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泰饮食对比和中国饮食文化教学

中泰饮食对比和中国饮食文化教学

中泰饮食对比和中国饮食文化教学
中泰饮食对比和中国饮食文化教学

中泰饮食对比和中国饮食文化教学

饮食文化是最贴近人民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类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适当的饮食文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课堂的类型。

通过研究发现,中泰饮食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第一、思维与观念上。中国较重视色、香、味、形、器,而泰国更加注重饮食营养及健康的差别。

第二、调料的差异。中国有五味调和(咸、甜、酸、辣、苦),而泰国有四味(辣、酸、咸、甜)。

第三、餐具的差别。中国使用筷子,而泰国人使用勺子和叉子,食面时使用筷子。

第四、烹饪方法的差异。常见的中国烹饪方法有炒、煲、蒸、煮等。

泰国的烹饪方法受到中国的影响,还有特色的烹饪方法的YAM、凉拌(泰式)

等其他方面。为了让泰国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中泰饮食文化的差别,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汉语知识并恰当地运用汉语词汇。

笔者筛选最典型的两个饮食文化,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餐具”多媒体教学设计及“饺子”活动课教学设计。通过两个实际教学案例,采用多媒体进行活动教学,力求让教学活动变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并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外汉语饮食文化教学提出些许拙见。

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文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

学的效率。笔者相信,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生动的汉语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中泰两国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点,都可以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妨碍。那么,中国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么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早在秦汉阶段,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经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因此,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妨碍也很大,这种事情似乎始于秦代。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妨碍最深。朝鲜适应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说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受中国饮食文化妨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创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当时在日本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算是受中国的妨碍。唐代时,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全套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巳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等。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依照自己的饮食适应作了一些改进,并进展出若干品种,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时,日本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等。中国菜对日本菜的妨碍很大。17世纪中叶,清代中国僧人黄檗宗将素食菜肴带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之为“普茶料理”。后来又有一种中国民间的荤素菜肴传到日本,称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对日本的餐饮业妨碍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汤”等,至今还列在日本一些餐馆的菜谱上。日本人调味时经常使用的酱油、醋、豆豉、红曲以及日本人经常食用的豆腐、酸饭团、梅干、清酒等等,都来源于中国。饶有味味的是,日本人称豆酱为唐酱,蚕豆为唐豇,辣椒为唐辛子,萝卜为唐物,花生为南京豆,豆腐皮为汤皮等等。为了纪念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还将一些引进的中国食品以传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僧人泽庵学习中国烹饪,用萝卜拌上盐和米糠进行腌渍,日本人便将其称之为泽庵渍。清朝顺治年间,另一位日本僧人隐元从中国传入菜豆,日本人便称之为隐元豆。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它扩大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妨碍。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加上和我国便利的陆上交通,所以两国交往甚多。泰国人自唐代以来便和中国的汉族交往频繁,公元9~10世纪,我国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东南亚,其中不少人在泰国定居,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当地的妨碍很大,以致于泰国人的米食、挂面、豆豉、干肉、腊肠、腌鱼以及就餐用的羹匙等等,都和中国内地的有许多共同之处。在中国的陶瓷传入泰国之前,当地人多以植物叶子作为餐具。随着中国瓷器的传入,当地人有了精美有用的餐饮器具,这使当地居民的日子习俗大为改观。并且,中国移民还把制糖、制茶、豆制品加工等生产技术带到了泰国,促进了当地食品业的进展。中国饮食文化对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妨碍也很大,其中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本科生论文 题目过年吃饺子的寓意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学号_年级2013级_ 指导教师 2016 年 5 月 22 日

过年吃饺子的寓意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方政指导教师:吴正云 摘要:饺子,因为饺子里又有面又有菜,而且吃起来很随意,是倍受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面食,也是我国人民欢度新春的传统美食,尤其是北方,人们习惯于过年包饺子。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民间流传着“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汆汤丸,正月十五元宵圆。”现在每逢在春节来临前,政府领导人都会指示,让每位穷人和五保户都能在农历除夕吃上饺子。可见饺子在北方人心目中位置重要。 关键字:年夜饭饺子 正文 饺子,是我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民间俗话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饺子的习惯。老年人过去常说,好吃莫如饺子,舒坦莫如倒着(睡觉),饺子就酒,越哈(喝)越有。就饺子的馅来说,大致可分为荤,素两种;各种肉馅,海鲜馅,蔬菜馅,肉菜合馅,野菜馅,其中最为流行的是白菜猪肉馅、韭菜猪肉陷、芹菜牛肉馅,牛肉馅或羊肉馅,以及虾米、海参、鱼(或鸡蛋)的三鲜馅及韭菜鸡蛋馅,还有苋菜和肉馅的,煮出来也是鲜红的颜色,很好看,口味也很鲜美!据民间传说,之所以叫“和”面,是取“和和美美”之意。将一个个小面团擀成圆圆的饺子皮,叫作擀皮。擀出的饺子皮是圆的,即寓意“团团圆圆”,这种团圆象征着亲人间血脉的融合。看着一个个圆圆的饺皮想想其美好的寓意,令人为之心动实属必然。饺子的烹熟方法多用水煮,蒸,汤饺、烫面饺和煎饺。过去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剁馅儿,剁得越响生活越红火,是三十晚上一道特殊的交响乐。 前几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了,网上炒的沸沸扬扬,当被问到为何走上文学之路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想一天三顿都能吃到猪肉饺子,因为当时的作家相对工资较高,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我们这代人能体会莫言说这些话时心中对饺子的那种渴望。 饺子原名“娇耳”、,饺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饺子,被称为“汤中牢丸”或“馄饨”,但与今日的饺子是不同的。三国时,魏国张揖在《广雅》书中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即半月,就和今天的饺子一样了;已是天下通食可见那时

《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了解各国饮食文化的交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都吃些什么? 2、你最爱吃什么?出示图片:你知道这些饮食都是哪些国家的?(手抓饭、烤肉、西餐、生鱼片)。 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世界各国饮食的历史比它们的文明发展史还要长,除了满足“吃饱“的要求外,人们赋予了饮食更多的文化意味,形成了多样 丰富的饮食文化”。(板书) 二、共同探究 1、我们先来看看书上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国家的饮食? 俄罗斯——黑面包、伏特加 墨西哥——三大件、玉米宴 日本——寿司、生鱼片 2、请介绍你们课外收集的资料 巴西——烤牛肉 韩国——冷面 丹麦——魔鬼太阳 3、教师介绍世界各国的国菜(出示图片)

墨西哥:玉米宴德国:香肠、火腿 乌干达:香蕉饭日本:生鱼片 巴西:烤牛肉丹麦:魔鬼太阳 4、从饮食方式来看,西方人喜欢分餐,而中国人喜欢聚餐,这两种进餐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学生讨论后回答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回答)。 要说吃,我们中国人最讲究,我国的烹调技术堪称世界第一,川鲁粤辽,八大菜系,不管吃什么菜,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用筷子。5、学生介绍筷子的发明。 6、吃西餐时要注意礼仪,你们知道吃西餐的礼仪吗?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其他学生评价。 7、饮食文化与人们居住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8、东南亚地区人们爱吃米饭,因为当地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茂盛,适合水稻的生长,所以东南亚各国人民一日三餐的主食都是米饭。 日本是世界上捕鱼量第一多的国家,所以他们的国家被称为“真正的食鱼民族”。 俄罗斯的伏特加酒是烈性酒,是因为俄罗斯气候寒冷,人们爱喝伏特加酒取暖。 介绍一下其他国家的饮食与居住环境有关的事例。 三、总结随着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彼此的饮食习惯也相互影响。饮食文化的 相互 交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教学反思: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应该是由一系列学生喜欢的活动组成.学生只有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他们的学习效果才会是恰到好处的.在这节课上,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自主活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3)

. 学校名称考场班级姓名座位号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试卷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核分人题分15 10 10 15 30 20 复查人 说明: 1、必须在试卷上答题,否则成绩无效。 2、必须使用蓝、黑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 确答案写入()内,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①梁启超②顾康伯③梁漱溟④张起钧 2.明确将饮食指出应归为“文化”的当首推()先生。 ①林语堂②张光直③孙中山④张起钧 3.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研究是由()学者率先开始的。 ①日本②大陆③香港④台湾 4.鉴别美质、预测美味的关键审美环节和检验烹调技艺的重要感官指标是()。 ①看质②闻香③观色④尝味 5.孔子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支点是一个()字。 ①仁②爱③礼④学 6.茶事活动中贯彻的精神就是()。 ①茶艺②茶道③茶经④茶话 7.在我国众多茶馆中,最突出社会功能的茶馆类型是()茶馆。 ①四川②杭州③北京④广东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 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高度概括。 ①孔子食道②孟子思想③本味主张④烹调工艺 9.明代茶艺,习惯在茶中加入()。 ①盐②糖③姜④果仁 10.我国食品雕刻的代表之作“镂鸡子”出现在()代。 ①商②晋③汉④唐 11.藏人饮茶,茶中调入()谓之“茶”,否则称谓清茶。 ①油酥②黄油③牛奶④羊奶 12.道教饮食注重“服食辟谷”,即(),以灭“三尸”。 ①不吃大米②不吃五谷杂粮 ③不吃五谷以外的食物④不吃大米以外的食物 13.腊八节起源于()教。 ①佛②道③伊斯兰④基督 14.宋代皇室饮食中,肉类消费几乎只用()肉。 ①鱼②牛③羊④鸡 15.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大约在(②)代渐渐为民间采用。 ①周②汉③唐④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汉代的饮食养生理论家和实践 者的是()。 ①嵇康②葛洪③陶洪景④封衡⑤忽思慧 2在烹饪中善于吸收中、西烹饪技术精要而独树一帜的菜系由() ①粤②港③闽④川⑤澳 3清代宫廷宴会烹饪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颇具规模的由()。 ①万寿宴②圣宴③朝宴④佳宴⑤千叟宴 4造成人们之间形成不同饮食文化层次是由于()。 ①经济②政治③科技④年龄⑤文化 ④蒸馏⑤配香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所属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 课程编号:19031035 课程名称:《饮食文化》 学时/学分:28/2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全国导游基础、中国历史文化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饮食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选修课,属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饮食文化》突出了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即以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学生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日后从事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相关岗位提供必备的知识积淀。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显白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又兼顾整个内容的完整性和各个部分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同时,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注意从“文化”角度进行阐述,增强“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点。其次,注意通过练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饮食文化、饮食民俗、饮食礼仪、茶文化、酒文化等相关知识,并对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中外交流、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三个层次)问题有所认知。 (二)分目标 1、知识水平: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1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列子》与饮食文化概论 学号:20133630206 姓名:金毓慧 籍贯:河南省

前言: 千年至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也是连绵不绝。古有先秦诸子,今有文学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饮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在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与身后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体系,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三大饮食王国之一。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人善于在极其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和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御寇)所著经典。该书题材广泛,意义多样,充分体现了列子淡泊名利、清净修道的脱俗思想。而《列子》中的许多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时映射出对饮食的广大影响。 【关键词】自然观阴阳五行饮食文化地域差异 正文: 下面就从《列子》一书中的几个方面来浅谈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一、《列子》遵循自然的观念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中华博大的饮食文化的形成和繁衍,与自然息息相关,这一切都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食物原料来自于大自然,食器源于自然的给予,而我们的观念文化也在提倡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回报自然。万物衍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 研读列子,我们可以发现《列子·天瑞篇》的人生观便是从自然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如?万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说明万物生存要按客观规律尽天年,体现了人生态度和生命原则。 《列子·天瑞篇》亦有言:?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这是说,原已产生的颜色明显了,而产生颜色的物质却没有显现;愿意产生的滋味已经尝到了,而产生滋味的滋味物质却没有呈现。这样的情况都是顺应自然、不勉强而为的?道?的职能促成的。万物都隐藏着本原,而这适用于中国的饮食文化,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味佳肴,我们并看不到它背后的物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在敬畏和积极作用于自然的前提下,形形色色的的饮食文化才能够得以延续。 二、《列子》中社会地位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拥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其对饮食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中国饮食包含宫廷饮食、家庭饮食、市肆饮食等多种方面,不同的社会地位,对日常饮食的满足度不同。这也是饮食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原因。 《列子·力命篇》中有言:?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北宫子既归,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这

《中国美食》_教案

中国美食 【教学目标】 1.会认“菠、煎”等16个生字,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 2.读准文中美食,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词语。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继续了解生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由图片和文字感受中国美食的丰富和中国美食文化的深厚,激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美食的世界,领略中国美食文化的魅力。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中国美食) 二、读认生字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读课文3遍,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小组交流你的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第二遍: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在不明白的词语旁边打上问号。 第三遍: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3.出示会认的词语,检查自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菠煎腐茄烤煮爆炖 蘑菇蒸饺炸酱粥蛋 注音读,读准声调。 4.小组学习。利用归类识字法给汉字归类。 火+乍=(炸)艹+姑=(菇)

火+考=(烤)饣+交=(饺) 艹+磨=(蘑)火+暴=(爆) 5.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 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食,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 2.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红烧”的烹调方法。) ②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烧”的烹调方法。 (红烧:中国美食中烹调方法的一种,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佐料,焖熟使呈黑红色。)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凉拌黄瓜、煎油饼、红烧肉) (2)第二行:烤鸭、水煮鱼(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两种中国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烤、煮”的烹调方法。) ②说一说:这两种烹调方法的具体做法。 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炉中利用辐射热使之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比如说“烤全羊”、“水煮花生”等。) (3)第三行: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两种美食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爆、炖) 了解“爆”、“炖”的烹调方法。

《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求食物的美味,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很早就明确、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个原则。先秦典籍一书的《本味篇》,集中地论述了“味”的道理。 得分/总分 A. 《吕氏春秋》 1.00/1.00 B. 《左传》 C. 《论语》 D. 《孟子》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2单选(1分) 《食猪肉》中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描写的是后人传颂九百年的名肴“”。 得分/总分 A. 红烧狮子头 B. 东坡肉 1.00/1.00 C. 红烧肉 D. 梅菜扣肉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3单选(1分) 关于饮食的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见于一书中。 得分/总分 A. 《论语》 1.00/1.00 B. 《楚辞》 C. 《离骚》 D. 《山鬼》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4单选(1分) 面条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主食品之一,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的悠久

得分/总分 A. 4000年左右 1.00/1.00 B. 2000年左右 C. 1500年左右 D. 3000年左右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5单选(1分) 说过中国历史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得分/总分 A. 老子 1.00/1.00 B. 韩非子 C. 孔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6单选(1分) “地菜煮鸡蛋”是江南汉族地区节日的节令食品。 得分/总分 A. 端午节 B. 七巧节 C. 中秋节 D. 三月三 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7单选(1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促孕的食俗。 得分/总分 A. 车前子 1.00/1.00

中国饮食文化 大纲(选修课30课时)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高职院校各专业提高学生素质素养教育目标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院理工科各系、文科除旅游酒店类各专业学生。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任选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概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食常识,。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课程的背景知识 (一)前导课程及主要知识: 中学语文、历史等基础知识。 (二)后续课程及主要知识: 艺术欣赏等课程及其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设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自制的课件,也采用现成的VCD等音像材料,通过对各种饮食文化形态的文字介绍、形象展示,使同学们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考核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30学时。1.5个学分。全部为课堂讲授。 二、主要教学过程与学时分配:

三、考核 考核采用论文形式。 第四部分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广义的饮食文化为中心组织教学,涉及烹调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习俗、医学、旅游等的结合。通过课程学习,重在使同学们树立大文化观念,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掌握相应的的饮食文化理论知识,对未来生活与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饮食文化的含义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 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征 第四节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色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第三节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的形成

中美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 英语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英语任课老师:余洪虹 姓名: 植云 班级: 艺术1093 学号: 1092202325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摘要: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以食表意,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而美国的饮食则是吃什么就是什么。在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美国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中华饮食文化的优点也要继承,本文着重从中美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从而用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方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美国饮食,文化差异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因此饮食文化也比较丰富,它也是祖国丰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都是以大杂居为主,远古时期以部落为单位,后来一直演变,直到现代社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团团圆圆一直是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家人都是吃一桌菜,并且大多数家庭是以圆桌为主,一家人围在一起,表示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中国人的饮食很讲究色、香、味原则,三者缺一不可,为使食物色美,通常是在青、绿、红、黄、白、黑、酱等色中取三至五色调配,也就是选用适当的荤素菜料,包括一种主料和二、三种不同颜色的配料,使用适当的烹法与调味,就能使得菜色美观。食物香喷,可以激发食欲,其方法即为加入适当的香料,如葱、姜、蒜、辣、酒、八角、桂皮、胡椒、麻油、香菇等,使烹煮的食物气味芬芳。烹调各种食物时,必须注重鲜味与原味的保留,尽量去除腥膻味;譬如烹调海鲜时,中国人则爱用葱姜。因此适量的使用如酱油、糖、醋、香料等各种调味品,可以使得嗜浓味者不觉其淡,嗜淡味者不嫌其浓,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因为主食的单一性,所以,只有在菜上面花功夫,因此,中国的菜大都比较注重口味,

《中国美食》教案3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中国美食》-我有一双小巧手人教 (部编版) 《我有一双小巧手》成果展示 【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既动手又动脑的课程,需要每个孩子都参与,学校家庭都参与,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实践能力,正是培养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去,为父母分担家务的好时机,本册语文书有一篇课文是《中国美食》,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就是这节课的延伸。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让孩子爱上自己自己做美食,感受自己做出美食的乐趣,学会一项技能,做父母的小帮手。 2.通过展示,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设计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变得更加自信。 3.通过展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分享、合作。 【活动重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获取其他同学的建议,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方式:汇报、展示、交流、互动。 【活动说明】

本次活动事先由学生自愿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在家里与父母的学习,积极整理,并写出自己的心得,学会了自己做面食,感受到了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成就感。本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研究成果的平台,由四个小组分别主持汇报展示,为学生共享成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上《中国美食》那节课的延伸,经过了一学期的活动,大家都学到了好几样面食的制作方法,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这节课每个小组就我们就有请各个小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准备好了吗? 下面我们请各位组长到前面来。大家掌声欢迎。 二、组长台前做开场白 组长带领组员喊出各自小组的口号。 师:下面我们的展示活动正式开始,有请小饼小组台前展示。 第一小组:小饼小组四人上台展示 1.组长发言:大家好,我们是小饼小组,我们在这一学期中学到了很多美味的饼做法,比如说家常饼、鸡蛋饼、葱油饼、馅饼……下面我们组就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收获。大屏幕上是我们组搜集的一些美味的饼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是不是让你们直流口水呀?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一简述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有哪些禁忌? 1穆斯林饮食禁忌习俗包括禁食自死物:禁食血液;禁食猪肉,禁食诵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禁止喝酒、禁止吸烟、吸毒 2.现代餐饮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主要措施? 2 (1)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2) 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3) 注重文化观念渐 变的特性(4) 完善餐饮企业制度 3.人生礼仪饮食风俗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居住地和饮食习惯和言谈行动 4.佛教在饮食方面的戒律主要有哪些? 4 (1)素食(2) 不非时食(3) 食存五观(4)过午不食 5.目前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哪几大类?试各列举2个名品 5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大红袍龙井 6.淮扬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6 淮菜和扬菜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鸡腿扒乌参、开洋扒蒲菜、朱桥甲鱼、 生熏白鱼、风白鱼、清炒黄瓜鱼、白煮淮鲇、拆骨掌翅、炖家野、叉烤长鱼方、钦工肉圆、文楼汤饱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第一,风味多样。第二,四季有别。第三,讲究美感。中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医结合。 2.试述广东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2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已从温饱型转向质量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变化。过去,过年是穿新衣、吃饱饭。而现在年味淡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教学对象 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是涉外文秘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作为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饮食文化,这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知识,它可作为其他专业课程强有力的补充,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掌握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章节内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在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与内容整体性的意义与作用。 2、素质要求:对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和把握,能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实践操作要求:对饮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具备学生对与饮食文化相关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结合实际,比较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通过比较,认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在了解并掌握四大原则与五 大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区域间饮食文化的通融性。 教学重点:1、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研究体系 2、掌握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及五大特征 教学难点: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及五大特征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一、饮食文化的定义 二、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 二、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第二章中国菜概述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饮食文化区域理论的形成与意义,同时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区位历史概况有所认识,了解菜品文化表述方法的理论意义。 教学重点:八大菜系 教学难点:八大菜系 第一节中国菜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饮食文化区域 二、中国菜系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八大菜系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中餐馆。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笔者在这里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讨论中国饮食文化时,从饮食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着手。而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实际上也是指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方式。而要谈中国饮食文化就必须涉及到中国文化,两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先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作一阐述。 中国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呢?这必须了解一下早期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因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环境的制约越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主要温床黄河流域的土地十分虽然较肥沃,但是其它环境较恶劣,多风少雨,生存的条件亲不好。文明产生以后,当时的文化就以比较强烈的现实主义的思潮表现出来,伦理道德的色彩十分浓厚。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谦让需要少欲,而一个社会需要什么的时候,往往是她缺少什么的时候。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早熟的特征。马克思就曾经认为,中国文明是一个早熟的婴儿,她的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超前特征。反观西方文明,则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的希腊文明,以其独有的浪温气息写入文明史,马克思曾经认为希腊文明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婴儿。中国文化的生存土壤,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逐渐变得不得于农业的生产,由于土壤及其它因素等十分不利于农业生产,现实的苦难产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因而中国文明以其强烈的道德和禁欲特征贯穿始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但这只是理想而已。战国之际,列国纷争,以实力相较,最终秦国因鼓励军功,奖励耕战而一统天下,这是人心所向。天下纷争,百姓如何生活,这也是历史的选择。只有一统,才不至于“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曹操语)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楚国也是曾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思潮,但是很快被北方现实主义的思潮所笼罩和淹没,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以后的历史就是天子一统的历史。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了维护这一统的局面,允许君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

中国饮食教案

篇一: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 主要烹调方法: 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 4、神农氏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5、黄帝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9、明清 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 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

.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试卷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核分人题分 15 10 10 15 30 20 复查人 说明: 1、必须在试卷上答题,否则成绩无效。、必须使用蓝、黑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2 学校名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复查人得分评卷人确答案写入()内,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场考 ①梁启超②顾康伯③梁漱溟④张起钧 2.明确将饮食指出应归为“文化”的当首推()先生。 班级①林语堂②张光直③孙中山④张起钧 3.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研究是由()学者率先开始的。 ①日本②大陆③香港④台湾姓名4.鉴别美质、 预测美味的关键审美环节和检验烹调技艺的重要感官指标是()。 ①看质②闻香③观色④尝味 座位号5.孔子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支点是一个()字。 ①仁②爱③礼④学 6.茶事活动中贯彻的精神就是()。 ①茶艺②茶道③茶经④茶话 7.在我国众多茶馆中,最突出社会功能的茶馆类型是()茶馆。 ④广东③北京②杭州①四川 . .

①嵇康②葛洪③陶洪景③本味主张④烹调工艺④封衡⑤忽思慧孟子思想 8.“食不2在烹饪中善于吸收中、西烹饪技术精要而独树一帜的菜系由())厌精,脍9.明代茶艺,习惯在茶中加入(。①粤②港③闽细不厌”④川①盐②糖③姜 ④果仁⑤澳 3清代宫廷宴会烹饪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颇具规模的由()。我国食品雕刻的代表之作“镂鸡子”出现在(10.是())代。 ①万寿宴的高度概②圣宴④唐③朝宴④佳宴⑤千叟宴②晋①商③汉4 )谓之“茶”,否则称谓清茶。造成人们之间形成不同饮食文化层次是由于()。藏人饮茶,茶中调入(11. 括。 ①经济①油酥②政治③科技②黄油①孔子食 ③牛奶④羊奶④年龄⑤文化 5白酒的制作工艺包括(道教饮食注重“服食辟谷”,即(12. ),以灭“三尸”。)。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食品、旅游等专业的本科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知识的系统足够了解,对中国饮食思想、现象等问题的理解及分析能力,是学科理论方法的必要掌握,是学生知识积累、方法训练的必备,大有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性质与民众和社会饮食生活有密切关系,富于实践性,可以参阅资料较多,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以及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有基本了解。掌握饮食文化的概念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2、教学重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3、教学难点 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二)八大菜系 1、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和京菜的概述及各菜系的代表。 (2)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了解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和京菜的概述及各菜系的代表。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的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