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的壮歌》

《生命的壮歌》

《生命的壮歌》
《生命的壮歌》

生命的壮歌

即墨市德馨小学高小明

【教材分析】《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

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

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

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

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

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基础知识易错点】难写字:“肆”、“丘陵”、“臭”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课文中那些句子表现动物的勇于献身、团结协作的精神?

【资料补充】

1.沈石溪的资料

2.《斑羚飞度》的资料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蚁国英雄》“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肝胆俱裂也不

放弃自己的岗位。”《生命桥》的“老羚羊的身子刚好……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2、“束手待毙”“肝胆俱裂”“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等词语的理解

【可以进行的练笔训练点】

我们感受到了动物们的勇于献身、团结合作精神,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想

对猎人说些什么呢?

动物们,我想对你说……猎人伯伯,我想对你说……

【拓展阅读】《西顿动物小说》和《斑羚飞渡》

【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

1.自读课文,至少5遍,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查出不理解的

词语。

3.思考:课文中那些句子表现动物的勇于献身、团结协作的精神?

4.沈石溪的资料

一、拓展积累,课前三分钟

积累优美句段:

1.由一学生到台上领着大家赏析、背诵出示的一小段描写动物的优美文字,

以此增大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为写作做准备。

2.引领大家一起评价。

交流喜欢的原因——学生评价——齐读一遍

二、激情创境,导入新课

师: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它的意愿是生存,是好好的活,当灭顶之灾袭来的时候,生命迸发的智慧,值得我们敬畏。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朗读课题《生命的壮歌》。(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的壮歌》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三、小组合作检测交流,巩固前置性作业。

小组长已经将晨读时检查本组学生的生字词闯关情况在课前汇报给老师。

1. 检测生字词:(中等偏下学生读)

(1)生字我会读:不慎项链丘陵焚烧惋惜肆虐秩序猛蹬

束手待毙葬身火海火舌舐动肝胆俱裂目瞪口呆眼花缭乱

【预设:提醒:“虐”的读音是“nǜe”,不读“lǜe”舐读“shì”

(2)生字我会写(听写)

丘陵怜惜放肆臭味肝胆俱裂

把笔轻轻放下,同位交换批阅。纠错,错的写三遍。改完的同学练习朗读

课文。

【预设:提醒:“肆”中左边部分要注意是四条横,臭味的臭,上面是自,

下面是犬,别写成大。

预设评价:引导孩子知错就改,培养诚信品质。

2. 整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小组内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内容概括;注意陈述自己的概括方法。(时间3分钟)先概括《蚁国英雄》的主要内容。

(一组同学展示,其他组交流补充。在反复的补充中,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板块,同时明白本文概括内容的主要方法: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同样的方法说说《生命桥》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习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3.交流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的异同点,都是写动物“勇于奉献、团结合作”的,引出文章的主线问题。

四、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深化前置性作业

课件出示学习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中表现动物的勇于献身、团结协作精神的词句。”

先自学——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1.默读课文《蚁国英雄》,细细地读,静静地想,画出有关的语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要地写写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交流展示。

预设评价:引导学生肯定交流的学生自信大方、积极发言的品质;引导孩子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促进自己。

【第一小组交流:】

a. “可万万没有想到……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b.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台下其它小组补充:

(1)抓住“没有束手待毙”“迅速扭成一团”表现蚂蚁在危险面前的沉着团结。解释束手待毙。

(2)“从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表现了蚂蚁的勇于献身精神。

(3)“蚁团不见缩小”可以看出蚂蚁们没有逃跑,很团结。

(4)抓“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表现蚂蚁们很英勇。解释肝胆俱裂。

(5)关注省略号,感受到蚂蚁们牺牲场面的悲壮。

学生通过交流和补充体会到:蚁国英雄的勇于献身和团结合作精神。

师:外层蚂蚁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为了保全其他同伴,为了种族的繁衍。

是啊,外层蚂蚁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放弃自己同伴的生命,这个场面是悲壮的。值得我们敬佩。读出敬佩与悲壮。

小组讨论体会蚂蚁们的勇于献身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孩子们的团结意精神。(品格培养)

【设计意图:体会蚂蚁们的勇于献身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抓关键词理解文章的方法】

过渡:为什么蚂蚁为蚁国英雄?

生:因为他们团结一致,勇于献身,为他人而不顾自己的安危,所以称它们为蚁国英雄。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解决文章的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

【第二小组交流:《生命桥》中有关表现动物的勇于献身、团结协作精神的词句】

(1)“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学生补充资料:羚羊在悬崖上跳的最远距离。年轻羚羊跳四五米,老龄羊只能跳三四米。

【预设:】生从“奇迹、猛蹬、突然、比喻句”表现了老龄羊的勇于献身。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

(2)学生继续交流:“试跳成功……快速飞跃”

【预设:】生从“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表现了羚羊群的秩序团结。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脑海中要有画面感。

(3)学生交流:“顿时……神圣!”

【预设:】生从“眼花缭乱”体会每一条弧线便是羚羊的一死一生,体会生命桥的意义:死亡做桥墩,老羚羊的死给年轻羚羊生的支点。教师指导:这样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人敬畏,所以他是神圣地!读出悲壮和震撼。

师:这样的场面,这样的精神,也让猎人们大吃一惊,放下了猎枪。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出示课件)

老羚羊我想对你说

年轻羚羊我想对你说

猎人我想对你说

【品格培养:体会羚羊的勇于献身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明白保护动物的道理,引导孩子不断养成,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他人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被外层蚂蚁和老羚羊的勇于献身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这些动物的团结合作所震撼,那么在我们周围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人呢?(配乐播放为解放军抗洪救灾的图片、医护人员抢救患者的图片、地震救援的图片)我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们的那种勇于献身、团结合作的精神。

作业:阅读《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

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外层蚂蚁老羚羊

勇于献身

羚羊群蚂蚁群

团结合作

教学反思:《生命的壮歌》一课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和大无谓的献身精神。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满激情的导入把学生带入到那种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课文的内涵。教学时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

品味字词,在读中赏析语句,在读中揣摩情感。学生通过激情朗读,似乎把当时情景进行再现,使得老师和学生们的那颗心被都被震醒了。课堂上我没有任何特别的讲解,没有特殊的引导,更多的只是孩子们的读,读的过程中,学生们被课文的内容所感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后,读书的个性化也随之有了提高。而在“生命桥”一课教学时,利用简笔画的勾画,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整堂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的壮举,又要在读中领悟到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舍己为“人”、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勇于献身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明白保护动物的道理,使我们真正认识到要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的壮歌》同步练习 苏教版

生命的壮歌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bēn B bèn 奔命()奔跑()投奔() 奔赴()直奔()奔头儿()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合适的填空。 ()身火海()序井然目()口呆可()可() 眼花()乱不()自主肝胆()裂束手()() 1.过年了,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使顾客们看得()。 2.读了这()的故事,我()地流下了热泪。 3.面对突如其来的车祸,过往的行人个个惊得()。 4.放学了,同学们排着队伍,()地走出校门。 三、课文内容填空。 1、《生命的壮歌》是由“()”和“()”两个故事组成,赞美了弱者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合作团结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2、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中、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从()、()这两个词可看出蚁国英雄们坚守岗位的可贵精神。 3、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秩序井然,()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令人()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作桥墩的()。那情景是何等地()。猎人们个个惊得(),不由自主地放下了()。 四、阅读练习。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陵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坐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

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地放下了猎枪。 1. 在文中()内正确注音或汉字上打“√”。 2. 将下列成语选填到文中横线上。 目瞪口呆秩序井然不由自主眼花缭乱 3. 用“——”画出这段话中“生命桥”的句子。 4. 选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5.用“~~~”画出文中的比比喻句。把比做。 6. “|”把这一段话分成三层,写出第二层的层意。 五、拓展练习 背背有关看待生与死的名言。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2.壮烈地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周恩来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梦想是怎么实现的”“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三个问题的剖析理解,领会文章中心。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 2新设计 自读自悟、交流合作,抓住问题体会情感。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已经能基本把握。但对抓住重点的语句领会文章中深刻的含义还有待提高。对于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有所了解,但并不太熟悉,也不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 该学到什么。 教学难点: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一、导: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1、交流各自的梦想 师:梦想是人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每个 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梦想作出努力。同学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 梦想吗? 2、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叫瑞恩。他因为 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 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梦想的力量(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课件出示课文导读内容)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 确,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 4、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课件出示)请选择以下五个以上的词语,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情。(非洲水井额外水泵攒钱捐款钻井机流泪瑞恩的井)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水 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努力攒钱,带动其他人捐款,终于使梦想成 真,“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了。(课件出示,指名读) 5、师:是的,瑞恩有这样一个梦想—— 课件出示: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齐读) 师:瑞恩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化,从挖一口井到——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蚁国英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则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的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命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读来震人心魄,扣人心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蚂蚁逃生的过程,感悟其间蕴含的团结、勇敢、坚定、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蚁国英雄们团结、勇敢、坚定、舍己为人的精神。 难点:理解蚁国英雄们的壮举,理解“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面蚂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小动物,你曾经关注过它们的生活吗?它们在遭遇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的时候是怎样保全自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生命的壮歌》(全班齐读课题) 2、“读好课题是学好课文的一半”。想想,在这个题目中那个字的分量最重?为什么? “壮”可以组成哪些词语?你觉得那词语最适合这篇课文的意义?<壮烈、悲壮、壮丽等>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要求读出感情> 3、板书“蚁”,你们认识这个字吗?组词(蚂蚁)蚂蚁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卑微、弱小、微不足道……)再板书“英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是啊!那些为了保护国家、保护人民而牺牲的人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板书“国”(学生齐读课题)——蚁国英雄。那些弱小得常常被人忽视的小小蚂蚁怎么被作者称为英雄呢?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赶紧拿起书来读一读吧! 出示学习目标。 二、浏览诊断 要求: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初步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确认标识(一) 1.先出示词语项链丘陵肆虐焚烧焦臭惋惜束手待毙肝胆俱裂 2.再指名读词语。并纠正字音。 四、确认标识(二) 师:同学们刚才通读了课文,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课文填空练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王家庄子刘杰 第五组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了盲童安静丰富的、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也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童女孩感人形象。 "阅读链接"择取了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段内心独白。这段文字主要讲海伦·凯勒是怎样的用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细微变化,从而在内心描绘出大自然的神奇、可爱。 《永生的眼睛》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教育'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美

好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细致描写了"阳光下藏在花丛里的花"和"凉风细雨中一下子全冒出来的花"的变化过程,感悟到:"花朵也有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勇气",借此表了自己对生命的意味的理解:"勇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花"和它的周围环境,在对比中,引领读者感悟到"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勇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的珍爱"。 主体课文后面是"词语盘点",然后是《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安静的神奇之处,感悟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的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周日期次一教学内容时 2.22-2.2开学报名(4) 习惯篇(2) 1《走,8 8 二 2.29-3.6 我们去植树》(2) 2《第一朵杏花》(2) 3《燕子》(2) 8 4《古诗两首》(2) 习作一(2) 三 3.7-3.13 习作一(2) 练习1(3) 单8 元测试(3) 5《苹果里的五角星》(2) 6《最8 四 3.14-3.2佳路径》(2) 0 7《人类的老师》(2) 习作2(2) 五 3.21-3.2习作2(2) 练习2(3) 单元测试8 7 (3) 8《三顾茅庐》(2)

9《祁黄8 羊》(2) 六 3.28-4.3 10《公仪休拒收礼物》(2) 习作3(2)X| k |B| 1 . c|O |m 七八 4.4-4.10 习作3(2) 练习3(3) 单元测6 试(1) 4.11-4.1单元测试(3) 11《永远的8 清明节放假课备注 7 白衣战士》(2) 12《“番茄太阳”》(2) 13《第一次抱母亲》(1) 九 4.18-4.24 13《第一次抱母亲》(1) 14、《我不8 是最弱小的》(2) 《习作》4(4) 练习4(1) 练习4(2) 单元测试(4) 期8 中测试(2)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4.25-5.1 5.2-5.8 期中测试(2) 15、《鸟语》(2) 166 《天鹅的故事》(2)

17《生命的壮歌》(2) 习作5(4) 8 练习5(2) 五一放假 5.9-5.15 5.16-5.2练习5(1) 单元测试(4) 18《沙8 2 5.23-5.29 漠中的绿洲》(2) 19《云雀的心愿》(2) 20《古诗两首》8 (2) 习作6(3) 练习6(1) 练习6(2) 单元测试(4) 21《爱8 因斯坦和小女孩》(2)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23《黄河6 的主人》(2)习作7(2) 5.30- 6.5 6.6-6.12 端午节放假 6.13-6.1习作7(2) 练习7(3) 单元8 七十八十九二十 9 6.20-6.26 测试(3) 单元测试(1) 期末复习 8 6.27-7.3 期末复习 8 7.4-7.10 期末检测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生命的壮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的壮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的壮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觉得读课题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指导读课题 2、这个壮字体现了作者满怀激情的赞颂之意。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同学们这些问题都提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就要解决这些这些问题,这篇课文有两个部分,你们打算怎么学呢?(一段一段地学,说说读读,听听练练) 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迹去领略动物世界悲壮的一幕。 二、学习“蚁国英雄” 第一段我们就用读读说说的方法来学吧。先请同学们进行读的训练。 1、请同学们拿起书,轻读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以后,划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试着把你的感受通过读书表达出来。 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投入,现在就把你们的朗读成果汇报给同学们吧。 指名交流。 2、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请你来读。 读得真好,你再来读一遍,注意一定要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其它同学认真听,把你最受感动的词语默默记在脑子里,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的感受。说得越精彩越好。 交流:谁来说说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3、读了这么多遍了,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难度增大了,要说一段话,你还有信心吗? (我仿佛看到了火神肆虐的热浪中,蚂蚁迅速地扭成一团,仿佛

17生命的壮歌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读懂两则小故事,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意,领悟小故事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重点 难点 1.读懂两则小故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背诵。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2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3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4惜地想着。[②“惋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③写蚂蚁被焚烧发出的焦臭味有什么用意?]5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shì)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比喻。生动地描写出了火势之迅猛,且对小丘形成了包围之态,突出了情况的危急,为下文做了铺垫。 3 ②表达了作者对蚂蚁命运的同情。 4 ③一方面说明火势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蚂蚁面临的险境。 5

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6[④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生 命 桥” 有一个狩(shòu )猎队,把一群羚(línɡ) 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7 [⑤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群:老羚羊为一群,年轻羚羊为一群。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8 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段导读: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赶到了悬崖边,一9 只老羚羊跟着一只年轻羚羊向悬崖对面跃去。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 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10地坠入了山涧。[⑥老羚羊为什么要这样做?] 段导读:老羚羊用身体做支撑点,帮助年轻羚羊跃过悬崖,自己却坠落山涧。 11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 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12[⑧“生命桥”是什么?赞扬了老羚羊的什么精神?]那情景是何等 地神圣![⑨“神圣”一词如何理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13 段导读:试跳成功后,一对对羚羊照着样子秩序井然地快速飞跃悬崖,以老羚羊的死换取了年轻羚羊的生。悲壮神圣的场面惊得猎人们放下了猎枪。 6 ④揭示了蚁团并不缩小的原因,说明了蚂蚁们精诚团结,以个体的牺牲来换取种族的生存,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7 ⑤说明羚羊群遇到了危险,也是故事的起因。 8 9 10 ⑥为了帮助年轻羚羊跃过山涧,保存这个羚羊群的中坚力量,同时也为后面的羚羊做示范。 11 ⑦这句话表现了羚羊们行动的敏捷有序,体现了羚羊们团结协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12 ⑧“生命桥”就是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为年轻羚羊搭起的越过山涧的桥梁,赞扬了老羚羊的献身精神。 13 ⑨用“神圣”来形容这一情景,说明这一行为在作者看来是十分伟大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7生命生命教案新人教版(2)

第五组 17 生命生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动弹、欲望、糟蹋”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朗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朗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休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进课文。 1.教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语段、篇章读给大家听?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宇词切入,整体感知。 1.指名领读词语,正音,齐读。 2.出示读书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文章讲了几件事例? 三、导读品悟,感悟生命。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想一想,三件事分别带给作者,也带给你对生命的什么思考? 1.感悟事例一 (1)重点品读“但它挣扎着……我忍不住放了它!”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极力、挣扎,”等词语,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2)角色体验 ①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在心里说什么来鼓舞自己呢?从而深化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②如果你是杏林子,看到这只小小的飞蛾你又会怎么想?从而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3)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2.感悟事例二 (1)重点品读“那小小的种子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引导学生通过重读不同的词语,读出不同的理解,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交流感悟,体会砖缝中的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2)激情引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3)带着理解再读课题,感叹生命力的顽强。 3.感悟事例三 (1)师范读第4自然段,学生静听默想,这沉稳的心跳带给作者,也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2)交流感悟,相机理解“糟蹋”,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是糟蹋生命的表现。 (3)借助课件,简介杏林子,了解这位身残志坚的人,激发情感,深化理解。 (4)引读第4自煞段。 四、提炼升华,真情抒怀。 1.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交流如何“好好地使用”生命,并有感情地朗读。 2.齐读第1自然段,带着对生命的思考,用简短的一句话写出对生命的感悟。 3.总结课文,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的欲望 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书写生字词,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17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学设计

17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余平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出示课件:介绍羚羊)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 老少分类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猎人惊呆 3.生根据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出示课件:飞跃悬崖)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练习”四个部分组成。在阅读方面突出年段特点,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教材编排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的学习习惯培养由“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组成。“坚持写日记”其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爱护图书”的意图是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编者对基本学习习惯的重视,不仅要一一落实,而且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2、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教材是分7

个单元安排的。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说明文、童话及独幕剧等。从内容看,既有颂扬名人的课文,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也有表现少年儿童生活的课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有的课文生动地赞美了动物的可爱,如《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有的课文说明了环保的重大意义,如《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有的课文讴歌了忠于职守、勇于拼搏的可贵精神,如《黄河的主人》、《永远的白衣战士》等。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课文的选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所选的课文非常注意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语言规范平实,贴近小学生的语言实际,易读易懂,灵动鲜活,富有时代气息,便于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精美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这些选文,饱含人文气息,文化构成丰富,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不一而足,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对小学生真切的关爱。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每篇课文里。要能准确认读23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默写165个生字。 每篇课文后面一般安排4——5题的作业题,内容如下: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语感,增加其规范化的语言积累;二是写字训练,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意在训练学生写规范汉字,写好汉字,练好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四是关于阅读训练,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的“小练笔”,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命的壮歌》主题阅读

《生命的壮歌》主题阅读篇目:《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羧,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

《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2、理解关键词:竟、显然、蚁国英雄等词,在此基础上感受蚁国的团结协作和蚁国英雄的壮烈精神。 3、10个词语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1、“生命的壮歌”,哪个词分量最重?给它组词。(师择优板书:悲壮、壮丽、壮烈) 初读后,有什么感受?用上上面的一个词。 2、“蚁国英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朗读感受绝境的危急。 蚂蚁们遇到绝境了吗?遇到怎样的绝境?先边读边划下相关语句,再指名朗读,读出身处绝境的紧张氛围,营造适宜的情感基调。 4、在绝境中,是怎样做的呢? 5、生边默读边划出相关语句。 6、指名读,理解“竟”、“显然”、“蚁国英雄”,指导朗读,感受“壮”。 什么叫竟?为什么用竟?体会游客的惊叹。指导朗读,感情读到位。

什么叫显然?显然什么?为什么?用“因为……所以……”和“虽然……但是……”来说。 蚁国英雄是指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啊!外层蚂蚁的英勇壮举,使它们无愧于“蚁国英雄”的称号。让我们读出它们的悲壮吧! 7、读到这儿,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受?每多读一遍,我们的感受就深刻一层。 师总结:是啊,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这是世界上最悲壮的歌! 此时,你胸中涌动着对英雄怎样的感情?让生带着相应的感情再读一下“蚁国英雄”! 8、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震撼人心的故事吧。出示: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区区弱者 身处火海 迅速突围 令人 蚁国英雄 坚守岗位 伟大壮举 可歌可泣!! 9、背诵10个词语,永远记住这个故事。

10、作业;阅读《拓展阅读》上的17课的“蚁团漂硫”,把感动你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 背诵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7课生命的壮歌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7课生命的壮 歌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7课《生命的壮歌》课文 “蚁国英雄” 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根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中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从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生命桥”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

羚羊为一群。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底要低一些。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孤线,那孤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7课《生命的壮歌》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的生字和重点词语以及课文的朗读。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媒体: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生命的壮歌

生命的壮歌 厉庄镇中心小学马培玉 设计思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倡导个性表达。跳出语文的范畴,从生命视角来审视,这正是生命尊严的彰显,是真正意义的人文关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语文学习融入到孩子们充满个性的生命中去,语文的天空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 3、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悟蚁群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准备: 多媒体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故事。 1、“壮”怎么理解。

2、这篇课文有几个小故事呢?今天就学习第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把弱小的蚂蚁称作英雄?)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老师要紧扣课题,让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文本,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的基调,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情感的准备。] (二)、了解大意,把握基调。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说。 3、教师提供小标题,多媒体出示,同桌再说。 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扭团突围——成功脱险 4、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出发,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感悟,倡导个性的表达,跳出语文范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细读感悟,朗读抒情。 1、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默读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句子深深打动了你? 2、多媒体出示课文,交流,相机点击重点词句。

14 学会合作(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4 学会合作 主备人:潘海燕审核:三山中心小学课型:阅读授课时间:月日 【教材分析】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的道理。课文用具体实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的合作,必须具备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顾名思义、典范、卓有成效”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话,并用上“总之”。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养成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资料链接】 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选择听众最关心的内容。 2.鼓动性。争取最佳宣传说服效果。 3.有声性。要好说、好听、好懂、好记,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幽默风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演讲1——3自然段。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顾名思义”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话,并用上“总之”。 4.初步体验“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四年级语文下册 生命的壮歌教案 苏教版

生命的壮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壮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壮歌》教案 Teaching plan of the song of life 编订:JinTai College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壮歌》教 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材简析: 本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 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 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的生字和重点词语以及课文的朗读。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媒体: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小故事,先听录音,思考:着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注意难读的字和词语。 二、初读课文。 1、提问:谁能说说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答) 2、抽读生字卡。 学生自读课后的生字。老师出示卡片指名读。(用开火车的方法) 注意的字:前鼻音链怜惋焚涧

生命的壮歌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齐读课题。 2、题目中的“壮”是什么意思? 选择:(1)健壮、有力(2)雄伟、有气魄(3)增加勇气或力量。 3、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小故事,先听录音,思考:这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注意难读的字和词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文章赞颂了哪两种动物?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自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2)领读、齐读课后词语。 (3)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4)说说文章赞颂了哪两种动物? 3、再读课文,把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写字指导。 1、学生自己提出哪些字难写,该注意些什么? 2、用钢笔字描红12个生字。 注意:“肆”的笔画较多,要进行具体的书写指导。 “链”的各部件比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毙”字中的“比”部。“俱”中应是三横。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并抄写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每个抄4遍) 2、再读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附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创设情境,形象感知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可爱学语文啦!大家都知道,歇后语是我们汉语的一大特色,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你能说出一两个歇后语吗? 2、老师这有一个歇后语,你会填吗? (1)出示:癞蛤蟆想吃()肉——异想天开 (2)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癞蛤蟆和天鹅放在一起吗? (3)小结:癞蛤蟆也是益虫,只不过外形不好看,人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只是想衬托天鹅的美。 3、观看几张天鹅的美丽图片 看了后,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天鹅吗? 是啊,如此洁白、美丽、优雅、高贵的天鹅,自然要把它的大名写好。认真看老师写,注意:“鹅”字要写得紧凑些(师边说边写),瞧,这“天鹅”就漂亮了。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天鹅的故事》。(教师补充写完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天鹅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师:相信学了这篇文章,天鹅留给你的一定不仅仅是洁白、美丽、优雅和高贵。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刚才又读了一遍。考考大家,课文中的句子会读了吗? 来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音 好奇湖畔胸脯颤动

《乌丢丢的奇遇》阅读课教案

乌丢丢的奇遇 阅读目标: 1.通过导读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通过本书的导读,让孩子们知道一些童话书籍的阅读方法。 3.通过精彩的片段赏读,激发学生读课外读物《乌丢丢的奇遇》的兴趣。 4.教给学生看课外书的基本方法:如何观察封面、目录,看书的顺序等。 5.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笔边思考的看书习惯,并能与好朋友分享读书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读片段《逆风的蝶》,说读后感受。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第一学期,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来,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到课外读物中采取知识的花蜜。 1.从本月开始,我们将进行《乌丢丢的奇遇》的阅读。 2.金波简介:金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教育部全国语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其实,我们老早已经认识他了。因为他曾经给 我们带来了很多经典的、人文性的作品,如一年级的课文《阳光》《雨点儿》;四年 级的《雨中的树林》等。金波爷爷被人们称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他最喜欢的 事就是给小朋友讲故事了。今天,我们来听听,他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3.金波爷爷讲故事,导入: 4.(1)讲“神秘的小脚印”片段。(这神秘的小脚印可让吟老先生犯了傻。同学们,我 们一起来猜猜,这会是什么脚印呢?) (2)(正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从诗篓子里跳出一个小丑娃。)出示“跳出来 的丑娃”片段。(仔细读读这片段,读着读着,你心中有了什么疑问呢?) 5.(小结:恩,看起来个个都是会读书的孩子,不仅能去读文字,还学会了去思考。读 书就要这样。那你想解决心中的疑问吗?快来读读这本书吧!)课件出示封面 6.读封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