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文化礼仪》教学大纲

中外文化礼仪》教学大纲

中外文化礼仪》教学大纲
中外文化礼仪》教学大纲

英美文化教学大纲

《英美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美文化适用层次、专业:英语本科 学时:64 学分: 4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先修课程:(无要求)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适合英语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各种基本情况和制度,学会与之相关的英语语汇和表达方式。 本课程涵盖量较大,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了解英美两国的具体情况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在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课外多收集关于英美两国的资料,有助于充分理解各个部分的知识。 2. 教师除了进行课堂讲解外,还应多提供一些知识内容有关的资料。 3.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知识的巩固。 二、课程讲授内容 英国部分(总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无) Chapter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2学时) 1.具体内容: After learn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have a knowledge of 1) British history of invas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each invasion on English culture; 2)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art of the UK; 3)some political problems in Northern Island and the causes for the problems 2. 基本要求: 了解英国的历史概况和四个组成部分的地方特色。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the effects of its imperial past;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a significant role of London; cultural and economic dominance of England; invasion from the Roman Empire; settlement of the Anglo-Saxons; strong Scottish identity; Brief introduction to

中西文化礼仪的差异

中西文化礼仪的差异 论文提纲 前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1、中国礼仪文化的背景 2、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 3、中国的社交礼仪及衣食习俗 二、西方国家中的礼仪文化 1、西方礼仪文化的背景及观念 2、西方的社交礼仪及衣食习俗 三、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相互交融以及发展趋势 1、中西方礼仪的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相互尊重 2、中西礼仪文化的共同和谐发展 结束语

中西文化礼仪的差异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彼此的背景及观念,阐述了中方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性及其相互的影响。提倡在各自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既吸收西方先进的礼仪文化又输出本国的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融,为双方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并且取得了在文化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方礼仪;西方礼仪;交融;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也变得空前的活跃和频繁,中西文化的交流已成了一个势不可挡的时代内容。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呈现出许多纷繁复杂、各具特色的文化差异。在世界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中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替、碰撞,相互融合。其中,礼仪作为中西方文明的共同财富,受到其影响是深远而具体的。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一方面,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或是在经济贸易中,深刻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或文化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来往交流,另一方面,一个人了解对方的民间礼仪习惯,是体现对对方的尊重,才能够较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于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1、中国礼仪文化的背景 中国人自古就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独具内涵。礼仪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然而中国的这套礼仪体系是在中国特定的地理背景,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中华大地位于东亚大陆,它的优越而独特的地理条件是形成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地域的半封闭性,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很难与外界发生联系,使得古代的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认为中国就是天下,这给文化礼仪带来一定的保守性,中国人一般愿意维持现状,保持和谐,具备务实求稳的心态,持中庸之道的观念,而且更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虽然不乏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但其冒险性明显弱于西方人。其次,经济背景也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我国自古的经济主

中西文化心得体会

姓名:陈楠班级:临床医学13级1班学号:1304505113 指导老师:周咏梅 《中西文化差异》课程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的时光飞逝而过,在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中西文化差异》课程,从中我受益匪浅,特别就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周老师,她对我影响极其大。周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质华,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书籍,在书房呆上半小时,日积月累,肯定会收获不少。您还说当我们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能够从一些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总结,而不就是只单单停留在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以,在这门《中西文化差异》课程结束后,我也要回过头去,望望自己走过的路,都留下怎样的脚印。我的《中西文化差异》课程学习心得总体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学习心得收获,第二部分就是我的学习感受体会,第三部分则就是我对自己的反思以及将来的希望。 首先,老师以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及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我们的现场讲解能力。因为老师会给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她上课的前半小时讲解有关中西文化的内容。这样不仅让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加深刻,而且潜移默化地锻炼我们的讲解能力。即使每个小组讲的的内容不同,老师都会有话题讲。可见,老师的学识渊博,渐渐地她成了我学习的偶像与榜样。 接着,我认为《中西文化概论》这本书以及这门课程所要教会我们的不仅仅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它更让我们瞧到中西方文化中所

各自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中方文化的根源就是儒释道。一儒家以仁为核心。积极的一面就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另一面就是追求集体的与谐,对个人的人性进行了约束。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西方文化的根源就是希腊理性,犹太基督教以及文艺复兴。西方的文化强调了物质思维,强调了理性思维,强调了个人的权利与人性的解放。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做为一个具有全球化视角的人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理解,融汇。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解,理解中西方文化有利于扫除交流的障碍,有利于顺畅的交流。有利于善良的人更好的,更短时间的了解理解对方。文化差异的体系就是中西方文化梗概,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中方文化强调集体意识,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一种深层次的平衡,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我意识,求个性,求理性,强调绝对的个人自由。中方的建筑文化注重整体美,讲究曲柔,追求写意,追求空间的封闭性,注重与谐之美,追求天然之趣。西方建筑文化注重个性美,讲究刚直,追求写实,追求倾向于开放性,注重对抗之美,追求人工之美。中方讲究美性,味感。西方注重理性,讲究营养。中方礼仪以礼服人,以谦为尚,以与为贵,亲情至上。西方随意地打礼貌的招呼,忌问隐私,礼貌又加,讲求效率,女士优先,重视小费。中方欢乐文化的心理期盼就是分享喜悦,西方就是发泄个人情绪、张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课程内容: 《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作对比研究, 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说明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教学对象 全校本科学生 3、教学目的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该课程授课形式以讲解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4、教学要求: 该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模式,基础理论,

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该课程还讨论语言交际中的具体问题,比如介绍与问候,词语的使用,非言语交际,价值观念,对时间,空间的看法,对教育,工作的态度, 人际间的关系, 家庭观念,以及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问题。最后能考试合格。 5、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总学时:36) 6、各章节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举例说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存在的误解或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交际失败的深层原因不只是语言问题,而是价值观念,经济基础,道德观念等因素在起作用。

尔雅2015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互动互构 ?B、 互补互彰 ?C、 互起作用 ?D、 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 自我完善 ?B、 自我适应 ?C、 自我淘汰 ?D、 自我进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 ?A、 民贵君轻 ?B、 民治主义 ?C、

?D、 民为邦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中国语音: ?A、 为闭音节 ?B、 为多音节 ?C、 每字有韵调 ?D、 音义象构性弱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 ?A、 国粹派 ?B、 理想西化派 ?C、 现实西化派 ?D、 都不属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 ?A、 恶欲协调 ?B、 迫不得已 ?C、 因势制宜 ?D、 宗法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A、

?B、 能指和所指 ?C、 任意性和必然性 ?D、 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 ?A、 天赋和人赋 ?B、 瓜分与分享 ?C、 集中和分散 ?D、 下放和收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天子在发号施令上: ?A、 比较自由 ?B、 可以随心所欲 ?C、 不能锁心所欲 ?D、 有严格程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中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程度不同的。 ?A、 殊途同归 ?B、 迥然不同 ?C、 异曲同工 ?D、 错综复杂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58 课程名称:英美概况 学时分配:36学时,2-19 学分:2分 考核方式:考查,闭卷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面向对象:外事二年级学生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英美概况》是介绍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的一门课程。开设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内容庞杂、信息量大。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有关英美等国问题的能力,并能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上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又能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致力为祖国的繁荣、发达而努力的人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同时,通过课文的学习和各种练习的实践,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通过比较学习不同文化中具有特殊文化涵义的词语与表达式,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一些特殊词语的深层次意义,是对词汇的学习以及翻译水平的提高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中外文化的比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成功的交际仅有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文化方面的因素有时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语言本身,必将为英语学习者成功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更有效地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英美两国的地理、历史、政体制度、教育、新闻媒体、风俗习惯等内容,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并注意借鉴最新研究成果,合理吸收最新知识,进一步增强其实用性。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美国简况(国家的组成、国土等)(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美国地理简况:国家的基本组成,国土等。以及美国国家形成的基本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美国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分析并了解American Revolution产生的原因。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一、餐饮礼仪的差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 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 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 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 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 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 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 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 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 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 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

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 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 你早日康复”等等。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 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 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 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 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 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 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 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 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 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 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 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 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 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代码:EE3007 计划学时:34 学分: 2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英语专业学生 课程负责人:梁洁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比较是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西文化理论,文化基本模式,基本因素,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基本原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文化冲突案例分析。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克服文化障碍,以减缓可能碰到的文化冲击,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英语理解能力——通过文化对比课程教学,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熟悉文化差异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接受和适应不同的文化差异,并使之为自己的社会实践服务。 三、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 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文化素养——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应能够认识中、西文化的基本异同点,以及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鉴赏能力——通过对课程学习,使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促使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审美热情,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创新和开拓精神——学生学习课程后,对各类交际形式有所认识;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他们将会寻求更好、更恰当的交际形式,培养学生创新和开拓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有关文化的定义,特性和作用,以及价值观对比。 本课程的难点首先在于实践教学环节很难操作。由于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外国人,很难有机会直接观察跨文化交际现象,更难直接参与。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与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九个单元。每单元大概四课时,共34课。主要学习方法包括:典型实例分析,学Presentation展示,角色扮演,PPT演练,英汉双向练习等。 第一单元为绪论,总体介绍文化与交际、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三单元介绍日常言语交际,着重介绍跨文化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称呼、话题选择、拜访礼仪、赞语与赞语应答等。练习注重训练学生的日常交际的模式化习得。 第四单元介绍语言交际,着得讲解词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思维模式。通过大量的实例,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生动有趣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把文化深层结构引入学生的视野。 第五单元介绍非语言交际,主要概述非语言交际的三大内容:时间观念、空间的使用与身势语,用大量事例充分展示了非常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规则。 第六单元介绍跨性别文化交际,介绍中外男女性别意识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如谈话风

《跨文化交流导论》 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流导论》(英) 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理论,对文化、交际、语言、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概念有较为 系统的理解; 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情感态度,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本国文化与目 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这些差异现象; 培养跨文化学习策略、跨文化语用能力和跨文化语言知识,能够恰当地处理因文化差 异引起的跨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 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环境下能用英语有效地 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描述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跨文化交际导论(英)》通过讲座、讨论、案例研究等多种教学形式,运用图、文、声、情景并茂的教学手段,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原则, 旨在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在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中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社会礼仪和商务谈判中的反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深刻理解力,最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备的基础。本课程以英语为授课语言。 三、选用教材 Fundamental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基础》窦卫霖编著,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4 内容简介:教材共分九章,其中前六章以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为框架,第一章为概论,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概念、发展及其意义;第二章着重讨论交际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人类交际中的应用;第三章阐述文化的性质,包括定义、作用、特征及其差异;第四章集中讨论价值观这一深层文化差异及其在商务活动中的表现;第五和第六章分别探讨了文化差异在言语和非言语交际方面的种种表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第七和第八章分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教学大纲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990230070 课程中文名称: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课程英文名称:Exploring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总学时:36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4 学分:2 适用专业: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2012级专科段 先修课程:英语网络阅读 开课院系:小学教育系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本课程是以英语为授课媒介,重点介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宗教、政治、教育、体育、经济、娱乐等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背景性人文学科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和变迁、各国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当今英美的流行文化。主要任务在于扩展学生的文化和社会视野,引导他们注意到英语语言内在的文化土壤、英语语言外在的多面性、语言和产生其语言的社会的一致性、相关性;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况,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以及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解英美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有关英美等国问题的能力,并能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上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促进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国家繁荣发展而奋斗的人才。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英、美两国的国家地理、人文特征、宗教、社会、教育与文艺等基本情况,包括社会各层面的发展和特征表现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惯等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称谓与称呼、见面、宴客、女士优先等五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丁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价值观念一、中宙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用来在社会交往中规定人们言谈举止等行为的交际规范。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人类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和尊重。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曾说过,礼节乃是 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也形成了丰厚的礼仪文化,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结合时代变化发展的实际,丰富发展其文明进步的内容,依然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我国进入WTO之后,与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交际无法进行。有些我们并不介意的言辞、举止,在外宾看来也许是失礼、冒犯或无礼,从而形成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障碍。为了保证对外交往和接待服务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唐突和失礼,很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各国礼仪习惯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客人,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之邦的风范。礼仪带有明显的民 族特点,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人们言辞中、抬手举足之间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文化不同,社会交际规范也千差万别。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与称呼、宴客、中西禁忌习俗及女士优先礼仪等五个方面: 1、文化称谓与称呼礼仪的差异。英汉两种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是显而 易见的。在汉语文化中,称谓是分析性的,而在英语文化中,称谓是模糊笼统的。一个英语词cousin , aunt及un-cle可以对应八个不同的汉语称谓。在称呼问题上,汉文化一向认为小的、年轻的必须尊敬老的、年长的。我们常说老张、李老、老先生、老太太、老人家、张大嫂、李大妈等,都是表示尊敬的称呼。而在英语文化中,除正式场合称先生、太太、小姐之外,相识的人之间无论年龄大小,皆可直呼其名,并认为是一种关系亲密的表示,即使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并没有唐突或不礼貌的感觉,这与中国的礼节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要是对父母、祖父母,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那一定会被认为是十分无礼。在西方,老”是虚弱、老朽、不中用的代名词,称别人为老”则是一种轻视无礼的表现。 2、见面礼仪的差异。中国人见面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是与上 级或贵宾握手时,要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而西方国家认为这一动作显得过丁卑贱。中国人往往喜欢用双手相握或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甚至搂着别人的脖子表示态度热情和尊重对方,英语国家的人对此深感厌恶,认 为他过丁亲密,表现出明显的虚伪和不真。中国人见面经常问你吃了吗?去哪了?干什么去?”,西方人对此非常困惑,有时甚至愤怒,认为干涉了他们的私事。 3、宴客礼仪差异。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别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询问客人是否想喝点什么,客人应如实回答,客人如果谢绝,主人也不再勉强。中国人则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且要不断加茶。西方人以喝完为礼貌,面对主人不断加茶。往往不知所措。殊不知中国人的习惯是不能让杯子空着,客人杯子空着说明主人没招呼好客人。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美国文学教学大纲

海南师范学院本科英语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美国文学 课程编号:03101026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它简要介绍了美国文学从十七世纪殖民时期到二十世纪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作品。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通过文学史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和作品; 通过美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英文原著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和理解基本功方能顺利地学习该课程,与此同时,它与美国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关系密切,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相关衔接课程有《英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和阶段,包括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时期、浪漫主义时代、南北战争时期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文学现象及特征。 2.了解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家及作品,熟知其内容、风格和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伴随美国文学各个阶段产生的文艺批评思潮,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并要求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参考书,撰写读书报告及评论课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相对来说是一致的 从时段上来说,19世纪20年代以后的美国文学由于处于第二次繁荣时期,对于美国文学的历史走向曾发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自然是本课程的重点而这一阶段的文学语言丰富、色彩各异,且与哲学、史学、艺术学等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语言上和思想上都具备一定的难度,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另外,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因此了解后现代作品的创作手法,写作动机也是本科的一个难点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在专业基础课之外,定期安排专家讲学,题目多涉及与课程难度相关的内容,旨在拓宽

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公关礼仪》 课程论文 题目: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部系:计算机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 班级:10计算机2班 课程名称:公关礼仪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宋爽

董昊文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10计算机2班10030091)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无疑,社交礼仪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交礼仪是在文化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每个国家都有着建立在本国精神文化基础上的社交礼仪标准,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关键词:礼仪;文化;差异;融合 一.引言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二.语言习惯差异 在中国,谦虚被奉行为一种美德。所以,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这不符合西方传统,尤其是美国。西方人会对别人夸奖做积极的回应,常说“Thank you”。另外,中国人讲究贬己尊人,把自己的家叫“寒舍”,自己的作品叫“拙作”,称对方为“您”,对方的意见为“高见”、“宝贵意见”。而英语中的敬语和谦词则非常少见,在英语环境里,不管谈话的对方年龄多大、辈份多长、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您老、鄙人”等敬谦语。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的谦虚与贬己常常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 行为语言差异也是语言习惯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比如,商务礼仪中最常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三.宴客礼仪差异 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别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询问客人是否想喝点什么,客人应如实回答,客人如果谢绝,主人也不再勉强。中国人则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且要不断加茶。西方人以喝完为礼貌,面对主人不断加茶。往往不知所措。殊不知中国人的习惯是不能让杯子空着,客人杯子空着说明主人没招呼好客人。 四.服饰礼仪的差异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 共50.0 分) 1() 之后, 西方文化分裂为科学哲学与人本的艺术哲学两个部分? A? 维特根斯坦 B? 尼采 C? 黑格尔 D? 康德 我的答案:C 2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 儒家的仁强调区分() ? A? 地域联结 B? 等级秩序 C? 信仰对象 D? 经济阶层我的答案:B 3中国古代戏剧是() ? A? 悲剧 B? 喜剧 C? 悲喜和合局 D? 混合剧 我的答案:C 4下列人物中,() 不是孟子最为推崇的人物? A? 尧 B? 禹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我的答案:D 5达芬奇认为诗是理性哲学,() 是自然哲学? A? 音乐 B? 绘画 C? 散文 D? 建筑 我的答案:B 6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精气神” ,其中() 是构成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 A? 精 B? 气 C? 神 D? 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B 7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平和宁静在() 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我的答案:B 8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 的标志? A? 萌芽 B? 进步 C? 成熟 D? 衰落

我的答案:C 9() 不适合用于形容西方文化? A? 逻辑性 B? 确定性 C? 含蓄性 D? 体系性 我的答案:C 10 中国古代诗人用闺怨? 春怨等主题中的怨郁的女子反应自身同样的遭遇与情怀 () 开始? 的情节自 A? 诗经 B? 淮南子 C? 屈原 D? 道德经 我的答案:C 11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提到, 不存在缺憾的文明是() ? A? 中国文明 B? 西方文明 C? 古代文明 D? 不存在的 我的答案:D 12 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 文化?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浮士德 D? 荷马史诗 我的答案:C 13徐光启等人被基督教归化后,认为基督教可以() ? A? 易道补儒 B? 易佛补儒 C? 易道替儒 D? 易佛替儒 我的答案:B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模式更接近于() ? A? 线段 B? 螺旋上升 C? 半环 D? 圆环 我的答案:D 15孟德斯鸠提出, 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 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 关系 A? 德 B? 人 C? 法 D? 理 我的答案:C 16 在崇尚文学典范? 强调服从权威上,中国文学与西方新古典主义是() 的? A? 相同 B? 相似 C? 相反 D? 无关我的答案:B 17关于和与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英国文学课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选读》教学大纲 (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理论选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并介绍基本的文学知识。 该课程从英美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介绍英美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生平、代表作、内容梗概、主人公形象、作品风格流派及其在英美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使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文学叙事手法以及作品的写作风格,并结合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使学生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提高语言水平和人文素质,增强对英美文学原著的理解,特别是对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认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够用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分析文学作品,以期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1. 课堂讲授 本课程总学时为16,但英美文学流派纷呈,名著浩繁、难度大,所以教学中将以英国文学为主,在概括介绍文学简史的基础上,着重帮助学生读懂名著,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为此,课上教师将安排 (1)关于文学史的讲授(含历史背景、文学流派、文学常识等知识性和理论性内容); (2)通过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讲授每篇作品前对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 (3)课上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将围绕某个作家、作品的突出特点,以便学生对其有所体会。 (4)课后要求学生对讨论加以总结。 2. 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 因学时紧张,本课程不单设习题课和答疑课,课外作业除课后练习外,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推荐的阅读书目。答疑采用平时上课老师当面回答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 三、课程教学内容 英国文学 第一章威廉?莎士比亚 1.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简介:英国文学古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及复辟时期、启蒙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和现当代文学时期的各阶段历史. 2.文艺复兴时代背景 2.1英国文艺复兴简介及人文主义思潮 2.2 英国文艺复兴的发展阶段和文学成就 2.3莎士比亚生平及莎士比亚戏剧及十四行诗主要作品简介 2.4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特色 2.5哈姆莱特选读《哈姆雷特》(Hamlet)的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物性格 2.6十四行诗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与18首首十四行诗 2.7 作品欣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