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410.47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2.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实证论概况

1.社会实证论的含义

社会实证论是以实证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德、穆勒、斯宾塞和迪尔凯姆等人,是他们明确阐述了社会实证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使早期社会学成为一门区别于哲学、文学、宗教学和伦理学且具有强烈自然主义(naturalism)色彩的社会“科学”。

2.社会实证论的产生

(1)社会背景

资产阶级在获取政权后迫切需要稳定社会秩序、推进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2)思想来源

①经验主义

培根和洛克都认为经验现象是独立于人们意识而自存的客观存在,人的认识起源于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感觉,感觉的可靠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把握了客观现象及其规律就可以产生科学知识。

②科学主义

崇尚实证科学,要求人们的思想与言行都应遵循实证科学原则与方法的科学主义,既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来源,也是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伽利略和牛顿等自然科学家则

对科学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模式作了具体论述。

③自然主义

孔德说的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当是什么?”,这是一种否认主观性、创造性和价值要求的自然主义,是片面夸大社会现实自在性和自发性的客观主义。顺应自然、服从客观,这是实证主义从自然主义或客观主义那里继承的品质,它使实证主义社会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④理性主义

社会实证论只是反对理性主义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但同时却坚持了理性主义中的科学理性。

3.社会实证论的发展

(1)社会实证论首先在法国和英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孔德在法国率先提出了实证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从实证主义出发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构想。迪尔凯姆把孔德的社会学构想系统化、具体化,社会实证论由此在学科之林中争得了一席之地。穆勒像斯宾塞一样在孔德思想的影响下,分别建立了唯名论的社会实证论和有机论的社会实证论。孔德、迪尔凯姆、穆勒和斯宾塞的学说一般被称为早期社会实证论,主要流行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实证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遭到人本主义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激烈批判,并且各种形式的人本主义哲学也从各个角度对社会实证论发起了攻击。社会实证论曾一度陷入困境。

(3)社会实证论的产生与流行有其不可否认的社会基础或现实根据,尽管它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但它还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通过改变自己的形式而流传下来。在凡勃伦的社会科技决定论、帕累托的社会非逻辑论、阿尔都塞的社会结构论、帕森斯的社会结构功能论

等社会学理论中,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社会实证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具有实证主义色彩的社会学理论通常被称为新社会实证论。新社会实证论开始注意价值评价、审美体验等主观因素。西方某些学者认为这是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社会学领域里的融合。

二、孔德的学术背景

1.生平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l798—1857)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父亲和母亲都是虔诚、谨慎的天主教徒,少年孔德对宗教传统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热烈赞扬大革命。1814年6月,孔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十分著名的巴黎高等工程技术学校,后离开学校。

2.思想来源

1817年夏天,孔德结识了亨利·圣西门,开始为圣西门做私人秘书,深受圣西门思想的影响,后两人因分歧而分道扬镳。孔德的思想还受到杜尔哥和孔多塞的社会进步论、迈斯特尔和博纳尔的社会整体秩序论、亚当·斯密和萨伊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

3.主要著作

《实证哲学教程》(共六卷,l830--1842),《实证政治体系》(共四卷,l851—1854),《实证宗教问答》(1853)等等。

4.地位

无论有多少人指责孔德的实证主义理论,但是他开掘了现代学术乃至现代全部文化中的一股新潮流,这是无法否认的。并且,他不仅是社会实证论的创始人,而且也是全部社会学的开山祖,社会学的名字,无论给它加上多少修饰语,都同孔德的名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实证方法

1.孔德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排斥自然科学方法是难以成立的,因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复杂,但是二者都是一种外在于人们情感意志的客观现象,都是可以观察、实验和对比的经验事实。

2.孔德坚持实证方法的一个原则是: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其实质是在经验事实的观察中排斥主观评价,或者说是克服观察者的价值评价,而应仅仅从客观事实本身去把握它的客观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孔德曾把他创立的社会学称为“社会物理学”。

3.孔德特别强调实证方法的相对性。孔德认为,社会学不去追问现象之下的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而是直接面对经验现象本身。因此社会学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知识都不具有绝对性,而是关于具体社会事实的相对性知识。

4.孔德在强调社会学方法和知识的相对性时,并未否认社会学要把握社会规律的任务,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孔德一方面肯定与自然规律相同的社会规律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又认为社会规律只能来自于对变动不居事物的不断观察中,并且因为事物的变化和观察的发展,所获的包含着社会规律的实证知识也要发生变化。

总之,孔德为社会学确立的实证方法,以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方法为模本,直面具体的经验事实,以观察、实验和对比为手段把握社会现象间联系,排斥价值评价和理想要求,追求客观、确实、有实际用处的实证知识。这种被孔德认为是人类思维方式划时代变革的实证方法,尽管受到人们很多批评,但在当代社会学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往往是一些社会学流派把自己同其他学科尤其同哲学区别开来的根本原则。

四、社会发展三阶段

1.知识的类型

孔德认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据在于知识类型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等等,都是因为知识类型的变化而发展的。有史以来,人类在不同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类型有三种: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实证的。

(1)在神学阶段,人们以虚幻表象(超自然的事物)来解释世界的本原或终极本质,把人们周围经验事实的变化归结为外在于人世并主宰人世的神灵的意志。他把神学阶段划分为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三个时期。

(2)形而上学阶段是神学阶段和实证阶段的中间环节,实质上是神学阶段的变相。在形而上学阶段人们对外界现象的解释更加抽象化,超自然的抽象概念取代了超自然的神力,抽象的概念体系同人格化的神灵不过是形式上的变换,但其追求绝对、脱离实际的实质是相同的。

(3)实证阶段是超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虚幻性和绝对性的阶段,是以实证科学为知识基础,直接面向经验事实的阶段。知识随着经验现象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人们不再相信那些自称发现终极真理的形而上学体系,而是脚踏实地地去捕捉变动不居的经验现象之间的关系。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

2.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组织或控制社会的方式上,孔德把由思维方式和知识类型变化引起的社会发展的三阶段分别称为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

(1)军事时期是以武力控制社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权力是暴力,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对财富的争夺和聚敛,都是靠最简便、最有效的军事行动来实现的,而崇拜外在神秘力量的宗教神学,则是军事行动和暴力征服的合法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