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篇一:《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新册小学周丽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组成的生命壮歌。虽然两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的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区区弱小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生命桥”这篇文章真实的再现了羚羊顽强的品格和极好的群体精神。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他们常常谁也不愿独自逃生,宁肯同归于尽,以至于造成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课文

二、直面蚂蚁的弱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舐动肆虐焚烧烧焦灼焦焦臭

(1)谁来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

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

(岌岌可危、生命

垂危、身陷囹圄、危在旦夕、面临险境??)

蚂蚁们脱离危险的情形,我们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

(劫后余生、死里逃生、九死一生??)

四、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2. 指生读,相机出示

读这段话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这儿说“万万没有想到”,那我原来想到的是什么?

4.我究竟没有想到什么呢?

(4)从“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可以感受到什么?(板书:团结、勇敢)

指导朗读,齐读

(1)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能让你感受到蚂蚁的团结和勇敢呢?

(2)是什么使它们必须如些迅速地滚动?

(1)自读体悟,板书:舍已为人

(2)理解“肝胆俱裂”俱,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肝胆俱裂这个词语的?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能不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做“死而后已”它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才停止)。

8、师述:这样的场景我们怎么能不感动,我们怎么能不为之顿生钦佩之情。

一、了解故事大意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片大

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4、质疑:故事为什么以“生命桥”为题,其含义是什么?

二、了解故事大意

(1)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侨墩???)

(2)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的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

2、结合交流出示句子:

(1)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1)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4、续续交流,出示:

(3)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四、激情揭题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五、点题总结

1、读完两则故事,

你有什么共同的感受?

2、小小的动物尚且有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那我们人类呢?

出示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

【教学反思】

篇二: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篇一: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在三次教学中,我有许多不同的>收获:

1、用小标题进行概括。这是我们四年级第一词进行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小标题与文章题目的作用一样,它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与提示。因此,练习写小标题可以提高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

具体步骤是,先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逐段阅读,然后边读边看。看看哪个词或词组可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摘录出来。(2)浓缩法,就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把主要意思加工提炼成小标题。具体步骤是,先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逐段阅读,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边读边想,找出最简练的词,词组,最后把几段小标题进行比较平衡,使其结构相同,字数也尽可能相同。

2、对于生命的解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蚂蚁、羚羊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本身所体现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了充分的解读和感悟,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感悟到动物们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伟大壮举,以及它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篇二: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在教学了课文《生命的壮歌》后,感动了许多学生。

首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或令你感动的句子,学生都有说的欲望,并且说的都很好,含义深刻,富有感情。相信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悟。

当看着学生们写的一篇篇读后感,我心里感慨万分,因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学会了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同时更让他们体会到弱小生命间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

在地震来临时,生命是如此顽强,人们的互助与献身更令人敬仰,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坚强的克服任何困难,团结在一起,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篇三: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讴歌生命的文章,有“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再现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现身精神,共同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反映动物界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伟大壮举,赞颂了它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在两堂课的教学中,我充满激情的导入把学生带入到那种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课文的内涵。教学时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字词,在读中赏析语句,在读中揣摩情感。学生通过激情朗读,似乎把当时情景进行再现,使得老师和学生们的那颗心被都被震醒了。课堂上我没有任何特别的讲解,没有特殊的引导,更多的只是孩子们的读,读的过程中,学生们被课文的内容所感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后,读书的个性化也随之有了提高。

整堂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

篇三:《生命的壮歌》_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组成的生命壮歌。虽然两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的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区区弱小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生命桥”这篇文章真实的再现了羚羊顽强的品格和极好的群体精神。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他们常常谁也不愿独自逃生,宁肯同归于尽,以至于造成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课文

二、直面蚂蚁的弱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舐动肆虐焚烧烧焦灼焦焦臭

(1)谁来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

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

(岌岌可危、生命垂危、身陷囹圄、危在旦夕、面临险境??)

蚂蚁们脱离危险的情形,我们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

(劫后余生、死里逃生、九死一生??)

四、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2. 指生读,相机出示

读这段话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这儿说“万万没有想到”,那我原来想到的是什么?

4.我究竟没有想到什么呢?

(4)从“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可以感受到什么?(板书:团结、勇敢)

指导朗读,齐读

(1)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能让你感受到蚂蚁的团结和勇敢呢?

(2)是什么使它们必须如些迅速地滚动?

(1)自读体悟,板书:舍已为人

(2)理解“肝胆俱裂”俱,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肝胆俱裂这个词语的?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能不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做“死而后已”它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才停止)。

8、师述:这样的场景我们怎么能不感动,我们怎么能不为之顿生钦佩之情。

一、了解故事大意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片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4、质疑:故事为什么以“生命桥”为题,其含义是什么?

二、了解故事大意

(1)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侨墩???)

(2)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的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

2、结合交流出示句子:

(1)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1)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4、续续交流,出示:

(3)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四、激情揭题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五、点题总结

1、读完两则故事,你有什么共同的感受?

2、小小的动物尚且有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那我们人类呢?

出示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

【教学反思】

篇四:生命的壮歌教学感想

《生命的壮歌》教学感想

【摘要】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我们不能延长生命,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却可以展现笑容。团结合作能让生命创造奇迹,爱能让生命更美好。

【关键词】生命创造奇迹生命更美好

【正文】什么叫生命呢?我的理解是:每个人来到这个社会上,从出生到死去,走完或完成了整个的过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

一、生命是可贵的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因而,生命是世上最宝贵的,每个人都没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更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扼杀别人的生命。

熊熊大火在逼近,蚂蚁又是如此之多,一场可怕的惨剧即将发生。

无论什么样的的生命,在绝境中往往总能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样的生命往往总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故事的结局是蚁群突围成功,冲进了河流,滚向了对岸。

正如本文作者所说,这个故事让芸芸众生中的我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 1

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无知,浅薄之至。让我自此以后,每每看到小小的蚂蚁,都不禁肃然起敬!小小的蚂蚁,其重量不足毫克,但他们的这种舍车保帅的精神,却是重于泰山。然而,在人类遭受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的的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成崇敬的情感来呢?怪不得作者用了形象的说法“蚁国”,提示我们:蚂蚁家族可不是松散的组合,在他定的时刻,“人人”都会为这个群体做出贡献。

生命的壮歌另一篇文章《生命桥》,通过讲述一群无辜的羚羊为了躲避狩猎队的捕杀,领头的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生命之桥,让年轻的羚羊秩序井然的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歌颂了老羚羊的沉着冷静,勇于牺牲的精神,

在危急关头,老羚羊和年轻羚羊冷静配合,团队合作,竟以老羚羊下坠的身躯为跳板,巧妙地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飞跃”悬崖。这样的场景是猎人们意想不到的,他们情不自禁地放下了手中的猎枪,可能是出于对动物这种求生本能的震惊。一只只老羚羊以自己的死亡支撑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他们为了种族的延续,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许多人的生命就不会失去生命。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鸟儿没有了翅膀就等于没有了生命,此刻老羚羊就像断翅的的鸟,老羚羊很伟大,它原本可以跃得更高,尽最大力也许可以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它没有这样做,他为子孙后代献出了宝贵的升生命。它用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它对死的无所畏惧的献身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看到这悲壮的一幕,我们的心都被震撼了,那亲眼目睹一切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不,不能。即使铁石心肠也不能忍心伤害这可敬可佩的生灵。

其实令人感动的场景还有“试跳成功”,因为是试跳,没有足够的把握,他也有牺牲的可能。

三、爱让生命更美好

我们在震撼与感动

的同时,也该有深深的思索,让我们记住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的话吧:

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特有的生存方式,并更多地关爱他们,为他们创造出自由的生存环境。

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让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更应该牢牢记住:“善待这世上所有的生命吧!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更是神圣的。神奇的大自然给予了万物生命的力量,几乎每一种生物它们都曾经顽强地活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诗人笔下的小草。

美好,我们为这种美好心颤,感动......让我们牢牢记住“关注生命,珍重生命!”也让我们牢牢记住生命中特有的符号——“团结、合作、奉献”,这正如课题《生命的壮歌》中所蕴含的,这既是一首悲壮的赞歌,更是一首激昂雄壮的歌!

其实,震惊的不仅仅是《生命之桥》里的猎人们,还有我和讲台下的学生们。

这两则故事的题材不同,主题却极为相似。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善的心灵,像特写镜头一样,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的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来的“崇高”——可贵的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无论是“蚁国英雄”至死也不松动分毫的视死如归,还是《生命桥》上的羚羊的以死之作为桥墩的从容不迫。

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正因为老羚羊对幼羚羊的挚爱,才让学生觉得它的生命更加绚烂。我不禁想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而且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就会更加生动、丰富、深刻。

无独有偶,还有一种比企鹅父亲更为离奇和惨烈的“育儿”怪招,它就是生活在非洲肯尼亚的“黑蜘蛛”。

我不由的感叹:动物们对自己子女的“真实爱”,比虚构还要离奇,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爱,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美好!

我们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笔者平时经常收看的电视栏目《新闻夜班车》或《第一直播间》里面的一些内容让我看了触目惊心,比如:某电动车女子遭遇交警堵截盘查,竟然扔下自己年幼的孩子弃车而逃》。”“男子为了骗保险而亲手溺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心人帮忙救治,竟遭讹诈。

因此,在笔者看来,我们这些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们,应该把教书育人的“育人”提到首位。因为提高人口素质,应该从儿童抓起。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不管是自己的,亦或是别人的,不管是动物的,亦或是植物的……这是《生命的壮歌》一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小学教师用书》

新闻栏目《新闻夜班车》、《第一直播间》

《比虚构还要离奇的真实爱》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南羊片区花园村委会花园村

4

篇五:《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9个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蚁国英雄》教学

一、主题交谈,情境导入

课前活动:对于“生命”(板书)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1、情境创设: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青藏高原。(故事简介:一个猎人将猎枪瞄准一只藏羚羊时,这只藏羚羊没有像其他动物那样逃跑,“她”选择了下跪,那乞求的眼光里分明闪动着晶莹的泪滴,在猎人犹豫的一刹那,他还是扣响了扳机。

2、启发谈话:有人说,动物根本没有情感,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一种本能。也有人说,动物和人类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情感。

齐读课题《生命桥》《蚁国英雄》

二、走进文本

但当我读到《生命桥》中“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这一句时,我心中满是担心(板书:担心),这些无辜的羚羊该怎么办呢?当读到“年轻羚羊下坠时,奇迹出现了——”,我的心头不免一阵惊叹(板书:惊叹),惊叹于羚羊们的团结协作,更惊叹于羚羊们的无私!

提示:教师指导时要做到“字字连词——词词连句——句句连段——段段连篇”。

三、欣赏朗读,表达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蚁国英雄》故事的最后说,“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他们还会经历什么呢?

情境二:河面上升腾起一阵烟雾……不知谁叫了一声:“爸爸,爸爸,你在哪儿?”叫声开始多起来……

2教师总结:神奇的大自然给万物赐予了生命的力量,几乎每一种生物他们都曾经顽强的活着。

五、作业

推荐阅读:沈石溪《沈石溪动物情感故事系列》

西顿《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板书设计:

蚁国英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英雄

第二课时《生命桥》

一、引入新课

2、同学们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什么字?(生齐答:奇)

3、你能用“奇”组个词吗?

4、学生组词(奇怪、奇异、奇迹、奇形怪状、奇特、奇花异草、千奇百怪……)(老师评点:真是个好词、又一个好词、再说、谁再来、真是妙语连珠……)

5、老师在黑板上添写“迹”:刚才,有同学说到了“奇迹”这个词,(在“迹”的下面加个点),你知道“迹”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字典里的解释:字典里有这么几个解释,自己读一下,你认为哪个最合适?迹:①留下的印子,痕迹。②事情。

6、学生回答。

7、现在你一定能说出“奇迹”是什么意思吧?

10、故事引出课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动物界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故事:在一座绿草如茵的高山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群羚羊。有一天,一个狩猎队把罪恶的脚步踏上了这块乐土。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现了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2、学生小组交流

3、交流:

①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羚羊群会分成两队,而且是老的一队,年轻的一队?(老师点:这真是奇呀!)

②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就知道走到悬崖边,而且其他的羚羊却不跟着走出来呢?(你觉得这是两只怎样的羚羊?)

③为什么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老羚羊的身体会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呢?(这真是出乎意料!)

④为什么第一对羚羊试跳成功以后,羚羊群不是争先恐后地跳过悬崖,而是秩序井然地跳呢?(在生死存亡之际,竟有如此表现,太让人震惊了)

……

(一)学习第二节 a、第一遍读,读出“奇”的感觉

第一对羚羊试跳成功的情景真是太感人了,真是个奇迹。

3、指名读(看着书

读)

4、小结:老羚羊与年轻羚羊配合得竟是如此默契。

1、引: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身上猛蹬一下,这一蹬,年轻羚羊获救了,而老羚羊呢?(生答:“老羚羊就像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老师点出“笔直”一词。

3、老师渲染:同学们,难道老羚羊的生命就不宝贵吗?难道老羚羊就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吗?

(学生答:不是的。

c、齐读课文第二节

d、老师渲染、演示动画(第一对)

演示动画:同学们,你们想看一看,这悲壮的一幕,想看一看这让人肃然起敬的一幕吗?

①“生死攸关的时候,羚羊竟然不争先恐后,如此有秩序,毫不慌乱,就像有人在指挥一样,它们的顾全大局让人肃然起敬。

②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这里你有什么不懂吗?

(不懂,老师实物演示,画弧线,理解弧线:年轻羚羊从这里起跳,它在空中飞跃的路线,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条无形的弧线,老羚羊随即跟着跳得低一些,在年轻羚羊即将下坠时,老羚羊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老羚羊的身体就是什么(桥墩)年轻羚羊蹬着这桥墩飞跃到对面山涧,又划出一道弧线。年轻羚羊就是蹬着这桥墩躲过了猎人的追捕。

6、指名读这一节

3、同学们,此时,你想对老羚羊、年轻羚羊、还有猎人说些什么?(学生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然后指名说)

(四、)总结:

让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吧!

五、拓展:

板书设计:

生命桥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作业设计、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二)了解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鱼儿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引出了“可以说,鱼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最后,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目标预设: 1、学习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人类从生物的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 2、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等方式知道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3、通过读信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人类“老师”的例子,开阔他们的视野。 4、探求人类以生物为师的其它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流线体”、“薄壳结构”等科学术语。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流线体、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系总分总结构,第三、四、五自然段为课文的重点。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及课后第5题的提示,教学本文,可按如下思路展开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2、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3、总结学法,自主合作学习四-六段 4、展示资料,充分交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4、总结本课,鼓励创造。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读熟课文,初步了解人类的老师是谁,并掌握生字新词。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

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且在高一年级学习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对这类描写音乐的诗歌有了初步的认知。所以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并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关于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今天,我们就跟随李贺梦回唐朝聆听一场箜篌演奏会。 二、展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2、解释重点词语 3、划分节奏,找韵脚 4、朗读诗歌 5、疏通诗意 四、整体感知: 时间:高秋地点:中国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吴丝蜀桐) 知识链接: 1、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2、箜篌:我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它一般有二十三根弦。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五、深入探究: 1、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浮云江娥素女紫皇五色石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2、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可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来讨论) 天空浮云——停步聆听 江娥素女——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听得入迷惊天地,泣鬼神 山中神妪——折服请教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蚁国英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则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的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命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读来震人心魄,扣人心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蚂蚁逃生的过程,感悟其间蕴含的团结、勇敢、坚定、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蚁国英雄们团结、勇敢、坚定、舍己为人的精神。 难点:理解蚁国英雄们的壮举,理解“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面蚂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小动物,你曾经关注过它们的生活吗?它们在遭遇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的时候是怎样保全自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生命的壮歌》(全班齐读课题) 2、“读好课题是学好课文的一半”。想想,在这个题目中那个字的分量最重?为什么? “壮”可以组成哪些词语?你觉得那词语最适合这篇课文的意义?<壮烈、悲壮、壮丽等>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要求读出感情> 3、板书“蚁”,你们认识这个字吗?组词(蚂蚁)蚂蚁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卑微、弱小、微不足道……)再板书“英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是啊!那些为了保护国家、保护人民而牺牲的人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板书“国”(学生齐读课题)——蚁国英雄。那些弱小得常常被人忽视的小小蚂蚁怎么被作者称为英雄呢?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赶紧拿起书来读一读吧! 出示学习目标。 二、浏览诊断 要求: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初步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确认标识(一) 1.先出示词语项链丘陵肆虐焚烧焦臭惋惜束手待毙肝胆俱裂 2.再指名读词语。并纠正字音。 四、确认标识(二) 师:同学们刚才通读了课文,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课文填空练习。)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电脑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7、人类的老师)。课件1封面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指名回答)课件2提问 板书:种种生物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七、二、一自然段。 1、(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课件3句子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指名读,齐读。 (2)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课件4(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 何止一种)鼓励。 (3)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不同的句子,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分别在课文的一前一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课件前后呼应 过渡: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设计课件5 (3)齐读第一自然段。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讨李贺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涵咏 探讨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堂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

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三.题解: 李凭是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弹奏箜篌名躁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与歌、行一样,表明这是乐府诗。《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四.涵咏诗韵,初步感知。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生生互评,注意把握情感。 教师指导点拔: 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很快,所以要注意划分句群,找诗中情感的起伏脉络,把握诗歌的节奏。 3叫一学生再次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与《琵琶行》有着同等音乐造诣的唐诗,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有了视听享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李凭箜篌引》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课本的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要求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天马行空的朗诵。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讨论、争论、达到共识的过程中,理解了四个乐段的情感表达。 二、奇特怪诞的想象。江娥、素女的哀愁,玉碎的激昂,凰叫得凄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画面美,女娲炼石、老鱼跳波,月宫的的遐想。让学生在一片辽阔的天地之中尽己之遐想,在音乐的王国中感受作者如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所感所想。学生受到了感染,有部分学生提笔而书。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学生是高

二、四班的刘哲同学,对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曲中鱼儿游于水中的描写,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喝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学习,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作文二: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朗读和赏析诗歌的能力。亮点:本课时教学设计以读促教,读中品悟、赏析,体现古诗文教学的特点。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读通、读顺、读出情感,初步走进诗文。二读,读出美感、诗韵。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现箜篌美妙的诗句,并能小组内讨论赏析诗句,积极活跃。三读,试着赏析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异同,这是本堂课的难点,大家小组内讨论争议,多数仅仅在找修辞方法的不同。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分析侧面描写的效果,两首诗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发现,九年级学生的比较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积极训练。 作文三: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利用自主学习平台指导学生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听到的知识不如自己搜索到的来得深刻,更何况,一首诗歌(词),它最美之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应该会在未来的学习模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我们这节课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王家庄子刘杰 第五组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了盲童安静丰富的、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也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童女孩感人形象。 "阅读链接"择取了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段内心独白。这段文字主要讲海伦·凯勒是怎样的用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细微变化,从而在内心描绘出大自然的神奇、可爱。 《永生的眼睛》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教育'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美

好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细致描写了"阳光下藏在花丛里的花"和"凉风细雨中一下子全冒出来的花"的变化过程,感悟到:"花朵也有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勇气",借此表了自己对生命的意味的理解:"勇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花"和它的周围环境,在对比中,引领读者感悟到"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勇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的珍爱"。 主体课文后面是"词语盘点",然后是《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安静的神奇之处,感悟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的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等奖汇编

《李凭箜篌引》 一、导语 二、初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注音。 教(ji co)神妪(y u)瘦蛟(ji do)露(I U )脚倚桂树(y) 2.何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 诗的精神。吟咏诗韵:通过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三、赏析 ------ 我以我心,描绘诗境。 1.找出诗中仅有的正面描写乐声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难以捕捉声音转化为唤起形象感。 2.发挥想象,描绘侧面描摹音乐的诗句的意境。 示例赏析:芙蓉泣露香兰笑 在这句中,诗人李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景象:乐曲时而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泣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乐曲时而欢快,彷佛是那高雅不凡的空谷幽兰正与秋风嬉戏,发出一阵阵欢愉的笑声。你看,它笑得那么灿烂,笑 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注意方法:意象+修饰词+想象)小结:从同学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里,我既感受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动听乐音和高超技艺,也为李贺能将难以捕捉的乐音转化为可感的视觉画面的高超写作水平而叹服,不愧为“诗鬼”。 3.学以致用,练习以形写声的写作手法。 四、明情——诗以言志,感悟诗情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寄寓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那么《李凭箜篌引》又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呢?知人论世: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 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 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提示: 1.从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整首诗中意象或表情感的词汇;3.从吴刚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困境; 4.从李凭的视角来对照诗人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资料

浅议音乐诗歌的阅读方法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出现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音乐诗歌,于是我就这两首诗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了音乐诗歌鉴赏模式探究。 教学目标立体化。 知识与技能层面通过比较二首诗在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进行学法建模,归纳音乐诗歌的比较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层面则以诵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进行深入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是从复杂多变的乐声中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 作者经历为先导。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以作者生活经历为先导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元和十一年,47岁,屡次上书剖析政事,希望革除弊端,结果屡遭贬斥,一不小心由中书舍人降为太子右庶子,此时创作《听颖师弹琴》。 李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虽家道没落,但勤奋苦学,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最终李贺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文本探究为基础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两首诗歌在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周日期次一教学内容时 2.22-2.2开学报名(4) 习惯篇(2) 1《走,8 8 二 2.29-3.6 我们去植树》(2) 2《第一朵杏花》(2) 3《燕子》(2) 8 4《古诗两首》(2) 习作一(2) 三 3.7-3.13 习作一(2) 练习1(3) 单8 元测试(3) 5《苹果里的五角星》(2) 6《最8 四 3.14-3.2佳路径》(2) 0 7《人类的老师》(2) 习作2(2) 五 3.21-3.2习作2(2) 练习2(3) 单元测试8 7 (3) 8《三顾茅庐》(2)

9《祁黄8 羊》(2) 六 3.28-4.3 10《公仪休拒收礼物》(2) 习作3(2)X| k |B| 1 . c|O |m 七八 4.4-4.10 习作3(2) 练习3(3) 单元测6 试(1) 4.11-4.1单元测试(3) 11《永远的8 清明节放假课备注 7 白衣战士》(2) 12《“番茄太阳”》(2) 13《第一次抱母亲》(1) 九 4.18-4.24 13《第一次抱母亲》(1) 14、《我不8 是最弱小的》(2) 《习作》4(4) 练习4(1) 练习4(2) 单元测试(4) 期8 中测试(2)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4.25-5.1 5.2-5.8 期中测试(2) 15、《鸟语》(2) 166 《天鹅的故事》(2)

17《生命的壮歌》(2) 习作5(4) 8 练习5(2) 五一放假 5.9-5.15 5.16-5.2练习5(1) 单元测试(4) 18《沙8 2 5.23-5.29 漠中的绿洲》(2) 19《云雀的心愿》(2) 20《古诗两首》8 (2) 习作6(3) 练习6(1) 练习6(2) 单元测试(4) 21《爱8 因斯坦和小女孩》(2)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23《黄河6 的主人》(2)习作7(2) 5.30- 6.5 6.6-6.12 端午节放假 6.13-6.1习作7(2) 练习7(3) 单元8 七十八十九二十 9 6.20-6.26 测试(3) 单元测试(1) 期末复习 8 6.27-7.3 期末复习 8 7.4-7.10 期末检测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行小学裴昕暾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认读词语。 2)、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生读:24、人类的“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指名回答) 2、明确目标 见核心设计 3、预期效果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吗?从你们的声音中我能感受到你们的自信满满,很好,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多多。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自主合作,精读感悟 1、任务呈现 1)、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它们有什么联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默读2—5自然段,想想共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它们分别是谁?为什么说它们是人类的老师?(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3)、想想2—5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 1)、出示两个自然段,指名小组交流,结果:首尾呼应,突出中心。齐读体会。 2)、指名交流文中共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它们分别是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3)再读二——五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细读,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A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B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 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时数:2 课时主备人郭振凤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乐曲诗”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对于乐曲诗的写作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本学期学习过的《琵琶行》来分析力和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2.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3.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背诵全诗。目标解析: 1、了解创作背景,体会写作情感,并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理解诗歌内容。 3、学习和分析鉴赏文章,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鉴赏诗的艺术手法和感受诗的意境方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诗人的创作风格缺乏了解,学生的想象力没有被激发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向学生介绍诗人的创作风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关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诗歌语言跳跃、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音乐、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诗人构建的审美想象空间。 五、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问题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 只活了27 岁,可是却留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问题二、文体知识设计意图:达到文言知识积累的目的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问题三、字词积累设计意图:扫除文字障碍,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正字音、 箜.篌.kō nghóu .颓废tu í.露水l ù.芙蓉.f ū r óng 女.娲wā 神妪.yù.倚住yī 后裔.yì.没落mò.露相.l òuxi àng 辨字形 问题四、诗歌翻译设计意图: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乐声飘荡,被箜篌的美妙之音吸引,空山里的浮云颓然凝滞,不再飘游。湘夫人对竹挥泪,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迷人的乐声从哪儿传出?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击碎,清脆

《生命的壮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的壮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的壮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觉得读课题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指导读课题 2、这个壮字体现了作者满怀激情的赞颂之意。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同学们这些问题都提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就要解决这些这些问题,这篇课文有两个部分,你们打算怎么学呢?(一段一段地学,说说读读,听听练练) 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迹去领略动物世界悲壮的一幕。 二、学习“蚁国英雄” 第一段我们就用读读说说的方法来学吧。先请同学们进行读的训练。 1、请同学们拿起书,轻读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以后,划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试着把你的感受通过读书表达出来。 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投入,现在就把你们的朗读成果汇报给同学们吧。 指名交流。 2、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请你来读。 读得真好,你再来读一遍,注意一定要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其它同学认真听,把你最受感动的词语默默记在脑子里,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的感受。说得越精彩越好。 交流:谁来说说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3、读了这么多遍了,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难度增大了,要说一段话,你还有信心吗? (我仿佛看到了火神肆虐的热浪中,蚂蚁迅速地扭成一团,仿佛

四语《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镇江市实验小学高慧 教材简介: 《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教学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 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 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二、精读课文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在哪些段落中。 (1)学生回答。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指名读。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4)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师: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5)出示第二自然段 从哪儿看出?(何止)齐读这段。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三——六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这些实例中,哪些是详细介绍,那些是简单列举? 4.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在飞行设计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学习的?学习的结果怎样? 出示蜻蜓照片,感悟句子,指导朗读“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学生交流:A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选择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课标新理念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重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这事以后秒学音乐的诗歌,比起情景交融的诗歌来说,更加的抽象,更加的深奥。学生在接受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新课准备 1.作者简介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3、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4、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三.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翻译: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九年级《李凭箜篌引》(1课时)陈娟教学内容

九年级《李凭箜篌引》(1课时)陈娟

课题:《李凭箜篌引》课型:新授 时间:2012年9月24日姓名:陈娟 单位:舜耕中学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李凭箜篌引 课前预习: 1、熟读全诗,理清字词障碍。 2、了解作者及其他基本常识。 3、完成《助学》预习积累。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诗歌。”“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诗歌内容,体味和推敲描摹声音的特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字词障碍、熟读全诗,了解作者及其他基本常识。进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会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学法指导】 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ppt出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助读资料一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怀才不遇,一生潦倒。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助读资料二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新授 一、字词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神妪()蛟舞 () 二、读诗 1.教师范读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7生命生命教案新人教版(2)

第五组 17 生命生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动弹、欲望、糟蹋”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朗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朗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休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进课文。 1.教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语段、篇章读给大家听?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宇词切入,整体感知。 1.指名领读词语,正音,齐读。 2.出示读书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文章讲了几件事例? 三、导读品悟,感悟生命。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想一想,三件事分别带给作者,也带给你对生命的什么思考? 1.感悟事例一 (1)重点品读“但它挣扎着……我忍不住放了它!”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极力、挣扎,”等词语,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2)角色体验 ①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在心里说什么来鼓舞自己呢?从而深化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②如果你是杏林子,看到这只小小的飞蛾你又会怎么想?从而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3)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2.感悟事例二 (1)重点品读“那小小的种子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引导学生通过重读不同的词语,读出不同的理解,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交流感悟,体会砖缝中的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2)激情引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3)带着理解再读课题,感叹生命力的顽强。 3.感悟事例三 (1)师范读第4自然段,学生静听默想,这沉稳的心跳带给作者,也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2)交流感悟,相机理解“糟蹋”,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是糟蹋生命的表现。 (3)借助课件,简介杏林子,了解这位身残志坚的人,激发情感,深化理解。 (4)引读第4自煞段。 四、提炼升华,真情抒怀。 1.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交流如何“好好地使用”生命,并有感情地朗读。 2.齐读第1自然段,带着对生命的思考,用简短的一句话写出对生命的感悟。 3.总结课文,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的欲望 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书写生字词,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 7.人类的“老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一类字,能够读准“薄”“壳”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理解、积累“机毁人亡、教训、均匀”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1.板书“老师”二字,学生齐读,谈谈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补充板书完整课题,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类的“老师”究竟是谁?为什么称它们是人类的“老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能否读准生字。 出示学生的预习单,检查学生能否把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老师重点提醒:“某”的韵母是“ou”不是“u”。 2.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生字的书写情况。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生字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提醒学生处理好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笔画的繁简及其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重点指导“匀”要写得方正、舒展,而做“均”的部件时、左右要压缩,“祸”是示字旁。 (2)学生练习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同位交流自学到的生词。 (2)比赛认读老师认为重要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作“bóqiào jiégòu”。 ②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4.检查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听书习惯。 (2)重点指导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合理的停顿。 如: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