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2

1、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多次重复的富含G、T碱基的短序列。

,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

4、操纵子:原核生物的一段DNA序列,由几个串联排列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加上调控序列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功能单位

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终止子。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7、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8、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 SD序列:原核生物特有的、位于mRNA上起始密码子上游的一段富含嘌呤(AGGA)碱基的短序列,是mRNA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位点,直接影响翻译效率,又称为核蛋白体结合位点11.内含子:基因中能被转录成前体转录物,但却不能成为mRNA组成成分的序列。12.外显子:即编码序列,DNA分子中编码mRNA某一部分序列的区域

13假基因:与有功能的基因在核苷酸顺序的组成上非常相似,却不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14单顺反子:即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15翻译:蛋白质生物合成,是生物细胞以mRNA为模板,按照mR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所组成的密码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6开放阅读框架ORF:mRNA从5’ → 3’方向,从起始密码到终止密码的序列,称为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17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和RNA的核苷酸序列

18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

沉默子:真核顺式作用元件中的负性调节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转录起阻遏作用。

19端粒: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形态上使染色体末端膨大成粒状。20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密码子为其编码,这一特性称为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21基因家族: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且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22终止子:结构基因下游近3端的一段DNA序列,由AATAA和一段回文序列组成,在转录中提供终止信号,使转录终止

23反向重复序列(回文结构):双链DNA上按对称轴排列的反向互补序列

24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

25半保留复制当DNA进行复制时,双螺旋结构解开成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合成与之互补的新链。在子代DNA双链中,一条是来自于亲代,另一条完全重新合成。

26冈崎片段:以随从链为模板复制时,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须等待解开足够长度的模板链才能继续复制,所得到一条由不连续片段组成的子链。

27复制起始点:是一段含有245bp的核苷酸序列,含高度保守的三段串联重复序列和反向

重复序列

28双向复制:原核生物例如E.coli,是从固定的复制起始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

29复制叉:复制时DNA双链解开分成二股单链?新链沿着张开的二股单链生成,复制中形成的这种Y 字形的结构

30复制子:两个起始点之间的DNA片段

31端粒酶:一种RNA-蛋白质的复合物,能依赖自身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 32反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与其互补的DNA的过程,也称逆转录。:

33基因组学以分子生物学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生物体内全部基因为研究对象,在全基因组背景下和整体水平上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及内外环境对机体影响机制的科学。

34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研究人类DNA分子中核苷酸的全部序列以建立人类遗传物质的全套信息数据库,以揭示人类发生生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奥秘。

35遗传密码:开放阅读框架内每3个碱基组成的三联体,决定一个氨基酸,称为遗传密码。36密码的摆动性: 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相互辨认,大多数情况下是遵从碱基配对规律的。但也可出现不严格的配对,这种现象就是遗传密码的摆动性

:37核酸探针:用同位素或其他化学方法标记的与待测靶核苷酸序列互补杂交的核酸片段(DNA或RNA

38变性在热、酸碱或变性剂作用下,DNA双链氢键断裂,解离为两条单链DNA的现象称为变性。

39复性:变性DNA分开的两股链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生成双链结构的过程

40退火(annealing):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复性的过程。

41淬火: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的过程

42 分子杂交当两条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DNA-RNA或DNA-DNA链之间存在互补的碱基序列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杂交体的过程

43Southern印迹杂交-DNA检测:将混合DNA样品经凝胶电泳分离,被分离的DNA 片段从凝胶转移到膜上,经标记的探针杂交,从而检测特定DNA片段。

44Western印迹法蛋白质水平上的杂交技术,又称为免疫印迹,即检测蛋白质与标记的特定蛋白抗体结合,经放射自显影显示条带,根据条带密度确定蛋白质表达量。

45质粒:能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酶自主复制的小的核酸分子,存在于大多数细菌和某些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胞质中。

46原位杂交; 使探针进入细胞内与待测的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体,从而对待测核酸进行细胞内定位的方法。

47生物芯片指通过机器人自动印迹或光引导化学合成技术在硅片、玻璃、凝胶或尼龙膜上制造的生物分子微阵列,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

48基因芯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进行基因分析。

49反义核酸:是指能与特定核酸序列互补、抑制或封闭特异基因表达的RNA或DNA分子。50RNA干扰(RNAi)指在生物体细胞内,通过双链RNA(dsRNA)而使细胞内特定的同源mRNA特异性降解,从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导致基因沉默的现象。

50条件性基因敲除:是一种将目标基因的敲除限制在某一特定的组

织、细胞或发育的特定阶段的特殊的基因敲除方法。

51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遗传变异与药物反应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以提高药物疗效及安全性为目标

52个体的医疗:根据个体独特的遗传构成选择用药种类剂量组合的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同时对药物研发中的新药发现、临床试验的设计与病例选择有促进作用。

53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序列上单个碱基的差异。

54药物转录组学转录组学: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的情况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学科。

转录组:狭义上是指一个活细胞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即从基因组转录的基因总和。55药物靶标:指体内具有药效功能并能被药物利用的生物大分子

56反义技术:根据核酸杂交原理设计针对特定靶序列的反义核酸,通过抑制从DNA至mRNA的转录过程或从m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而阻断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

57蛋白质组:一个基因组,一个细胞,一个机体或某一特定的组织类型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58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的科学,实质上是采用大规模,高通量,高效率的技术手段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组成,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等,整体上研究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在不同时间空间的表达谱,全景式的解释生命活动的本质。

59药物蛋白质组学:将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和技术用于药物研究领域,通过对比正常状态和病理状态的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用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或药物治疗前后蛋白质表达的状况的分析,以探讨亚无类似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0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遗传变异与药物反应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目标。

61转录组学: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情况及转录调控规律的科学。

62反义药物:利用反义技术研制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可以干扰遗传信息从核酸向蛋白质的传递使其丧失功能,在基因水平上干扰致病蛋白质的产生过程。

63反义技术:根据核酸杂交原理设计针对特定靶序列的反义核酸通过阻抑转录翻译过程而阻断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

64药物蛋白组学:将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和技术用于药物研究领域通过对比正常状态和病理状态的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用于药物作用和机制及不良反应研究或药物化疗前后蛋白质的表达状况的分析以探讨药物类似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发掘新的药物靶点的科学。

65转化:感受态细胞接受外源dna分子的过程并使其在宿主细胞内实现复制扩增转录翻译。66转导:噬菌体颗粒感染宿主细胞,通过特定途径将噬菌体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的过程,并在宿主内复制增值转录翻译。

67电转化:利用电穿孔法将外源dna或载体dna导入宿主细胞内并在宿主细胞内实现转录复制翻译

68粘性末端:限制酶错位切开的两条对称互补dna双链所长生的末端。

69感受态细胞:经人工处理而使细胞通透性上调,处于容易接受外源dna分子的敏感态细70同尾酶:dna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为位点不同但其水解产生的粘性末端序列相同。

71T-A克隆:taqDNA聚合酶能不依赖模板在扩增产物两端加上俩个游离的"A"与切口处人工加上的两个"T"的载体结合这种克隆方式叫。

72定向克隆:目的基因按一定方向插入载体中。

73转录空泡:即转录复合物,由RNA聚合酶的核酶以及其模板DNA、转录出的产物构成。74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

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75探针:分子杂交中和待测核苷酸链碱基互补的具有特定序列的被标记的核苷酸链,可用于检测核酸样品中存在的特定基因。

北大_古代文学史二_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门阀士族 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世居高位,是士大夫的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门阀大族是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南朝宋武帝裕从东晋汲取教训,努力加强皇权,因而南朝世家大族虽然在社会上经济上的优越地位未变,但实际军政实权大为削弱,政治权力主要已不在他们手中。侯景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在朝,门阀制度已经没落到徒具躯壳了。 2.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的一种概括。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涵。 3.正始之音 正始,是齐王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这一时期。其时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伶、阮咸、王戎。阮籍、嵇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指玄谈风气。 4.晋玄学 玄学是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学"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第五章:语法 1.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P1)※ 2.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P1) 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P3) 5.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P3) 6.短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P3) 7.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P3) 8.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P4) 9.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P4) 10.主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P4) 11.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P4) 12.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P4)※ 13.宾语: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P4) 14.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P4) 15.状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P4)※ 16.补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P4) 17.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P6) 18.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P8) 19.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P9) 能愿动词(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 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P12) 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的词叫趋向动词(P11) 20.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P11) 21.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的词。(P13) 22.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P14) 23.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P15) 24.副词:副词是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P17) 25.代词:代词是有替代,指示作用的词。(P20) 26.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P22)※ 27.叹词: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P23)※ 28.虚词:意义比较空灵,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叫虚词。(P27) 29.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的词叫做介词。(P28) 30.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的词叫连词。(P29) 31.助词:依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词叫助词。(P30) 32.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词叫结构助词。(P30) 33.动态助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

华师大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3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 法功能的词。 4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5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6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用时“我洗了个澡”,“我这个月理了两次发”,算两个词。这类词称之为离合词。 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8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语气上紧,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9辅音的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1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 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12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和复句。 1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1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5语法功能:词与词相结合的能力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16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他们由明入清,特殊的境遇使得他们一方面留恋旧朝(明),一方面又不得不侍奉新朝(清),内心深处充满矛盾,经常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三人在诗风上有较大差别,其中钱谦益和吴伟业的成就较高,影响较大。 梅村体: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有《梅村集》。吴伟业诗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转,韵味悠扬,颇得初唐四杰集白居易诗的神韵,号梅村体。代表作有《圆圆曲》、《永和宫词》、《琵琶行》、《松山哀》、《雁门尚书行》等,久为世人传诵。 神韵说:1、清初入世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1、清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派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 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5、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9、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10、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1、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12、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13、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题第一章: 绪论 1.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言。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xx著作为语法规范。 5.方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它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的 人民使用的语言。 6.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第二章: 语音

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叫语音。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的幅度的大小有关。 4.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的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5.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喉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8.元音: 元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9.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10.声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12.声调: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15.声母的发音方法: 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16.调值: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17.相对音高: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18.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9.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20.辅音音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11.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现代汉语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大小音译结合体的聚合组合规律(高更生) 2.语法单位:构成语法体系的大小不同的音译结合体 3.语法体系: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二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 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的系统性。 4.句法结构:由词构成的组合体 5.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6.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7.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词。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9.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又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 10.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是 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11.中心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2.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 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的特殊成分叫独立语。 13.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 14.句型:按句子结构类型划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15.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法成分得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法 成分 填空题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层级性。 2.词类划分的三个依据:意义、形态、功能。 3.虚词的三个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 独做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4.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5.短语的两大功能:做句法成分,独立成句 6.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动语、中心语 7.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又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又分 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叹词句、拟声词句。 8.句式:主谓谓语句、主谓作宾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句子的变换方法:移位、增添、删减、替换。 10.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11.复句类型: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12.联合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 13.偏正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 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 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 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 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 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 《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 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 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 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 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 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 反之,声音就短。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 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 出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 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9.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 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 10.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

现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现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是组词造句必须遵循的规律,即用不同的语言单位组成新的结构单位的规则。如:在现代汉语里,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顺序,就是语法规律。“我吃饭”符合规律,“我饭吃”不符合规律。 2.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比如:名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多做谓语,形容词多做定语或状语。 3.是意义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不同于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虚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都是实词。 4.是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如:连词,助词,介词,叹词就是虚词。 5.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可以按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努力学习就是短语。 二、填空 1.语法,语义上 2.概括性,稳定性 3.结构功能,组合能力。 4.实词,虚词 5.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 6.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其他助词;其他助词,结构助词,时态助词。 7.内部结构,外部功能。 8.从大到小逐层切分 9.述补;形容词性 10.主语,谓语,谓语,述语,宾语。 三、单选 1.B 2.B 3.A 4.C 5.C 6.C 7.B 8.A(理发,站岗) 9。C 10。A 四、综合分析 1、①形容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最伟大的诗人”和否定副词修饰“不伟大”。 ②、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③、形容词④、副词,详见教材295页。 ⑤、动词,多接动词性宾语,如:进行处罚。可受|“不”修饰,如:不进行处罚。 2.①状中,形容词性; ②主谓,动词性; ③述补,动词性 ④连述,动词性; ⑤同位,名词性 3.①三班的同学们/正在打扫计算机实验室(主谓) 三班的/同学们(定中)正在打扫/计算机实验室(述宾) 正在/打扫(状中)计算机/实验室(定中) ②这个堆放垃圾的场所/非常肮脏(主谓) 这个/堆放垃圾的场所(定中)非常/肮脏(状中) 堆放垃圾的/场所(定中) 堆放/垃圾(述宾) 4.①句法关系交叉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述宾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定中 ②层次关系交叉 两个/朋友送的书包定中 两个朋友送的/书包定中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和部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很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 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2.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5.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16.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7.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8.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21.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2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诗歌部分 先秦两汉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4.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6. 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7.《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六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理论进行了阐述。“六书”指的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六种不同的造字方法。 3.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4.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5.隶书:隶书是秦汉时期所用的字体,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6.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7.部件: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8.浊声母:声带颤动而产生的声母。 9.零声母: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10.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 11.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后面带上一个鼻辅音作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 12.四呼:四呼是我国传统音韵学上按有无韵头及韵头的不同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即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13.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14.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15.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6.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7.儿化: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的音色的一种特殊的音变规律。 18.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句子。 19.离合词: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以扩展,变成了词组。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扩展后是词组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20.派生词: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合成的词,称为派生词。 21.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根语素合成的词,叫复合词。 22.真词缀: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 23.类词缀:类词缀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类词缀是由词根向词缀转化的过渡形式。 24.区别词:不能直接做谓语的形容词是非谓形容词,又叫区别词。 25.偏义复词:凡是由一个表义语素和一个别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型复合词,就是偏义复词。 26.文言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 27.历史词: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 28.方言词: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29.外来词:外来词是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也叫借词。 30.新造词: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采用新的形式,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绪论 1、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 通话。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5、声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开头的辅音字母叫声母。16、韵母: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 17、押韵: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 18、声调: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19、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20、调类: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 21、儿化韵:“儿”这个音可以同韵母结合起来,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叫做“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22、语调: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也叫做句调。 28、元音: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 29、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黄本) 30、口音: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路关闭,气流在口腔发生共鸣,成为口音。 31、鼻化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32、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33、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 34、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阻碍气流的两个部分要完全闭塞,使口腔中的气流不能流出,当发音器官突然打开时有一股很强的气流呼出,这样的音叫送气音。 35、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36、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U的韵母;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4)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37、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38、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 39、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46、音变: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声音的变化,这种变化叫“音变” 文字: 1、象形:比照事物的形体,描画事物的形状。 2、指事:用抽象的符号组成,或者在象形符号上加指示性符号。 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4、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5、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23、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24、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25、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6、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7、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镏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 的文字。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28、异体字:是社会上并存并用的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29、楷书:又叫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现在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