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说课稿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基础上而进一步学习的。它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探索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先让学生从1至20的数中找出12的因数有那些?以及2的倍数有哪些?而引出课题。然后组织学生探讨18的因数和2的倍数有哪些?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了让

学生自己从动手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入手,去解决将要解决的新问题,体会实践的成功体验。采用同桌、同组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的学习手段,解决“怎样去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教材的编排提点,现说说我上这节课的教学程序。

〈一〉联系旧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下面这些数中,哪些是12的因数,哪些是2的倍数。我在黑板上写出1至20共20个数,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后,我进一步小结:从这些数中,我们找出了它们的因数和倍数,如果不给这些数,你们能找出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吗?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出示课题)

〈二〉自学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师:前面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出12这个数的所有因

数的?你能用这种方法找出18的因数有哪些吗?(出示教材例1)。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13页例1,然后想一想,你打算怎样找18的因数?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生交流找出方法后,我再做板书:18的因数有:1、2、3、6、9、18。

让学生观察18的所有因数,然后指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怎样找18的因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要求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如下: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为了使学生学后得到知识的巩固,我出示第13页“做一做”,试着求出30、36的因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我来回巡视,个别辅导,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出的。

2、找一个数的倍数

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你能找出一个数的所有的倍数吗?出示例2,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

提问:求2的倍数有哪些,该怎样想?

(1)小组合作探索“一个数的倍数”的有关规律。

(2)交流方法,答案以及在找的过程中的发现。

板书:2的倍数有:2、4、6、8、10……

由于学生有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倍数我采用完全放开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初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并通过比较交流,得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的结论。

〈三〉巩固提高,引导学生深化运用。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15页第4题。

交流时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

(2)判断题。

a、15的倍数一定大于5。()

b、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c、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

d、1没有因数。()

e、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

在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后,我着重强调该学习内容中要注意的地方。

(3)猜数游戏:第16页第6题。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体会区间套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做游戏时间不能过长,我只安排在4分钟内完成,让学生在学中乐和乐中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进行互说来结束本节课)

五、说板书

板书是体现课文内容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弄请本节课你所授的内容知识的过程,让人永久深记,印象深刻。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方法:①哪两个自然数积等于18,则哪两个自然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②哪个数能整除18,则哪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例2、2的倍数有哪些?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方法:用2与所有的自然数相乘,积就是它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说课稿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基础上而进一步学习的。它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探索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先让学生从1至20的数中找出12的因数有那些?以及2的倍数有哪些?而引出课题。然后组织学生探讨18的因数和2的倍数有哪些?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了让

学生自己从动手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入手,去解决将要解决的新问题,体会实践的成功体验。采用同桌、同组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的学习手段,解决“怎样去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教材的编排提点,现说说我上这节课的教学程序。 〈一〉联系旧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下面这些数中,哪些是12的因数,哪些是2的倍数。我在黑板上写出1至20共20个数,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后,我进一步小结:从这些数中,我们找出了它们的因数和倍数,如果不给这些数,你们能找出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吗?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出示课题) 〈二〉自学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师:前面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出12这个数的所有因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人教版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对数的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我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 • • • • • • • • • • • • • • • •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倍数和因数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1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冀教版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最重要知识之一,在四年级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已经掌握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单元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五个课时。 第一课时,自然数。 第二课时倍数。 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 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 第七课时,综合练习。 在对整数和自然数的认识中,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在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相关计算的编排上,采取与相关知识整合、分散编排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2.了解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乘数也叫因数,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分解质因数。 4.在观察、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良好品质。 四、重点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略)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采取借班上课的形式,选取了四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已经分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整数,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刚学完)。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 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一课时的内容。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数论知识的基础,它以学生已有的整数乘除法的知识为建构基点,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等奠定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经历探索有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体会有序思维的数学价值。 3.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的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异、风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有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3、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三、说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复习“除尽”和“除不尽”。理解“整除”的意义。(一)从操作到感悟,认识倍数和因数A.操作感悟 1、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请看清操作要求,再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2.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摆法和算式。(可以每排摆12个,摆1排或每排摆1个,摆12排。这两种是一样的,都可以用12×1=12来表示。还可以根据例外摆法,得到乘法算式6×2=12和4×3=12) 在这里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为学生作表象支撑,然后抽象出乘法算式,为接下来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了素材,显然,课件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接着我采用“有意义接受”和“迁移”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我首先以3×4=12为例,12是4的倍数,学生口答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学生齐答3也是12的因数。 4、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以后,让学生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并用课件展示出正确的说法,让学生及时比较纠正。B.练习内化: 1.课件出示: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倍数和因数,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为后面利用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伏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刘礼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因数和倍数 说课人:刘礼娟一、说教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关系,确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区分因数和倍数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出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语言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找人物关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体验,理解概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情境体验,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让学生根据排队做操的情境体验来说出排队的不同方案,并写出算式,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2)在具体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倍数和因意义。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拓展了空间。根据算式介绍倍数和因 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两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充分的读一读,在通过“能说4是因数,36是倍数吗?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时,让学生充分地读一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 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5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下面我拟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方面说说本课的教学构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与学生学情方面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因数与倍数,是在学生之前学习掌握了自然数、整数乘除法及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数与代数知识的拓展扩充,又为后续学习公倍数、公因数、公约数、分数约分、通分等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具一定的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乘除法算式的直观观察、实践操作探究,分析和归纳推理,发现构建新知。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理解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经验、认知基础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发展增强“四能”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整合定位(确立)如下: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与特征,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数的集合思想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兴趣与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二.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有效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通过教学活动;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是: (一)教法上,努力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拟借助多媒体课件、学具等辅助手段,联系学生熟悉生活,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质疑,任务驱动、引导观察思考、(实践操作)、对比,讨论交流、发现、归纳法,尝试应用,调动学生能动性,发现提出与分析、解决问题,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训练能力,达成目标(如……)。 (二)学法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与参与状态,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教学中,拟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呈现问题情景,发现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合作)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分享、丰富感知,对比观察、分析归纳,尝试应用实践,经历探究过程等学习方法,理解掌握拓展新知,发展能力,增强兴趣。 三.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 和倍数说课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李海燕 一、说教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的整理复习过程,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结构。 3、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让学生经历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的整理复习过程,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结构。 (二)巩固练习: 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课后反思 1、教学方法单一 2、课堂气氛不活跃 3、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版块因数与倍数中的第一小节因数和倍数。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难点在于使学生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由于学生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除法。本节课利用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进一步学习因数和倍数。但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与过去的认识会有所不同。结合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自然而别具深意的导入环节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于体验的过程中自然完成对本课重点难点的学习。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这样的设计思路: 首先以谈话交流的方式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由于公开课而带来的紧张情绪。此处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借关系一词引入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用它们拼出一些长方形,并且在练习本上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你拼的长方形。根据摆法写出乘法算式。虽然学生手中没有教材,但对于课前的预习和准备我觉得还是可以采用其它一些方式进行培养的。让学生制作学具的过程既让学生体会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又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操作性。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探究新课,熟悉的长方形引入,使学生通过图形联想到数,尤其在操作中,更是得到了直观,形象的展现,使学生通过熟悉的乘法算式理解,掌握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汇报,同时出示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的摆法。刚才我们用12个正方形拼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根据摆法我们还写出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结合算式引导学生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

【教育资料】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_人教新课标学习专用

第二课时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册13-14页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准备练习 1、说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下面的数中,哪些是12的因数,哪些是2的倍数? 1、2、3、4、5、6、7、8、9、10、11、12、13…… (二)揭示课题 上面我们找出了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如果不给你这些数,你能求出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吗?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板书课题: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三)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

2、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有什么不同? 4、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3——14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数是12的因数? 2、找一找15的因数有哪几个?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最小的因数是谁?最大的是谁? 4、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 5、找一找5的倍数有哪些?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6、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最小的倍数是谁?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所有能整除一个数的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2)找出能整除一个数的数就可以求出这个数的因数。 (3)一个数与非零自然数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4)用非零自然数和一个数相乘就可以求出这个数的倍数。 (5)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2《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对数的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我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因数与倍数》这章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再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3,5的倍数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 的倍数的特征基础上,又安排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这次复习,使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与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二)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在整理中构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网络。 四、说学情 (一)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二)作为五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知识; (三)对于概念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机械地记忆概念和结论。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加强对概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 (二)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小组合作复习,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六、说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 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1篇】 说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21和2830和188和911和3312和42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问题需要用最大公因数的明白来解决,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取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能够。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状况。 (4)教师:就应怎样选取方砖来铺地呢 透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务必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5)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可选边长是1dm、2dm、4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5题。 此题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务必既是70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要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所以要找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6题。 此题也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则每排的人数务必既是48,又是36的因数,要使每排的人数最多,所以要找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理解题意即可完成。

小学数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说课稿(7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说课稿(7篇) 精选小学数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举)一 学习使我的思想新的转变,一位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数学学问,娴熟的操作技能,优秀的思维品质,更应当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数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真正的“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将师生关系的进展转化,使教师从长期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从“学问的权威”转变到“公平地学生的首席”,从“学问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数学探究者、组织者和参加者”。 张玉兰教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我知道了数学生态课堂追求本真自然、生命灵动、整体提升;知道了数学生态课堂所提倡的“教”与“学”的新: 1、营造环境、自然; 2、体验感悟,内化融合; 3、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4、多维互动,焕发活力。 刘迎照博士的《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师利锋教师的《新课改与数学

教学》、周嘹亮教师的《数学课程设计与案例讲解》等课程让我懂得了怎样分析、解读教材,怎样从教材中读懂有限文字背后的内涵与要求,知道了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与要求;还有练习设计的讲座、有学生习惯与力量培育的讲座,有教科研的讲座等,细细讲解了论文、课题讨论报告的撰写方法;有命题的选择与训练,有数学学科学问的学习除了理论学问以外,这次培训还为安排了诸多学员进展沟通。看着教师门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收放自如的教学手段,是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有的创新,思想受到了的启发要钻研,活用教材,学生的制定出可行的教学方案。 本次培训,汇合了洛阳市各区县小数数学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的数学教学阅历,教学的外部条件也特别相像,之间的互动沟通为每位培训人员数学教学供应了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在沟通过程中,到各区县的新课程状况,并且留意到是如何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通过几天的学习,收获也特别大,并且在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真正彼此之间的教学相长,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辩,让我更加深了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材的挖掘,给我今后的工作指明白方向。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是从专业上,对我而言,影响是长期的。培训完毕了,但我的学习和思索并停顿,在培训过程中我受到的思想震撼将伴随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与各位同行之间的沟通还将连续,教学还要精益求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努力自我,迎接新的挑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 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1篇】 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有序地写出2、5的倍数,然后在整体观察2、3、5倍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念的能力。 (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从例中看出4、3、6、2、12、1都是12的因数,那我们可以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先让学生独自找36的因数,再指名几个学生说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1篇】 倍数和因数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它是学习2、5和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习素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上课开始,就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 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 1、动手操作。 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精选5篇)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精选5篇)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

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有序地写出2、5的倍数,然后在整体观察2、3、5倍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念的能力。 (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从例中看出4、3、6、2、12、1都是12的因数,那我们可以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先让学生独自找36的因数,再指名几个学生说说是怎么找的,通过几位学生找的方法的比较得出较合理的方法。接着又找了15、16的因数,归纳出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四)全课小结 (五)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又补充了两个练习: 1、判断题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出示几张数字卡片。从中选择只有倍数和因数关系,比谁选择得多。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2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