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面山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1

四面山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1

四面山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1
四面山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1

9 地块规划与设计...............................................................................................799.1 地块划分原则.......................................................................... ....................809.2 地块规划设计原则.........................................................................................809.3 地块导则与图示.............................................................................................819.4 地块控制指标.................................................................................................8610 色彩风貌分析.................................................................................................8710.1 目的性分析...................................................................................................8810.2 现状建筑立面色彩分析...............................................................................9010.3 当地传统建筑色彩分析...............................................................................9110.4 规划建筑外立面成分分析...........................................................................9210.5 场镇色彩解决方案.......................................................................................9310.6 场镇色彩解决方案分析...............................................................................9511 主要街道景观控制导则.................................................................................9611.1 街区性质设计导则.......................................................................................9711.2 连廊控制导则...............................................................................................9811.3 连廊与骑楼控制导则...................................................................................9812 地块/建筑控制图则........................................................................................9912.1 地块划分.......................................................................................................10012.2 建筑划分 ......................................................................................................10012.3 地块分图则...................................................................................................10112.4 建筑分图则...................................................................................................10113 控制导则的实施.............................................................................................12213.1 实施策略.......................................................................................................12313.2 实施保障措施.. (123)

目录

1 总则...................................................................................................................11.1 区域概况.........................................................................................................21.2 区域生态背景分析.........................................................................................41.3 历史文化资源分析.........................................................................................51.4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61.5 旅游业发展分析.............................................................................................71.6 对已有规划的解读和评价.............................................................................91.7 区域背景分析结论.........................................................................................92 景区分析...........................................................................................................102.1 景区概况.........................................................................................................112.2 景区自然生态条件.........................................................................................122.3 山水城格局特征.............................................................................................132.4 景区旅游资源分析........................................................................................142.5 景区定位.........................................................................................................153 场地分析...........................................................................................................163.1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分析.................................................................................173.2 生态现状分析.................................................................................................213.3 自然及人文状况分析.....................................................................................223.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33.5 场地道路分析................................................................................................253.6 地质环境分析................................................................................................264 问题、对策及特色...........................................................................................284.1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94.2 场所精神与乡土文化....................................................................................434.3 街区建筑的评价与改造................................................................................505 重点地段场地分析...........................................................................................585.1 场地位置.........................................................................................................595.2 场地分析 .......................................................................................................605.3 结论................................................................................................................606 功能布局 .......................................................................................................616.1 总体功能布局规划.........................................................................................626.2 街区与院落功能布局.....................................................................................626.3 功能导则与图示.............................................................................................637 总体形态...........................................................................................................657.1 总体形态设计原则.........................................................................................667.2 规划布局结构.................................................................................................667.3 总体策略.........................................................................................................677.4 总体形态导则与图示.....................................................................................688 道路与交通系统...............................................................................................728.1 总体原则.........................................................................................................738.2 路网结构与道路断面.....................................................................................768.3 交通流线导则与图示. (77)

总则

1 总 则

1.1 区域概况

地处旅游经济圈中心,面向国际市场,展现丰富的自然人文风光。

1 总 则

1.1 区域概况

区位:四面山景区位于重庆市江津市南端。是“渝川黔旅游金三角”的东起点,又是渝南精品旅游线路西起点。

交通:公路、水路交通便捷;正在规划当中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使景区具备良好的交通发展潜力。市场:目前四面山主要客源市场为成渝两地。

1.2

区域生态背景分析

生态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势明显

(1)位于云贵高原娄山山脉北部--区域生态条件为规划场地提供了较好的生态背景。

(2)植被覆盖度大,自然面貌完好。

1 总 则

1.3 历史文化资源分析

区域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

以独特的先巴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重要的无形资产。综合归纳,江津市现有文化资源类型包括:

先巴文化;巴蜀文化;巴渝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楹联文化;

农耕文化;古镇文化。

1 总 则

1.4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成为带动整个区域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旅游收入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年提升。

旅游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产生带动影响

1 总 则

(1)景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旅游业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05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接待游客20.24万人次,同比增长13.33%,旅游综合收入8498万元,比同期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694元,人均净增长280元。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到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加工农业为景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

(3)集镇建成区扩张。面积由2000年的7万平方米——2006年10万平方米;(4)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难,贫富差距在拉大。(5)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对旅游经济的增长没有形成有力的支撑。

1.5 旅游业发展分析

江津区旅游资源丰富,为综合型旅游区

四面山是江津旅游的名片,是江津旅游发展的关键

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四面山

1 总 则

四面山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是一处以山、水、林、瀑为主景的风景区。主要旅游资源为森林、瀑布、丹霞地貌、湖泊、溪流等自然景观,旅游特色为休闲娱乐、游览观光、避暑赏雪、科研教育。

1.5 旅游业发展分析

红色旅游资源——聂帅陈列馆等古色旅游资源——中山古镇乡村旅游资源——现代农业园区

彩色旅游资源——滨江路

1 总 则

1.6 对已有规划的解读和评价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建设山水都市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利用重 庆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发挥旅游特色资源,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四面山的支柱产业,并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四面山国家风景区为代表的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以四面山为重点的旅游服务接待基地”。根据四面山实情,生态旅游业将成为贯穿四面山发展的核心战略;规划场地应以风景区为依托,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发展精品旅游、休闲产业和高尚居住社区。

《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7~2020年)——“创建规模适度的生态型旅游景区”。以优化生态、优化景观、优化配套服务设施为目标,对其适度、集约的发展,深入挖掘四面山的旅游服务价值和文化因子。

以重庆市城市总体发展为依托打造四面山景区旅游精品工程

1 总 则

优越的区位条件 绝世的自然风光 特有的文化内涵 快速发展的景区经济

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把握时代机遇,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生态环境与城镇建设不匹配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当地政府加大对景区旅游的扶持 休闲度假游成为旅游市场主要格调 交通发展潜力巨大

周边著名景区较多,竞争压力较大

优势

限制

机会

威胁1.7 区域背景分析结论

景区分析

2 景区分析

. 景区概况

四面山风景名胜区由八大景区组成。

规划场地——四面山镇位于整个景区的东北部,龙潭湖景区的中部,为风景区的主入口 ,入山旅客的主要集散地。

目前景区公路只能满足现状需求,部分景区未开通公路,对旅客观光率的影响较大。

2.2 景区自然生态条件

丹霞地貌--风景区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侵蚀剥蚀向斜倒置山地形成了独特的山崖、岩画山景。

原始森林--景区森林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被喻为地球上极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瀑布之乡”--100余挂形神各异的大小飞瀑落群峰,数量之多超过了庐山。

高山湖泊--茶坝河、飞龙河两大水系自南向北穿山越谷;古淮平原遗存和大小人工水库,汇成了8泓高山湖泊,山色林景形似九寨沟。

以山、林、湖、瀑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区,与周边景区相比

特色鲜明

2 景区分析

2 景区分析

2.3 山水城格局特征

山水城格局按照自然环境地形的轴式走向,景源分布的顺次排列,分为三个层次:

远山森林:沿牛栏耙、箱子岩、芦滚荡、张家山、雷角岩、全家山、八角尖、凉风垭一线,南面大窝铺景区、珍珠湖景区、飞龙庙景区内的原始森林和逶迤青山如天然屏障构成城镇背景。

山地湖瀑:龙潭湖、望乡台、水口寺景区丘陵山地和湖泊瀑布景观构成

城镇近景。

河谷农田:顺城流过的头道河和城内大大小小的溪流构成了水景观、河谷平川的城镇和农田景观。

2 景区分析

2.4 景区旅游资源分析

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景区东部、北部。(2)旅游产品亟待开发

景区以山水观光旅游为主体,相对游客丰富的旅游需求,其旅游产品过于单一。

(3)旅游市场有待完善

旅游市场正受到集镇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影响。特别是核心景区农户和农家乐的无序建设与自然山水景观不协调,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通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增

长,一旦旅游接待超负荷将会对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一

定的威胁。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城市景观风貌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作者: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发表:《城市规划》2008(03):87-92 [评论]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城市的景观与风貌规划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风貌规划的概念与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途径。并以威海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山东省威海市风貌基础设施生态 1 引言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和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渐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吴良镛,2002;仇保兴,20 04、2005;阮仪三,2004;蔡晓丰,2005)。因此,城市风貌特色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锐利武器(蔡晓丰,2005)。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城市风貌、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风貌被学者们理解为城市的风采容貌。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在中文语境下,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Cornelsn aned Franz,1995),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充满于城市空气中的“氛围”(Norberg-Shulz, 1979);“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的城市风貌(池泽宪, 1989;朱旭辉,1993;Cornelsen and Franz,1995;Taylor,1999;蔡晓丰,2005;陈艳、洪再生等,2006)。

城市设计考试题

一、填空 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 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 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 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而西方城市 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 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 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一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一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 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十地利用、城市景观、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等7方面内容。(P115) 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 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P121) 15、城市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有中心集结型、条带延伸型、格网型、自由生长型。(P131) 16、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绿地、娱乐空间 等,通常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四方面的特质。(P146) 仃道路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便捷高效、舒适宜人、局部步行、公交优先。 18、广场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多样性、整体性、宜人性、生态性。 19、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人性化、社会化、生态化。 20、静态交通中自行车停放与机动车停放是需要关注的两个因素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建筑综合体:对那些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要求的建筑的一种概念描述。 2、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3、水滨:城市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是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4、城市滨水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 组成 5、城市轴线: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2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在人居环境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城市规范源于建筑学领域,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的原理,市政设施布局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快速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的一种特殊形式.1.八小时快速.2.短期快速. 城市规划设计详细规划方案的一般过程是将目标,调查,预测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以此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演进以及形成的各种状态,然后对这些状态进行评价和取舍,在必要时调整各类要素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建立实现某种未来状态的理想蓝图,最后提出一整套统一的规划成果.重点是建立起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虑这种关系在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背景下的动态过程.使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望在这些关系的演进中取得综合体现. 快速设计分析的过程: 1.概要性地掌握设计任务的基本情况,如项目类型,基地环境,用地环境,用 地面积,交通状况,上一层次规划对本地的控制管理要求,设计时间限制 等. 2.分析基地的外部环境条件,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城市景观等,充分考虑设计 方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种种问题. 3.分析设计项目的内部功能特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画出简单的功能关系 图. 4.分析设计要求,领会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特殊建议. 5.确定规划结构,进行功能组织,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要求,找出最恰当的组 合布局;进行交通组织,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根 据用地最主要的特点及性格特征,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意向. 6.调整设计方案. 其中需重点讨论的内容是: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交通组织分析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分析. ?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 根据用地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功能分区,确定各部分用地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部分用地的公共性,私密性,中性. ?交通组织分析: 分析基地外部的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包括道路的性质,等级,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控制方式,基地周边的用地性质及所产生的交通量.分析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状

城市设计考试题

一、填空 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 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而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 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 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等7方面内容。(P115) 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P121)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建筑综合体:对那些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要求的建筑的一种概念描述。 2、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3、水滨:城市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是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4、城市滨水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

城市详细规划案例

城市规划专业“4+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证材料之14 详细规划案例选编 (国内外案例)

【教学目标与要求】 概念及基本原理 【掌握】运用居住区规划理论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评析。 【理解】国内外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实例一南昌保集半岛 保集半岛规划设计由加拿大KFS国际建筑事务所完成。保集半岛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市区南侧、南昌县西部的象湖新城内,总用地面积53hm2。规划采用人车交通分行道路系统,设置了步行路与车行路两套独立的路网系统。车行路分级明确,围绕住宅群落布置,并以枝状尽端路形式伸入到各住户入口。步行路贯穿于居住区内部,将体育运动岛、老人儿童活动岛、生态植物岛等一系列主题岛屿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长约500m、宽40~90m、总面积达2万m2的中心景区。 规划设计注重人与水的亲近性,小区傍水而建,住户下楼即可以沿着溪流缓缓散步,溪流、喷泉、叠水交相辉映,为居民创造了静谧的家居生活气氛。 一期南部情景洋房组团的下沉式庭院不但丰富了空间尺度的变化,而且将地下空间的雨水集中收集后引入绿地的人工湖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图 13.1 南昌保集半岛 资料来源:胡延利.风景区景观设计宝典(下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实例二天津华苑居华里小区 天津市华苑居住区荣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全国城市住宅试点小区金牌奖”,位于天津市的西南部,占地13.1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59300平方米;平均住宅层数5.6层,容积率为1.21,绿化率为38.2%。小区道路规划成曲线形,以限定机动车的速度,减少机动车对居民的心理压力。主干道入口处两侧均规划了一条10米宽的林荫带作为人行道,做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 针对天津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和用户要求,住宅布局力争良好的朝向,做到95%以上

城市规划分类

城市规划分类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的规模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城市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

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任务 根据国家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合理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最终使城市工业、居住、交通和游憇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阶段性规划。具体内容 ⑴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⑵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 ⑶布置域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纽的位置。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风貌规划成果所含内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将经历:现状风貌调查与评价阶段、城市风貌规划大纲编制及大纲评议阶段、城市风貌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这样四个阶段,规划周期长,且花费巨大,很多城市并不会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大多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是实行低,还得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详细规划,费时费钱。那么对于想一步到位完成风貌规划,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呢?结合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的一些感受,我来谈谈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问题。 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一、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及相关专题研究。 规划文本要求能够规范、准确、肯定、清晰的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而对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1、前言 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背景。 2、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所处地理文化圈层特征和中心城区概况。 3、风貌规划项目说明 包括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和要求。 4、城市风貌现状分析 (1)城市风貌地理文化圈层分析。 (2)市域风貌整体格局和重点旅游景区风貌特色分析。 (3)城市总体风貌分析,含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城市风貌格局、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和滨水风貌的分析。 (4)土地利用和主要交通道路分析。 (5)城市历史人文景观风貌分析,包含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分析。

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摘要通过对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的调查研究;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发现其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往往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如果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保护约束力不强,就使许多优美的城市历史地段惨遭破坏。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针对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再生、保存、有机更新、公众参与 人类社会走过了三百万年的历史,经历了六千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人类文明跨入了21世纪后,社会生存环境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急据枯竭、现代工业化速度过快、物质主义倾向严重、城市建设困难重重、城市风貌雷同、城市历史地段破坏严重……。于是当今人们开始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而中国自八十年代进入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其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往往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保护约束力不强。致使许多优美的城市历史地段惨遭破坏:定海老街区面目全非,襄樊古城墙夷为平地,福建三坊七巷遭到建设性破坏、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周围历史建筑被拆光、安阳穿城修路严重破坏历史街区。诸多城市的老城区陷入了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不断遭受着肢解和蚕食;而文物古迹则年久失修。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中国旧城更新的热潮中,认真地进行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城市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的科学涵义 1986年我国在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历史地段的概念。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地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件中所说需要予以保护的街区、建筑群等就是"历史地段"。而对其中价值较高的、采取法定保护措施,则冠以"历史文化保护区",这就是历史地段与历史文化保护

整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整体鸟瞰图
3 7 土地利用规划图 3.7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芙蓉大道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芙蓉大道、北二环交叉口节点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工业遗址公园与滨江国际五星级酒店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建筑师以工程

城市规划的方法、原则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掌握规划的依据。 认识规划对象。 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 (5)类比 三、工作阶段 现场踏勘(城市概貌、新发展地区、原有地区、重要工程)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 系统分析整理,定性到定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基础资料的内容

(一)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地形图(1:10000或1:5000) 气象资料 水文资料 地质和地震资料 城市历史资料 (二)城市技术经济资料 自然资源 人口资料 土地利用资料 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资料 交通运输资料 仓库资料:各类仓库、货场现有和发展用地等。 学校资料:高等学校及非市属中等技术学校现有和发展师生员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科学研究机构资料: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非市属行政机关、团体的资料:其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三)城市现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资料 建筑物现状资料: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建筑密度等;现有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有重要建筑物,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资料。 工程设施资料:现有市政工程、公共事业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名胜古迹的资料 城市人防设施的资料 (四)城市环境及其他资料 环境监测成果资料。 各厂矿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量和分布。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其他有害因素的资料:分布状况、数量、危害情况。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1、城市设计基本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包括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 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则显然可归属对一个 好的城市设计的定性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包括项目范围内的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 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 准。 2、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 系及阶段对照。 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缓冲期, 它起到了联系城市规划于建筑设计桥梁的作用,是减震器。 阶段对照: 总体城市设计——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着重研究在城市规划前提下的土地利用政策、新城 建设、形体结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地标性建筑布局等。 片区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针对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城 市街区,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保护、挖掘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环境特色和开发 潜能。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如街景、广 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等。 3、城市设计与哪些要素有关? 政治要素:绝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建设活动都曾收到过不同程度的政治因素的影 响。中国古代最初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和政治统治与便于设防的建设目的紧密联系。——保护、防御、布局、等级秩序。 有三方的关联: 第一,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建设参与因素,通常贯穿了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第二,政治理想常常是城市建设的主导动力,也常常是城市设计需优先保证的要求。对于设计者而言,只能理解、磋商、协同作用,而无法摆脱。 第三,政治干预方式的合适与否,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 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在城市发展历史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活动实质 上也是建筑文化的创造过程。所谓“城市是文化的橱窗”。文化属性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特色除自然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外,世界不同文化圈和地域性的文化差异也是城市特 色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法律(规)要素: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活动都是在某种形式的建设 法规和条令下进行的,从历史上看,政策和法律要素是人类聚居地规模逐渐扩张后进行集中 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相比整治要素,政策和法规与具体城市建设的关系要密切一些, 而其作用同样也非常重要。 自然生态要素:城市地域自然生态学条件及其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从来就对城镇规划和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自然生态学条件对于城市整体空间形

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详细规划》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课题: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设计 授课班级:景观学专业(本科) 授课阶段:三年级下学期 制定时间:2011年9月 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城市详细规划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我国现行住房制度、房地产开发、居住现状、居住标准以及城市居住问题; 2、掌握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熟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3、通过对城市住宅开发市场的专题调研及问题总结分析,培养学生调查分析、综合思考问题及调研报告撰写能力; 4、重点培养学生详细规划方案创作、图纸表达及语言表达能力; 5、熟悉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的表达方法与内容要求。 二、课程设计选题要求 1、课程设计选题用地规模约10公顷,地形图信息完整,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要求或周边现状、规划道路明确,为便于学生现场调研,地块最好位于合肥或周边城市; 2、鉴于住宅区规划市场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建议指导教师定期更新规划设计课题; 3、鼓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结合实际工程选题,但学生设计成果内容及深度必须符合院教学管理要求。 4、鼓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积极创新,改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城市规划系将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教学内容 1、文献调研 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整理,旨在了解我国住房制度、房地产开发以及当代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建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了解城市住宅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2、专题调研

结合本课程设计题目对本市部分居住小区(楼盘)进行相关专题调研,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践,并完成专题调研报告(不少于2000字)。 3、拟定规划设计任务书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结合所选地块的区位及交通等条件分析,市场调研成果及住宅区常用指标控制体系,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住宅区规划目标及类型,详细拟定设计任务书。 4、课程规划设计 在现场调研基础上,收集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资料,分析城市上一层次规划对基地的规划设计要求,分析基地现状与周围环境关系,提出相应的规划说明、规划指标和设计图纸。 四、主要教学方法 采取多媒体讲解、设计辅导、专题讲座、问题讨论、参观调研、公开讲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自学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五、设计阶段及成果要求 1、设计阶段划分 ?一草阶段要求: ――现场调研成果,包括城市上位规划及规划设计条件分析,场地地形分析;――概念分析草图或工作模型草图(1:1000); ――规划结构分析比较方案及优缺点分析; ――总平面初步方案(1:1000) ?二草阶段要求 ――总平面深入方案(1:1000) ――单体户型方案及户型比例、户型特征分析; ――规划结构分析;道路交通及停车分析;绿地系统分析; ?正草图阶段要求 ――总平面定稿方案(1:1000,手绘彩图) ――规划结构、道路停车、绿地系统等分析图定稿; ――单体平立面及建筑风格定稿,户型单体定稿;

新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概要

新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概要 新城区是兰州城市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启动新城区的建设将全面优化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兰州城市形象,并对促进兰州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根据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兰州市政府于2006年2月着手开始“兰州新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方案的全国邀标工作,本次城市设计的方案邀标主要是在兰州新城区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兰州市级行政中心西迁,完善和细化新城区重点地段的城市定位、功能布局以及建设发展容量,提出对规划范围内的城市景观、建筑风格、色彩以及地域文化传承的设计意向和建议,为下一步新城区建设和城市设计提供思路和依据。分别由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邀标方案,并于2006年5月经行了专家论证会。在三家邀标方案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划,下面就规划简述如下: 一、新城概况 1、新城概念提出 根据第三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0》,为了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规划未来兰州市城市结构为为“一河、两城、七组团”,设想在迎门滩、马滩、崔家大滩地区建设兰州第二城市中心。2003年,兰州市政府委托编制了《兰州新城分区规划》《兰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新城的核心区为“三滩”地区(迎门滩、马滩、崔家大滩),位于安宁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的交界地段,本次规划确定在新城规划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并建议省或市政府前体形成以带动新城建设。随着兰州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兰州新城,造就充满生机的新城市中心的时机已成熟,根据“兰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继续实施“东扩西展、南升北拓的都市空间布局发展战略,优化提升兰州河谷川盆地城市服务功能”,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在营门滩、马滩、崔家大滩建设兰州新城,并且计划将兰州市政府驻地西迁,以带动新城的建设。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规划尤显突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规划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的内涵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urban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lanning as a planning one of the more distinctive r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关键词】城市风貌规划;城市特色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采和面貌,是关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既反映了城市的空间景观、神韵气质,又蕴含着地方的市民精神与科教文明。城市风貌规划就是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风貌要素的景观设计要求和空间组合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形成生态和谐、尺度宜人、协调统一、视觉优美的风貌特色景观,展现城市的个性魅力。 或者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风貌特色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形态和状态所体现出来的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本质特征。城市风貌特色侧重体现的是城市整体的个性化本质特征。 1.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 一个城市的风貌特色的形成也往往经历了较长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炼,大浪淘沙,最终得以流传。 以杭州为例。杭州的城市特色可以概括为“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西湖自唐宋时期不断经营,明清后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西湖周边的山体控制了城市在区域的横向发展和竖向高度,独特的山体构造、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在一个空间中有机融合,既

城市设计 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概述 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 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 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王建国认为:1,城市设计的专业概念方向可由理论和应用两部分内容构成。理论形态是一般的、理想化的、整体的,其表达方式则是理性的、自律的、规范的;应用形态则偏重方法和技术,因而常是显示的、相对易于操作的,其表达方式常是经验的、证实的。2,城市设计理论方法与城市设计应用实践的方法和技能并不等同,尽管他们常有交叉。3,只能借鉴,而不能从国外整套引进城市设计的理论。4,因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程度、内容不同,世界各国对城市设计研究所运用的概念、适用范围的区别也有所不同。王建国给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的,关于城市设计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 城市设计的本质内涵和精髓影视城镇建筑环境的设计,应着重于在空间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

第一章城市风貌设计导引 1.1 基本原则 城市风貌设计是对本次规划的进一步诠释,旨在通过保护、创造和发展优美的物质空间形态,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内涵,凸显城市特色和个性。 规划以建设具有适宜居住的产业区为总体目标。突出“北山南水,水绕城流”的地域风貌特色,强调对区内空间的总体要求,并为下层次的规划提供依据。 从城市总体形象、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景观环境、空间尺度及色彩设计等方面,将城市景观中心与滨水岸线以及各功能组团,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城市景观环境,并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性和独创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生态与现代城市新区风貌特色 相结合的产业新城景观环境; ?充分重视开放空间和道路作为空间构图骨架的作用,注重道路和开 放空间的界面设计; ?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注重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街区; ?构筑现代化城市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组织城市开放空 间,强化街道空间的特色,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空间环境; ?强化细节,注重城市天际线的设计以及城市色彩控制。 1.2 总体形象控制 总体形象控制是对形成城市总体意向的重要场所的控制。总体意向的形成是通过常规的视点观察城市及城市活动,因此,城市的观景点和形成景观的城市区域是城市设计总体形象控制的具体内容。 总体形象控制的要点在于: 依托秀才山以及秀才山水库良好的环境背景形成借景和对景,并通过加强与自然生态用地、河渠等绿地的沟通与联系,精心营造自然生态休闲景观区。

通过严格限制其开发强度和高度,保护山及河渠等自然景观的视觉通达性。 通过加强绿化和活动设施,与公园、街头绿地、商业和旅游休闲绿地等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筑现代化生态型城区的景观基准面。 依托景观基准面,通过武广高铁、广乐高速、昆汕高速等横贯规划区的道路防护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主体构架,衬托合作区总体城市形象;以秀才山核心区形成主要自然生态休闲中心;以中央服务区城市中心地段展示城市界面;最终逐步形成脉络清晰的城市风貌区和城市轮廓。 本次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分区而形成不同特征的景观区域,共以下8个风貌片区: ①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组团:自然生态休闲风貌区 以秀才山水库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整体采取保护的策略,营造北部自然生态休闲风貌。 ②中央服务区:活力中心特色风貌区 “山水相连、城景互融”的自然环境与精心规划、疏密有致的建筑形式相辅相成,行政、商业、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物质要素在城市滨水中心区合理组织,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③启动区:丰富多彩城市新区 作为合作区的启动区,合理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商业、配套服务等各种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城市新区的景观特质。 ④西部生态居住组团:“生态、亲和、便利宜人”的现代住区 以自然山体为景观核心、高速公路绿化带为纽带,契形绿地向社区渗透的景观格局,使居住融入到城市景观系统中去。 ⑤南部滨水居住组团:特色水景风貌区 结合中间景观水系,合理组织配套服务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滨水城市新区景观特质。 ⑥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特色风貌区 以大规模现代工业厂房形成规整、明快的城市风貌,体现追求速度、科学高效的精神。结合中间景观水系积极创造开敞空间,打破传统工业区呆板枯燥的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