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韶生平及其历史功绩

王韶生平及其历史功绩

王韶生平及其历史功绩
王韶生平及其历史功绩

名垂青史光耀罗田

一、生平及其历史功绩

王韶,字子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祖籍江西德安,为王氏家族迁罗三世祖。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二月二十八日生于蕲阳郡义州,后析为罗田。王韶十五岁举神童取秀才,始为塾师,乡试中湖北第四名举人,嘉祐二年与苏轼同科,中章衡榜进士。初,为新安县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复游历陕西,考察边防。熙宁元年,西夏猖獗,屡犯边境,王韶上《平戎策》三篇,谓西夏可取。受神宗召见,任王韶为秦凤经略,王建议于渭源等地设置市易司,以经商所获之利,治理该地方万顷荒田,得到宰相王安石赞许,神宗升王韶为著作郎,后改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此时,神宗欲收复河洮等地,曾创建通远军,命王韶管理军事。王韶于熙宁五年七月,帅师一举击败西夏,威名大震临洮,进而又大败西夏援兵。次年又占据河洲,夺取露骨山,直抵洮洲,行军五十四日,步行一千八百里,获得辉煌战果,神宗升王韶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次年回京受封,为资政殿学士。后,西夏再度强盛,夺去不少失地,神宗欲放弃熙河,曾多次下诏命王韶“持重勿出”,而王韶于撤军之际,转而攻取定羌城,切断西夏通路,则转危为安,

大获全胜。神宗大喜,升王韶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继而又升王韶为枢密副使。后因转运公粮及行政区划建制事与王安石有隙,遂上疏请求归家养母,神宗准奏,命王韶知洪州。边疆气候恶劣,军务繁重,王韶积劳成疾,于元丰四年(1081)六月二十四日病逝于罗田家宅,享年52岁。御葬大河岸双河口西岸东嶽庙前。朝廷追封王韶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

王韶以一介书生,任将帅之职,击败叛逆,为国收复边土,可谓一代民族英雄,千载以来,各垂青史,光耀罗田。其墓原为雨淋碑,时越八百馀载,至清光绪二十四年,族人王多才重修公墓,并将王韶生平事迹撰为《墓表》勒石以志:

宋枢密副使王公讳韶墓表

予幼尾塾师游里之观音寺,师指曰:“此宋枢密王公第也,捷步东岳庙左复示见墓零落山丘,咸抱憾焉。及长,读《宋史》,始悉公讳韶,字子纯,祖籍江州德安人,由进士客秦熟边事,上《平戎策》受神宗知,开熙河击吐番,取岷岩洮,叠降玛尔戬,开河湟,除谏议,入枢密,生平位绩,载本传纲目。为其党荆公多贬词,后之读史者亦遂少。予独以为不然,何者?公之建策用奇,在荆公以为不及。荆公之变法复起,在公与之有隙,是公有以服荆公,非荆公有以服公也。其勤王远略。睐曲朝廷,固神宗之夏於有为,公岂任咎。每战必捷,不辱君命,纲目亦美其功。当时,尤服其量,较今日纸上谈兵者,西辱於

红海,东辱於岛夷,犹复孜孜为不变法是咎,顾何如也。予生公八百年后,西居隔墓位里许,见公之祖墓与第,咸在越信,公籍江州,而居於斯,没於斯也,无疑借公之志为读史者泯。

因公后裔重新公墓时,表其沉诬。其词曰:韬伟略雄,半山误公。庆隆边穆,奏武铭庸。由今视昔,谁克比隆。云礽继绳。

水长山崇。

同里后学张寿之谨撰时到今日,又过百年,墓碑文字经风雨漶漫,字迹难于辨识。但王韶之墓,罗田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1月28日发文,定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协罗田县委员会于2005年1月14日发文,将王韶定为罗田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今逢盛世,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王氏家族人丁兴旺。王韶在罗田的后裔倡议举阖族之力,筹措资金,重修茔墓。2011年清明节前夕,新墓修成,由罗田县、大河岸镇两级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到场,举行盛大揭碑庆典。前来参加庆典的有安徽金寨、湖北通山、红安,罗田王氏族人及周围群众共500余人。其盛况可见2011年4月15日《黄冈日报》专题报导。

二、王韶家族世系

王韶祖父王令极,字举,江西德安县锹溪镇人。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迁来蕲阳义州,再迁多云乡净瓶寨王家屋基(今大河岸许家湾),王令极殁后,葬寨前右侧狮子摇铃地形,

为王氏迁罗始祖。原有墓志,经风雨侵蚀,字迹已全不可辨认。王韶之父王世规,当年随父从江西迁来,住凤山西麓,后因子贵赐进士第,封燕国公。

一代功臣名将王韶去世了,燕国公王世规仍住在凤山他所仿建的“三槐堂”,沉浸在老年丧子、寂寞悲愁的苦境中。元丰五年(1082)初夏,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从蕲水来到罗田官渡河畔,拜访当朝枢密副使王韶公之父世规公。欣闻旷世奇才的苏轼来访,王世规亦倍感荣幸,当即到三槐堂迎接。晚餐后,两人到堂外散步,苏轼无意中发现老槐树下一口井快要荒废了,感到十分惋惜,连叹息了几声。王世规全看在眼里,第二天即吩咐人全力清淤疏浚。当王世规陪同苏轼到城西巫蛮潭俗称“乌马潭”钓鱼归来,再邀苏轼到井边散步,苏轼见井被疏竣,井水极为清澈,便取水烧开沏茶,香气浓郁,回味绵长,十分兴奋,当即欣然命笔,写下五言古风《浚井》诗一首,送给王世规,诗曰:

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沾濡愧童仆,杯酒暖寒栗。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

纯朴忠厚的罗田民众,十分仰慕苏轼的文采,使这首诗不胫而走,广为传诵,人文气象获得了一次莫大的激发和提升。《罗田县志》多次登录。难能可贵的是,这口井历千年而不废,

并被称为“东坡井”。如今,井边立有“罗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碑。

同样,苏轼这次到罗田抚慰世规公,还留有另一千古不朽的名迹。

环绕流经罗田县的官渡河从城西流出水势直激土门坳对岸的乌马潭,潭上有一伸入河中的平坦巨石,就是当日世规公陪同苏轼到此钓鱼而得名的“东坡钓鱼台”。旧时《罗田县志》曾有较详细的记载。据传,为纪念苏轼,钓台旁曾建有亭阁。“东坡钓鱼台”亦为罗田古八景之一。古今诗人咏东坡钓鱼台留不少的名篇佳句。如民国时罗田名士罗谷存有诗云:

坡公豪放本多才,游览罗田共几回。

留得钓台千古在,青山不为白云埋。

二0一0年春,罗田县诗词学会重新议定“罗田新十二景”,认为苏轼和王世规是宋代名人,虽然钓台被废,但这一历史名迹仍应保留,诗社曾向县领导建议,恢复钓台。咏东坡钓台的诗联作品很多,现录几首(幅)如后:

胡荣希:

危岸深潭曲,长河至此回。

天高飞鸟去,饵厚饿鱼来。

忘我忘它了,乐山乐水哉?

东坡何处去,惟剩钓鱼台。

徐国琳:

漫道无由访昔贤,登临观钓也悠然。

云根可是当年石,潭影仍涵去日天。

鹤戾鸣皋时掠水,鱼矜得所莫忘筌。

流连不觉归城晚,堤柳丝丝绾暮烟。

蔡炳文:

九百年留古钓台,依稀风物浪花开。

东坡去后无消息,若个渔翁敢再来!

三千里外苏夫子;九百年来古钓台。

燕国公暨妣殁后合葬于大河岸祝氏祠后月形,有石碑。

王韶有子十三人,长子王厚、继承父志,亦是抗西复将领,殁后谥号荘敏,其家先在罗田,后同他众弟抪迁全国各省各地,惟第十三子即《今古奇观》所载“十三郎五岁朝天子,礼严虎拜,智伏枭徒”的王寀住在罗田。

王寀字辅道,自号南陔先生,生于宋熙宁元年(1068),

登宋崇宁二年(1103)进士第,聪明绝顶,历官校书郎、翰林学士、汝州知州、兵部侍郎,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善辞令,为邪教道士林灵素所构陷,宣和元年(1119),下大理寺狱,“狱成弃市”,至南宋绍兴五年(1135)才得平反昭雪。平生著作有《南陔集》、《岷山百境诗》,任汝州知州时编刻有《汝帖》(书法集)行世,《宋史》有传。

王寀殁后,遗体被运回罗田,葬眠牛地后杨家塆猛虎跳涧地形。

按罗田县志载:公好学,工词章,登进士第至校书郎,敬宗信佛,而邑有观音寺,环宅田山数百亩,乃韶公住宅,有石碑详载,且肖其像,事类公所为,至今王氏子孙奉祀不绝云。

王寀殁后八百年,由王多才经手,同其令尊王韶同年修墓,并撰写《墓志铭》勒石:

王氏四世祖考宋翰林院学士讳寀公暨妣汪夫人墓志铭

具今古之奇才,斯建今古之奇业,亦寓今古之奇观。惟我祖考四世祖讳寀公,固燕国公之孙,襄敏公之幼子也。生资颖悟,秉性神聪。公五岁时朝天子礼严虎拜,智伏枭徒,神宗赞谓神童矣。及长好学工词章,策对天人,擢居翰苑。校书秘阁,表著经文。非奇才而能之乎!晚益好善,将府第改作宗词并观音寺,环寺田园四百亩,贻为春秋祭祀之需。不惟荣施一世,而且殂豆千秋。公之建业不亦奇业乎!公尤善书,苍劲中复饶

姿媚,山门宋碣,手泽犹丰,士大夫咸珍重之,不亦奇观乎!

德配汪夫人,内则可风,母仪是式。公妣卒葬於兹,形容溯当年翰苑,蜚馨望隆,虎观至今日,石台晦迹,冷落虎溪。后人凭吊,咸为之泣涕而嘘欷焉。爰合族重新公墓,多吉旺,承修厥功,命贤植作志,植怀谫肤。曷克表扬公德,亦就史传所载,累志而铭之曰:

惟公之才,今古鲜偕。惟公之业,今古不灭。惟公之观,今古异班。又铭曰:翰苑风清兮,累世簪缨,观邱钟灵兮,万载椒馨。

裔孙贤植敬撰并刊

第五世

寀公长子俨,岁贡生,官浙江武康县知县,妣氏周恭人,子一,汉举。

公妣合葬傅家庙下祝家嘴畈尾螺蛳地窝中,艮山坤向,本山来龙过峡处,曰龙颺坳。

次子伟,举人,妣氏汪,公迁南京水犀门,妣殁葬观音寺青龙嘴戌山辰向。

三子俊,举人,迁居大冶县。

妣氏姚,殁葬观音寺白虎嘴金星亥山巳向。

第六世

俨公之子汉举,举人,妣氏余,子一,韶凤。公殁葬观音寺下首闵氏祠后,戌山辰向,妣葬观音寺后蛇形,戌山辰向。

第七世

汉举之子,韶凤,奉政大夫,妣氏胡淑人,子一,之浃。

公妣后葬观音寺下畈祝氏祠后月形,申山寅向。

第八世

韶凤之子之浃,举人,妣氏廖恭人,子二:德裕、德光。

公妣俱葬傅家庙下龙颺坳下螺蛳地,艮山坤向。

第九世

之浃之长子德裕,妣氏徐,子三:思礼、思义、思忠。公妣俱葬四世祖寀公墓下。

次子德光,失考。

第十世

德裕长子思礼,庠生,妣氏童,子二:道重、德重,公妣俱葬观音寺祠后蛇形,戌山辰向。

次子思义,庠生,妣氏熊,子二:任重、文重,公妣俱葬傅家庙下龙颺坳螺蛳地,坤山艮向。

三子思忠,以人才授分宜知县。妣氏姚,子二:信重、智重。公妣葬观音寺祠后蛇形戌山辰向。

第十一世

思礼公子道重,光禄寺署正,妣氏陈,子一员舞。公妣俱葬观音寺祠后蛇形戌山辰向。

次子德重,思义长子任重、次子文重,思忠长子信重、次子智重等俱外迁。

第十二世

道重之子员舞,奉政大夫,妣氏龚夫人,子一庸富,公妣俱葬净瓶寨狮子摇铃下湾,今许家屋后,戌山辰向,有郭有碑。

第十三世

员舞之子庸富,国子监学正,妣氏李夫人,子一光履。公妣葬观音寺祠白虎嘴,辰山戌向。

第十四世

庸富之子光履,贡生。妣氏陈,子四:原方、绍方、仲方、永方。公妣俱葬净瓶寨下狮子摇铃下首,今许家屋白虎嘴,辰山戌向,有石碑注考王君四官人墓内有小石碑一面。

第十五世

光履长子原方,国学生,妣氏、余氏、闵氏,子一必楫。公同二妣俱葬月山庙上畈老人仓王家中湾屋后,亥山巳向。

次子绍方,国学生,妣氏晏,俱葬观音寺祠后蛇形,戌山辰向。

三子仲方,湖广辰州府教授,妣氏肖,公妣合葬蓝家山王家嘴屋后虎形,庚山甲向,墓有三门石柱。

四子永方,子必显,配秦氏,显子植,随母族居黄安(今红安)秦王二家是也。

公妣仍合葬故籍獭赶鲤中,庚山甲向。

原方、绍方、仲方以下到今已蕃衍至三十五世,人丁数万,遍及鄂、皖。

三、古文化建筑观音寺的兴废

宋神宗熙宁七年,王韶击败西夏,收复失地,军功卓著。班师回朝,被神宗升为枢密副使,在京城开封赐崇仁坊住宅及丰硕物品。是年七月,回故乡大河岸西,仿建崇仁坊。此时,值城东王道山寺庙修复,王韶应寺僧邀请,为庙亭撰写对联一幅云:

嶙峋远岫千层拥;浩瀚长流九曲来。

此联后翻刻成木质黑底金字,保留到解放时由当时农民协会收藏,现时健在的税务干部卢进良亲眼见过。

据民间传说,王韶任洪州知州时,经常回家看望老母。一次乘船过鄱阳湖遇大风浪,舟行浪口十分危急,他坐在舟中双手合十,心中默念观音大士咒语,并许下心愿:此次如能平安回家,日后愿将家宅一半捐赠给寺庙供奉观音。顿时风平浪静,平安归梓。到元丰三年先是犯一般疾病,第十三子王寀,闻讯即从京城告假归家,专门侍奉父亲。元丰四年(1081)夏,王韶身患癰疽(俗名背花),洞见五脏,个性异常,烦躁不安。王寀精心料理,直至父亲逝世。原为王韶府邸,熙宁七年(1074)所建的崇仁坊。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还不包括两侧的厢房。前后三重三孔,檐高丈五,脊高三丈。大门顶端有七件精制石材作“门当”,石柱门下有“户对”。前厅戏楼木刻精雕“文王访贤”及“八仙过海”图画,油漆剔透晶莹;绕宅三重四周檐下墨绘图画,为王寀亲笔绘制王韶抗击西夏故事。虽历千年,

墨色如漆。

王韶殁后,王寀根据令尊遗嘱,将府邸左侧捐赠作寺庙,供奉观音,即“观音寺”;右侧捐给家族作王氏享堂。门当之上左右两侧之擘窠大字“观音寺”与“王氏享堂”为韶公、寀公父子所书。其书法朴茂雄强、雄浑豪迈。后悬挂在观音殿石柱上的木质黑底金字楹联,为前清翰林院编修、罗田周锡恩撰联书写。联曰:

野寺越千年,天以慈航来渡世;

山门供一览,我无宝带只留名。

名人名作,交相辉映,佛殿生光。

王韶家产420亩田、山分成对半,立下约据,作为寺庙与享堂维修祀产,一直维持到1949年解放,田、山分给当地农民,寺庙、享堂归公作粮仓、办学校。到“文化大革命”的1975年,县革委会领导在磙石坳住点,将寺庙、享堂一并拆除,连同寺后坟场一起铲为平地种棉花,石基、砖瓦作猪场材料。这座历经千载沧桑的古文化建筑毁于一旦,造成千古无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无需浓墨重彩渲染,单凭确凿事实,完全可圈可点的是,这座千年古建筑物,曾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还有着一段辉煌历史:

据《罗田县志》(P673)所载:“民国二十五年,正式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罗田分会,会址设在观音寺。……民国二十八年

八月二十日,僧众代表在观音寺召开会议,向县境被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的地方捐献100元银元。……寺僧周孝仪,曾为民国三十三年罗田慈善委员会委员。”

1947年11月16日刘邓大军抵达英山县城,次日转驻罗田石桥铺,在叶氏祠召开了晋冀鲁豫野司令部第六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由邓小平主持,分析了战争形式,部署了战斗任务。刘伯承司令员作了重要讲话。为传达贯彻叶氏祠会议精神,刘邓大军某部首长及时组织罗田临时县委会、县政府领导,于11月28日,在观音寺秘密召开县、区两级干部会议。当时罗田临时县委、县政府设立在李家楼,县委书记姜一、县长廖鹏,李家楼区区长汪彬(离休前任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林业部副部长)、八路军连长苗德勤等三十余人参加会议。由部队首长传达叶氏祠会议精神,具体部署了罗田解放的战略战术和搞好解放区打土豪分田地如何发动群众等工作。

综上所述,这座千年古文化建筑物,还为民族抗战救亡和人民解放事业作过临时战略阵地,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韶后裔哲膑敬撰(此文根据《宋史》及《王氏宗谱》与民间传说所撰)

传习录1

《传习录》是明朝一代宗师王阳明先生语录、书信的简集,相当于孔门中的《论语》,而“传习”这两个字则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 王阳明(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余姚(今浙江)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释道各家学说,而且还能够统军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王阳明作为士大夫,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之人。一般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这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人是指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巨大的人格魅力。 《传习录》包涵了王阳明全部的哲学体系及其基本主张,是研究修习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它不但影响中国几百年,而且享誉海外,在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经济腾飞期的韩国,都被作为精神的范本,可见此书的价值和魅力。 东方雅集开设《传习录》精读系列课程。不求读完此书,只求每天一点实实在在的进步。每期共同体会分享每个段落提出的问题,反省体悟,改错圆梦。人类自文明社会起,沧海桑田,科技在进步,但人心总是未变,几千年前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意义和价值。们共同坐下来,面对阳明先生的谆谆教诲,滋养我们的心灵。 第一课主要内容 怎么学心学?是学还是用? 王阳明其人--------学生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教学相长--------会问问题的才是好学生。 儒家经典--------为什么首先讲《大学》而不是论语? 《传习录》第一个问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王阳明和朱熹谁对谁错?亲民还是新民?我们该怎么做?

宋史历史脉络

1,历史的脉络有赖于我们去探求,所以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2,黄仁宇:每个朝代各有不同,尤以宋代最为显著 3,一般的通史学者和著作,在提到宋朝的时候,大都语焉不详。 4,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个以军人为首脑组成的国家,自始至终注重国防,偏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它任何主要朝代。他的民间经济,也有突出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它企图注重实际,不受抽象的概念所蒙蔽,而在这三百一十九年在它的领导之下,所产生的特出人物,又偏是哲学家(形而上)为多。(是一种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现象) 5,北宋初年进行过统一战争,而且其策略基本也是有效的,但最终没有完成真正统一。 6,宋代统一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五代十国旧境,没能统一的地区大都是此前都丢掉的。 7,自然与地理区域叠压图:北宋属于东部季风区,契丹属于西北干旱区,吐蕃诸部属于青藏高原区。北宋西北的疆域线基本与叠压图界线重合。 8,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内政也是外部压力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两宋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二) 1,内藤湖南: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称之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论。 2,严复: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十八九可断言也。 3,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4,上述论断都是侧重于文化的,但还要考虑到国势的问题。和其它国家相比较而言,有其特点,也有突出的问题。 5,钱钟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 6,邓小南文章《宋代历史再认识》。我们现在对宋代的认识,基本上是近代以来形成的。近代是一段什么样的时期呢?学者们始终摆脱不了一种民族情结,希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渴望。这是很正常的,在这种心境下,所以羡慕汉唐盛世。而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时,没有这种情结,所以大都关注某一时期的真实成就。当时的文明为世界做出过辉煌贡献,所以他们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 7,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8,唐宋之际的变迁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呢?概括起来: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这里的化就是一种变迁的过程,但绝不是终结。 9、历史重大事件是由历史线索窜连起来的,但这条线索并不真实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 10,宋代的重大事件与基本历史线索:北宋:士大夫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守成与变革的争论;南宋:战、守、和——中国转向内在。 11,北宋:祖宗之法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士大夫政治与改革运动;经济发展与都市繁荣;宋学(新儒学的觉醒)。 12,镇定二州在河北。主少国疑 13,契丹入侵的军报真实性;陈桥兵变为什么不直接发动政变,而是把队伍拉出去再回来?关系到当时的军事制度问题。 14,杯酒释兵权背后的权力角逐。皇帝做思想工作。哪怕没有杯酒的现场,也一定有释兵权的事实。 15,有些史料是经不起推敲的,但它的脉络还是清晰的。收兵权比较平和。

有为与无为_兼论王阳明中后期对道家道教的批评之二

有为与无为* ———兼论王阳明中后期对道家道教的批评之二 朱晓鹏 摘要阳明学因其讲本心良知,注重主体的心性修养和王阳明本人多次隐居,“出入佛老三十年”,至中后期仍然十分注重融摄道释,以至于阳明学长期被当作没有经世功能和有 为追求的纯粹心学或道禅之学。然而,从儒学固有的价值取向、阳明中后期思想的内在逻辑、性格特点以及王阳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来看,王阳明无疑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 实关怀和实践品格的儒者。而且阳明学中“良知”的自然展开,“知行合一”、“体用不二”、“万物一体”的理论特点又形成了其学说“立体达用”的逻辑架构。王阳明正是用这种逻辑架 构作为标准来对照查验其他思想学说,使之成为他展开儒道之辨、儒佛之辨的重要判据。 关键词王阳明儒道之辨经世有为立体达用体用不二 中图分类号B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27(2010)02-0065-09 作者:朱晓鹏,男,1963年生,浙江缙云人,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近年主要从事道家哲学、阳明学的研究。杭州310036 儒家学说一直以来以其积极入世,鼓励士人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从而形成与佛道两家不同的价值取向。但至宋以后,随着孟子心性论在士人中间引起高度重视,加上禅学、道教的兴盛,对心性的探求一时间成为了当时儒者们的重要课题。这样,传统儒学的根本主张———内圣外王之道,被进一步构建于自我的“修身”或个体的“内圣”这一基本前提之下,从而就使儒家的“内圣”乃至“外王”之道充满了个体的体验性特点。但新儒家对“内圣”的偏重,终究没有导致对现世的彻底否定。即使是阳明心学提倡“心即理”,把道德本体回归到“一心”之中,并且“出入佛老三十年,”至中后期仍然十分注重融摄道释,在其一生的思想性格中深受道释的影响,也并没有因此真正隔绝“心”与外物的关系,即所谓“廓 *拙文“养生与养德———论王阳明中后期对道家道教的批评之一”,载《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2期。

七大浪费八大浪费权威贡献

集结式流水线与单件流动(上) 这里先介绍一下丰田生产方式中对以往离岛式车间布局的改造——集结式流水线的设计以及以此为支撑而突出强调的流水线上单件流动的方法。 (一)基本思想和原理 1.集结式流水线 为了尽可能地消除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各种浪费,丰田公司首先提出的改进建议就是将离岛式的车间转变成集结式的流水线,具体思路如图3-1所示: 图3-1 离岛式的车间转变成集结式流水线示意图 【图解】 如上图所示,原本制造企业的设备可能分布在3个、5个、8个不同的车间里面,按照现在这种思路,则必须根据企业生产某产品的特定的生产工艺的要求,重新把这些设备搬出来并连接在一起,从而串联成一条集结式的流水线。 2.单件流动 如果能够实现以上集结式流水线的布局和设计,那么相应的工序则能够被全部集结在一起,从而使得流水线上所生产的零部件得以在最短的搬运距离以及最低的搬运批量的情况下进行流转,最终实现单件流动即“一个流”的生产方式,详见图3-2所示: 图3-2 单件流动生产方式对生产周期的压缩示意图 【图解】 如图中所示,在传统的生产车间里面,由于零部件移动批量很大(这里假设每次移动批量为100个,每个的移动时间为1分钟),所以每一个工位都必须用100分钟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生产并转移到下一道工序,四道工序的整个周期时间就需要花掉400分钟,并且由于每个工位上都会有400个零部件,所以总共会产生400个中转库存以及100个成品库存。 而采用基于集结式流水线的“一个流”作业,每一个工位只要花1分钟的时间,四个工位花4分钟的

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成品的生产,那么100个零部件的批量的生产周期压缩为104分钟,并且其中只需4 个中转库存,成品库存一样。 如此一个流的生产方式,虽然今天在很多制造型企业的装配线上已经得到普及,但是制造并送到装配线零部件的各工序却还在进行批量生产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而丰田公司却将这种方式的思路进一步推广到了机械加工、焊接、冲压等工序之中,即使个别工序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流的作业,也是以小批量生产为宗旨来进行的。 (二)采用单件流流水化的好处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单件流动的流水线有以下的好处: 1.促进品质改善 在“一个流”的流程作业中,每一位操作员都是品质监控者,在他们本身的工作岗位上解决问题,不让问题进入到下一个流程。若某一个操作员未能发现瑕疵品或者问题,而让其进入了下一个流程时,下一流程的操作员会非常快速地检测到此问题,并立刻诊断,予以矫正。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艺或质量问题就能够在顺活时一次搞定,免除大批量返工和重做,所以能够在减少检验、监督和管理成本的同时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由于生产中的加工、动作、质量、等待等浪费问题一览无遗,所以容易发现也容易改进,使得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立即处理,既可避免问题扩大也可避免事后扯皮,由此使得管理强度及救火压力得到降低。 第六讲精益级浪费排除策略(二) 集结式流水线与单件流动(下) 2.敏捷的资源配置及生产计划 “一个流”的作业生产可以充分地调配各种资源,从而杜绝资源闲置的浪费,并快速地依据市场变化调整市场计划。道理很简单:若把机器设备完全投入到某个产品线,就很难弹性地安排这些设备再投入到其他用途,而如果生产产品的前置期很短,那么就可以灵活地调配机器设备及其他资源,从而就有更大的弹性可以回应顾客的实际需求而调整生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实现单件流流水化后,紧凑的工段排程可以清除过程中所有无效用的搬运、等待动作,在节省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库存,缩短交期; 在单件流动的流水线实施并运转安定了之后,随着生产过程中意外、突发的驱变因素的减少,将更加容易地预估产能,使得产能负荷清晰、可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生产计划与排程; 能够因此建立起清晰的工作交接逻辑,使得两班制能够顺利导入和建立,这样在提高人均生产力、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以不用投入巨资来扩充产能为前提的产量的增加,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3.改善工作环境 “一个流”的作业生产会形成有序的工作、有节奏的生产,从而实现“今日计划今日毕,现场物料不堆积,免找免记少出错,清清爽爽好管理”的状态,不仅如此,还能够促使员工自觉地从事更多的真正创造价值的工作。这样就进一步明晰了工作的成果,在显著提升员工成就感与满意度的基础上,整个工作环境都会得到改善。 4.创造安全的生产条件 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工伤意外以及其他安全事故总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虽然并未特别强调安全性,但是“一个流”的作业生产还是能自然地实现较佳的安全性,这完全有赖于其基本原理从作业流程上对安全性的改善。 (三)制程流线化的具体操作 要实现制程流线化的生产方式,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评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

通过考察朱熹的历史世界,余先生提供了一种替代流行的哲学史研究的新路径,在哲学史的个案研究中,道学的意义是由一系列外在的、基于西方哲学的建构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也大概被他包括在这个概括中)。道学被哲学化地从儒学中抽离出来,道体又从道学中抽离(例见,卷1,33页)。这一看法与上一段的论述是一致的,因为余先生抱怨说,由于将道学主要看成是论道或传道的术业,因此学者们对道学党争通常缺乏足够的重视(例见,卷2,104页)。与此不同,余先生将道学与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因此他对张载抱怨人们以道学、政术为二事(卷1,172页)深有同感。余先生有翔实的史证支持他的看法,这里我只简要地评介一下他关于张载的《西铭》以及程颐的评论的解释。程颐认为,张载既讲用(实际功用),又讲体(本质),因为理一分殊。林栗由于持更古典的看法,故反对张载将君比作天之宗子,因为人人为兄弟(这是相对平等的观念)将引发思想与天下的混乱。与林栗固守君主专制的立场不同,朱熹接受了张载的比喻,并以此作为士大夫须承当与君共治天下这一主题的另一种表达。这显示了道学是如何将起初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提升到抽象的宇宙论与形而上学,余先生强调,假如我们仅仅将理一分殊解读为纯粹的哲学命题,那我们是迷了路(卷1,200-218页,238-239页)。朱熹之所以要接受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是为了抗衡孔安国将传统的皇极训解为大中。朱熹以为,正如无极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一样,君应该无为而依靠大臣们(卷1,242-249页)。余先生之所以这样解释,不仅是为了凸显道学家与皇帝共治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也是为了说明对道学家来说,政治文化是比哲学更基础的东西。譬如,余先生对内圣外王作了广泛的讨论,以说明修身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为了行道于天下,与皇帝共治的步骤。尽管有人可能想把余教授的研究看成是朱熹的政治活动的扎实研究(即仅视为政治史的研究),但显见的是,余先生是以其专论来说明对朱熹以及其他道学家而言,政治文化比哲学思辩更为基础。 即使有人不同意余先生关于政治文化及其涵义的强硬论述,他的两卷本专着中针对一系列不同论题所作的细密深刻的释证仍富启发。这里举两个特别重要且富新意的例子。其一是运用心理史学来分析宋高宗、孝宗与光宗父子间的张力;其二是对国是(今人所谓基本国策)的强调。揭示皇帝父子间的张力,并使之与最终引发针对道学的庆元党禁的党争联系在一起,实需严密的考证。这一开创性的工作长达200余页的一章,本身已基本上是一专论(卷2,383-587页)。国是当然是一个四季不断的问题。北宋后期的国是核心议题是变法,南宋则是和、守与战。既然许多学者已经对这些专题作过研究,则起初不免要问,为什么余先生还会认为国是问题受到忽视,要求用国是概念来解释宋代党争的变化。答案似乎是这样的:余先生率先指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国是体制化、法制化,并给予政治制度的保障,以及为政治争论涂抹上道德的色彩,使党派分极化的王朝。此外,他还通过分析论述具体事例,说明皇帝和大臣怎样以操纵国是的修辞权压制其他士大夫的异议。质疑国是,最终会被顽冥不化的官员视为犯罪或不忠(卷1,340-387页)。人们也许可以说,余先生对此历史专题的关注,或有感于他对9/11之后美国政治与媒体精英们利用国家安全的议题大做文章的观察,当然这无损于他的鲜活洞察与历史文献的厚实。 对余先生来说,关于朱熹的这一研究最终只是宋代政治文化和历史研究的大范式和新进路的开端而己。他的研究涉及多方面,洞见甚多,我仅举数例。首先,这个范式涉及宋史的分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道学史与宋代政治史,余先生将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前王安石与前道学阶段,即北宋最初的60-70年;第二是围绕王安石熙宁变法而展开斗争的北宋后期,也是道学成为一个思想派别的时期;第三是王安石变法以后的时期,余先生也称之为朱熹的时代,这时期国是已转为和战问题,同时道学已慢慢成为最重要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派别。 其次,在余先生重要且富洞见的研究范式中,强调王安石与道学之间存在着连续性与共同的基础。例如,欧阳修以及其他古文运动的思想家与王安石不同,他们没有将内圣与外王联系在一起,因此,从古文运动转向道学的关键环节是王安石将内圣看成是外王的基础。寻求三代之治和重返经典等等,王安石与道学家处在同一个谈辩境域或话语中。只是,相对于王安石的内圣进路及其思想中显见的佛教影响,道学是在反对王安石新学与新法的脉络中发展的(卷 1,67-102页)。王安石作为宋代第一位成功地得君行道的士大夫,其崛起构成了另一条脉络中的关键转折点,他鼓舞了其他士大夫致力于共治天下的理想。既然朱熹和其他道学领袖们都

王阳明名言带译文 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哲学著作有:《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诗歌有《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除夕》;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书》亦称《阳明全集》等。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译文】读书写文章怎么能累人呢?是人自己被读书作文的得失观念所拖累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译文】你没看着这花的时候,这个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静。当你来看这个花的时候,这个花的颜色和你看的同一时刻明白起来。因此知道这个花不在你的心外。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译文】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息为本体.口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感应的是与非为本体。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译文】初始之心的明亮,皎洁的就像白天的太阳,没有犯了错误而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改正错误。一念之间改正了错误,当时就获得了初始之心。一个人谁能不犯错误?改正错误是可贵的。 古人之学,切实为己.不徒事于讲说。 【译文】古人留下的学问,是切切实实对自己有好处的,不只是用于讲学谈论。 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译文】孔子“学而时习之”中“时习”的要领,只是独处时要谨慎小心。 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倍。 【译文】人在官场中修行,和隐居山林修行相比,功夫难上十倍。 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万古一日。 【译文】这颗心的良知,显著、明显地挂在那里不曾晦暗过,万古以来就像那个不变的太阳。

论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功绩

论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功绩 班别:思政本11 学号:2011110244 姓名:欧爱贵 [摘要]: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八大,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八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矛盾 一、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二、历史功绩 1."八大"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巨大变化后,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

《朱熹的历史世界》读书报告

《朱熹的历史世界》 ——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读书报告 目录

一、作者简介 二、朱熹主要思想概括 三、本书简介 四、写作背景 五、读书心得 一、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潜山,曾师从钱穆、杨联

升,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汉学家,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2006年11月,余英时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余英时治学自史学起,后达至中西、古今贯通,其对儒家思想及中国道统文化的现代诠释自成一体。他的中、英文著述多达数十种。《士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传承中有创新,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为中外史学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参照系。 师承钱穆“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的治学理念,余英时认为学术研究本身便具有内在的批判力,学者只要长期从事严肃的研究工作,他们的最后创获自然会对政治与社会透射一种深刻的批判作用,在人文研究方面尤其如此。 二、朱熹主要思想概括: (一)教育思想:

论述教育: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他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理气论: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动静观: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行(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 格物致知论: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 心性理欲论: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二)美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 三、本书简介: 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的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间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 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生问:中共八大,课本上充分肯定了它的作用。老师你能不能帮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呢? 师答:八大是中共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起始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后来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在认识上达到了当时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困难而复杂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上,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进行第二次结合的艰难探索。 八大提出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是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上完成,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八大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案。一、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大会强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必须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这两个方面得到适当的结合,也就是使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得到正确的处理”。二、必须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大会指出,“国民经济的各方面是一个有机地结合着的整体,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过分突出和过分落后,都会引起比例关系的失调,妨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注意各部门和各方面的“综合平衡、全面安排”。 三、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大会肯定了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可以说,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第一章 1、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842年8月29日,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 10月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通商(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商议关税(5)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赔款 3、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级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经验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答:《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2)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3)空想性:首先绝对平均分配土地无法实现。其次,作为小生产者,“均贫富,产品归公”的思想超越了其小私有者的本性,所以无法实现,是一种空想。 (4)落后性: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6、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历史作用:①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起步;③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开始改变。 失败原因: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章 8、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14-11-03编辑:1039 手机版 1、“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历史方面值得一读的书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不可多得的好书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清人文集部分 朱维铮《壶里春秋》《书目答问》导言 朱先生现在主持复旦的经学史课程。他的老师是周予同先生。因此,朱先生的经学研究受到他老师的影响很大,即把经学看成是“封建僵尸”。但是,对于学历史的人,朱先生的经学史著作还是值得一看的。 读书必先识字,推荐北师大中文系已故教授陆宗达先生的名著<<训诂简论〉〉,2002年北京书店大家小书版 识字必要掌握秦汉古文规律:俞樾的《古書疑义举例》确实是千古绝唱 《古書疑义举例》 1984年北京书店古书字义用法本 钱穆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就有一篇演讲专门讨论历史人物的研究。这篇演讲值得一读。但是我以为历史人物评价的文章还是少写点好,多而滥,必然会坠入明季恶习。想想也是,正史中史论写的精彩而又中肯的又有几人呢? 罗志田的《胡适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 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值得一读; 许倬云的《西周史》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可以和钱穆的对照着读 黄仁宇先生明史研究不错,代表作如《万历十五年》、《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俱为佳品 陈登原老先生的《国史旧闻》 有些学者的随笔值得看,以资消遣又可增长见识,如钱穆《湖上闲思录》、黄仁宇《黄河青山》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李剑农 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很值得一读。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或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金毓黼:《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版 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起码纪传部分要看) 赵翼:《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 章学诚:《文史通义》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型态研究》,看起来很老,但确实精华。

王阳明名言名句精读十句经典语录大全

王阳明名言名句精读十句经典语录大全 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

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知行合一。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知善知恶是良知。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译文】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息为本体.口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感应的是与非为本体。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译文】初始之心的明亮,皎洁的就像白天的太阳,没有犯了错误而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改正错误。一念之间改正了错误,当时就获得了初始之心。一个人谁能不犯错误?改正错误是可贵的。

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

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 没有司马迁撰著《史记》,就没有东方文明。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他早在两千多年完成的《史记》,是一部搏大精深、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魄磅礴、识见超群的历史巨著,奠定了中国“正史”的基础。《史记》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郭沫若先生认为他是孔子之后的另一位文化巨匠。这里仅以他对人类的8大贡献作些介绍,以飨读者。 一、“成一家之言”的世界历史之父 司马迁是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世界史学史中不可多得的历史学家。他主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中第一个字就是“究”。他是把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将史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科学实践活动。他为撰写《史记》曾广泛收集原始材料,并注重实地考察,详细勘辨真伪。所征收的古代典籍,仅标明书目的就达80余种,还参阅了大量的宫廷档案。如关于黄帝,历代有种种子虚乌有的传闻和神话。但司马迁则以详实广博的野外考察材料为依据,力破旧说,大胆提出了黄帝是人,作出“黄帝崩,葬桥山”的新论断。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是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生产、生活、宗教、自然为一体的以人

物活动为中心的历史。他另一可贵之处,是发现世界各民族的交流是一个客观事实,奉献是共同的,影响是相互的,所以,他又写了许多与汉朝帝国有关的其它地区与民族的历史。正如翦伯赞先生所言:“即以世界规模研究中国历史”。史学是一门科学,而科学需要批判精神、实践精神和理性精神,而司马迁恰恰在三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1957年,司马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历史之父”。 二、超前思维的经济思想 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市 场机制”的论述。首先他在《货殖列传》、《平准书》、《河渠书》中认为: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和国外通商。用太史公时代的语言概括,叫做“无为而治”──用我们当代的经济学理论来类比,就是主张发展市场经济。司马迁强调国家不要过多的干预经济,让经济规律自行调节经济。这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宏观管理思想,在当时绝无实现的土壤。何况汉初“无为而治”和“与民休息”的时代早已过去。 两千年后的今天,欣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其求富的义与利观念,在当前改革开放中仍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诸如发展生产,多种经营,广开求富之路;而后要进行教化,不做奸富之事等等,都是十分可取的。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对现今教育的启示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对现今教育的启示 王阳明(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王阳明的少年教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时的少年教育观念及方式方法的改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王守仁的少年教育思想仍对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少年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启示。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也是王阳明的心学经典。书中,不但涵盖了王阳明的思想,重点诠释了他所创立的心学的三大核心内涵: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明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传习录》中有“教约”一篇。在这篇文章中,王阳明认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

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意思是说,老师讲授功课不在数量多少,贵在精熟与否。依据学生的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能教他认识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力量常有富余,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学习辛苦而讨厌学习,相反会因为学习的乐趣而愿意学习。 这些说法,非常契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然而观诸今人,往往却是“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定授以三百字,常恐其精神力量有余”。很多教师和家长,惟恐学生有闲暇,恨不得一天培养出个“神童”,总是要求孩子们学习、再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小小年纪便成为“过劳一族”,正所谓“有厌苦之患,而无自得之美”。在如此教育方式下,资质较差的学生固然会被拖垮,资质较好的学生同样会被拖垮。 在《传习录》中,除“教约”篇外,还有其他诸多篇章也谈到了教书育人之道。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文章中,也谈到教育首先要顺应学生的天性。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催挠之则衰萎。”王阳明以浅显易懂的比喻,形象地说明:少年的情趣是喜爱玩耍而害怕拘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以至枝繁听茂;如果摧残压抑它,就会枯萎。少年的教育要顺应他们的天性,以游戏、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 专业:11计算机软件学号:JW114018 姓名:李三 摘要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而这个闸门一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就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的。正因为如此,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向封建思想礼教发起了全面挑战,启发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的青年的“民智”,促进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是此前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所达不到的。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革命、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 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信盲从,是切时中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个口号在当时即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赞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当时封建主义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任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些思想启蒙家,是敢于向中国两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进行自觉挑战的第一批不妥协的战士。新文化的提倡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她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非空学之小,实国学之大也”。其次,她们没有否定空学的历史作用,李大钊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陈独秀就说过“孔学优点”这样的话。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根本不适应于现代社会,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 二: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一些弱点。第一,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二,她们把改造国民性至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的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第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她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事实上,在当时的先进积极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他有所怀疑了。比如陈独秀1915年在赞颂法国文明时,把创立社会文明看做是法国人对近代文明所做的三大文明之一,认为这是“反对近代文明之欧罗巴最近文明”。李大钊在1916年5月即说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誓言之中,其良否也,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在1917年说过,东方思想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是,几多之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