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实证”一词的含义

●“三阶段论”的主要思想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静力学的基本内容

●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学分类和三阶段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时安排:3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平与著作

1798年孔德出身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的一座古城蒙贝利埃,父亲是县税务所的会计官,母亲原为流亡贵族小姐,两人均是狂热的天主教教徒。幼年的孔德体弱多病、身长腿短、眼斜个小、其貌不扬,但极聪慧好学。9岁寄宿于蒙贝利埃中学,文理两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且显示出一定的反叛精神。1812年他考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因年龄太小,两年后才被正式录取。他并不安于数理科学的学习,还热情关心时事政治,广泛涉猎政治和社会理论书籍,如饥似渴地研读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政治著作以及法国当代思想家的著作道德的叛逆精神在这里又有所发展,他和一些同学故意蔑视校纪校规,因而经常受到校方的申斥,多次被关禁闭。1816年,他终于被校方永久地开除了。

1817年孔德经人介绍,当了著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的秘书。起初,孔德非常尊敬比他大30多岁的圣西门,将其视为良师益友。但7年后,两人终因意见不和而分道扬镳。其间,孔德的生活一直很拮据,主要靠给人讲授数学维持生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孔德决定创立一门新的哲学即实证主义哲学(简称实证哲学),这是一种源于实证科学并与形而上学哲学相对立的哲学体系。1826年,孔德在自己的住所开办“实证哲学讲座”,应邀前来听讲的有不少是当时法国科学界的名流。然而只讲了三讲,孔德便因精神分裂症住进了医院,其后又投河自杀被人救起。1829年孔德恢复了实证哲学讲座。讲座每周两次,几乎持续了两年。孔德接着将讲稿整理成书,以“实证哲学教程”的书名从1830年起陆续出版,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诸多领域,到1842年一共出齐6卷。该书是孔德最重要的著作,被视为实证主义这一哲学流派的里程碑式的文献,而且,正是在这部巨著中他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一名词,并提出建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系统思想。

孔德一直希望能在大学谋到一个正式的教职,但未能如愿。他一生只在大学有过短暂的兼职,和学术界缺乏密切的联系,成为学术边际人,这在后期愈发明显。1844年,有过不幸婚姻生活经历的孔德,结识了遭丈夫遗弃的年轻女子克洛蒂尔德,两人柏拉图式的爱情维持了一年多以后这位女子不幸病故。与克洛蒂尔德的恋情对孔德的影响很大,他的观念也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晚期的孔德在“实证”概念中加进了“感情”要素,并开始推崇早年极力反对的宗教。他后来甚至创立了一个旨在强词人类之爱的“人

道教”,并自任教主。1851一1854年,孔德出版了晚年的代表作《实证政治体系》。如果说《实证哲学教程》强调的是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倡导惟科学主义,那么《实证政治体系》则已改为强调以爱和同情心为核心的感情因素,倡导惟感情主义,致力于建立没有神但又把“人道”神化的宗教。1857年,孔德病逝于巴黎。

孔德的学术思想概括地说有三个主要部分:(1)实证主义哲学思想;(2)实证主义的宗教——“人道的宗教”;(3)以实证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一、实证主义哲学的含义(Positivism )

所谓“实证的”,他认为让要有六种含义,即现实的、有用的、确实的、精确的、积极的、相对的,它们对立于传统神学和哲学的以下特性:空想的、无用的、不确实的、模糊的、消极的、绝对的。到了晚年,他又将“同情的”作为实证概念的第七个要素。

他这样评价自己哲学的功能:第一,实证哲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惟一合理的方法,来显示和证明智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第二,实证哲学将指导人们改造教育的体系;第三,由于它是对科学进行总括性的研究,所以它能推动各门科学的进步;第四,它为改造社会提供了惟一稳固的基础。

这表明,孔德把自己的实证哲学看成既是科学的方法论,又是改革教育、统一科学的科学哲学,还是改造社会的社会哲学,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二、三阶段论(three stages)

孔德认为一切人类知识的发展都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与此三阶段相对应,人类的智力就显示出如下的特征:

1、神学阶段(Theological Stage)——世界的根源是什么?(最低阶段)

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

2、形而上学阶段(Metaphysical Stage)——寻找事物背后的物质或本性(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用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在此阶段,科学知识受形而上学的支配,力求在经验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的本性,各种科学知识都是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构成。

3、实证阶段(Positivistic Stage)——寻找现象之间的规律(最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因此,这一阶段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最后,孔德认为“三阶段论”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可推广到各个领域,甚至运用到个人。从个人来说,依据该规律,他得出每个人的一生都经历这三个阶段:童年时代是神学家;青年时代是形而上学家;壮年时代是物理学家。

三、科学层次

与三阶段法则密切相联,孔德将科学分为五类:(1)天文学——(2)物理学——(3)化学——(4)生物学(有机物理学)——(5)社会学(孔德在《教程》第4卷以后改称其为“社会学”。)此外他还提到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可置于这五类学科之首或尾。孔德认为,在统一的科学序列中,社会学位于最高层,是王冠上的宝珠,因

为它研究的对象是最复杂、最特殊的。

第三节实证主义的社会学(Positivism Sociology)

一、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80年代孔德创立社会学及其理论以前,欧洲各国的思想家、哲学家对社会的研究一般限于社会哲学的范畴之内,他们探索的社会并非实际存在的或现存的社会而是他们认为应当存在的社会。从孔德开始,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孔德创立社会学及其理论绝不是偶然的,它们是当时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我们知道,孔德出生前的1789年在他的故乡爆发了法国大革命。这次大革命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摧毁了法兰西封建制度,代之面而起的是法国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各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其影响所及遍于欧洲。从1789年起法国社会经历了民主与独裁、革命与反革命、帝制与共和、复辟与反复辟的反复较量,社会动荡的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旧的社会秩序破坏了,新的社会秩序正在建立当中.孔德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它不能不影响孔德的政治社会思想。另一方面,自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初已席卷法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如果说法国大革命导致了欧洲政治与社会思想的巨大变动的话,那么工业革命则从经济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冲击了西欧旧的社会秩序。恰好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孔德目睹了经济的剧烈变动:成千上万的农民涌进城镇并在一夜之间成为受雇于工厂主的劳动者,他们在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为资本家干活而工资仅够糊口。都市人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增长,维系昔日范围狭小的社区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已不复存在;工人起义、市民暴动(如1831年法国里昂、1848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1836--1843年英国市民的大宪章运动等等)使欧洲社会动荡不已,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工业革命更带来欧洲社会意识的重大变化:新兴的中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崇尚民主与科学,贵族与君主政治思想已无市场;千百年来在人们头脑中以上帝决定社会秩序的观念逐渐崩溃,宗教已失去昔日的力量,不再是不容置疑的道德权威。社会、家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社会规范渐渐为新的社会规范所代替。所有这一切变化在孔德(以及其他许多思想家)的眼里意味着,社会变迁的方向模糊不清;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正在受到威胁。因此,了解社会事实,研究社会秩序以及社会秩序的变动,找出支配社会现象与人类行动的规律,便成了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当时建立“社会物理学”(后改称社会学)的主要动机与目的。

二、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和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

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按照生物学区分为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类比,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社会静力学是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而社会动力学则是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

(一)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

“秩序”是孔德社会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范畴。对社会秩序及其变动规律的关注是孔德当年创建社会物理学或社会学的基本动因。因此对社会秩序的研究以及由此而提出的有关社会秩序的理论便成为孔德社会学说中的核心部分。在1851一1854年出版的4卷本《实证政治体系》一书中提出“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和“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的理论观点。前者主要研究社会秩序.后者则研究社会在维持“基本秩序”前提下的进步与变迁。正如法国社会学家阿隆指出的那样,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社会动力学论述这一基本秩序在到达实证主义最终阶段之前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动力学从属于静力学。”

孔德的《实证政治体系》第2卷以“人类秩序的抽象论著”为副题论述了他的社会静力学观点。孔德认为社会静力学的研究目的是“将人类秩序作为一个不变的东西加以研究,”如同解剖学那样对人类社会的结构进行剖析,找出社会结构的性质。这样做“最终是为了确定真正特性的正常制度.然后解释这个制度最终实现之前为什么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准备的过程。”由此可见,社会静力学在孔德看来就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秩序、社会和谐一致、社会制度正常的科学。

那么孔德的社会静力学的基本观点和内容是什么?

孔德认为对社会剖析应首先从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孔德否认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着手。因为家庭是微缩了的小社会,社会的美好前景来自家庭的和谐。家庭关系包括两性、亲子、兄弟或姐妹关系等等。家庭关系实际上体现人性中利己与利他的两重性的统一与和谐:人们在家庭中从种己的动机出发,其结果则是既爱自己又爱(家庭中的)他人。此外,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由于体力、智力与个性的差异本身就有不平等性,即顺从与被顺从;这种关系若能延伸到社会,那么就可实现社会的和谐一致。随后,孔德又进一步分析了阶级或种族即社会的“组织”这一层次。从社会和谐协调的原理出发,孔德认为“社会愈进步,阶级、组织、机构愈复杂,也就愈需要更好的和谐。为达此目的,社会各阶级应当安于自己的职业,相互合作。他指出,社会之所以出现了工人起义、市民暴动等骚乱乃在于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不能协调,因此实证论者应当以宣传“爱”与“秩序”为己任。在孔德看来,国家和政府作为社会权力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国家和政府的存在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国家和政府超越于阶级之上,主持公道。他认为,国家和政府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发挥功能:(1)用宣传和教化的方式统治社会。(2)用军队和宪兵等暴力手段统治社会。此外,孔德也强调了宗教力量对政治权力组织的制约和辅助作用:“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应当包括一种与力量统治相对应的或纠正这种力量统治的东西,即教权。教权的功能是调节社会内在生活,把人们联系起来共同生活、行动,使世俗权力神化让人们了解服从的必要性。不过孔德所指的宗教就是他所倡导的。“人道宗教’’或日“人性宗教”,而教权则是人的智力和感情的权力。可见,孔德对教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发挥社会调节功能是相当重视的。

在孔德看来,维持社会秩序除了家庭、政治权力形式以及宗教力量之外,语言和社会分工也发挥其重要功能。孔德认为语言以其横向与纵向联络的特征,能够实现人与人之同思想、情感的交流从而维持社会的秩序并且使社会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孔德在《实证政治体系》第2卷第7章充分论证了劳动分工对社会秩序的功能,“社会秩序也依靠与其有关的劳动分工与经济合作。个人进行经济活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随着劳动分工的出现,每个人在参加经济活动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从而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社会联系。劳动分工促进了工业发展,专业化的相应发展也促进了个人主义。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加了。因此,高度发达的劳动分工造成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使一个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孔德的社会静力学原理其实就是他的社会秩序论。其基本特点是:第一,社会的协调和谐一致与秩序是社会静力学研究的主要论题;第二,构成社会各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秩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第三,其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共时性,而构成社会的元素、组织、器官在同一时空内有静态相互关系和功能。从这些特点当中人们不难发现孔德的社会秩序理论已有社会学功能分析的倾向。

(二)社会动力学(S ocial Dynamics)

在《实证政治体系》第3卷中,孔德详细论证了他的社会学原理。孔德的社会动力学就是以他的实证主义哲学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历史。由于孔德将人类历史看作人类智力发展史,所以随着人类智力自然的发展与进化,人类社会亦必然走向进步。

“(社会)进步就是(社会)秩序的发展”就是孔德以实证论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变迁理论的概括。

孔德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孔德关于人类认识发展“三阶段”规律的论述,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实际上取决于人类智力、思想必然进步这一规律。因此,与这一人类智力发展、进步各个不同阶段相适应的则是社会秩序、社会性质的发展与进步。孔德对此也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

1、在神学阶段家庭是主要的社会单位,人们崇拜神灵,尊奉政治的绝对权威,其政治体系是君主专政,维持社会秩序依靠军事类型的社会组织,因此这一阶段是权威的时代。神学阶段又分为(1)拜物教时期,(2)多神教时期,(3)基督教的一神教时期。在拜物教时期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家庭与氏族产生了;在多神教时期形成城邦国家、神权政治;在基督教时期教会大量涌现,政教逐渐分离,手工作坊应运而生,农奴制解体,雇主与雇工分离,社会生活日益走向秩序化,这些都是神学阶段的社会变迁与进步。

2、在形而上学阶段,人们用理性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政治上人们追求“天赋人权”、“平等”一类的抽象原则,国家政体转向共和制,在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是“法学家”因而可以称为法制时代。这一阶段民族国家成为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形而上学阶段的显著特点,工业的发展与巩固并渗入西欧各国政治之中。被孔德称为“西方革命”的这一阶段已具备了向实证阶段过渡的基本条件。

3、在人类智力的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实证或科一学阶段中,人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得的经验事实成为知识根本的唯一的来源,所以能够使人们的意见达到一致,个人的意识、情感和行动能够服从于社会的普遍秩序与法则。这一阶段实行的是实证政治体制。“工业在社会中的统治取代了军事的统治,这种转变意味着社会把注意力从剥削其它社会转到开发大自然。”在孔德看来,在实证阶段人类的感情联系的范围已由第一、二阶段时为家庭和民族国家扩大到全人类。总之,实证阶段就是人类智力和社会秩序进步的完成形式。

那么,导致人类智力的进步与社会从无(秩)序到有(秩)序的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孔德认为,除去人类本身的智力与思想外,影响这一变迁过程的积极因素是:(1)人口的增加,(2)人类知识和道德生活的影响不断扩大(据他说是可以抑制日益增长的个人主义的威胁),(3)劳动分工的发展,(4)种族、气候和人的平均寿命等。上述这些积极因素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外,孔德又指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即保守派推行的所谓“倒退哲学”,因为这种哲学把适于前一时期的思想强加于人,以应付转变时期的社会混乱。此外,他认为即使有好的哲学,但如果推行变革太激烈也会使知识与进步所需的社会秩序毁于一旦。

通过上面对孔德社会动力学,即社会变迁理论的概述,我们大致可概括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人类社会的变迁就是人类社会秩序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历史过程。第二,人类的变迁与进步是人类智力或人性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三,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获得的知识与秩序的实证阶段乃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the methods for sociology)

孔德将社会学看作一门实证的科学,以此区别于神学的和形而上学的关于社会和人的思辨哲学。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惟一探索人的理性及其心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如何完善起来的科学。

那么,社会学如何科学地研究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呢?孔德提出必须运用四种科学的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其中,前三种已在自然科学中成功

地运用,历史法则为社会学所特有。

1、观察法(observation)

所谓观察,它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无目的地搜集杂乱的事实,那些孤立的、偶然的事实,什么也说明不了,因而是毫无价值的。他一再强调,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获得有价值的观察结果。

2、实验法(experiment)

他将实验划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方法。直接实验法,指在为特定研究目的而人为创造的条件的影响下对现象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此法在自然科学中广为运用,但在社会学中却受种种因素限制难以有效运用。社会学主要运用的是间接实验法,即社会研究者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来进行社会研究的方法。

3、比较法(comparison)

对社会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在人类内部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将同时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各族人民的生活加以比较,以发现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孔德在高度评价比较法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不足:比较法本质上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而只能把它们当作同时并存的现象加以表述,因此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所以,在使用比较法研究社会现象时,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

4、历史法(historical research)

他认为,历史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它最适合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孔德所谓的历史法,是在广泛观察社会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归纳,找出人类生活各种事件在发展上的必然联系,推断哪些因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真正的影响,以便使人们的社会感情顺乎自然地表达出来。换言之,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性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一种方法,注重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正是历史方法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评价

通过本章以上各节有关孔德生平、哲学思想以及社会学主要理论观点和方法论的论述,笔者认为,作为古典社会学家的孔德对社会学及其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贡献:

第一,他在19世纪前期首先提出人们应当象对自然界那样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人类社会、社会现象,找出其规律性并由此创立了社会学这样一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门类。孔德因此赢得了“社会学之父”的称誉乃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孔德关于科学地研究实实在在的社会的主张,使人类对社会的探索彻底脱离了孔德以前的若干思想家的社会哲学范畴。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

第三,孔德不仅开创社会学这门新科学,而且提出一整套社会学的理论观点以及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孔德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初次尝试,为后来社会学家的理论研究探索提供了基础与动力。

第四,孔德提出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变迁问题(即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理论)以及他对人类行动的哲学解释,成为自他以来社会学理论探讨的三大主题。孔德的这一开拓性贡献功不可没。此外,他关于社会有机整体论的思想已成为当代西方主流派理论的功能主义的直接来源之一。孔德提出的社会研究方法论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尽管已有了重大改进,但至今在社会学经验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但是,作为社会学初创时期的理论家,孔德社会学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孔德以实证哲学观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进步视为人性即情感、智力、行动发展的结果,因此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按照这一哲学观,孔德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很难反映社会的客观规律。

其次,孔德的政治观点也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色彩,因此必然会影响他的社会学理论观点。例如,维持现有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秩序就是他研究社会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所以孔德反对社会革命,主张社会改良。社会进步与变迁虽然是他研究的主题之一,但这种进步与变迁仅仅是建立在秩序基础上的。这一保守的社会政治思想阻碍了孔德对阶级的分化对立与冲突,以及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及其变革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研究与分析,因而很难作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孔德从早期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倡导者跌落到了晚年时期的人道宗教的鼓吹人。虽然他一再声称“我的实证主义从真正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宗教。”但是他以宗教代替科学最终会妨碍他对社会的研究.可惜他对这一点并未觉悟。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孔德开创的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影响与功绩将载人社会学发展的史册。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孔德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孔德提出了哪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内容是什么?

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学概论人物理论汇总

社会学概论人物理论汇总 孔德:1、实证主义; 2、《实证哲学教程》首次提出社会学之一概念; 3、社会学之父; 4、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 5、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6、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秩序”和“进步”; 7、实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康有为:群学。 凯特勒:第一次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力图用他创造的统计手段去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列宁:认为“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推动了对社会的研究,为具体描述社会现象的精确性提供了原理和方法论。 雷文斯坦: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规律” 林德夫妇:1、社区全貌研究; 2、《中镇》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推动了后来的学者进行一系列类 似的研究。 马克思: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 和社会学巨著; 2、社会学主要奠基人; 3、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4、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5、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默顿:1、《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2、显功能、潜功能。 帕森斯:1、《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2、维持社会系统的必要功能条件:适应(经济子系统)、达鹄(政治子系统)、 整合(社会共同体子系统)、维模(文化子系统); 3、社会行动三要素:目标、情景、制度。 斯宾塞:1、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2、《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3、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4、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 5、社会进化论:将社会区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斯莫尔:189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A)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被称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1、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与哲学关系密切; 2、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受到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 (B)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它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积极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 1、孔德(1798——1857)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在其论著《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并力图把他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2、孔德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他认为: (1)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社会秩序。 (2)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进步。3、孔德、斯宾塞到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发展特征: 古典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特征: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在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的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③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和改良作用。

斯宾塞和孔德理论的异同

斯宾塞和孔德理论的异同 孔德和斯宾塞都是对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孔德是公认的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享有社会学之父的美称;斯宾塞是英国社会学的奠基者,被称为是19世纪英国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他们都将社会看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的各个部分执行特殊的功能。孔德持有强烈的整体倾向,并批判了当时主要从个体主义角度从事研究的心理学和经济学。他借用生物学的概念,把社会比作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各部分相互联系,必须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斯宾塞将孔德的思想更加系统化,并明确指出,社会可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因为它和生物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整合趋势等几个方面。 孔德和斯宾塞都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化的,社会可以看做个人一样不断生长的,,逐步进化的。原始社会对应人类的童年;现代社会对应人类成年。孔德认为社会是有一个阶段向另外一个阶段转变的,社会在曲折中发展。斯宾塞倾向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认为宇宙万物,从自然到社会无不受进化规律支配。 孔德和斯宾塞都强调情感的重要性,都将情感看做是行动的动力,道德的基础。他们都是乐观的,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孔德希望重建政治开明、道德进步、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新的社会秩序。斯宾塞严重的社会是不断成长变化的,经过优胜劣汰之后会变得很美好很强大。 他们还都有市政的科学统一观,认为社会现象最复杂,社会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学科的完善的基础之上,尤其是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孔德将社会学看做是一门市政的科学,将之与神学和形而上相区别,,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探索人的理性极其心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如何晚上起来的科学。孔德提出必须运用四种科学的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斯宾塞企图吧一切知识纳入他的进化论之中,他认为社会学这门最复杂的科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各门相对简单的具体科学基础之上,尤其是它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格外密切、十分接近。 孔德重视主管,斯宾塞重视客观,前者更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后者更强调结构的重要性。孔德希望通过倡导实证的科学来统一人们的认识,重建社会秩序。他认为由于受到旧制度和旧观念的束缚,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当时还处于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证主义精神的优越性也未能充分显示出来。他强烈要求在学校开设实证主义课程,并积极地举办实证主义讲习班,成立实证主义教育自由协会,热情地堆普通百姓进行实证教育,以便为精神重建奠定基础,人们的精神解放创造有利条件。斯宾塞认为社会是松散的整体,组成他的个体是或多或少的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的程度不那么牢固。斯宾塞认为结构的变化伴随着功能的变化,社会单位规模的增大必然引起社会活动的进步与分化。斯宾塞总是劝告人们从结构的进化阶段以及在此阶段上发挥的功能这两个方面来研究机构。 孔德提倡集体主义,主张个人服从社会整体;斯宾塞则宣扬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服务于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实证”一词的含义 ●“三阶段论”的主要思想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静力学的基本内容 ●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学分类和三阶段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时安排:3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平与著作 1798年孔德出身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的一座古城蒙贝利埃,父亲是县税务所的会计官,母亲原为流亡贵族小姐,两人均是狂热的天主教教徒。幼年的孔德体弱多病、身长腿短、眼斜个小、其貌不扬,但极聪慧好学。9岁寄宿于蒙贝利埃中学,文理两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且显示出一定的反叛精神。1812年他考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因年龄太小,两年后才被正式录取。他并不安于数理科学的学习,还热情关心时事政治,广泛涉猎政治和社会理论书籍,如饥似渴地研读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政治著作以及法国当代思想家的著作道德的叛逆精神在这里又有所发展,他和一些同学故意蔑视校纪校规,因而经常受到校方的申斥,多次被关禁闭。1816年,他终于被校方永久地开除了。 1817年孔德经人介绍,当了著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的秘书。起初,孔德非常尊敬比他大30多岁的圣西门,将其视为良师益友。但7年后,两人终因意见不和而分道扬镳。其间,孔德的生活一直很拮据,主要靠给人讲授数学维持生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孔德决定创立一门新的哲学即实证主义哲学(简称实证哲学),这是一种源于实证科学并与形而上学哲学相对立的哲学体系。1826年,孔德在自己的住所开办“实证哲学讲座”,应邀前来听讲的有不少是当时法国科学界的名流。然而只讲了三讲,孔德便因精神分裂症住进了医院,其后又投河自杀被人救起。1829年孔德恢复了实证哲学讲座。讲座每周两次,几乎持续了两年。孔德接着将讲稿整理成书,以“实证哲学教程”的书名从1830年起陆续出版,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诸多领域,到1842年一共出齐6卷。该书是孔德最重要的著作,被视为实证主义这一哲学流派的里程碑式的文献,而且,正是在这部巨著中他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一名词,并提出建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系统思想。 孔德一直希望能在大学谋到一个正式的教职,但未能如愿。他一生只在大学有过短暂的兼职,和学术界缺乏密切的联系,成为学术边际人,这在后期愈发明显。1844年,有过不幸婚姻生活经历的孔德,结识了遭丈夫遗弃的年轻女子克洛蒂尔德,两人柏拉图式的爱情维持了一年多以后这位女子不幸病故。与克洛蒂尔德的恋情对孔德的影响很大,他的观念也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晚期的孔德在“实证”概念中加进了“感情”要素,并开始推崇早年极力反对的宗教。他后来甚至创立了一个旨在强词人类之爱的“人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xx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 2008-01-17 20:47:58 xx整理 紫金网孔德( Auguste Comte,1798-1857年)主要作品: 《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主义手册》(1851年),《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1854年),《主观的综合》(1856年) 主要学术思想: 孔德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他认为重整社会秩序的希望在于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宗教,这是社会学的任务。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立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 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他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孔德主张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看作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科学。他认为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在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 孔德认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四种方法即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

孔德和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孔德斯和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孔德与斯宾塞分别被人们称为社会学的至圣和亚圣。他们的社会学思想有诸多相似,但是,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又有不同之处。以下就两人社会学思想的异同点做简单的整理概括。 (一)相同点: 1.实证的科学统一观。两者的理论都是建立在社会学初建时期的实证主义范畴内,都主张社会学的假设具有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假设,社会学应该建立在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上,而不是建立在过去的神学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辩形式上。认为社会现象最复杂,社会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学科的完善基础之上,尤其是生物学基础之上; 2.有机观。两者都深受当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生物学成就的影响,都认为人类社会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的。他们都将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个体,社会各个部分执行特殊的功能; 3.进化观。将社会看作像个人一样是不断生长的,逐步进化的。原始社会对应人类童年,现代社会对应人类成年; 4.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将情感看作行动的动力,道德的基础; 5.乐观主义。两者的理论的最终目的都相信人类必然会朝社会进步的方向前进,注重社会的发展维度,而忽视社会的滞后维度; 6.两者的理论都偏重社会的二元对立分析范式,即研究社会的秩序与变迁,将社会视为两者的有机统一体; 7.两者都在对社会进行实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社会的构成要素的功能分析,对后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起了重大的影响(如:孔德对家庭、所有制等的分析,斯宾塞对社会机体的产生、分化等的分析); (二)不同点: 1. 孔德重主观(人类精神发展史),斯宾塞重客观(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2.孔德提倡集体主义(社会优先于个人,社会唯实论),斯宾塞宣扬个人主义(个人优先于社会,社会唯名论); 3.孔德认同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斯宾塞认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4. 在对待国家态度上。孔德支持国家干预,斯宾塞强调自由放任; 5. 在社会学研究上。孔德认为社会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有效的预测,斯宾塞认为社会学不是精确的科学,不可能作精确的预测; 6. 在社会进化模式上。孔德主张单线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服从不变的规律,将社会性变迁限制在较窄的领域;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的具体类型是不同的,社会性变迁的范围很大,复杂多样,进化不是直线的,倒退也可能发生,社会进化的方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

1谈一谈你对孔德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的认识和评价

1谈一谈你对孔德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的认识和评价。 P37德处在法国政治、工业革命后的时代,他发现新的社会制度的种种问题,进而提出了社会改建的思想,其目的是重组一个社会模式。孔德所提出的方孔德所鼓吹的社会重组或改建并不是要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而只是强调人们道德观念的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号召无产阶级起来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是针锋相对的.孔德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是孔德实证社会学唯心主义史观的大暴露,是他思想糟粕最集中的地方。 这种社会改建思想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但孔德提出的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借鉴。 2斯宾塞关于国家政治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xx 的国家政治理论的中心思想是: 国家是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或者说是社会为了进行必需的合作而有意识建立的政治组织。斯宾塞认为国家和政府权力的基础是建立在人们“恐惧”的心理因素上面,国家是进行社会调节的机器,政府则是具体执行调节职能的一种器官。由于斯宾塞接受社会自动进化的思想,他主张限制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政府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下的政治组织的特殊形式,是进行国家管理的职能机构。斯宾塞的国家政治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国家和社会概念的区分。 3谈一谈自己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内容: 一花是指人们与他们的生产活动,生产产品,生产同伴以及他们潜能之间的自然关系被割裂成分离的状态,包括人与自己的生产活动而相分离;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分离;人与自己的同伴相分离;人与自己的潜能相分离。 意义: 异化的普遍加强是落后社会制度的表现,劳动不具有自由性,自觉性,创造性,是被迫的痛苦的劳动力。4 试结合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理论,谈一谈自己对当今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认识。

西方社会学概论 (2)

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 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1.“黄金时代”说是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他明确规定过级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个独立的要素在结合成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宗教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 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们订立契约,(人们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订立契约,保证社会良性运行)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 社会契约论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产物”而不是具有一定的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是指超自然的历史过程。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 共同的目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维护资产阶级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孟德斯鸠讨论了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名族性格、感情、道德、宗教、风俗、法律和国家政体的影响,他还讨论了历史演进理论和三权分立的学说。伏尔泰的“自然法权论”寻找符合人类自然权利的社会立法原则。他的“平等”、“自由”.卢梭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

辩证法思想。爱尔维修的肉体感受性理论、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教育万能论。狄德罗的小康社会思想。霍尔巴赫: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思想。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苏格兰启蒙运动对日后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们反对把社会等同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认为社会是具有自身固有历史的独特的结构。 休谟认为权威是以其实际效用获得公认的暴力与同意相结合的产物。斯密、佛格森和米勒都把群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亚当·斯密研究了商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结构,他划分了明显的三大社会阶级:地主、资本家和劳动者,他还指出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市民社会的各种关系。总之,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它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启蒙思想分别从三个方面影响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社会学:1、维科和佛格森等人的人本主义历史决定论2、孟德斯鸠、米勒以及佛格森的机械论思想3、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的批判理性主义。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 实证主义是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工业社会是圣西门创造的,他关注以消费为中心(自己消费,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向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社会转变的问题。他一方面强调所有制与分工在阶级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意义。另一方面又科学与知识精英的社会作用。 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特征:1、科学处于中心地位2、社会各个组成部

孔德及的社会学理论简介

生平:(1798—1857),社会学概念的创始人,生于法国的蒙彼利埃市,16岁读大学, 曾经担任过圣西门的秘书。主要代表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等著作,提 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等思想。 一、实证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1、法国社会动荡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解决。也就是说,传统的思 辩哲学无法解决当时法国的社会矛盾,法国出现了急剧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变迁。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 宣言》,代表资产阶级的党派取得了政权,虽然产生了1791年的宪法,但是依然维护君主 政体,平民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路易16继续当权。 (2)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君主政权,逮捕了路易16, 于9月22日成立法兰西共和国,而此次掌权的是吉伦特派,代表着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3)1793年5月31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颁布《雅各布宾宪 法》,但是又保留了平民希望废除的《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人民非常不满,加上内讧,出 现了问题。 (4)1794年7月27日,发动“热月政变”,热月党人发动政变,热月党人上台,社会秩 序仍然混乱。 (5)1794年11月,发动了“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 从1789年到1794年,短短5年时间内,法国连年内战,社会需要安宁,而思辩哲学 对此却无能为力!这样,创建新的学科——一门以实用为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成为 孔德 一、实证社会学:含义、原则、思想三阶段 二、社会动力学: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 三、社会静力学:社会构造 四、孔德的宗教学:人道教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摘要: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其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神学。他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阶段法则”。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实证主义即是实证科学,而实证阶段是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阶段。孔德的实证主义虽然有其不足和缺陷,甚至其学说之间互相矛盾之处,但任然对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今对我们的社会与实践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讲人首先以康德的简介和实证主义定义为开始,陈述了实践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影响,逻辑实证主义简介,作者对诸多问题的反思等。 关键字:孔德实证主义 1.孔德个人及其思想简介 1.1孔德简介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于1798年出生于法国蒙彼利埃,1895年卒于巴黎。他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他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的概念,力图把它建成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其于1817年8月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1826年,其设馆讲授实证哲学,对实证主义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进,并出版了《实证主义教程》(共四卷),于书中提出了“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近代社会学就起源于实证主义。在孔德的学说中,实证主义原则指导了大部分的社会学研究,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1.2孔德与实证主义 “实证”(positive)是孔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全部内容的基石,它来源于拉丁文Positivus,原意是肯定、清晰、确切的意思。圣西门最早提出“实证的哲学(positive philosophy)”,他曾经说:过去是“神学的时代”,现在是“实证的时代”,孔德的实证一词就直接来源于圣西门之书,并将其发展,使它成为了著名的西方哲学流派。 孔德把实证解释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有机”、“相对”,它摒弃一切虚妄、无用、不确定、绝对的东西,摒弃一切神学的和形而上学的东

第二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一、生平与著作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 社会学的缔造者,社会学至圣,社会学之父。 科学是为了预见,而预见是为了获取力量。——[法]奥古斯特·孔德 孔德生卒年期间法国大的历史事件:执政内阁、拿破仑时代、帝制时期、复辟时期、1830年革命、七月王朝、1848年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7个更迭的政权,无数的暴乱、骚动和革命,这50多年里称得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太多了,孔德无法摆脱这些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也只能以这些影响为基础,建构让自己理论思想栖身的大厦。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1789-1792大革命爆发与君主立宪时期(推翻波旁王朝);1792-1799-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1804-1814拿破仑第一帝国;1815-1830-1848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君主立宪)时期;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中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中国: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中国共产党成立……《建党伟业》 1798年1月19日生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城。父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党人,反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天主教在社会革命中遭到冲击极为愤慨。但孔德却性格倔强,对宗教传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有说法是风靡全国的启蒙运动和巴黎技术学校的共和氛围使他很快背离了父母的政治信仰),他热烈赞扬大革命对旧传统、旧秩序的冲击与摧毁,认为革命将为人类赢得自由、和谐与幸福。 孔德自幼体弱多病,但天资聪慧。1814年,16岁的孔德考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这所学校是法国培养科学家的高等院校,孔德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而留校任教。但事与愿违,孔德因参与反对传统考试方式而在校方留下了记录,学校重建后循规蹈矩的学生才可获准留校学习,孔德对此十分不满,一怒之下离开了自己曾十分深爱的学校。(也有说法学校因波旁王朝复辟而转向保守学校,孔是被学校开除)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C.H.de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后因著作权问题,两人分道扬镳。同圣西门分手后,孔德一直没有谋到一个正式职业,生活上很贫困。1825年,孔德同一位曾经当过妓女的卡洛琳·冯森结婚,饱尝生活艰辛的妻子对孔德生活上体贴入微、事业上全力支持。1826年孔德设馆讲授实证哲学,巴黎很多著名科学家和知名人士来听讲座,但孔德因过度紧张在开了三次讲座之后精神失常,妻子在期间精心照料,孔德也没有因此转变对妻子的态度,妻子忍受不了,离开了孤僻粗暴的孔德。1844年,一位不

孔德与实证主义

孔德提倡实证主义,就是要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历史,研究人的思想认识,研究人类社会,研究科学。他希望发展一个理性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即所谓的“实证研究法”,经由此研究法才能提供一个具体的基础,来建立更新、更稳定的社会秩序。孔德的实证社会学研究有两个主要概念:社会静学(Socail Statics)和社会动学(Socail Dynamics)。 社会静学是指社会制度间的关系。在孔德的观点中,社会的各部分息息相关,就像生物体一样,各部分协调运作。虽然他认为社会秩序是稳定的,但他仍注意到社会动学,或曰社会变迁的过程。对孔德而言,研究社会动学的原因有二:一则因社会动学可以引起改革,一则因社会动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崩溃和重建引起的自然变迁的最佳工具。 他认为人类社会分为物质的、人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其中智力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学的,人们在这个阶段对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靠上帝,为神的意志所左右;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的,人类思想和社会变动的认识,摆脱了纯粹的自然状态,能够自己思考一些问题,但没有科学的依据,主要靠形而上学、玄学的冥思苦想。只有到了第三个阶段——实证的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人类研究各种现象、思考各种问题,都要靠精确的观察、假设、实验,需要有科学的根据。这是他对当年科学发展状况作出的结论,也是用这种分析去抨击作为封建统治理论基础的神学及其所依附的教会神权,这种三阶段论应用在政治上,实证阶段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了。孔德生活的时代,是多种科学发达和民主兴起的时代,科学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欧洲各国先后推动了产业革命;科学也揭露了封建神权的专横愚昧,在欧洲各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孔德幸运地承继着文艺复兴以来丰富的科学文化积累的知识,又亲历法国剧烈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的资本主义体制虽然还未巩固地建立,但生产力已然提高,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一定的基础,民主民权的思想影响在扩大。法国资产阶级已经占有相当的优势,封建势力尽管还在挣扎,并和国外的皇权勾结不断反扑,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已在取代封建统治。法国正经历着一个新旧体制交替、旧的仍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 在这种形势下,与资本主义共生的各种矛盾都已暴露出来,社会问题逐渐增多,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要点: ●“实证”一词的含义 ●“三阶段论”的主要思想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静力学的基本内容 ●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的学术思想概括地说有三个主要部分:(1)实证主义哲学思想;(2)实证主义的宗教——“人道的宗教”;(3)以实证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一、实证主义哲学的含义 ①真实的(现实的)而非虚幻的 ②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③肯定的(确实的)而非犹疑的 ④精确的而非模糊的 ⑤积极的(建设的)而非消极的 ⑥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晚年,他将“同情的”作为实证概念的第七个要素。 ×哲学的功能: 第一,实证哲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惟一合理的方法,来显示和证明智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第二,实证哲学将指导人们改造教育的体系 第三,由于它是对科学进行总括性的研究,所以它能推动各门科学的进步; 第四,它为改造社会提供了惟一稳固的基础德 孔德把自己的实证哲学看成既是科学的方法论,又是改革教育、统一科学的科学哲学,还是改造社会的社会哲学,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二、三阶段论 孔德认为一切人类知识的发展都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与此三阶段相对应,人类的智力就显示出如下的特征: 1、神学阶段——世界的根源是什么?(最低阶段) 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用神学的方法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2、形而上学阶段——寻找事物背后的物质或本性(过渡阶段) 用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来解释一

第三讲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第三讲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主题: 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 孔德思想的主要阶段 孔德的工业社会理论 孔德的“社会学”概念 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 近代社会学起源于实证主义(Positivism)。其原则指导了大部分的社会学研究,为社会学的独立和早期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对当时大多数社会学家来说,掌握实证主义思想被认为是学养成熟的标志。即使在今天,实证主义仍然是社会学领域中的强纲领和强范式。 实证主义的信念: 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由于科学已经取代宗教成为无可争议的权威,将自然科学中卓有成效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建立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既是势所必然,又合情合理。因此,丝毫不奇怪为什么近代的第一批社会学家以实证主义为其理论和方法的源泉,而实证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如孔德、S·穆勒又都同时成为社会学的创始人。这一情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竟使许多人把社会学等同于实证主义。 孔德是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他对“实证的”一词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解释:(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6)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d)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具体说来,社会学的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或原则,有以下几条: 第一,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断言社会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本质上是同类的,因此,社会过程同自然现象相比并非是崭新的现实,同样可依自然规律来解释; 第二,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社会学知识体系应以自然科学力楷模,并采用它的方法论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早期的实证主义不像后来的实证主义那样刻板。孔德与穆勒都很关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而且他们都未用这一个来反对另一个; 第三,认识论的经验主义原则。实证主义可被视为是广义经验主义的一个别种。强调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学认识中的作用,排斥思辩的社会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假问题,断言社会知识的可靠性真理性取决于观察与检验; 第四,“价值中立性”的要求。科学只与“是什么”(what is )有关,而对“应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不感兴趣,作为学者的社会学家,应该放弃对被研究的现象与所获得的结果的本质作任何价值判断; 第五,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的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学实证主义的主要派别:有机体论、机械论和证伪论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2.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实证论概况 1.社会实证论的含义 社会实证论是以实证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德、穆勒、斯宾塞和迪尔凯姆等人,是他们明确阐述了社会实证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使早期社会学成为一门区别于哲学、文学、宗教学和伦理学且具有强烈自然主义(naturalism)色彩的社会“科学”。 2.社会实证论的产生 (1)社会背景 资产阶级在获取政权后迫切需要稳定社会秩序、推进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2)思想来源 ①经验主义 培根和洛克都认为经验现象是独立于人们意识而自存的客观存在,人的认识起源于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感觉,感觉的可靠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把握了客观现象及其规律就可以产生科学知识。 ②科学主义 崇尚实证科学,要求人们的思想与言行都应遵循实证科学原则与方法的科学主义,既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来源,也是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伽利略和牛顿等自然科学家则

对科学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模式作了具体论述。 ③自然主义 孔德说的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当是什么?”,这是一种否认主观性、创造性和价值要求的自然主义,是片面夸大社会现实自在性和自发性的客观主义。顺应自然、服从客观,这是实证主义从自然主义或客观主义那里继承的品质,它使实证主义社会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④理性主义 社会实证论只是反对理性主义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但同时却坚持了理性主义中的科学理性。 3.社会实证论的发展 (1)社会实证论首先在法国和英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孔德在法国率先提出了实证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从实证主义出发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构想。迪尔凯姆把孔德的社会学构想系统化、具体化,社会实证论由此在学科之林中争得了一席之地。穆勒像斯宾塞一样在孔德思想的影响下,分别建立了唯名论的社会实证论和有机论的社会实证论。孔德、迪尔凯姆、穆勒和斯宾塞的学说一般被称为早期社会实证论,主要流行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实证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遭到人本主义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激烈批判,并且各种形式的人本主义哲学也从各个角度对社会实证论发起了攻击。社会实证论曾一度陷入困境。 (3)社会实证论的产生与流行有其不可否认的社会基础或现实根据,尽管它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但它还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通过改变自己的形式而流传下来。在凡勃伦的社会科技决定论、帕累托的社会非逻辑论、阿尔都塞的社会结构论、帕森斯的社会结构功能论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1.实证社会学发生的现实基础和思想来源如何? 答:(1)实证社会学发生的现实基础: 资产阶级在获取政权后迫切需要稳定社会秩序、推进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2)实证社会学发生的思想来源: ①经验主义 培根和洛克都认为经验现象是独立于人们意识而自存的客观存在,人的认识起源于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感觉,感觉的可靠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把握了客观现象及其规律就可以产生科学知识。 ②科学主义 崇尚实证科学,要求人们的思想与言行都应遵循实证科学原则与方法的科学主义,既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来源,也是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伽利略和牛顿等自然科学家则对科学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模式作了具体论述。 ③自然主义 孔德说的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当是什么?”,这是一种否认主观性、创造性和价值要求的自然主义,是片面夸大社会现实自在性和自发性的客观主义。顺应自然、服从客观,这是实证主义从自然主义或客观主义那里继承的品质,它使实证主义社会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④理性主义 社会实证论只是反对理性主义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同时却坚持了理性主义中的科

学理性。 2.孔德提出的实证原则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实证原则的积极意义和局限如何? 答:(1)孔德实证原则的基本内容 ①孔德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排斥自然科学方法是难以成立的,因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复杂,但是二者都是一种外在于人们情感意志的客观现象,都是可以观察、实验和对比的经验事实。 ②孔德坚持实证方法的一个原则是: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其实质是在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中排斥主观评价,或者说是克服观察者的价值评价,而应仅仅从客观事实本身去把握它的客观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孔德曾把他创立的社会学称为“社会物理学”。 ③孔德特别强调实证方法的相对性。孔德认为,社会学不去追问现象之下的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而是直接面对经验现象本身,因此社会学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知识都不具有绝对性,而是直接关于具体社会事实的相对性知识。 (2)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①孔德在强调社会学方法和知识的相对性时,并未否认社会学要把握社会规律的任务,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孔德一方面肯定与自然规律相同的社会规律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又认为社会规律只能来自于对变动不居事物的不断观察中,并且因为事物的变化和观察的发展,所获的包含着社会规律的实证知识也要发生变化。 ②总之,这种被孔德认为是人类思维方式划时代变革的实证方法,尽管受到人们很多批评,但在当代社会学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往往是一些社会学流派把自己同其他学科尤其同哲学区别开来的根本原则。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理论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理论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理论 孔德认为,最早出现的科学也最早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到了他的时代,科学都摆脱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进入了实证阶段,唯独社会学还处在形而上学阶段,仍然空喊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因此,他的历史任务就是建立实证社会学,从而结束欧洲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在孔德看来,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实证社会学。他对自己在社会方面的理论特别自负,认为是他第一次把人的历史当作一个社会整体来考察,并且发现了社会的如其他领域的规律一样的规律。孔德说自己第一次发现了社会规律固然是自我吹胀,但按照实证原则建立社会学的确实数他最早。?社会学(Sociology)这个词就是他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从而使他成为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 孔德指出,既然人属于动物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就应当纳入自然科学的轨道。人是动物进化系统的“最终项”,社会本身像生物体一样是个“有机体”,社会生活规律是自然规律、生物进化规律的延续。孔德把人看作是进化的产物,把社会看作是有机体,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他忽视质的差别,

把人与动物、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等量齐观,就陷入了社会观上的生物学主义。 孔德把社会和自然作简单的类比,在社会学中生搬硬套自然科学模式,制定了一系列实证社会学概念,论证了社会学的科学地位。他把社会学叫做“社会物理学”,并参照力学的静态和动态概念,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他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阶段法则”。孔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实证主义即是实证科学,而实证阶段是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阶段。他对实证科学按简单到复杂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找出了各实证科学之间存在的“渐进的相关性”。孔德指出,实证精神集中体现了实证主义的内涵,观察和合理的预测是实证精神的主要特性。孔德的实证主义虽然有其不足和缺陷,甚至其学说之间互相矛盾之处,但其对社会道德、秩序、进步、和平的追求,及对推动现代科学精神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融 合起到了很大作用,至今对我们的社会与实践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德社会秩序理论

孔德社会秩序理论 社会学研究的两大主题 青连斌 2007年01月22日14:16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孔德早年曾做过法国著名的空想 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私人秘书,后来,两人因思想分歧终于分手。不曾料到的是,分手竟 成为孔德学术生涯的转折点,从此,孔德开始致力于建构庞大的实证哲学体系,创立了社 会学这一重要学科,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即社会秩序论和社会变迁论。 社会秩序论 孔德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国发生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他一生经历了七个政权,目睹了 无数的暴乱、骚动和人民起义,在50多年中法兰西几乎处于不停的动乱之中,相对稳定 的时期少而短暂。那么,法国社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孔德一生都在寻求走出混乱而建立 秩序的途径。他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社会,把他所创立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 动力学”;前者研究社会秩序、社会结构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后者研究社会变迁和社 会发展的规律性。由此,他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变迁的科学。 孔德非常欣赏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它们对维持社会稳定所做出的贡 献。他给自己确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发现这种稳定性的根源。 首先,孔德认为,对基本信仰和看法的一致是社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础。在人 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中,神学的思维方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宗教信仰能够激励个人为实 现超个人利益的目标而遵守纪律,有助于培育那种把个人联系起来的感情关系。宗教影响 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促使个人自发地服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 其次,人是由社会环境所塑造的,社会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家庭是建立在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类型

孔德认为作为社会理论和物理学本质上是一样的,物理学理论可以分为动力学和静力学,因此社会学也可以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两个部分。孔德认为通过社会静力学可以用静态的视角研究社会的组织和结构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社会动力学则是从动态的视角,历史地研究社会的发展过程。 孔德的社会学是在批判18世纪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这些社会学说都只是处于形而上学阶段上,都是普遍带有思辨的抽象学说。这些学说只是从“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解放”的抽象原则出发;这些学说对于批判封建社会,动摇人们的旧有观念是有功劳的,但是它只起到破坏作用,只能给人们思想带来混乱,而不能起到建设社会、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有新的社会学理论取而代之。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类型: ?有机体论——把社会看作是完整的社会体系中相互联系的正在实现的某种功能,就像生物有机体的细胞和器官那样。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涂尔干 ?机械论——个人被视为一个社会原子,而社会的组织与制度则是物理的或心理的机制。代表人物:穆勒、凯特莱 孔德认为人类理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神学阶段。这个阶段人类理智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是人们却本能地用自己的理智去解释那些最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去探求万物本原、现象背后的最终原因等问题,试图得到关于世界的绝对知识。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人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去说明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宗教神学就是这个阶段上的产物。但是人们不会一直满足于神学的解释,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人的理智逐渐进人形而上学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是理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是改头换面的神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人们的理智依然在追求万物本原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追求绝对知识;不过人们是用超经验的抽象概念(实体)代替了超自然的神灵,采用抽象的逻辑推理和空洞的思辨代替了想像。这个阶段上形成了一些独断论的哲学体系和理论,这些理论摧毁了人们对神学的坚定信念。但这些理论只有破坏作用,而无建设作用,只能带来人们的思想混乱。这个阶段很快就由新的阶段所代替。 实证阶段是理智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人的理智成熟了。人们完全放弃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放弃了对绝对知识的追求。这一阶段上,人们以科学研究为基本特征,尊重经验事实,依靠观察和理性的力量去说明、解释现象,发现规律;人们把一切知识都看成是关于经验现象的知识,并且都是通过经验加以证实的肯定的可靠的知识;人们也意识到了知识是与人的身体结构和状况息息相关,因而是相对的。 孔德认为这个规律是自己第一个发现的,并指出:理智发展三个阶段的规律可以由人类理智发展的历史和个体理智发展的历史得到证明。他认为从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可以发现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的人类理智的想像,宗教也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后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取代神学思维方式,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抽象的哲学理论体系;近代以来的实证科学的发展,显示了人的理智进入实证阶段。人类理智的发展历史正是遵循了这样的一条规律。 从人类个体理智发展的历程来看,也同样遵循了三个阶段规律:每个人在童年时期是处在神学阶段,喜欢听神话故事,还会创造神话,好想像。到了青年时期,个人则处在形而上学阶段。这时,青年人已不相信神话而转向爱好抽象思维,对任何事情都喜欢刨根问底,问一个为什么,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决定力量,而且好高骛远。到了中年时期的人,经过生活磨难,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不再崇尚空谈和好高骛远而喜欢实实在在地干些具体事,重经验、重观察,处于实证阶段。孔德认为每个人只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体验到这一根本规律。 在孔德看来,各门科学理论的发展也要大体经历这三个阶段:科学发展的早期,受神学的统治,天文学表现为占星术,化学表现为炼金术。而到中期则受形而上学思维的支配,力求在经验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实体或动因。现代科学均已进入实证阶段,并取得一系列实际的成果。 孔德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古代是神学阶段。在这个社会里知识受到神学统治,在政治上是“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的神学政治。中期是形而上学阶段,这个阶段上的科学知识被形而上学化。政治上空谈“民主、平等、自由”等抽象原则,是民主契约政治。现代社会应是实证社会,科学是实证科学,哲学也是实证哲学。社会则是工业社会,社会施行实证政治统治。人们处理社会问题时,注重观察和务实,借助自然科学规律调节社会秩序,人类社会已达到了高级阶段。所以这个规律又是一条社会发展的规律。 孔德的“理智发展三阶段”理论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人类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肯定规律在其中的作用,是合理的。但是他用人的思想理智去解释思想、学说乃至社会发展的原因,完全是唯心主义的。他试图用一个不变的“公式”去解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历史,必然会出现生搬硬套,主观杜撰,而陷人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的错误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