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四大举措范文

2020年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四大举措范文

2020年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四大举措范文

2020年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四大举措范文

一是有奖问答普知识。开展环境治理有奖知识问答,向村民普及环境卫生整治、新农村建设、文明礼仪等知识,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

二是现场指导优环境。邀请家政公司老师深入村民家中,现场指导家居环境整理,提升村民的家居整理能力,帮助村民养成好习惯。

三是志愿先行筑文明。组织职工志愿服务队深入村民家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村民清扫庭院、清运垃圾,对家中生活物品摆放进行了整理,以实际行动引导村民从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是开展培训提素质。举办农民工素质提升培训,将文明礼仪、待人接物、家居整理、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入户指导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村民行为习惯,倡导乡村文明新风。

食品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食品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乡贤饮水不忘思源,助力家乡致富向美 ——天地壹号、壹号食品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大乡贤、企业家踊跃投身乡村振兴热潮,反哺家乡建设,大力支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生先生积极响应“名企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回到家乡官湖村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产业富村、安居美村、教育兴村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昔日破落的官湖村呈现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富美画卷。 一、基本情况 遂溪县遂城镇官湖村是位于县城东北面的革命老区村庄,距遂城镇政府7公里,全村有278户1500多人。村庄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始建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温良陈氏十二世祖元斐公从遂溪温良村(今遂溪县遂城镇陈村)迁移至此地而形成,因村庄三面环湖,历史上多人在朝为官而取名官湖村。 2012年之前,官湖村因交通不便、村容村貌极其破旧、产业发展落后、村民生活水平较低而被列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官湖村在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乡贤陈生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村庄产业、教育、党建及乡风文明建设全方位发展,曾经破旧的小村庄如今大翻身,焕发勃勃生机,生动诠释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 陈生先生始终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公益理念,持续服务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大局,在官湖村投入 2.5亿元发展村庄产业、捐资2亿多元进行安居工程和教育发展。同时,充分挖掘和盘活利用村庄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将政府、企业、投资者、创业者与村民有机连接,实施“一村一品”,有效促进村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升级。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产业富乡村,为乡村脱贫致富“造血” 2013年,陈生先生把“壹号土猪”品牌带进官湖村,投资2.5亿元建成年出栏8万头的“壹号食品(湛江)土猪产业园官湖养殖基地”。实行“公司+基地+

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实施方案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我区科普工作实际,制定“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将科普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对标中国科协科普工作要点,以“扶贫、扶智、扶技”为重点,结合我区科普工作实际,通过整合优化各类基层科普资源和项目,组织实施“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充分调动全区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为基层培训大批掌握脱贫产业适用技术、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农民和农技骨干,做强做大基层农技组织,辐射带动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完善一批规范化标准化基层科普设施,扎实推进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作出新贡献,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二、主要内容 (一)开展“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培训活动 将自治区科协组织实施的“五个一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工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培训活动”等各项基层农技培训活动进行整合,统一冠名为“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培训活动”。各市、县(市、区)科协在实施各项基层农技培训活动时,原则上与自治区科协保持一致,进一步突出基层科普工作的精准性和统一性,重点组织高层次科技专家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精准扶贫培训。 目标任务:计划2018年组织全区科协组织培训基层农民15万人次。其中,自治区科协组织一次200人规模、以全区基层农技协领办人为主要对象的培训,组织不少于5次高层次专家参与的“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培训活动”。 (二)建设一支“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专家队伍 以我区各级“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团”为基础,进一步扩大补充人员,组建“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专家团。通过主动对接专家团的人才和项目资源,将我区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科技需求与专家和项目进行精准对接、匹配,及时为专家和项目在贫困地区落地创造快捷、便利条件,促进我区扶贫产业深层次科技难题的解决,有效助力我区产业扶贫

【座谈会发言】深化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深化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XX镇围绕“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美丽家园”这一目标,以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为重点,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宣传,让移风易俗理念家喻户晓。镇、村两级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在各村(社区)开设移风易俗宣讲堂;组织镇村干部、青年志愿者成立宣传小分队,在三六九大集上进行集中宣传;建立镇、村、社区移风易俗微信群、利用乡镇微信公众号,推送移风易俗文字、图片、微视频,引导群众进行交流,形成共识;通过发放倡议书、建立宣传栏、绘制文化墙、标语、大喇叭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深入推动移风易俗理念宣传全覆盖,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人人皆知;经常性组织文艺宣传、曲艺演出、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以道德讲堂为平台,大力宣传发生在我镇的好家规、好家训、好家谱,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化带动身边的群众。扎实开展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 二是明确要求,用“一约一会”管住大操大办。为每个村(社区)安排指定2名包村干部,逐村指导移风易俗工作,全镇17个村(居)组织群众充分讨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进村、进队、进小区。将协调能力强、有威望、有影响力、热心服务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两代表

一委员和家风传承志愿者等“7+1”人员带头充实到红白理事会中,在村居的组织下开展工作,并为每个理事会配备了红白理事会记录本,形成了工作有人干、事情有人办、办事有章程、工作有记录的良好局面。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和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原则上结婚彩礼最高不超过6万元,非亲人情费最高不超过200元,宴请招待最高不超过10桌,每桌成本控制在500元以下,办席不超过1天,丧葬活动一般控制在3天以内。各村普遍将村规民约在村主干道、村民活动室或村办公楼等村内显著位置上墙公布,并通过自办的乡村广播用方言播发村规民约的内容与讲解,让规约内容妇孺皆知。通过红白喜事申报备案审核,有力遏制了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管理依村规民约,办事找理事会的新风尚正在全镇形成。 三是典型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结合实际,积极打造周城村为移风易俗工作示范村,发挥引领作用,点面结合推动XX镇移风易俗工作。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严禁大操大办,收受礼金,借机敛财等行为,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积极培树宣传身边典型,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活动,让群众学有榜样,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真正把移风易俗活动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通过持续努力,XX镇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现象逐步减少,彩礼普遍控制在四到五万,群众负担明显减轻。但是还有部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持观望态度,红白事简办还需进一步引导。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村规民约还有不切实际的地方,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群众对村规民约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约束力不够,一些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实

某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汇报材料.doc

某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汇报材料 *****地属*****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核心区和*****2万亩高 原夏菜基地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2019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治理”为先,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聚焦党建引领,切实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步伐。一是以“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为工作指南,把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作为支部建设的用力点,围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7个方面42项内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发展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党建计划,新培育党员创业先锋7名,建成党员创业基地4个,党员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社3个,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落实,真正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目标。二是依托“4+12”党员精准量化管理平台,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逢“8”党员学习议事制度,使党员受教育面达95%以上。定期开展“固定党日”活动,结合全域无垃圾创建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由党员干

部带头,集中开展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持续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对农村党员实行“分类施策”,引导党员参与村级公共事业,确保党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作为。三是推进“三治融合”,实现乡村治理健康有序。将法治、德治、自治融入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中,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共治共享。坚持法治为本,增强干部法治为民意识。定期举办“法治讲堂”,通过入户宣传、村民代表会议、普法讲座等途径,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开展矛盾纠纷精准排查精细化解,加强农村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突出平安建设。坚持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以身作则,积极引导群众弘扬道德正义、破除低俗陋习,提高《村规民约》的针对性实用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推行“四议两公开”自治模式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使群众主动参与村民自治,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民主协商格局。 二、“产业”为基,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升级 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一是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三区”(玉米制种机械化工作区、无公害高原夏菜种植培育区、现代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区)发展思路,形成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产业支撑体系。采取村“两委”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群众自愿入股、集体经营的模式,依托江苏朝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市*****润康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成占地130亩的高效智能化

关于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于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作为“**经验”的参与者、亲历者,老干部有知识、有能力、有资源,热心家乡事业,愿意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去年以来,**市委老干部局立足实际,把“如何发挥好老干部经验、资源优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模式’再作新贡献”作为重点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思考,探索出一条以发展基层老年教育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一)城市资源要素下乡的重要平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积极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需要落地承接的平台。要解决老年教育的城乡差距,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资源要素下乡是必由之路,兴办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就是城市老年教育资源要素下乡的承接平台。在这方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和特色强镇建设机遇,搭建城乡融合发展新节点,积极推动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建设。 (二)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的重要支点。老年教育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在乡村振兴中担负着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的重任,是各类老年人才聚

集的地方,是银发人才和“五老”志愿者开展送思路、送政策、送技术的课堂,是熟悉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老干部,发挥政治优势,助力基层组织建设的舞台。 (三)乡村文化兴盛工程的重要载体。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和内在动力。镇(街)、社区老年大学能发挥文化人才优势,大力弘扬乡村文化,努力挖掘乡土文化,教育引导老年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还能引领有专业特长的农民组建文化产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重要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以生活社区为单元,以生产园区为支撑,以生态景区为底色,推进“三区”共建共享,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市、镇(街)、社区三级老年大学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环卫监督、文艺宣传、关爱帮扶、书画下乡、绘制“文化墙”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二、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规划建设老年教育综合体。去年以来,**市顺应管理服务扁平化、网格化新趋势,按照“全国一流、山东特色、**品质”的要求,规划打造以市区“东西南北中”老年大学五校

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16997864.html, 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张艳孟浩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恰哈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推进组织、服务、资源下沉,依托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打牢基层基础,以党群联动实现 “三治融合”,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全面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推进了乡村振兴工作。 关键词:基层治理;三治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一、夯实基础强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恰哈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 选派乡机关干部、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到村任职,及时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建立“1+1+5”长效工作机制(即,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与1名村干部、5名党员结对帮带),采取“乡包联领导领着干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干”的“培帮带模式,全面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抓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切实解决基层干部能力差、素质低的问题。深入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自豪感、荣誉感。全面推行“双培双带”工程,以党群共建产业、党员带头创业为裁人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了主角。以“星级化”创建工作为抓手,指导落实规范“三会一课”“四议两 公开”、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推进“一事一议”,有效促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班子齐了、阵地强了,干部的干劲足了、群众的满意率高了,走在恰哈乡的大街小巷,听到的最多的话是“党的政策亚克西、党的干部亚克西”。 二、党群联动聚合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自治、法治、德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社会共同协作,党群联动“三治融合”,做到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这样才能使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针对如何搭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问题,恰哈乡党委书记王关朝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增强基层民主自治能力

基层党建如何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

从磐安县方前镇看基层党建 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 ——市委组织部赴磐安县方前镇蹲点大调研课题报告 3月5日—9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小荣带队,赴磐安县方前镇蹲点调研。期间,调研组走访了6个村、30余户农家,先后与50余名党员群众面对面交谈,穿插召开县、乡、村三级座谈会,广泛征求各层面意见建议。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实现村美民和、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关键在党。受方前镇实践启发,调研组思考总结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6条路径。 路径一: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基层党委要发挥党建引领力,运用大党建思维统筹推进,既把舵领航又保驾护航。 近两年,方前镇党委提出党建引领全域旅游的思路,淬炼手举火把担当在前的“火把书记”、数月无休舍家实干的“抽风干部”、打动感动主动融入的“薪火群众”,小城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推进,获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镇,2017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产值200万元。 问题:乡镇工作任务重,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抓经济、抓发展能力欠缺,专业化乡镇干部不足成为面上共性问题。以方前镇为例,11名班子成员有专业背景的为5人,乡镇干部中有相关专业学历或工作经历的仅占43.8%。 建议:一是选优配强乡镇班子,积极配备规划、工程、旅游、经济、电商等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全科干部”培育,

探索全科岗位星级评定。三是关心关爱乡镇干部,严格落实“两个不少于20%”待遇,完善容错免责操作细则。 路径二:村书记的思路与胆魄,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出路。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发挥号召力,争当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排头兵。 洪和钿是下村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带头开起了民宿,并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建起了国标钓鱼池、水上乐园、十里乡村古道等项目。目前下村已有中高端民宿11家,承办了浙中民宿投资发展论坛会、省市县级钓鱼比赛等活动10余场,2017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8万元。 问题: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从调研看,村干部能力素质不均衡,眼界、格局、思路各不相同,与百姓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十八大以后,对党员干部的干事要求越来越高,但村干部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卸任后的待遇保障也成问题。 建议:一是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成立“治村导师联谊会”,以结对帮扶、组团指导、现场跟学等方式,全力打造“能干事、肯吃亏、讲公道、守规矩”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二是市级层面扩大村书记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精准性、实效性。三是对符合条件的村主职干部,对其交纳保险给予一定补贴,建立离任村干部补助年增长机制。

工作心得:修正完善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工作心得:修正完善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村规民约是农村村民制定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社会自治规范,是法律在农村的一种补充手段。不用质疑,过去村规民约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曾做出过积极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目前我国许多农村村规民约因严重滞后,已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甚至还有些村规民约出现凌驾于政策法律法规之上的情况,影响着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因村规民约的武断执行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当与时俱进,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方略,对当农村的村规民约来一次重新梳理、重新完善、重新修正,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目前村规民约存在的问题。 1、村规民约严重滞后。目前各村、各组都有村规民约,这些村规民约有的是十几年前制定的,有的是几十年前就制定的,但法律、政策、形势变化了,但村规民约的内容和条款却多年来一直没有修改。那时村规民约的制定是按照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制定的,自然有其可行性、合理性、现实性的一面。但一晃十几年,几十年过去了,党的政策法律和农村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土地征收引发分配补偿和拆迁户安置等新情况导致人口、安置政策等发生新的变革。但在村里、组里还是沿袭着老的村规民约处理村里的问题,没及时进行修改和更正,很自然不过过时,导致因沿袭旧的村规民约进行补偿和拆迁户安置分配不公平,从而引发诸多矛盾的产生。某村某户为二个女,结婚后户口、房屋、土地均在本村、本组,而且常年住在本村本组,但因为过去有“嫁出去的女就是泼出去水”这一封建陋习存在,从而导致他家的女儿不能享受集体土地补偿分配,如今他家的房屋要征收,而按

文化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传统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 为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配合乡村文明建设,应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我们对全区村落文化、工业遗迹、文化遗址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周边毗邻地区进行了走访比较,发现宁夏村落文化遗存和民俗内容丰富,具有整理、研究与成果展示的价值和必要。建议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扶持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规民约是传统的乡土社会成员以特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依托,为维持秩序、互相协调、共同救济等为目的,要求成员之间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治理文化。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我国历史上最早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

就已记载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规约。 进入新时期,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融入现代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来梳理农村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传统乡约文化当中先进合理的精华,摒弃迂腐愚昧的糟粕,重构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现代价值。组织相关专家深入调研,为乡村法规制定和乡村法治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引导村民学法、守法,提高农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自觉,营造既讲法治又有道德的良好社会环境。 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自己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的独特特征,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乡贤主体所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复合体,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发挥乡贤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变农村精神风貌、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 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训家规集中体现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训家规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实践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

[经验交流]某县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某县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近年来,XX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发动群众,党员带头,严整快改”的乡风文明培育新路。 以红白理事会为主阵地,让老百姓动起来。发挥红白理事会引领作用。20XX 年初,XX县召开常委会专题部署移风易俗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活动安排,全县491村(社区)普遍成立红白理事会,设会长1名,理事若干名,建立红白理事包村民小组制度,及时掌握村民的红白喜事信息,将工作落到实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明确规定,酒席不超过20桌,礼金不超过300元,不提倡发盒烟和回礼。菜金标准每桌不超过300元,瓶酒不超过50元,香烟每盒不超过10元,不用高档车,严禁大吃大喝和铺张浪费。提倡少燃放烟花爆竹,不扰民、不阻碍交通、不污染环境。建立红白喜事申报制度,凡村(社区)发生红白喜事后,事主要及时报告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包组理事,包组理事报告理事会后,理事会依照理事制度作出安排。发挥宣传功效作用。印制了200万份宣传册和5000个工作纪实登记本,要求一村一纪实,做到逢会必讲,逢人就说,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目的。在电视台开设专栏、新媒体设立专版,利用村村响工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让婚丧嫁娶中的好做法好行为得到弘扬,不良风气得到曝光,让移风易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大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大力开展晒村规民约活动,播放移风易俗动漫解读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改变观念,把“大道理”寓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中,为树立良好的民风乡风夯实基础。如XX县移风易俗动漫片利用等媒介进行推广宣传,增加了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知晓度。发挥督查推动作用。县委督查室、县文明办等单位成立联合督查组,坚持月督查、季通报、半年讲评、年度考评的考核方式,强化对酒席桌数、菜金标准、礼金、烟花爆竹燃放、环境卫生等工作进行督查,要求严格按章程办事,杜绝铺张浪费事件发生,倡树文明新风。并对移风易俗效果较好的井头镇井头社区、演陂镇将军头村、岘山镇岘山村等30个村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3个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以党员干部为推动者,让民风乡风好起来。乡镇发倡议。全县各乡镇(园区)在召开年度党代会、人大例会期间,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理念,向“两会”代表和广大群众发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决定,助推乡风民风转变。多名老人挑战世俗陋习,坦然面对人生,签订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卡,主动表示愿将自己的遗体和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党员干部先带头。签订文明操办喜庆事宜承诺书,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贯彻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贯彻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建成区整治、二三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土地综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规划布局,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人口、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和良性互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以产兴乡,以乡促村,推动城镇村联动、产镇村融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二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如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建立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认真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政策”。把农户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权能真正赋予农民,让农民利益不受损,逐步实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化。

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在坚持家庭承包制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充分尊重承包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合作制,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逐步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化。 四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规范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如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乡村两级党组织要加强农村基层设施的改善,扎实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结合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作用,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快捷通道。积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强化民主监督,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乡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乡镇党委监督管理职能。 五是锻造一懂两爱队伍素质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如何锻造一懂两爱队伍,要积极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60周岁以下的党员都掌握1 至2门农业实用技术。积极发挥党员“双带”作用,重视发

心得体会: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心得体会: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作为农村的精神文明,既传承古朴乡间民风,又融于现代文明风尚,它的实质和核心是农民的知识化、文明化、现代化。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当前农村乡风主流是好的,但在有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理想信念有所弱化。有的基层党员党性不强,素质不高,集体意识薄弱,宗族观念深厚。二是法治观念淡薄。一些村民喜欢凭经验办事,个别村干部不讲民主,蛮横专断。三是不良风气有所蔓延。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有所抬头。四是封建迷信有死灰复燃的苗头。有的村民钟情迷信活动,遇事拜菩萨,求算命先生。五是尊老敬老的氛围有所淡化。薄养厚葬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普遍,不关心老人、不赡养老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注重引导。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变封闭保守为开明开放,变依赖观望为自立自强,变小富即安为富而思进,让农民的思想观念接轨新时代。引导农民崇

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形成合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没有文明的农民,就没有文明的乡风,也就没有乡村真正的振兴。但是,培育文明乡风同乡村振兴一样,绝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而是事关全社会的大事。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家庭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特别要加强村一级党支部建设,使之成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和进行农村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切实加强村级群团组织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上级组织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传承文化。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有效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资源、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典型带动。典型的善行义举看得见、信得过、值得学,常常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把群众身边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真实感人的典型推向前台,加大宣传,在广大农村形成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和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座谈会发言】发展基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基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深化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切实履行文化部门的职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一、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 着眼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加强管理和使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21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配齐贫困地区55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备器材,在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全达标。提升川区964个村综合文化服务功能,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全达标。扶持农民文化大院、农村文艺团队,推动农民文化大院特色化、农村文艺团队多样化发展,加快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让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人们参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 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把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建立多种形式的资源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县(区)图

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健全监管平台和服务网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和综合服务效能。建立合作共建、结对帮扶、区域文化联动工作机制,采取集中培训和下派文化辅导员包片抓点方式,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乡土文化人才,指导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排地方小戏小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二、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用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创作反映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讴歌乡村振兴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活泼地传播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建立“种文化”帮扶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农村等惠民演出的同时,通过培训指导、志愿者服务、文化辅导员包片定点种文化,指导辅导基层文艺院团、民间文化艺人、乡村文化能人自办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进而以文化引领新风尚,革除旧习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为牵引,持续举办“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送欢乐下基层”、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各地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引领乡风文明。

心得体会: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最新)

心得体会: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最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一大批基层组织引路人、产业发展推动人、乡风文明传承人、农业科技推广人和脱贫致富带头人。然而,目前我国在农业农村各类人才的发现培育、规模数量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 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这一重要论述,为破解乡村人才困境提供了思想指引。 要精准制定人才规划。建立健全培育、引进、使用并举,引导、激励、支撑同步的政策体系,破解人才由农村单向流入城市的历史惯性。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把人力资源开发开放作为关键之招,与其他振兴规划同步制定、同步

实施。注重政策的突破性,紧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五大举措”,制定户籍土地、社会保障、产业扶持、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性政策。注重实施的严肃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振兴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推进情况实行“四察并举”,确保优先实施,率先突破。 要深入挖掘存量人才。积极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率先热起来、动起来。培育多元化实施主体,针对现有农业生产能手、大户及“小五匠”,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培育专业化服务主体,建立城乡、校地人才对口帮扶机制,动员城市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农技人员等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革新、项目领办、成果转换。培育梯次化领导主体,加大对乡镇、村社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广泛开展继续教育、能力培训,建立职级晋升、报酬待遇的有序提升机制。 要积极服务增量人才。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针对性引进一批懂农业、懂科技、懂经营的乡村振兴生力军。巧用乡情吸纳人才返乡创业,扩大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就业创业试点,强化融资服务、场地扶持、风险防范等服务,吸引有思

聚焦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宁乡筑梦实践联盟(国会青年)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新要求。为扎实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近期,我校联合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学生组织成立宁乡筑梦实践联盟,以“聚焦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贫困村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对接政府、走访农户、召集乡村干部、参观企业等方式,广泛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调研整体概况 (一)宁乡筑梦实践联盟概况 宁乡筑梦实践联盟由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发起,联合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八所高校学生组织以“聚焦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该联盟总人数多达40人,且有30人为各高校学生组织骨干。此外,参与此次活动的预备党员多达7名,在本次活动中均具有模范带头作用。 (二)调研时间 2018年7月10日——2018年7月18日 (三)调研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 (四)调研地概况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的泰和村,收入来源主要以物流、劳务输出、畜牧养殖及退耕还林等国家政策性补助为主。泰和村贫困现状形势严峻,精准扶贫迫在眉睫,助力乡村振兴,须聚焦精准扶贫。 被誉为“中国硒砂瓜之乡”的香山乡,硒砂瓜是其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发动机”。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达70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86元,其中硒砂瓜种植及销售收入是社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和90%。

大学“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活动总结

大学“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活动总结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广大的资助,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大学“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活动总结,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6月9日中午,在结束长汀红山乡赤土村的考察调研后,厦门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科技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前往宁化。深入种植养殖基地考察,集中签约,前往曹坊镇下曹村、宁化武警中队等地调研,继续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实地调研基地,了解种植养殖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科技中国小分队”与“健康中国小分队”主动与项目负责人对接交流,实地调研基地,了解种养殖情况。三明市畲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年自产菌种100万袋,年产茶薪菇40吨,产值达320万元,为当地提供50人的就业岗位,带动6户贫困户就业,但是该公司因交通不便和运输时间长,目前茶薪菇等菌类无法实现远距离运输销售,销售平台缺乏;三明市鹤翔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集蛋鸡养殖、茶叶种植加工于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发展茶园5000余亩,现有12户贫困户承包管护茶园245亩;宁化县东华山养蜂专业合作社中蜂养殖规模化养殖初步形

成,目前以自产自销为主,如果可以解决销路问题,将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调研结束后,在宁化县举行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4个项目。盘中餐、果蔬卫士分别与三明市畲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明市鹤翔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宁化县东华山养蜂专业合作社、伊洛千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签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主任谢火木、宁化县副县长邵东珂等出席仪式并共同见证签约。签约仪式之后, __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企业、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代表。 三明市畲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的培养基不出菇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新鲜采摘的菇不能及时卖出,厦门大学团队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与技术支持,对培养基与菇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出菇量,盘中餐平台可以提供销售平台和渠道,将新鲜的菇及时卖出,这些正好满足了种植户当下最迫切的需求”。伊洛千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与盘中餐平台合作1个多月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当地农民拓宽了销路,增加了收入,客户的好评率百分百好评,对于刚刚起步的平台已经非常不错。”“果蔬卫士”团队负责人说,“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团队参赛的机会,特别是红旅赛道,能够真正地深入乡镇,走入乡村,踏上田间地头,用自己在学校所学,切实地帮助农村和农户,解决农户的实际问题,响应国家号召,用自己的技术帮助农村”。“盘中餐”指导老师张德富教授指出,

深耕乡风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

深耕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某某镇深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新垸子村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主战场,分类推进、层层落实,提升了农村群众精神风貌,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1、“党建+文明”打造新堡垒。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首要在于党的领导,党组织要当好领导者,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一是党支部发动。制定“治陋习、树新风”规定,提出“不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不参加大操大办酒宴”等要求,采取村干部联点包片、联亲带友的方法,明确帮带和督促责任,把村干部遵守有关规定和引领亲友自觉践行新风正气等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严格奖惩落实。 二是丰富党建阵地。新建635㎡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3000㎡的文化广场,在村主要干道绘制100多幅、共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德文化、志愿服务、抵制人情风等内容,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宣传教育。 三是强化党员管理。把“治陋习、树新风”作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全体党员公开承诺并签订抵制大操大办、

反对人情风承诺书,自觉接受监督。同时,党支部紧盯“升学宴”“谢师宴”等关键时段,提前“打招呼”,基本杜绝了违规宴请。 2、村民自治引领新风尚。文明乡风的建设,村民不能置身事外,只有提升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乡风民风才会日新月异。 一是乡贤引领。村“两委”牵头,由该村乡贤组成爱心志愿帮扶促进会,近5年来,自发筹资70余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流转1200亩土地建设产业扶贫基地,带动62户贫困户就业,为该村近30名考上一本大学的学生每人提供助学金5000元,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人均发放慰问金500元。 二是“五老”理事。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五老作用,引导参与红白理事会、民主监督理财小组等工作,在推动移风易俗、整治人情风、调解矛盾纠纷等事务中发挥其威望高、人情熟的特点,树立了邻里和睦、婆媳关爱、敬老爱幼的乡风。 三是村民参与。精心提炼总结出切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涉及婚丧嫁娶、孝顺长辈、家庭教育、邻里关系等方方面面,引导全体村民共同遵循,认真践行,形成了一种遵守村规民约光荣,违反村规民约可耻的氛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