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公开课优选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公开课优选教案

生物公然课教课设计

课题:第一节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开释氧气

执教:曹金玲

时间: 2013 年 1 月 5 日礼拜六上午第三节

班级:七年级( 2)班

地址:会议室

教材剖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碳 - 氧均衡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中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也是本节内容的要点,这部分内容在办理时,应注意两个实验的办理,假如没有条件达成实验,页要经过媒体让学生看到,让学生自己经过实验区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并联合课本上的介绍能够距离说出即可。第三部分是技术训练,这部分内容重在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剖析。

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

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概括光合作用的观点,举例说明光合作

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达成本章的研究活动。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不停研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

教课难点:研究实验的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明确任务

1、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焚烧都需要耗费大批的氧气,排出大批

的二氧化碳。为何我们没有感觉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能否是只有有机物?

2、明确任务: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概括光合作用的观

点,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合作研究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想想,议一议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121 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

思虑:

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如何的解说?

他能否忽视了其余要素,是什么?

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虑并得出:绿色植物经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互换。以后证明,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汲取二氧化碳并开释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122 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联合图3-33 。以后教师提出问题:

(1)经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学生观看实验,并议论问题最后得出:

植物能更新因为蜡烛焚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浑浊了的空气。

明确:二氧化碳、水

3、研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向学生课件展现演示实验(金鱼藻开释氧气),并进行说明,以后出示问题

进行议论: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拥有助燃作用)明确议论的出:氧气。

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碰到金鱼藻开释的氧气,马上从头焚烧起来。这是氧气助燃的特征。这个实验假如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底下才能产生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 页,并联合图 3-34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学生明确:绿色植物经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变换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开释氧气的过程。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藏着能量)

给学生 2 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

(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样条件,特别是光照。

所以,栽种农作物时,既不可以过稀,也不可以过密,应当合理密植(图3-

35 )。(五)技术训练

剖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一样,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一样,察看数据请剖析:

试管与灯的距离 cm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10 60

20 25

30 10

40 5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够得

出什么结论?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假如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展望结果吗?

没有气泡产生

三、概括与总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部署作业:

教材第 126 页练习

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开释氧气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光合作用利用水作为原料。

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观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经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而且开释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藏着能量)

3、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变: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和氧。

(2)能量转变: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4、意义

保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均衡。

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栽种、间种、套种、轮种等

课后反省: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第五章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实质; ②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2、教学难点 ①光合作用的实质; ②分析实验数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呼吸必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燃料的燃烧也会大量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哪里来?二氧化碳又到哪去了呢?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讲授新课】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 PPT课件展示“海尔蒙特实验”,请学生思考: ⑴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一现象的? ⑵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 总结:水分是植物制造自身物质的原料。

人们真正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从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开始。 PPT展示普利斯特里的实验过程。 思考:⑴密闭装置中,蜡烛熄灭和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⑵为什么放入植物后,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呢? 总结: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但是有人重复了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直到1779年,英格豪斯在重复了500多次同样的实验后,才发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够更新空气。由于受到当时水平的限制,人们并不清楚气体的成分,直到多年后,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才证实了使空气变污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那光合作用产生了哪些物质呢? 引入经典的萨克斯实验(PPT展示实验过程)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光合作用除了产生了淀粉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物质产生呢?下面的实验能够让大家看到光合作用还产生了什么物质? 导入金鱼藻的演示实验(播放超链接视频)。 结论:光合作用还产生了氧气。(补充说明: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是这一现象。) 综合以上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通过课件展示带着学生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及产物,并通过一个式子表示: 结合课本讲述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完成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随堂练习】 课件展示练习题请学生完成。 【课堂小结】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五、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能力方面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准备:试管,卫生香。 2.课前分组:学生4人一组。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重要概念是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采用实验回顾、演示实验、经典实验分析、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方案设计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重要概念,再通过总结概括而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导入 问: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绿叶 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可以 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答:光是绿叶制造淀粉的必要 复习,回答, 概括结论。 温故知新,引 导学生回顾实验, 概括结论。

条件。 问:实验还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植物细胞所需要的有机物是自己制造的。 板书:光有机物 引言: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倾听思考, 阐述想法。 从生活中的现 象入手,设置疑问,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 习的兴趣,从而引 出新课。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 讲: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很多科学家都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 行了研究。 结合教材,展示经典实验的全 过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活动一:想一想,议一议 引导学生阅读海尔蒙特实验过 程的资料,展示思考题。 1.分析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 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海尔蒙 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2.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与植物 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 3.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 用的唯一因素吗?海尔蒙特是否忽 略了什么? 活动二:展示普里斯特利实验 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 以小组为单 位,对经典实验 进行分析讨论。 阅读教材, 了解海尔蒙特实 验的过程,思考 并回答问题。 以小组为单 位,分析讨论实 创设问题情 境,采用启发式教 学,增强学生主动 学习的积极性。并 在分析实验的过程 中锻炼学生利用资 料的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 并从培养能力 方面激发学生的科 学想象和逻辑推 理。

(完整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案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阐明光合作用的含义 2.运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3.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请带着以下问题学习本节内容)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什么?谁知道这些产物是用什么原料制造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2、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忽略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实验实验材料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一点燃的蜡烛 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只密闭 的玻璃罩内 小白鼠死掉 蜡烛熄灭 二点燃的蜡烛 一盆植物一起放在一只密闭 的玻璃罩内 蜡烛没熄灭 植物活着 三一只小白鼠 一盆植物一起放在一只密闭 的玻璃罩内 小白鼠活着 植物活着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P124) 6、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也不能,应该(P124) 二、自主学习 (一)海尔蒙特实验---柳苗生长。(阅读课本P121,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发现光合作用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 使植物增重的是。 2、海尔蒙特实验结论: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是。 3、海尔蒙特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普利斯特利实验(阅读课本P122,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 A B C D 1.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有一个 ,其他条件必须相同且适宜。 2.该实验有二组对照实验,A 和 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B 和 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 3. 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能够 空气 4. 后来科学家证实植物体更新空气是因为吸收了 ,放出 。 实验组 1号 对照组2号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提供无二氧化碳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阅读 p123页的“提示”中的内容分析) ③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你应该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什么要给两盆植物罩上广口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暗(饥饿)处理3、去掉遮光的黑纸4、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脱色处理) 5、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6、清水漂洗,观察变化2、叶片遮光并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设置对照组)原理: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回忆光合作用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问: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答:光是绿叶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 问:实验还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植物细胞所需要的有机物是自己制造的。 板书:光有机物 引言: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 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要 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的产物:讲: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多科学家都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合教材、课件,展示经典实验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活动一】:想一想,议一议 引导学生阅读海尔蒙特实验过程的资料,课件展示思考题。1.分析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2.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3.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什么? 【活动二】:课件展示普里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请你分析,小鼠为什么能在容器中正常地生活?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能够在光下释放出氧气。 问:这个实验不能直观地看到植物释放氧气,你能否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事实呢? 小组内讨论2分钟,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讲:可以给大家三个提示:选什么植物?怎样收集?怎样检验? 请学生一同演示实验:检测植物制造的氧气。将未熄灭的卫生香放入试管中,复燃了。 问:这个实验验证了什么? 植物能够制造氧气。 板书: 问:普利斯特利当时根据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

教学设计2: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关于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学生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这节课再学习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再通过技能训练学生明白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就可以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了。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在处理时,应注意两个实验的处理,如果没有条件完成实验,页要通过媒体让学生看到,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区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结合课本上的介绍能够距离说出即可。 第三部分是技能训练这部分内容重在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结合我校实际,应以多媒体为载体,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中,通过观察实验动画、演示实验相关视频、PPT课件及图片,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文字文字探索新知识。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部分与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 2.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完成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四、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课时的实验学习、探究,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 事项等比较熟悉。 学生愿意也渴望重复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他们有设计实验的能力, 也有自主分析的基础,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加。 五、评价设计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评价,另外,组内以及班内同学的评价也十分重要。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 教师:正是由于绿色植物的作用,才维持了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感受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自于土壤,但是一个叫海尔蒙特的科学家不迷信权威,用自己的一个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同学们阅读实验,看他怎么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 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吧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不到100克。 1.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2.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来自雨水。 教师: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呢?科学总是不段的再发展,而人们的探索也越来越细致。接下来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所做的实验。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通过学习和探究,阐明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小组合作,验证经典实验、探究光合作用原料,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和探究得到的现象和结果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基于事实和证据客观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及分组实验,传递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原料。 2.普利斯特利实验再现及结果分析,全过程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教学难点】 经典实验再现结果分析;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包含四个主要内容: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探究实验、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分为两个课时讲授,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上承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下接绿色植物的产生氧气、光合作用概念的归纳及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本节课内容上寻着科学家探究历程,以经典实验及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对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实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的训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对实验探究兴趣浓厚,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设计奠定了非智力方面的基础。对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初步了解,这为学生评价科学家的相关探究奠定了基础。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通过分组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对于与光合作用过程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已初步掌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与探究方面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的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四个实验,将光合作用原料及产物的探究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入时通过呼吸体验及燃烧现象的解释,激发起对自然界碳-氧稳态与平衡维持机理的探究欲望。以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料的探索历程为主线,传递科学探究及科学思维之美。通过对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实验的评价和再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之美、发现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科学思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教学难点】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通过第四章的学习,我们 已经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了有机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 的制造者。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你有了哪些了解? 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 的产物是淀粉,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 体。 学生回忆旧知 并回答。 通过回忆绿叶 在光下制造有 机物的实验, 为归纳光合作 用做准备。 【过渡】其实光合作用的发现并不是个 简单的过程,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 的发展历程。接下来我们一起穿越到 2000年前,追随历代科学家的足迹,看 看光合作用的发现之旅吧。 激发兴趣。 环节二 讲授新课: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 成的”,即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完全来 自于土壤。但是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 蒙特对此却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设计 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1 的想一想,议一议,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随着柳树苗的生长,土壤中哪种成 分发生了变化? 学生阅读教 材,讨论分析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学习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1、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 1、分析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的分析。 2、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3、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用具: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资料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氮气所占的容积比例虽很大,但由于它对人体既无用又无害,所以我们在讨论人体气体交换时可以不作考虑。附 请同学们进行资料分析,空气中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 其中,教师故意设置了两个干扰项:呼出气体和肺泡气体两项为影响学生分析的干扰项,让学生略作思考便会发现吸入气体即是大气的成分,这样用排除法删繁就简就好分析了。 通过上述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和感性经验,思考分析空气中氧的含量问题,让学生得出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的结论。 再提出“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唤起学生意识到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存在着碳-氧平衡的问题。另外,这里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2、普利斯特利实验分析: 实验(1):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实验(2)小白鼠为什么不久就死了? 实验(3)植物与小白鼠为什么能活着? 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播放视频1----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己呼吸的需要之外,还供给了动物。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播放视频2----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探究”是本课时的重头戏,教师一定要作相关设计实验指导。例如,首先,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是一个变量,如何设置对照组呢?如何控制变量?其次,初一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放清水的装置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另一个装置里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故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 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总结: A:光合作用反应式: B: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___________和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___(如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技能方面: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方面: (1)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教法:启发法、演示法、讲授法 2、学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得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起。 【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你有那些了解?(板书: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淀粉)【导入新课】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二、自主学习,认知体验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的增重完全来自于土壤,因此植物增重多少,土壤就减轻多少。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吗? 【海尔蒙特的否定】 海尔蒙特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此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分析: 1.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3.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 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后来在1773年,普里斯特利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请同学们观看课本122页,图3-33普里斯特利实验分析: 1.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 2.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看似简单,但后人做得实验很多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英格豪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过渡】那么,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先思考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么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提示: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可以借鉴普里斯特利实验中控制空气流动的方法。)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教学资源 及环境准备 课件:教学幻灯片(PPT),相关教学视频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问:回顾上节课的 实验,绿叶在光下 制造有机物(淀 粉)。可以得到的实 验结论是什么? 答:光是绿叶制造 淀粉的必要条件。 问:实验还能够得 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植物细胞所需 要的有机物是自己 制造的。 板书: 引言:生物的呼吸 和燃料的燃烧都会 消耗大气中的氧 气,排出大量的二 氧化碳。我们为什 么没有感觉到缺氧 呢?要想找到这个 问题的答案,我们 还要进一步了解绿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讲:在科学发展的 历史长河中,很多 科学家都对植物的 光合作用进行了研 究。 复习,回答,概括结论。 倾听思考,阐述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对经典 实验进行分析讨论。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 回顾实验,概括结 论。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 手,设置疑问,激发 学生进一步学习的 兴趣,从而引出新 课。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播放相关实验视频 问:这个实验验证 了什么? 植物能够制造氧 气。 板书: 问:普利斯特利当 时根据实验得出了 什么结论? 答:植物能够更新 由于蜡烛燃烧或动 物呼吸而变得污浊 了的空气。即蜡烛 燃烧和小鼠能把空 气“变坏”,植物可 以把“坏空气”变 成“好空气”。 问:这个“坏空气” 是什么气体呢? 问:二氧化碳是不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 原料呢? 讲:科学是严谨的, 我们需要对假设进 行检验。所以,请 各小组合作,设计 一个可行的实验方 案,检验二氧化碳 是否为光合作用必 需的原料。4分钟后 请每个小组的代表 用语言、文字、图 形等向大家介绍你 们的实验方案。 提示:氢氧化钠可 以吸收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 讲:我这里也有一 个实验装置,在材 料的使用上是否能 减小误差呢?其他 班的同学取了两个 装置中的叶片进行 观察演示实验,根据现 象得出结论。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 案。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 组认真聆听,并提出合 理化建议。 通过问题引导,锻炼 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 探究实验方案,锻炼 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以及表达交流的能 力。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3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 案3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1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 2、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4、通过演示实验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5、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6、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实验数据。 一、自主练习 1、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__ ”,也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 __”。 4、绿色植物不仅满足自身、、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二、小组交流 (一)思索讨论,交流表达 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了吸收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2、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二)合作探究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阅读教材第122页,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学生讨论: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画面(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画面(3)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画面(4)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阅读教材第123页,金鱼藻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金鱼藻实验说明了什么? (四)学生思索、交流表达并明确: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五)学生阅读“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并思索得出: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六)、课堂测试 (一)选择题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 b、黑夜无光时 c、只在黑夜 d、有光时 2.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氧气和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水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 (9)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力目标: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光合作用需 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

导入新课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 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 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 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 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 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 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 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 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 用需要阳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讲述]:让我们通过《绿叶 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来证明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 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 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 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选的目的是什 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 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 质吗?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 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并 以小组为单位对思考题进行 认真地讨论。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实验 的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