产生毒素,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病毒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猪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寄生虫破坏组织器官的完整性,引起发病;附红细胞体及弓形体主要危害血液系统。 1.2、非生物性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包括霉菌毒素、应激、营养等,霉菌毒素导致器官器质性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热应激致使猪群整体抵抗力偏低,加

上夏、秋季天气较为炎热,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氧化而失效,部分饲料铜含量超标,高铜氧化破坏维生素营养,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高达41~43℃,精神沉郁,大群表现厌食,皮肤发红,四肢和腹下有红斑,肌肉颤抖,眼结膜潮红、有泪斑、眼分泌物增多,鼻镜干燥、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部分猪气喘、呼吸困难成严重的腹式呼吸,尿少而黄,粪便干硬、颜色黑。个别猪出现四肢划水样的神经症状,全身呈败血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皮毛无光,喜卧,全身苍白,走路不稳,最后衰竭而死。母猪染病出现流产、死胎和弱仔现象。 3、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胀。内脏淋巴包括支气管淋巴和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也明显肿胀,有的呈土黄色,有的呈暗红色,扁桃体充血。心冠脂肪及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组织均呈肉质样变性,严重丧失气体交换能力。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粘液或淡黄色脓性粘液,胃部有明显的胃溃疡病变,肝脏、脾脏均肿大,颜色变黑,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等。 4、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减少疾病的关键步骤,早知道早预防 在我国养殖行业中,猪是主要的物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以及食用价值。因此加强对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能够降低猪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猪养殖的效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从我国当前猪养殖的过程来看,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探讨发病的原因,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因素 在对猪的饲养管理方面,也会对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猪养殖过程中,在饲料、饮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所以要想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疫病的几率,养殖户们需要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管理,提高猪舍中空气的流动性。尤其在猪呼吸道疫病的高发期,也就是在夏季或者秋季,更需要加强对猪

舍的通风,避免出现闷热、潮湿的环境。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还需要提高对生猪饲养的重视,防止出现猪呼吸道疫病的可能。 2、季节和环境因素 导致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季节和环境因素。从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在春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季节中,空气中粉尘较多,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容易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除了季节因素之外,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也与生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通常来说如果养殖场内有生猪,感染上了呼吸道疫病,那么将会通过空气的形式,使得其他生猪也发生感染。在季节和环境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猪舍的管理,来营造出有利于生猪生长的环境。 3、传染因素 传染因素也是猪呼吸道疫病方式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猪呼吸道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病毒可以借助于空气的流动,在区域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从传播途径角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猪呼吸道疫病的防治。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生猪感染其它类型的病症,比如肺炎等。如果任何一个猪出现了呼吸道疫病,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在传染方面,如果发现有生猪,出现了感染呼吸道疫病的情况,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隔离,防止其他生猪感染上该病。 二、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生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和措施

动物疫病净化的手段和方案 什么是疫病净化,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划的消灭过程,达到该范围内个体不发病和无感染状态。在特定区域或场的年龄根据根除的病源微生物和母源抗从企业的利益角度考虑,通过动物疫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体的衰减而异. 其目的就是消灭和清除传染源。净化是一个过程也是结果,是从疫病控制到消除再到根除;净化是一种状态,广义上讲是非免疫无疫,也可以是免疫无疫;净化还是监测、检疫检验、隔离、淘杀、生物安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的手段。 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的净化制度包括: 1制定动物疫病净化实施方案 2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 3强化检疫监督执法 4依法开展自主检测 5)做好阳性家畜淘汰/扑杀工作 6完善疫病净化档案 二、净化的方法(一)销毁和种群恢复该法是疫病根除的最直接方法,适用于根除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传染病。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等多种烈性传染病依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为抓手,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能力,从根本上做好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为新阶段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大任

务。根据我国国情,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建立动物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疫病净化的长效机制是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是疫病净化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从养殖场入手还是从区域入手开展是搞好这项工作的战略性选择。根据我国国情,把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基本单元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是最佳切入点。 抓住了养殖场的疫病净化也就抓住了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主体在整个动物疫病净化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净化了养殖场也就净化了许多疫病传播的源头。其次在养殖场开展净化工作也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在养殖场开展一种或多种疫病净化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养殖场生物安全环境,带动养殖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地保护易感动物,确保畜禽产品供应,这才是当前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最现实意义。三是养殖场既是疫病净化技术应用的核心区也是净化技术推广的辐射带动区。养殖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元,在疫病净化各环节中是净化技术应用的最密集区。同时,养殖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将净化技术辐射给更多的养殖企业,带领更多的养殖企业参与到疫病净化中来。抓住了养殖场的净化技术应用,就抓住了净化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四是养殖场是疫病净化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具有较高的疫病净化工作热情。 二、创新机制,建立以养殖企业为主体的疫病净化大联盟是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点 首先,疫病净化具有协作性,需要建立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合力。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既需要纵向协作,还需要面上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不

养猪场的疫病防控对策

养猪场的疫病防控对策 目前,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疫病种类多、 多重感染和继发感染比较普遍、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疫 病严重、免疫抑制性疫病存在等情况,提出以下控制对策。 、正确诊断,确认猪场疫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在疫病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 疫病的首要的任务,单凭现场的了解情况、观察症状、剖检 病猪作出判断是十分不可靠的,即是说凭经验达不到正确诊 断的要求的, 必须依据疫病流行的特点 (或规律 )、症状观察、 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养猪场处于农村散养猪场包围之中,加之散养猪 场本身的管理和防疫水平不高,养猪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 病理检验和实验室的检查的结果综合判定。 当前要特别强调 实验室病原的分离、 鉴定、检测、监测, 才能作出最后确诊。 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 分清主次,提出

而复杂,强调和重视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在规模化养猪疫病 防制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生物安全措施强调环境因 素在保护猪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猪 生产中保护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新理论,是最基本、最重 预防(防止)所有的病原进入猪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 场污 要的兽医管理准则,其中心思想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 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只生长处于 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对防制猪传 染病的发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出口竞争能力,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各级有关兽医 防疫部门、全国环保业相关部门,尽可能指导和帮助大、中 型规模化养猪场从规划建场开始,指导他们合理使用饲养 地,做好饲养管理和各种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尽可能 减少土地、水源、空气和环境等的污染,做好养猪生产全 过程的饲养管理工作,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措施,预 防猪传染病的发生。 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 素发生 1.猪群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 清 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作好猪舍的通风、 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 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的相继出台和我省兽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县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支柱,但与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和食品安全形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认真反思,基础防疫监管措施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已经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漏洞,如何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基础防控工作做牢做实,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保护屏障,已成为当前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笔者将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一是养殖户动物疫病防疫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自觉接受防疫意识淡薄。部分养殖户认为饲养的动物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防疫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没病时就省事省钱,存在一种碰大运的侥幸心理,也有的因曾经遇到免疫后动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病、甚至死亡而未得到及时救治、赔偿,则对防疫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二是病死动物不按规定处理。尤其是小规模和散养户,他们的社会防疫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一方面受利益驱动,为减少

经济损失,不少养殖户对病死畜禽变价处理,另一方面对处理不出去的有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乱丢乱甩的陋习难以彻底改变,即使采用掩埋,但是对掩埋的地点、深度和方法达不到科学规范要求,掩埋坑中根本不加消毒药,基本上形同虚设,造成水源、环境污染,给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三是养殖户千方百计逃避检疫。为逃避检疫费,养殖户逃避检疫,致使病害动物进入流通环节,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为动物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二)乡镇动物防疫体系薄弱。一是乡镇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人员负担重。按照我省要求乡镇区域所人员不少于4个,而我县乡镇区域所最多4个人,有的乡镇只有1人,却承担着22项职能,最繁重、最基础的工作都压他们身上,压力大、责任大、工作经费少也导致他们长期牢骚满腹,都不愿意做负责人,形成乡镇区域所所长无人干的怪现象。此外,我县现有乡镇区域所工作人员大多数都住在县城,而在乡镇工作需要坐车上下班,各乡镇山高皇帝远,县局监督不到,人员素质再不高,很容易形成空城计。很多地方常年轮流值班,对上级安排工作应付了事。二是村防疫员工作量大、经济待遇低,免疫质量得不到保证。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他们在最基层开展免疫、消毒、加施耳标、填发免疫卡、建立免疫档案、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