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自考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2016自考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2016自考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2016自考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阶级分析: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是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氏族:具有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集团。

家长制家庭:以一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特点: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父权。

契约论: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国家: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列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意志: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制度与程序制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公共权力: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三要素说:把国家看成是由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为特征的组织。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是不科学的。

国家历史类型: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领主占有制:西方封建社会大部分时期中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然后不规则逐级分给各阶级领主。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主要表现为同姓宗族内部分为大宗、小宗和嫡长子继承等。

原始积累:强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霸占村社土地,实行殖民制度、国债制度、保护关税制度等。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空间较大,商品生产比较分散。

法西斯国家: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动摇的产物,是特定资本主义国家为对付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一种制度选择。

福利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解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根本不同,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最后的一种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的具体表现,就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专政:过去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按照中国的国情和革命传统所做出的伟大创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国家形式: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政体: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

君主制:凡是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其产生方法为世袭及无任期限制的终身任职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统称为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

议会共和制: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委员会制: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中行使的一种制度。

总统共和制:凡是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国家结构形式: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联邦制:当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即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单一制:将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民族自治地方: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一种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依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对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重大创新。是指在统一的主权国家范围内,建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国家机构: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元首: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体现着最高的国家权力,象征着国家主权,行使国家元首的各项职权。

暴力强制:即暴利机关(武装力量、警察、法院、监狱)对居民中那些危害国家安全、侵害人民生命财产、破坏公共事业的刑事犯罪分子依法予以打击、惩治。

立法机关: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法的国家机关。

质询权:资本主义国家监督政府的职权之一,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质询,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

民族运动:指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是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族政策。

大国沙文主义:指大国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大民族主义是歧视少数民族,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不帮助少数民族的发展。

地方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是少数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地方民族主义是一种孤立的、保守的、排外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只强调自己民族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片面强调民族特殊性,排斥民族间的平等的联合。

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不可侵害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为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加全国的政治生活。

政党制度:政党统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干预政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两党制: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一党制: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

压力集团: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政治术语,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性利益团体,即政治团体。

政治团体: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那些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的利益群体。

组织领导:为了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进行的队伍建设,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领导的核心是干部问题。

政治文化: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协调型政治文化:根据政治文化在一个国家、社会的作用和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而划分的一种政治文化类型。在文化中,各亚文化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各个民族、大众与政治领袖之间不存在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方面的根本冲突。

参与型政治文化:根据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划分的一种政治文化类型。在该体系中,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民主、平等的观念是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主导观念。政治体系通过普遍选举、政党政治、民选议会等方式为公民提供参政的途径。使公民成为政治主体。

现实型政治文化: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而加以区分的一种政治文化类型。现实型政治文化将政治价值原则与道德原则分离开来,因而趋向于尽量地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的道德完人,因而它要求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理想型政治文化: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而加以区分的一种政治文化类型。理想型政治文化把道德、宗教与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因而它要求道德上的完人来治理国家,将人治作为治国原则。

政治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发展的过程或后果。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政治变迁。

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政治发展的性质改变问题,特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发展中由一种政治性质的发展向另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过渡的问题。因此,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也就是政治发展类型更替问题。

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为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政党、政治性的注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政治总格局:指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利益群体的政治组织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依法治国: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国家利益: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需求的满足。在国际政治结构中,国家利益是多方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国家生存利益和国家发展利益。主权国家:政治国家和民族国家的综合体。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行为主体,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实体、单元和单位。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具有唯一的合法性。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说,是由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决定。

国际组织: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包括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和非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国家(或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由若干主权国家依据共同签订的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常设国际机构。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它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为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则、规章。平时法:对正常状态下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的主权、管辖权、外交规则和外交惯例、谈判与条约的规则等规定。

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战争法:规定战国之间作战的原则、制度、和规则的总称。它是对战争状态下交战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规定。其基本内容包括战争状态下交战国之间调整相互敌对行为的规则,以及调整交战国同非交战国与中立之间关系的规则。

国际条约:由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正式达成的协议。包含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以及法律等方面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的规定。国际条约的形成一般由国家间的条约、宪章、盟约、规约、专约、公约、协定等形式。

国际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经济全球化:在这种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强劲作用下,生产要素和产品跨国全球流动规模不断增大,形式不断增多,世界经济分工走向一体化体系,经济活动范围扩展至全球,经济资源由世界市场配置并且其效率日益提高,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和依赖程度增加、加深的全球发展趋势、发展进程和与世界多极化并行的历史潮流。

政治学概论

2012年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实质是( ) A.经济关系 B.社会关系 C. 阶级关系 D. 阶级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2.( )直接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 A.国体的性质 B.国家结构形式 C. 国家管理形式 D. 国家权力配置 答案:C 解析: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直接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 3.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 ) A. 民族矛盾 B. 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 阶级矛盾 答案:C 解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的关系由于剥削阶级的消灭成为各族工人和各族农民之间的关系,这种民族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 4.英国实行以立法至上为特点的( ),议会权力最高,国王在名义上有最高地位。 A.“混合权力体制” B.“议会至上制” C.“双重领导体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A 解析:英国实行以立法至上为特点的“混合权力体制”——议会权力最高,国王在名义上有最高地位,首相和内阁是国王的辅佐,行政与立法分立。5.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实际进程表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的更替都是通过( )来实现的。 A.社会变革 B. 经济发展 C. 生产力发展 D. 和平手段 答案:A 解析: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实际进程也已表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后一种剥削制度,资产阶级是最后一个剥削阶级。 6.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 )的国家。 A.“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B.“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 C.“非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 D.“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7.最早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 ) A.亚里士多德 B.希罗多德 C.孟德斯鸠 D.布丹 答案:B 解析:最早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政体类型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由此而区分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D019·00312通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B. C.法家 D.墨家 2.提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观点的德国社会学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斯·韦伯 C.马基雅维里 D.康德 3.政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伦理道德 B.执行政策 C.国家政权 D.政治活动 4.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权力结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地产权力等级制 D.官僚等级制 5.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A.《国家与革命》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区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 A.统治形式 B.政府机构 C.统治方法 D.国家本质 7.毛泽东指出:政府的组织形式是 A.君主制 B.复合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8.面向全社会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日常管理的国家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监察机关 9.西方封建社会领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A.购买 B.赠子 C.分封 D.继承 10.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主要在于 A.有主权性 B.有道德约束 C.有影响力 D.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11.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是 A.议事会 B.军事首领 C.陪审团 D.人民大会 1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联邦制 B.邦联制 C.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 D.共和制 13.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 A.共产党的领导 B.依法行政 C.人民民主 D.法制建设 14.在阶级社会里,产生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习惯 B.剥削制度 C.民族差异 D.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15.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 A.集权制 B.三权分立与制衡 C.议会君主制 D.分封割据制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 (民放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梯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切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止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推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 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 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 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 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D.清代中期 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 文化产品 B. 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 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 羌 B. 吐蕃 C.鲜卑 D. 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 中原文化 B. 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 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 社会生活 B. 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 七百年 B. 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 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 政治观念 B. 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 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 夏朝时期 B. 商周时期 1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9.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 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 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 《本草纲目》 11.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 公元 2 世纪 B. 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 公元 12 世纪 12.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 宗族 B. 家庭 C.什伍里甲 D. 个人 13.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 明代 B. 宋代 C.汉代 D. 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 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周易》 B. 《管子》 C.《商君书》 D. 《韩非子》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 应 ( ) A. 止于至善 B. 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 德育和智育并重 2

自考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37.《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答:①国家是阶级组织;②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③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④消灭私有制,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⑤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38.革命与改良的区别。答:政治革命是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方式,它与革命有本质区别;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被更替,而是自行消亡的; 39.资产阶级民族同化的实质。答: ①这里的民族同化是指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社会上其他民族全体或部分改变其民族特点,使其成为另一个民族;②其实质是反动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压迫的表现;是资产阶级民族优劣观的必然结果;③资产阶级民族同化与发展比较慢的民族受发展比较先进的民族影响,形成与先进民族共同的特点根据不同; 40.压力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答:①参与选举,影响竞选;②游说议员,影响政治决策过程;③影响政府决策;④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⑤掌控媒体,影响舆论; 41.在进行社会改革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答:首先,政治改革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渐进和平方式,因此改革中要注意改革速度的控制,不应过急;其次,要注意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一般以经济改革为先导,再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再次,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注意改革措施与环境的协调;注意各项措施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政治改革在稳定条件下进行; 37.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答: 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②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 38.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有什么不同?答:①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民族平等和团结问题,阶级问题的核心是通过阶级斗争 获得权利问题;②民族问题涉及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 族内部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③ 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更为广泛 和复杂; 39.资产阶级政党有哪些主要特 点?答:①标榜”超阶级性”;② 政党活动以议会为中心;③组织 特征是两极分化;④党内派系斗 争合法化;⑤坚持”合法反对”和” 公平竞争”原则; 40.革命的作用及其表现。答:革 命是实现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 的强大推动力,是实现政治形态 和社会形态改变的重要方式,主 要表现为: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 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 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其次,革命 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 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 力;再次,革命是改变旧的传统道 德规范、旧的风俗习惯、旧的思 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41.国际政治基本政治力量的特 点。答:①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政 治活动中具有强大的主导力和 广泛的影响力,是世界范围意义 上的国际政治基本力量;②是特 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关系的承 担者;③既可以是由国际政治行 为主体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国际 政治行为主体的集合体(联盟、同 盟)构成的;④以经济力为基础的, 但也是多种力量综合构成的; 37.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 定义及其含义。答:①国家是维护 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 机器;②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 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 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38.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表现 在哪些方面?答:①它没有自己 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能够强 调和坚持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 的整体利益;②它在领导革命发 展的各个阶段上,始终坚持运动 的共产主义方向,代表整个运动 的利益; 39.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 违宪审查权的含义及其审查类 型。答:①违宪审查是司法机关审 查和裁决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 违反宪法,审查对象包括立法机 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根据法 律颁布的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 命令以及采取的行政措施;②行 使违宪审查权的机构有两种类 型,一是由普通法院行使;二是由 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③各国司 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方式 有”事后审查”与”事前审查” 两种; 40.简述英国议会内阁制下两党 制的特点。答:①两党的尝围绕议 会选举展开,由在竞争中获得多 数席位的政党组织由阁,其成员 也都是议会议员;②两党采取集 中制,表现在每次的重要投票中, 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本党的决 定进行投票,在政党组织结构上, 中央与地方组织之间有着直接 的联系纽带;,其活动具有连续性; 41.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答: ①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 地位;②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 质;③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 制和斗争;④提高公民的政治能 力;⑤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 引导和制约; 37.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 点。答:①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 是氏族制度的本质;②设议事会, 实行原始民主制;③所有社会成 员平等,有相互帮助和保护的义 务; 38.区别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答: ①国家主权的归属,是属于全国 政府还是地方政府;②全国政府 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 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③ 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之间的权 力划分;④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 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为依 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39.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 点。答: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 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②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 居地区实行的;③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权来实现的; 40.简述政党的特征。答:①政党 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②政党 是由一定阶级、阶层、集团中最 积极的一部分人组成的政治组 织;③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政 治组织;④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 纲领;⑤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 分; 41.简述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答: ①国际组织均有参与国际活动 的能力;②国际组织存在和活动 的合法性依据是参与者所订立 的条约,超越和违背条约规定的 机构、职权和活动,均属非法或无 效;③国际组织的组织原则是各 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不干 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务,更不 得侵犯参与者各自的权利; 37.中国封建官僚制的特点。答: ①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 机构;②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 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③封 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 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3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其 他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不 同点。答:①实行民主集中制原 则。②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 反对官僚主义。③党的领导是正 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保证。 39.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体制 中,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有哪 些?答:①审理各种诉讼案件。② 处理某些非诉讼性事务,违宪审 查。 40.政党的功能有哪些?答:①争 取和教育群众。②集中阶级意 志。③掌握和行使政权。 41.国家利益及其基本内容。答: 即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 家需求的满足。基本内容:国家生 存利益: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 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需求的 实现等。国家发展利益:包括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 民生产水平提高要求的实现等。 37.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 的具体表现。答:①管理者的常任 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②职业 性常备军的建立;③赋税制度的 确立; 38.简述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答: ①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它 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2019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重农主义 周人极度重视农耕生产。赋予它以某种“政道”含义。在《无逸》篇中,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 (1)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

(2)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重农主义”可以在西周的农耕政道中,找到它最早的根芽。 2. 血缘九族制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3. 行业组织 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相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四、简答题 1.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①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②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③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 ④“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2. 历代农书所包含的思想及生产知识 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包含了官方生产管理和地方生产知识两部分的内容,并概括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操作方法,表现了很高的文化意识。 3. 儿童启蒙读物的特点 传统识字读物的特点: ①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 ②儿童教材流行的时间长、范围广;

2002.10-2016.10月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名词解释题 1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和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P57 2.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P258 3.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P163 4.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P152 5.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P54 6.契约论: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P45 7.政体: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P147 8.一党制: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P261 9.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亦即国家主权是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P380 10.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P286 1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P6 1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P50 13.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P142 14.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P339 15.两党制: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P252 16.君主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P149 17.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P202 18.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精神力量的有机总和。P369 19.政治发展途径:是指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问题。一般来说有两个途径:一是政治革命,二是政治改革。P332 20.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P179 21.单一制:是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又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P164 22.马基雅维里:近代意大利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家,权术政治论的代表人物。著有《君主论》

自考政治学概论(本科段)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 一、填空题。 1、“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它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________即城市国家。(古代城邦) 2、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撰写的名著_________,使用了政治概论。(《政治学》) 3、在古代中国,“政治”一词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籍中就已出现。(《尚书》、《论语》、《周礼》) 4、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治国平天下) 5、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国家政权、国家政权) 7、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主要有:洛克的___________、卢梭的__________、孟德斯鸠的___________。(《政府论》、《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本身就兼具政治学和法学的双重性质。(宪法学、立法学、行政法学) 9、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在我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儒、道、法) 10、由______创立的,_______完善的儒家学派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孔丘、孟轲) 11、儒家学派的主要典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论语》、《孟子》)两书。 12、儒家的政治学说首先是坚持“___________”的政治原则。其次,儒家学派提出“__________”治国之道,既所谓的“德治”思想。(为国以礼、为政以德) 13、__________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____________一书。(韩非、《韩非子》) 14、法家主张“霸道”和“___________”。他把慎到的“____”、商鞅的“____”、申不害的“____”融为一体。(以法治国、势、法、术) 15、_____和_____各自坚持“德治”和“法治”以及“王道”和“霸道”两种治国原则。(.儒家、法家) 16、老子和庄子的政治思想则与儒、法两家相反,他们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实现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__________的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17、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________社会,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8、________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其代表作__________中提出了政治思想。(柏拉图、《理想国》) 19、亚里士多德的___________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政治学》) 20、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神权高于主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21、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______________,他在《君主论》一书中,不仅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的著名论断,而且从国家的目的出发,第一次提出_________与________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马基雅维利、政治问题、伦理问题) 22、布丹在____________一书中,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共和六轮》) 23、莫尔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和康帕内拉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乌托邦》和《太阳城》) 24、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在个人主义基础上提出了近代资产阶级的___________原则,抽象德强调个人自由。(孔斯坦、边沁\功利主义) 26、________________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 27、恩格斯在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基础上整理和撰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私有制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自考政治学概论论述题

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答: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③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4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依据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即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依据有三: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即对世界上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用的总的观点和看法;②人类社会发展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③基本原则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根本利益; 42.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答:①它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②它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③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④它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⑤具有独特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43.结合实际,说明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纵向上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从横向上看,政治要素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其他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社会的整体发展;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 力;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43.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是如何为 国内政治服务的。答:一国对外政 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 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 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 方面:①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 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 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 目标的转移为转移;②服务于国 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制造有利 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 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机 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内 政治有效地利用;③对外政策对 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终 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行 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利 弊,是非和失,在当代,这个标准和 尺度,主要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 国家安全; 42.如何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 系?答:①国体是关于社会各阶 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特别是哪一 个阶级掌握政权的问题;国体表 征着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②政 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是统治 阶级实施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 所采用的方式;它表征的是阶级 统治的形式和政权组织的程度; ③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 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 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 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具有相对 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④ 政体同国体相比较具有复杂性 和多样性的特征; 43.分析我国对外政策是如何为 国内政治服务的。答:一国对外政 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 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 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 方面:①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 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 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 目标的转移为转移;②服务于国 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创造有利 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 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住 机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 内政治有效地利用;③对外政策、 对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 终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 行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 利弊,是非得失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经 济基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答: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 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①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主 体地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 立,第一次消除了自阶级社会以 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 状况,实现了两者的直接结合。这 也消除了国家与社会对立的经 济根源,为国家向社会回归和融 合创造了条件。②多种经济成分 的并存,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生 产力发展的长期性,决定了社会 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 的阶段性。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多项方 针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43.结合我国实际,说明维护国家 利益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意义。 答: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最重 要的利益,国家利益关系是国际 政治中影响和制约其他利益关 系的最重要利益关系。一方面, 国家利益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基 本利益分布的状况,确定国际政 治的基本内容,支配着国际政治 的根本走向、走势。另一方面, 它影响国际政治中其他利益关 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同程度 地渗透、体现在其他利益关系的 性质和内容中,并制约着其他利 益关系的发展。 42.论述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 治中的地位。答:①民族冲突导致 地区政局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 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 和社会生活;②民族冲突又使国 际政治问题的解决方式出现重 大变化;③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 系格局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 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④霸权主 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 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 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43.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如何进一 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 ①在根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 下,完善人代会运行机制,不断发 展扩大和完善民主制度,集中人 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人民当家作 主的积极性;②完善人大及其常 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立法工作 和法律监督;③进一步密切各级 人大与群众的联系;④加强人大 特别是常委会的组织建设,逐步 实现委员会的专职化;⑤完善全 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 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加强制 度建设; 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 征。答: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 义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国 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 的领导,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 治特征;③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 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 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社 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邓小平理 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指导思想; 43.论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原 则。答: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和党 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的原则;②时 代精神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水平,要有时代特征; ③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 原则;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与政治制度的完善相配套;④有 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 则;为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为经 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新型 政治、社会生活相适应;⑤兼政并 蓄、批判借鉴原则;弘扬民族传统 政治文明,吸收世界优秀政治文 化成果,在批判借鉴基础上兼收 并蓄,为构建中国新型政治文化 服务;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 实质和含义的理解。答:①政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