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再次体会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课前学习任务】

寻找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设计实验:

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性质发生改变,并且其中溶有酸性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是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使石蕊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设计实验检验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并且体会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

将所了解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学习资源】

1.阅读教科书,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阅读教科书,了解温室效应以及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以及解决方法。

【作业设计】

练习一

1.干冰的成分是()

A.CO B .CO2 C.H 2CO3 D.H 2O

2.“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生活作息时,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

...“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外出随手关灯 B.减少使用塑料袋

C.骑自行车出行 D.夏天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3.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倒入紫色石蕊溶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1)对比实验①②,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2)实验③中紫色小花(填“变红色”或“不变色”)。

(3)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为。

(4)若将④中的小花实验后取出小心烘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室用右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B 中的现象是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

(4)将 C 中的导气管取出,伸入 D 中(如图所示),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瓶子变瘪,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1)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2)不变色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碳酸

(4)

5.

(1)

(2)石蕊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3)

(4)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练习二

1.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喝啤酒、可乐等饮料来消暑,当我们打开饮料时,会有大量气体冒出,该气体是()

A. 氧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氮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人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

B. 在用 CO 还原 CuO 的实验中,尾气中 CO 的含量很少,可以不必处理

C. CO 是有毒气体所以不能用作燃料

D. CO 没有颜色和气味,民用煤气中常加有恶臭味的物质是为更好的防止煤气中毒

3.下列有关 CO 和 CO2 的说法:①相对分子质量相同;②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③每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相同;④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⑤元素种类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④⑤

D. ①和⑤

4.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 O2 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B.石墨有导电性,用作电池的电极

C. CO2 不可燃不助燃,用于灭火

D.CO 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实验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A、步骤: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如图)。 B、现象: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C、分析:接触二氧化碳的蜡烛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沉到烧杯底部。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A、步骤: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 盖,振荡。 B、现象:塑料瓶变瘪。 C、分析:瓶子扁了,说明瓶内压强降低,证明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去了。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密度为1.997 g/L),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 干冰及其用途 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能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探究实验: (说明:本实验中用到的小纸花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再干燥的纸花) 操作 喷稀醋酸喷水直接放入CO2 中喷水后放入CO2中,取 出再烘干

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烘干后变紫 分析稀醋酸能使小 花变红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干燥的CO2不 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 了碳酸,碳酸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结论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的缘故。化学实验中常用这个现象来检验二氧化碳。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 ↓+H2O 理解辨析 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一般不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例题1、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 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D)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下降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 例题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C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例题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其中还含有少量柠檬酸,柠檬酸受热不分解、不挥发),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红后变无色 D.先变蓝后变紫 例题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小芳曾用四朵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四个探究实验,得出了“CO2溶于水生成酸”的结论.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1课时 二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能与水发生反应。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关于一氧化碳,教材主要介绍了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本课题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材介绍了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以讨论的形式提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等一些实际问题。另外,本课题还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态度,教材中的“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第1课时二氧化碳 课题二氧化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并提倡“低碳”生活。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 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能灵活地应用CO2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相互交流、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愿 望。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强化保护环境、解 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备课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 课题1 空气(2) 课题2 氧气(1) 课题2 氧气(2) 课题3 制取氧气(1) 课题3 制取氧气(2)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离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2)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附:带”*”号的有课件

绪言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 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 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 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 碳:C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 铁:Fe 水:H 2 O 过氧化氢:H 2 O 2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的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 【设问引入】 在具体上本节内容前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 【展示课件】 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 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它是一种什么物质? 【学生思考猜想】 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 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点评引入】 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除了有大家提到的这些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那么在同学们的了解中,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并展示幻灯片】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不能支持呼吸 【追问】那么这些性质是你们确实感受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呢?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实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实验来让同学们更了解它的性质。首先同学们能不能解决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回答】我们通过实验室收集到的气体它就是无色无味的 【补充】其实现在大家就可以马上确定这个性质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现在就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再呼出,再问一问你呼出的这口气! 【学生深呼吸得到事实】 【过渡】那么它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呢?下面请看这个视频中的实验,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二、预习展示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二氧化碳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C+O2点燃 CO2Ca(OH)2+CO2====CaCO3↓+H2O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你知道汽水、啤酒打开时为何冒气泡吗?放出的气体是什么?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叫干冰(致冷剂、人工降雨)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2、CO2能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3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CO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2课时。在第1课时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以及第二单元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对实验装置的确定、选择、不同装置的优缺点以及注意点进行升级讨论,以建立完善的化学思维,能够为未知气体选择适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同时也为中考实验题的气体制备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和第六单元课题2课时1分别学习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也能够选择适合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但是对于分液漏斗、隔板、集气瓶排水法等特殊装置的优点及注意事项还不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与实践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利用比较、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以及装置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提高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考虑因素;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不同装置的特点和注意点。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改进及优缺点的系统认识。 五、教学思路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教材内容上的拓展提升,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同时,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进行改进和提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气体的制取装置,确定制取装置的因素。在此处增加了学生组装实验仪器的活动,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楚。讨论了长颈漏斗+隔板、分液漏斗装置的优点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以后的实验研究中更加清晰明确。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简单,引导学生将现有知识进行总结,不知不觉间进行难度提升,梯度合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最后的探究活动2将化学与生活相连,学生更有兴趣完成,但操作起来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放在课下由学生单独或合作完成,放于下次课进行展示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精神;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激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仪器、药品: 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可口可乐、干花、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谷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飘忽不定,狗却晕倒。他如是蹲下看个究竟,感到呼吸困难。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_____. 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 生:进行猜想 师:板书:二氧化碳 师: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说出你的依据。大家组内讨论,每组可选一位代表作答。

生:交流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师:引导学生整理: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78℃为白色雪状固体――干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你能制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吗?(要求学生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并给学生发放实验卡片) 师: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这又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样的性质? 生:小组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师:将所有的小组分成两个大组, 第一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3】, 将已制取的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地倾倒于烧杯中阶梯上的蜡烛。实验6—3 现象阶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分析1、CO2密度比空气大;2,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注意]倾倒CO 2 时,不能把玻璃片完全拿走,且倾倒时应沿蜡烛对面方向倒第二小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4】。 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内快速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盖上瓶塞,震荡,观察现象。等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塑料瓶瘪了 分析CO 2 能溶于水 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解决学生做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师:哪组的学生愿意将你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生:分组展示 师:经过我们的探究学习,大家对二氧化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参照课本,相互合作完成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总结。小组相互交流。 [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其它 CO 2无色气体比空气大能溶干冰易发生升华现象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师:请小组讨论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 第二课时 [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 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 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 [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 [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 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教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 [演示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3.学会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学习内容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21-12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是28,密度比空气略小。收集时采用排水集气法。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可作燃料。CO 是可燃性气体,当里面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O 2=====点燃2CO 2。煤炉里常发生的反应:下层C +O 2=====点燃CO 2;中层CO 2+C=====高温 2CO ;上层2CO +O 2=====点燃 2CO 2,所以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 在燃烧。 (2)毒性:CO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还原性:用CO 还原CuO 时,试管中的CuO 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前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CuO=====△ Cu +CO 2,其中还原剂是CO,氧化剂是CuO,CuO 被还原,被氧化的是CO 。CuO 发生了还原反应,CO 发生了氧化反应。这个反应不是(填“是”或“不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CO 具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来冶铁。 【讨论交流】 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如何除掉CO 2中的CO ?如何除掉CO 中的CO 2? 【温馨点拨】 1.便于我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泄漏应当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而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点燃煤气发生爆炸。 2.除掉CO 2中的CO 要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掉CO 中的CO 2要通过浓的NaOH 溶液。 【名师归纳】 1.CO 还原CuO 时,先通入CO 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出现爆炸。实验完毕后,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防止CO 污染空气。 2.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处理方法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在学生初步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进一步体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材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为明线,以科学探究的步骤为暗线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了解人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如能与水反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为学习下册酸和碱的性质起到铺垫作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也再次证明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教师着重讲解、引导,将分析实验的任务留给学生去完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 新制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的纸花(5朵)、紫色石蕊试液、可乐一瓶(新买)、醋酸、盐酸、澄清石灰水、水、盛石灰水的试剂瓶一个(无石灰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吸管、烧杯、蜡烛、导管、集气瓶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简单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和•氧化碳第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6. 3 2课时:共课时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岀版社2012年版 《化学》,第6单元第3课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某些物质(如-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捉高自我(130页)保护意识。(课标页)2()初步形成“ •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课标26学'惰分析2.并且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1.性质。学生对氢气、单指碳的还原性有所,由于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他们对化学充满兴趣2.掌握,通过对比学习 •氧化碳的还原性3.教材分析《•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氧化碳》第二课时。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的性质和用途。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个单元,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C0为第八单元中金属的冶炼做准备。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步强化学CO程中通过实验推导出CO的性质以及从化学到社会”。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教学目柏X】通过自学课本列举•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 通过阅读课本,说明•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及急救措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观察2.图片和视频归纳•氧化碳燃烧的现彖及化学性质,类比碳单质、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说出•氧化碳的还原性和用途。通过观察二氧化碳与•氧化碳的分J'•模型,说出他们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不同的原因,树3.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意识。辨析•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树立科学的变化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1•阅读课本内容,填写学案,交流展示,检验自学成果。(针对目标1) 2. 观察相应的动湎模拟视频复述•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列举•氧化碳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实例以及体现的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针对目标2) 3. 观看微观示意图、分(模型说出分了模型的差别,书写•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转化的方程式。(针对目标3) 4 /I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和•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备课资料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O+CO2H CO3H +Ca(OH)2CaCO :2CO+O22CO :CuO+CO Cu+CO 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步骤: ①先通入 ④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O+CO2H CO3H

2 CaCO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 (3)该同学进行4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字叙述)。 O+CO2H

葡萄糖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 答案:(1)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工业上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2)光合(3)②、③ 点拨:(1)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工业排放的废气含大量二氧化碳及大面积地破坏森林和植被。(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3)“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5: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拓展延伸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它难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 答案:D 点拨:C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A错误;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金刚石很硬,但石墨很软,故B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故C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正确。知识点6: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如图所示)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这是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CO2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能解释生活中与二氧化碳有关的现象。 2.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 3.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讲解】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回 顾该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提问】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观察收集到 的二氧化碳的有哪些物理性质? 【过渡】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们用制取的二氧 化碳来探究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高低不同位置的两支 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总结】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分析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

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 【总结】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密度大小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44,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看作29,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探究】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总结与交流】 现象塑料瓶变瘪了 结论CO2能溶于水 解释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瓶会变瘪。 【总结】 性质颜 色 状 态 气 味 密度溶解性 是否支持 燃烧 C O2无 色 气 态 无 味 比空 气大 能溶于 水 不支持燃 烧 注意: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提问】汽水的生产原理我们已经知道,那为什么可乐、雪碧等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呢?CO2溶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赣榆县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的用途。 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相关实验。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实验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CO2+H2O===H2CO3; (3)与氢氧化钙反应CO2+Ca(OH)2===CaCO3↓+H2O。 3.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有CO2、O3、CH4和氟氯代烷等; (2)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等。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生合作】1.完成教材P117的“实验6-3”和“实验6-4”,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观察CO2的颜色、状态,闻气味集气瓶中的气体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 体 ②在烧杯中点燃两支 高低不等的蜡烛,沿烧杯壁倾倒CO2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 灭 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下层蜡 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 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③向一个收集满CO2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 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一段时间后,塑料瓶瘪了 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使瓶内的气 体减少,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外 界大气压将塑料瓶压“瘪” ④往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化 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唐县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3.认识一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4.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3.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2.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1.二氧化碳与水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 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新鲜鸡血、抗凝血剂、氧化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勉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 1 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6-19,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教师活动](1)展示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演示[实验6—14]。 (2)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氧气比较) 注意:“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①演示[实验6—14]。 ②提出问题: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板书]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不能供给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9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②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 [讲解]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很重要。人体的血液中也需要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使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如缺少二氧化碳,则呼吸作用就会减弱,以至停止;但如果吸人多量的二氧化碳,则又会妨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当空气的二氧化碳超过1%时,对人有害处,达到10%时,会致人死亡。但是这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板书]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①演示[实验6—16] ②讲解实验中所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①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判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这句话是否正确。 [板书]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CO2 + H2O === 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H2CO3 === CO2↑ + H2O (碳酸不 稳定) [学生活动]: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这个反应也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重要反应。 [板书]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 H2O(用来鉴别CO2)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做工业原料 3.“干冰”的妙用 4.做肥料 [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话动很重要,而且还有很多用途,是不是在自然界中越多越好?[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9-120页,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作业 1.完成教材第123页3-6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反应生成了红色金属Cu,也产生了CO2。 知识点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反应原理 1.实验药品 某某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拓展】:实验目的是制得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从原料角度来分析: 浓盐酸、浓硝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制气过程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或硝酸蒸汽,从而导致产物不纯;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粉末状的固体且易溶于水,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外界的酸与内部的碳酸钙继续反应,使反应速度大大减慢; 综上所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宜采用块状的某某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作原料。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原理 研究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即在实验条件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研究支取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性质。 (1)发生装置的选择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举例 固体(固体+固 加热 体)

固体+液体(液 体+液体) 不加热 (2)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选择收集方法装置举例优缺点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O2、H2、CO等 收集气体较纯, 但含水蒸气 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中各组 分反应向上排空气法O2、CO2等 纯度不高,需要 验满,但较干燥 密度比空气小, 不与空气中各组 分反应向下排空气法H2、NH3等 纯度不高,需要 验满,但较干燥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O2、H2、CO2的检验方法 气体检验方法现象 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纯净气体能安全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水珠 知识拓展 (1)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

【人教版】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课堂 讨论 低处的蜡烛先 熄灭 说明CO 2有什么样的性质? 归纳总结 CO 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CO 2气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

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课堂讨论上述四个实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实验Ⅰ在探究二氧化与水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如果把Ⅳ中得到的红色小花小心加热,红色消失,小花又变为紫色。其原因是碳酸不稳定,震荡或加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 = H2O+ CO2↑。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提出问题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讨论检验的方法。 实验活动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